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和泰煤业90万吨初步设计
焦作煤业集团中马村矿1号井90万吨a矿井设计毕业论文

煤业集团中马村矿1号井90万吨/a矿井设计毕业论文目录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1)1.1 井田概况 (1)1.1.1 交通位置 (1)1.1.2 地形、地貌 (1)1.1.3 地表水系 (1)1.1.4 气象特征 (2)1.1.5 地震情况 (2)1.1.6 自然和生态环境概况 (2)1.2 地质特征 (2)1.2.1 地层 (2)1.2.2 构造 (5)1.2.3 煤层 (8)1.2.4 煤质 (9)1.2.5 水文地质 (10)1.2.6 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13)1.2.7 井田勘查程度及开采条件评述 (15)2 井田开拓 (17)2.1 井田境界 (17)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7)2.2.1 矿井地质资源量 (17)2.2.2 矿井工业资源量 (18)2.2.3 矿井设计资源/储量 (19)2.2.4 矿井设计可采储量 (20)2.2.5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22)2.3 井田开拓方案比较 (23)2.3.1 矿井开拓方式 (23)2.3.2 矿井开拓方案比较 (24)2.4 井筒 (29)2.4.1 主井 (29)2.4.2 副井 (30)2.4.3 风井 (31)2.5 井底车场及大巷 (33)2.5.1 井底车场 (33)2.5.2 设计基本参数 (34)2.5.3 一些基本问题的确定 (34)2.5.4 线路联接计算 (35)2.5.5 轨道线路平面布置 (38)2.5.6 通过能力计算 (38)2.5.7 坡度 (41)2.5.8 确定各井底车场硐室位置 (41)3 大巷运输及设备 (43)3.1 运输方式的选择 (43)3.1.1 井下煤炭运输 (43)3.1.2 井下辅助运输 (44)3.2 矿车 (45)3.3 运输设备选型 (46)3.3.1 大巷煤炭运输设备选型 (46)3.3.2 运输上山胶带输送机的选型 (47)3.3.3 井下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47)4 采区布置及装备 (53)4.1 采煤方法 (53)4.1.1 采区煤层开采条件 (53)4.1.2 采煤方法选择 (54)4.1.3 采煤工艺 (54)4.2 采区布置 (57)4.2.1 首采区数目和位置选择 (57)4.2.2 首采区特征 (57)4.2.3 采区巷道布置 (58)4.2.4 采区车场和硐室布置 (59)4.3 采掘设备选型 (60)4.3.1 设备选型 (60)4.3.2 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 (61)4.4 采区车场线路设计 (64)4.4.1 采区中部车场线路布置 (64)4.4.2 甩车场设计主要参数的选择 (65)4.4.3 甩车场线路设计 (67)5 通风和安全 (69)5.1 概况 (70)5.1.1 通风设计的基本依据 (70)5.1.2 矿井通风系统要符合下列要求 (70)5.1.3 矿井通风系统的确定 (70)5.2 矿井风量计算 (71)5.2.1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71)5.2.2 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 (73)5.2.3 峒室实际需风量 (73)5.2.4 风速验算 (74)5.3 矿井通风设备选型 (74)5.3.1 计算原则 (75)5.3.2 计算方法 (75)5.3.3 计算矿井的总风阻及总等积孔 (78)5.3.4 扇风机选型 (78)5.3.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82)6 矿井建设工期 (83)6.1 指标选取 (84)6.2 关键线路 (84)6.3 工期计算 (85)致谢 (88)参考文献 (89)1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1.1 井田概况1.1.1 交通位置中马村矿地处煤田中部,位于省市东北部8公里,行政隶属市马村区待王镇管辖。
南山煤业兼并重组90万吨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南山煤业兼并重组90万吨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南山煤业兼并重组90万吨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南山煤业是一家以煤炭、电力为主体产业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拥有了完整的煤炭产业链,包括煤炭资源的勘探、开采、选煤、销售,以及电力的发电、输配电等,公司规模庞大,产值高达数十亿元。
但是,随着国家能源结构调整的推进,煤炭产业逐渐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下降、环保压力的加大等问题。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南山煤业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扩大公司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在资源配置上更加合理,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二、项目计划1. 项目名称:南山煤业兼并重组90万吨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2. 建设地点: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
3. 建设内容:本项目计划兼并重组西峡县梨沟镇煤矿,新建煤炭生产线,建设煤炭加工厂,建设环保设施等,实现年产煤炭90万吨以上。
4. 建设规模:年产煤炭90万吨以上,新建生产线2条,建设煤炭加工厂1个。
5. 投资额:总投资约为4亿元。
三、建设内容1. 兼并重组煤矿:兼并重组西峡县梨沟镇煤矿,增加煤炭资源储备,丰富公司煤炭资源结构,提高公司在煤炭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2. 新建煤炭生产线:新建煤炭生产线,采用先进的煤炭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煤炭产量。
3. 建设煤炭加工厂:建设煤炭加工厂,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制作成各种煤制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公司的盈利。
4. 建设环保设施:建设环保设施,包括污水处理设施、废气处理设施等,保护环境,达到国家相关环境标准,提高公司形象。
四、实现目标1. 优化公司煤炭资源结构,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
2. 提高公司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公司利润。
3. 建设环保设施,保护环境,达到国家相关环境标准。
4. 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五、建设进度1. 前期准备:完成前期勘察、设计、立项等工作,争取早日获得政府批准。
2. 设备采购:根据项目需求,及时采购必要的设备和材料。
3. 施工建设: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标准要求,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推荐-新建90万吨主斜井井筒揭穿煤层专项设计 精品

新建90万吨主斜井井筒揭穿煤层专项设计一、工程概况1、煤层赋存情况1、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中部,据8个钻孔资料统计结果,井田内9号煤层厚0.24–2.03m,平均0.73m,煤层结构简单,不含夹矸,层位较稳定,为较稳定局部可采煤层。
其顶板为砂质泥岩,局部为砂岩、粉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局部为粉砂岩。
井田内9号煤层埋藏较深,不存在风氧化及剥蚀现象。
现状条件下,9号煤层尚未动用。
2、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一段的中部,距K2灰岩底面7.30–11.79m,平均9.64m。
据8个钻孔资料统计结果,井田内15号煤层厚度1.46–3.90m,平均厚2.73m,煤层结构简单,煤层稳定,属全区稳定可采煤层,含夹矸0–1层,夹矸层不稳定,最大厚0.60m,呈层状。
其顶板为泥岩,局部为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为砂质泥岩、泥岩。
井田内15号煤层埋藏较深,不存在风氧化及剥蚀现象。
现状条件下,15号煤层尚未动用。
2、煤层瓦斯情况根据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20XX年8月编制的《山西潞安环能上庄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表明:上庄煤业生产前期开采3号煤层时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48.95m3/min,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25.85m3/t;生产中期开采15号煤层时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68.86m3/min,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36.36m3/t;生产后期联合开采15号煤层和9号煤层时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6.99m3/min,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0.65m3/t。
矿井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为76.99m3/min;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0.65m3/t。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的规定,上庄煤业各生产时期均属高瓦斯矿井。
3、地质构造井田位于山西省沁水煤田潞安国家规划区的东北部,井田内第四系黄土大面积覆盖,井田北部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沿沟底零星出露有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山西组(P1s)及等地层。
毕业设计——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新庄孜矿90万t新井通风设计说明书[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9ef902528ea81c759f5785e.png)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小组成员:曹振兴02070823曹明03071319蔡鹏01070095设计题目新庄孜矿90万t/a新井通风设计班级采矿07-4班指导教师成绩日期 2011年1月目录1矿井设计概况 (1) (1) (1) (2)2矿井通风系统拟定 (4) (4) (4) (6) (7)3采区通风 (9) (9) (9)4掘进通风 (12) (12) (12) (13) (15)5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 (18) (18) (21)6矿井通风阻力计算 (23) (23) (23) (23)7矿井通风设备选型 (31) (31) (33) (35) (35) (36)8矿井通风费用概算 (38) (38) (39) (39) (39) (39)9结论 (40)参考文献 (41)1矿井设计概况1)矿区概述新庄孜矿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八公山东麓,南与谢一矿相接,北与孔李公司为邻。
地处东经116°4938″北纬32°35′41″,行政区划属淮南市八公山区。
井内的气象参数按表1所列的平均值选取。
新庄孜井田东以第Ⅳ勘探线与李一矿井田毗邻,西以第Ⅸ勘探线及人定境界与新庄孜相接,北部Ⅳ-Ⅴ至Ⅵ勘探线间以八公山背斜轴、Ⅵ至Ⅸ勘探线,南至3-1煤层-650m底板等高线地面投影线,~,;倾斜宽:,,。
3)煤层特征,含煤2余层;其中可采煤层3-1煤层,,%。
具体参见图1 综合地质柱状图。
具体参见图1 综合地质柱状图。
矿井东翼在开采3-1煤层时,,,矿井瓦斯等级应定为高瓦斯矿井。
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为三级。
依据《矿井防灭火规范》,矿井自燃危险等级划归为二级自燃矿井。
1)井田境界及储量矿井地质资源量:3-(Mt),(Mt),(Mt),本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t/年。
工业广场的尺寸为315m×400m的长方形,(Mt)。
2)矿井工作制度、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本矿井年工作日330天,每天净提升时间16小时。
山西康伟集团南山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资源整合建设项目煤矿施工组织设计

山西康伟集团南山煤业有限公司90万吨资源整合建设项目项目经理:陈福维技术负责人:魏树青编制:李建民古交市河口镇红崖头煤矿二OO七年九月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一节编制依据、施工及验收标准1、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的意见》(试行)(晋政发[2005]20号)。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山西省安全监察局《山西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实施方案》(晋国土资源发[2005]247号)以及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以晋煤整合办核[2006]30号文,批复和核准了(《古交市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工作方案》的核准意见)。
由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于2007年5月提交《古交市河口镇红崖头煤矿资源整合地质报告》,并于2007年7月经太原市煤炭工业局以并煤行发[2007]277号文件批复;资源整合项目初步设计由山西安煤矿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于2007年8月编制完成,2007年8月27日,太原市煤炭工业局组织专家组对资源整合初步设计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对矿井资源整合初步设计给予批复,批复文号为并煤规发[2007]320号;2007年9月,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太原监察分局限以并煤监字[2007]431号文件对山西安煤矿业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编制的《古交市河口镇红崖头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给予了批复;2007年9月27日,太原市煤炭工业局组织专家组对太原市明仕达煤炭设计有限公司编制的《古交市河口镇红崖头煤矿资源整合初步设计环保专篇》进行了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对矿井资源整合初步设计环保专篇给予批复,批复文号为并煤规发[2007]371号。
2、现场实际踏勘情况:3、《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山西省煤矿建设安全规定(试行)》,煤矿建设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4、煤矿建设工程施工定额标准(工期定额、劳动定额、材料定额)、强制性标准。
第二节井田自然概况一、工程位置红崖头煤矿位于古交市河口镇红崖头村南,行政隶属于古交市河口镇管辖,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9′10″—112°39′48″,北纬37°58′29″—37°59′02″。
南阳坡煤矿9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_采矿专业毕业设计 精品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生姓名:专业:采矿工程学号:指导教师所属系(部):采矿工程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评阅书题目:南阳坡煤矿9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姓名设计时间:2013 年3月23日~2013 年6月15日评阅意见: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职务:2013年月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答辩记录卡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姓名答辩内容记录员:(签名)成绩评定专业答辩组组长:(签名)2013年月日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
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情况,遵照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的。
通过本次设计,我看到了许多以往自己欠缺的地方,提高了综合能力,知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错误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本次设计的指导老师为姜有老师,在许多方面给予了宝贵意见,为了帮助我们顺利、正确地完成毕业设计,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正。
学生:任书毅2013 年6月目录摘要 (iii)Abstract (iv)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1)第一节矿区概述 (1)第二节井田地质特征 (3)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10)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20)第一节井田境界 (20)第二节地质储量的计算 (20)第三节可采储量的计算 (21)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22)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22)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2)第四章井田开拓 (24)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24)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27)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29)第一节井筒、石门与大巷 (29)第二节井底车场 (30)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31)第六章采煤方法 (32)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32)第二节确定带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34)第三节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 (34)第四节帯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36)第七章井下运输 (38)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8)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9)第八章矿井提升和排水设备 (41)第一节提升设备 (41)第二节排水设备 (46)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50)第一节风量的计算 (50)第二节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53)第三节计算负压和等积孔 (54)第四节选取扇风机 (56)第五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58)第十章经济部分 (61)参考文献 (69)致谢 (70)摘要本次设计是开采南阳坡煤矿3-1、3-2、4上、4下、6号煤层,设计图纸共六套,说明书共十章。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分公司90万吨技术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90万吨/年技术改造施工组织设计设计:编制:时间:前言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部准南煤田头屯河中游西侧硫磺沟矿区中部,行政区划分隶属昌吉市硫磺沟镇管辖。
煤矿东距乌鲁木齐市49km,北距昌吉市50km。
东北距乌鲁木齐火车西站24km,距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公司18km,均有沥青公路相通。
井田东部有简易公路与昌吉~庙尔沟旅游区、乌鲁木齐市~庙尔沟沥青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硫磺沟煤矿是在原昌吉市联合厂煤矿基础上由新疆哈密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硫磺沟分公司兼并后扩建。
哈密煤业(集团)设计院于2003年完成了新疆哈密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硫磺沟分公司煤矿(0.9Mt/a)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03年经原新疆发展计划委员会审查后批复。
2007年10月,兖矿集团对原新疆哈密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硫磺沟分公司进行了控股重组,引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以公司资源为基础,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确定公司发展战略。
新疆昌吉市硫磺沟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种为不粘煤和长焰煤,是良好的动力和民用煤种,煤炭以烟少,灰分低,发热量高为特点。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和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带(乌鲁木齐、昌吉、塔城、克拉玛依四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区域现有的煤炭生产能力将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受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组织设计人员赴现场踏勘并收集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1.新疆煤田地质局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2003年9月编制的《新疆昌吉市硫磺沟煤矿区三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新国土资储评审[2004]028号“关于《新疆昌吉市硫磺沟煤矿区三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
原自治区煤炭工业厅批准的《准南煤田头屯河区详查地质报告》、《准南煤田头屯河昌吉市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相当精查)。
安徽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03年4月编制的《哈密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硫磺沟分公司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分公司90万吨技术改造施工组织设计

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90万吨/年技术改造施工组织设计设计:编制:时间:前言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部准南煤田头屯河中游西侧硫磺沟矿区中部,行政区划分隶属昌吉市硫磺沟镇管辖。
煤矿东距乌鲁木齐市49km,北距昌吉市50km。
东北距乌鲁木齐火车西站24km,距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公司18km,均有沥青公路相通。
井田东部有简易公路与昌吉~庙尔沟旅游区、乌鲁木齐市~庙尔沟沥青公路,交通十分方便。
硫磺沟煤矿是在原昌吉市联合厂煤矿基础上由新疆哈密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硫磺沟分公司兼并后扩建。
哈密煤业(集团)设计院于2003年完成了新疆哈密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硫磺沟分公司煤矿(0.9Mt/a)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于2003年经原新疆发展计划委员会审查后批复。
2007年10月,兖矿集团对原新疆哈密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硫磺沟分公司进行了控股重组,引入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以公司资源为基础,根据市场供需情况确定公司发展战略。
新疆昌吉市硫磺沟矿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种为不粘煤和长焰煤,是良好的动力和民用煤种,煤炭以烟少,灰分低,发热量高为特点。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和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带(乌鲁木齐、昌吉、塔城、克拉玛依四地区)的经济发展,该区域现有的煤炭生产能力将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受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委托,我院组织设计人员赴现场踏勘并收集了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兖矿新疆矿业有限公司硫磺沟煤矿的施工组织设计工作。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1.新疆煤田地质局一六一煤田地质勘探队2003年9月编制的《新疆昌吉市硫磺沟煤矿区三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新国土资储评审[2004]028号“关于《新疆昌吉市硫磺沟煤矿区三井田勘探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
原自治区煤炭工业厅批准的《准南煤田头屯河区详查地质报告》、《准南煤田头屯河昌吉市煤矿生产地质报告》(相当精查)。
安徽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2003年4月编制的《哈密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硫磺沟分公司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和泰煤业90万吨初步设计造初步设计玉和泰煤业90万吨初步设计前言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安泽县城北西方向的唐城镇梨八沟村与三交村之间,距安泽县城直距32.5Km,南东距唐城镇约4.5Km,行政区划隶属于唐城镇管辖。
该矿始建于1996年,1993年投产,矿井原采用主立井、副立井、安全出口三个立井开拓全井田,主立井为箕斗提煤兼做矿井回风井,因矿井井型较大,提煤、回风利用一个井筒漏风大,安全性较差,同时井下通风系统存在通风路线长、进风断面小、通风阻力大等诸多问题,矿方于2007年11月委托山西安煤矿业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了《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回风井初步设计》,设计在主井工业场地南侧新建一回风立井,作为矿井的回风井兼作安全出口,主立井不再担负矿井回风任务,仅担负矿井提升任务,作为矿井的进风井兼作安全出口,副立井功能不变,作为辅助进风井,原安全出口斜井关闭,并于2007年11月临汾市煤炭工业局临煤审发〖2007〗407文件对该设计进行了批复。
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晋煤重组办发〖2009〗69号《关于临汾市安泽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的批复》文件,确定该矿为单独保留矿井,矿井能力由60万吨/年增加到90万吨/年。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于2009年11月17日为该公司换发了新的采矿造初步设计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120043578,批准开采山西组2号、3号煤层,生产规模90万吨/年,井田面积5.8525Km2,矿井生产能力净增30万吨/年。
为了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使该矿稳定、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将企业做强、做大,促进地方经济高速发展。
受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公司综合机械化采煤升级改造初步设计的编制任务。
一、编制依据1、山西省国土资源厅为该矿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120043578)。
2、《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山西省煤炭地质公司2007年12月)。
3、山西省煤炭工业局2008年1月晋煤行发〖2008〗82号《关于对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生产矿井地质报告“评审意见书”的批复》文件。
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建设部2005年发布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9年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
6、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69号)。
造初步设计7、山西省煤炭工业局晋煤安发[2008]1135号文“关于临汾市2008年度3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
8、临汾市煤炭中心化验室对该公司2号、3号煤层的鉴定报告。
9、临汾市煤炭工业局临煤审发〖2007〗407号“关于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回风井初步设计的批复”。
10、现场调研资料。
11、项目设计委托书。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1、本着“少投入、多产出、少做岩巷、多做煤巷、早出煤、高效益”的设计原则,尽量提高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理布置以采、掘、运为中心的各主要生产环节,力求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
3、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煤矿设计和生产的先进经验,贯彻改革精神,采用新设备、应用新工艺,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工作面单产,实现集中生产。
4、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开展“三废”治理,减少污染,变废为宝。
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锅炉烟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
三、设计的主要特点1、采煤方法采用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法。
造初步设计2、井下绝大部分巷道沿煤层布置。
3、井下煤炭运输系统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系统采用调度绞车牵引矿车运输。
4、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土建设施和机电设备。
四、设计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①设计生产能力:90万t/a;②井巷工程量:1958m;③工业建筑总体积:19100.0m3;④行政及福利建筑面积7327m2;⑤矿井在籍人数:416人;⑥原煤生产效率:6.61 t/工;⑦基本建设总投资:3687.46万元。
⑧吨煤投资:122.92元(净增);⑨建设工期:10个月;⑩原煤吨煤成本:136.55元;⑾投资利润率:51.32%;⑿投资利税率:67.93%。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1、矿方应在开采实践中,进一步对2号、3号煤层进行资料采集、编制工作,以指导矿井生产。
造初步设计2、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应注意断层、隐伏构造的导水导气和采空区积水、积气,做到“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以免发生意外的事故。
3、建议加强生产矿井地质工作,全面搜集井下资料,及时建立有关台帐、卡片,进行综合编录,根据地质规律预测回采工作面开采条件,为安全开采提供技术依据。
4、矿井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5、建议矿方应尽快申请有关资质部门对矿方深水井水质方面进行监测与检验,确保安全用水。
改造初步设计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第一节井田概况一、交通位置山西玉和泰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安泽县城北西方向的唐城镇梨八沟村与北三交村之间,距安泽县城直距32.5km,南东距唐城镇约4.5km,行政区划隶属于唐城镇管辖。
井田地理坐标为:东经112°04′54″-112°06′44″,北纬36°25′00″——36°26′40″。
该矿东2.5km处为县级公路,向南约35km可达安泽县城,与国道309线相接,沿此线向西约70km至临汾市,与南同蒲铁路临汾车站相接,交通较为方便。
详见交通位置图图1-1-1。
二、自然地理该井田地处太岳山区,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区内有人家凹和石重阳两条较大的沟谷,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的山梁上,标高约为1470.5m,最低点位于矿区北部沟谷中,标高约1175m,最大相对高差295.5m。
井田内基岩出露良好,植被不发育,纵观该矿区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属于侵蚀强烈的中山区。
三、河流水系该区为沁河支流的蔺河水系,地表水属黄河流域,区内两大沟谷平时改造初步设计基本无水,若遇暴雨时节,常有洪水发生,但数小时后,流量即减至消失,区内水流方向为向东流入蔺河,蔺河向东南汇入沁河。
四、气象及地震烈度该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据安泽县气象站1988年-1997年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9.2℃,最高气温36.7℃(1997年7月21日),最低温度-26.6℃(1990年2月1日);年平均降水量535.6mm,最小为288.4mm(1997年),最大为661.8mm(1996年);年平均蒸发量1448.4mm,最小为1315.6mm(1990年),最大为1668.6mm(1997年);霜冻期多在十月至次年三月,最大冻土深度66cm(1993年);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13m/s。
根据山西省地震基本烈度区划图,本区处于临汾和邢台两大地震带之间为相对稳定区。
根据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区地震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
五、水源和电源1、水源(1) 地面供水水源:目前矿井生活用水取自井田内西北角约1500m 远的本矿自打的深水井,深水井水源取自奥灰水,水质良好,水量丰富,可作为地面生产、生活用水可靠的供水水源。
(2)井下供水水源:矿井正常涌水量为6m3/h,最大为9m3/h,涌水改造初步设计排至地面后,经净化处理,可作为矿井井下消防、洒水及井下用水设施用水水源。
2、电源矿井设双回路供电系统, 八义110kV变电站距矿井5km, 南宋35kV变电站距矿井1km。
本矿地面工业场地负荷中心已建10kV变电所1座,电源分别引自上述两个变电站,供电电源可靠。
六、四邻矿井情况该井田北邻山西安鑫煤业有公司;西部有山西古县老母坡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安吉欣源煤业有限公司相邻,东北部与山西安泽玉华煤业有限公司相邻。
本矿及邻矿均未发现越界开采的情况。
第二节地质特征一、地层区内地层出露较好,出露有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地层,第四系中更新统黄土主要分布在山梁上。
现结合钻探揭露资料,对矿区内的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本组为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
主要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的石灰岩、泥质灰岩组成,少量白云质灰岩。
顶部含较多的星散状黄铁矿,下部常夹改造初步设计有薄层状、似层状石膏层,为浅海相沉积地层。
顶部为古风化壳。
厚度100m左右。
2、石炭系(C)(1)中统本溪组(C2b)岩性为灰色、灰黑色铝土岩、泥岩、石英砂岩及石灰岩组成,间夹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2—3层,底部沉积有山西式铁矿,其厚度和品位很不稳定。
由于奥陶系中统古风化壳剥蚀程度不同,该地层厚度变化较大,依据钻孔揭露资料,本井田内该组地层厚度为6.60—17.82m,平均为13.70m。
平行不整合于峰峰组地层之上。
(2)上统太原组(C3t)该组地层为主要含煤地层,本组自K1砂岩底至K7砂岩底,地层厚度为48.65-62.24m,平均56.50m。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灰黑色的砂岩、粉砂岩、泥岩、石灰岩和煤组成。
含煤4-12层。
含丰富的动物化石,旋回结构清楚,横向稳定性好,易于对比。
全组可划分为4-5个沉积旋回,属于海陆交互相沉积。
旋回韵律清楚,每个沉积旋回都始以陆相沉积,结束于海相灰岩沉积。
依据岩性、岩相特征,可自下而上划分为三段:下段(C3t1):从K1砂岩底至K2石灰岩底,地层厚度17.50-24.08m,平均21.35m。
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砂岩,灰—灰黑色泥岩、铝质泥岩、粉砂岩及稳定可采的9、11号煤层所组成。
底部K1砂岩,厚度2.00—改造初步设计3.40m,为灰白色薄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岩性特征明显,致密坚硬,是一种很好的地层划分对比标志。
中段(C3t2):从K2石灰岩底至K5砂岩底。
地层厚度14.38-18.02m,平均16.75m。
岩性主要由三层深灰色石灰岩及灰白色砂岩、灰黑色粉砂岩、泥岩间夹三层薄煤层。
底部为深灰色,巨厚层状致密坚硬的K2石灰岩。
含有丰富的有孔虫、蜒科、腕足类化石和燧石结核,中、下部常夹有薄层灰岩及泥岩。
自K2向上为灰黑色泥岩及其具波状层理的粉砂岩、细粒砂岩,多受黄铁矿浸染,其上发育有不可采的8号煤层。
其顶板为深灰色厚层状的K3石灰岩。
K3石灰岩全区稳定,易于对比。
K3至K4石灰岩间,为灰、灰黑色的砂岩、粉砂岩和泥岩,间夹层位稳定不可采的7号煤层,其顶部即为深灰色中厚层状致密坚硬的K4石灰岩。
上段(C3t3)从K5砂岩底至K7砂岩底,地层厚度为16.77-20.14m,平均18.40m。
岩性主要为灰黑色、黑色的泥岩、粉砂岩组成,灰色、灰白色中、细粒砂岩组成,含煤2-3层,为不可采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