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雄雨来优质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小英雄雨来》公开课教学设计1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17《小英雄雨来》公开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一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讲述了雨来这个小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与鬼子进行智斗的故事。
课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雨来机智勇敢、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精神风貌。
本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文中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深入理解雨来的英勇精神,体会课文中深层次的价值观。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抗日战争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教学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培养语感。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表演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方便学生跟读和欣赏。
3.角色卡片:制作角色卡片,方便学生了解和扮演课文人物。
4.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课堂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背景,引入课文《小英雄雨来》。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
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雨来的英勇行为和李大叔的形象。
《小英雄雨来》的优秀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小英雄雨来》优秀教案设计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情节,理解主人公雨来的勇敢和智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 主人公雨来的形象分析和评价。
教学难点:1. 理解雨来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智慧。
2. 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启示,培养自己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教材:《小英雄雨来》故事文本教学辅助材料:1. 雨来的图片或插图。
2. 与故事相关的背景资料。
3. 教学卡片或挂图。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利用雨来的图片或插图,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
2. 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步骤二:自主阅读1. 请学生自主阅读故事,理解情节。
2.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同桌交流讨论。
步骤三:故事分享1. 请学生分享故事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 引导学生关注雨来的形象特点,分析其勇敢和智慧。
步骤四:深入探讨1. 讨论:雨来在面对困难时,为什么能保持勇敢和智慧?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获得启示,培养自己的品质。
步骤五:总结提升1. 总结故事的主题,强调雨来的勇敢和智慧。
2. 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启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记忆。
2. 写一篇关于雨来勇敢面对困难的故事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延伸活动活动一: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 学生通过动作、表情、语言等方式,展示角色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和指导。
活动二:故事续写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续写。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保持故事的原有风格。
3. 教师对学生的续写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14.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14.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小英雄雨来》。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塑造雨来的形象;讨论雨来的英雄行为背后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分析课文结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塑造雨来的形象。
2. 教学重点: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雨来的英雄行为背后的意义。
5.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讲解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小英雄雨来》2. 内容:生字词课文结构描写人物方法雨来的英雄形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3)思考:雨来的英雄行为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2. 答案:(1)见课本。
(2)见课本。
(3)开放性问题,学生可自由发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关于英雄人物的书籍,开展“我心中的英雄”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如何塑造雨来的形象。
小英雄雨来教案(精选5篇)

小英雄雨来教案(精选5篇)小英雄雨来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内容,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勇敢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喜爱祖国、英勇机灵的品质。
2.结合课文内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
3.说出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并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重点、难点1.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每部分的内容,并能说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给每一部分加上小标题。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二)同学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边读边思索下列问题:1.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地点?从题目上可看出本文是写什么的?(是写人物的,主要人物是小英雄雨来。
)2.课文一共有几部分?描写了雨来的哪些英雄行为?(在同学阅读课文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同学计时,同学阅读后,可以对自读速度进行讲评,关心同学养成快速阅读课文的习惯。
)(三)检查同学预习。
1.读准生字字音。
(老师要留意指导同学读准字音。
对于同学读不准的字音要准时订正。
例如:还乡河的“还”,读hu2n,这是多音字,在这儿不读h2i。
“黝”,不读y$u,而要读y%u。
笤帚的“帚”不要读s4o,而要读zh%u。
“漩涡”不要读xu4n w%,而要读xu2n w#。
)2.指导同学理解词义。
晋察冀边区——晋,山西省的简称,察,察哈尔省的简称。
(1952年撤销,分别并入河北,山西);冀,河北省的简称。
抗日战斗时期,在上述三个省连接的边缘地带建立的抗日依据地叫晋察冀边区。
苇絮(x))——像棉花似的芦花。
飘飘悠悠——本文指苇絮从空中轻缓地往下降。
河沿(y2n)——河边。
起码——最低限度的意思。
学堂——学校的旧称。
扫荡——本文指日本鬼子企图用武力毁灭抗日依据地军民。
推推搡搡——形容粗暴的推人的样子。
14.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14.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英雄雨来》。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学习生字词,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分析雨来这个英雄形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雨来的英雄形象,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过程细节:学生观看图片,教师简要介绍时代背景。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过程细节: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回指导。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字义。
过程细节:学生跟读、组词、造句。
4. 课文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雨来的英雄形象,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雨来勇敢救人的事例,讲解英雄形象。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英雄雨来2. 内容:雨来的英雄形象、生字词、课文主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雨来的英雄事迹的短文。
答案:例文:小英雄雨来2. 拓展延伸: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其他英雄事迹,进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小英雄雨来》,使学生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小英雄形象,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小英雄雨来》优秀教案设计

《小英雄雨来》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小英雄雨来》这本书,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
2. 帮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小英雄雨来》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一个小村庄里,一群孩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其中雨来小朋友英勇抗日,牺牲的故事。
2. 教学重点:掌握故事情节,了解雨来的英勇事迹。
三、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故事情节,关注雨来的行为和思想。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雨来的行为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关注雨来的行为和思想。
3. 讨论:分组讨论雨来的行为是否正确,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五、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测试:测试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写作评价:评价学生的读后感,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准备:1. 教材:《小英雄雨来》书籍或电子版本。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故事梗概和关键信息。
3. 讨论卡片,用于引导学生深入讨论雨来的行为和思想。
5. 评价表格,用于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成绩。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雨来的英雄事迹,分析雨来的勇敢和牺牲精神。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从故事中提炼出爱国情怀,并将雨来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联系起来。
八、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故事背景,阅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关注雨来的家庭和学校生活。
2. 第二课时:阅读第二部分,讨论雨来如何展现勇敢精神,分析其行为背后的动机。
3. 第三课时:阅读第三部分,讨论雨来与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引导学生理解牺牲的意义。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优秀5篇)《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晋察冀、苇絮、飘飘悠悠”等难读的词,能读好句子中的拟声词,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口语化特点。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4.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根据每部分大意,初步学会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并借助小标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自主品析课文的人物语言、动作描写,通过引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进一步体会雨来机智勇敢、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同时感受故事语言文字的生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写法,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上课前,老师想跟大家做一个游戏,请你根据老师大屏幕上给出的提示句子,来猜猜老师说的是谁?2、你们看,之所以大家能够猜出老师形容的是谁,是因为什么啊?(预设:因为老师形容的具体形象、抓住了他的特点)是的,你们能够通过一些动作、语言、神态。
猜对人物,这也正说明了,对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外貌等描写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就能够认识一个人物。
3、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小英雄雨来(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解决词语1、你知道吗?这是我们小学阶段学的最长的一篇课文!根据序号,它分成了六部分,在预习的时候,你有没有碰到一些难读的词语,要和同学们交流的?(学生汇报)2、老师也归纳了一些难读的词,谁来读?(出示:ǒu liè qiè ǎn qià xuán àng黝黑趔趄门槛刀鞘漩涡炕沿tiá zhu ìn ì guān笤帚吆喝晋察冀还乡河鸡冠花sǎng níng推推搡搡软鼓囊囊嘟嘟囔囔咬着牙拧)指名读,全班齐读。
14.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14.小英雄雨来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4课《小英雄雨来》。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分析雨来的英雄形象,学习生字词,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并运用。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来的英雄形象,培养爱国情怀。
3.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雨来的英雄形象,理解课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细节:学生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3.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过程细节: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书写,互动交流。
4. 分析雨来的英雄形象:通过细节描写,分析雨来的勇敢、机智、坚强等品质。
5.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过程细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讨论,教师点评。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过程细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针对性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英雄雨来2. 板书内容:生字词雨来的英雄形象:勇敢、机智、坚强重点句子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课生字词,每个写5遍。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雨来的英雄形象。
(3)思考:从雨来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品质?2. 答案:(1)见课本。
(2)见学生答案。
(3)见学生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雨来的英雄形象有深刻理解,但对细节描写的分析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小英雄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英雄雨来》优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比较长,课文共有六个部分,各部分都是紧紧地围绕课文中的主要人物雨来的斗争事迹展开描述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练习快速、正确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试着给课文每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3.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通过文本和自己的体验,感受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英雄本色,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快速阅读文本,把握课文内容。
2.品读文本,感受雨来热爱祖国、英勇对敌的英雄本色。
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
其实,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出现了不少。
同学们,你们熟悉的抗日小英雄是谁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自己熟悉的抗日小英雄。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名叫雨来的小英雄。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最想知道什么呢?
(雨来为什么被称为”小英雄”;雨来是怎样的小英雄?)
同学们真是爱思考的好孩子,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好不好?
二、学习词语
课件出示课文的重要词语,学生认读。
(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抓住各部分要点,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
(本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英雄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
四、复习巩固加小标题的方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给文章加小标题的方法,并且给课文的六个部分分别加了小标题,同学们都学会了吗?(学会了)看同学们这么自信,老师要考考你们了。
1、课件分别出示六个部分的插图,指名说小标题。
2、课件总结:出示课文的六个小标题。
3、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给文章加小标题的方法,加的小标题既概括了主要内容,语言又简练,你们真棒!
五、细读重点段,了解雨来的感人事迹,体会雨来是小英雄。
就从我们概括出的小标题来看,你认为哪部分内容最能表现雨来是小英雄呢?
(学生回答:3、4两个部分)
(一)学生快速默读这两个部分,小组讨论:鬼子是怎样对待雨来的?从课文中找相应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同学交流谈感受,老师评价。
(二)读中感悟人物形象
面对凶恶的鬼子,雨来是怎么做的?
1、学生交流课文中相应的句子。
2、出示课件: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雨来的这几句话,再次感受这是一位怎样的小英雄。
听好老师的提示,大家读雨来的表现。
3、师生对话练习:
①、师:鬼子抓住雨来,假装温和地问雨来看见了什么?
生: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②、师:接着鬼子又是哄骗又是恐吓,再次质问雨来看见了什么?
生: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
③、师:雨来的回答让穷凶极恶的鬼子露出了本来面目,他们把雨来打得两眼冒金花,鲜血从鼻子里一滴一滴地流下来,鬼子就想让雨来说出他看见了什么?
生: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机智勇敢、宁死不屈)。
教师板书
4、课件出示,学生读,再次感受雨来的宁死不屈。
(三)学生评价雨来
无论鬼子使用什么方法,雨来始终只有一句话,(生答:)“什么也没看见”。
我们已经认识了雨来。
他的所作所为让你感动了没有?如果他站在你面前,你有什么想和他说的吗?
学生精彩发言:
1、雨来,你真不愧是小英雄,你识破了鬼子的种种阴谋,没有泄漏一点秘密,保护了我们的交通员,你虽然年纪不大,但我认为你是民族英雄。
2、雨来,从你身上我看到了中国人的气节,绝不像侵略者低头。
你面对鬼子表现出的机智勇敢让我想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
雨来,我为你骄傲!
(四)村里的人们是怎么评价雨来的?
1、学生回答
2、师生理解“有志不在年高”。
(五)看来通过对3、4部分的细读,我们已经深深地被雨来的英雄行为感动了。
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小英雄雨来)
六、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感
1、为什么在侵略自己国家的凶恶的鬼子面前,雨来表现得这么英勇?
(雨来上夜校读书,老师教育他要爱自己的祖国。
)
2、出示课件:师生对话练习,体会雨来深深的爱国情感。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
雨来第一次上课,他听到了老师读
于是,学生们跟着读
从此,他牢牢地记住了
就算遭受敌人的毒打,鲜血不断流下来,死亡朝他逼近,他仍记得
3、正因为雨来在夜校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懂得了中国人应该热爱自己的祖
国,所以,面对敌人的哄骗利诱和严刑拷打,他意志坚强,坚贞不屈,他是我们心中的小英雄,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课题,学生齐读。
4、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已经被文中的小英雄所感动,你们喜欢这位小英雄吗?那就再快速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圈圈画画,看看文章还有那些地方吸引了你。
5、交流雨来调皮、爱学习、机智的句子。
七、读诗歌,感悟雨来的人物形象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诗歌《小英雄啊,雨来》,让我们读一读,再次认识一下名叫雨来的小英雄吧。
学生读诗歌《小英雄雨来》。
八、知识拓展
1、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袋”中的内容。
2、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教师总结
战争给人类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课堂小结:
1、出示课件
2、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小英雄雨来,你们有没有被他的爱国精神和坚强意志所感动?我们要记住这位小英雄。
3、学生齐读课题。
布置作业:
1、把《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课下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板书设计:
14、小英雄雨来
机智勇敢
宁死不屈
热爱祖国
课后反思:
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
如: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以及敌人引诱不成,恼羞成怒,动手责打雨来部分,边找边读,边读边体会,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
学生的情绪一直被文章精彩的情节所牵引着,他们时而紧张,时而愤怒,不光读得好,体会得也很不错。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
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
除此之外,这篇文章中其他几处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我也引导学生去读,在读中去体会当时人物的心情,并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不管学生以后能不能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我想就这节课而言,学生应该是有所收获的,我觉得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