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毕业论文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选4篇)

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选4篇)有机化学实验中常遇到需要对液态有机物进行干燥处理的问题,其目的在于除去化合物中存在的少量水分或其他溶剂,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常有一些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如乙醚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备、溴乙烷的制备以及环己烯的制备等,在这些合成实验中,产物常常要经过洗涤、干燥,并最终通过蒸馏才能达到一定的纯度。
干燥剂的使用能够体现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化学实验能力,所以干燥是有机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操作之一1干燥的意义和作用在合成液态有机化合物的实验中,为了得到较纯的产物,往往需要进行蒸馏操作,但液体中的水分有可能与液体形成共沸物,在蒸馏时就有过多的“前馏分”,造成产物的严重损失,最终导致产率严重降低。
在许多合成反应中,需要严格的无水条件,但试剂中的水分会严重干扰反应,如在制备格氏试剂或酰氯的反应中若不能保证反应体系的充分干燥就得不到预期产物。
有些化学反应是通过分析产生的水来判断反应进程的,而反应产物如不能充分干燥,则在分析反应进程时就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甚至可能得出完全错误的结论。
液态有机化合物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萃取、洗涤等操作带入的,反应溶剂中水的混入往往是由于在溶剂制造、处理或者由于副反应时作为副产物带入的,另外,反应溶剂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潮也会混入水分。
水的存在不仅对许多化学反应,也对重结晶、萃取、洗涤等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操作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反应溶剂的脱水和干燥在化学实验中也是很重要的,是经常进行的操作步骤。
尽管在除去溶剂中的其他杂质时往往加入水分,但最好还是进行脱水后再使用。
上面所述所有情况中都需要用到干燥。
干燥的方法因被干燥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要求干燥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如果处置不当就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干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干燥剂选择不好,则除杂效果不好;干燥剂用量少,除杂效率就会降低;干燥剂用量偏多,则可能吸附部分液态化合物,使产物的最终产率降低。
有机化学小论文

有机化学小论文-----弗雷他定接触到弗雷他定是因为我从小就患有慢性荨麻疹,每次一发病就吃一颗,一两个小时就见效了。
家人说这是激素类药物,对身体的伤害是很大的,我也一直想弄清楚:自己一直吃的药物到底是怎么个东西,对身体和病症有什么影响。
学了有机化学这门课,让我有机会有能力从本质上更加清楚和了解这种药物—弗雷他定。
查阅了部分资料,弗雷他定的英文名称是Loratadine,化学名称是4-(8-氯-5,6-二氢-11H-苯并[5,6]-环庚并[1,2-b]吡啶-11-烯基)-1-哌啶羧酸乙酯。
分子式为C22H23ClN2O2。
(结构式)在理化性质方面,弗雷他定是一种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在甲醇、乙醇或丙酮中易溶;在0.1mol/L盐酸溶液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熔点为133~137℃。
从结构上看,正如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一样弗雷他定是一种及其复杂的杂环类芳香有机物。
含有碳、氮、氧、氢、氯五种元素,具有酯基、氯原子、甲基等取代基。
结构复杂、数量多正是有机化合物之美所在。
分子中含有N元素,N是具有很强电负性的元素,因此在弗雷他定中能形成较强的氢键,分子内氢键和分子间氢键都有可能形成,当然氢键的形成对弗雷他定的理化性质(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有一定的影响。
其分子中含有一个苯环,因此弗雷他定属于芳香类衍生物。
我注意到其分子中还含有一个酯基,酯基对化合物的气味方面有一定的影响。
其结构中不含有手性碳原子,因此弗雷他定不具有旋光异构。
分子中含有苯环、碳碳双键、碳氮双键、碳氧双键、氯原子,这些原子和结构的存在使得弗雷他定分子中具有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其共同作用是使得弗雷他定分子更加稳定。
弗雷他定属于极性分子,因此它与极性分子之间具有色散力、诱导力和取向力,与非极性分子之间具有色散力和诱导力。
这些作用力属于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其对分子的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影响。
结合本学期学习的仪器分析的知识,可以采取质谱分析、核磁共振和红外光谱的方法对弗雷他定的做定性和定量分析。
关于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技巧

关于有机化学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技巧我们都知道,对于我们大学生的毕业论文,不管是什么专业,选择论文方向、论文写作技巧等都是要通过明确论文选题而围绕展开,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必须要符合实际、具有研究价值,所以选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那么针对于有机化学专业的毕业生,由于其的特殊性,如何对论文进行设计也成为一个重点,下面小编分享下个人想法:1 与时俱进,介绍有机化学的前沿和最新发展动向想要写好有机化学毕业论文,首先就要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情况。
有机化学是常州大学药学院和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的必修课。
它是一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和应用的学科,是化学家改造世界、创造物质世界的重要手段,是一门随科学发展而不断更新的学科。
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老师在指导学生做本科毕业论文实验时,除了要讲解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外,还应让学生及时了解和接触有机化学的最新前沿性动态。
例如向学生介绍XX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是由fleck,Suzuki和Nigishi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领域里做出杰出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使人类能够有效合成复杂有机化合物,该技术已在全球科研、医药生产和电子丁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之类的最新研究成果。
推荐学生浏览国内较好的学术科研网站,百度文库、一些知网网站,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资源,下载有关的论文进行分析。
2 尽早建立毕业论文的概念,让学生提前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更好地了解化学的最新动态传统的大学课程是前三年学生在课堂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大四下学期正式开始进入实验室,一般周期为12周。
其中包括学生与教师之间双向自由选择,确定论文题目;查找并下载阅读相关文献,师生共同确定实验方案,完成开题报告;订购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开展实验,完成化合物的合成、结构表征和性质,最后撰写论文并进行毕业答辩。
但是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实验,仅靠几周的时间很难高质量地完成本科毕业论文。
有机化学论文

有机化学论文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4)1.3 论文结构概述 (5)二、有机化学理论基础 (6)2.1 有机化学基本概念 (8)2.2 有机分子结构与分类 (9)2.3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0)三、有机合成方法 (12)3.1 亲核取代反应 (13)3.2 电子加成反应 (14)3.3 亲核加成反应 (15)3.4 配位化学 (16)四、有机化合物的表征与分析 (18)4.1 红外光谱分析 (19)4.2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21)4.3 质谱分析 (22)4.4 光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23)五、有机化学实验技术 (24)5.1 质谱分析技术 (26)5.2 核磁共振波谱技术 (26)5.3 聚合反应技术 (28)5.4 生物催化技术 (30)六、有机化学应用研究 (31)6.1 有机药物合成 (32)6.2 有机功能材料制备 (34)6.3 有机污染物降解 (35)6.4 生物有机化学 (36)七、结果与讨论 (37)7.1 实验结果概述 (38)7.2 结果分析与讨论 (39)7.3 研究中的挑战与创新点 (40)7.4 对现有理论的补充或修正 (41)八、结论与展望 (42)8.1 研究成果总结 (43)8.2 研究的局限性与未来方向 (44)8.3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 (45)一、内容概要本论文主要围绕有机化学中的合成方法、结构表征以及生物活性研究展开,旨在探讨有机化学领域的新发展、新理论和新方法。
论文首先对有机合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SNSNE1等反应类型及其特点。
论文重点讨论了现代分析技术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如核磁共振(NMR)、红外光谱(IR)、质谱(MS)等,这些技术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结构表征方面,论文详细阐述了各种表征手段的应用技巧和方法论,包括质谱在确定分子量及结构方面的应用,红外光谱在识别官能团和骨架结构中的作用,以及核磁共振在获取分子立体构型和动态信息方面的优势。
Y523-有机化学-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小论文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质小论文——掌握解析规则是关键13353002 曹凤华导语:十九世纪以来,不断发展、日趋完善的物质结构理论为人们认识和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带来极大的方便,迄今,仅仅根据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对这个结构式所代表的意义的理解,就可以知道我们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化合物的大量信息:怎样去制备它,预料它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熔点、沸点、比重、能溶解该化合物的溶剂种类,甚至它是否具有颜色;预料它会有哪些化学性质——能与哪类试剂反应,将生成何种产物,反应进行得快或慢等等①。
我们进行有机化学的学习,就是要学会运用结构理论、从分子结构的某些特征入手,按照一定的规律推断出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一、有机化合物分子的官能团决定了物质的主要性质官能团异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异构现象,即分子式相同的化合物含有不同的官能团就具有不同的性质。
例如结构式均为O H C 62的乙醇和二甲醚,乙醇的官能团为-OH ,二甲醚的官能团为C-O-C ,因而乙醇具有一定的碱性,可与钠单质发生化学反应,而二甲醚没有这样的性质。
再如分子式均为O H C 63的丙醛和丙酮。
前者的特征反应是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后者的特征反应是碘仿反应。
由此可以看出,分子的结构特点决定了分子的性质,也就是说,根据分子结构即可推断出分子的性质。
在有机化学中,我们往往根据官能团的不同将化合物划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
例如,含有C=C 的化合物都具有烯烃的主要性质,含有-COOH 的化合物都具有羧酸的主要性质。
官能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化合物的性质,一个官能团实际上代表了一类化合物的性质。
二、化学键决定了分子间的反应分子内原子的排列方式是影响化合物性质的一大要素。
单就碳元素而言,是链状还是环状,是否有支链,是单键还是双键,采取何种杂化方式,与哪种原子相连接都会影响化合物的性质。
1、 杂化轨道理论甲烷分子中的碳是3sp 杂化,其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只有C-C 键,所以甲烷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的概念论文(共2篇)

第1篇:针对我国金属有机化学进展探究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交叉学科的不断出现,金属有机化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在我国已经逐渐发展起来,该文将对碳金属键化合物的形成、性质及应用,文中还将针对我国金属有机化学进展进行了探究叙述。
1简述金属有机化学1.1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组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即为碳元素和金属元素经过某一反应而形成的化合物,人类发展比较早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有格式试剂、而叔丁醇钾等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是由金属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所以不能认为格式试剂、而叔丁醇钾等化合物是金属有机化合物。
从广义上讲,金属有机化合物中的金属指的是一些具有金属性质的非金属元素(如硫、碲、硒、硼、硅、砷等),实际上,这一定义已远不符合经典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范畴。
但是因为元素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所以,即便是分不清元素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的概念,也不可能造成什么麻烦。
1.2金属有机化学研究分类我们将对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探讨的科学称之为金属有机化学。
在学术界中,这一化学往往被分为两种。
1.2.1探究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性质采用一系列方法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并研究它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其实质上就是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并且研究这些化合物的相关物理性质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在高分子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
1.2.2探究金属有机合成化学采用一系列方法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如何在合成中得到更好的应用,虽然金属有机化合物也在合成的范围之内,此外,还通过其他一些方法获得一些配体,但是其主要目的是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学上所起的作用,这类研究本质上就是研究金属有机合成化学。
我们可以从上述论述中得知,金属有机化学是一种由多种学科构成的组合学科,其构成学科主要有晶体学、无机化学、材料学等和有机化学等一系列学科,金属有机化学对于不对称有机合成学而言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被认为是现代的有机化学界研究的重中之重。
有机化学论文范文大全

有机化学论文范文大全篇一:有机化学论文模板²研究论文²中文题目作者1a 作者2a,b 作者3a 通讯作者*,a,b(a单位1 合肥230031)(b单位2 大连116023)摘要摘要内容(摘要以提供论文的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论述研究目的、原理和结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摘要应重点包括4个要素,即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在这4个要素中,后2个是最重要的。
在执行上述原则时,在有些情况下,摘要可包括研究工作的主要对象和范围,以及具有情报价值的其它重要的信息。
不应有引言中出现的内容,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用引文,除非该论文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发表的论文;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不用图、表、化学结构。
中文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关键词1;关键词2;关键词3;关键词4 (3~8个) Title in English(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且每一个实词的第1个字母大写)Authora,d LI, Yi-Lina,b LI, Yinga LI, Yang*,a,b(a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 Spectroscopy, Anhui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Fine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Hefei 230031)(b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alian 116023)Abstract Content of abstract (英文摘要应符合英文语法,句型力求简单,通常应有10个左右意义完整,语句顺畅的句子).Keywords 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Keyword4 (中、英文关键词一一对应)正文(以1.5倍行距、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小四号字单面打印在A4纸上,稿件还应标注页码以利于编辑和修改。
有机化学论文六篇

有机化学论文六篇有机化学论文范文1备课时需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确定讲课内容和重点。
例如,在给生物制药专业本科生讲授有机化学时,需向同学阐述有机化学在制药领域中的应用,在药物合成过程中所用到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机理,特殊是引入绿色化学的概念,以削减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达到资源最大化利用。
在讲到乙烯聚合这一部分内容时,可向同学介绍聚合物在生活中的详细应用。
比如说,生活中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分大多是聚乙烯,常用药物纯化分别、污水治理领域的膜分别技术,其核心部件膜组件也大多是高分子聚合物,比如聚醚砜超滤膜、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聚氯乙烯微滤膜等。
而在膜技术领域,膜污染问题是制约膜技术进展的瓶颈,可以通过对膜表面进行化学改性的方法提高膜的抗污染性能,这些都要用到有机化学相关学问。
通过这些事例,进行专业引导,可以提高同学对本门课程的学习热忱。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有机化学中涉及到大量化学方程式、电子结构、分子构型等抽象概念,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
在讲解相关反应机理时,对于化学反应过程最好做成动画演示,关心同学理解并且加深印象。
例如,在讲解碳原子杂化轨道形成过程中,电子跃迁,轨道的杂化过程可通过flas 演示,老师应结合每一步动画讲解相应的机理,从而让同学对抽象的过程有宏观的熟悉。
同时,在采纳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需留意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对于一些反应过程必需利用板书进行具体的讲解,过分依靠课件有可能造成细节讲解不透彻。
在教学过程中,要留意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使枯燥的理论生活化。
例如,在讲授蛋白质化学这一章内容时,可先布置一个有关蛋白质的小课题,让同学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中进行讲解。
例如,在生活中,假如误服了含有大量重金属的食物,如何采纳急救措施,其解毒原理又是什么?儿童重金属中毒会对其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同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查阅,搞清晰相关问题的原理,同时又增加了生活常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毕业论文[摘要]有机化学实验作为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工科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实验课程。
文章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探索和实践,介绍了改革后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目前,高等教育正在不断深化,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迫切要求[1,2]。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以往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志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与求异意识,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提高大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以适应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3-5]。
辽东学院有机化学实验是面向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矿物工程及冶金工程等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从1995年起,我们就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近年来,我们在借鉴国内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改革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我校专业特点,再结合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并在总结以前的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及模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和深化,并编写了符合本校各专业特色的有机化学实验讲义,其中实验内容分成五个层次,即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和趣味性实验,以求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系统、全面地训练,期望培养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精选基础性实验,巩固及培养学生的有机化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操作技能结合我校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矿物工程及冶金工程等专业特点及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各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大纲,并根据大纲,针对不同的专业,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基础性实验,如对于生物工程专业,偏重选择与生物及药物相关的实验,如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对氯甲苯杀虫剂的合成;对于环境及矿物工程专业,偏重选择治理环境及浮选药剂的实验,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
此外,并逐步采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如熔点的测定,采用显微镜法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法。
通过这些实验的练习,旨在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方法,为下一步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强化综合性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前我们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大多为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所占比重较小。
教学内容模式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是边看实验讲义,边做实验,照方抓药,依葫芦画瓢,不重视实验的细节和过程,对做过的实验中的操作、反应机理、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记忆不牢,认识不深,这就难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达到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目的,更谈不上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养,也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针对这些情况和问题,我们大幅度增加了综合性实验的开出率,例如开设的阿司匹林的合成与鉴定实验,首先要求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了解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性质及相关用途,并通过预习与具体实验过程,掌握合成原理及方法,巩固操作技能;其次要求学生利用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其结构,并初步了解FT-IR的基本原理,掌握FT-IR的基本操作,同时能分析相关官能团的红外归属;最后要求学生利用DSC测试阿司匹林的热力学性质,通过这些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强化与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另外也让学生提前了解与掌握一些先进的大型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技术,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加强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性实验是启发性教学手段之一,也是实验教学的发展方向。
设计性实验就是要打破现成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实验项目,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拟定书面实验方案及具体操作步骤,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如冬青油的设计与合成实验等,需要学生列出实验所需药品、试剂的用量与所用的仪器设备,之后交给指导教师评阅。
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并根据实验室所能提供的条件,修改实验方案,并最终确定最佳方案,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对实验进行总结,再次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也可根据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写出“科技论文”。
通过设计性实验的锻炼,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明显的效果,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和熟练查阅文献的能力,此外,通过总结,使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科学研究过程的认识有一个提高,并能从实验中提出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科学研究,为今后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4探索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精神为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鼓励师生共同从事科研,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研究基金,要求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每小组成员3~4人,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提供阶段性的研究课题,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每个研究小组的实验项目及指导教师。
学生研究小组可以从实验预备工作入手,逐步过渡到承担部分科研工作。
通过让学生参与或承担部分科研工作,不仅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其在学习期间,尽可能多地接触到高新技术和应用技术,扩大其知识面,开阔其思路与视野,此外,也使学生所学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得到实际上的应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验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在学生中创造科研氛围,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形成“教研相助”的教学模式,让教学为科研服务,以科研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5开展趣味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实践和创造。
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所用的化学药品和合成产物往往是学生很陌生的,学生对其不感兴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常感到枯燥无味。
为了提高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我们选择了一些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项目,做到了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例如:从红辣椒中提取红色素,从烟叶中提取烟碱,及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实验。
6推广微型化实验,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和环保意识美国W.D.mago博士在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中于1982年试用微型化并获得成功,以后推广到无机化学、普通化学中。
微型化学实验是在绿色化学思想指导下,用预防化学污染的新思想,对常规实验进行改革而发展起来的化学实验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微型化学实验具有实验仪器小、功能多、易封闭、操作安全、反应时间短、现象明显、节约实验用品、对环境的污染小等特点,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前进行的常量实验,其药品不仅用量大、易挥发、有毒、有害、有腐蚀性,而且消耗也大,产物及副产物量多,后处理困难,而且排放的“三废”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问题。
此外,常规反应装置占用空间较大,实验时间较长,这既加大了实验经费的开支,又增加了师生的工作量,同时也不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意识,以及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我们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条件,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下,我们对实验方法、仪器装置进行更新或创新设计,将大部分实验微型化与小量化,使“微、小、常”合理结合,充分发挥三者的优势。
通过这几年的实践证明,微型实验除具有安全性高、污染小等优点外,还充分显示出“小、快、灵”的特点。
例如苯乙酮的合成及红外分析,采用常规实验,所用的无水苯及乙酸酐的加入量分别为31mL与6mL,且还需要较多的相关药品,如三氯化铝20g,苯30mL,浓盐酸50mL,而红外分析只用微量级别的,剩余的产物只能回收保存;改为微型实验后,每步现象明显,且药品量只有常规实验的1/10左右,这不仅减少了挥发物和反应剩余物的排放量,而且水电的消耗减少,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实验时间短,同时实验环境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7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大量普及,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多媒体逼真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们能够从多角度直观、形象、生动地进行实验观察,使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学习与理解。
在学校的资助下,我们编制了有机化学实验多媒体教学软件来辅助教学,例如:采用Flash演示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与操作,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实验过程,让学生从视、听等各个角度全面获取教学信息,尤其是动画演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8结语几年来,通过实践“巩固基础,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及研究性实验,开展趣味性实验,推广微型化实验的改革模式表明,这对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节能减排与环保意识等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今后我们将不断地努力进行实验教学的创新和探索,面向社会需求,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的要求,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1]李英俊,孙淑琴,于世钧.构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模式,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237:61-64.[2]丁来欣,廖蓉苏,刘松.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112-114.[3]李长智,张有琼.有机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255:49-51.[4]周雄.微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与思考,实验室科学,20216:49-50.[5]万福贤,董静贾,寿华,等.农科有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大学化学,2021,243:37-41.摘要:对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创建了绿色、安全的实验教学环境;优化整合了实验教学内容,选择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验项目;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创新开设系列合成实验和微型化实验,使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多向共享.通过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实训技能,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职业教育;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实验实训教学是举足轻重的实践性环节.有机化学实验是化学制药技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专业实践课程,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笔者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发现,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下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不少问题[1].为更好地实现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对制药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于职业教育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1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有机实验污染较重,学生兴趣不大有机化学实验室中的有机溶剂种类繁多,很多物质易挥发、味道难闻且毒性大,三废问题严重[2].很多学生认为有机化学实验有毒有害,于是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对实验不感兴趣.因此,在上有机化学实验课时,容易出现学生离岗、难于管理的情况.1.2教学模式陈旧,学生依赖性强按照传统教学模式,学生需提前预习实验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详细讲解并清楚写出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操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过分依赖教材和讲义,边看讲义、边做实验[3G4],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全由教师解答,学生仅仅是被动参与.这种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思考,难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少数学生到学期末甚至都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做实验,也没有从有机化学实验中学到知识和技能.1.3内容陈旧,验证性实验吸引力不强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大多数实验是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经典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操作、化合物物理常数测定、官能团鉴别、简单物质制备等,实验中制备的化合物单一,因而主要配合理论教学中某些官能团转换实验和验证性实验[5],实用性不强且远离生活,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验证性实验过多也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1.4实验产品无去处在传统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的选取多是配合理论教学的需要,大多数实验产物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目前,实验产物制备后的用途基本限于对化合物基本物性参数的测试如熔点测定,而实验产物本身基本无后续的应用,只能作为废弃物处理或者存放在实验室[6].如此,不但浪费试剂,而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学生也常质疑合成制备实验的意义,对实验成果没有认同感.1.5实验排课方式使学时受限,影响教学效果我校实行实验课程单独开设,但是开课时间相对固定,一般安排每周1次,每次实验课3~4学时,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项目.而实际上,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部分实验操作,如柱层析及结晶、重结晶等实验耗时较长,一般在一次实验课的时间内难以完成.因此,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很多实验因时间限制并不能完整地做完,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7].2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措施2.1深入分析学情,创造绿色安全的实验环境有机化学实验用到的有机溶剂种类较多,挥发的有机溶剂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有些还有毒性,让人感到不适,这是不争的事实.产生这些气体的原因主要为:1较多的试剂长期存放于实验场室内,挥发试剂又不能及时排出,使污染加重;2试剂使用量过大,整个实验室环境变差.对此,我们采用以下办法解决:1将实验试剂特别是挥发性溶剂放在库房,需要时按需领取,实验室内不能有过多的试剂留存;2在满足教学内容和技能训练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刺激性、毒性相对较小的试剂完成实验项目,既完成了教学实验,也减少了污染;3将实验微型化[8G9],大大减少实验试剂的用量和污染,而且微型化实验对实验操作要求更高,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可以一举两得.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了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的消极情绪,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2改变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角,而学生是配角.在现代教育理念下,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的作用更多的应该是点拨、指导,而不是条分缕析地满堂灌[10G11].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更是如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前充分预习,在课堂上随时提问考核;在实际操作课上,教师在关键知识与操作中给予点拨,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疑惑、困难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鼓励学生与教师讨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2.3构建实验内容新体系实验内容的选择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由于职业教育的学制短,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承担了较多的技能培训任务,在实验内容的选取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专业技能的锻炼等.我们将实验教学内容分成了几大板块,主要是:1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知识包括玻璃工操作以及化合物物性参数测定,例如熔点、沸点测定;2化合物化学性质及鉴定实验;3化合物合成制备;4天然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制备.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基本实验操作、性质实验以及合成实验多是分别开设,特别对基本操作和性质实验,学生多感到枯燥无趣.对此,我们对实验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1将基本操作实验、性质验证实验和鉴别实验融合到合成实验中,不再单独开设基本操作实验、性质验证实验及鉴别实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2选择更加贴近生活的实验项目,如菠菜中叶绿素的提取分离、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分离、肥皂的制备、黄连中黄连素的制备、阿司匹林的制备、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的制备等,展示了有机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密切联系[1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认同所学知识的价值.3开设系列化实验[13],即多步反应实验,使前一次实验的产物用作后一次实验的原料.例如,我校开设了局部麻醉药苯佐卡因的制备实验,从对硝基甲苯开始,逐步转化为对硝基苯甲酸、对硝基苯甲酸乙酯、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组成系列合成实验.这样编排后,每一次实验的产率、纯度都会影响下一次实验是否能正常进行,学生就必须认真对待、精心操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4对比式教学.在实验的编排中,我们还引入对比实验,例如苯佐卡因的合成,分别以对硝基甲苯和对甲苯胺两种不同原料作为起始原料进行制备,学生在完成2个实验项目后,可以通过物料用量、反应条件、收率等进行成本核算,比较工艺路线差异,拓展了学习深度.2.4实验试剂和产品多向共享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为实验产品寻找到用途.对于系列实验,每一步实验的产品都是下一步实验的原料,而对于最终制备的产品,可用于其他课程教学中.例如制备所得的苯佐卡因、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可用于药物分析等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而甲基橙则可用于分析化学滴定实验教学中.又例如制备出的肥皂可用于实验室器皿的洗涤,不但减少了试剂的浪费、降低了实验教学成本,还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学生自己的实验成果能够得到实际应用,也激发了学习热情和自信心.2.5引入实验新技术,合理调整教学安排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难免有耗时较长的实验.在单次实验学时不充裕时,我们探索将有机化学实验微量化,使某些化学反应的反应时间缩短.例如进行乙酰氨基酚和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由于采用了微量化实验,大大节约了时间.在实验课上,学生如果实验失败或者要考察反应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实验,而不像常量实验那样在一次实验失败后没有时间补做.通过这种微量化实验,既节约了时间和试剂,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而对于基本操作实验,例如色谱分析实验,通过减少试剂、色谱填料的用量和层析柱大小并适当调整,尽量完整地呈现整个操作过程,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尽管如此,有些实验课的学时仍需适当增加.3结语实验实训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和特色所在,在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教学改革,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笔者通过对有机化学实验多方面教学改革的探索,在化学制药类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职业教育中的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亦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参考文献References[1]叶红,王蕾.高职高专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教育探索,20216:30G31.[2]赵岩,邬旭然,王进军,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有机化学实验“绿色化”教改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205:96G98.[3]胡昱,陈义旺,孙晓霞.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职教论坛,202133:69G72.[4]苏玉,马东升,于颖慧.有机化学实验启发式教学探析[J].黑龙江教育,20219:6G7.[5]吴绍艳,李琴,章焰,等.化工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当代化工,2021,4112:1330G1332.[6]施玲,郭晓稚,葛健锋,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与管理的新实践[J].化学教育,20214:37G39.[7]董艳萍,田喜强,乔秀丽,等.制药工程专业药物合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广东化工,2021,397:230.[8]郭乃妮.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微量化、绿色化研究[J].皮革与化工,2021,30133G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