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课件

第二课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课件
第二课 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 说课稿 教学反思 课件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邹平一中张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哲学的基本问题

(2)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3)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

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温故知新:什么是哲学?

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导入新课: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产生的哲学思想、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到现在我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人们探讨哲学已经有几千年了。那么,大家知道哲学分为哪些派别吗?为什么会分为这么多的流与派呢?主要是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回答不同,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教师:在这里首先弄清楚两个哲学范畴:你认为思维包括哪些内容?---认识、思想、态度、看法、计划等等。存在包括哪些内容?思维以外的所有的一切对与我们的意识来讲都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存在简单地讲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教师:既然是关系那包括几方面的内容呢?

2.基本内容:

(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教师:本原是啥意思?---一切事物的最初根源

教师:这个问题又可以称作是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第一性在哲学上理解为先有谁后有谁,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两个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

大家看这个问题: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旁边一名

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在动?

学生:风动,幡动,心也在动

教师:是先有心动还是先有幡动?是心动引起的幡动还是幡动引起的心动?

学生:回答什么的都有(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思考深入的学生倒认为是心动引起了幡动)

教师:幡动与心动放映了主观与客观两个世界的关系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们应该支持哪一种世界观?--

学生:唯物主义

教师:在这里站错的队列不要紧,如果在实际生活中持有了错误的世界观,那就可能和他一样倒霉-----(课件《神父是怎么死的?》)

学生:因为太相信上帝了,这里也证明了上帝是不存在的,即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教师:上面我们研究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这也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

(2)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同一性也就是指我们的主观世界能不能与客观世界完全吻合起来,即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也形成了两种完全对立的世界观,即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案例探究:《惠庄之辩》庄子和朋友惠施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庄子看着水里的苍条鱼说:“苍条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儿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问题:你支持谁的观点?

学生讨论:各方都有支持者。需要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不可知论的两个代表---休谟与康德

材料一:休谟,大卫(Hume,David 1711~1776)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欧洲近代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

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是心理的知觉和感觉,感知以外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物质的实体还是精神的实体,究竟是否存在,我们是无法解答的。他把世界的一切都归结为主观现象或经验。

材料二:伊曼努尔·康德,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反复地思索,

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

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墓碑铭文

康德一方面承认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即所谓“自在之物”,并认为自在之物是一切感觉的源泉,这是典型的唯物主义态度。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是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感觉或现象,但这个感觉和现象却不是自在之物的真实反映。

教师:康德的观点是,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比如这水是热的还是凉的?

学生:摸一下不就知道了?

教师:那是你手的感觉,不是水的热度。它到底是多好度?

学生:用温度计测一下不就知道了?

教师:那温度计测出来的有没有误差?

学生:有。

教师:还是水的精确温度还是不知道。所以世界是不可知的。

教师:到底世界是可知还是不可知/,水的温度能不能精确是认识?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误差会越来越小,所以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没被认识是事物,这是马克思主义可知论的观点。比如以前的癌症--痨病,现在不也被正确认识,能彻底治愈了吗。也就是说虽然现在还有那么多癌症但随着实践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可以被认识的。我们还是应该坚持可知论。

教师:以上我们探讨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现在来探讨一下它为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3.为什么?

看课本探究:

问题:①材料中提到的哪些属于意识范畴,哪些属于物质范畴?

②由此看出这一问题与我们的生活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

板书(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与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问题探究: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谁?---世界

②面对这一事物,我们要研究它哪些问题?首先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通过分析得出,任何哲学都必须回答这一问题。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与方向,决定着对其他问题的回答。(板书)(2)任何哲学都必须回答这一问题。

(3)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与方向,决定着对其他问题的回答。

小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巩固训练:见学案。

《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说课稿

《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说课稿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第一册中《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这一知识内容,它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共同构成第一册教材第六课第一节《正确面对人生》的内容。《正确面对人生》是从人生常见的矛盾出发,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后,提出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帮助学生实现观念上的适应。而《人生的道路充满矛盾》这一知识内容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非常重要,有利于学生把握人生真谛,正确看待世界、正确看待社会、正确看待人生,从而培养“终身”德育的能力。 一、主要内容: 阐述人生常见的矛盾: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在对其进行辩证分析之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激发学生热爱生活、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动力。 而现实是,我们有的学生,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面对困难,消极悲观;看待问题,片面武断;不能正确处理人生的各种矛盾。但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有较强的事非辨别能力,只要社会和老师坚持以人为本,在教学实践中,最大程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认识和实践的能力;在情感交流上,与学生保持尽可能近的距离,充分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在具体操作中,主动放权,重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就能培育出一颗颗美的心灵,培养出一个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青年。 所以,我为本课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体验人生的各种矛盾,懂得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 2、培养价值判断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辨析和思考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确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2、引导学生感悟人生,树立思考人生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教学大纲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人生的各种矛盾,理清理想与现实、顺境与逆境、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四、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依据:这是因为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者在形式上是对立的,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又是统一的。青少年看待问题容易走极端,往往认为竞争就排斥合作,合作就不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露在外面的面》说课稿和教学反思

新世纪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露在外面的面》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世纪版教科书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小节内容《露在外面的面》. 一,教材分析及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露在外面的面"是原教材没有的,旧教材更偏向于研究度量几何,倾向于培养学生会算,而学生常常在大量的只是运用公式计算中,逐渐产生对几何学习的厌烦,忽视了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搭一搭,体会几何学习的乐趣."露在外面的面"它突破了传统的几何只研究度量几何的局限,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好素材. 本节课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观察物体,找规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呈现了1个正方体纸箱摆放在墙角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接着又呈现了4个正方体纸箱堆放在墙角的情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并求其面积.在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有序地观察. 2,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图形经验,但是立体图形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是认识层面上质的飞跃.从以往的教学来看,学生掌握立体图形比较困难,因为它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是立体图形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因此教学中,应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探索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数学的吸引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经历数学实践活动,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问题,会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发现正方体个数的增加露在外面的面的规律. 能力目标:能做到有序,多角度去观察,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同时会用mp_lab操作平台进行观察,操作,在操作与交流中,体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三,教材处理: 考虑学生掌握新知的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方体重叠而引起露在外面的面的变化.

广东省高级中学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教学反思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教学反思 “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是本次教学开放日的主题。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多维的考虑:采用话题式教学,围绕知识有所侧重又要提高,渗透核心素养,以悄然达到提升学生面对高考题目的能力,最后能浓缩地呈现在40分钟的课堂,我所展示的是我们强大的科组集体智慧的结晶。从备课到试讲,再到正式上课,我觉得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很大的收获: 1、总体设计。课堂设计要有一条主线,层层递进,让听课者(学生和老师)思路明晰,不必面面俱到,对可要可不要的材料大胆删除,对知识能整合的就要整合,从最初的25页PPT的课件,删减至14页。“PPT写得越多就越说明自己越不懂,自己思路越清楚PPT就自然越简略”。PPT的字多,反而会搅乱学生的思维,越简略也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材料如何处理?采用案例教学,一例到底,但有些知识又不能很好融入,因此,复习时将它们提前,材料专门用于分析重点知识,然后再进行拔高,贯彻素养提升。 2、素材选取。知识点确定的情况下,精选素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实践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小到科学技术的发明创造、农民种地,从大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但是选取一个可切入的话题真的很难。试讲结束后,潘老师和丁老师马上表达了相同看法,“视频不够震撼”。作为贯穿课堂起决定作用的材料,要有可讨论性,平铺直叙的材料是没有意义的。 3、教学细节。记得每次试讲完以后,姬老师和张老师、郑老师都会和我交流一个多小时,都会对语言的流畅度,PPT每个标志的设置,每个动画出示的方式、顺序等等进行指导,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大道至简,一张PPT上字体最多两种,颜色最多三种,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视觉及思考。时间把握,我自己对着PPT,每页用时多少,进行详细记录,在下课铃想起那一刻结束本课,绝不拖堂。 4、学生素养培养。本次教学开放日的主题是聚焦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因此,在课堂各环节中也特别强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动起来,在活动中落实,在活动中提升,让学生活起来,让素养在无形中在学生的思维里成长起来。增强学生互动设计,不仅仅是思维的互动,还有精神的互动,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给予充分表达机会。 5、瞄准高考,模拟高考的命题。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课堂的核心。“学习

说课反思总结

说课反思与总结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如今已遍及全国各个角落。按照学校要求,我在这次汇报课中采用了“说课”这种形式。实践表明,“说课”活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颇佳。它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全面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我就我第一次的说课活动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 2月22日得知今年汇报课将采用一种新的形式—“说课”,我很忐忑,更多的是困惑。困惑的是对于“说课”这一新的教学活动了解太少,不知从何处开始准备。幸运的是,高一年级部为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了:“说课”不仅要说所教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怎样教和教法的理论依据。“说课”可以是一种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活动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课”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陈述。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教材说学生,说出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学生情况;二是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说出适用于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方法,说出在本课或本单元中要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等;三是说教学过程,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板书等。 在与本组将上汇报课的同仁交流过后,我们按照活动要求选择了不同课型及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内容,我着手准备“说课”材料。首先是熟悉教材,仔细研究教参及课程标准,了解重难点,树立教学目标,充分备课。接着就开始写说课稿,初稿比较粗糙,我花了一些时间修改,之后在我指导老师汪晓菡老师和前指导老师程基本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又做了两次修改。他们对我的指导非常的细致,用心,让我受益颇丰。不仅给我指出了“说教学方法”这部分存在的问题,而且小到用词的准确性,都给我做出了纠正。我认为这个准备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3月26日,我在本组说课,第一次“说课”有些紧张,存在着很多不足。课后集中评课,大家也给了我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意识到了不足所在。之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总结,主要有以下的缺点,有待改进。第一,语速偏快。应做到快慢结合,体现说课的特色。第二,在各个步骤的衔接上过渡不自然。应注意衔接、过渡。第三,说教法学法的不足。只侧重说教师教法,未体现学生学法。第四,说教学过程中,step5的活动设计过多,实际教学中很难达到预设目的。应该做出适当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

《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是中职一年级《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第十四课的内容。本教材为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由高教出版社出版。全书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本课人生价值与劳动奉献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本元和本教材的基本哲学观点,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共需两课时完成,本次说课涉及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即第一个知识点:人生价值贵在奉献。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讲授对象是中等职业学校一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和自学能力相对薄弱。但正处于少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已经开始对人生进行思索,但是不善于思考,对人的存在价值不清,常感到迷茫,同时,缺乏对问题深入剖析的能力,行动时比较冲动。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观念: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奋斗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决定性因素,理解并学会在诚实劳动中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认识到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教学重点: (1)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2)社会贡献是实现人生价值大小的尺度。 教学难点: (1)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正确认识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关系。 四、说教学理念和教法学法 依据中职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平等和谐的高效课堂,用“学哲学、用哲学”的思想,达到使学生学会做人的德育目标。 具体采用情境教学法和小组教学法,穿插案例分析比较、自主探究讨论等方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增强学生行动的效率。使学生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分析归纳能力得到提高。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实课堂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会学习的人。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中央十套“寻找最美乡村医生”颁奖典礼现场张也演唱的歌曲——《田野太阳》。创设情境,引出课前案例:“最美乡村医生”周月华。 (二)教师板书课题,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三)展开教学 这部分是教学主体,分四部分完成:

说课稿教学反思

《运白菜》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运白菜》这一课是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数的连减计算,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教材创设了“运白菜”的情景。教学时,应该启发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连减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方法的多样性,并运用学会的知识正确计算。这样,使学生既能体验到发现问题的成功,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二、说学情: 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连减”,“三位数的加减及其应用”。许多孩子对“连减问题”已有初步的了解。用两种方法解决连减的问题,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现在学生可以把两种方法都掌握,而且还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检验计算的是否准确,培养学生灵活思维和认真检验的好习惯。但学生对三位数加法、减法的计算不够准确,运算速度慢,导致在连减计算中,会出现错误。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情况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也为了加强估算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运白菜”这一情景,培养学生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景,探索连减的多种方法并进行对比,能正确的计算。 3、体会在实际的运算中要采用最优解法,渗透简算意识,提高计算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分析比较,总结不同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探索欲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教法和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变注重知识获得的结果为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用直观演示、实践探索、观察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环节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一)课件导入,创设情境(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五)作业布置、巩固新知(一)课件导入,创新情境 1、谈话:秋高气爽,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让我们走进小农场,看看那里的景色吧! 这片地里种着白菜,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白菜地里藏着那些数学问题呢? 2、出示课题:运白菜 3、出示情境课件 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如下数学信息:原有850棵,第一车运走256棵,第二车运走280棵。 (二)、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提出问题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彬 县 职 教 中 心 田小锋

《哲学与人生》教学反思与感悟 彬县职教中心田小锋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教材改革,《哲学与人生》课也在教材的整合与提升过程中被中职学校作为德育教学必修课程供学 生使用。它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既是对哲学课程的重大创新,也是发挥哲 学指导作用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体现,是中职学校一门全新的德育必修课程。通 过本门课程,教会学生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树立积极 的人生态度,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在社 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哲学与人生》更新教育理念,更突出了职教特点。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进行初步探索,已在教学中取得一定成效。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知识亮点 在《哲学与人生》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千方 百计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 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信任学生,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同时,创设自主学习氛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 探究,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使 每个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理论知识,并通过自身的理解牢牢掌握,增强 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哲学是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学生有许多困惑,需要得到哲学思想的引 领。哲学是点燃人生智慧的火炬,学生有必要掌

握初步的哲学思维方法。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价值观,必须学习《哲学与人生》。作为教师,应从学生成才发展的终极意义来看待这门课程,而非仅仅满足于完成教学任务、完成学校指派的工作。这样,教师就会有上好该课程的使命感 和责任感,就会投入足够的热情和充分的精力去研究。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 教师也不要气馁,更不能轻易放弃。在教学中,教师要刻苦钻研教材内容,找 出知识亮点,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所谓知识亮点,就是教学内容中内涵 最丰富、意义最深刻、实用价值最大、表述最精彩东西。例如,教学“事物发 展的永恒性及本质”时,运动、变化、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发展的实质、量 变的含义、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及方法论要求等知识点就是亮点。 通过对知识亮点的突出,知识条理就更加明晰,学生就更容易接受,枯燥乏味 的课堂教学也得以改变。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 要提高《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 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在课堂上解放学生的脑,让 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让德育课真正“活”起来。 1、采用活动化教学方式。青少年听课存在“以兴趣为主导” 的倾向,对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比较排斥。因此,教学时, 教师可使用图片、音像资料等教学工具,将枯燥的基本概念和 理论渗透在具体、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根据学生的心

夸夸我的同学教学案说课稿教学反思

《5、夸夸我的同学》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夸夸我的同学》。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社会生活环境来看,独生子女家庭已经成为社会主流,他们从小受到家人宠爱,过分的夸奖,使得他们不懂得客观的看待自己和他人。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分析,我们的学生都是出生在90年代的孩子,他们自小都是家中的小太阳,是家庭的中心。因而,他们无法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优点长处,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好。同时三年级的孩子的自我意识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如果引导不当就会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分析现状,准确判断,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教学难点是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设计思路 本单元是在一二年级关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自我和他人,引导学生全方位的认识自己和他人,学会尊重别人,做到心中有他人。“夸夸我的同学”是本单元第二课,在第一课“说说我自己”的基础上延伸发展,通过让学生发现欣赏他人的优点长处,学会多角度的欣赏他人,尊重他人。为了突破重难点,在设计教学时,我以“生活——课堂——生活”为主线,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采取互动式教学策略,创设情境,使课堂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课前我深入学生了解他们对自我和同学的评价,课内以游戏为凭借引导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能力,尽量多的让学生感受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的愉悦,从而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从欣赏、尊重别人和被别人欣赏、尊重中,感受到愉悦。 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体验、交流同学相处的小故事让学生充分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 知识与技能: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会欣赏和尊重别人。 教学重点 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别人。 教学难点 学会发现欣赏他人优点的方法,感受与同学的友爱之情,学会真诚待人,尊重他人。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各个活动的要求,优点卡。 学生准备:收集同学的优点长处,回忆同学帮助自己,关心自己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3页内容,话题为“竖起大拇指”。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24页内容,话题为“她为什么受欢迎”。

2020哲学与人生第三课第二节《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说课稿

《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讲课稿 职教中心王金花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下面,我将围绕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五个主要方面说一说这堂课。 一、说教材 1.首先我要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自强不息,走好人生每一步》内容是高教版《哲学与人生》课中第一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论第三课《自觉能动与自强不息》第二课时,是运用辩证唯物论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引导学生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本课时的重点和难点是客观规律和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2.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课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生发展不能好高骛远,理解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明确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走好人生每一步对人生发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运用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关系原理,能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及人生发展,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相统一,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指导人生发展。 (3)情感与态度目标: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自觉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保持良好的精神风

貌和旺盛的斗志,积极投身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促进人生的发展。 3.说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走好人生每一步。 确立依据: (2)教学难点: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 二、说学情 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来看,在第二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关于客观规律的知识,为理解和掌握本节课重难点奠定了基础。从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中职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也具有了很强的观察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本课时知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可结合现实生活中自己所知道的或自己经历的实际事例理解本课所学知识,并且做到学以致用。(结合专业特点略) 三、说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选择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谈话讨论法”、“欣赏图、读名言、读故事情境教学法”、片“分析探究法”等。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哲理,再结合实际生活谈论明白道理,在分析探究中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人生发展能力。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作用,所以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以谈话交流、分析探究、概括总结为主要形式的

吉林省长五中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反思

吉林省长春五中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教学反思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生活与哲学》学科来说,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学生不易理解、不感兴趣。怎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掌握它,学以致用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集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的文史知识运用于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把他们从干巴无味的理论中解放出来,活跃了课堂氛围,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首先,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几十分钟的授课中,开头的十分钟效果是最佳的,因为学生往往怀着一种“这一节课我们究竟是学什么呢?”的好奇心来上课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导入新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先声夺人,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用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导入或者用精彩的故事导入更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用成语典故来阐述哲学原理。 成语典故言简意赅,是人们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用它来激发学生兴趣,可以打破沉闷的气氛。如坐井观天、愚人吃饼、星火燎原、居安思危,等等。把哲学上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观点理论融入到成语典故的讲述中,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第三,用古典诗词来阐述哲学道理。 古典诗词品位高、寓意强,历经数百年考验,备受群众认可和广泛传诵。如何将一些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古典诗词运用在哲学理论教学中?深入浅出、融会贯通不失为一个教学导向。如,在讲“新生事物不可战胜”一课时,我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古诗作了圆满的回答;用“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来说明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事物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保持自身的存在等,无不激起学生莫大的兴趣,使他们在文学海洋徜徉,自觉不自觉地掌握一些用其他教学方法难以传授的哲学抽象理论。 第四,在教学中注重历史资料的运用。 充分利用历史知识讲解相关的哲学道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如,在“一切从实际出发”一课的教学中,我列举历史上王明、陈独秀的“左”倾机会主义错误,用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建立的史实阐述事物在曲折中前进,前进中有曲折的哲学道理;用辽沈战役中首攻锦州的重要性说明处理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的重要性,等等。从而达到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海洋中真正感悟和领会哲学理论的实际效果。 第五、从实际到理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考试能力。 引导学生对最近发生的时事进行分析,比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2008年8月成功举办的29届北京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和2008 年10月份神州七号的成功发射。 以上做法不断激发了学生学政治、用哲学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好政治的信心和决心,为以后走向社会、锻炼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打下了基础。 1

《杨氏之子》说课稿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杨氏之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教学主题是“语言的艺术”,共四篇课文。通过学习文言文、剧本、相声、记叙文使学生感受话言表达的艺术,并通过综合性学习,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以不断丰富学生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来表达。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我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且抓住人物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慧,语言的精妙。所以我将此作为难点来突破。 四、说教学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五、说教学时间:1课时 六、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更是读,因此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精读―美读―熟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读思议相结合,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的过程,使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引言 俗话说:“聪明的人用心说话,愚笨的人用嘴说话。”“会说的想到说,不会说的抢到说。”由此可见,说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么说话的?从中学习语言表达的艺术,感悟语言表达中透出的智慧。现在,我们先来认识“杨氏之子”,看看杨家九岁的小孩子是怎样和大人交流的,从中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2、板书课题,齐读: 读了课题,你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 1、范读: 2、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3、请一个学生读课文,检查字音: (三)、理解课文大意 1、自主理解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先试一试。 2、同桌交流自己的理解。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第二单元是关于哲学中辩证法的部分内容,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其中第五课是教会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的一课。由于内容较多,准备安排两课时来讲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能力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情感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教学难点: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二、说学情 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框的学习打下了能力基础。同时,职专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社会热点。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生为本,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职专学生思想的深度、看问题的全面性还存在不足,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还不够强,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特点,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1)启发教学:适时运用媒体创设情景,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新问题,

可能性例1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可能性例1》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各位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可能性例1》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例1的内容。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可能性”这一概念,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时间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而本节课在回顾三年级内容的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会判断并可以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直观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并逐步丰富对等可能性的体验。教学重点是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会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正确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法学法分析。教法: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教学要求本次课我主要采用的是游戏教学法,将教学情境真实地搬到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真实地参与并积累与学习知识。归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几种情况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一些时间进行判断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以在这里我会用讲授法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法:这节课我主张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和做游戏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三、说说教学过程。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环节: (一)、情境引入。首先,通过让学生猜猜老师所带的礼物让学生会用“可能”词语来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揭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

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其次,出示了一个谜语让学生猜一猜,并引导学生用“确定”一词说出谜底,并出示谜底铅笔,说明这是奖励表现优秀的同学的。(这部分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回忆之前所学的如何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互动新授。我利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并引入:“同学们,元旦晚会上,老师想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每个人都有机会表演。但节目形式不能重复,每个类型只能有一个节目,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怎样确定每一个同学演什么节目呢?”组织小组讨论,大部分学生会说出用抽签的方法决定。然后我将制作的分别写着“跳舞”、“唱歌”和“朗诵”的卡片展示出来,并让学生进行三次抽卡片的活动:第一次抽之前抛出了思考题“每位同学表演的节目类型是确定性事件还是不确定性事件?”“第一次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有几种可能的结果?原因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游戏;第二次抽之前依旧先出事了思考题“第二次抽签,可能会抽到什么?”“不可能抽到什么?原因是?”;第三次抽签也是同样出示思考题“最后只剩一张卡片了,猜猜一定会是什么?为什么?”。做完这一游戏以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结:1、刚才在猜测会抽到什么节目时,第一次抽签用的词是___,第二次抽签用的词是__-,第三次用的是__;2、一般事件发生都有_、_、_、三种情况。 (三)巩固拓展。例题讲解之后,我将安排学生做练习题,并及时纠正。以此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让学生巩固强化算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主要有“做一做”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4 生活与哲学高中政治教学反思之我见

高中政治教学反思之我见 2008年秋开始,我县正式实行新课程改革,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很多老师深感其所教学科难上,内容多,时间紧,教学任务都是在紧张中完成,有时还利用晚自习补课。现在我校学生综合素质差,上快了不利于学生消化知识,上慢了任务又完成不了,总体反映出现在的学生难教。 我的体会是政治课初中是开卷考,绝大多数学生只是等待翻书去抄,少了很多记忆和理解知识的环节,高中课堂上就连问个最简单的常识性知识都不清楚。到高中高考是闭卷考,就要求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方法,但这谈何容易!更难以实现思想政治课的智育和德育双重功能。我觉得作为思想政治教师,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无论从教学方法上,还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上都应该深深反思,找出应对之策。针对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的实际情况,我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提出几点反思。 一、在激发兴趣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兴趣是创新的启动器,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兴趣会产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会吸引你身心愉快的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主动积极的去追求、探索、想象和创造。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创设情境教学;或者巧设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可以带着愉快、高涨的情绪去

克服一切困难,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发了学生兴趣,也激活了课堂教学,进而改变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状况,学生爱学了,课堂活跃了,师生融洽了,成绩也会提高了。 二、在巧妙设疑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这时教师就承担着授业、解惑的责任了。先让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通过引导,激励学生去寻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当学生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要鼓励学生质疑,向教师提问题,要学要问,学问学问,有问才有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的被动的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质疑和学生提问,不仅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会增强教学效果。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识情况,通过质疑来让学生思考问题,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求知识。这样教学才会事半功倍,带来喜剧性效果。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倡“三三制”模式 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但要求任课教师课前要把学案准备好,让学生先做,然后带着问题到课堂上渴求知识,这样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更有助于充分发

说课反思总结

说课反思与总结 “说课”,作为一种教学、教研改革的手段,如今已遍及全国各个角落。按照学校要求,我在这次汇报课中采用了“说课”这种形式。实践表明,“说课”活动所产生的教学效果颇佳。它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全面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造就研究型、学者型、科研型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我就我第一次的说课活动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 2月22日得知今年汇报课将采用一种新的形式—“说课”,我很忐忑,更多的是困惑。困惑的是对于“说课”这一新的教学活动了解太少,不知从何处开始准备。幸运的是,高一年级部为我们青年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在这次培训中我了解了:“说课”不仅要说所教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怎样教和教法的理论依据。“说课”可以是一种以教师为对象,在备课和上课之间进行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活动对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说课”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陈述。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说教材说学生,说出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学生情况;二是说教法学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说出适用于本课或本单元的教学方法,说出在本课或本单元中要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习兴趣等;三是说教学过程,说出自己的教学思路及理论依据,课堂结构板书等。 在与本组将上汇报课的同仁交流过后,我们按照活动要求选择了不同课型及教学内容。确定了教学内容,我着手准备“说课”材料。首先是熟悉教材,仔细研究教参及课程标准,了解重难点,树立教学目标,充分备课。接着就开始写说课稿,初稿比较粗糙,我花了一些时间修改,之后在我指导老师汪晓菡老师和前指导老师程基本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又做了两次修改。他们对我的指导非常的细致,用心,让我受益颇丰。不仅给我指出了“说教学方法”这部分存在的问题,而且小到用词的准确性,都给我做出了纠正。我认为这个准备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 3月26日,我在本组说课,第一次“说课”有些紧张,存在着很多不足。课后集中评课,大家也给了我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意识到了不足所在。之后我进行了自我反思与总结,主要有以下的缺点,有待改进。第一,语速偏快。应做到快慢结合,体现说课的特色。第二,在各个步骤的衔接上过渡不自然。应注意衔接、过渡。第三,说教法学法的不足。只侧重说教师教法,未体现学生学法。第四,说教学过程中,step5的活动设计过多,实际教学中很难达到预设目的。应该做出适当整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

湘艺版音乐二下第2课《小乌龟飞上天》word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粗心的小画家》说课稿 设计意图: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歌唱活动《粗心的小画家》。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学生们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歌曲《粗心的小画家》选自省探究性教育活动艺术表现丛书——音乐活动传歌游戏中的一首歌。这是一首很普通的儿童歌曲,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音乐的独特之处。歌曲以生动诙谐的曲调,讲述了一个粗心的小画家,因为平时不注意观察事物,又因为骄傲自大,把小动物的形象都画错的有趣情景。歌曲内容生活化,简单朴实、幽默诙谐、富有童趣,易于理解,就像在孩子们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能够很快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目标分析: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年龄特点和现有的实际发展水平,结合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有三个: 1、通过学习歌曲,掌握歌曲内容及曲调,唱好附点音符及跳音。 2、帮助学生掌握后半拍起唱的节奏。 3、体会歌曲的趣味性,教育做事要认真、细心、不马虎。 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在唱好附点音符及跳音;活动难点是掌握后半拍起唱的节奏。

活动准备: 为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充分的课前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教学程序 教学流程:律动——故事、图片导入——问答对话——欣赏歌曲——学唱歌曲——幼儿改画——创编歌词 整个活动我分了四大环节——序:律动入室,感受音乐。 首先,学生们跟随老师做不同的动作进入教室,我特意选用了歌曲的旋律作为律动的伴奏音乐,目的是让学生在舞蹈中倾听歌曲的旋律,加深对歌曲的印象,有一个初步的感受,为下一步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第一大环节:倾听故事,观察图片,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一开始,我将歌词巧妙的串联在一起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帮助理解歌词内容。我是这样讲述故事的:“有一个小朋友叫丁丁,年龄和你们差不多大,他很喜欢画画,参加了美术小组学画画,没学几天就对小朋友夸口说:我是一个小画家,我有一大把的彩色铅笔,我呀,什么东西都会画。小朋友不信,丁丁就拿起纸和笔画了起来,丁丁到底画的是什么呢?画得到底怎样呢?肖老师把丁丁的画带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看丁丁的画有没有特别的地方?”

精品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风来了》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下册美术《风来了》说课稿及教学反 思 【导语】说课就是教师阐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说课之前一般要事先写出说课稿。从性质来看,说课具有说理性、科研型、工具性和交流性等特点。以下是老师整理的相关资料,望对您有所帮助。 【说课稿】 1、教材分析: 《风来了》是湘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的第四课。这是一堂造型表现课。 本课即以生活中学生常常遇到的风为内容题材,让学生回忆各种各样的风刮起时所见到的情景与不同的感受,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风的形状是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怎样表现风来了呢?这便 是教学中要解决的学习问题。通过用线来表现风,可以画出风的飘动、旋转、迅疾和方向,使学生体会风的形态。利用物体形态的变化来表现风的感觉,如画家作品《阵风》描绘了几位藏族妇女在风中艰难地行走的姿态,她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了起来,真实地表现了对大风的感受。 教材借助图片提示,体现出用线条表现风的感觉。旋转的涡状线和相似方向飘动的弧线表现出不同的疾风景象,借以启

发儿童从可视的线条形象中去体味风的方向、大小、疾缓,帮助儿童从中获得方法和经验的体认。 为了便于学生进入学习活动,安排有小训练,即陈列吊灯、衣架上晾的裤装、柳条等图样,提出问题:你能想像出大风吹过来时,它们会有什么变化吗?说一说,试着画一画。穿插其 中的小训练对于触动学生的感知,增强其体验、感悟的能力,发展想像力和表现力可以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课由于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平时学生就积累了一些有关风的感性体验,通过教师的指导,他们一般可以根据记忆和想像画出对风的感受。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风的表现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对大自然、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像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①、引导学生观察记忆刮风时周围事物和人物的变化。 ②、运用线条大胆地表现对风的感受。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开放式教学,营造了一个愉快直观的教学环境,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是高中政治教学的第四模块《生活与哲学》的第一课。课本知识点不多,但作为哲学教学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能不能让同学们对哲学的特点有较清晰的认知,能否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哲学教学成功的开始。感受哲学是本课的基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哲学智慧就在我们身边,并对我们的人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引领同学们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哲学问题,去探究宇宙、人生。为此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探究哲学在哪里,哲学从哪来 设计提问:老师去参加调教比赛,结果课上的不成功,老师心情很沮丧,你能开导一下老师吗?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人生经验来开导老师。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思考,而且要帮助自己的老师,学生们也非常乐意发言。通过学生的的发言来引发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总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人生经验出发来帮助老师呢?如果叫一个打鱼的人、种田的人、、、他们又会如何开导别人呢?最后展示众多格言警句看看都是谁的经验?这些经验智慧从哪来?由此很容易引出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除了实践哲学的产生还离不开思考与追问,那么就带领学生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与追问。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惊讶是哲学情绪,是哲学的开端,哲学从仰望星空开始。那么我们就来仰望星空,来体验惊讶与好奇,从而引发同学们开始哲学思考。播放视频:《星球大小的尺度》 ②收回我们惊讶好奇的眼神再来观察我们的生活,请大家继续保持好奇与惊讶。我们身边也有些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设置情景:用庄子的《山木》引发同学们对材与不材的思考 ③最后让我们保持一颗童贞的心,像哲学家那样思考和追问。体验怎样从熟知到真知的过程。我设计了对一朵花的追问,引出哲学探讨的一系列问题: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 经历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思想之旅,同学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哲学思考的特点、感受到哲学是从哪来的。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与思考我觉得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弄不好会流于表现和形式。让学生觉得哲学很简单,或者哲学太深奥,又或者哲学太玄不可思议。经过上述的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的追问与思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