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之音与盛世精神

合集下载

任选唐诗作品结合作品谈谈你对盛唐之音的认识

任选唐诗作品结合作品谈谈你对盛唐之音的认识

任选唐诗作品结合作品谈谈你对盛唐之音的认识在我国诗歌史上,唐诗无疑是一座璀璨的巅峰。

从初唐的清新秀丽,到盛唐的豪放奔放,再到晚唐的婉约细腻,唐诗的发展历程犹如一幅美妙的画卷。

其中,盛唐之音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入人心。

盛唐之音的特点之一是丰富的意蕴。

唐诗在表达诗人情感的同时,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杜甫的《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诗人以长江和落叶为意象,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又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这首诗以草原为背景,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盛唐之音的另一个特点是豪放的气魄。

这一时期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等,都有着豪放的个性和广阔的视野。

如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诗人的豪放之气跃然纸上。

再如杜甫的《登高》:“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诗人胸怀壮志,气吞山河。

此外,盛唐之音还表现在优美的诗句和独特的艺术表现上。

唐诗的句子音韵优美,如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句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而李白的《庐山谣》:“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以鲜明的画面展现了山水之美。

如今,盛唐之音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文学创作。

许多现代文学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唐诗的风格。

同时,诗歌朗诵与音乐结合的形式,也让盛唐之音得以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网络诗词创作与交流的兴起,更是让盛唐之音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传播。

总之,盛唐之音是我国诗歌史上的瑰宝,它的魅力源于丰富的意蕴、豪放的气魄、优美的诗句和独特的艺术表现。

大唐盛世的文化底蕴和影响

大唐盛世的文化底蕴和影响

大唐盛世的文化底蕴和影响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灿烂的时期,被誉为“大唐盛世”。

这个时期在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方面都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

大唐盛世的文化底蕴和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一、文化底蕴1.文学唐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诗歌、散文、小说、戏曲、史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

唐代的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等人堪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他们的诗歌以豪放、沉郁、清新、婉丽等多种风格在文化时代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而唐代的散文也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气势磅礴,语言简洁而豪放,代表作品就有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等。

唐代的小说、戏曲等也是文学史上的伟大成就。

2.艺术唐代的艺术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陶瓷、织锦、绘画、书法等都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的。

唐代的陶瓷以唐三彩、青白瓷、黑釉瓷、汝窑等为代表,其中唐三彩以其色彩鲜艳、造型丰富而著称。

唐代的织锦以鸟语花香、宝石珠玑等为主题,其工艺精湛、细致入微,堪称是世间的珍品。

唐代的绘画、书法等也是具有独特的风格,代表作品有吴道子的《梦江南图》、张旭的《兰亭序》等等。

3.科技唐代的科技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的造船、铸铁、纸张、丝绸、农业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平。

唐朝的造船工艺在世界上也是最顶尖的,水泥、锚、水车、船闸等等都是中国造船技术的重要成果,其中长安城的水运交通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大水利工程。

唐代的铸铁技术也是国内领先的,双钩铁、鹤鸣铁、摩崖铁等名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唐代的灯具、钟表、炮兵武器、战车等也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代的纸张、丝绸是世界上著名的工艺品,唐朝是纸张制造业高峰时期,唐代的丝绸技术以蜀锦而著称,唐代的农业技术也是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耕田用具,如犂、耙、镳、耩等,这一切为唐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支持作用。

二、文化影响1.对中国史学、文学史的影响唐代的史学为运用“实证”的方法及其对唐代“盛世”的记录,留下了丰富的史料和宝贵资料,成为中华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容大唐盛世的

形容大唐盛世的

形容大唐盛世的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唐朝被誉为“盛世”。

在唐朝的两百多年时间里,中国的文化、艺术、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巅峰。

本文将对唐朝的盛世进行形容。

第一,文化的盛世。

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高峰时期。

这个时期,具有极高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文化传承,这体现在诗歌、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

唐朝有“唐宋八大家”之称,好像学术达成盛世,唐代的学者书院林立,包括洛阳、长安、成都、扬州、开元寺、天台寺等地的学院,是唐代文化成就的重要基石。

唐朝的文学兴起,盛产大量的诗词,如白居易、杜甫、李商隐、王维等,堪称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瑰宝。

同时,唐朝还出现了许多字画、音乐文化,以及敦煌壁画、玉器、珠宝、瓷器等质量出色的艺术品,至今仍受到世界的荣誉。

第二,政治的盛世。

唐朝的政治达到了历史的高峰,唐明皇时期盛世,国家在政治制度、行政管理等方面具有领先的水平。

唐朝实行了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建设首都长安和南京洛阳精细的城市规划来统一国家,以中央主席的命令领导的中央官员掌权全国,从而使得国家的统一、稳定、管理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唐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科举考试制度,从而使得全国各地有才华的人都能获得机会,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成为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同时唐朝还制定了盈余税和州县税制度,加强了国家的财政经营,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国家的实力。

第三,经济的盛世。

唐朝的经济达到了巨大的繁荣,与此同时,也在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唐玄宗时期,统一币制,开展了江都贡物市,商贸开始在城市、交通中心活跃起来,全国大型商品市场得到迅速发展。

唐朝还开展了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在这个时期,铸铁业、造纸业、遵义棉纺织业、陶瓷业、阿拉伯贸易等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为唐朝经济的繁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四,军事的盛世。

唐朝的军事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国家屡次出击辽东、安南、吐蕃等地,攻城拔寨,大力巩固领土的扩大。

唐人修建了万里长城,改良了边防政策,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唐朝盛世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朝盛世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唐朝盛世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朝盛世: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唐朝,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

其辉煌的历史地位和伟大的文化成就,使得唐朝成为了世人瞩目的时代。

在此期间,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都达到了巅峰,直至今天,唐朝的影响力仍然残留。

一、政治繁荣唐朝盛世的第一个显著特征是政治的繁荣。

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这些杰出的君主统治下,帝国的边界得到了进一步扩展,国土的稳定和统一为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唐朝实行了许多先进的政治制度,如科举制度的完善、中央集权的增强等,这些制度的引入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经济繁荣唐朝盛世的经济繁荣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盛唐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迅猛,农业生产和手工业蓬勃发展,商业繁荣兴盛。

此外,唐朝还积极开展海外贸易,丝绸之路的繁荣为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交流带来了便利,还为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三、文化繁荣盛唐时期也是中国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

文人墨客辈出,唐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他们的作品不仅风靡一时,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

在艺术、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唐朝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和突破,这些成就至今影响着后世。

四、科技繁荣唐朝盛世也是中国古代科技繁荣的时期。

在这个时代,唐朝科学家和工程师取得了重大的科技成就,如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的发明和传播,不仅推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盛世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代,更是全球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辉煌成就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而且也体现在对后世的启发和影响。

然而,即使盛世之后,唐朝也经历了衰落和内忧外患。

但是,唐朝盛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仍然深远,被后世人民所推崇和钦佩。

唐朝的黄金时代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永远不会被遗忘。

它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标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和发展。

总之,唐朝的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其中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和科技创新都是其成功的关键要素。

盛唐之音与盛唐气象—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的盛唐诗坛

盛唐之音与盛唐气象—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的盛唐诗坛

盛唐之音与盛唐气象—群星璀璨、异彩纷呈的盛唐诗坛一、盛唐诗坛概说唐玄宗李隆基所统治的开元、天宝时期,是唐帝国的黄金时代,也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伴随着开元、天宝时期物质生产的发达,社会生活的富庶与安宁,各种艺术都得到了繁荣发展。

诗歌则更呈现出空前的光辉灿烂的局面。

盛唐诗歌,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的艺术时代,堪与古希腊的雕塑、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比美,创造了世界诗歌史上再难企及的典范。

人们往往用“盛唐气象”来赞美这个时代诗歌所达到的文采风流、恢弘壮阔、叹为观止的成就。

这一时代,不但出现了旷世难遇的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国巨人,光照千古,而且还出现了如张说、张若虚、张九龄、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颀、王翰、祖咏、元结、韦应物、刘长卿等一大批有成就的诗人,他们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卓然自立于中国文学史长河之中,或以孤篇横绝,名垂不朽。

盛唐诗坛,一时间群星辉耀,光彩夺人。

盛唐诗坛上,有两个诗歌创作流派特别引人注目,一是以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一是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派。

前者综合了陶渊明、庾信、王绩等人咏写田园,和谢灵运、谢脁等人摹形山水的传统,出以变化,以田园的情趣领略山水,又以山水的眼光观赏田园,较多表现了诗人隐逸恬退的思想和闲适自足的情怀,色彩清淡,意境深幽。

后者受到鲍照、薛道衡、骆宾王等人描写边塞战争题材的影响而予以扩大,把军旅生活的各个侧面、边地奇丽瑰奇的民情风光尽收笔底,并结合诗人建功立业的怀抱和慷慨不平的意气,气象开阔,情调悲壮。

前者常用五言古诗和五言律绝,后者多用七言歌行或七言绝句,形式、感情和风格均有差异,显示了盛唐诗人“兼济”与“独善”的矛盾统一,共同构成了气势磅礴的多声部的“盛唐之音”交响曲。

天宝十五载(756),发生了安史之乱,生民流离涂炭,唐帝国处于战乱、动荡之中,而诗歌创作却未因之而衰落。

当此民族危难之际,诗人们奔走呼号,继开天之盛,产生了不少新的优秀篇章。

李贺诗歌中的“盛唐之音”

李贺诗歌中的“盛唐之音”

李贺诗歌中的“盛唐之音”李贺诗歌中的“盛唐之音”谈到李贺诗歌特点,人们经常会用什么词来形容呢?李贺诗歌的特点是什么呢?论及李贺诗歌特点,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雄奇险怪”、“虚荒诞幻”,最早提出这一说法的是晚唐的杜牧,他在《李长吉歌诗叙》中说:“鲸吸鳌掷, 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1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也说:“贺诗稍尚奇诡, 组织花草, 片片成文,所得谐惊迈, 绝去翰墨畦径, 时无能效者。

”观李贺诗歌,这一特点确实十分突出。

当然,这只是李贺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其诗歌还具有平淡自然、风骨劲健等盛唐诗的特点。

盛唐是一个诗人陪出,诗歌极度繁荣的时代,后人在形容这一时期的诗歌特点时往往用“盛唐之音”加以概括。

吴相洲先生把“盛唐之音”概括为四个特点:骨力遒劲、兴象玲珑、神采飘逸、平易自然。

2中唐诗人群体回看盛唐诗歌,深感好题材、好字句都已被盛唐诗人写尽,于是就别辟溪径,朝另一方向发展去。

3李贺就是其中一位,他的一部分诗歌确实与是卓尔不群,与盛唐诗风大异,显示出创新的特点,但作为一个离盛唐未远的诗人,李贺诗歌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盛唐诗风的影响,呈现出“盛唐之音”的特点。

下面就具体论述。

一、骨力遒劲的特点所谓骨力遒劲,“是指盛唐所普遍具有的宏伟壮丽、骨气充盈的特点。

具体表现便是神完气足、意兴超迈。

”4从中唐诗人的整体创作来看,诗歌中具有骨力遒劲特点的已经不多,因为中唐诗人们所处的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们过多的关注自身的存亡,而很少有盛唐诗人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了。

吴相洲师认为“遒劲骨力的普遍丧失,是中唐前期诗歌相对于盛唐发生的最大变化。

”“到中唐后期,社会稍趋安定,……诗人折精神境界也有所提高,作品中的风骨也随之加强。

”并认为“其中最接近盛唐风骨的是李贺的一些诗作。

”5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其具有“风骨遒劲”特点的诗作。

如《南园》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此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平定叛乱、建功立业的理想。

唐朝的盛世和文化

唐朝的盛世和文化

唐朝的盛世和文化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王朝之一,其盛世和文化影响至今。

唐朝的盛世,不仅仅是经济繁荣,政治稳定,更是文化艺术领域的兴盛和发展。

一、政治稳定带来的经济繁荣唐朝在贞观年间实行的开元盛世政策,促进了政治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

唐代的国土辽阔,水路和陆路交通发达,在这样的基础上加上皇家政策的扶持,商品流通得十分便捷。

同时唐朝也打造了一支强大的士兵队伍,这些士兵平日一般以农业务为主,但战时能够转换为战士,这种军队的特点为唐朝带来了很多的胜利,使唐朝的国土更加完善。

此外,唐朝的内外贸易十分繁荣,国内的工匠业发达,外贸使唐朝得到了宝贵的财富,贡献了很大的经济效益。

二、文化艺术领域的兴盛和发展唐朝的盛世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繁荣,更是文化艺术领域的兴盛和发展。

唐朝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时代,这种交融使唐朝文化艺术领域的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本土,而是深深影响到日本、朝鲜等周边国家。

唐朝的诗词、小说、绘画、音乐、舞蹈等文学艺术形式在此时繁荣发展,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唐诗。

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诗歌作品,不仅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同时也使唐代诗歌到了今天仍然受到世界各国文学爱好者的热爱和推崇。

唐代绘画也十分发达。

唐朝画家在传统的造型与题材上,不断寻求形式变革和创新,从而为“唐画”打下了基础。

同时,在唐代,墨迹艺术也开始出现大量创新和独特性,唐代的墨学家王羲之和怀素崛起后,使唐代墨迹艺术更为完美。

在音乐和舞蹈方面,唐朝取得了很多成就,它们形成了唐朝独特的音乐和舞蹈文化,这一文化对于后世的音乐和舞蹈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唐代科技的进步唐朝时期,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也进行了响彻历史的创新和发展。

唐太宗时期,实施了“三省六部制”,开创了国家高效管理的新格局,同时,太宗在军事上非常重视鼓励士兵的才华,唐朝的高密度兵营与全国性的徭役制度,也为唐代的兵器装备制作提供了基础条件。

唐朝的科技领域不仅局限于文化艺术方面,在工程领域也有很多的成就。

盛唐之音名词解释

盛唐之音名词解释

1.盛唐之音名词解释?
答:通俗点说,盛唐之音就是指的盛唐时期的诗歌特征。

在中国诗学思想史上,随着“以盛唐为法”和“诗必盛唐”思潮的形成,人们对于完美体现唐人之生命情调和青春活力的盛唐诗歌充满了神往,虽然,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盛唐为时最短,其成就却最为辉煌。

这一时期,不但出现了伟大的诗人李白,还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优秀诗人。

如著名诗人王维、孟浩然、杜甫、高适、岑参等,许多千百年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诗篇,便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

热情洋溢、豪迈奔放、具有郁勃浓烈的浪漫气质,是盛唐诗的主要特征;而即使是恬静优美之作,也同样是生气弥满、光彩熠熠的。

这就是为后人所艳羡的“盛唐之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唐之音与盛世精神中国古典诗歌在盛唐达到了它的顶峰,它所取得的成就空前绝后,它之前任何朝代诗歌的整体成就都不能望其项背,它之后的所有诗人无一不对它惊叹、模仿和继承。

宋朝的诗论家和诗人就以斩绝的口气说:“以盛唐为师”(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明朝人对它更是高山仰止,口口声声说“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这次讲座,我们和大家一起学习盛唐诗歌,品味中华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文学遗产。

我们将以具体诗歌为例,阐述盛唐之音的情调、风骨、意境、语言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并探究盛唐之音与盛唐文化的关系。

无论任何时代的任何人,必定兼有主客体的双重身份:首先他是那个时代文化创造的主体,同时他又是被那个文化塑造出来的客体。

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也不例外他们既是创造唐代文化的豪杰,又是被唐代文化塑造出来的伟人。

关于他们创造唐代文化的业绩我们留待以后讨论,我们先看看唐代文化是如何抚育他们的。

唐代文化是从哪些方面对他们的精神面貌、气质个性和诗歌创作产生影响的呢?(一)魏晋以来压抑人才的门阀制度的衰亡,科举制的确立,使一大批出身于庶族乃至下层人民的子弟有可能在政治舞台大显身手,于是一些没有显贵门弟的士人纷纷要求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不再象六朝士人那样哀叹“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这激起了他们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对自己才能高度的自信心。

唐朝开国时,盛极一时的南朝大族如王、谢已趋于没落刘禹锡的名诗《乌衣巷》反映了这种政治势力的消长:“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北朝的门阀如崔、卢、李、郑,唐一建国就受到唐太宗沉重的打击,〈旧唐书〉载唐太宗的话说:“我与崔、李、卢、郑,旧既无嫌,为其世代衰微,全无冠盖,犹自云士大夫……不知世何以重之?我今特定姓族者,欲崇今朝冠冕……不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定爵高下作等级。

遂以崔干为第三等。

”原来“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代北之人武故尚贵戚”,“关中之人雄故沿冠冕”,以李唐王朝为首的关中势力夺取全国政权以后,重冠冕(重视现世的官阶爵禄)必然压倒重婚娅(汉魏北朝门阀重视既然婚姻关系)、重人物(东晋南朝以风度品评人物的门阀)和重(入主中原的原少数民族重视血缘关系)。

而以皇室为中心的关中势力,武则天当国以后又受到惨酷的摧残。

科举制的确立使一大批有才能的士子冲破世族门阀的笼断踏上了仕途。

起宰相于寒门,拔将军于卒伍,现实为大多数有志之士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美好的未来有待遇他们去开拓。

每一个人眼前都展现出希望,谁都想在政坛上大出风头。

就是那位自称隐士、逸人的孟浩然并不象李白说的那样“红颜弃轩冕”,他自己更不甘心“白首卧松云”,一直说自己“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

在这种社会氛围中,李白当然不会甘拜下风,你看他的自我感觉多么好:“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为宋中丞自荐表》)。

这样的文武全才还有什么事干不成呢?难怪他的志向和他的才能一样大得惊人:“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内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广文》)。

杜甫对自己才能的自负一点也不比李白逊色: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不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这真的有点舍我其谁的气慨,至于他的政治抱负还是由他自己说吧:“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王泠然《与御史高昌宇书》仆虽幼末,示未闲声律,辙参选举。

公既明试,量拟点额,今年春二月及弟。

往者虽蒙公不送,今日亦自致青云。

天下进有数,自河北以北,惟仆而已,光华藉甚,不是不知。

仆困穷如君之往昔;君之未遇似仆之今朝。

因斯而言,相去何远。

君是御史,仆是词人,虽贵贱之间,与君隔阔,而文章之道,亦谓同声。

试遣仆为御史,君在贫途,见天下文章精神气调得如王子者哉!望御史今年为仆索一妇,明年为仆留心一官,幸有余力,何惜些些。

此仆之宿憾,心中不言,君之此恩,预上相戴,倘也贵人多忘,国士难期,仆一朝出其不意,与君并肩台阁,侧相视,公始悔而谢仆,仆安能有色于君乎?王之涣《登颧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维《少年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忆昔》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要失。

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杜甫《画鹰》素练霜风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二)唐代尤其是盛唐浪漫狂热的时代气氛养育了一代士人浪漫使气的个性,不仅使李白这样的诗人狂放不羁,也使杜甫这样个性稳健的诗人充满了豪气。

近百年的安定、经济的繁荣、政治的清明、军事的强大,使整个大唐帝国处处洋溢着浪漫的激情和青春的情调。

风平浪静的日子过得太久了,人们耐不住按部就班的单调,更受不了安然无事的寂寞,与成天在血雨腥风中度日的南北朝人民希望安定不同,唐代尤其是盛唐的青年喜欢寻求精神与物质上的刺激。

这不是一个注重思辨的时代,如魏晋南北朝;也不是一个注重感官感受的时代,如宋元,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澎湃着青春的激流,谁还有心坐下来死啃经书和子书呢?人们把眼光投向了沙漠边疆:“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高适)到大沙漠中去吧,那景象是多么开阔!“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边塞是多么吸引人,那里的风光多么使人感到新奇、刺激!连杨炯、王维这样的书呆子也高喊“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岂学书生辈,空前老一经”。

因而当听到李白叫“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时,我们就一点也不感到奇怪了。

王维《少年行》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李白《南陵别儿童进京》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杜甫《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豪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元稹《离思五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羸得青楼薄幸名。

(三)唐代包容各种思想、各种宗教、各种学术、吸收各种外来文化营养的宏大气魄,养育了一代士人博大的胸襟,也培育了他们宽容的气度。

唐代没有像汉武帝那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唐三百年始终没有定于一尊的思想信仰,儒、道、释相互竞争相互影响。

它的典章、制度、文化也兼有南北朝之长,兵制、官制、刑法、田赋继承前代而又有新的发展。

在宗教、音乐、艺术、舞蹈、杂技、绘画、雕塑、服饰、器皿等方面,受到印度、南亚、中亚、西亚的影响。

当时的宫迁内外都可以听到胡乐,看到胡舞,还有不少人身着胡服。

张开双臂迎接八面的文明,从来不耽心会被异质文化所奴役,用一种自信的心态来融化和改造异质文化,不像明清统治者那样神经衰弱,面对西方文化胆战争心惊,时时害怕成了别的文化的俘虏。

杜甫六岁时在家乡附近的郾城看到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老来还忘不了那刚健的舞姿:“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

”兼收并蓄各种文化这种开明的文化政策,不仅刺激了李、杜、韩、柳、元、白等人丰富的想象力,更培育了他们兼收并蓄的博大胸怀。

杜甫能广泛地吸收前人的艺术成果,“不薄今人爱古人”的艺术借鉴,使他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集大成诗人,如果没有地负海含的胸襟气魄这是不能想象的。

李白也是在广泛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成果才成为李白的。

(四)唐代文学能攀上我国封建社会的顶峰,除以上原因外,这同时也是南北不同文化融合的结果。

我国的南北不仅具有地理学上的意义,它同时也标志着民俗、民风、民众心理、学术风格的巨大差异。

南北不同学风的特点《颜氏家训》中有许多精彩的论述,唐代初期更有不少学者探讨各自的差异和优劣,如魏征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溯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则宜于歌咏——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者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南人的学风长于抽象的理论思辨,北人则善于翔实细密的语言训诂;南人推崇儒雅的气质和飘逸的风采,北人强调品行的端庄和为人的稳重。

北方的文风粗犷、刚劲、凝重而双朴实,南方的文风则细腻、委婉、空灵而双华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