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合集下载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分层练习第16课《诫子书》基础练一、基础选择题: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A.淡(dàn)泊宁静致远 B.淫(yín)慢无以成学C.枯(kū)落年与时驰 D.险躁(zào)悲守穹庐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4.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理屈词穷 B.穷追猛打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死无以致远(《诫子书》C.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6.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诫子书》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B.静以/修身C.淫慢/则不能励精D.非学/无以广才2.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年与时驰译文:年龄随同时光而逝去。

B.意与日去译文: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多不接世译文:对社会没有任何的贡献。

D.将复何及译文:又怎么来不及!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C.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D.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5.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理屈词穷B.穷追猛打C.穷乡僻壤D.山穷水尽二、基础知识综合根据要求答题。

6.请把《诫子书》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7.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8.仿照示例,《秋词》中任选两句进行朗读设计。

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子规”渲染出伤感的气氛,应该读得轻而缓慢。

第二句,“闻道龙标”要轻读,“过五溪”要重读。

“五溪”在当时是偏远之地,要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同步练习题 附加答案

《诫子书》同步练习【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能力】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同步习题(含答案)

《诫子书》同步练习1.课内阅读【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阅读《诫子书》,回答问题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②无以明志,非宁静③无以致远。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

【最新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诫子书》一课一练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2)年.与时驰()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3.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4.根据例句,在仿句中填空。

例句:行对卧,听对看,昼永对春闲。

手辣对心酸,虎踞对龙蟠。

仿句:朝对,暑对,淡雨对轻烟。

郊寒对,酒圣对诗仙。

5.综合性学习。

学校将举办以“传承书圣文化,培养审美情趣”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

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写一段150字左右的宣传语,以激发全校师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材料一】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研习、欣赏书法,可以增强书写的美感,增进对中国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

【材料二】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为历代学书者所崇尚,影响极大。

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材料三】王羲之的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直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今天人们所看到的王羲之书法大多是后人摹写、勾填的,或者从石刻上拓下来的。

【材料四】“校园文化节”期间将开展“书法知识讲座”“‘王羲之杯’书法大赛”“师生书法作品展”“墨香笔会”等一系列活动。

1/ 5。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练习题(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淡泊.(bó) 险躁.(zào) B.致.远(zhì) 枯.落(kū)C.淫.慢(yíng) 穷庐.(lú) D.励.精(lì) 治.性(zh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非淡薄无以明志B.非宁静无以至远C.淫慢则不能厉精D.险躁则不能治性3.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4.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_(2)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5)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_(6)多不接世________________5.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诫子书》训练题一、默写1. 夫君子之行,,。

2. 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

3. 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

4.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

5.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6. 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7. 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

8. __________________,悲守穷庐,将复何及!9. 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

10. 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常识填空1. 《诫子书》的作者是______,字______,号______,是______时期蜀汉的丞相。

2.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______的一封家书。

3.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杰出的______家、______家、______家。

4. 本文的体裁是______。

5. 诸葛亮的散文代表作有《》《》等。

6. 诸葛亮辅佐的君主是______。

7. 与诸葛亮相关的典故有______、______等。

8. 形容诸葛亮智慧超群的成语有______、______等。

9. 诸葛亮的名言“鞠躬尽瘁,______”广为流传。

10. 后世常用“______”来称赞诸葛亮的高风亮节。

三、字音字形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夫()淫慢()励精()险躁()遂成枯落()2.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接世()(2)穷炉()(3)明志()(4)治性()(5)静至()(6)广才()(7)驰去()(8)复及()四、解释加点字1. 夫君子之行()2. 静以修身()3. 俭以养德()4. 非淡泊无以明志()5. 非宁静无以致远()6. 非学无以广才()7. 淫慢则不能励精()8. 险躁则不能治性()9. 年与时驰()10. 意与日去()五、通假字1.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6 诫子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 诫子书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6诫子书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1.下列选项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B.非淡泊/无以明志C.才须/学也D.险躁/则不能治性2.根据提示填空。

(1)《诫子书》中的“,”,强调安贫乐道、内心澄澈方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2)对那些心气浮躁、生活铺张浪费的人,我们可以用《诫子书》中的“,”来劝勉他们。

(3)诸葛亮的《诫子书》中写珍惜时间的句子是“,意与日去”。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不构成反义词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失败..之母..乃成功C.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D.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4.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明志:明确志向。

B.淫慢则不能励精..励精:振奋精神。

C.年与时驰.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D.意与日去.。

去:距离。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6.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人之进道,唯问其志。

取必以渐,勤则得多。

山溜①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②。

夫溜非石之凿,蝎非木之凿,然而能以微脆之形,陷坚刚之体,岂非积渐之致乎?训曰“徒学知之未可多,履而行之乃足佳”,故学者,所以饰百行③也。

(选自孔鲋《孔丛子·与子琳书》) 注①溜:指山崖上流下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同步练习二【练基础】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年与时驰.( )④非志.无以成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能力】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21教育网(《周公诫子》) 1.写出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2)子无以.鲁国骄士(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文:附(乙)【译文】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我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

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

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你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

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

(你)能不慎重吗?”二、(2013·包头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7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③。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楚国的别称。

③(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孙叔敖疾.( )(2)王数.封我矣(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解析】选D。

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5 答案: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二、1答案:(1)陶冶(2)因为2答案:要立德、修身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3答案:(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4答案:(1)生病(或生重病) (2)多次(或屡次)5答案:(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

(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6【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结合文中“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思考作答。

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

(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7【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

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

附【译文】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

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

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

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

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

”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

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指导语文的学习,很多人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认为高中之前,其实也是有捷径可走。

那就是把语文的知识点细化,各个击破。

中考语文的考点分析下来可以看到有几块:一、字词部分(包括成语)大概是6分左右。

二、古诗文默写部分,大纲要求初中生必背古诗文50篇。

三、名著阅读部分,十部名著。

四、新闻部分,一般是要求给新闻拟标题。

五、修改病句部分,我总结的有八种病句类型。

六、句子排序部分,只要注意上下文衔接,其实也挺简单的。

七、现代文阅读部分,总结了历年的中考题,也就十种题型,把这十种题型练熟了,知道怎么去下手做题,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八、说明文或议论文阅读,掌握题型很重要。

九、古文阅读,课内文(包含在50篇初中生必背古诗文内)、课外文各一篇。

十、诗歌鉴赏。

十一、作文。

一、字词部分: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我最喜欢用的就是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

很多家长很怕孩子查这种小字典不够,于是就给孩子买了很多大部头的字典,殊不知最权威的字典就是《新华字典》,携带方便,又容易查阅。

有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又经常读错的字词,举个例子:电饼铛,豆豉。

很多人都在念:电饼当,豆gu正确的读音是:cheng,chi。

又比如:呱呱坠地,很多人在念:gua正确的读音是:gu.再举个例子:龟一共有几种读音呢?宿一共有几种读音呢?查字典时间久了,就会发现,其实查字典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能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查字典,不要求查一遍就能记住,第一遍也就是有个印象,第二遍、第三遍查的时候才能彻底记清。

初中阶段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总共也就是几页,初一初二两年的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地去查,到初三的时候就不会再为这些字词发愁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