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埃及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二节埃及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72—75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文明古国、发展中的工农业。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开罗。

知道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3.知道埃及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说出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

4.根据资料说出埃及在种族、民族、某某、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本节内容的教学,学生每人一机,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运用电脑,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能够很好地合作共进。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合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埃及经济的分析,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可持续发展观,为全人类灿烂的文明而感到自豪。

使学生认识到因地制宜、独立自主发展经济是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落后面貌的唯一出路。

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在交流、合作中学会相信自己和尊重他人;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尼罗河、苏伊士运河与埃及经济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埃及经济发展及其与自然、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突破本节课充分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资料的来源、认识的工具、交流的平台。

安排在电脑房进行,学生每人一机,且可访问互联网。

对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在共同研讨的基础上,制作成“地理小报”,或制作成多媒体演示作品,以小组成员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

学生参与操作,激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

尝试和其他人合作学习的方法,真正体验“思维激荡”;提炼自己观点,证明自己观点和宣传自己观点的能力;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和帮助别人的机会。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埃及网页。

2.具备一定的多学科整合能力,会熟练操作多媒体器材。

学生准备查找收集埃及有关资料。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湘教七下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地理湘教七下

《埃及》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埃及的基本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

2. 掌握埃及的主要资源和经济特点。

3. 理解埃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包括宗教、建筑、艺术等。

4.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作业内容1. 阅读材料:学生需要阅读关于埃及的教材和相关资料,了解埃及的基本情况。

同时,可以阅读一些关于埃及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的书籍或文章,拓宽知识面。

2. 观察图片:教师提供一些关于埃及的地图、照片、景观图片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地理特征。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埃及的主要资源和经济特点,如石油、天然气、旅游等,以及埃及在区域和全球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完成报告: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理解,撰写一篇关于埃及的报告,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经济、历史和文化等方面。

报告需要图文并茂,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和科学性。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作业,不能抄袭或依赖他人。

2. 小组合作:小组讨论和报告需要小组内成员共同完成,每个成员都需要参与讨论并贡献自己的观点。

3. 时间限制: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如一周内提交报告等。

4. 反馈指导: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四、作业评价1. 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是否有抄袭或依赖他人的行为等。

2. 报告质量:报告的条理性和科学性,是否包含足够的图文资料,对问题的分析和理解是否准确等。

3. 课堂参与: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是否提出有建设性的观点等。

五、作业反馈1. 反馈内容: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包括作业中的错误、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等。

2. 反馈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形式进行反馈,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

3. 落实改进: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建议,认真反思自己的作业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第二章 古代埃及

第二章 古代埃及

后期埃及:第21—31王朝(B.C.1085—332
年) 铁器时代 第一阶段:21—26王朝(B.C.1085—525年) 第二阶段:27—31王朝(B.C.525—332年)
一、后期埃及的社会经济 进入铁器时代,手工业、商业和对外贸易十
分活跃。 商品货币经济的巨大发展,货币出现。城市 的增加和繁荣。

2、 关于金字塔 3、金字塔与古王国时期的政治文化。 中国明清时期的皇陵与极度膨胀的封建专制。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 们智慧的象征”。 相比之下,更重要的在于,金字塔是古王国时 期埃及政治文化的浓缩, 如同紫禁城和明清皇陵之浓缩中国传统的政治 文化, 如同白宫和国会山之浓缩美国现代的政治文化。
二、国家的产生 1、古代文化 ◎ 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 ◎ 史前文化遗址 主要分布于上埃及, 包括巴达里、阿姆拉和涅伽达。 ◎ 铜石并用文化 巴达里文化。 前4500-4000年。 农业文化。 母系氏族社会。 女性雕像和墓葬规模。
• ◎ 铜石并用文化 • 阿姆拉文化。 即涅伽达文化Ⅰ。 • 前4000-3500年。 • 农业文化。 父系氏族社会。 • 雕像和墓葬的变化
改革失败原因:
(1)没有得到下层广大人民的支持,涅木虎
力量较弱; (2)阿蒙神庙僧侣集团的强大。
四、新王国的衰落
拉美西斯一世的扩张。
拉美西斯二世(B.C.1304—1237年)的扩张 埃及赫梯争霸:拉美西斯二世建新都,组建四个军 团;赫梯国王穆瓦塔鲁也迁都, 公元前1298年决战卡迭什。 两败俱伤,双方休战签约, 叙利亚大部分领土归赫梯。 之后,埃及受到利比亚人 部落和“海上民族”侵扰。王朝 末期爆发伊尔苏领导的奴隶起义。 文献是《哈里斯大纸草》。 神庙僧侣势力日盛,王权衰落。

第二节埃及

第二节埃及

农业:埃及盛产 长绒棉 ; 旅游业发达
当堂训练(15分钟)
B 1.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分位于非洲东
北部
B.苏伊士运河西面的西奈半岛属于亚洲
C.埃及是亚、非之间的陆上交通要道
D.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连结地中海与红海,沟通大
B 西洋与印度洋
2.尼罗河定期泛滥的时间是( )
2.埃及位于非洲
,领土还包括亚洲西南
端的

3.埃及居民大多是 为国语,信仰
人,

教,首都是

4.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 间的航程。


提示:将重点字词圈划出来
自学检测一 (4分钟)
埃及位于非洲 东北部 ,领土还包括亚洲西南 端的 西奈半岛 。



西


苏伊士运河
西 奈


亚洲


两 洲
非洲



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 首都:开罗(非洲最大的城市) 人口:阿拉伯人 语言:阿拉伯语 宗教:伊斯兰教
区。盛产优质的 长绒棉 。
5. 国际旅游 是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
点拨运用(10分钟)
尼罗河 —埃及的“生命之河”
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
阿斯旺水坝


定期泛滥


坝 沿岸土壤肥沃
人口、农业集中分布在 尼罗河沿岸和三角洲
尼罗河夜间卫星影像图 地中海
埃及矿产和物产分布图
——石油资源丰富 ——盛产长绒棉
A.3月—5月
B.6月—10月
C C.11月—次年1月 D.1月—2月
3.埃及的农耕区、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埃及》课件+下学期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三章第二节《埃及》课件+下学期
第二节 埃及
教学过程
达标练习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自读提纲:
活动1:阅读课文,讨论完成P72页活动1、2、3,了解埃及 的范围及其地理位置的特点。 活动2:阅读P72页材料“苏伊士运河”,了解苏伊士运河的 重要意义。
活动3:讨论总结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并阅读课文 了解埃及的其他概况
活动4:阅读课文P73页内容,了解埃及的气候特点
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尼 罗 河 定 期 泛 滥 冲积形 成肥沃 的冲积 平原和 河口三 角洲 孕育了古代埃及灿烂 的文明
哺育了现代埃及发展 的经济
阿斯旺大坝的卫星图片
阿斯旺大坝
阿斯旺大坝发电厂 局部
阿斯旺大坝纪念碑
阿斯旺水坝 阿斯旺高坝是埃及人民当代创造的伟业,被称 为“堪与法老时代的金字塔并列的埃及世纪性工程”。阿斯 旺高坝工程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鱼、航运、旅游等多 项功能,为埃及带来了巨大利益。防止了水旱灾害,改善了尼 罗河的通航条件。
居 民 : 阿 积 : 一 百 万 平 方 千 米
开罗——千年古都,非洲最大城市
埃及的气候类型:
1、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2、北部地中海沿岸 有小部分地中海气候
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
尼罗河—埃及的“母亲河” “母亲河”
阿 斯 旺 大 坝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 最长河流,源自东非高原,自 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由于上游来水,埃及境内的尼 罗河每年会定期泛滥,泛滥之 后两岸留下的肥沃土壤成为农 业耕作的最佳场所。
然而随着高坝的建成,问题也随之产生。尼罗河携带至 下游和入海的泥沙大大减少。下游失去了天然的肥料。现在 农业要靠灌溉和施肥。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 河三角洲盐渍化加重,加之海浪侵蚀,海岸遭到侵蚀后退, 三角洲面积在缩小。另外下游失去了天然肥料河口外海域内 的沙丁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

第二节 埃及教案 (2)

第二节   埃及教案 (2)

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教材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四部分内容,在这四部分内容中,“地跨两洲”和“沙漠广布”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属于人文地理范畴。

从内在逻辑上看,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沙漠广布,而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着工农业、旅游业、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

教学之前利用互联网搜索查找了一些关于埃及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旅游视频,以旅游视频的看到,让学生对埃及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以此来进行新课的导入。

通过埃及的政区图来向学生讲述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以一种旅游者前去旅游的场景,带领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经过了前面几个地区和大洲的学习,对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等描述方面已形成了一定的意思,但是对于自然环境特征对人文特征的影响、关系等的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于让学生根据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推断其自然地理特征应是如何的,再根据其自然地理特征推断该地区的一个人文地理特征的能力的培养。

即是形成一种所处位置影响了区域的自然特征、自然特征又影响了区域的城市、文化及农业等人文地理特征的意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非洲东北部主体和亚洲的西奈半岛)和首都开罗。

2.根据资料和地图,说明埃及(或苏伊士运河)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3.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特点说出埃及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4.收集并整理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并予以展示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收集、整合信息和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埃及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的学习,学会分析说明文明古国埃及的历史遗迹和对世界文化作出的贡献。

第二章 古埃及文明

第二章 古埃及文明

第二章古埃及文明绪言一、地理环境和居民1.地理环境:具有良好的农业基础,尼罗河两岸沃野千里,这也适应了专制主义的出现,使国家容易行使主权,也不容易被外族入侵,使埃及的文明具有持久性,其人种的传统也得以自我保持,和西亚的情况恰好相反。

2.居民:哈姆-塞姆语系二、埃及学从前阿拉伯人有一句古话:人怕时间,时间怕金字塔。

在1888年艾菲尔铁塔建造以前,金字塔一直是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物,而直到19世纪中期,人们对金字塔仍然了解的非常少。

[法]商伯良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原本对埃及的了解缺少直接的史料,只有通过希腊的对埃及的一些描述。

在1798年拿破伦进攻埃及的时候在罗塞达要塞筑工事的时候一位上尉发现了罗塞达石碑。

上面一共有三种文字:埃及象形文字、埃及世俗体象形文字、科普特文(用希腊文改造的埃及文字)。

从希腊文上可以读到,罗塞达石碑上记叙了托勒密国王时期的事件。

因为法老的名字在石碑上被用椭圆圈出(Ptolemaios),而比对希腊文后发现象形文字要少两个字母,于是,到底石碑上写了什么一直没有人知道。

而1790年出生在格勒布尔的商伯良(少年天才,4岁能背《圣经》,9岁熟读《荷马史诗》,12岁精通多国古代语言,包括希腊文梵文等,立誓要写成埃及的历史,并在17岁时写成《法老制下的埃及史》,成为当地的院士,在1812年在傅立叶那里得知了石碑的事件,当时又有埃及末代女王kleoptra(克利奥佩特拉)的石碑被发现,上面同样缺少2个字母,商伯良大胆假设是省略了元音a和o,后来又发现了拉美西斯Ramsess的石碑同样有缺少字母的情况,按照这样的假设,发现石碑可以被完全解读)在1822年在巴黎过了10年清苦的日子以后,终于解读了罗塞达石碑的秘密,自此埃及学诞生。

三、埃及史的历史分期四、埃及史的要点1.专制主义:城邦——区域性国家——帝国2.埃赫那吞改革(宗教上一神教的改革)3.埃及的宗教思想第一节法老治下的埃及一、古埃及文明的形成(金石并用的时代)1.前王朝时期(考古学文化)(1)巴达里文化(4500BC—4000BC)这是一个母系氏族,维持的时间很长,这也使后来埃及妇女的地位一直比较高。

80第三章第二节埃及PPT课件

80第三章第二节埃及PPT课件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20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21
阿 斯 旺 大 坝
10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准备好了 吗?出发!
三、文明古国
埃及的旅游业为什么十分发达? 是什么吸引大量的游客来到此地?
旅游资源丰富
11
卢阿狮布克身辛索人布神面神庙像庙
12
沙 漠 风

13
14
金字塔和狮 孟菲斯 身人面像
1. 埃及的古迹分 布有什么特点?
沿尼罗河分布
阿拜多斯
卢克索
2. 你认为游览埃及 的这些主要景点,选 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 最为适宜?
埃及旅游之后,你有何感想?请 谈谈你的感受。
18
本课知识网络
自然 地理 埃
地理位置 地跨两洲 苏伊士运河
国家概况 气候
沙漠广布 尼罗河

历史文化
人文 地理
文明古国
旅游资源
农业——分布及产品
工农业
工业——逐步发展
1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阿斯旺
阿布辛布神庙
15
工农业参观
参观埃及的农业生 产应该去什么地区?
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埃及以盛产长绒棉 著称,其长绒棉的产 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 首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埃及
知识巩固
一、选择
1.长绒棉的重要生产国是
A.伊拉克B.沙特阿拉伯C.埃及D.法国
2.埃及的耕地、人口、城市主要集中在
A.红海沿岸B.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
C.地中海沿岸D.沙漠中的绿洲
3.尼罗河定期泛滥的时间是
A.3月-5月B.6月-10月C.11月-次年1月D.1月-2月
二、读图
1.读“苏伊士运河”图,完成下列题目。

(1)填注苏伊士运河南北端的两个港口城市。

①②
(2)苏伊士运河建成通航于年,全长193.5千米。

(3)苏伊士运河沟通了海和海,洋和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运河之一。

(4)运河开凿以前,亚洲去欧洲的海轮需绕道,多千米的航程。

(5)苏伊士运河全部从领土上通过,但运河曾长期被英法帝国主义霸占,1956年才收归国有。

2.读“尼罗河流域”图,完成下列题目。

(1)按图中序号写出地理名称。

尼罗河上游两河的名称:① ②
尼罗河高水坝名称:③
(2)尼罗河在埃及境内长千米。

(3)尼罗河中下游每年定期泛滥,特别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河携带来大量的泥沙和矿物质。

(4)埃及河谷地带和三角洲地区形成了一条著名的“绿色走廊”,这里居住着埃及人口的%。

这里主要农作物有。

知识拓展
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埃及长绒棉生产的条件。

长绒棉是由美洲的海岛棉经过改进培育出来的。

特别是其纤维的长度、细度和强力等方面都比陆地棉要好。

除此以外,它的织物丝光度好,染色效果也好。

长绒棉的纤维长度通常在31毫米以上,人们将35毫米以上的称为超级长绒棉。

长绒棉主要产于北非尼罗河下游的谷
地——绿色走廊和三角洲。

(1)棉花生长需要光照充足。

埃及长绒棉生长地区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这种气候类型有何特点?。

(3)为什么埃及长绒棉产地集中在尼罗河下游谷地和三角洲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