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有关规范及标准(自己整理)

合集下载

地铁设计规范强条

地铁设计规范强条

地铁设计规范强条1.0.3地铁工程设计,必须符合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1.0.7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

1.0.8地铁线路应为右侧行车的双线线路,并应采用1435mm标准轨距。

1.0.13设计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使之符合国家现行的城市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

地铁各系统排放的废气、废水、废物,应达到国家现行的相关排放标准。

1.0.15地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应根据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

1.0.16跨河流和临近河流的地铁地面和高架工程,应按1/100的洪水频率标准进行设计。

对下穿河流或湖泊等水域的地铁工程,应在进出水域的两端适当位置设防淹门或采取其他防淹措施。

3.1.3地铁的基本运营状态应包含正常运营状态、非正常运营状态和紧急运营状态。

系统的运营,必须在能够保证所有使用该系统的人员和乘客以及系统设施安全的情况下实施。

3.2.1地铁的设计运输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要。

3.3.1地铁线路必须为全封闭形式,同时列车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4.3.4圆形隧道应按全线盾构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确定隧道建筑限界。

4.3.7高架线或地面线建筑限界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架线、地面线的区间和车站建筑限界,应按高架或地面线设备限界或车辆限界及设备安装尺寸计算确定。

4.3.10车站直线地段建筑限界应满足下列要求:2站台计算长度内的站台边缘距线路中心线的距离,应按车辆限界加10mm安全间隙确定,但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当采用整体道床时不应大于100mm;当采用碎石道床时不应大于120mm。

4.3.11曲线车站站台边缘与车辆轮廓线之间的间隙不应大于180mm。

5.1.2地铁线路的选定应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进行。

5.1.4地铁的线路平面位置和高程应根据城市现状与规划的道路、地面建筑物、管线和其他构筑物、文物古迹保护要求、环境与景观、地形与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的结构类型与施工方法,以及运营要求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地铁施工及验收标准

地铁施工及验收标准

地铁施工及验收标准地铁是当代城市交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和验收标准直接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本文将就地铁施工及验收标准进行详细探讨。

一、地铁施工标准地铁施工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工程,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

首先,地铁施工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工程施工的合法性。

其次,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作业,确保工程质量。

同时,施工现场安全措施必须到位,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此外,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垃圾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能忽视。

二、地铁验收标准地铁建设完成后,需要进行验收,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地铁验收主要包括工程质量验收、环境保护验收、安全设施验收等多个方面。

工程质量验收要求地铁隧道、车站、线路等各个部分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保证乘客乘坐安全。

环境保护验收着重考察地铁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环境,达到环保标准。

安全设施验收包括消防设备、紧急疏散通道等方面,确保地铁运营时能够保证乘客的安全。

三、地铁施工及验收标准的不断提升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地铁施工及验收标准也在不断提升。

新的材料和工艺的引入使得地铁施工更加精细和高效。

同时,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地铁验收标准也在不断完善,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和舒适性。

未来,地铁施工及验收标准还将继续优化,以适应城市交通的不断发展。

总而言之,地铁施工及验收标准是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和顺畅的重要措施,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和规范,才能确保地铁建设和运营的质量和安全性。

希望相关部门和施工单位能够共同努力,确保地铁施工及验收标准不断提升,为城市交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整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整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地铁测量主要工作1 总则1.0.1为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需要,统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技术要求,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质量可靠和安全适用的原则,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新建和旧线改造及运营期间的工程测量。

1.0.3在同一城市内的轨道交通工程控制测量应满足下列要求:1平面和高程系统应与所在城市平面和高程系统一致;2工程建设前应在城市一、二等平面和高程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专用平面、高程施工控制网,其与现有城市控制网重合点的坐标及高程较差,应分别不大于50mm和20mm;3 施工前应对已建成的平面、高程控制网进行复测,建设中应对其进行检测。

1.0.4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工程控制测量除应满足本规范1.0.3条中的2、3款外,还应采用统一的坐标、高程系统,当城市间坐标、高程系统不一致时应进行相应的换算。

1.0.5线路工程控制测量应采用附合导线(网)和附合高程路线的形式。

特殊情况下采用支导线、支水准路线时,必须制定检核措施。

1.0.6 在隧道贯通前,联系测量、地下平面控制测量和地下高程控制测量,随工程进度应至少独立进行三次,满足限差后应以各次测量的平均值指导隧道贯通。

1.0.7暗、明挖隧道和高架结构横向贯通测量中误差应为±50mm,高程贯通测量中误差应为±25mm。

1.0.8施工期间内和运营期一定时间内,应对线路结构和临近主要建筑、管线等进行变形监测,并应制定应急变形监测方案。

1.0.9竣工测量应按工程竣工验收要求进行,其工作内容和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测量规范、工程验收规范以及工程资料管理相关要求。

1.0.10应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定期对测量仪器和工具进行检定。

作业时应避免作业环境对仪器的影响。

1.0.1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3 地面平面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1.1地面平面控制网应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划网中各条线路建设的先后次序,沿线路独立布设。

中国中铁石家庄地铁1号线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中国中铁石家庄地铁1号线安全文明工地标准

中国中铁石家庄地铁1号线安全文明工地标准(暂行)第一条为规范石家庄地铁1号线工程建设项目的现场管理,改善施工现场作业环境,促进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规范化、标准化,根据河北省《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标准》DB13(J)T100-2009和《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标准(暂行)》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结合石家庄地铁1号线工程特点、股份公司以及各单位企业文化,临建设施:大门、围挡、场区道路、设备、材料存放、办公区、宿舍、食堂、厕所、淋浴室、医务室、吸烟室、活动室、业余学校、仓库、防护棚、临边防护的设置标准及相关要求,参照《石家庄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程安全文明工地标准(暂行)》文件执行,总体做到:现场布局合理,环境整洁,物流有序,标识醒目,达到“一通、二无、三整齐、四清洁、五不漏”:一通:交通平整畅通,交通标志明显;二无:无头(无木材头、无钢筋头、无焊接头、无钢材头),无底(无砂底、无碎石底、无砂浆底、无垃圾废土底);三整齐:钢材、水泥、砂石料等材料按规格、型号、品种堆放整齐;构件、模板、方木、脚手架堆码整齐;机械设备、车辆摆置整齐;四清洁:施工现场清洁,环境道路清洁,机具设备清洁,现场办公室,休息室、库房内外清洁;五不漏:不漏油、不漏水、不漏风、不漏气、不漏电。

一、大门1、施工现场进出口必须设置门禁系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大门净宽8m;门柱砖砌高度3m,截面尺寸为0.75×0.75 m,暗红色大理石罩面,上设球形灯(直径40cm);采用侧滑式,骨架为普通钢管或角钢焊接,门扇采用1mm厚铁皮板制作,平整度3mm/m,单幅尺寸4 m*2.4m(距地面10cm),面对大门左侧的门扇上设1.2m*1.8m的小门,大门颜色为蓝色(数值C100M30),详见示例图片。

2、大门上喷涂企业标志、企业名称、项目名称,门柱设置代表企业文化的鎏金标语内容,做到整洁、美观洁净。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版强条整理

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版强条整理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1.0.12 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地铁运营安全有严重影响的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1.0.17 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设计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1.0.19 地铁工程设计应采取防火灾、水淹、地震、风暴、冰雪、雷击等灾害的措施。

精品文档,超值下载1.0.20 地铁工程应设置安防设施。

安防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合理设置安全检查设备的接口、监控系统、危险品处理设施,以及相关用房等。

1.0.21 地铁工程应设置无障碍乘行和使用设施。

3.3.2 地铁列车必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4.1.2 车辆应确保在寿命周期内正常运行时的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时应具备故障、事故和灾难情况下对人员和车辆救助的条件。

4.1.3 车辆及其内部设施应使用不燃材料或无卤、低烟的阻燃材料。

4.1.19 列车应具有下列故障运行能力:1 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应能维持运行到终点‘2 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应具有在正线最大坡道上启动和运行到最近车站的能力;3 一列空载列车应具有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道上牵引另一列超员荷载的无动力列车运行到下一车站的能力。

4.7.2 列车应设置报警系统,客室内应设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应具有乘务员与乘客间双向通信功能。

当采用无人驾驶运行模式时,报警系统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 的有关规定。

4.7.4 客室车门系统应设置安全联锁,应确保车速大于5km/h时不能开启、车门未全关闭时不能启动列车。

4.7.6 客室、司机室应配置便携式灭火器具,安放位置应有明显标识并便于取用。

6.1.2 地铁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4 地铁线路之间交叉,以及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方式;7.1.3 无咋轨道主体结构及混凝土轨枕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地铁施工标准

地铁施工标准

11 工程防水11.1 一般规定11.11.1 地铁工程的防水设计,应根据气候条件、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状况、结构特点、施工方法、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耐久性和使用要求。

11.1.2 地下结构防水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与其相适应的防水措施。

当结构处于贫水稳定地层,同时位于地下潜水位以上时,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可考虑限排。

11.1.3 地下结构防水等级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车站及机电设备集中区段的防水等级应为一级,不允许渗水,结构表面无湿渍;2 区间隧道及连接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

顶部不允许滴漏,其他不允许漏水,结构表面可有少量湿渍,总湿渍面积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任意lOO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4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0.2m2。

11.2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11.2.1 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得小于S8,处于侵蚀性介质中防水混凝土的耐侵蚀系数,不应小于0.8。

11.2.2 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 结构厚度不应小于250mm;2 防水混凝土结构最大裂缝宽度,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应符合表10.5.1、表10.6.3的规定;3 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设计应根据所处的环境条件,选用相适宜的材料,以满足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耐久性的要求。

7411.3 附加防水层11.3.1 附加防水层有卷材防水层、涂料防水层等,适用于需增强防水能力、受侵蚀性介质作用的工程。

附加防水层应设在迎水面或复合衬砌之间。

11.3.2 卷材防水层应根据施工环境条件、结构构造形式、工程防水等级要求选择材料品种和设置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卷材防水层宜为1~2层。

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宜小于4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6mm;高聚物改性沥青自粘卷材和台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宜小于1.5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宜小于2.4mm;塑料树脂类防水卷材厚度宜为1.2~2mm。

地铁工程施工规范(3篇)

地铁工程施工规范(3篇)

第1篇一、概述地铁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地质勘探、工程设计、施工技术、设备安装、调试等多个环节。

为确保地铁工程的安全、质量、进度和环保,特制定本施工规范。

二、施工准备1. 工程设计:施工前,应完成地铁工程设计,包括总体设计、线路设计、车站设计、隧道设计等。

2. 施工组织:根据工程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明确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资源配置等。

3. 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应满足施工需求,包括施工便道、临时设施、施工材料堆场等。

4. 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设备满足施工要求,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5. 施工人员: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并进行岗前培训和考核。

三、施工工艺1. 地质勘探:根据工程设计要求,进行地质勘探,为施工提供依据。

2. 隧道施工:采用隧道掘进机(TBM)或钻爆法进行隧道施工,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3. 车站施工:车站施工分为明挖法和暗挖法,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

4. 隧道与车站连接:采用暗挖法或明挖法将隧道与车站连接,确保连接处施工质量。

5.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设备安装质量和运行稳定。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材料:施工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并进行检验。

2. 施工过程:严格执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检测: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测,包括隧道施工、车站施工、设备安装等。

4. 质量验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

五、施工安全管理1. 安全教育: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 安全防护: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3. 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

4. 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六、施工环保1. 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音、粉尘、废水等污染。

2. 施工结束后,对施工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原状。

3. 严格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确保施工环保。

(完整word版)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13版强条整理

(完整word版)地铁设计规范 GB50157-2013版强条整理

1.0.12 地铁的主体结构工程,以及因结构损坏或大修对地铁运营安全有严重影响的其他结构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1.0.17 地铁浅埋、高架及地面线路设计时,应采取降低噪声、减少振动和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措施。

1.0.19 地铁工程设计应采取防火灾、水淹、地震、风暴、冰雪、雷击等灾害的措施。

1.0.20 地铁工程应设置安防设施。

安防设施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外,尚应合理设置安全检查设备的接口、监控系统、危险品处理设施,以及相关用房等。

1.0.21 地铁工程应设置无障碍乘行和使用设施。

3.3.2 地铁列车必须在安全防护系统的监控下运行。

4.1.2 车辆应确保在寿命周期内正常运行时的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同时应具备故障、事故和灾难情况下对人员和车辆救助的条件。

4.1.3 车辆及其内部设施应使用不燃材料或无卤、低烟的阻燃材料。

4.1.19 列车应具有下列故障运行能力:1 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4动力的情况下,应能维持运行到终点‘2 列车在超员荷载和在丧失1/2动力的情况下,应具有在正线最大坡道上启动和运行到最近车站的能力;3 一列空载列车应具有在正线线路的最大坡道上牵引另一列超员荷载的无动力列车运行到下一车站的能力。

4.7.2 列车应设置报警系统,客室内应设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乘客紧急报警装置应具有乘务员与乘客间双向通信功能。

当采用无人驾驶运行模式时,报警系统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 50490 的有关规定。

4.7.4 客室车门系统应设置安全联锁,应确保车速大于5km/h时不能开启、车门未全关闭时不能启动列车。

4.7.6 客室、司机室应配置便携式灭火器具,安放位置应有明显标识并便于取用。

6.1.2 地铁选线应符合下列规定:4 地铁线路之间交叉,以及地铁线路与其他交通线路交叉时,必须采用立体交叉方式;7.1.3 无咋轨道主体结构及混凝土轨枕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00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设计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设计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验收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施工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施工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检测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设计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设计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设计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2001) 设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设计 《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311-2013) 施工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施工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JGJ 231-2010) 施工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2016) 施工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11) 施工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 施工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设计 《建筑专业技术措施-北京市建筑设计院》(2006年版) 施工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施工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10-2001) 验收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 设计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施工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设计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检测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 设计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设计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924-2014) 施工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验收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建筑(规划、建筑)》(2009) 设计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设计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2009) 设计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施工 《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 勘察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设计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修订版) 设计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勘察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设计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修订版) 勘察 《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22-2005) 施工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 82-2012 ) 施工、验收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附条文说明) 设计
地下铁道工程有关规范及标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书名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 75-97) 《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_50293-1999)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 50289-98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50909-2014) 《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GBT 30013-2013)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T 30012-2013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年修订版 《盾构法隧道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446-2008) 《防洪标准》(GB 50201-2014) 《钢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755-2012 )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14) 《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技术规程》(DBJ13-63-2005)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07-2016)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201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02-2009)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 )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所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2006)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50319-201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 146-2013)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1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16)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 分类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运营 运营 设计 设计 施工、验收 设计 验收 施工 施工、验收 施工、验收 设计 施工 验收 设计 施工 施工 施工 施工、验收 施工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设计 施工 验收 设计 设计 施工 设计 监理 施工 施工 施工 施工 施工 设计 验收 勘察 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