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要的问题是利益表达
新形势下解决群众利益诉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新形势下解决群众利益诉求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作者:暂无来源:《经营者》 2017年第7期一、新形势下群众利益诉求的特点利益诉求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一定渠道和方式向执政党、政府和社会各级组织表达自身利益要求,寻求利益保护的过程。
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呈现出新特点:第一,诉求主体多元化。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加速分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产生,多元化的群体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利益诉求的主体也不再仅限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还包括越来越多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也在不断表达自身利益要求,寻求利益保护。
第二,诉求数量居高不下。
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群众的主体意识、权利意识空前增强,利益表达意识日益觉醒,表达愿望日趋强烈,开始采取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近年来,从各渠道体现出来的群众利益诉求数量居高不下,如全国信访总量仍保持高位运行,并出现了地方下降、北京上升的趋势。
第三,诉求内容综合化。
群众利益主体的多元使其诉求差异性明显,加之随着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多方面的需求被激活,其利益诉求内容更加多样和综合,不再仅限于物质利益诉求的表达,出现了物质利益诉求、精神诉求、政治利益诉求和权利诉求相互交织的态势。
第四,诉求方式多样化。
随着群众参与国家事务要求日益迫切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群众的利益诉求方式更加多样化,除原来的信访、请愿、游行、散步、罢工等方式外,更多以诉诸法律和网络、微博、新闻媒体等舆论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二、当前应对群众利益诉求存在的问题(一)认识走入误区一是基层干部把群众的利益诉求看成是洪水猛兽,不承认利益冲突的合法性,导致对群众利益诉求的抵触和堵压。
二是走入了权力主导型意识的误区,一些基层干部过多从政治角度来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将政府和群众利益对立起来,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极易激化矛盾。
三是有些基层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只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社会建设,对民生问题缺乏关注,对群众利益关心不够,漠然处之,最终导致事态恶化。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1)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
A.一元B.单一C.多元D.复杂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
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B.18C.19D.20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B.外部C.内外部D.所有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
A.主体B.客体C.中介D.环境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
A.精神B.公开C.利益D.公正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
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
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
A.可行B.合理C.科学D.人治15. Inter Market意为(B)。
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二、多选题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ABCD)。
东北师范大学《公共政策导论》2023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答案4

公共政策导论23秋在线作业2-0004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题目】,()是指一种可以通过实证加以认识的情况。
[选项.A]客观条件
[选项.B]主观条件#主管定义
[选项.C]客观存在
[正确选择]:A
【题目】,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选项.A]利益表达
[选项.B]利益综合
[选项.C]政策制定
[选项.D]政策执行
[正确选择]:C
【题目】,政治系统中的公众共同讨论某一问题的是非好坏以及社会应持态度的过程是() [选项.A]系统议程
[选项.B]政府议程
[选项.C]正式议程
[选项.D]规划议程
[正确选择]:A
【题目】,()是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其主要职责是立法。
[选项.A]立法机关
[选项.B]行政决策机关
[选项.C]行政执行机关
[选项.D]人民代表大会
[正确选择]:A
【题目】,政策评估依据的标准是(#)
[选项.A]测定
[选项.B]分析
[选项.C]建议
[选项.D]指标
[正确选择]:D。
谈判时如何有效地进行利益诉求表达

谈判时如何有效地进行利益诉求表达在生活和工作中,谈判无处不在。
无论是商业合作、劳动纠纷解决,还是家庭事务的商讨,都需要通过谈判来达成共识。
而在谈判过程中,有效地进行利益诉求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让对方清晰地了解你的需求和期望,还能为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奠定基础。
首先,明确自己的利益诉求是有效表达的前提。
在谈判前,要对自己的需求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这包括明确自己最核心的利益是什么,哪些是可以妥协的,哪些是绝对不能让步的。
比如在一场商业合作谈判中,如果你的核心利益是获得更高的利润分成,那么就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并围绕它来准备谈判策略。
如果对于自己的利益诉求模糊不清,在谈判中就很容易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最终无法达成理想的结果。
清晰而准确的表达是关键。
在表达利益诉求时,要避免使用模糊、含混的语言。
要用简洁、明了的语句直接阐述自己的需求。
比如,不要说“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好处”,而要说“我希望将利润分成从目前的30%提高到50%”。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客观性和理性,避免情绪化的表达。
情绪化的语言可能会让对方产生反感,从而影响谈判的氛围和结果。
选择合适的时机表达利益诉求也非常重要。
如果在谈判一开始就过于急切地提出自己的要求,可能会让对方产生防备心理。
相反,如果等到谈判接近尾声才提出,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不够真诚。
一般来说,在双方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和沟通基础之后,适时地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会更加合适。
比如,在对合作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之后,再提出关于利益分配的诉求。
在表达利益诉求的过程中,要善于倾听对方的反应。
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有助于你根据对方的态度和意见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方式和策略。
如果对方对你的诉求表示质疑或反对,不要急于反驳,而是先耐心倾听他们的理由。
然后,以平和的态度解释自己诉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通过良好的互动,增进彼此的理解,从而推动谈判的进程。
提供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利益诉求能够增加说服力。
谈判中的沟通技巧如何有效地阐述自己的利益

谈判中的沟通技巧如何有效地阐述自己的利益在谈判中,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阐述自己的利益。
无论是在商务谈判中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争论,通过良好的沟通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增加谈判的成功率。
本文将从积极倾听、清晰表达、关注对方需求和寻找共同利益等几个方面,探讨谈判中的沟通技巧。
首先,积极倾听是沟通中的关键技巧。
在谈判过程中,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倾听态度,全神贯注地聆听对方的观点和需求。
通过认真倾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利益,为自己的表达和阐述做好准备。
在沟通过程中,我们要避免打断对方的发言,尊重对方的意见,表达自己对其观点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我们可以运用积极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交流,显示出对对方的重视和信任。
其次,清晰表达是谈判中有效沟通的基础。
我们要用简练明了的语言,清晰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利益。
在表达时,我们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把握,避免过于急躁或是过于婉转,以免造成对方的误解。
同时,我们在表达时要用具体的事实和数据加以支持,增加表达的可信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表达技巧,比如用比喻和故事来形象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对方更易于理解。
第三,关注对方的需求也是谈判中沟通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谈判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关注对方的需求和利益,发现对方关心的问题,并作出回应。
通过主动倾听和深入了解对方的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点。
在表达自己的利益时,我们可以以对方的需求为基础,寻找共同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求达成双赢的协议。
最后,寻找共同利益是谈判中沟通技巧的精髓。
在沟通中,我们要站在双方互利共赢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共同利益点。
通过发现和强调双方的共同利益,我们可以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合作基础,推动谈判的进展。
在寻找共同利益时,我们可以避免过于争强好胜或者过于让步退让,力求在维护自己利益的同时,考虑对方的需求和利益。
总结起来,在谈判中的沟通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阐述自己的利益。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城市管理学》形考任务1-4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城市管理学》形考任务1-4答案考核任务形式及考核内容:形考1:考核任务形式: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字数不低于800字的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考核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讨论,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1、“城市病”及其治理2、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3、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形考2:考核任务形式:撰写一篇不低于2000字的论文。
撰写的论文要求用WORD 修改功能,保持原始修改记录。
考核内容:撰写论文,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1.浅谈科学发展与城市经济管理2.试论科学发展观与城市政府职能转变3.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难点4.城市管理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形考3:考核内容:结合所学城市管理学某一方面的理论,撰写一篇文章,题目如下:1、突发事件管理理论学习体会2、城市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3、城市社区自治理论学习体会4、城市环境管理理论学习体会5、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理论学习体会6、循环经济理论学习体会考核形式及要求:撰写一篇字数不低于1000字的课程学习总结。
形考4:考核任务形式:课程总结考核内容:学完了这门课程,相信你已经了解和掌握了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对城市管理有了系统的认识,那么现在请你结合所学理论和知识,对你生活的城市谈一谈你对该城市的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考核要求:撰写一篇不低于1000字的论文,有理论,有案例。
形考一考核任务形式: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字数不低于800字的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个人提纲、联系实际的例子。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考核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讨论,题目如下(自动选择其一)1、“城市病”及其治理2、在现代城市管理中,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3、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答:3、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价值与方式个人讨论提纲:一、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市民参政议政)的定义。
利益表达内涵、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利益表达文献综述

渠道向政府等相关部门表达 自己的利益诉求,并试图达成
利益要 求的制度 化安排 。需要指 出的是 ,利 益表达 必须通 过正 当合 法的途径 进行 。近年来 ,由于制度 内利益 表达渠
并 提 出了不少更具理 论性 的观点 。徐道 稳认 为 ,利益表 达
道的象征 意义大 于实 际意义 ;二是多数利 益表 达是通 过零 散的个别 化 的方式 进行 ,而不是 通过利益 集 团在政治框 架
内进行 。
第 二 ,非制 度化 和非法 的利益表达 行为不 断衍生 。方
同义认 为 ,依据 法律规 范进行 利益表达 的不平 衡 ,使有 一
理 论研 讨
中国市场 21 年第1 ( 01 期 总第62 1 期)
利 益 表 达 内涵 、 问题 及 其解 决 思 路
利 益表 达 文 献综 述
胡 旭
( 浙江工商大学 公共管理 学院,浙江 杭州 30 1 ) 10 8
[ 摘 要 ] 随着改革 开放 的持 续 、深入 发展 以及 现 实政 治和社会 生 活中矛盾 的 凸显 ,国 内学者 开始借 鉴 西方政 治 学
排 ,当社会成 员 的利 益受损或者 发生 冲突时能够 通过这种
事 ,但其 中的一些人 由于遇到过 于不平之 事也 容易铤 而走
险。王 中汝认为 ,制度 内利 益表达 渠道不 通畅 ,直接衍 生
出大量 的非制度 化甚 至是 非法 的利益表 达行 为。这些行 为
不仅严重 影响着 转型 时期 的社会 稳定 ,也 对 中国的整个 政
当前 改革开放 持续 、深 入发展 ,同时社会 的利益结 构
发生 了深 刻的变化 ,各种利 益矛盾 开始凸显 ,这对既有 的 社 会制度 提 出了新 的要求 。笔者期望 通过对这 一基本政 治 问题的研究 ,为理解 当代 中国的政治 社会现状 提供一个 认 知框架 。
关乎利益的名言名句

关乎利益的名言名句
1. "不要让利益蒙蔽了你的良知和道德。
" 约翰·洛克。
2. "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动力之一,但不应是唯一的动力。
" 亚当·斯密。
3. "追求利益是正常的,但不要为了利益而放弃原则。
" 未知。
4. "利益和责任应当平衡,不能只顾一方而忽视另一方。
" 未知。
5. "诚实和正直比短期利益更加重要,因为它们能够带来长期
的信任和成功。
" 未知。
6. "在利益和诚信之间,永远选择诚信。
因为利益能够带来短
期的成功,而诚信却能够带来永久的尊重。
" 未知。
7. "为了追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最终会付出代价。
" 未知。
8. "真正的利益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而不是剥削和欺
骗。
" 未知。
9. "追求利益是正常的,但要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
" 未知。
10. "利益可以是动机,但不能成为行为的唯一动机。
" 未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要的问题是利益表达
作者:孙立平2007-1-4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中贫富悬殊和利益失衡的问题不断严重化,已经引起社会各个方面的高度关注。
建设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内容其实就是协调利益关系,遏制贫富分化的进一步加剧。
但是,要协调利益关系,要防止贫富分化的进一步加剧,最基础的问题是形成能够协调利益关系的机制,包括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博弈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以及制度化的解决利益冲突的机制等。
而这当中,首要的问题就是利益表达。
没有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其他的利益协调机制就无从谈起。
建立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已经成为我们今天必须面对而且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其原因是在于,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社会中的利益在不断分化,不同的利益主体在不断发育成长,而且正如我们原来多次指出的,这些利益主体发育的程度是很不平衡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实际上就面临这样一种选择:要么冒一点风险建立利益表达机制,从而为协调利益关系建立一个必要的基础;要么由于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而承担利益关系进一步失衡,以及由于利益关系失衡引起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加的代价。
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和选择。
但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似
乎存在一种鸵鸟的态度,总以为有些事情只要视而不见,拖一拖就过去了;甚至去幻想,如果没有这些不同的利益,没有由于利益的多元化而引起的利益矛盾和社会冲突该有多好。
事实上,利益的多元化以及在利益多元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并不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现象。
类似现象的存在,在世界上是一个通例,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国家,其利益矛盾和冲突比我们社会还要严重。
但在这样的社会中,虽然严重的冲突有导致社会动荡的可能性,比如象最近法国的骚乱,但在一般情况下,利益的表达和博弈是一种比较温和的社会互动方式,是正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进一步说,即使某些严重利益冲突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实质上导致冲突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表达,而是利益对立的本身,甚至有时恰恰是因为缺乏有效的表达渠道。
因此,在今天,我们尤其需要一种务实的、理性的对待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的态度。
而在过去,人们往往将利益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
将利益问题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结果,是使利益关系问题变成一个无法进行就事论事讨论的敏感性话题。
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对利益关系问题去敏感化,转而采取一种就事论事的务实态度,这可能会更加有利于我们对所面对的这些问题的认识,从而采取更加有利于矛盾和冲突解决的措施。
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利益矛盾和利
益冲突之所以成为一个敏感的概念,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往往将不同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集合为一个笼统的概念,而现实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往往是具体的,如农民的征地问题,城市中的拆迁问题,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等。
在这些问题上,体现的是具体的利益关系,表达的是具体的利益要求。
如果利益表达的渠道是畅通的,解决利益矛盾的措施是有效的,这些冲突一般都不会上升到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层面。
而且,我们通过对一些利益表达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的参与者自己也往往很自觉地努力将要求控制在有限利益要求的范围内。
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实际上是构建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建立在利益主体分化基础上的博弈经济,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是一种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良性博弈。
在这样的体制中,利益表达是博弈的基础。
在有关利益表达的讨论中,人们更多强调的是利益表达对于弱势群体的重要性,这当然是对的,但是不全面。
实际上,在目前的中国社会中,利益表达不仅对于弱势群体,就对于其他群体包括强势群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错,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他们既无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也无非制度化的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方式。
比较而言,在整个社会缺少规范化的利益追求方式的环境
下,强势群体有着用各种方式为自己争取利益的优势。
但我们必须看到,这些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非规范化的,而且,强势群体在使用这些方式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时候,其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大的。
一项有关私营企业的调查表明,一些私营企业家为了疏通某些渠道,不但要花费大量精力,甚至要花费不菲的钱财。
有的甚至最后付出了牢狱之灾的代价。
正如有的私营企业家感叹的:如果能用正当的方式来做事情,谁愿意去冒风险去行贿?
就现实性来说,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需要正确处理“表达”和“代表”的关系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一个由民众或民众代表选举出来的政府,是要代表公众的利益的。
但这当中,有两个问题是需要明确的。
第一,政府对于公众利益的代表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政府所能代表的是公众利益中的一部分,即他们利益相一致的一面,也就是公共利益。
而另外的一些利益关系,比如互相矛盾而又都是合理的利益关系,则不能简单地加以代表,如股市中的空方和多方的关系,医疗中的医患关系,房地产中的买房者和卖房者的关系,拆迁中的开发商和拆迁户关系,企业中的劳资关系等,都是如此。
第二,即使是可以由政府直接代表的公共利益,也要建立在公众利益表达的基础上。
因为没有必要的公众利益表达,公众的公共利益就无法加以明确。
特别是在某些利益顺序涉及到选择的时候,也只有通过利益的表达过程才能选择
的意愿得以呈现。
近些年来,在一些地方曾出现这样的事情:地方政府花费相当财力物力“为百姓办实事”,但事情办成后,老百姓却并不买账,有的甚至成为讥讽和抨击的对象。
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没有利益表达机制的情况下,这些地方政府是以自己对公众利益的想象代替了公众没能表达出来的真实利益要求。
利益主体的有效利益表达并不意味着对于政府介入社会中利益关系的排斥。
实际上,利益主体的有效利益表达,是将政府臵于了一种超脱、超越的位臵上。
在这个超脱、超越的位臵上,政府的职能是为社会中利益主体的表达制定规则和程序,是以监督者的身份介入社会中的利益表达和博弈过程,甚至最终以裁判者的身份对其中的分歧进行裁决。
在这个意义上,政府对社会利益的代表,是以协调者的身份实现的。
在西方市场经济社会中,由劳方、资方和政府三方构成的合作主义体制,体现的就是政府的这种位臵和职能。
而在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恰恰是放弃了这样的超越地位,而卷入了社会中的利益纠纷。
这样,不仅使得政府的职能发生畸变,而且很多社会矛盾也由此而生。
比如在征地中,在拆迁中,在劳资冲突中,都往往不乏这样的事例。
在缺乏利益主体有效利益表达,政府直接介入社会中利益关系的情况下,还会产生另一种弊端,即政府中一些部门的利益与社会中某个利益主体的利益直接联系起来。
事实
上,不同的政府部门成为相关利益的代表者,这种迹象在我国已经日益严重化。
在最近的几年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汽油费改税的过程中,农业部门成为农民的代表;在两税合一的争论中,商业部门成为外商的代表;在房地产热及其争论中,建设部门成为房地产商的代表。
其结果是政府行为的严重走样变形。
在我国,政府部门不仅在有关政策制定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在立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大影响。
在社会中的利益群体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这不仅导致政策制定甚至立法过程的不公正性,甚至使政府无法成为一个统一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