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与霍尔
建筑现象学

遍布室内各个角落白色弯曲的墙面上戏剧性的光通过隐 蔽的色板打在白墙上,形成了神秘的色块
麻 省 理 工 学 院 学 生 公 寓
利用不同曲率的三维曲面,不同质感和 反光程度的材质来组织光的反射及漫反 射,使得空间的光呈现出一种连续变化 的形态来充满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获得定居场所的?通过营建——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在《建居思》中提到人们并不因为建造而定居,人们因为定居而营建 营建包括了三个意义:1)营建实际上就是定居;2)定居是人类在世的态度和方法;3)作为定居的营 建展示为培养生长乊物的营建和建造建筑的营建
美国越战纪念碑——林璎
Steven Holl的光影
霍尔认为建筑与其他艺 术相比更全面地将人们的 知觉引入时间、光影和透 明度的流逝变化中,色彩、 现象、质感、细部均加入 到全部的建筑体验中。 建筑自身提供了有质感的 石块和光滑的木柱所表现 的那种有触觉的实体感, 那种运动的光线变化,空 间的气味和声音,以及与 人体有关的尺度和比例。 霍尔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分 析与总结,将其称为“现 象区”(phenomenal Zones)。
建筑现象学
形而上派画家基里柯
“我们通过我们敏锐的情感来体验氛围——这种体验形式起作用时,快得难 以置信,而这显然是我们人类需要的生存之道。…… ……我们有能力凭直觉 欣赏,靠自发的情感反应,于刹那间否决某件事情。…… …… “美存在于观者 的眼中”---柏拉图,言下之意美与否全在于我。” ——《建筑氛围》彼得 卒姆托
光与影 光与影是“现象区”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建筑的“知觉精神” (perceptual spirit)和 “形而上学的力度” (metaphysical strength) 来自实体与虚体塑造而出的 光与影、透明程度和光泽性。 自然光有着无穷的变化,它 主导着城市和建筑的强度。 视觉所见到的建筑是按照光 影的条件形成的。 “光线即可以在文字上读解为光 线的现象,也可以在科学上 读解为逛得压力……浸渍在 大量的光线中,明亮的空间 就如同梦境。短暂的强烈感 觉点燃了直觉。” ——Steven Holl
浅析现象学理论在斯蒂芬·霍尔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
20 0 7年第 5期 总第 17期 0
福
建
建
筑
No ・2 07 5 0
F i nArhtcue & Co s u t n u i c i tr a e n t ci r o
Vol・1 7
浅 析现 象 学 理 论在 斯 蒂芬 ・ 尔建 筑 设 计 中的应 用 霍
的人 口, 身体存在世界中 , 看到 世界 , 也同时看到 自己, 由此 形
现象学 ( hnm n l y p eo e o g )来 自于希腊 语 , o 意为 研究 外观 、
表面迹象或现象的学科 。现象学 本意 的解 释是 “ 让人 从显现
的东西本身那里 , 如它 从其 本 身所 显现 的那样 来看 它 ” 。根
思想是可以重 回我们生命 中可感 的世界 的。但我们过于重视
科学的“ 控制力 量 ” 以为可 以通过科 学 控制 知觉 , 而对事 , 从 物进行预测和安排 , 至包括 “ ” 因此 , 甚 美 , 坚持 着偏 见 , 视科
rl t don)是哲学和科学的开端 , a Sa pit n 任何其 他世界均根植 于 它, 在它上面建立 , 但却无法 代替或损 害它 ” 。现象学 对建筑
成完整 的世 界。梅罗 ・ 蒂在他 的著作 《 与心 》 庞 眼 中表明 了
他对科学的态度 : 学浏览的思想 , 科 对一般事务进行关照顾 的
据现象学之父 ,9~2 1 0世纪德 国哲学 家胡 塞尔 的解释 , 为 认
“ 存在一种纯粹 的世界 , 它是 ‘ 自然 ’ 的出发点 , 也就是 未被哲 学和科 学 侵蚀 的 、 响 的人 们 所 经 历 的 1 ‘ 活 世 界 ’ 影 3常 生 (i dw r )。这个 ‘ 1e ol v d 自然 出发点之世界 ’ Wol o teN t- ( r fh au d
霍尔效应的课题研究

霍尔效应的课题研究作者:汪家军来源:《神州·上旬刊》2018年第04期摘要:物理是高中课堂的必修课程之一,为提高该课程的学习效率。
本文专门针对高中的物理教学之中的霍尔效应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在此过程中进行了总结、分析以及策略的提出,希望为促进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提供积极有价值的案例参考。
关键词:霍尔效应;课题研究一、简介霍尔效应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霍尔(A.H.Hall,1855—193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
后来发现半导体、导电流体等也有这种效应,而半导体的霍尔效应比金属强得多,利用这现象制成的各种霍尔元件,广泛地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技术、检测技术及信息处理等方面。
二、霍尔效应的发展在霍尔效应发现约100年后,德国物理学家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1943-)等在研究极低温度和强磁场中的半导体时发现了量子霍尔效应(运动电荷受到了磁场的作用力,从而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个力通常叫做洛伦兹力,它为荷兰物理学家H.A.洛伦兹首先提出,故得名。
),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学令人惊异的进展之一,克利青为此获得了198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之后,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Daniel Chee Tsui,1939-)和美国物理学家劳克林(Robert ughlin,1950-)、施特默(Horst L.St rmer,1949-)在更强磁场下研究量子霍尔效应时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个发现使人们对量子现象的认识更进一步,他们为此获得了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三、霍尔效应的解析、与影响霍尔电压的因素的分析。
所谓霍尔效应,是指磁场作用于载流金属导体,半导体中的载流了时,产生横向电位差的物理现象,故可如下分析影响因素。
发生霍尔效应的一段导体,L为导体厚度,d的宽度,I是通过导休的电流,B是所加磁场强度,查得霍尔电压 U=KIB/d其中K是霍尔系数,为单位体积内自由电数即载流子浓度根据霍尔效应,我们可以得出磁场的作用效果使运动电子受到一个向上的洛伦兹力F洛=eVB (1)而产生的电场,完全阻碍了使电子在洛仑兹力方向上的运动效果,使电子受到与F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电场力:F电=Ee(E表示产生场强的大小) (2)场强E与U存在如下关系:U=EL (3)故联(2)、(3)可得:F电=U.e/L (4)I=n.e.s.V=neLdV......(5)故联(1)(5)可得,F洛=I.B/ nLd (6)由两个力对电子的作用效果可得:F洛=F电......(7)Ue/L=I.B/(n.e.dL) (8)化简:U=I.B/(n.e.d)……(9)K=1/ned所以由(9)我们可以认识到影响输出霍尔电压大小的因素有磁场B,通过电流的大小I 以及K的大小即1/ne的大小和导体宽度d。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

斯蒂芬·霍尔与现象学【摘要】斯蒂芬·霍尔作为建筑现象学其中一领域代表,所采用的是梅罗·庞蒂的感知现象学思想,侧重于建筑设计理论实践。
本文论述现象学哲学基础和基本观点,从建筑现象学的角度介绍美国当代建筑师斯蒂芬·霍尔的建筑理论和主要作品,并指出其对现代建筑理论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通过对霍尔的设计思想与代表作品的分析评价,揭示了霍尔的建筑观与实践经验对我们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斯蒂芬·霍尔;建筑现象学;建筑设计;建筑与场所;锚固;纠缠一、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生平简介斯蒂文·霍尔是美国现代最著名的建筑师,霍尔和他的现象学以及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在国际上都有着独特的见解。
1947年,霍尔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布雷默顿市(Bremerton),1971年毕业于华盛顿州立大学。
1976年,在英国伦敦建筑学院(AA)完成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并于同年在纽约创建了Steven Holl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
2001年,他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最优秀的建筑师之一,霍尔成为新一代建筑师中的领袖级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芬兰赫尔辛基当代美术馆、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公寓楼、西雅图大学圣伊格内休斯礼拜堂等。
斯蒂文·霍尔是建筑现象学的著名实践者之一。
二、斯蒂芬·霍尔和他的现象学建筑现象学有两大分支,其一是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现象学,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侧重于纯学术理论研究,而另一个则是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侧重于理论与实践。
与前者相比较而言,梅罗·庞蒂的知觉现象学的著作对霍尔建筑观影响更大。
霍尔作为知觉现象学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和实践者,霍尔认为知觉在各要素当中处于首要地位,霍尔认为知觉要先于文化、科学领域等其它层次的研究,对于知觉载体的身体,霍尔和梅罗·庞蒂持有相同的观点,那就是他们都认为身体是人进入世界的入口,世界和身体是同质的。
霍尔效应理论的发展

霍尔效应理论的发展霍尔效应相关理论1、霍尔效应(经典):霍尔效应是电磁效应的一种,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制时发现的。
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平行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就是霍尔效应。
(室温下和较弱的磁场(小于1T))这个电势差也被称为霍尔电势差(霍尔电压U h)。
霍尔效应应使用左手定则判断。
(百度百科)霍尔电压与电流之比称为霍尔电阻,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强而增大。
其原因是带电粒子(如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受到洛仑磁力的作用而向侧面偏转。
霍尔效应可用于测定导体和半导体中载流子(负电子或正空穴)的浓度,并已成为物理实验室里常用的测量方法。
霍尔电压Uh =Rh/d*Ic*B(1),Rh称为霍尔系数,由半导体材料的性质决定;d为半导体材料的厚度。
设Rh /d=K,则式(1)可写为:Uh=K*Ic*B(2)。
可见,霍尔电压与控制电流IC及磁感应强度B的乘积成正比,K称为乘积灵敏度。
K值越大,灵敏度就越高;元件厚度越小,输出电压也越大。
在式(2)中,若控制电流IC为常数,磁感应强度B与被测电流成正比,就可以做成霍尔电流传感器;另外,若仍固定IC为常数,B与被测电压成正比,又可制成霍尔电压传感器。
2、反常霍尔效应(AHE):1880年,霍尔在研究磁性金属的霍尔效应时发现,即使不加外磁场也可以观测到霍尔效应,这种零磁场中的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霍尔效应。
反常霍尔效应与普通的霍尔效应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因为这里不存在外磁场对电子的洛伦兹力而产生的运动轨道偏转。
反常霍尔电导是由于材料本身的自发磁化而产生的,因此是一类新的重要物理效应。
(百度百科)在铁磁性(FM)的金属材料研究中发现横向电阻率的大小与样品的磁化强度M大小有关。
当样品达到饱和磁化强度Ms时,它就变成了常数,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反常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理论研究发展历程)3、自旋霍尔效应(SHE):没有外磁场时,在外加电场中材料中的自旋向上的电子和自旋向下的电子由于各自形成的磁场方向相反,会各自向相反的两边堆积,这就是自旋霍耳效应(SHE)。
霍尔(Hall)效应

霍尔效应霍尔效应[1]是磁电效应的一种,这一现象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A.H.Hall,1855—193 8)于1879年在研究金属的导电机构时发现的。
当电流垂直于外磁场通过导体时,在导体的垂直于磁场和电流方向的两个端面之间会出现电势差,这一现象便是霍尔效应。
这个电势差也被叫做霍尔电势差。
霍尔效应的原理导体中的电荷在电场作用下沿电流方向运动,由于存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电荷受到洛伦兹力,产生偏转,偏转的方向垂直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而且正电荷和负电荷偏转的方向相反,这样就产生了电势差。
补充上面的人:正电荷与负电荷偏转的方向是相同的,只是因为导体中导电的是电子,所以只有电子偏转,才会有在两面有电压。
在半导体中,有两种载流子(空穴与自由电子),而它们的偏转方向是相同的,产生的电压也只是多数载流子与少数载流子之差,即表现了多数载流子的效果。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能利用霍尔效应来判断N、P型半导体。
霍尔效应的发展霍尔效应此后在测量、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测量磁场的高斯计。
在霍尔效应发现约100年后,德国物理学家克利青(Klaus von Klitzing,1943-)等在研究极低温度和强磁场中的半导体时发现了量子霍耳效应(运动电荷受到了磁场的作用力,从而运动方向发生偏转,这个力通常叫做洛伦兹力[1],它为荷兰物理学家H.A.洛伦兹首先提出,故得名。
),这是当代凝聚态物理学令人惊异的进展之一,克利青为此获得了198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之后,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崔琦(Daniel Chee Tsui,1939-)和美国物理学家劳克林(Robert ughlin,1950-)、施特默(Horst L.St rmer,1949-)在更强磁场下研究量子霍尔效应时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个发现使人们对量子现象的认识更进一步,他们为此获得了199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最近,复旦校友、斯坦福教授张首晟与母校合作开展了“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研究。
建筑现象学解读

胡奇志 林雪松
现象学
现象学:它标志着一门学科,一种诸科学学科之间的联 系;但现象学同时并且首先标志着一种方法和思维态 度…… ——埃德蒙·胡塞尔
胡塞尔赋予“现象”的特殊含义﹐是指意识界种 种经验类的“本质”﹐而且这种本质现象是前逻 辑的和前因果性的﹐它是现象学还原法的结果。 现象学不是一套内容固定的学说,而是一种通过 “直接的认识”描述现象的研究方法。它所说的 现象既不是客观事物的表象,亦非客观存在的经 验事实或马赫主义的“感觉材料”,而是一种不 同于任何心理经验的“纯粹意识内的存有”。
现象学
他提出了一套描述现象学方法,即通过直接、 细微的内省分析,以澄清含混的经验,从而获 得各种不同的具体经验间的不变部分,即“现 象”或“现象本质”。这一方法又被称作本质 还原法。 通过对意向结构进行先验还原分析﹐分别研 究不同层次的自我﹑先验自我的构成作用和诸 主体间的关系以及自我的“生活世界”等等。
建筑现象学
舒尔茨提出5种空间概念:
1、肉体行为的实用空间;
2、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 3、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 定形象的存在空间;
4、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 5、纯理论的抽象空间,并 对存在空间和建筑空间进行 了详尽的分析。
建筑现象学
场所是存在空间的基本要素之一。 场所概念和作为各种场所体系空 间的概念,是找到存在立足点的 必要条件,场所必须有明显的界 限或边界线。场所对于包围它的 外部而言,是作为内部来体验的。 “场所精神”也就是场所的特性 和意义。“场所精神的形成是利 用建筑物给场所的特质,并使这 些特质和人产生亲它的关系。” 自然场所和人为场所的造型特 性——浪漫式、宇宙式、古典式、 复合式——具体表达了特殊的场 所精神。
建筑现象学
第六章现象学(现象学概述、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六章现象学(现象学概述、胡塞尔的现象学)第六章现象学(现象学概述、胡塞尔的现象学)[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现象学哲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和基本观点,把握现象学哲学的基本方法、理论内容、哲学目标及其演变过程;并通过对现象学基本思想观点的评析,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把握现象学哲学的成就和局限,以及它对此后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第一节现象学概论一、什么是现象学现象学(phenomenology)是20世纪初期德国哲学家胡塞尔所开创的哲学运动,是20世纪最具影响的哲学思潮之一。
所谓“现象”就是呈现出来的东西。
传统西方哲学是在与“本质”、“本体”的对立中来使用现象一词,所以做了现象与本质的区分,认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才是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康德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是其典型代表。
现象学虽然是把现象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出发点,但它对现象却做出了完全不同的理解。
现象学所说的现象就是事物本身,没有现象之后的问题;现象作为“显现”,不仅是对感官而且是对意识的显现,而且正是在意识中事物本身被认识;同时,意识活动与事物的显现也不再是主客观关系,因为显现是通过意识活动在意识之中的显现、是意识的自我显现。
这里“意识”已经不是传统哲学所说的精神实体或主观的活动,而是一个揭示真理的过程。
“事物本身”也不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精神实体,而是在意识活动或人的存在过程中显现出的内容。
现象学正是要通过意识的自我显现来揭示事物本身。
这种关于现象的概念,企图消除传统哲学中内在与外在、本质与现象、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心灵与身体、人与物的对立,强调显现于我之物即事物本身。
二、现象学方法现象学不是一个统一的学派,而是一个由不同理论和学派组成的哲学思想运动。
各种理论和学派的一致性在于他们都采用了现象学方法。
斯皮格尔伯格(H. Spiegelberg)在《现象学运动》一书中总结了现象学方法的七个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学与霍尔
读书报告
李苑婷
2011.1.19
现象学与霍尔•现象学
产生背景
与建筑的关系
现象学的分类
•斯蒂文霍尔
霍尔的现象学理论
霍尔的作品分析
•产生背景
二次世界大战后,
现代建筑城了大规模的机械产品,“国际风格”放之四海而皆准。
建筑师也不再像以往
的匠师一样直接面对特定的场所。
•现象学与建筑的关系
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创立一种新的的哲学与方法,认为“现象”是一切认识的根源或源泉。
为了彻底的认识事物就必须将有关这事物一切的观念,信仰,理论加以悬搁,而从直接的直观到的经验出发寻求事物的本质。
他主张崇拜“现象”,崇拜“事实"本身。
•现象学的分类现象学存在主义现象学
知觉主义现象学
海德格尔--从”此在“出发,”此在“的本质就在于它
的生存,
这个可直观的个体存在,作为存在的可能性方式
和形式,并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本质或属性。
梅罗庞蒂--知觉是人们得以接近和进入这个层次的特殊
功能。
他提示人们要回到”被感知的生活世界的现象。
”
用身体去感知。
•现象学的分类
存在主义现象学
知觉主义现象学《场所精神》伯格舒兹
斯蒂文霍尔
1.纠结的体验
霍尔将对象和客体与“场域”或“视域”的融合称之为“纠结的体验”
建筑综合了无时不在变化的背景,中景和远景中所有的材料和光线的主观性质,从而形成的脚趾的知觉基础。
2.透视空间
强调一种不完全的知觉。
他认为人们对城市或者建筑的经验只能是片段,不定,透视化和不完全的。
人们的知觉从一系列的重合交叠的城市透视中发展而来,透视按照角度和速度展开。
我们无法可以穷尽所有可能的视点。
3.色彩
霍尔认为江河湖海颜色的变化,晨与夕的变化均与颜色有关。
情景,气候和文化决定颜色的使用,也决定人们对颜色的体验。
特定场所和情景的色彩以及空气的特质会使人们产生特定的色彩概念。
4.光与影
建筑的“知觉精神”和“形而上学的力度”来自实体与虚空塑造而出的光与影,透明程度和光泽性。
自然光有着无穷的
变化,视觉所见的建筑师按照光影的条件形的。
4.夜的空间性
霍尔认为18-19世纪城市的夜空间与前些世纪相比较,变化并不大。
然后20世纪以来的城市却有着大量的夜光和夜空间,这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空间形式和形态的知觉。
5.绵延(持续)的时间和知觉
人们对场所和空间的体验式持续的,它成为心智和记忆的产物,它可以弥补支离破碎的现代生活所造成的紧张,焦虑等心理障碍.由此,建筑的空间经验填补了间断的时间.
5.水--现象镜
霍尔对水有着特殊的钟爱.他认为水的各种状态和其变化的形态为人们提供了对水的体验.它具有反射,折射,空间翻转和对光线进行转化的作用,也许人们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现象镜".
• 6.声音
可以通过将和足以立从空间的视觉领域转到空间是如何通过共鸣声,材料的震动频率和机理质感重新定义空间.
而且这种声音空间是不可能由电子音响设备准确的再造的.
7.细节-----触觉领域
建筑的触觉领域是由触摸的感觉决定的,当建筑空间由细部的材料构成时,触觉领域就出现了.
一个彻底的完全的建筑空间取决于材料和细部的触觉领域,这就犹如美味的佳肴取决于特殊的佐料而不是味精的道理一样.
项目完工于1991年,是霍尔应日本建筑师矶崎新之邀在日本设计在日本福冈设计的一栋集合式住宅。
•地域性与场所性
•地域性与场所性
地域性与场所性
•地域性与场所性
福冈国际住宅展11号住宅
铰接空间
用转动式隔墙来分隔空间
白天的生活空间夜间的卧室
适应家庭结构的长期变化带来的增减房间
数量的要求。
•铰接空间
•铰接空间
•虚空间
福冈住宅中北侧一二层空间与
南侧矩形体块间的空间被霍尔
称为“虚空间”。
北侧没有直射的阳光,空间具
有消极的属性,霍尔在这里安
自行车停车场合单元入口,增
加了人气。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南侧屋顶水池反射的光通过北
侧三层楼板地下散射下来。
•虚空间
在空间中的感受是通过三条通道加强的。
•映像和空间的逆转
•映像和空间的逆转
水的折射:
虚空间内的水园与和近邻
公寓室内棚顶上从水池中
反射而来的光线结合起来,
造成动荡,流动和起伏的
水的奇幻纹理投射在室内
棚顶上而显得十分神奇。
•细部的设计
福冈国际住宅展11号住宅
帝国大厦万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