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规划设计与布局

合集下载

仓储规划与布局设计知识点

仓储规划与布局设计知识点

仓储规划与布局设计知识点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仓储规划与布局设计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仓储规划与布局设计可以最大化利用仓库空间,提高货物储存能力,提升物流运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仓储规划与布局设计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方面的技巧。

一、仓储规划的重要性仓储规划是指在仓库建设前,通过对货物种类、数量、流通量、储存方式等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确定最合理、最经济的仓库规模。

仓储规划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运营效率:合理的仓储规划可以确保货物的流通路径最短,货物的收发速度得到提升,大大提高了仓库的运营效率。

2. 降低运营成本:仓储规划可以合理安排货物的储存密度,减少仓库面积的占用,从而降低了运营成本。

3. 提高服务质量:通过科学的仓储规划,可以实现货物分类存放,提高货物的搜索和拣选效率,使得订单配送更加快速准确,提升了服务质量。

二、仓储布局设计的原则仓储布局设计是指在仓库空间内,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和方法,确定货物存放区域的位置和布局方式。

以下是仓储布局设计的几个原则:1. 合理利用空间:充分考虑仓库的空间结构,通过合理的仓储设备配置和货物存放方式,使仓库空间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2. 货物流通顺畅:在布局设计中,要尽量考虑货物的流通路径和工作流程,使得货物的存放、拣选、打包、装卸等环节能够流畅进行。

3. 安全防火:在仓库布局中,要充分考虑货物的防火、防盗等安全问题,合理设置防火墙、应急出口和安保设施等,确保仓库的安全。

4. 环境友好:仓库布局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合理配置通风、照明等设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关键环节的设计要点仓储规划与布局设计中有一些关键的环节需要特别注意,下面列举几个设计要点:1. 货架设计:货架的设计要考虑货物的存放特点,包括尺寸、重量、形状等因素。

合理的货架设计可以提高仓库利用率和货物存放效率。

2. 工作台设计:工作台的设计要符合人体工程学原理,保证操作人员的工作舒适度和效率。

仓库规划与布局设计

仓库规划与布局设计

仓库规划与布局设计一、仓库规划的目标仓库规划的目标是通过科学合理地组织仓库的物理空间和作业流程,实现货物的高效存储、准确配送和快速动态调度。

主要目标包括:1.最大化存储容量:采用合适的垂直和水平存储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存储密度。

2.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合理划分工作区域、优化作业流程等措施,提高仓库操作效率。

3.减少作业成本:通过合理布局、设备配置和自动化技术应用,降低人工成本和设备投入。

4.提高配送速度:通过合理的拣选方式、快速补货和合理路线规划等手段,提高配送速度和准确性。

5.保障货物安全:通过合理安排货物摆放、设备维护和安全设施设置,确保货物安全。

二、仓库规划的步骤1.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仓库基本信息、库存数据、货物特性和作业流程等,进行分析和评估。

2.目标设定:根据仓库规划的目标,确定具体的提升方向和改善要求。

3.布局设计:根据仓库的具体情况、需求和目标,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

4.设备选择和配置:根据作业流程和货物特性,选择合适的仓储设备和作业设备,并进行配置。

5.软硬件支持:选用适当的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自动化设备,提高作业效率和管理水平。

6.实施和改进:进行规划的实施,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布局设计原则1.功能分区原则:将仓库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收货区、存储区、拣选区和发货区等,使各功能区域互相独立、相互配合,提高作业效率。

2.流线布置原则:根据货物的流向和作业流程,合理安排输送设备和作业设备的位置,使物流流线畅通,减少作业路径和时间浪费。

3.垂直空间利用原则:充分利用仓库的垂直空间,可以采用高架货架、自动立体库等方式,提高存储容量。

4.安全保护原则:合理设置防火、防潮和防盗设备,保护货物安全,并设置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确保员工的安全。

5.灵活调整原则:设计仓库布局时要考虑到未来的扩展和改进,留出适当的余地,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案例分析以一个电子产品仓库为例,进行仓库规划和布局设计。

第四章 仓库规划以及布局设计

第四章 仓库规划以及布局设计

横列式: 横列式:指货位的 长度方向与货物的长度方 向相垂直。 向相垂直。 纵列式: 纵列式:指货位的长度与货场的长度方向相 同。
横列式布局
纵列式布局
纵列式布局的优缺点 横列式布局的优缺点 优点:仓库平面利用率较高 优点:主要通道长且宽,副 通道短,有利于货物的取 缺点:存取货物不方便,对 存、检查;通风和采光条 于通风采风不利。 件好;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缺点:主通道占用面积多, 货物面积的利用率会受到 影响。
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指建设场地平面布局中每个因素, 如库房、货场、专运线、道路、排水、供 电、站台等,在地面标高线上的相互位置。
货场
库房 设 备 场 地 维修间 一个仓库总平面布置图
地磅 磅 大 门
办公楼
2、仓库总平面布置 指对仓库的各个组成部分—存货区、入库 检验区、理货区、配送备货区、通道以及 辅助作业区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全面合理的 安排。
1、Y厂原仓库而已及存在的问题 、 厂原仓库而已及存在的问题 Y厂仓库有三层。一、二层分别存储主料、辅料;三层主要用于存放成品,按 厂仓库有三层。 厂仓库有三层 二层分别存储主料、辅料;三层主要用于存放成品, 照各个车间来划分存储区域。一层用于存放主料,主料质量重、何种大, 照各个车间来划分存储区域。一层用于存放主料,主料质量重、何种大,考虑到楼 板的承载能力,将其置于一层是合理的选择。 板的承载能力,将其置于一层是合理的选择。由于每单位主料的重要均不在人工搬 运能力的范围之内,一层的搬运设备主要是为平衡重式叉车。一层通道大约宽3-4米 运能力的范围之内,一层的搬运设备主要是为平衡重式叉车。一层通道大约宽 米 搬运车辆可以在仓库通行及调转方向。货区布置采用的是垂直式, 、搬运车辆可以在仓库通行及调转方向。货区布置采用的是垂直式,主通道长且宽 副通道短,便于存取查拣,且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副通道短,便于存取查拣,且有利于通风和采光。

仓储行业中的仓储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

仓储行业中的仓储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

仓储行业中的仓储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仓储行业中的仓储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是实现高效物流运作和提高仓储效率的重要环节。

科学合理的仓储空间规划和布局设计能够使仓库达到最佳存储容量、灵活的货物调配和良好的作业流程。

本文将探讨仓储行业中的仓储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的关键要素及其实施步骤。

一、仓储空间规划要素1.1 布局设计合理的布局设计是仓储空间规划的基础。

仓库布局应考虑到货物的流动性和作业流程,并根据物流需求进行合理划分。

一般来说,仓库布局可以分为货物进出口区、存储区、拣货区和包装区等功能区域。

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应尽量保持流线型,便于货物的运输和作业。

1.2 存储设备选择存储设备的选择对仓库的存储效率和作业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仓储空间规划中,应根据货物的特性和仓库的需求选择适当的存储设备,例如货架、托盘和自动化仓储系统等。

合理的存储设备能够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存储效率,减少人工操作。

1.3 安全防护在仓库空间规划中,安全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火灾、盗窃和事故等方面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合理设置通道和紧急出口,保证员工和货物的安全。

二、仓储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的步骤2.1 数据收集和分析在进行仓储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之前,需要对仓库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包括仓库的面积、地理位置、运输流量、货物类型等相关信息。

通过数据分析,了解仓储需求,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依据。

2.2 目标设定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仓储空间规划和布局设计的目标。

包括提高存储容量、优化货物流动、减少作业时间等方面的目标。

目标设定要明确,可衡量和可操作。

2.3 方案设计根据收集的数据和设定的目标,设计仓库的布局方案。

考虑货物的流动路径、仓库作业流程、存储设备的选择等。

方案设计应充分利用仓库空间,并确保作业流程的顺畅。

2.4 实施与监控根据方案设计,实施仓储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持续的监控和调整,确保规划的有效性。

仓储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

仓储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

仓储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引言仓储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是指在建设或改造仓储设施时,根据物流需求和仓储管理要求,对仓储设施的布局和设计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的过程。

良好的仓储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能有效提高物流效率,降低仓储成本,提升供应链绩效。

本文将介绍仓储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并提供一些可行的布局方案以供参考。

仓储设施布局的原则在进行仓储设施布局规划与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利用空间:充分考虑仓储设施的容量、面积和高度,确保在有限的空间内充分利用存储空间。

可以考虑使用高架货架和自动存储系统等技术手段来提高仓储密度。

2.流程优化:根据物流流程和作业流程,设计合理的货物流转路径。

合理分配不同区域的功能,如接收、上架、存储、拣选等。

避免交叉运输和作业,减少物料搬运和操作时间。

3.安全与环保:保证仓储设施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合理设置消防设备和安保设施,在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紧急疏散通道、防火分区、安全通道等。

4.灵活可调整:布局规划和设计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未来业务的变化和扩张需求。

可考虑模块化设计,便于后续的调整和改造。

仓储设施布局的方法仓储设施布局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进行选择,常用的方法包括下面几种:1.分区布局:根据货物属性和流动性,将仓库划分为不同的存储区域。

如按产品类别、存储方式、货位类型等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组织货物的存放、拣选和出货。

2.功能布局:根据物流作业流程和仓储管理需求,将仓库划分为接收区、上架区、存储区、拣选区、打包区等功能区域。

每个区域的位置相对合理,便于货物的流转和操作。

3.流线布局:通过合理设置货物流转路径,对仓库中的各个功能区域进行有序连接,使货物在仓库内能够按照一定的流线进行运输和操作。

合理的流线布局可以减少物流路径长度,提高作业效率。

4.层次布局:根据仓库的高度,将仓库划分为多层楼,合理分配不同功能的区域。

通过建立货物传送带、电梯等设施,实现上下层之间的物流流动。

仓库规划与布局设计

仓库规划与布局设计

仓库规划与布局设计引言仓库规划与布局设计是在物流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合理的仓库规划和布局设计可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使仓库管理更加高效。

本文将介绍仓库规划与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帮助读者完成一个合理的仓库规划和布局设计。

仓库规划的基本原则1. 最小化运动仓库规划应考虑最小化货物的运动距离。

在布局设计时,应将相关的货物存放在相近的位置,以降低货物搬运的时间和成本。

同时,应合理划分仓库的不同区域,将不同类型的货物存放在相应的区域内,以避免货物混乱和交叉搬运。

2. 最大化空间利用仓库规划应充分利用可用空间,最大化仓库的存储容量。

在布局设计时,应合理安排货架、货位等设施的位置和间距,确保空间的最大利用。

同时,应考虑货物的不同尺寸和重量,合理划分不同类型的货物存放区域,以充分利用不同类型货物的存储空间。

3. 安全合规仓库规划应满足相关的安全和合规要求。

在布局设计时,应留出安全通道和消防通道,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同时,应考虑货物的存放和搬运是否符合相关规定,以保证仓库运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4.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仓库规划应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在布局设计时,应预留一定的空间供未来的扩建和调整,以适应业务的增长和变化。

同时,应合理安排货物存放的方式和设施的摆放,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仓库布局设计的方法1. ABC 分析法ABC 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货物分类方法,将货物按照重要性和销售频率分为A、B、C 三类。

在仓库布局设计时,可以将销售频率较高且重要性较大的 A 类货物放置在靠近出口和入口的地方,便于快速存取;将销售频率较低但重要性较大的 B类货物放置在相对靠近出口和入口的地方;将销售频率较低且重要性较小的 C 类货物放置在仓库的较远位置,以节省宝贵的存储空间。

2. 流程分析法仓库布局设计需要考虑货物的流动路径和货物的处理流程。

通过对仓库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可以确定货物的流动路径,从而合理布置货架、拣货区和装卸区。

仓储规划与布局概论

仓储规划与布局概论

仓储规划与布局概论一、仓储规划与布局的意义二、仓储规划与布局的原则1.空间利用原则:合理利用仓库的空间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仓储密度和存储容量,减少占地面积。

2.作业流线原则:根据货物的流向和作业流程,设计合理的作业流线,最大限度地减少货物的搬运距离和作业时间。

3.人流与物流分离原则:将人员流动和货物流动的路径分开,减少人员与货物之间的交叉和干扰,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4.危险品与非危险品分离原则:将危险品与非危险品进行分区存放和作业,以防止危险品泄漏或事故发生。

5.货物分类原则:根据货物的属性、特点和需求,将货物进行分类存放和分区管理,提高取货、上架和盘点的效率。

6.设备配置原则:根据仓库的规模、作业量和特点,合理配置存储设备、运输设备和作业设备,提高物流设备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三、仓储规划与布局的步骤1.收集资料:了解仓库的属性、要求、特点和目标,收集相关数据和经验,作为规划的依据。

2.分析调研:对仓库现有的布局和作业流程进行分析和调研,找出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3.规划设计:按照规划原则,设计合理的仓储布局和作业流程,确定货物的存放区域、货架的位置和高度、通道的宽度等。

4.评估优化:评估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和调整。

5.实施执行:根据最终确定的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和执行,包括重新布置货架、调整货物位置、设置标识和标牌等。

6.监控改进:实施后,及时进行监控和改进,对仓库的运作进行评估和调整,以提高运作效率和效果。

四、仓储规划与布局的技术手段1.自动化技术:利用自动化设备和系统,提高仓库的作业效率和精度,减少人力消耗和错误率。

2.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仓库管理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控、调度和管理。

3.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仓库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出规律和问题,为优化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4.仿真模拟技术: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模拟仓库的运作过程,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和影响。

仓储行业中的仓储布局与设计原则

仓储行业中的仓储布局与设计原则

仓储行业中的仓储布局与设计原则仓储行业中的仓储布局与设计原则对于实现高效的物流运作和优化仓储操作流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仓储布局和设计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原则和建议。

一、仓储布局1.1 仓库选址原则仓库选址是仓储布局的首要考虑因素。

在选择仓库位置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交通便利:仓库应选址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货物进出,同时也有利于快速配送。

(2)市场接近性:仓库距离主要销售市场较近,可以降低货品运输成本,缩短货物流转时间。

(3)资源优势:仓库应尽量选择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水电资源、劳动力等,以降低运营成本。

1.2 仓库内部布局原则仓库内部布局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物料存储、拣货、出库等环节的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仓库内部布局原则:(1)ABC分析法:按照物料的ABC分类原则,将高频次的物料放置在易取得的位置,以提高拣货效率。

(2)货物流向:根据货物的流向和运输方式,进行合理的货物存储区划分,避免货物交叉错乱。

(3)流程优化:合理规划各个操作区域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少货物的搬运距离,提高操作效率。

(4)安全性考虑:在仓库内设置适当的安全通道和紧急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和货物的安全。

二、仓储设计原则2.1 货架和货位设计货架和货位的设计关系到仓库存储密度和货物流转效率。

以下是一些仓储设计原则:(1)货架类型选择:根据仓库物料的特点和储存要求,选择合适的货架类型,如重型货架、中型货架、流利式货架等。

(2)货物尺寸匹配:货物的尺寸应与货位尺寸匹配,以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

(3)货位标识:对每个货位进行标识,包括货位编号、货物分类等,便于操作人员快速找到所需货物。

2.2 自动化设备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仓储设备在仓储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些自动化设备应用的原则:(1)根据需求选择:根据仓库的规模、货物种类和运作需求,选择合适的自动化设备,如自动输送线、自动堆垛机等。

(2)设备优化布局:将自动化设备布局在合适的位置,与其他设备和工作区域协调配合,减少设备之间的冲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2b c
B——最小通道宽度,单位为m b——运输设备宽度(含搬运物料宽度),单位为m c——安全间隙,一般为0.9m
4)仓库内通道的设计

根据物料尺寸和放进取出操作方便等条件来确定。 采取人工存取的货架之间的通道宽度一般为 0.9—1.0m,货堆之间的通道,一般为10m左右。 普通货架作业通道为叉车直角堆垛最小通道宽 度,一般3-5m, 高层货架作业通道通常为1-1.5m。
一般情况下,不采用多层楼房仓库的设计,因为在楼层 间货物的搬运比同层间毕业困难得多,只有在土地十分紧张
昂贵的国家和地区才考虑使用。
24
5.仓库的内部布局与功能设计
库区可根据场地和仓储、配送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 规划,一般可分为: 入库处理区、货物储存区、拣货处理 区、理货区、加工包装区、出库区等,如图所示
库建筑面积(使用面积、有效面积) 仓库作业区的主要设备与辅助设施
17
3.仓库设计原理
包括设计标准、搬运技术‘积载计划
1)设计标准
体现仓库设施特征和储存货物的移动。

仓库楼层数 仓库通常为单层以避免垂直搬运。 空间利用计划 最大利用存储空间,,充分考虑楼层最大允许 使用高度。一般仓库高度6-9米,立仓库可利 货物流程 用的有效高度12米以上,多为25-30米。 仓库设计便于货物穿过仓库连续向前移动。仓 库一般前端进货,中间存放,另一端出库。
图11-12
现代物流仓库区域布局图
25
1)仓库的内部布局应考虑的问题
①仓库的布局应以便于产品的流动为基本原则,要特
别考虑 接收和装载货物码头的地点、数量和设计需要。 ②仓库通常是针对客户的要求满足特殊的物料处理作业 的需要而设计的。 仓库存储采用同一规格的托盘,其尺寸取决于货物 的包装尺寸和堆放模式。 布局形式:多为直角放臵 ③把搬运设备整合起来确定和落实仓库布局
3
二、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
总目标:合理配置物流系统资源 (1)有效地利用空间、设备、能源和人员资源 (2)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
(3)简化作业流程
(4)缩短作业周期 (5)力求投资最低 (6)为作业人员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卫生的工作环境
4
三、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1)系统最优原则
(2)动态原则 (3)柔性原则 (4)作业环节优化原则 (5)反馈原则
33
4)仓库内通道的设计
c)运输通道:链接进出口和各作业区,供装卸运输设备在库 内运行。其宽度主要取决于装卸搬运设备的类型、外形尺寸和 单元装载的大小。用手推车搬运时通道宽度一般为2.0—2.5m, 当汽车各移动式起重机入库,其宽度应为3.6—4.2m,若安装桥 式起重机,则可将宽度压缩到1.0—1.5m,在单台设备通行下, 采用自动堆垛机时宽度应为1.4m采用三向叉车时宽度为1.8m采 用前移式叉车时宽度为2.8m,采用平衡重式叉车时宽度应为 4.5m。用小型叉车搬运时,宽度一般为2.4—3.0m。运输设备转 弯时通道宽度如图 运输弯道通道宽度(A)=R+D+L+C R——运输设备最小转弯半径 D——运输设备与货物的间隙 L——货物的长度 34 C——活动余量
仓储区域作业规划
考虑:作业流量、作业活动、设备型号等。 内容:收发货区、存储区、拣货作业区、集货区、作业通道、行政区等。
9
三、仓储区域作业规划与系统设计布局
1.仓储区域作业规划
(1)收发货区的作业空间规划
入库区:根据仓库的运作要求,主要负责道道中心后 (2)仓储区的作业空间规划 的卸货、清点、解包、检验、分类、入库等工作,设 仓储区:专门用于存放货物的区域,在这一区域主要 置在仓储场所周围外,通过卸货站台与公路、铁路等 (3)拣货区的作业空间规划 完成货物存储保管和养护作业,是一个相对静态的区 专用线等直接相连,里侧还规划有进货口、暂存、分 分拣区:分拣区分拣人员在分拣信息的引导下,通过 域。货物进入仓储区前,根据分拣需求,对储存单元 类及验收区域及相应的设施。 (4)集货区的作业空间规划 查找货位、拣取和搬运货物进行货物分拣活动的区域 的大小进行调整,使其符合存储和分拣要求。 物流配合作业区:此区域应能提供车辆货物出入管制、 出库区:主要进行货物分拣出来后的组配作业,并将 集货区:分拣出库后进行集货、请点、检查、准备装 装卸车辆停泊、容器回收、容器暂存和废料回收处理 (5)通道空间的布置规划直接影响物流效率 配好的货物暂时存放,为送货做准备。 车的区域 作业。应规划有仓库大门、运输车辆停车场或是临时 通道空间区:包括库区通道和仓库内通道(作业通道、 (6)行政区的规划 泊车位、容器回收暂存区、废料暂存区等。 人员和电梯通道、消防通道等。

仓储系统作业需求量规划
存储区:最大存货量、储区划分、储位指派、存货管理办法、盘点方式、 物品特性、产品品项、物品周转率、未来需求变动趋势等。 装卸作业平台:进出货是否共用平台、物品装卸特性、装卸货物车辆型 式、进出频率、回车空间等

仓储系统设备需求规划
主要设备(存储设备、 集装器具、 搬运设备),辅助设备


18
2)搬运技术
收货站台 收货站台 收货站台 收货站台 收货作业区域 散装货物 存储区域 订单分拣作业区域 上架货物 存储区域
包装或组合作业区域
待运区域
装运站台
装运站台
装运站台
装运站台
货物流:
图11-7 仓库平面设计与货物流程图
19
3)积载计划
根据库存物的特征和存取搬运要求以及仓库的空间特性绘 制的一个计划受载图,又称为货物受载图。
29



4)仓库内通道的设计
a)通道 通道根据搬运方法、车辆出入频率和作业路线等决定。 根据进出库商品的外形尺寸、品种、周转量及设备作业特点决 定通道宽度与条数。 通道设计以直线为原则,实现最小的空间占用率,形成 最佳作业动线。 一般库房通道应设有纵向或横向的进出库通道,大型库房 还应同时设纵向和横向进出库通道。 库房内各作业区之间还 应留有作业通道、检查通道、电梯通道、消防通道及公共设施 通道等。通道的宽窄应根据装卸搬运机械的类型确定。
其一般作业流程为:巷道堆垛机按照客户订单在 托盘货架上拣选整托盘货物,送至分类输送机上进行
分拣,同时进行简单的条码加工,汇集成各个订单所
要求的货物量出库。
28
3)仓库内拣货区的设计

通常仓储物流形式是货物出库单位多于入库单位,因此拣 货处理问题成为仓库布局的主要决定因素。 若订单履行时间短,最简单的布局是利用现有存储区域, 只在必要时才调节堆码高度、相对于出库站台的存货位臵 和货位尺寸,以提高效率。 若仓库的周转率高,且订单履行时需要拆装,则存储货物 要同时满足存储和拣货需要,可能会导致搬运距离长。 根据存储货位在仓库中的主要功能来设计,指定仓库中的 某些区域为拣货处理区,围绕拣货处理需要和尽量减少处 理时间来设计;指定另一区域为存储区,围绕存货需要和 充分利用仓容量来设计。
设施规划与设计概述
仓储区域布局与功能设计 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规划与设计 物流业务量的计算 设施设备配置的关联度分析
11.1 设施规划与设计概述
一、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内涵

设施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有形资产,包括实体建筑、机
器设备、物品物料和工作人员四个部分。

规划是指如何将一个系统中的资产进行最有效的分配、最 合理的安排,使系统达到最佳的绩效表现。
1.摆样法:对复杂的系统不十分准确,而且花费时间较多 2.数学模型法:运用运筹学、系统工程中的模型优化技术
(如:线性规划、随机规划、多目标规划、运输问题等) 研究最优布局方案,提高系统布置的精确性和效率
3.图解法:实践中应用的较少
4.SLP法:使工厂布置设计从定性阶段发展到了定量阶段,
是当前布局设计的主流方法
收货站台 收货站台 收货站台 收货站台
高流量货物积载空间 低流量货物积载空间 低流量货物积载空间
主 通 道
装运站台
装运站台
装运站台
装运站台
图11-8
根据货物移动安排的积载计划
20
4.典型的仓库布置形式
1)U型布臵(U-shape)
托盘存取系统 货箱拣货系统 散箱拣货系统
入库
物料搬运
分类和集中
进货
越库作业
(7)厂区规划
10
2.仓库系统设计布局
1)合理的仓库设计布局应满足的条件

适应仓储作业过程的要求,有利于仓储业务的顺利进行。 由入库、储存、出库三个阶段构成,包括实物流和信息
流两个方面

有利于节省投资 有利于保证安全和职工的健康
11
图11-1 实物流过程
入库作业 1.装卸作业 2.检验作业 3.搬运作业 4.开捆作业 5.临时放置 6.分类作业 7.整理作业
14

3)仓库布局的模式
①辐射型仓库布局
用户 用户
②吸收型仓库布局
产地 货主产 地仓库 产地
仓库
用户
用户
产地
产地
15
仓库
生产企业聚 集经济区域
仓库
用户
仓库
用户
仓库
仓库
用户
③聚集型仓库布局
④扇型仓库布局
16
4)仓库布局的主要内容

仓库结构类型的选择 (1)仓库功能:存储、配送、分拣、流通加工 仓储系统面积与参数的确定 (2)存储物品的性质、类型、数量、外形尺寸 反映仓库规模和存储能力,包括库区面积和仓 确定仓库主体构造 (3)环境要求:常温、恒温、冷藏
储存作业 1.堆码作业
2.保养维护作业
出库作业 1.拆垛作业 2.取货作业 3.集货作业
4.配套分类作业 5.计量核对作业
3.盘点作业
4.整理移位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