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宗教学复习重点

宗教学复习重点

宗教基本内容:1具体分析宗教作为社会文化形式的基本内容或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2宗教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关系3宗教史4宗教哲学四要素:内在要素(宗教的观念或思想、情感或体验)外在要素:(行为或活动、组织或制度)本质:宗教是一种社会存在,它借助非现实的力量或非现实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

基本内涵:1从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的关系矛盾:是上层的一部分,特殊的社会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是对经济基础的直接反映,采取了人类自我异化的反映方式2从客观世界同主观世界的关系看:是客观世界在人们主观世界上的颠倒了的异化反映,是一个颠倒的世界观3从人与人的政治关系讲:一般来说,宗教的社会作用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它是一种精神麻醉剂。

A 宗教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制度,在理论上,道德上和感情上起着论证和辩解作用B给人以幻想的幸福,要求人们自觉去忍受一切现实的痛苦C虚空的救世主,使人盲目相信人生而有罪。

基本命题:1神与人的关系问题。

A神是人格化的超自然存在B人格化的神实际上是人性的神格化。

2灵魂与肉体3天堂和地域(鼓励人们逃避一切现实的斗争,压迫人们心甘情愿地去忍受一切现实的痛苦)地狱的设立,整治作用,启示人们去善存恶,不要做坏事,具有某种道德上的约束意义。

4善与恶(贯穿宗教内容的一根红线)一切宗教都是围绕着善恶的伦理观念而展开和延伸的。

文化形式:1宗教的四要素及其总和构成的宗教整体都是人类的创造,是人性的升华和放射,并客观化对象化而形成的社会文化体系。

A人类创造神和神生物的宗教异化过程,无疑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活动。

B随着人性的升华和发展,它异化而出的神性也将随之升华和发展,神性观宗教情感将会日益强化。

C人性的宗教化和神圣化的发展构成了宗教信仰者各种宗教行为的内在动力。

没有信仰者对神灵及其神性的情感和感受就没有相应的宗教崇拜行为,也就不会有宗教性文化的创造。

宗教道德作用:积极:1道德导向功能(宗教所提供的超验世界的认识安抚了人类的无助,为人类的人生提供了解释,并对生命体赋予永恒的意义)引导信徒修养的导向作用2精神调适功能3价值认同功能4和谐5稳定功能消极:1具有一定的反科学性2对社会发展的消解3群体交往的非认同取向正确认识:1宗教道德的社会作用范围是有限的2宗教道德借助的是虚无缥缈的神的力量,道德基础并不稳定3宗教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有相适应的一面,也存在矛盾和冲突的一面宗教与道德:1区别A从存在维度看二者的区别,这里的道德指调解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方式及其内化意识,而宗教则不是要与人发生一般的现实关系,而是要与每个人神圣者发生特殊的超越光环。

宗教学复习题

宗教学复习题

宗教学复习题复习题一:宗教学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属于伊斯兰教的五支柱?A. 信仰真主B. 午夜礼拜C. 斋戒D. 朝觐2. 佛教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A. 印度B. 中国C. 日本D. 泰国3. 道教的创始人是谁?A. 杨市君B. 老子C. 庄子D. 花山君4. 印度教的最高神是谁?A. 佛陀B. 太阳神C. 梵天D. 神女帕尔瓦蒂5. 犹太教的圣经称为什么?A. 《圣经》B. 《古兰经》C. 《托拉》D. 《梵经》二、填空题1. 基督教的始祖是_____________。

2. 伊斯兰教最高权威机构是_____________。

3. 佛教徒所皈依的三宝是佛、法、_________。

4. 印度教的最重要的教典是_____________。

5. 犹太教的圣城是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基督教的创始人和基督教的信仰核心。

2. 伊斯兰教的五支柱是指哪些内容?请详细解释每个支柱的含义。

3. 佛教的核心教义是什么?请说明佛教的三个基本修行方法。

4. 印度教中的轮回转世是什么概念?请解释轮回转世的原理和目的。

5. 犹太教的信仰体系有哪些特点?它与其他宗教有何不同之处?四、论述题请从宗教学的角度,谈谈宗教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总结:通过对宗教学的复习题的回答,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宗教的教义、信仰核心以及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宗教是人类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了解宗教可以增加我们对世界各地文化的认知,促进不同信仰之间的互相理解与尊重。

宗教学纲要复习资料汇编

宗教学纲要复习资料汇编

宗教学纲要复习资料汇编⼀、名词解释:1、宗教:是关于超⼈间、超⾃然⼒量的⼀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对之表⽰信仰和崇拜的⾏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化体系。

宗教4个基本的要素: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仪式和宗教器物。

2、灵魂观念:宗教所信的灵魂是寓于个体之中、赋予个体以⽣命⼒,可以独⽴于形体并主宰其活动的超⾃然存在。

3、神灵观念:是各个宗教信仰体系的基础,任何宗教都不存在是否相信神的有⽆问题,没有神也就没有信仰和崇拜的对象,宗教也将⽆从说起。

4、神性:神灵是⼈的创造,神性则是⼈的⾃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异化。

①信仰者相信神灵经常关⼼并⼲预世界。

②相信神灵具有必要的智慧,懂得究竟通过什么样的⼀种安排,才能体现它对⼈的意愿。

③相信神灵具有实现其安排和意图的超⾃然⼒量和权能,能实现和完成通过⾃然途径所不能实现的意图。

神性的三个内容实质上是⼈类⾃⾝活动的三种特性的宗教异化形式,它是把⼈的⾏为所具有的意志、智慧和权能转移给神灵的结果。

5、神迹观念:神迹,宗教赋予神的基本特性之⼀。

对于神可创造神迹事件的信仰,是⼀切宗教的特性。

宗教赋予神的意志、智慧和能⼒是超⼈的、超⾃然的,神灵必须显现出超常的能⼒来证明⾃⼰可以随⼼所欲、意到事成。

这种内在的可能性,表现于事实之中就是宗教所谓的神迹,即神按照⾃⼰的意志和能⼒创造的某些特殊事件。

6、宗教经验:就是宗教信仰者对于神圣物(神、神圣⼒量、神性物)的某种内⼼感受和精神体验。

狭义的经验是指直接的感性经验,即⼈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义的经验包括了主体从各种⼼理活动中得到的感受,即对于内部世界的感知,包括了痛苦和欢乐等内省体验,带有极强的主体性和情感性。

7、巫术:是⼀种⼴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区和各历史阶段的宗教现象。

它的通常形式是通过⼀定的仪式表演来利⽤和操纵某种宗教信仰对象影响⼈类⽣活或⾃然界的事件,以满⾜⼀定的⽬的。

巫术的仪式表演常常采取象征性的歌舞形式,并使⽤某种据认为赋有巫术魔⼒的实物和咒语。

宗教人类学复习资料

宗教人类学复习资料

宗教人类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宗教的定义:.“宗教”这个词是外来词。

“宗,尊祖庙也”;“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可见,“宗”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基本含义在于人的祖先崇拜,在于一个家族的人对自己祖先的崇拜,而“教”字则是教化的意思。

从已有的宗教定义来看,学者们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给宗教下定义第一,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一个以神道为对象的信仰层面,因此宗教学者们把宗教理解为某种以神道为中心的信仰系统。

麦克斯·缪勒认为人们产生宗教意识的种子,乃是人们对无限存在物的认识和追求,因此,所谓宗教就是对某种无限者的信仰。

宗教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最深层、最根本的根据是对“灵魂”或“精灵”的信仰。

因此,他给宗教所下的最低限度的定义就是“对于精灵实体的信仰”。

第二,有一批宗教学家以信仰主体的个人体验来规定宗教的本质所谓宗教,“就是各个人在他孤单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发生的情感、行为和经验”。

英国著名宗教学者约翰·麦奎利认为,宗教中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人与神的交际和感通。

第三,有一批宗教社会学家以宗教的社会功能来规定宗教的本质。

在杜克海姆来看,宗教乃是“一种统一的信仰和行为体系,这些信仰和行为与神圣的事物,即被划分出来的归入禁忌的东西有关,它把所有信奉者团结到一个称为教会的单一的道德共同体之中”。

美国宗教学家密尔顿·英格把宗教定义为“人们藉以和生活中的终极问题进行斗争的信仰和行动的体系”。

第四,还有一批学者从宗教与文化的关系角度定义宗教。

美国宗教哲学家保尔·蒂利希认为,人类文化的统一性就在于宗教。

宗教构成一切文化的内部意义,宗教是文化的实质,文化是宗教的表面形式。

2、宗教人类学宗教人类学又称宗教民族学或宗教人种学,是与人类学和民族学结合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主要利用田野考古学方法和宗教现象学理论来研究“原始宗教”或“无文字民族的宗教”。

因此可以说它是一种狭义的宗教社会学,即以无文字体系之土著民族的宗教为其研究对象,以原始社会作为自己探讨、调查宗教问题的特殊领域的宗教社会学。

宗教学复习资料2024

宗教学复习资料2024

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宗教学的复习资料(二),旨在深入探讨宗教学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加深对宗教学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展开,分别为宗教的定义、宗教的发展、宗教的种类、宗教的核心概念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每个大点都将在59个小点中进行详细阐述,以便读者全面了解宗教学的重要内容。

正文内容:一、宗教的定义1.宗教的基本概念和范围2.宗教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3.宗教的关键特征和属性4.宗教的本质和形式5.不同学派对宗教的定义解释二、宗教的发展1.宗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宗教的扩散和传播方式3.宗教的兴衰周期4.宗教的变迁和演变5.宗教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三、宗教的种类1.世界主要宗教的概况介绍2.印度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和教义3.东方宗教与西方宗教的比较4.少数民族宗教的特点和发展5.新兴宗教的兴起和影响力四、宗教的核心概念1.宗教的神、神言、神职人员及其角色2.宗教的崇拜仪式和神圣物品3.宗教的道德与伦理观念4.宗教的教义和经典文献5.宗教的宇宙观和生命观五、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1.宗教在个体心灵成长中的作用2.宗教对社会道德和秩序的影响3.宗教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4.宗教对教育和权力运行的影响5.宗教对社会和政治运动的参与程度总结:通过对宗教学的复习资料(二)的梳理,我们了解了宗教的定义、宗教的发展、宗教的种类、宗教的核心概念以及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

宗教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宗教的兴起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对于生命意义和宇宙秩序的思考和追求。

通过学习宗教学,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宗教的本质和形式,理解宗教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为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在宗教学的复习和研究中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对宗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宗教学期末考试复习

宗教学期末考试复习

宗教复习一.名词解释(4个)1.麦克斯·缪勒英国语言学家,西方宗教学的创始人。

将比较语言的方法运用到宗教研究中,创立了比较宗教学。

他的众多著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宗教学导论》。

该书第一次提出了“宗教学”这一概念,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西方宗教学的奠基性著作。

2.氏族宗教最原始的宗教形态,根本特征在于氏族性。

(从宗教信仰和宗教观念看)氏族宗教以祖先崇拜为其根本形式和中心内容。

(从宗教组织同社会组织的关系看)氏族宗教的特征在于它之同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的合一。

它有绝对的“集体性”或“无个体性”。

绝对排他性。

3.民族宗教一定民族成员共同信仰的宗教,是随着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中由氏族宗教发展而来,具有民族性、国家化、此世性的特点,形成了比较系统化的教义体系和初步的神学思想。

4.世界宗教世界性三大宗教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世界宗教是迄今为止宗教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史时从民族宗教发展而成的。

它突破了之前宗教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具有世界性影响。

其信仰对象具有超验性和普世性,宗教具有个体性和相对独立性。

5.自然宗教宗教的原始形式,是以自然事物和自然力为崇拜对象的宗教。

人们所崇拜的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物或自然力本身,是人们在感性的实践活动中所直接感知到或感受到的自然物或自然力。

主要表现为“大自然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图腾崇拜”6.多神教同时信仰和崇拜许多神的宗教。

从逻辑上讲,多神教是由自然宗教一步步发展,人们创造的神明越来越多所导致的。

历史上讲,原始人类“地域局限”逐渐突破,生存、生存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因此产生不同地域神灵并存的局面。

7.一神教认为只有一位人格神存在并对其崇拜的宗教。

这个唯一神创造了世界和宇宙万物,他既不生育,也不被生,创造万物而又超绝万物之上。

一神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8.宗教观念是宗教信仰的表现形态,包括宗教神话和宗教理论。

宗教观念是宗教信仰的解释体系,是宗教信仰的系统化、条理化和规范化。

宗教学原理复习资料

宗教学原理复习资料

宗教学原理复习资料(2010-2011第一学期)1.宗教的制度文化宗教的制度文化包括宗教的组织结构、教阶制度、宗教礼仪、宗教法规、宗教习俗、修持方式、宗教庆典等构建宗教活动的一切形式和方法。

这些宗教制度是宗教意识的结构性表现,是宗教得以建构的组织力量。

2.灵物崇拜是指灵物摆脱了崇拜对象的局限性,具有了广泛的联系,它崇拜的对象是灵物以外的自然形态和威力,并具有自然崇拜的特点。

3.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4.宗教的生活习俗是宗教文化功能在人们生活习俗中的延伸,把宗教生活和日常的生活习俗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宗教习俗文化。

5.宗教的器物文化宗教的器物文化包括庙宇、寺院、教堂、圣像、圣书、圣地、供品、祭品以及其他一切进行宗教活动所需的用物、工具和场所。

这些宗教器物是宗教意识的物化现象,是宗教得以确立的物质基础。

6.神秘主义是以心理的满足来代替客观实际的满足所产生的一种轰动性的实际效应。

7.图腾崇拜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后期产生的,是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互相结合起来的一种宗教形式,图腾是氏族部落的标记、名称。

8.宗教的群体整合功能:指社会的不同个人、群体或各种社会势力、集团凝聚成一个统一的共同体,具有促进内部团结的作用。

9.简述宗教与迷信的关系二者是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统一性是指宗教与迷信都是唯心主义、有神论,相信与崇拜有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这是两者共同的方面。

二者的对立有如下几点:第一从根源上看,宗教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有自身的发展过程。

迷信则是承袭了原始宗教或封建统治阶级所利用的巫术中一些粗俗的、低级的。

第二、在内容上,宗教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论。

封建迷信是在各种神怪、精灵、鬼妖的名义下,回答人们提出的疑难问题,不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第三、在组织形式和活动上,宗教有严密的组织和团体,在固定场所活动。

宗教三年级复习提纲

宗教三年级复习提纲

宗教三年级复习提纲宗教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人们对于宇宙、生命、伦理道德等重要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在三年级的宗教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有关宗教的知识。

本文将对宗教三年级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提纲,帮助同学们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宗教的理解。

一、宗教的定义和基本特征1. 宗教的定义:宗教是指人们对于宇宙、生命、伦理道德等问题的信仰和崇拜活动。

2. 宗教的基本特征:信仰、崇拜、教义、仪式、道德规范等。

二、世界主要宗教的概况1. 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强调人生苦难和解脱,提倡八正道和中道思想。

2. 基督教:创始人是耶稣基督,强调爱、宽恕和救赎,圣经是其经典。

3. 伊斯兰教:创始人是穆罕默德,强调信仰、礼拜和斋戒,《古兰经》是其经典。

4. 印度教:印度教是复杂的宗教体系,强调转世轮回和解脱,有许多神灵和教派。

三、宗教的符号和象征1. 宗教符号:十字架、佛像、回教星月等。

2. 宗教象征:光明、火焰、水、树等。

四、宗教的节日和仪式1. 佛教节日和仪式:如佛诞、八关斋戒等。

2. 基督教节日和仪式:如圣诞节、复活节、洗礼等。

3. 伊斯兰教节日和仪式:如开斋节、朝觐等。

4. 印度教节日和仪式:如排灯节、浴火节等。

五、宗教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1. 佛教的伦理道德:慈悲、无私、禁止杀生等。

2. 基督教的伦理道德:爱、宽恕、正直等。

3. 伊斯兰教的伦理道德:虔诚、正义、礼貌等。

4. 印度教的伦理道德:尊重生命、善行积累等。

六、宗教与社会生活1. 宗教在社会中的作用:宗教信仰对于个人和社会有积极的影响,如宗教的安慰、救助和社会公益活动等。

2. 宗教与和谐社会:宗教信仰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倡互相尊重、包容和合作。

七、宗教的多样性与相互尊重1. 宗教的多样性:世界上有众多的宗教信仰,每个人有权选择自己的信仰。

2. 宗教的相互尊重:不同宗教之间应互相尊重,共同追求和平与进步。

通过对宗教三年级学习内容的复习,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宗教的定义、基本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概况、宗教的符号和象征、节日和仪式、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宗教与社会生活以及宗教的多样性与相互尊重等方面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教学概论复习题一、填空1、宗教学的分支学科包括(宗教心理学、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等)根据崇拜对象的数量:多神教、独尊一神教、二元神教、一神教等根据宗教的形成方式分为:自发(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2被称为西方宗教学之父的是(麦克斯。

缪勒)3宗教观念主要包括了(灵魂观念)、(神灵观念)、(神性观念)三个方面。

4英国学者泰勒在其名著()中提出并论证了宗教起源的万物有灵论观点。

5恩格斯把原始社会中的宗教又称为()。

6宗教节庆:佛诞节(农历4月8日)、涅槃节(农历2月15日)、基督教复活节、穆罕默德升天遨游朝觐耶路撒冷的(登霄节)、易卜拉欣受安拉启示宰羊代子献祭的(古尔邦节)、释迦牟尼菩提树下悟道的成道节(农历12月8日)、8以色列人的民族宗教是()。

9主教制(天主教、新教安立甘宗);长老制(加尔文宗);公理制(公理会、浸礼会)10基督教神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上帝论)、(基督论)、(教会论)等。

11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包括信安拉、(信使者)、(信经典)等。

12印度教的三大纲领是(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

二、判断题1在原始宗教中,(自然属性)是宗教的主要方面。

2在古典宗教中,(社会属性)是宗教的主要方面。

3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4这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5在原始社会中,祖先崇拜一般是在鬼魂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6在宗教团体的组织形式上,佛教、伊斯兰教实行的寺院制。

7基督教《圣经》包括《旧约》和《新约》两部分。

8“上帝已死神学”是一种唯物主义学说。

9宗教与科学的冲突是不可调和的。

10列维·布留尔认为原始神话的思维方式是“原逻辑”的。

11“缘起”学说构成了整个佛教哲学的理论基础。

12艺术与宗教都是在作为共同根源的社会基础上生长出来的两种不同的文化活动。

13宗教信仰率与人口集约化程度之间存在反比的函数关系。

14犹太民族一开始就选择耶和华为唯一信仰的真神。

15伊斯兰教的两大主要教派是逊尼派、什叶派。

16人们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对宗教起着最终决定的作用。

17奥地利天主教神父威廉·施密特在《神的概念的起源》中提出了原始一神论的宗教起源说。

三、名词解释1宗教观念2宗教感情3宗教礼仪:4图腾崇拜5大自然崇拜6人为宗教7万物有灵论8禁忌9自然神10氏族神11自然宗教12宗教经验13模仿巫术14祖先崇拜15原始一神论16接触巫术四、简答题(每题10分)1简述宗教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和观点。

2简述宗教心理学对宗教研究的意义。

3简述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特征。

4何为宗教观念?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5简述神灵观念是如何产生的。

6何谓宗教经验?试分析宗教经验产生的原因。

7简要分析宗教产生的认识论原因。

8简要说明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9简述宗教礼仪的意义和作用。

10何为宗教感情?简述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12简述人为宗教的特点。

13简述原始宗教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14简述宗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第十三章第一节)15简述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16简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17简述宗教与哲学的联系五、论述题(每题20分)1.宗教观念有那些表现?试论述它们产生的原因。

2.原始宗教是如何产生的?它对原始人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3.说明你对宗教本质的理解,并说明宗教与封建迷信的区别。

4.结合人为宗教的基本特征,说明宗教的社会历史属性。

5.结合有关史实和理论,阐述宗教产生和发展的根源。

6.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宗教与科学关系。

第一讲宗教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第一节宗教学的学科性质一、什么是宗教学?宗教学是以宗教一般为研究对象,以存在于社会、历史之中的宗教现象为客体,考察其观念、行动、组织的形式和内容,研究其起源与演变的过程及产生与存在的基础,并探索其性质、规律和社会作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宗教学的研究对象A.宗教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宗教现象的多样性;宗教现象的流变性;宗教涉入社会生活的广泛性。

B.宗教定义的多层次性a.宗教认识的特殊性实质性定义(substantive definition):强调宗教的实质性因素,注重对宗教本质的探讨。

功能性定义(functional definition) :强调宗教功能的内涵,即宗教在社会中的角色。

b.宗教定义划分宗教素材的复杂性;宗教定义的学科局限性;宗教认识中主观立场的干扰。

C.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态度a.宗教不具备独立自在的本质;b.宗教的内容来自人的现实生活;c.人们的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对宗教起着最终决定的作用。

三、宗教学的形成与发展“只知其一者,一无所知。

”——缪勒1.1873年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缪勒提出“宗教学”的概念,标志着现代宗教学的诞生。

2.宗教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a.启蒙思想动摇了基督教的独断统治;b.宗教视野的扩大和世界各地宗教资料的积累;c.进化论概念对比较宗教研究的影响。

第二节宗教学的学科结构和研究方法A.宗教学的学科结构基础学科与理论学科第一层次:对各种具体宗教现象的记述和研究:宗教的田野调查、考古、文献考据等。

第二层次:对各种具体研究材料进行综合理论加工:如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分析并得出宗教信仰状况的一般结论。

第三层次:纯粹理论形态的范畴:如对宗教本质的研究。

B.宗教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宗教学的研究既有自己特殊的研究范式,也广泛借鉴和采用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方法主要涉及历史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伦理学、政治学、民俗学等学科。

a.宗教哲学宗教学与哲学既有密切的关系;哲学视点与方法在宗教学研究中既有重要地位。

b.宗教史学宗教史学是各种宗教学研究的基本前提,它是从各种宗教所经历的历史发展来认识宗教本身。

c.宗教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是宗教学与人类学形成的边缘学科,主要是利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现存的具有原始性质的宗教,探讨人类初民原始宗教的起源、状况和社会作用。

d.宗教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是社会学方法在宗教研究领域的应用,它将宗教看作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

主要研究宗教同构成社会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研究宗教同阶级、阶层、社团、家庭之间的关系以及宗教与各社会成员之间的相关性。

e.宗教心理学宗教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宗教现象,研究人的心理、精神对宗教的体验,其研究范围包括各种宗教意识、情感和经验等。

f.宗教语言学宗教语言学研究是宗教研究的基础,它是整理宗教典籍、研究宗教源流和宗教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的重要手段;现代宗教语言学对于宗教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g. 宗教神学宗教神学一般是指宗教神学家们以宗教神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宗教,代表了宗教研究中的特殊视角。

C.宗教学研究的任务一、应用研究:以各种具体的宗教现象为研究对象,提供关于研究对象的直接知识;二、理论研究:从一般角度阐述宗教在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讲宗教的构成与分类第一节宗教的构成与分类宗教分析的系统论方法一、宗教系统结构几种分类A. 教会;仪式;信仰和观念;特殊的情感体验;道德规范B. 宗教意识;宗教组织;宗教礼仪;宗教器物C. 心态要素;行为要素;社会组织要素心态要素(精神因素):包括了精神方面的各要素。

如信仰、教义和理论、情绪和情感意志、神话传说、宗教文学艺术等。

行为要素:包括了宗教信仰者宗教实践方面的各要素。

如宗教道德伦理、宗教禁忌、宗教礼仪和节庆、宗教修炼等。

社会组织要素:包括各种宗教机构、社团和及其相应的规章制度等。

宗教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宗教的心态要素在宗教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对宗教行为和宗教组织等要素有决定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宗教的行为要素是受宗教信仰支配的,是宗教信仰的外在体现和表达形式,它能够培养宗教意识、强化信仰感情,为实现宗教目的服务。

宗教社会组织要素是宗教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社会形式和组织保障。

宗教社会组织是宗教观念和行为的制订者和执行者,也是宗教对现实生活进行干预的重要力量。

二、宗教的四要素说及其逻辑结构宗教是四种要素(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宗教制度)的统一体,它包括了内在(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和外在(宗教行为、宗教制度)两种因素。

从逻辑上看,四个要素在宗教体系中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宗教观念,包括灵魂观念、神灵观念、神道观念,这是处于基础层或核心层;第二层次是宗教体验,包括对神的神秘感、敬畏感、依赖感、惊异感、羞耻感、宁静感等,它是在宗教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宗教对象、对神的心理感受或体验;第三层次是宗教行为,包括巫术、禁忌、祭祀、祈祷等,它是宗教观念和宗教体验的外在表现;第四层次是宗教的组织与制度,包括教会、僧团教团、寺观教堂、教义系统、教阶体制、修道修行体制、信仰体制、宗教礼仪等,它是宗教观念信条化、宗教信徒组织化、宗教行为仪式化、宗教生活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结果,它处于宗教体系的最外层,对宗教信仰者及其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和宗教行为起着凝聚、团结的作用,保证宗教这种社会现象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而存在于社会之中。

第二节宗教的分类为什么要对宗教划分类别?宗教的类别划分是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把握对象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认识宗教现象的特征。

一、宗教的分类标准A. 宗教的分类标准受研究者信仰倾向的影响;B. 宗教的分类标准体现了研究者的认识角度和层次;C. 各种宗教分类标准的互相补充。

二、根据崇拜对象的特点分类A.根据宗教发展的过程 a. 自然崇拜的宗教b. 人格神的宗教B.根据崇拜对象的数量多神教、独尊一神教、二元神教、一神教等C.有神论宗教与无神论宗教的划分三、根据宗教的形成方式和社会组织特点分类A.自发(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B.种族宗教与世界宗教C.政教合一的宗教和政教分离的宗教四、根据宗教与社会历史的联系分类A.根据宗教所处的社会历史形态 a. 原始社会的宗教b. 阶级社会的宗教B.根据宗教的历史阶段 a. 史前宗教b. 古代宗教c. 历史宗教d. 新宗教五、其他宗教分类A.地理学的分类如近东宗教、远东宗教、印度宗教、非洲宗教、太平洋宗教等。

B.人种学——语言学的分类如大洋洲人的宗教、非洲人的宗教、美洲人的宗教、蒙古人的宗教、地中海沿岸人的宗教等。

C.进化论的分类如原始宗教与高级宗教之分;梯勒对自然宗教和伦理宗教的划分D.其他学者依据其研究视点的分类如海勒尔对神秘主义宗教和先知宗教、伊利亚德对传统宗教和历史宗教的划分第三讲宗教的起源第一节关于宗教起源的解释和观点一、宗教信仰者对宗教起源的解释a.神的创立;b.神的启示;a.宗教导师悟道创立;特点:宗教神创二、西方无神论者关于宗教起源的观点A. 产生于对自然现象的无知和敬畏;B. 产生于群众的愚昧和统治者的欺骗;C.宗教是抽象的人类属性的总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解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