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的输出分析
第10章 VISSIM检测器设置与仿真结果输出分析

(5)排队计数器设置
配置:
• 依次选择:【评价】→【文件】→【排队长度】(Queue length)→【配置】,打开排队计数器-设置窗口,配置以 下数据:
24
(5)排队计数器设置
• 【排队定义】(Queue Definition): 定义排队状况,车辆排队状态,其 速度必须满足以下参数: • 【开始】(Begin):速度小于该值 开始计数。 • 【结束】(End):速度大于该值结 束计数。 • 【最大车头距】(Max. Headway): 定义了保持车辆排队的最大车头间 距。
15
(3)延误数据输出
• 延误检测器不需要设置,可直接应用行程时间检测器,因 此只需定义延误检测器评价文件。 • 步骤:依次选择【评价】→【文件】→【延误】 (Delay)→【配置】,进行进一步设置,可参考行程时间 检测器的设置方法进行检测器定义和数据输出。 • 延误输出数据的参数定义如下:
16
(3)延误数据输出
21
(4)数据采集点设置
• 数据检测参数配置窗口 • :添加一项 评价指标 • :删除一项 评价指标 • 配置文件将保 存为外部文件 (*.QMK)
22
(5)排队计数器设置
定义:
• 排队计数器可以设置在路段或连接器上的任何位置。信号 控制交叉口中最合适的设置位置是交叉口的停车线。排队 将从设置位置起往上游方向计算。 • 定义排队计数器的步骤如下: • 点击左侧工具栏中 激活排队计数器模式;鼠标左键选择 需要设置排队计数器的路段,在目标位置点右键设置排队 计数器,弹出对话框修改相关参数,点击确定完成设置。
7
(2)行程时间检测器设置和数据输出
配置检测器评价文件,具体设置如下
• 依次选择:上方菜单栏中【评价】(Evaluation)→【文 件】(Files)→【行程时间测量】(Travel times)→【配 置】(Configuration),弹出如下窗口:
仿真分析报告1

第1题 基于声线声学理论的均匀分布浅海环境中的声场预报1. 传播损失和传播时间如图1.1所示,声速均匀分布的浅海模型,海深为H ,声源位于点01O ,深度为0z ,接收点位于),(z r 。
02O 01O 03O 04O z图1.1 浅海虚源图像及其反射声线假设海面0=z 为绝对软界面,海底H z =为绝对硬界面,即满足:)0(0==z p)(0H z z p Hz ==⎪⎭⎫⎝⎛∂∂=由于声速分布均匀,根据射线声学理论,声线不会发生弯曲,所以可以根据虚源法进行计算。
根据虚源法可得,声场中的声压为:⎥⎦⎤⎢⎣⎡--+-=∑∞=443322110)exp()exp()exp()exp()1(n n n n n n n n n n R jkR R jkR R jkR R jkR P其中,221nin z r R +=n=0,1,2…,∞,i=1,2,3,4z z Hn z n -+=012z z n H z n --+=02)1(2 z z Hn z n ++=032 z z n H z n +-+=04)1(2则传播损失可以表示为:1lg20P P TL r= 传播时间可以表示为:/c R t ni ni =n=0,1,2…,∞,i=1,2,3,4其中,0c 为声速值,传播损失仿真结果如图1.2所示。
仿真条件为:海深m H 100=,声源深度m z 300=,接收点深度m z 20=,发射频率Hz f 1000=和Hz f 4000=,声速s m c /15000=,n=0,1,2…30。
(a) Hz f 1000= (b) Hz f 4000=图1.2 声速均匀分布的浅海声传播损失图传播时间仿真结果如图1.3所示,仿真条件为:海深m H 100=,声源深度m z 300=,接收点深度m z 20=,接收点与声源距离m r 30=,声速s m c /15000=, n=0,1,2 (5)图1.3 声速均匀分布的浅海声传播时间图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为了得到稳定的结果,虚源的个数要取得足够多,当计入声线或简正波之间的相干贡献时,得到的传播损失图是围绕着某一条平均曲线上下波动的,并且这种相干具有一定的周期结构,而这条平均曲线就是只计入声线或简正波的非相干迭加的结果,但传播损失随距离的增加总体上是增大的。
声纳输出的弱目标信息提取方法仿真分析

blyt xrc wektre d cessa h i a t— tr rn ert SR) cess Ho v r h — DR h s it e t t a g t erae stes n loi e ee c ai I i rae. i O a a g — n f o( n wee ebMV a t
第2 第 1 9卷 期 21 0 0年 2月
声
学
技
术
V O . .NO. 1 29 1 F b. 0 0 e .2 1
T c n c l o sis e h ia Ac u t c
声纳输 出的弱 目标信息提取方法仿真分析
唐建 生 ,江 向东 ,潘 悦 ,皇甫立
( 船舶 工业 集 团公司船 舶 系统工 程部 ,北 京 10 3 ) 00 6
摘要 :针对存在艇外平 台强干扰 的情 况,对波束域 MV R(. DR 和后置波束形 成干扰抵 消器(I ) D bMV ) PC 的弱 目标提取
能力进行 了仿真分 析。考虑 到艇外平台与 目标往往处于 同一波束 的实 际情况 ,提 出首先采用密集波束形成 ,再进行
弱 目标提取的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对艇外平台与 目标处于同一波束 的情况 ,PC的 目标分辨能力更 强;在干扰较强 I 时,PC方法表现 出更强的弱 目标提 取能力,但 随信干 比的增加其能力不断 降低 ;而 bMVD 方法 则在各种信干 比 I . R
s uai nr s l h w h tt ePI ha h m p o e eout n p ro m a c v rt ebM VDR, u h I Sc pa i lt eu t s o t a h C st ei r v dr s l i e r n eo e — m o s o f h b t eP C’ a — t
Cruise,汽车仿真分析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AVL-Cruise整车性能分析1 模型的构建要求1.1 整车动力性、经济性计算分析参数的获取收集和整理关于该车的整车配置组件参数数据。
主要包括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参数;变速箱档位速比参数;后桥主减速比参数;轮胎参数;整车参数等。
具体参数项目见附录1。
1.2 各配置组件建模1.2.1 启动软件在桌面或程序中双击AVL-Cruise快捷图标,进入到AVL-Cruise用户界面,点击下图所示工具图标,进入模型创建窗口。
进入模型创建窗口1.2.2 建立整车参数模型进入模型创建窗口后,将鼠标选中Vehicle Model,鼠标左键点击整车图标,按住左键将图标拖曳到建模区,如下图所示:双击整车图标后打开整车参数输入界面,根据参数输入要求依次填写数据:Author :此处填写计算者,不能用中文,可以用汉语拼音和英文,该软件所有填写参数处均不能出现中文。
Comment :此处填写分析的车型号。
Notice1、Notice2、Notice3:此处填写分析者认为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特殊发动机型号等,没有可 以不填。
1.2.2.1 整车参数数据填写规则序号 驾驶室形式 迎风面积 风阻系数 备注1 奇兵车身(平顶) 5.0(1830*2760) 0.7 迎风面积=前轮距*整车高度2奇兵车身(高顶)6.422(1900*3380)0.75作者名称、注解说明,可以不填注解说明,可以不填油箱容积 内外温差:0试验台架支点高度:100内外压差:0 牵引点到前轴距离轴距空载、半载、满载下整车重心到前轴中心距离、重心高度、鞍点高度、前轮充气压力、后轮充气压力整备质量 整车总重迎风面积风阻系数前轮举升系数后轮举升系数3 6系、9系平顶车身6.1(2020*3020) 0.8重卡风阻系数参考值:0.7-14 6系、9系高顶车身7.0(2020*3460)0.95 高顶加导流罩7.3(2020*3637)0.92进入模型创建窗口后,将鼠标选中Engine Model,鼠标左键点击发动机图标,按住左键将图标拖曳到建模区,如下图所示:双击发动机图标后打开发动机参数输入界面,根据参数输入要求依次填写数据:1.2.3.1 发动机参数输入规则型号是否有增压器发动机排量发动机工作温度缸数冲程数怠速转速额定最高转速惯量达到全功率响应时间0.1S燃油类型热值燃油密度作者名陈、注解说明注解说明序号发动机惯量达到全功率的响应时间柴油热值柴油密度1 参考值:1.25 参考值:0.1 参考值:44000kj/kg 0.82kg/L23按照图示箭头位置单击按钮,弹出外特性输入窗口:此处根据厂家提供的发动机数据输入转速与扭矩关系发动机转速与扭矩的关系从外特性数据表中可以直接得到;填写时注意对应关系即可。
ansys仿真结果导出格式

ansys仿真结果导出格式摘要:1.ANSYS 仿真结果导出概述2.ANSYS 仿真结果导出格式介绍3.常见导出格式及其应用4.导出设置与技巧5.总结正文:一、ANSYS 仿真结果导出概述ANSYS 是一款广泛应用于结构、流体、热传导等多领域仿真的软件。
在进行仿真分析后,将结果导出以便于后续处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ANSYS 仿真结果导出的相关知识。
二、ANSYS 仿真结果导出格式介绍1.图形文件:包括.plt、.png、.jpg 等格式,适用于图像处理和可视化。
2.数据文件:包括.csv、.txt 等格式,适用于数据处理和编程分析。
3.动画文件:包括.avi、.mp4 等格式,适用于模拟过程的演示。
4.3D 模型文件:包括.stp、.stl 等格式,适用于3D 建模和打印。
三、常见导出格式及其应用1.图形文件:常用于绘制应力、应变、位移等云图,便于观察分析结构的破坏情况和变形规律。
2.数据文件:常用于提取仿真结果的特定数值,如某个节点的应力、应变等,便于进行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3.动画文件:常用于展示结构的动态行为,如模态分析、动力学分析等,便于观察结构的运动规律。
4.3D 模型文件:常用于导入到其他软件中进行3D 建模、装配和打印等操作。
四、导出设置与技巧1.在ANSYS 中,可以通过“File”菜单下的“Export”选项进行结果导出。
2.可以选择导出的类型,如图形、数据、动画等,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3.可以设置导出的文件名、格式、存储位置等参数。
4.可以选择导出的范围,如特定节点、单元、组件等。
5.可以选择导出的时间步,如静态分析、瞬态分析、动态分析等。
五、总结了解ANSYS 仿真结果导出的格式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和分析仿真结果,提高工程应用的效率和准确性。
Simulink仿真波形的输出及绘制技巧——利用Scope

Simulink仿真波形的输出及绘制技巧——利用Scope在用Simulink做仿真时,我们经常会用到示波器Scope来观察波形,它可以对波形进行局部放大、按横、纵座标放大,非常方便,但是如果我们要保存波形时,就最好别直接拷贝Scope波形了,因为它的背景是黑的,而且不能进行线形修改和标注,不适合作为文档用图。
一般的做法是将数据输出到工作空间,然后用画图指令Plot画图。
输出到工作空间的方法一般有这么几种:1.添加To Workspace模块;2.添加out模块;3.直接用Scope输出。
本人比较懒,一般不再添加其他输出模块,直接选用方法3。
当然不是说放一个Scope就能数出数据的,需要对Scope进行设置。
设置界面如下:这里最好把Limit data points to last勾掉,因为很有可能你的数据会超过5000个。
勾选Save data to Workspace,变量类型可以选结构体,结构体带时间,以及向量(后面我们会分别介绍这几种变量类型的画图方法)。
运行Simulink,输出完数据,你就可以利用Matlab的画图工具随心所欲的画图了。
下面以一个例子分别介绍三种变量类型的画图方法。
1.输出类型为向量形式。
从图上看到,输出了两维时间序列,而实际输出到工作空间的变量ScopeData为三维序列,其中第一列为时间,这正好为我们画图提供了方便。
我们可以采用画图命令如下:figure;plot(ScopeData(:,1),ScopeData(:,2),'LineWidth',1.5);hold on;plot(ScopeData(:,1),ScopeData(:,3),'r:','LineWidth',1.5);legend('正弦波','锯齿波');hold off;当然你还可以采用其他绘图方式,如采用Subplot方式。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结果及分析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Multisim仿真结果及分析概述共集电极放大电路是一种常用的实际电路,用于放大信号并将其输出。
本文将介绍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对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
仿真设置在进行仿真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设置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仿真参数。
在Multisim中,我们需要确定电路的元件和连接方式,并设置各个元件的参数。
在本次仿真中,我们使用单个晶体管作为放大元件,并设置其参数为常用值。
仿真结果通过对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进行仿真,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果:1.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通过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值,我们可以观察到输出信号的变化。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用于描述输入信号幅值与输出信号幅值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特性曲线,我们可以判断电路的放大倍数以及是否存在非线性失真现象。
2. 直流工作点:直流工作点是指电路在稳定状态下的工作点。
通过仿真,我们可以得到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即其输入和输出电压的数值。
直流工作点的稳定性对电路的放大性能有重要影响。
3. 交流放大特性:交流放大特性描述的是电路对交流信号的放大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输入一个交流信号,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来评估电路的交流放大性能。
结果分析通过对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呈现非线性特性:通过观察输入输出特性曲线,我们可以看到信号幅值在一定范围内,输出信号的变化与输入信号不成线性关系。
这可能是由于晶体管的非线性特性引起的。
2. 直流工作点稳定:通过观察直流工作点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在仿真过程中,直流工作点较为稳定。
这对于保证电路的稳定性和放大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3. 交流放大效果较好:通过输入交流信号并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电路对交流信号有较好的放大效果。
这说明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在放大交流信号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
结论通过对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Multisim仿真及结果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在放大信号方面具有一定的能力,但是其输入输出特性存在非线性现象。
Multisim14电子系统仿真与设计第8章 Multisim14的仿真分析方法

8.4 瞬态分析(Transient)
选择瞬态分析后,其对话框会显示4个分析设置选项卡:
通过分析参数(Analysis Parameters)选项卡,可以设 置分析开始的初始条件、分 析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等。
输出(Output)选项卡设置 同直流工作点分析, 本例选 择为3号和4号结点的电压。 其余选项卡可采用默认设置。
完成分析设置后,点击Run可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Grapher View窗口中:
本例选择电阻R1为扫描元件,设置其 扫描开始数值为1kΩ、结束数值为20kΩ、 扫描点数为4。选择扫描分析类型为瞬态分 析,并设置瞬态分析结束时间为0.01秒。从 仿真分析结果可见,R1在1kΩ~20kΩ之间 变化时,放大器的输出波形由饱和失真到 基本不失真。显然,R1=20kΩ比较合适, 此时输出波形基本不失真。
分析结果为谱密度曲线。其中, 上面的曲线是R1对输出结点噪声 贡献的谱密度曲线,下面的曲线 是Q1对输出结点噪声贡献的谱密 度曲线。
81交互式仿真interactivesimulation输出选项卡output用于设置在仿真结束进行数据检查跟踪时是否显示所有的器件参数当器件参数很多或者仿真退出的时间较长时可以选择不显示器件参数通常采用默认设置
第8章 Multisim14的 仿真分析方法
CHINA MACHINE PRESS
引言
8.3 交流扫描分析(AC Sweep)
交流扫描分析能完成电路的频率响应 分析,生成电路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分析中所有直流电源被置零,电容和电感 采用交流模型,非线性元件(二极管、三 极管、场效应管等)使用交流小信号模型。 无论用户在电路输入端加入了何种信号, 交流扫描分析时系统均默认电路的输入是 正弦波,并以用户设置的频率范围来扫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态的概率分布充分接近稳态概率分布,从而
使响应变量点估计数的据动收态集偏阶差段可以的忽长略度不计。
–第二段接着从T0到停止时刻T0+ TE为数据收集阶段T到。E充应分足准够确长的以系保统证稳得态
设来做计了算R整次个独的立点的估重计复运ˆ 。行,用量 差,ˆ 它ˆ的= R1大ˆ小2rRˆ反1映ˆ称r 了为θ点的估点计估ˆ计的的标准ˆ 准偏
用 ˆ 2 ˆ S 2 R
来估计 ˆ 的方确差度。当R增加时,标准误差 ˆ ˆ 倾向
则
ˆ2ˆS R 2R 11R rR 1ˆr 于 即ˆ变 :2得 独越 立来 重越 复小 运而 行趋次于数的0。增加,可以减
r≠s,Yri和Ysi是统计独立的。对每一次运行r,其样本均值
ˆ
为
r
ˆr
1
Y 2n r ri
n i 1 r
i
r=1,2,…,R
nr
§6-1终态(暂态)仿真的输出分析
2008.11
独立重复运行法
R个样本均值。ˆ1 ,ˆ2 ,…,ˆR 是统计独立的,具有同一分布,并
且是θ的无偏估计,于是可以应用经典的置信区间估计的方法。假
其100(1-α)%的置信区间为 小ˆ 标 t 准 2 , 误fˆ 差ˆ 的 值, 也ˆ 就t 是2 ,f 使ˆ 置ˆ 信区间缩
自由度 f=R-1
小,提高了性能测度的精度。
§6-1 终态(暂态)仿真的输出分析
2008.11
6.1.2 序贯程序法
§6-1 终态(暂态)仿真的输出分析
暂态(终
态) 的事件,这样被仿真系统在指定初始条件
下于时刻0“打开”,并在停止时刻TE“闭 合”。终态系统常被用来研究系统的固有
特 非性终,态研系究统系是统指在系初统始在条持件续作循用环下运的行响时应间。
稳态(非终态) 内,前一时间结束的仿真结果影响到后一
时间的仿真条件。非终态系统是连续运行
的系统,至少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运行。稳
都将产生样本均值收敛于θ的序列Yi,i=1,2,…,θ的值与初始条件 无关。
§6-2 稳态仿真的输出分析
2008.11
稳态仿真中初始条件所引起的偏差
• 稳态仿真运行一般可以分成两段(目系的统在是时为间了T0的消状除态I初是随始机条变量件,的系统影在响)
此点已达到近似稳态,指在时刻T0的系统状
–第一段从时刻0到时刻T0为初始阶段;
A
D
C 图7.1 通讯系统
初始条件为各部件在时刻0都是新的(系统处于理想状态)。
B
例题
A
D
C
• 研究内容:电器元件的平均寿命
图7.1 通讯系统
• 研究方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元件的寿命测量
即:在相同的实验环境下,从时刻0开始测量,一直进行到E事件变真。
• 结 论 :这样的仿真我们称其为终态仿真
的 输仿 出真 是…便…可?得出输解出。的表达形式如何? 需 输 在出离分散析事的件目仿的真在中于,预大测多一数个仿系真统输的出性数能据,呈或现比出较自两相个关或的多特个征不,同即:
要经过多少次的仿真才能说明输出结果?
输系 前统面出设的分计输析的出的性往两能往。种会估影状计响态系到统后的面性的能输参出数,据以。及性能参数估计的有效
§6-1 终态(暂态)仿真的输出分析
Y1
Y2 重复运行的数据记录
Yr
y 11 y 12 y 21y2n1
...
yr1
...
yri
yrn1
... y r2
...
12
i1
n1
当固定r时,Yr1,Yr2,…是自相关序列,但对不同的响应r和s,
12
i ...
n 2 ...
态系统仿真常被用来研究系统对外界条件
变化的响应能力。通常稳态系统的响应与
系统的初始状态无关。
例题
某一个通信系统由几个部件加上几个备用部件组成。其中 一个分支环节由A、B、C、D四个部分组成,B和C呈并联方 式连接。
B
在系统失效为止的
时间周期TE内考虑系统。
停止事件E定义为
E={A失效,或D失效, 或B与C同时失效}
第六章 仿真结果分析与模型校验
引言
什么是输出分析? 输 入
系统
输出
(结构数量是确定的) ?
(参数是随机的)(结构参数是随机的)
为什么要进行输出分确 输 随析定 出 机?的 就 的输 是 输入 一 入激 个 激励 确 励一 定 一个 的 个确 输 随定出机的。的系通系统过统,一,得次得到确到的定的
6.1 终态仿真结果分析
6.1.1重复运行法
• 一个终态仿真,它在仿真时间区间[0,TE]中运行,并 由此得到观察值Y1,Y2,…,Yn。样本量n可以是固定 数,也可以是随机变量。
• 终态仿真的目的是估计
E1n
n i1
Yi
设仿真共重复R次,每次运行都利用不同的随机数流和独立选择 的初始条件(也包含所有含有相同初始条件的情况)。令Yri是第r 次重复运行的第i次观察i=1,2,…,n,以及r=1,2,…,R。
• 研究内容的变化:如果对于同样的系统,研究的是系统的特性,如通讯 能力、通讯容量等,我们采用的是非终态仿真。
因此终态或非终态仿真是随研究要求的变化而改变。
性能测度估计的方法
假设系统性能可用参数θ(或φ)表示,系统仿真的目的是:通过仿真,希望得 到表示系统性能θ(或φ)的值。如何得到或统计得到此值? 我们可以运用参数的估计方法:既要得到这个值——点估计,又要得到这 个值的精度范围——区间估计。区间估计的范围(或长度)是点估计准确 度的一个测度。 同样,仿真的数据也有两种: •离散性仿真:仿真输出数据具有离散形式{Y1,Y2,…,Yn},用来估计θ •连续性仿真:仿真输出数据具有连续形式{Y(t),0≤t≤T},用来估计φ
2008.11
稳态仿真的作用
一个仿真模型的单次运行的目的在于估计系统的稳态或长期特征。
设该单次运行得到的观察值是Y1,Y2,…,一般情况下,它是一个
自相关时间序列的采样值。所要估计的稳态(或长期)的均值性能测度
由下式定义
lim
n
1 n
n i1
Yi
上式表明:系统模型利用同一统计特征的不同随机数进行的仿真,
范 如围:。库用存仿系真统统中计的得初到期的库存‘、作生为产观系察统值中的的估初计始量状。态统、计排得队到系的统方中差 S初2 始就排是队估状计态量和的初偏始差服范务围。状或态确等定。出达到给定精度所需的观察接下次页数。
输出分析的输出状态
终态仿真就是指在某个持续时间TE之内系 统的仿真,这里E是停止仿真的一个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