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合集下载

【实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实用】-硬膜下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全身麻醉物品准备: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手术体位:根据血肿的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手术步骤:1.皮肤消毒2.头皮切开和止血3.骨瓣成型3.1切开头皮和肌肉后,以骨膜玻璃器将骨膜及颞肌从颅骨上剥离开来。

3.2设计骨孔及打开颅骨同硬膜外血肿清除术。

3.3一般硬膜下血肿清楚要去骨瓣减压。

3.4去除骨瓣后,将骨窗下缘附着的肌肉稍向下推开以咬骨钳将骨折线两侧骨瓣修齐,并用骨蜡涂塞止血4.硬膜开放,清楚血肿4.1将骨窗周围硬脑膜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

4.2用11号刀片切开硬脑膜,脑膜剪呈放射状剪开硬脑膜,生理盐水冲洗血肿并吸尽,出血点电凝止血。

大的出血点可用面片压住,一边用吸引器吸以便用电凝止血用。

4.3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伤口,也可用双氧水小纱布压迫片刻做止血用。

最后小的渗血可用止血纱布覆盖观察。

4.4如有脑挫裂伤者,除清除血肿外,还应将碎裂组织一并吸除,脑压过高时,硬脑膜可不缝合或骨膜进行减张缝合。

必要时可去骨膜减压。

5.防止引流5.1于切口旁2cm处做一小切口,放置引流管。

5.2用9*25三角针2-0丝线在切口处缝两针。

一针固定引流管,另一针为预留拔除引流管后缝合皮肤用6.关颅6.1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硬脑膜。

6.2若脑压过高,可将硬膜和骨膜做减张缝合,将骨瓣丢弃直接缝合皮肤,若脑压不高,将骨瓣复位,8*20圆针2-0丝线缝合帽状腱膜,9*25三角针2-0丝线缝合皮肤。

6.3双氧水或1%聚吡咯酮碘消毒皮肤,小纱布覆盖切口,绷带包扎伤口。

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PPT讲稿

硬膜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PPT讲稿
• 台上备大角针4线缝单子与头皮 • 在铺大洞单前,脑外护皮巾对半剪,一半
贴在切口处
• 留下的治疗巾做袋子放置电刀吸引器和双
级,两把布巾钳固定
• 双级与输液器连接好,输液器接0.9%氯化
钠,可以保持镊头部清洁无焦痂,合理控
2、切口的选择
• 大额颞瓣:切口起于眉弓间向上2cm、沿正
中线向上8cm、折向外耳道上方8cm、向下 止于颧弓中点上方1cm。
• 只有在使用磨转和小骨钻锯功
能下的电机才能正反转切换。
• 踩踏脚踏按钮持续2秒以上为长
按,反之为短按
(3)、微电机
• 微电机由电机主体、电缆和插
头组成,插头端与主机接口连 接,电机主轴端与各功能手机 手柄连接传递动力,电机主体 上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来冷却微 电机。
• 不要靠近易燃性气体 • 防止异物掉进微电机的孔内 • 使用时请勿遮挡进风口和出风
1
解剖知识
2
用物准备
3
手术步骤
4
注意事项
一、解剖知识
一、解剖知识
1、颅骨
• 成人颅由23块颅骨组成,除6块听小骨除外。 • 脑颅骨位于颅的后上方,围成颅腔,容纳
脑。
• 面颅骨位于颅的前下方,构成面部的轮廓,
围成眶、鼻腔和口腔。
(1)、面颅解剖图
(2)、脑颅
• 脑颅骨共8块,包括成对的顶骨、颞骨、和
C、区分图
2、脑的相关知识
• 2、脑的动脉主要是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 3、脑脊液由各脑室脉络丛产生,对中枢神
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营养、运输代谢产 物和调节颅内压作用。脑脊液循环发生障 碍时,可引起脑积水或者颅内压增高。
• 4、人类脑神经共有12对。
A、脑的动脉图

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优选文档

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优选文档
• 伤后早期可因脑功能区的损伤和血肿的压迫产生相应的神经系统局灶 性体征,如: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失语、癫痫等;出现小脑幕切迹 疝
• 时出现同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对侧肢体瘫痪,治疗不及时或无效 可迅速恶化出现双侧瞳孔散大、去皮质强直及病理性呼吸,进入濒危 状态。特急性颅内血肿常见于减速性对冲性损伤所致硬膜下血肿。单 纯性急性硬膜下血肿多有中间清醒期,病情进展相对较慢,局部损伤 体征少见,颅内压增高表现及出现小脑幕切迹疝后表现与复合性硬膜 下血肿相似。若是在观察过程中有新体征出现,系伤后早期所没有的 或是原有的阳性体征明显加重等,均应考虑颅内继发血肿的可能。。
续时间不详)枕部流血,醒后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期间又摔倒一次后再次 昏迷,呼吸困难,无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院外未做治疗,急来我院就诊,予以行 颅脑CT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双侧额顶叶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 脑脓肿,枕骨骨折,以颅脑损伤收住院,患者入院以来呈昏迷状态。 既往史:患“癫痫”10年,平时口服药物治疗。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否认”肝 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其他外伤及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36.4℃ P:80次/分 R:20次/分 BP:140/85mmHg
治疗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情发展快,伤情重,一经诊断, 应刻不容缓,争分夺秒地尽早施行手术治疗。
第二部分:手术适应症
• 1.颅脑CT或MR检查发现,急性幕上硬膜下血肿 40ml,并且引起脑组织受压着
• 2.颅脑CT或MR检查发现,急性幕上硬膜下血肿 <40ml,但同侧局部合并凹陷性骨折,脑挫裂伤或脑 内血肿并且引起中线结构向对侧偏移>1cm、脑室或 脑池受压明显或引起小脑幕切迹疝者。
• 病因
•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是由脑挫裂伤皮质血管破裂引起出 血,属复合型硬膜下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来源 多为脑挫裂伤皮质动静脉破裂,多为复合型硬膜下血 肿,即与同部位脑内血肿、脑挫伤并存,个别与硬膜 外血肿并存;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来源于桥静脉 损伤,原发损伤轻微,此类血肿多不伴有脑挫裂伤或 脑挫伤轻微,称为单纯性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抗炎药物等。
4 康复训练
包括物理治疗和康复锻炼,帮助患者恢复功 能。
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包括:
感染
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并注意伤口的清洁。
脑水肿
使用利尿剂和控制液体摄入来减轻脑水肿。
手术出血
定期检查血常规,及时处理手术出血。
神经功能损害
根据情况进行神经康复治疗。
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
包括既往病史、过敏史和家族病史等。
影像学检查
如头部CT或MRI扫描,以确定血肿的大小和位置。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液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手术过程
1
麻醉
使用全身麻醉将患者置于无意识状态,
头部定位和消毒
2
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将患者头部固定在手术台上,并进行皮
肤消毒,准备手术区域。
3
切开硬脑膜
预后和康复措施
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的预后和康复过程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异。一般来说,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 改善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措施包括:
1 规律的康复锻炼
根据康复医师的建议进行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
2 定期复查和随访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在头部定位后,医生会切开硬脑膜,暴
血肿清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修复血管
4
露出血肿。
医生使用专业的工具和显微镜,小心地 清除血肿并修复血管。
手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并接受一系列护理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康复进程顺利。
1 监护观察
包括血压、体温、意识状态等。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ppt课件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ppt课件

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 命体征,包括呼吸、心
率、血压、体温等。
引流
放置引流管,引流出术 区的积血和脑脊液,以
降低颅内压。
抗感染治疗
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并定期进行伤口换药。
康复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进行适当的康复治疗和 功能训练,促进患者的
康复。
04 手术效果与并发症
手术效果评估
治愈率
出血
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可能发生 出血,严重时需要再次手术止
血。
脑组织损伤
手术操作可能损伤脑组织,导 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癫痫发作
手术后癫痫发作的可能性虽然 较低,但仍有可能发生,需要 使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预防与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术后护理
只有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才应该进行 手术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及时处理并发症, 促进患者康复。
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硬膜下血肿概述 •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 手术方法与步骤 • 手术效果与并发症 • 病例分享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01 硬膜下血肿概述
定义与分类
硬膜下血肿定义
硬膜下血肿是指位于硬脑膜和蛛 网膜之间的血肿,通常由脑表面 出血或脑实质出血引起。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硬膜下血肿的症状取决于血肿的大小和部位,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 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
诊断
通过颅脑CT或MRI检查可确诊硬膜下血肿。CT扫描常表现为脑表面新月形高密 度影,MRI可显示更清晰的血肿范围和形态。
02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01
02

【实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实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护理常规

硬膜外血肿清除术麻醉方式:1、全身麻醉2、患者病情危重时可选用局部浸润麻醉。

物品准备:1、手术器械开颅基础器械包1个、干持物钳1套。

2、敷料基础敷料包1个,大腹包1个、手术衣4~6件。

3、一次性物品骨蜡、切口、止血纱布、明胶海绵、面片、小纱布、缝针、丝线若干。

4、药品常用生理盐水、平衡液、双氧水、止血用生物胶。

5、仪器双极电凝器1套、开颅电钻1套、中心吸引1套。

手术体位:1、仰卧位使用于额顶部血肿2、侧卧位适用于顶颞及枕后部血肿。

手术步骤:1.皮肤消毒常规1%聚吡咯酮碘皮肤消毒,铺无菌巾,贴无菌切口膜2.头皮切口和止血2.1在切口两侧铺以干纱布块,沿切口线分段切开皮肤及帽状腱膜层,整个皮瓣可分为3~4段完成。

每切开一段,即用头皮夹夹住内、外缘以达到止血的目的。

大的出血点可以电凝止血。

2.2钝性或锐性分离皮肤-腱膜瓣与其下的疏松组织层。

2.3止血满意后,将皮肤-腱膜瓣翻向颅底侧,并在其下垫以纱布团,使皮肤-腱膜内的血管不致因屈曲过度而闭塞,然后以盐水纱布覆盖其上。

用双2-0丝线或皮肤固定勾将皮瓣翻起固定,充分显露术野3.骨瓣成型3.1切开头皮和肌肉后,按骨瓣形状弧形切开骨膜,以骨膜剥离器分开骨膜及颞肌。

3.2设计骨孔,通常一个骨瓣共钻孔5~6个,空间距离6~7cm。

3.3将电钻与颅骨表面垂直钻透颅骨。

钻孔完成后,以小刮匙或脑膜剥离器刮尽孔内边缘残留的内板碎片,将线锯导板插入相邻的两个骨孔之间,用线锯将骨瓣各边一一锯开。

3.4若用气动或电动钻时,可换上铣刀进行切割。

3.5最后,沿颅骨锯开线插入骨膜剥离器至骨瓣下方,翻起骨瓣将骨窗下缘附着的肌肉稍向下推开以咬骨钳将骨折线两侧骨瓣修齐,并用骨蜡涂塞止血。

3.6取下的骨瓣可放入双氧水中浸泡4.清除血肿4.1用一窄脑压板或神经玻璃子由颅顶部向颅底侧逐渐清除血块,出血点电凝止血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

4.2将骨窗周围硬脑膜用6*17圆针3-0丝线悬吊于附近的骨膜或帽状腱膜上,放猴子硬脑膜剥离形成新的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的手术配合

急性硬膜下血肿清除术的手术配合

9 递脑膜钩勾起脑膜,11号刀 切开硬脑膜,吸引器头吸除血 块,递荣脑压板轻轻压下脑皮 质,递电动开颅钻,开颅铣刀 锯开骨瓣,骨蜡止血,递脑膜
10 递吸引器头吸出残余血块 及碎化脑组织,电凝止血或准 备不同大小的明胶海绵、止血 纱布及脑棉随时传递用于止血, 递脑室引流管,中弯钳协助放
11 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棉片、缝针、纱布,纱球, 器械数目。5×12圆针1号丝线缝合硬建立快速输液通 道,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穿刺,确保输脑膜,用生理盐 水冲洗后。递负压引流管置于骨瓣下渗血处,中弯钳 协助盖骨瓣。递颅骨锁固定或递8×24圆针1号丝线间
特殊器械及物品:颅骨电钻全套,冷光源 全套,高频电刀,电动吸引器,双极电凝, 骨蜡,脑棉,止血纱布,明胶海绵,头圈, 脑室引流管,脑室引流袋,脑外手术薄膜。
手术步骤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1 头皮注射肾水,沿切口每隔2~3cm做腱膜下注射。 3 弧行切开皮肤,皮下及腱膜层 4 5 7 切开硬脑膜(此时淤血立即喷出)迅速缓解颅内高压。
高咏琪
急性硬脑膜下血 肿清除术的护理 配合
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主要内容
手术适应症 手术体位 器械准备 手术步骤 洗手、巡回护士
手术适应症:急性颅脑外伤 、高血压性脑 出血
麻醉方式:全麻
○ 手术体位:平卧位适应于额、颞、顶及颅 手术
○ 侧卧位适
常用手术器械及物品:脑外器械包,1号、 4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1 2 建立快速输液通道,必要时行中心静脉穿刺,确保输液输血及
3 协助麻醉医生做好麻醉:全麻+ 4 摆好手术体位:一般病人平卧于手术台上,头和身体必须保持在
同一水平面上,如果头放置过低可导致脑淤血,从而增加手术野出 血,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中单固定,双腿伸直,膝下垫一软方 枕,避免双腿伸直时间过长而引起神经麻痹,床头抬高5°~15°,绑 脚带固定于膝关节上面,如为仰卧头侧位,病人平卧于手术台上, 头侧向健侧,颈部不要过度扭曲,保证气管导管的通常,患侧肩下 垫一小沙袋,头略抬高约10°~15°。健侧的耳部应置于头圈内,防 止耳部压伤,患侧的耳内塞一棉球,以防消毒液流入耳内,手术结

手术记录之左侧额颞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手术记录之左侧额颞硬膜下血肿清除术

手术日期Operating Date: 主刀医生Operating surgeon:第一助手First Assistant:第二助手Second Assistant:麻醉方式Anesthesia Type: 全麻麻醉人员Anesthesiologist:术前诊断∶左侧额颞急性硬膜下血肿Preoperative diagnosis∶acute left frontal-temporal sub dural hematoma术后诊断∶左侧额颞急性硬膜下血肿Postoperative diagnosis∶acute left frontal-temporal sub dural hematoma手术名称∶开颅探查左侧额颞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Title of operation∶craniotomy and left frontal-temporal subdural hematoma removal术中发现Findings(Normal+ Abnormal):左侧额颞开颅,未见明显骨折,骨瓣开颅后见硬膜呈蓝色,张力较高,四周悬吊硬脑膜后星形剪开硬脑膜,见鲜红色硬膜下血肿约60ml,给予清除,未见明显出血点,反复冲洗未见活动性出血,脑压基本正常,未见明显脑搏动,行硬脑膜减张缝合,去除骨瓣,留置硬膜外引流管一根,关闭手术切口。

手术经过Description of Operative Procedure:1、全麻成功后,仰卧位,头偏向右侧,常规消毒铺巾;2、左侧额颞开颅,未见明显骨折,骨瓣开颅后见硬膜呈蓝色,张力较高;3、四周悬吊硬脑膜后星形剪开硬脑膜,见鲜红色硬膜下血肿约60ml,给予清除,未见明显出血点,反复冲洗未见活动性出血,脑压基本正常,未见明显脑搏动;4、行硬脑膜减张缝合,去除骨瓣,留置硬膜外引流管一根,关闭手术切口。

5、术后带气管插管,安返ICU。

冰冻切片诊断Rapid Frozen Section Telephone Diagnosis:无手术标本Specimens Removed:无失血量Blood Loss:250ml血、血制品使用Blood Products Administered: PRBC FFP Plates 手术切口分级Surgical Site Classification:III 半污染切口III 污染切口IV 感染切口主刀/一助签名:日期/时间:2009年11 月22日 4 时Attending审核签名:日期/时间:年月日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颅脑损伤的护理查房时间:2017.2.28地点:手术室护办室参加人员:手术室全体人员主讲人:洪少进主持人:郑绘郑绘:大家下午好!颅脑损伤手术基本是急诊手术,病情都比较重,我们护士必须要有良好的抢救技术,以及熟练的手术配合技术。

下面请主讲人介绍一下主要内容。

洪少进: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颅脑损伤的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1.病史介绍2.概述3.解剖4.分类5.病因6.临床表现7.检查8.治疗9.洗手护士配合10.巡回护士配合11.PIO首先我来介绍一下病史:一;病史介绍患者郑玉花,男,70岁,住院号:17010099.因患者今天在工地干活时,突发头痛,被工友送回家休息。

8点左右,患者意识逐渐模糊,当地乡村医生予甘露醇静脉滴注。

呼120急诊送入我院检查治疗。

病程中,小便失禁。

无四肢抽搐,无呕吐,右侧上下肢活动减少。

头颅CT示左基底节颅内血肿。

完善相关检查,积极术前准备,于2017-2-25下午3点在全麻插管下行左基底节颅内血肿清除术,于17:00带气管插管转入ICU病房。

二:概述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

其分类根据颅脑解剖部位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可合并存在。

头皮损伤包括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

颅骨骨折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颅底骨折、凹陷性骨折。

脑损伤包括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脑挫裂伤、脑干损伤。

按损伤发生的时间和类型又可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

按颅腔内容物是否与外界交通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

根据伤情程度又可分为轻、中、重、特重四型。

洪少进: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解剖:三:解剖颅骨脑颅(8块)成对:顶骨、颞骨不成对:筛骨、蝶骨、额骨、枕骨面颅(15块)成对:上颌骨、颧骨、下鼻骨、鼻骨、腭骨、泪骨不成对:犁骨、舌骨、下颌骨小脑位于大脑半球后方,覆盖在脑桥及延髓之上,横跨在中脑和延髓之间。

它由胚胎早期的菱脑分化而来,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

脑干脑干(brain stem)属于脑的一部分,即脊髓向颅腔内延伸的部分。

脑干位于颅后窝,自枕骨大孔至蝶鞍之间。

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颅骨与脑间有三层膜。

由外向内有硬脑膜,蛛网膜与软脑膜,三层膜合称脑膜。

它们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并通过被膜的血管使脑和脊髓得到营养。

硬脑膜由两层合成,外层兼有颅骨内膜的作用,某些部位两层分开构成硬脑膜窦,硬脑膜在颅底处与颅骨结合紧密。

由硬脑膜形成的结构大脑镰、小脑幕:幕切迹、小脑镰、鞍隔海绵窦的毗邻与交通两侧有横支相连,窦内有颈内动脉、展神经通过,窦外侧壁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上颌神经通过。

脑蛛网膜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隙软脑膜是紧贴于脑表面的一层透明薄膜,并伸入沟裂。

脑的血管在软脑膜内分支呈网,并进入脑实质浅层,软脑膜也随血管进入至脑实质一段。

由软脑膜形成的邹襞突入脑室内,形成脉络丛,分泌脑脊液。

脑的静脉1.不与动脉伴行,壁薄无瓣膜2.大脑静脉分内、外两组,两组之间有吻合3.经硬脑膜窦汇入颈内静脉陈佳: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分类:四;分类1.根据血肿的来源和部位分为①硬脑膜外血肿: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

②硬脑膜下血肿:出血积聚在硬脑膜下腔,是常见的颅内血肿。

③颅内血肿:出血积聚在脑实质内。

有浅部和深部血肿两种类型。

2.根据血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及早期脑疝症状所需时间分为①急性型:3天内出现症状。

②亚急性型:3天~3周出现症状。

③慢性型:3周以上才出现症状。

五病因:颅内血肿浅部血肿出血均来自脑挫裂伤灶,多伴有颅骨凹陷骨折或严重的脑挫裂伤,好发于额叶和颞叶,常与硬脑膜下和硬膜外血肿并存。

深部血肿多见于老年人,由脑受力变形或剪力作用使深部血管撕裂导致,血肿位于白质深处,脑表面可无明显挫伤。

颅内血肿的定义颅内血肿是脑损伤中最严重最常见的继发性病变。

当脑损伤后颅内出血聚集在颅脑的一定部位而且达到相当的体积后,造成颅内压增高,是脑组织受压后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发生率均为闭合性颅脑损伤的10%和重型颅脑损伤的40%-50%。

六: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血肿本身引起的意识障碍为脑疝所致,通常在伤后数小时至1~2天内发生。

2.瞳孔改变:小脑幕切迹疝早期患侧动眼神经因牵扯受到刺激,患侧瞳孔可先缩小,对光反应迟钝;随着动眼神经和中脑受压,该侧瞳孔旋即表现进行性扩大、对光反应消失、睑下垂以及对侧瞳孔亦随之扩大。

3.锥体束征:早期出现的一侧肢体肌力减退,如无进行性加重表现,可能是脑挫裂伤的局灶体征;如果是稍晚出现或早期出现而有进行性加重,则应考虑为血肿引起脑疝或血肿压迫运动区所致。

去大脑强直为脑疝晚期表现。

4.生命体征:常为进行性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和体温升高。

由于颞区的血肿大都先经历小脑幕切迹疝,然后合并枕骨大孔疝,故严重的呼吸循环障碍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意识障碍和瞳孔改变后才发生;额区或枕区的血肿则可不经历小脑幕切迹疝而直接发生枕骨大孔疝,可表现为一旦有了意识障碍,瞳孔变化和呼吸骤停几乎是同时发生。

七:检查1.X平片检查X平片检查包括正位、侧位和创伤部位的线位平片,有助于颅骨骨折、颅内积气、颅内骨片或异物的诊断,但遇有伤情重笃病人不可强求。

颅骨线性骨折时注意避免与颅骨骨缝混淆。

2.CT检查CT检查可以快速如实反映损伤范围及病理,还可以动态观察病变的发展与转归,但诊断等密度、位于颅底或颅顶、脑干内或体积较小病变尚有一定困难。

颅内血肿表现为在脑挫裂伤附近或深部白质内可见圆形或不规则高密度或混杂密度血肿影。

3.MRI检查对于等密度的硬膜下血肿、轻度脑挫裂伤、小灶性出血、外伤性脑梗塞初期及位于颅底、颅顶或后颅窝等处的薄层血肿,MRI检查有明显优势,但不适于躁动、不合作或危急病人。

诊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伤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眼部征象、运动障碍、小脑体征、头部检查、脑脊液漏合并损伤。

另外要考虑影响判断的因素如酒后受伤、服用镇静药物、强力脱水后、休克等。

颅脑损伤早期诊断除了根据病人的致伤机制好临床征象之外,还要选择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首选CT扫描。

八:治疗1.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轻、中型及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颅内压监护、亚低温治疗、脱水治疗、营养支持疗法、呼吸道处理、脑血管痉挛防治、常见并发症的治疗、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处理、抗菌药物治疗、脑神经保护药物等。

2.手术治疗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原则救治病人生命,恢复神经系统重要功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手术治疗主要针对开放性颅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伴颅内血肿或因颅脑外伤所引起的并发症或后遗症。

主要手术方式有大骨瓣减压术、开颅血肿清除术、清创术、凹陷性骨折整复术和颅骨缺损修补术。

九洗手护士配合:物品准备:一次性颅脑手术包、台布、盆、脑外科包、脑外科贴膜、头皮拉钩、手套、线束、刀片、电刀、双极电凝、电钻和动力系统、头皮夹、脑棉、明胶海绵、冲洗球、注射器、引流管、引流袋。

1、洗手护士提前15分钟洗手上台整理器械台,协助消毒铺巾。

2、弧形切开皮肤、皮下及帽状腱膜层,用双极电凝止血,上头皮夹。

用单级电凝切开肌肉。

游离皮瓣止血,头皮拉钩拉开皮瓣,皮肤腱膜内面用双极电凝止血,用纱布垫于基底部外面,递湿的纱布覆盖其内面。

切开及剥离暴露骨板。

3、以开颅钻钻孔,骨蜡止血。

用线据或电动铣刀据开骨瓣。

骨瓣取下后,以生理盐水浸泡。

递咬骨钳咬平骨缘,骨蜡涂抹骨窗、脑棉片或双极电凝脑膜止血。

用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净手术野。

4、手术医师用生理盐水洗净双手,递双极电凝或明胶海绵或脑棉片彻底止血后,递脑膜镊提起脑膜、11号刀片在脑膜上切一小切口,脑膜剪扩大切口,剪开硬脑膜并用户号线小圆针悬吊硬膜。

5、清除血肿,彻底止血:递神经剥离子或脑压板,轻轻将血肿游离下来,也可用吸引器吸除,遇活动性出血,递双极电凝止血或丝线贯穿结扎。

递明胶海绵或止血纱布填塞止血,脑膜表面的小血管渗血,递双极电凝止血。

6、缝合硬脑膜。

核对缝针和脑棉,递1号线小圆针缝合硬脑膜,根据需要使用脑膜补片。

置引流管于硬膜下或硬膜外。

7、逐层缝合帽状腱膜、皮下、皮肤。

8、包扎伤口。

9、覆盖敷料,头套包扎。

十巡回护士配合:1、病人入室后迅速建立二条静脉通道。

2、保持呼吸道通畅,接好吸引器。

3.准备手术所需物品,电刀、吸引器、脑外头架、显微镜等。

4术中调节好电刀、双极电凝的功率,调节好灯光、以及显微镜的位置。

5、手术前及关颅前、关颅后与器械护士共同清点手术台上的物品,准确无误地记录。

6、注意保暖、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输液、输血通畅,观察尿量变化。

7、注意病人安全,防坠床、压疮等意外发生。

8、正确的填写,并做好各项登记。

十一:PIO:P1.有受伤的危险与病人意识障碍有关I1.接到患者,和医生共同推患者至手术间,途中注意保护患者安全。

I2.患者入室后,同医生和麻醉师共同将患者搬运至手术床上,预防因约束病人而导致其挣扎,致使颅压增高。

I3. 和医生共同协助麻醉师给患者上麻醉,防止病人因意识障碍躁动而坠床。

I4.妥善固定患者和引流管。

O1.病人无受伤P2.体液不足与颅脑损伤有关I1.迅速建立2~3条静脉输液通道,根据医嘱给予病人输液、输血或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I2.根据血压安排输液种类和调整输液、输血等速度,以尽快回复有效循环血量并维持循环的稳定。

I3.严密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I4.准确记录病人出入量。

O2.病人有效循环血量恢复,生命体征稳定。

P3.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术中使用电刀电凝有关I1.检查患者有无携带金属之类的物品(腰带、手表等),如有携带,及时取下交给患者家属。

I2.检查高频电刀,电凝的功能是否正常,将负极板紧贴在患者的肌肉丰富的部位(如大腿外侧、臀部),接触面积不得少于70% 。

I3.妥善固定好患者四肢,裸露部位用包布裹好,患者的体表部位应与金属完全隔开。

I4.术前调好电切、电凝的功率,手术中的高频电刀会产生火花、弧光。

易燃易爆的气体液体或者消毒剂等应该远离高频电刀。

O3.病人皮肤完整无受伤P4.有感染的危险与术中无菌技术操作有关。

I1.接到通知后积极术前准备,开启手术间空调系统,并将温度调至22℃左右,湿度控制在40%~60%。

手术中尽量减少开关门次数,维持手术间内正压。

I2.术前评估病人有无其他感染并发症。

I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提前20分钟洗手上台整理无菌台。

I4.术中遵医嘱应用抗生素之类的药物。

O4.病人无感染P5:高危险性伤害:与脑外科术中异物遗留有关•预期目标:物品清点无误。

•Ⅰ1手术前应彻底检查手术间,将手术间内的多余物品移出手术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