《庄子秋水》读书笔记1000字_高一作文

合集下载

以庄子秋水为主旨写作文

以庄子秋水为主旨写作文

以庄子秋水为主旨写作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每当读到庄子中的这几句,我的思绪便不由自主地飘向远方,想起那次让我深有感触的经历。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和几个朋友相约去爬山。

这座山不算太高,但对于久未运动的我们来说,也颇具挑战。

一开始,大家都兴致勃勃,步伐轻快,仿佛这山不过是小菜一碟。

我冲在前面,心中满是自信,觉得自己一定能第一个到达山顶。

山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一切都那么美好。

然而,随着路程的推进,我的脚步渐渐沉重起来。

汗水湿透了后背,呼吸也变得急促。

我抬头望去,那山顶似乎还遥不可及。

此时,原本被我甩在身后的朋友们一个个超过了我,我的心里开始有些着急。

“哎呀,我怎么这么差劲!”我在心里暗自抱怨。

就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我看到了路边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长满了青苔,石缝间还钻出了几株顽强的小草。

我走过去,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大口喘着粗气。

“这山怎么这么难爬呀!”我嘟囔着。

这时,一只小蚂蚁引起了我的注意。

它正沿着石头的边缘努力地往上爬,可每次快要爬到顶的时候,又会不小心滑落下来。

但它没有放弃,一次又一次地重新开始。

我静静地看着这只小蚂蚁,心中不禁泛起了一丝羞愧。

“连一只小蚂蚁都能如此坚持不懈,我怎么能轻易放弃呢?”我咬咬牙,站起身来,继续向山顶攀登。

每走一步,我都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就快到了。

终于,我登上了山顶。

那一刻,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

连绵起伏的山峦、蜿蜒流淌的河流、错落有致的村庄,一切都尽收眼底。

那广阔的天地仿佛在向我展示着它无尽的魅力,而我之前的疲惫和抱怨瞬间烟消云散。

我想起了庄子中的河伯,当他看到大海的辽阔时,才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和狭隘。

而我,在这次爬山的过程中,不也像那河伯一样吗?一开始,我自认为能够轻松登顶,却在遇到困难时陷入了自我怀疑和抱怨。

然而,当我坚持下来,突破了自己的局限,才看到了更美的风景。

从那以后,每当我遇到困难或者觉得自己无法前行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次爬山的经历。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庄子秋水》读书笔记《庄子秋水》读书笔记1《秋水》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至于北海。

望洋向假设叹曰:。

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尚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状态,面对人或事,都应该本着谦逊的态度。

狂妄自大,骄傲自满,是人性劣根的表达,不宜提倡。

文章开场,河伯骄傲自满的情绪到达了极至。

一个“尽”字充分表达了此时的河伯片面的、绝对的、主观的看问题、看这繁复的大千世界!孰不知,此时的河伯只是身处无数江河之一的黄河。

河伯在有限的空间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无论观察人或物都要用全面的、客观的,开展的观点。

只站在个人主观的、狭隘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犯河伯那样的错误。

我们更不能骄傲自满。

为自己获得点滴成绩而得意忘形。

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

骄傲的人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河伯至北海,面对无垠的大海,在现实面前惭愧自责。

这种勇于纠正自己错误,谦虚的态度是可贵的。

今天更应提倡。

画家齐白石,当看到明代徐渭的画作时,佩服得五体投地,遂刻了一方印章“甘为青藤门下走狗”其忠诚、谦虚的态度令人敬仰。

通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前无古人的一代国画宗师。

假如河伯没有改变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更加悲哀的!宇宙之大,人是渺小的,人生是有限的。

但是,人类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既人类应该如何认识外部事物的认知行为是无限的。

这也是庄子《秋水》留给后人的中心课题。

我们应该怀着膜拜的心,谦虚的向大自然请教,去讨论发现真理。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慎重、戒骄戒躁态度,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虚心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稳固改革开放____的成果。

才能建立好真正的和谐社会。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2《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假设之间的对话开场,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子一贯的风格。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6篇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6篇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6篇《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6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整理的《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1《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范文2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庄子秋水读后感

庄子秋水读后感

篇一:庄子秋水《秋水》是《庄子》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全文从河伯与海神若之间的对话开始,以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上的故事结尾,中间又杂以孔子和公孙龙的故事,貌似没有支点的和主题,延续了庄子一贯的风格。

但是,看完全文后却不会产生错乱的感觉,因为庄子在其中埋藏了一条隐秘而连绵的线索那就是庄子希望告诉我们的处世态度。

近来,学业开始繁忙起来,难免由心底升起些许急躁,其实静下心来,回头看看却只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免有些沮丧,于此就倍添了对于庄周的羡慕。

在他看来,世间万物或大或小,都因为命运的限制而不能看清自己,就像河伯一样。

人属毫末,只需安于自然天道就好。

譬如海神说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又说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有时人生的迷雾只缘身在此山中,参悟了大道,就不再迷惘了,孔子在匡的游历正是这样一个例子。

最后,庄子与惠施的故事放在这里也就不显得突兀了。

对于庄周来说,河流比之沧海、人比之万物、天下比之天地,都是毫末,对于天下的争夺和名望的博取更是嗤之以鼻,因为他们是在以有限的智慧去追求对他们本身来说过于大的东西。

如此,我也了解了我的繁忙与疲敝,只是我追求的窥度了而已,要适度,要控制膨胀的欲望才行啊。

但是,我还是不得不说,庄子所说容易让人想起一切都是命运,一切都是烟云,看来也只能是浅尝辄止了篇二:庄子秋水读后感《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秋水读后感作文

秋水读后感作文

秋水读后感作文导语:《秋水》一文,出自《庄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秋水读后感作文,欢迎借鉴!篇一:秋水读后感《秋水》中,“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至于北海……望洋向若叹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尚书》曰:“满招损,谦得益”人们无论身处何种状态,面对人或事,都应该本着谦逊的态度。

狂妄自大,骄傲自满,是人性劣根的体现,不宜提倡。

文章开始,河伯骄傲自满的情绪达到了极至。

一个“尽”字充分体现了此时的河伯片面的、绝对的、主观的看问题、看这繁复的大千世界!孰不知,此时的河伯只是身处无数江河之一的黄河……河伯在有限的空间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无论观察人或物都要用全面的、客观的,发展的观点。

只站在个人主观的、狭隘的立场上看问题,就会犯河伯那样的错误。

我们更不能骄傲自满。

为自己取得点滴成绩而得意忘形。

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

骄傲的人是难以有所作为的。

河伯至北海,面对无垠的大海,在现实面前惭愧自责。

这种勇于纠正自己错误,谦虚的态度是可贵的。

今天更应提倡。

画家齐白石,当看到明代徐渭的画作时,佩服得五体投地,遂刻了一方印章“甘为青藤门下走狗”其虔诚、谦虚的态度令人敬仰。

通过他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前无古人的一代国画宗师。

如果河伯没有改变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更加悲哀的!宇宙之大,人是渺小的,人生是有限的。

但是,人类讨论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既人类应该如何认识外部事物的认知行为是无限的。

这也是庄子《秋水》留给后人的中心课题。

我们应该怀着膜拜的心,谦虚的向大自然求教,去探讨发现真理。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态度,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才能实现人生的理想。

虚心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巩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作文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作文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

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

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

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

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

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

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

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

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

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

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

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

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

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

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

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

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富兰克林曾说:缺少谦虚就是缺少见识。

牛顿说过,我不知道人家怎样看我,但是在我自己看来,我就像一个在海滩上的小孩子,偶尔拾到较为光滑的圆石,而真理的大海我并未发现。

这种谦虚的胸怀,不正是牛顿取得不朽成就的基础吗?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

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

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5篇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5篇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5篇庄子《秋水》读书笔记1庄子的《秋水》乃是庄子外篇中的巨制,洋洋三千余字。

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这句话引起了全文。

河伯的自大也是有道理的,毕竟“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了嘛,他有他骄傲的本钱。

但是,很快,这个河伯就知道自己错了。

因为他看见了大海,看见了不见水端的北海,他被吓坏了。

于是,河伯这个孺子开始接受教育。

若便是他的老师。

其实,作为一个职业上接触教育的人,我深深被若的态度所折服。

现在的老师,往往是站在制高点上对学生灌输各种的结论和观点。

其实,你的那些东西,学生未必就买账。

要是学生不买账而被迫地接受。

这样的教育我看存在很大问题。

我看,假如可以像若那样,让自己的学生将自己的劣根性全部展示出来、暴露出来,这个时候适时地给学生看一点真理的外观,让他们被真理的宏大所折服。

让他们自己产生探索真理的冲动和欲望的时候,这个时候,老师才开始教育。

我想,这样的教育一定会效率更高。

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对于规模化的教育,这个成与不成,我不好说。

接下来,他们开始进入到虚与时的关系的论述上。

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

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

其实,对于教育,尤其是德语教育来说,这样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

于是,就要怪呀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

不要怪呀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

我们再往下读。

他们已经开始关于大小的讨论了。

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

牛尾算是小的,然后比起更细微的东西来说它可算是高山大丘。

这样的论证很有意思。

教师对于学生在学问上算是天地了吧,然而相比大师,教师又逊色很多。

学生就像是牛尾吧,但是相比婴幼儿,他们知之甚多。

然而大师却要学习婴幼儿,学习他们最接近天堂的纯真和无邪。

比如教育心理学就是从学习婴儿开始的。

儒家的争论比如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也是从婴儿开始的。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通用10篇)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通用10篇)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通用10篇)《庄子秋水》读书笔记(通用1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

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庄子秋水》读书笔记(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1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

是的。

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

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

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

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

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

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

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

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

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

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

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

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

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

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秋水》读书笔记1000字
《秋水》给我们提供了两个截然相对的艺术形象:见识浅陋、自以为是的河伯与博学深邃、视野广阔的北海若。

河伯是黄河之神,到了涨水的季节。

百川灌河,他看到径流如此宽大,分不清两岸边牛马的形状,自以为天下之美尽在于己。

北海若是海神,大海浩瀚无边,无有穷尽,河流所谓的涨水干旱,于他来讲,动静实在太小,根本算不上什么。

当河伯一路趾高气扬走来,遇到大海,才突然发现本身竟是那般渺小,好似坐井观天,先前的志得意满毫无意义,徒然贻笑大方。

随后的一系列问答,相对于北海若气定神闲滔滔不绝地阐明“大小之辨”,河伯的无知更是只有陪衬的份儿。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道家学说讲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遵从万物自己的规律,不勉力强求。

而往往,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的人,都已心如明镜,对世间万物的属性了然于心。

北海若就是这么一个大智者,他所展现出来的是大家风范。

这样的艺术形象和情节无独有偶,在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也有着与河伯海神若相同的角色。

少林寺藏经阁的一位扫地僧,头发花白,穿着邋遢,他只需眼睛一瞪,就能使武功卓绝的萧远山和慕容博口喷鲜血昏死过去,武功推为天下第一,当无异议。

可这位扫地僧叮咛告诫的是,武功的高低都只是细微末节,佛法宏大才是正道,如走上邪道,武功越强,反而伤及本身。

与之相比,顶着“天下第一恶人”名头的段延庆,强练易筋经以求天下第一的鸠摩智,无一不成为
小丑,在尘埃中湮灭。

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自然有诸多的差异,不可混为一谈;把《秋水》和《天龙八部》举出来,不是要读者盲目效仿海神若的外在风范或深入道家以致得出不可知论,更不是鼓励学习内功心法。

我们要找出的是其中的联络,中国古代哲学一脉相承的一种东西,那就是道。

道与术相对立。

术是技巧,是人事,是大多数人凭着指导、借着经验就能随便习得,并且付与实践能迅速生效的法门。

道,是需要经过长年积累、感悟的,从心底生出的原则。

大多数人本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极易侧重于术,而不重道。

这样的人,或许能一时逞盛,但由于缺乏人文底蕴,素养不高,终归要见笑于大方之家,譬如《秋水》中的河伯与《天龙八部》里鸠摩智一类角色。

相比而言,如海神若者,讲究清静无为,效法自然,天人合一,如扫地僧者,佛法精深,心地明镜,在习术之前,已明白要遵循的道,自然能够有所大成,而免于耻辱。

在这一点上,中国古代哲学,道家和佛家是相似的。

与现实来讲,不能不说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日益繁忙的工作,日趋剧烈的竞争,让我们大多数人晕头转向,有心研究的,不少只在于术——投机专营。

希望可以抽离出来,问一问道,找到人生正途该遵循的原则,不求成为哲学家,但要不贻笑大方。

庄子,可谓是我国古代的辩证法大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对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开展,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不过,他的根本精神还是归
依于老子的哲学思想,因此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些道理,由他所著的《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

《秋水》一文,出自《庄子·外篇》,《秋水》一文,洋洋三千余字。

在那个刀雕竹刻的时代可算是非常长篇的东西。

他用寓言的方式,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引申出《齐物论》的观点,竭力论证万物的大小、是非的无限相对性和人生贵贱、荣辱的极端无常性,因为庄子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所以,本文旨在要人返璞归真,顺其自然,不要为了追求名位、富贵等等,而伤害天然的本性。

庄子把事理的无穷性与人类认识的相对性,宇宙的无限性与详细失误的局限性对照起来分析,显示出他对于绝对与相对、无限与有限的辩证关系的理解有着高度的灵敏性,这对于人们突破认识上的局限性,从而临武到天地宇宙的无限广大性,无疑是很有帮助的。

,庄子流畅的文字下,所显露出的不朽思想,显然是只得我们从多个角度学习和思考的。

他用寓言这种活灵敏现的方式,来告诉我们其中的许多道理,譬如其中的《秋水》,从"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到"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就是以河神与海神之间的对话,来告诉我们,做人不能沾沾自喜,不能以偏概全,因为我们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河神,会因为小成而沾沾自喜,河神尚且如此,何况我辈凡人呢?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舍本逐末。

从古至今,骄傲永远都是成功的最大敌人,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只有谦虚慎重,虚心求教,才是成功的最佳途径。

千万不可以自满于现状。

接下来,他们又开始谈论事物间的虚实关系,夏虫不可以语冰,是因为冰雪对于它们来说太虚妄了。

井中的青蛙也不要和它谈论天地,对于井蛙而言,天大也太过于虚妄了。

确实如此,举例来说,比如说教育,在有些时候,这些的虚妄的东西在我们身边还真是太多了。

于是,就要怪,学生会说一套做一套了。

就要怪,学生不遵守包括交通规则在内的许多规则了。

但是反过头来,看一看,似乎身边的许多事情确实都是如此。

下面,他们又讨论到关于事物间的大小关系,天地算是大的,然后比起宇宙来真是沧海一粟。

江河算是大的,但是在大海面前却又显得渺小。

秋水读后感庄子是道家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写得出色,善于用寓言来说明一个道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所著,我读了《庄子·外篇》中的《秋水》,深有感触。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秋雨应时而来,百川流入黄河,黄河主流加宽,两岸和河中沙洲之间,辨不清对岸是牛是马,于是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之壮美尽在于此了。

河伯顺流东行,到达北海,向东望去,看不见水的尽头。

于是河伯改变了沾沾自喜的面容,对海神感慨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的话,说的正是我啊。

而且我曾听说有人认为孔子学问少,还看轻伯夷的义行,起初我不信,如今我目睹了这一望无际的大海,
我若不来,那可就危险了,我将贻笑大方啊。


河伯少见多怪,知识浅薄。

后来,看到了烟波浩淼,水天一线的大海,才自知不足,认识到自己的渺小、知识浅陋。

河伯是仙,都会因为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何况我们是普普统统的人呢?宇宙无穷,而我们只懂得了很少的知识,知道了极其有限的道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去探索,去发现,去了解。

世界如此之大,我们却如此渺小。

因此,我们不能坐井观天,不能因其环境所困,不能因其所受教育束缚。

河伯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海,才望洋兴叹,而我们则要向远处看,走更长的路,长更多的见识,千万不可以满足于现状。

可是,许多人因不明白这个道理而舍本逐末。

比如说明末的李自成起义,起义军杀敌勇猛,于公元1644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攻进北京城。

明朝灭亡了,但是李自成和起义军被这胜利冲昏了头脑,将士们不再像以前那么守纪了,整天吃喝玩乐,听歌赏舞,他们仿佛忘记了他们的对手——一直想打进山海关的清军。

后来,吴三桂联合清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竟没有一位将士肯应战,李自成只好亲自出马,仓促应战,最终以失败告终。

前前后后,李自成只在北京住了四十二天。

短短的时间内,就使这支强大的队伍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在于起义军和李自成自以为已经胜利,有了荣华富贵,不用再担忧什么,只管享乐,放松了警觉,最终败在清军手里。

从古至今,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这是真理。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所以,我们在做成功一件事后,应该记住如何成功的经验,
不可以轻视比你差的人,也许有一天他会跟上你,甚至超过你。

还要向比你更优秀的人学习,在他们眼中,你的成功只是九牛一毛,所以我们要学无止境。

做到了这些,那么你才会获得丰硕的成果,才能成为一个知识渊博、懂得大道理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