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患者的护理共20页文档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精编版

硬膜外血肿护理常规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硬膜外血肿病人护理常规概念:硬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次为亚急性,慢性较少。
【观察要点】1、观察意识变化,有无中间清醒期或意识好转期。
2、观察颅内高压症状、肢体活动的变化。
【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
(2)病人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等时,通知医生,遵医嘱按时使用脱水剂。
同时做好术前各项准备工作,如禁食、备血、备皮等。
2、安全护理:对躁动不安,去脑强直病人,注意防止意外损伤。
3.心理护理:消除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树立对手术治疗的信心。
4.手术前晚保持良好的睡眠,必要时按医嘱给予适当镇静剂。
5.手术前若病人发生异常情况,如女性病人月经来潮,体温异常(超过)及时与医师联系。
6.手术区皮肤准备范围:开颅手术:术晨剃去全部的头发,洗净头部后予无痛碘消毒并戴上一次性消毒帽。
术后护理1、病情观察(1)严密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情况,异常时及时汇报医生。
(2)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情况,保持伤口处敷料干燥。
2、饮食护理:神志清醒、无吞咽困难、呛咳等症状,术后第一天可进流质饮食,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为宜,第三天后予半流质,术后一周予以普食。
3、引流管护理:保持头部负压引流管通畅,每班记录引流量、颜色及性状。
翻身及搬动时予以夹闭,防止脱落倒流逆行感染,一般引流管在术后24~48小时拔除。
4、昏迷者按昏迷护理常规。
【健康教育】1、术后一个月不宜洗头,可用温水毛巾擦拭,避免用手抓伤口,预防感染发生。
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戒烟、酒(如鱼、鸡蛋、瘦肉、水果、蔬菜类)。
3、注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颅骨缺损者外出时戴帽,以防意外,出院后3~6个月来院行颅骨缺损修补。
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清除术52例手术护理体会

高, 防止 引起黏膜撕裂 J 。 2 2 3 药物护理 : .. 在肝 硬化并 发急性 消化道 大 出血治疗 时 , 药物治 疗是 比不 可少 的。奥 曲肽 、 体后 叶素是 降低 门脉高 垂 压、 控制 因肝硬化门脉 高压 引起 的食 管 胃底 静脉 曲张急 性消
指导患者进温凉流质饮食 , 逐渐过渡到半流质 、 软食 。 营养、 易 于消化, 高热量、 高维生素流质饮食 , 少吃多餐 , 避免刺激性食
3 8 6.
化道出血的重要药 物。在治疗 过程 中 , 士应严格 掌握 药物 护 的剂量 和浓 度 , 控制滴速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 本组除 4
[ 收稿 日期 : 1 — 3— 0 编校 i 2 10 3 0 潘宏竹 ]
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5 2例 手 术 护理 体 会
化, 观察患者的面色 、 神志 、 肢体 温度等 , 保持 呼 吸道通 畅 , 每
l 5—3 钟 测量血 压 、 O分 脉搏 、 吸一 次 , 真记 录 2 呼 认 4 h出入 量 , 断是否出血停止或再次 出血 。如患者 出现胃部 灼热 、 判 恶 心、 口中有血腥 味、 血压下降或血压 正常脉压减小 时应注意再 次 出血 的发生 。呕血时迅速将 头转向一侧 , 避免发生误吸。
血液 , 避免库存 血中氨含 量过高诱发肝性脑病。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2 护 理 方 法
可 以减少呼 吸阻力 , 促进 血液 回流, 降低颅内压。 2 . 2 . 4 引流管 的护理 定时巡视病房 ,保持 引流管通 畅 ,
防止发生扭 曲和脱落 , 注意观察 引流液 的量、 颜色 , 并做好详细 记 录。每 日更换引流袋 1 次, 发 现引流管 不畅时要及时通知 医
血 等术 前准备 , 注意保 持室 内清洁 、 安静 、 温度适 宜 , 抢救 物品 齐备 以待用 。注意避免患者发热 , 从而 降低脑细胞 的耗氧量。 2 . 2 术后 护理 患者进 行开颅手术后 常常 由于手术创 伤
大使得 免疫力下 降 , 若不及 时防 范可并发肺部 感染 , 发生颅 内
1 一 般 资 料
利 于颅 内静脉 回流 , 减轻脑 水肿 , 还可 以对脑循 环代谢起 到一
定 的改善作用 。对 于昏迷伴有 呕吐的患者应取侧卧位 , 可以防 止误吸 。头颈部可枕冰枕 、 戴冰帽 , 以减 轻脑水肿 , 降低 脑细胞 耗氧量 , 注意保持头部敷料 的干燥 , 预防发生伤 口感染 。 2 . 2 - 3 保持 呼吸道通 畅 , 降低颅 内压 患者送 回病房后应
【 关键词 】硬膜外血肿 清除术
护理
并发症
预后
随着人 们物质 生活水平 提高 以及 各种 高速交通工 具 的普 及, 使交通 事故呈上升趋 势 , 其 中颅脑 损伤 已成为交通 事故 中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1、全身麻醉2、患者病情危重时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
物品准备: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止血纱布、明胶海绵、面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1、仰卧位使用于额顶部血肿2、侧卧位适用于顶颞及枕后部血肿。
手术步骤:1.皮肤消毒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2.头皮切口和止血2.1在切口两侧铺以干纱布块,沿切口线分段切开皮肤及帽状腱膜层,整个皮瓣可分为3~4段完成。
每切开一段,即用头皮夹夹住内、外缘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大的出血点可以电凝止血。
2.2钝性或锐性分离皮肤-腱膜瓣与其下的疏松组织层。
2.3止血满意后,将皮肤-腱膜瓣翻向颅底侧,并在其下垫以纱布团,使皮肤-腱膜内的血管不致因屈曲过度而闭塞,然后以盐水纱布覆盖其上。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将皮瓣翻起固定,充分显露术野3.骨瓣成型3.1切开头皮和肌肉后,按骨瓣形状弧形切开骨膜,以骨膜剥离器分开骨膜及颞肌。
3.2设计骨孔,通常一个骨瓣共钻孔5~6个,空间距离6~7cm。
3.3将电钻与颅骨表面垂直钻透颅骨。
钻孔完成后,以小刮匙或脑膜剥离器刮尽孔内边缘残留的内板碎片,将线锯导板插入相邻的两个骨孔之间,用线锯将骨瓣各边一一锯开。
3.4若用气动或电动钻时,可换上铣刀进行切割。
3.5最后,沿颅骨锯开线插入骨膜剥离器至骨瓣下方,翻起骨瓣将骨窗下缘附着的肌肉稍向下推开以咬骨钳将骨折线两侧骨瓣修齐,并用骨蜡涂塞止血。
3.6取下的骨瓣可放入双氧水中浸泡4.清除血肿4.1用一窄脑压板或神经玻璃子由颅顶部向颅底侧逐渐清除血块,出血点电凝止血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4.2将骨窗周围硬脑膜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放猴子硬脑膜剥离形成新的血肿。
硬膜外血肿护理措施

硬膜外血肿护理措施什么是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血肿是指在硬膜外腔内形成的血液积聚,造成颅内压增高以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一种疾病。
硬膜外血肿的常见原因包括头部外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等。
硬膜外血肿护理的基本原则硬膜外血肿的护理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监测病情: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等神经系统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控制颅内压:通过给予镇痛药物、呼吸道管理、降温等措施来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组织免受损伤。
3.血管舒缓:保持合适的体位,避免颈部和颅内压的剧烈变化,减少血管的扩张和破裂的风险。
4.功能维护:保持患者的基础生理功能,包括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等,及时处理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5.饮食调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避免进食过多或过少,符合病人的能量需求。
6.营养支持:如果病人无法正常进食,需要通过胃肠外营养或静脉营养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7.情绪护理:与病人和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减轻病人的不良情绪。
硬膜外血肿护理的具体措施1.定期检查病人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活动等。
2.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3.坚持按时给予镇痛药物,保持病人的舒适感。
4.管理病人的呼吸道,保持通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肺部感染、吸入性肺炎等。
5.维持病人的体温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体温引起的不良后果。
6.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的干燥和清洁,避免发生剥脱和感染。
7.遵守医嘱,正确给予药物,如抗凝血药、降压药等。
8.饮食要求:根据病人的需要,提供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9.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关心和关爱,帮助他们理解疾病的过程,缓解焦虑和恐惧。
硬膜外血肿护理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硬膜外血肿的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脑积水、脑梗死等。
处理方法如下:1.颅内感染的处理方法包括给予抗生素治疗,保持伤口干燥和清洁,及时处理感染。
医院神经外科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神经外科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患者护理常规硬脑膜外血肿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常因颅骨骨折线跨越脑膜中动脉沟引起脑膜中动脉出血所致,十分常见,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
一经确诊须紧急手术。
一、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1)病人伤后出现昏迷,随后意识清醒或好转,不久再度陷入昏迷或昏迷程度加重,即“中间清醒期”,是急性硬膜外血肿的典型表现。
在病人中间清醒的过程中,常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呼吸和脉搏缓慢,应及时使用脱水剂。
(2)烦躁不安的病人,应排除体位不适、尿潴留、呼吸道梗阻等情况,加强安全防护。
(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血肿同侧的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偏瘫,应警惕小脑幕切迹疝的发生。
(4)观察肢体运动功能,了解肢体的肌力、肌张力、有无感觉障碍及病理反射,如:伤后一段时间才出现肢体运动障碍且进行性加重,应考虑小脑幕切迹疝,必须紧急手术。
2.术前准备:按要求做好备皮、备血等工作。
二、术后护理1.体位:全麻未清醒的病人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意识清醒、血压平稳后,抬高床头15~30 度,以减轻脑水肿。
2.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定时翻身扣背。
对深昏迷者应及时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吸痰时动作应轻柔,避免引起病人剧烈咳嗽。
3.并发症的观察(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注意意识、瞳孔的变化,防止复发性血肿、迟发性血肿、继发性脑组织肿胀的发生。
(2)昏迷病人加强基础护理。
4.保持引流通畅:硬膜外引流管应放置低于创腔10~15cm,并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滑脱,每日更换引流袋,严格无菌操作。
5.饮食营养:病人清醒且病情平稳者,术后1日进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普食。
长期昏迷的病人,可鼻饲流质饮食。
6.保持大小便通畅:术后3日内不可用力排便,以免颅内压增高,必要时可给予缓泻剂。
7. 遵医嘱,行抗感染、止血、脱水及高压氧治疗。
三、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1.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实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1、全身麻醉2、患者病情危重时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
物品准备: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止血纱布、明胶海绵、面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1、仰卧位使用于额顶部血肿2、侧卧位适用于顶颞及枕后部血肿。
手术步骤:1.皮肤消毒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2.头皮切口和止血2.1在切口两侧铺以干纱布块,沿切口线分段切开皮肤及帽状腱膜层,整个皮瓣可分为3~4段完成。
每切开一段,即用头皮夹夹住内、外缘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大的出血点可以电凝止血。
2.2钝性或锐性分离皮肤-腱膜瓣与其下的疏松组织层。
2.3止血满意后,将皮肤-腱膜瓣翻向颅底侧,并在其下垫以纱布团,使皮肤-腱膜内的血管不致因屈曲过度而闭塞,然后以盐水纱布覆盖其上。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将皮瓣翻起固定,充分显露术野3.骨瓣成型3.1切开头皮和肌肉后,按骨瓣形状弧形切开骨膜,以骨膜剥离器分开骨膜及颞肌。
3.2设计骨孔,通常一个骨瓣共钻孔5~6个,空间距离6~7cm。
3.3将电钻与颅骨表面垂直钻透颅骨。
钻孔完成后,以小刮匙或脑膜剥离器刮尽孔内边缘残留的内板碎片,将线锯导板插入相邻的两个骨孔之间,用线锯将骨瓣各边一一锯开。
3.4若用气动或电动钻时,可换上铣刀进行切割。
3.5最后,沿颅骨锯开线插入骨膜剥离器至骨瓣下方,翻起骨瓣将骨窗下缘附着的肌肉稍向下推开以咬骨钳将骨折线两侧骨瓣修齐,并用骨蜡涂塞止血。
3.6取下的骨瓣可放入双氧水中浸泡4.清除血肿4.1用一窄脑压板或神经玻璃子由颅顶部向颅底侧逐渐清除血块,出血点电凝止血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4.2将骨窗周围硬脑膜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放猴子硬脑膜剥离形成新的血肿。
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

硬膜外血肿术后护理发表时间:2013-05-08T09:53:42.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7期供稿作者:杨金丽[导读] 营养: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清醒患者术后1~2天给流质,无呕吐等情况后逐渐改半流食、普食杨金丽 (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137611)【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07-0317-02颅脑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是一项既紧张,又严谨的工作,随着高能量创伤发生率逐步升高,在脑外科的救治中,围手术期的护理成为治疗的重要环节,并且为手术成功创造了良好条件。
现就我院2005年10月~2012年10月硬膜外血肿手术前及手术后综合护理体会如下:出血来源:造成急性硬膜外血肿的主要原因,尤以脑膜中动、静脉最为常见。
脑膜中动、静脉位于颞部的同名骨沟中。
颞部骨质较薄,受外力打击后引起骨折,刺破血管引起出血。
如损伤位于动脉主干或大的分支,则出血凶猛,血肿迅速增大,短时间内可形成巨大血肿,导致脑疝。
如出血由静脉引起,则病情发展稍缓。
硬膜外血肿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好发于幕上半球凸面,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30%,其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变形,撕破位于骨沟的硬脑膜动脉或静脉窦引起出血或骨折的板障出血,90%的硬脑膜外血肿与颅骨线形骨折有关。
临床表现:1、通常认为这种意识状态的变化不仅仅是硬膜外血肿的典型临床表现,也是其他颅脑血肿的表现。
但是临床上此类病人的比例不足1/3。
病人意识状态的改变取决于原发脑损伤的程度、血肿形成速度和颅内其他损伤的存在。
2、神经系统症状单纯的硬膜外血肿,早期较少出现神经系统体征,仅在血肿压迫脑功能区时,才表现出相应症状。
但如血肿持续增大,引起脑疝时,则可表现出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等典型征象。
当出现此类症状时,应及时手术减压,挽救生命。
3、颅内压增高随着血肿的体积增大,病人常有头痛、呕吐加剧,出现库欣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