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早读学案1

合集下载

汶上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周早读学案

汶上一中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周早读学案

使用时间:第一周周一一、今日攻坚1、进班后大声背《兰亭集序》+《雁门太守行》2、背记文化常识。

3、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4、完成晨读检测。

二、文化常识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三、古诗浅赏九日和韩魏公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参考译文】不才如我垂久老矣竟忝列先生的门下,金灿灿的酒器映照着我满头萧萧的白发。

惭愧呀魏公你如此看重又宴请了我,我在曲台编的那本书消磨了几多年华。

多少回重阳节从忧愁中过来的,多少回酒醉中又壮心偶发。

此番风雨之夜辗转无眠,起来把新诗一遍一遍地写下。

【赏析】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

时苏洵已四十八岁,年近半百,故说“晚岁登门”。

雷简夫称苏洵为“王佐才”、“帝王师”,苏洵实际上也是以此自居的,而这里却自称“不才”,且冠以“最”字,并以自已的那“萧萧华发”同韩琦宴上的闪闪金罍(酒器)相映衬,表面自谦,实际充满怀才不遇之感。

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

出句以“不堪”承“最不才”,以“延东阁”承“金罍”,表示对韩琦宴请的谢意,诗人自谦中也含着牢骚。

汉武帝时公孙弘自举贤良,数年而至宰相,“于是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

”(《汉书·公孙弘传》)这里诗人即以公孙弘喻韩琦好贤而言自己不配这种礼遇。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高三语文教案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这是我们考试中所使用的概念。

散文具有记叙、议论、抒情三种功能,与此相应,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三种。

1.记叙散文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

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

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

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游记性散文。

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

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都有哪些?语文是让学生学习和使用母语的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时无刻不在。

所以同学们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实践中体验和掌握使用语文的规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贝克特及荒诞派戏剧;2.阅读课文节选部分,初步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征;3.结合以前学过的戏剧类课文,分析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4.通过了解世界现代文学创作的绚烂色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在上学期学过莎士比亚的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写了一对互相爱慕的青年在封建制度下双双惨死的悲剧,表现了当时英国社会封建和反封建两种社会力量的矛盾和斗争。

课本节选了全剧的最后一场。

先写了朱丽叶殉情,然后写劳伦斯长老叙述罗密欧与朱丽叶双双殉情的原因和经过,最终使两个仇家合解。

剧本中的人物对话,语言简练,音韵和谐,蕴含着浓郁的诗情,表现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然而,世界现代文学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荒诞派戏剧在巴黎戏剧舞台上的上演,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被打破了,贝克特等作家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我们今天要学的《等待戈多》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剧情。

三、学生谈阅读过后的直接印象,尽量让学生寻找其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之处。

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主要有以下三点: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丰满突出的人物形象,有人物之间的性格或其他方面的冲突,“冲突即戏剧”;而荒诞派戏剧则几乎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2.戏剧场面、舞台形象的不同。

荒诞派戏剧不关心是否具有现实生活的真实,强调象征意义。

3.戏剧语言与人物表演不同。

荒诞派戏剧采用了一种支离破碎的语言,表明对传统戏剧语言的反叛。

精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早读学案40-42

精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早读学案40-42

【最新】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早读学案40-42既苏轼于七月既望,与友乘舟游赤壁。

既()而,浪生船摇,友欲归之,轼曰:“既()来之,则安之。

”待波既()平,友方安。

苏轼于七月既望,与友乘舟游赤壁。

既(不久)而,浪生船摇,友欲归之,轼曰:“既(既然)来之,则安之。

”待波既(已经)平,友方安。

假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也。

州官闻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州官不许,乃往。

苏武送匈奴使留汉者归国,与副将张胜及假(临时充任)吏惠等募士百余人俱行,途遇险滩,假(借助)舟渡,至匈奴,方知匈奴使假(假的)也。

州官闻知,急令属下捕之,属下求假(假期),州官不许,乃往。

间周瑜欲出行,令出行间()鲁肃代职。

途中见草屋八九间(),令卒查之。

少间(),屋内掷一纸出,令其道后山间()行。

小人间()进言,欲令周瑜、鲁肃不和,鲁肃知小人间()之,曰:“吾二人之事,汝何间()焉?瑜闻之,于行间()致书一封于肃,令其与外人间()隔。

肃曰:“君子纳言须察其真。

人进言理当如此,勿罚。

”小人闻言甚愧,终不再言。

周瑜欲出行,令出行间(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鲁肃代职。

途中见草屋八九间(量词),令卒查之。

少间(一会儿),屋内掷一纸出,令其道后山间(从小路)行。

小人间(间或)进言,欲令周瑜、鲁肃不和,鲁肃知小人间(挑拨)之,曰:“吾二人之事,汝何间(参与)焉?瑜闻之,于行间(间隙)致书一封于肃,令其与外人间(隔离)隔。

肃曰:“君子纳言须察其真。

人进言理当如此,勿罚。

”小人闻言甚愧,终不再言。

见王昭君天生丽质.入宫后籍籍无名。

后匈奴朝见()汉元帝,求和亲。

元帝见()昭君,方知其绝色,有悔,乃悟见()欺,而事成定局,遂放行。

昭君行胡地,风吹草低见()牛羊,忆与父母无见()之日,悲从中来,不由叹道:“昔日入宫时,父母见()叮咛,嘱我早还家。

今日一去,永生不得见父母矣!”泪落,大雁见()之,亦为之落,以此见()其美貌也。

精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早读学案1

精品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早读学案1

【最新】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早读学案1一.古诗浅赏2014新课标全国卷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

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

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

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浅译:风吹雨打环绕着残枝,落花沾在地上无法飞起。

小小的池塘里碧水生寒,想要泛起层层涟漪,雨后天晴时太阳已经偏西。

半卷起珠帘,只见燕儿归来成双比翼。

想隐藏起内心的愁绪,无奈双眉不由自主地皱起。

转过身整理好残局,可又沉吟不决,迟迟也未落下棋子。

二.古文积累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精品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学案精品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语音部分一、考点分析《语文考试说明》中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的字音。

同时指出: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法。

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实力,精确地推断其正确与否。

实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

考查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常用字音,一般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与《一般话异读词审查表》为命题依据。

常用字共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

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和简单读错的字,采纳的题型是选择题,类型有:①选择字音全部正确的;②选择字音有错误的;③选择字音全部相同的。

试题题面可出现也可不出现汉语拼音。

语音的复习要留意以下几点:①积累生字、疑难字。

除了驾驭3500个常用字以外,还应积累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出现且编者已注音、释义的生字以与一些疑难字。

做到在阅读时不放过任何一个拿不准的难读字,如“盥”àn、“龋”qǔ。

另外不能受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误读,如“普遍”的“遍”,不读“àn”,而读“àn”。

②留意多音多义字。

(1)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好”,读 hào(动词)“喜好”,读hǎo(形容词)“好孩子”。

(2)词义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恶”,读“ě”,作“恶心”讲,读“è”,作“凶狠”讲。

(3)口语和书面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薄”,书面语读“bó”,薄弱,口语读“báo”,厚薄。

(4)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不同而读音不同。

如“巷”,一般读“à”,(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但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就读“hà”了。

③留心形近异音字。

汉字中绝大多数是形声字,在形声字中有一部分字虽然字形相近,但是它们的读音却不同。

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ǒu”,假如读成了“ù”,则错了。

在语音识记中,肯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现象。

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缘由,养成正确识记一般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纳平常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案1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以集体备课组教研计划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别针对上学年教与学的不足,形成了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高三年级部工作计划为参考,继续推进高中新课改,整体把握课程内容,从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学科的特征出发,紧紧抓住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

通过考点突破第一轮的复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扎实、稳步地推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

扎实打好基础,积极备考。

二、教学目标及工作任务(一)教学目标1.立足于把学生培养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引导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知识视野和精神境界,引导学生热爱汉语,热爱中华文化。

3.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为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的工作任务1.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继续规范学生的学习语文行为,促进学生快乐自觉地学习语文。

2.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取高效完成本期的教学任务,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增强他们的语文素养。

3.加强基础练习,改进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考试成绩。

三、教学工作(1)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第1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重点讲成语第2周:辨析并修改病句第3周: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第4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第5周:阅读评价中外新闻、报告和科普文章第6周: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及虚词的用法第7、8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第9周:筛选文言文信息第10周: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第11周:半期考试,分析总结第12周:翻译文言句子及文言语段断句第13周:鉴赏诗歌形象第14周:鉴赏诗歌语言第15周: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第16周: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及作者观点态度第17周: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第18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19周:阅读鉴赏中外小说第20周:阅读鉴赏中外散文第21周:阅读评价中外传记第22、23周:作文专题训练及期终考试以上时间安排并非固定,在教学过程中可作适当调整。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篇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3篇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复习高中语文知识,巩固基础;2. 提高学生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5分钟)1. 教师进行简单提问,复习学生上次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回忆高三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分别进行相关语文知识的讲解,带领学生复习所学知识。

2. 整理知识总结,让学生掌握重点和难点。

三、综合练习(30分钟)1. 进行综合练习,包括语法、作文等方面的练习。

2. 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解答和讲解。

四、文学鉴赏(30分钟)1. 教师讲解一篇名篇或优秀作品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 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作品的结构和主题,并进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

2. 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教学,学生对高中语文知识有了较好的复习,对重点和难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文学鉴赏的活动,学生对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下一步,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复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高中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精选3篇(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蜀道难》这首古文诗,了解作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2. 掌握古文诗的基本意义和诗歌形式,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知识进行解读;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品味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蜀道难》的基本内容和含义;2. 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手法和表达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抒发,把握作者表达的主题;2. 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解析诗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源自最新】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早读学案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古诗浅赏
20xx新课标全国卷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重点词复习:
再适 常山朱氏 既 长 往往糜粥 日昃 始食
三.成语积累(成语误用举例)
1.一个男生写道:“我两次高考落榜,学习平平,想来应该悬崖勒马。”
“悬崖勒马”用在这里系望文生义。该词的意思是比喻在危急时刻及时醒悟,避免悲剧或恶果发生。
2.一个理科研究生毕业刚找到工作就给导师写信表达谢意,其中有“老师,您几年的教育,使我一直耿耿于怀……”
“耿耿于怀”用在这里系望文生义。该词的意思是事情(多为令人牵挂的或不愉快的)在心里,难以排解。
3.记者走街串巷的目击也不出所料,自觉排队这个再普通不过的社会基本秩序,一直以来“执行”的都是差强人意。也正因为此,尽管很多人认为设定“排队日”难以根治痼疾,但我们仍要大力推崇这个自律性节日。)
该句中的“差强人意”系望文生义。该词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4.现在的农民真是了不起,观念新,敢于创造,比如一个农民竟造了一架直升飞机。只是飞机在试飞时屡试不爽,始终飞不平稳。
其中的“屡试不爽”系误用。该词的意思是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的意思是“差错”。
5.谁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是通衢大道,坦荡如砥,可真实的人生既有一马平川,也有崎岖小径……
其中的“一马平川”系误用。该词的意思是能够纵马驰骋的平地。当用“一路坦途”。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四.音形积累(按音序)

装机器 然神伤 手 脚 心胸狭雄鹰 翔
桀 不驯 意兴 然 独占 头和 可亲暮 沉沉
太空 游 赤壁 战悔不已 关系 昧 白雪.达事故
安装机器 黯然神伤 碍手碍脚 心胸狭隘
雄鹰翱翔 桀骜不驯 意兴盎然 独占鳌头
和蔼可亲暮霭沉沉 太空遨游 赤壁鏖战
懊悔不已 关系暧昧 白雪皑皑谙达事故
二.古文积累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浅译:风吹雨打环绕着残枝,落花沾在地上无法飞起。小小的池塘里碧水生寒,想要泛起层层涟漪,雨后天晴时太阳已经偏西。
半卷起珠帘,只见燕儿归来成双比翼。想隐藏起内心的愁绪,无奈双眉不由自主地皱起。转过身整理好残局,可又沉吟不决,迟迟也未落下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