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本节课程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必修课程中的第一节,主要围绕着“历史——穿越时空的唯一方式”这个主题展开。
整个导学案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导引、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以及相关的课外学习。
一、导引:导引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此处,我将通过展示一些历史事件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历史的意义,并让学生从中感悟到历史穿越时空的意义。
二、教材分析:在这个环节,我将简要分析本节课程教材,包括教材适用范围、教材内容概述及各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等。
本节课的教材适用范围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必修课程,主要讲述了“历史的定义及意义”、“历史的文献记载”、“历史年代的划分”以及“历史研究中的方法”等内容。
本节课的核心主题是“历史——穿越时空的唯一方式”。
三、教学目标:在这个环节,我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此为指导,让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程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 了解历史的概念及其意义;2. 理解历史的文献记载方式;3. 能够掌握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4. 了解历史研究中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在这个环节,我将为学生介绍本节课程的教学重难点,以此为指导,让学生在学习重难点的过程中,对本节课程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本节课程的教学重难点如下:1. 历史的定义及其意义;2. 各种文献记载方式的特点;3. 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及其演变;4. 历史研究中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在这个环节,我将依照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1.古代历史的概念及其意义a. 介绍历史的概念及其意义b. 与学生一起探讨历史的意义及其历史学特征2. 历史记载方式的特点a. 介绍各种历史文献记载方式的特点b. 分析各种记载方式的优缺点3. 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及其演变a. 讲解不同历史年代的划分方法及其演变b. 基于不同的历史划分方法,展示不同的历史事件及其相关的历史文献4. 历史研究的方法a. 介绍历史研究的方法b. 分析各种历史研究方法的优缺点6、课外学习在这个环节,我将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课外学习内容,包括阅读相关著作以及观看相关视频等,以此为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探索历史的意义及其反响对现实的有益作用。
藤野先生导学案(含答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藤野先生》导学案 第一课时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一、自主探究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 ēi( ) 红 芦 hu ì( ) 不 x ùn( ) n ì( ) 名信诘.责 ( ) 畸.形 ( ) 深恶.痛疾 ( ) 发人深省.( ) 2.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 , 家.他的小说集有 , .著名小说有 , 等.散文集有 ,我们学过选自这个集的课文有 。
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 , 如“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 , 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 ?标致:漂亮。
此为反语,用来讽刺。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精通时事....: 二、合作探究。
4、本文的文体是: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明线,写了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最后写离开仙台后的怀念。
暗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变换了哪些地点?答:7、梳理课文思路,划分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从“我就往仙台”到“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写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从“我离开仙台之后”到完。
写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三、课堂练习。
朗读第一部分,回答问题:8.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是什么?看到的盘着辫子的清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的是他们在中国会馆学跳舞。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1《藤野先生》(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难点
1.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归纳其性格特征。
3.联系材料,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 尊心。
教具
多媒体
板
书
(1)这部分文字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对所描写的对象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你能够通过具体的语句来分析吗?
(3)一些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学生在班内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学生识记要点
多媒体课件出示作业
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札记
本课的难点在于让学生领会作者弃医从文的情感因素,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要想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就要预先补充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这是学好这篇 课文的关键的一点。
(3)比喻、反语的巧妙使用,使文章语言幽默,风趣 而又不失力度。文章中这样描写“清国留学生”:“但花下……实在标致极了”
这段文字在准确地形容与细致的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还把“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风貌刻画出来了,本来是担当着救国重任的留学生,到东京之后,则不思进取,反而追逐时髦,将头发弄得油光可鉴,尤其可悲 的是,始终不忘记那条象征落后和耻辱的大辫子,反而将其弄得十分醒目,令人恶心。文章用比喻和反语夸张,将讽刺之情巧妙地流露在字里行间。
设
计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一、明确目标
.导入
1.让学生说说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人,并阐述理由。(有老师、父母、朋友、还有偶尔相识的陌生人)
再让学生说说在成长中,哪件事最让你难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1课藤野先生【明确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线索。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特征和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3、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为生词注音。
绯.红( ) 驿.站( ) 解剖.( ) 畸.形( ) 瞥.见(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油光可鉴.( ) 抑扬顿挫.(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瞥见:匿名:精通:美其名曰:杳无音讯:抑扬顿挫:深恶痛疾:3、走近作者。
【合作探究】1、请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2、课文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3、鲁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4、对于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怀着怎样的情感?【当堂反馈】品味语言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心理?2、“(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这句话揭示了什么?3、“匿名信事件”中,“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有什么含义?4、“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1“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我的意见发生了什么变化?【拓展提升】1、鲁迅的名言警句。
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____________________,俯首甘为孺子牛。
2、夜深人静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
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境。
【课后检测】阅读课文“中国是弱国……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后,完成各题。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是__________(谁)的看法,你能用一个例子批驳这种错误看法吗?2.“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先离开东京,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他的人生选择对你有何启示?4.对本段选文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的反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 藤野先生导学案 新人教版

《藤野先生》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重点)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难点)【题目解说】《藤野先生》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散文,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住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却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本文内容丰实,笔意纵横,形散神凝,错落有致,一条鲜明的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串了全文,使每个看来似乎是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走进作者】鲁迅( 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篇》《且介亭杂文集》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背景链接】《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1902年4月,22岁的鲁迅到日本留学。
先入东京弘文书院复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科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两年后弃医从文,想从改变国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危亡。
20年后鲁迅在反动军阀和御用文人的迫害下,离开北京,来到厦门。
10月12日,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写成了这篇文章。
【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绯.红(fēi)宛.如(wǎn )驿.站(yì)解剖.(pōu)畸.形(jī)凄.然(qī)教诲.(huì)瞥.见(piē)杳.无消息(yǎo )抑扬顿挫.(cuò)油光可鉴.(jiàn)深恶.痛疾(wù)⒉多音多义ě恶心恶è恶毒wù厌恶⒊词语补注①宛如:正像,好像。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藤野先生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藤野先生》导学案课题:藤野先生年级:八年级执笔人:孙丽琼课型:新授班级:授课人:授课时间:xx.2.10 科目:语文审稿人:学习目标:了解鲁迅及其作品体裁,识记生字词。
速读课文,概括我和藤野交往的几件事。
初步了解藤野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理清文章的层次,线索。
学习重点:划分文章段落层次,概括主要事件。
学习难点:理清课文的线索,初步了解作者对藤野的感情。
学习内容探究与预见性问题操作方法与措施(学生双色笔记)用时学习过程一. 读注解1,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回忆以前所学过的鲁迅的作品,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文章体裁。
二. 对照学习目标,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边读边标注生字词,把不容易掌握的抄下来。
三. 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准备小组交流展示。
1.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2.鲁迅的这段留学生活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些事件?见藤野前在仙台深切思念3.跳读课文,找出与藤野有关的内容。
藤野的全名:藤野供职的学校:藤野教授的课程:藤野的外貌等显著特征:4.用一句话或几个词评价藤野先生5.找出作者在仙台与藤野交往的几件事,要求给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一.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寿镜吾老先生吗?他是鲁迅小时候的启蒙老师。
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鲁迅信服.敬畏。
但他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谢,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
他是怎样的老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写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来认识一下这位老师。
二. 前提测评(师徒穿插评分)注音解词解剖匿名诘责教导畸形瞥见深恶痛绝杳无音讯油光可鉴不逊教师统计得总分值的,各组板书错误较多的并齐读。
三. 预习交流分组交流,教师巡查了解预习情况并作简单点评与评分。
根据预习情况分配展示任务。
《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藤野先生》导学案及答案《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导学案一、目标导学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 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绯.红( ) 不逊.( ) 匿.名信()油光可鉴.( ) 畸.形( ) 诘.责()瞥.见()杳.无消息()深恶.痛疾()抑扬顿挫.()教诲.()(2)文学常识积累:本文作者是(),原名(),字(),是我国伟大的()()(),文章选自他的散文集《》,我们学过他的散文还有《》;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有《》《》等。
(3)弄清词义,解释词语。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模胡── 掌故── 匿名── 诘责── 杳无消息── 2.二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
1/ 163.三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1)文章写了几个地点的事情?(2)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哪几件主要事情?疑问摘要:二、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了解性阅读,整体把握散文的内容。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三)品读欣赏课文,理解人物: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用从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
这部分与藤野先生无关,为什么还要写呢? 1.从外貌描写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2.从事件的叙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从事件的叙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从事件的叙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最新资料推荐------------------------------------------------------ 从事件的叙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四)课堂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体叙述,写出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藤野先生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作者及文章的重点字词。
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明暗两条线索3.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教学流程:一.导入:直接导入二.出示目标及重难点三.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谁能正确标注拼音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并注音释义,5分钟后谁先完成,请举手示意。
绯红( fēi hïng ) 发髻(jì ) 挟着(xié)标致( biāo zhì )解剖(jiě pōu)落第( luî dì) 诘责( jié zé) 不逊(bú xùn) 托辞(tuō cí) 杳无消息( yǎo )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yì )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谁能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
1)在这段经历中,作者所写的事情都发生在那里,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3)部分,怎么划分,并概括出段意。
3)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你认为课文叙事线索是什么?请同学们认真思考下列问题,10分钟后抽生展示明确:1)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板书)“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我离开仙台之后”.2)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全文共分三部分: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和行动。
3)叙事线索是——————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五.第三次先学后教————比谁能全面赏析人物自学指导:从文章题目可以看出,文章主要写的是藤野先生,请同学们结合文章的内容全面分析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可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和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任务的品质)速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后抽生展示1. 找出文中描写初见藤野先生的形象的语句?外貌——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目睹印象——治学严谨(学者形象)耳闻亲见——生活俭朴2、课文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明确:四件事添改讲义(11-15)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纠正解剖图(16-19)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关心解剖实习(20-22)关心“我”学习了解女人裹脚(23)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生动的细节和精练的事例充分表现了藤野先生这样一位严谨治学的学者和循循善诱的教师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
下册)
鸡西市田家炳中学导学指南 1
学科语文时间年月日周第 1 课时
年级初三年级课题藤野先生
备课语文组备课人贾延平邸伟李秀兰
授课模式四环课型预展型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背景,把握本文字词。
2、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感知课文内容,划分文章结构。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核心贴士请同学们把基础知识及文章线索,速读课文,感知内容,领会情感。
学习活动安排一、自学环节(10—15分)
1.知识链接
①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②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知识检索(A级)
A.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绯红驿站解剖畸形不逊
匿名诘责教诲瞥见
B.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客死
落第
油光可鉴
3.课文导读:(B级)
A.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文章写了那么多的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
②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③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B.理清脉络,划分结构。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二、展示环节(20—25)
1.知识链接①②题; 2.生字词; 3.课文导读中的问题。
三、检测环节(5—10):
四、总结评价(1--2):学法指导:
阅读相关信息,了解作者作品。
请同学们记住字词的字音和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带着问题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线索六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物品、情感。
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
可分成三个部分
展示环节请注意要结合课文内容并做到语言简明连贯,声音洪亮。
发现问题栏目
课后反思
邸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