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技术及业务应用
三网融合相关技术

“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1.宽带接入技术(1)利用铜线资源,用XDSL实现宽带接入在宽带业务发展的初期和中期,宽带用户需求和宽带业务普及率较低,将FTTC(或FTTB),特别是APON与ADSL(或VDSL)技术相结合可以提供光纤敷设成本、电子设备成本和提供的带宽能力方面的最佳平衡,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宽带混合接入方案。
(2)采用FTTC+HFC实现全业务接人HFC和基于PON的FTFC是两种较好的接人方式,但各自有不足之处:HFC 在传送模拟CATV信号方面有优势,但开展语音、数据接入方面可靠性差,且上行信道频带窄、易受噪声“漏斗”效应的影响和信号问串扰;此外,模拟信道对数字业务开展也不利。
HFC是在现有的CATV网基础上建设,在成本上具有很大优势;而FTTC采用PON技术,提高了通信传输质量,解决了上行传输中的带宽问题,但它不支持模拟分配式视像业务(CATV业务)的传送。
将上述两种技术优化组合而形成新的网络结构,便可支持所有业务的接人。
(3)发展宽带PONXDSL技术和HFC网络中Cable Modem是目前提供宽带接入的基本方案,但它们的发展受传输距离、最大容量或噪声干扰的限制。
因此,它们只是宽带接入的过渡方案,宽带光纤接人才是接入网发展的主要方向。
引入光纤有几种方案,根据当前具体情况,在近期和中期应主要采用FTFC/FTTB方案。
PON是比较有前途的网络结构,网络可靠性高、成本低、分支能力强、对业务透明、易于升级扩容。
窄带PON可方便地升级到宽带PON,还可继续使用WDM扩容。
宽带无源光纤网(BPON)是宽带接人的一种较好结构,特别是以ATM为基础的无源光网络(APON),结合了ATM多业务多比特率支持能力和无源光网络透明宽带传送能力,是BPON的发展方向。
(4)WDM进入接入网为了满足接入网容量不断增长的需要,可采用光分插复用器(OADM)来扩大主干层容量。
不同波长用于网络的不同节点,不仅具有良好的保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而且可以不变接人网结构而将宽带业务逐渐引入,从而实现平稳升级。
三网融合技术

试论三网融合技术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以及互联网三网融合在技术层面已经成熟,三网融合是数字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对三网融合技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对融合技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三网融合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看法三网融合指的是将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与广播电视网打破它们各自的界限,并将各自的业务应用进行全方位的融合,让三网的技术趋向一致,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业务互相渗透组合,真正实现网络资源共享最大化。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其中的一个网络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用以承载以后三网的全部基本业务。
本人结合多年的网络工作经验及目前网络最新前沿科技,就这一融合技术提出自己的见解。
1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基础理论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相互融合主要是将其中的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以及下一代互联网通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让它们的功能趋于一致,并将三网的业务范围整合至同一范畴,让三网所有网络真正实现互通,完全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即用一网就可实现语音通信服务,数据传输服务及广播电视等各种服务。
三网的融合不是简单物理层面的结合,而是高层业务应用的统一,实际体现为技术上的一致,网络互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缝覆盖,消除以前三网之间的障碍。
三网实现融合后,应用层面将统一使用ip协议,业务经营上将会是竞争与合作并存,面向客户的服务将更加多元化,个性化。
而对行业的管理也更加有效直接,所有的行业管制与行业政策将会较以往更加统一,基本不会出现以往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
三网融合的本质就是技术融合、业务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以及最后的网络融合,而所有的融合都建立在各自应用层面上的通信协议之上,即要求全部统一使用新一代的ip优化光网络,这也是三网融合的根本结合点。
三网融合的影响范围极为广泛,其范围遍及交通,环保,政府办公,公共安全,日常家居等多个社会领域。
可以预见今后的网络世界将是:在户外可以用手机轻松实现上网,实时电视观看等现在应用不是很广泛的专用服务;在家里电视机则将变成家庭控制中心,用电视就可以完全实现上网,语音通信,视频聊天等以往需要用到电脑,电话的功能。
什么是三网融合

什么是三网融合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电信、广播电视网络和互联网逐渐融合成为一个统一的网络体系,这就是三网融合。
三网融合是当前我国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整合三个网络并推动信息技术和产业融合发展。
本文将深入探讨三网融合的背景、意义、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背景1. 传统电信网络传统电信网络是以固定电话网为基础的通信网络,提供了声音传输与调制解调、信令传输及宽带接入等服务。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信网络的发展比较成熟,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传统电信运营商面临着逐渐被取代的可能。
2. 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主要通过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传播电视节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电视节目和信息服务。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通过网络视频平台来观看视频内容,使得传统广播电视网络遭遇到观众流失的问题。
3. 互联网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网络体系,它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进行通信和交流的方式。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信息的传递与获取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给传统的电信和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二、三网融合的意义1.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三网融合,可以实现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和网络资源,避免相同的资源浪费。
这样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网络效率。
2. 促进信息化发展三网融合可以实现信息的多元化传递和共享,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服务体验。
无论是语音通信、视频传输还是数据传输,用户可以通过统一的网络接口进行操作,方便快捷。
3. 推动产业创新三网融合将促进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
通过融合电信、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技术和应用,可以开发出更多的新产品、新业务和新应用。
比如,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新兴产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4. 强化国家信息安全三网融合将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增强信息内容的审核和监管能力。
通过统一管理和监控,可以有效防止网络恶意攻击和信息泄露,保障国家信息安全。
浅谈三网融合技术及解决方案

浅谈三网融合技术及解决方案作者:丁德辉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6期摘要:本文探讨了三网融合技术及解决方案,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可供同行参考学习。
关键词:三网融合技术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c)-0015-021 三网融合基本概念所谓三网融合,就是在同一个网上实现语音、数据和图像的传输。
对用户而言,就是指只用一条线路可以实现打电话、看电视、上网等多种功能。
三网融合有3个重要技术基础:①成熟的数字化技术,即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都可以通过编码成0和1的比特流进行传输和交换,这是三网融合的基本条件;②采用TCP/IP协议。
只有基于独立IP地址,才能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的互动,才能使得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③光通信技术。
只有光通信技术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传输速度,保证传输质量,光通信技术也使传输成本大幅下降。
目前三网融合的主要应用包括互联网电视(IPTV)和网络电话(VOIP)。
IPTV是指利用IP技术,通过宽带网络提供视频业务。
IPTV融合了电视业务和电信业务的特点。
其优势在于“互动性”与“按需观看”,彻底改变了传统电视单向播放的缺点。
VOIP又名宽带电话,是指基于宽带技术实现的电脑与电脑、电脑与电话、电话与电话之间的通话业务。
因无须搭建专属网络,VOIP运营成本低,通话资费大大低于传统电话。
2 现有网络技术2.1 电话网络众所周知,电话网络系统历史悠久,它以话音业务为主,同时也提供数据业务服务。
它的最大优势就是现有的电话网络系统已经遍布各地,有现成的网络系统。
但系统带宽、业务种类等许多方面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广泛的客户要求。
普通电话线的传输速率并不高,用这种电话线拨号上网,最快的上行速度也只能达到56kbps,而下行速度只有33.6kbps;这只能传输普通的数据,不能满足传输对连续性要求较高的多媒体信息的要求。
三网融合(全)

三网融合(tri-networks integration)1、总体概述三网融合示意图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其技术功能趋于一致,业务范围趋于相同,网络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三合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三网融合应用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等多个领域。
以后的手机可以看电视、上网,电视可以打电话、上网,电脑也可以打电话、看电视。
三者之间相互交叉,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2、简介闻视听节目服务,IPTV传输服务、手机电视分发服务等。
3、技术基础(3)、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是信息传播网络的神经系统,软件技术的发展,使得三大网络及其终端都能通过软件变更最终支持各种用户所需的特性、功能和业务。
现代通信设备已成为高度智能化和软件化的产品。
今天的软件技术已经具备三网业务和应用融合的实现手段。
4、发展历程(1)问题产生1999年9月17日,国办发[1999]82号文件的出台,“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电业务,广电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双方必须坚决贯彻执行。
”文件还指出:“广播电视及其传输网络,已成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转为促进(4)初步落实2008年5月23日,运营商重组方案正式公布。
中国联通的CDMA 网与GSM网被拆分,前者并入中国电信,组建为新电信,后者吸纳中国网通成立新联通,铁通则并入中国移动成为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将并入中国电信。
2009年1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获得TD-SCDMA、CDMA2000和WCDMA的3张3G牌照,三家新运营商进入电信全业务竞争时代。
2009年5月19日,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发〔2009〕26号),文件指出:“落实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负责)。
“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向分析

“三网融合”的现状及发展趋向分析1. 引言1.1 三网融合的概念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大网络的融合,旨在实现资源共享、服务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
通过将传统的电信、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网络整合,实现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互联互通,提供更加便捷、快速和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这种融合不仅是网络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和智能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
三网融合的概念包含着对网络技术和产业结构的重大变革,打破了传统的行业壁垒,促进了信息化与产业化深度融合。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三网融合有助于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发展,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生活的智能化进程。
在数字化时代,三网融合已成为网络建设和信息服务的核心战略,引领着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发展机遇。
1.2 三网融合的背景三网融合是指将电信网、有线网络和互联网三大基础电信网络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业务互通、管理一体、服务一体的新型网络发展模式。
三网融合的背景主要源于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推动。
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传统的电信、有线网络和互联网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各种服务和应用逐渐融合在一起,给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过去,电信、有线网络和互联网是相对独立的网络体系,各自为政,资源无法有效共享,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服务重复。
而三网融合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三网融合致力于整合各类资源,打破网络壁垒,实现信息的全面融合和深度互通。
通过三网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快速、高效、便捷通信服务的需求,推动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推进。
2. 正文2.1 三网融合的现状分析1. 三网融合的发展历程:三网融合指的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的融合,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05年国务院发文提出的“三网融合”战略,至今已经有15年的发展历程。
三网融合总体技术方案

三网融合总体技术方案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三网的技术、资源和服务的融合。
三网融合总体技术方案是指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为实现三网融合的目标,制定的一系列技术方案。
1.网络架构设计:三网融合需要对三网进行统一的网络架构设计,将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互联网进行融合,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网络架构需要支持多种接入技术,包括ADSL、光纤、卫星等,以满足不同地区和用户的需求。
2.数据传输技术:在三网融合中,数据传输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需要考虑到三网之间数据的传输速度、数据带宽、数据安全性等因素。
可以采用光纤、无线通信、卫星等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同时需要考虑到网络质量监测和调节,以保证数据的传输质量。
3.业务管理和支持系统:三网融合需要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和支持系统,实现用户的一键开通、统一计费和集中管理。
需要考虑到用户管理、产品管理、订单管理、计费管理等系统模块的设计。
4.安全保障技术:在三网融合中,安全保障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需要考虑到网络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和支付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可以采用防火墙、密钥加密、网关等技术手段来保障网络和用户信息的安全。
5.用户体验技术:三网融合需要考虑到用户体验,要实现用户从不同网络进行转换时的无感知切换。
可以采用无线网络技术、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供用户体验良好的服务。
综上所述,三网融合总体技术方案需要考虑到网络架构设计、数据传输技术、业务管理和支持系统、安全保障技术和用户体验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只有综合考虑到这些方面,才能够实现三网融合的目标,并为用户提供高质量、安全、便捷的服务。
三网融合的技术及应用

6o I I
/A I T LVSO F R A INI 01 4 w rt. n / D R O& E EIINI O M T 21/ ,I w ic N O I g N1 w
.
一 运 / 业 营/
0墓r S i 港 豫x 妥鞋 {O t 韩 M a a e e tf ngm n l 。 一 l 撼 1 撼 :AIN R DO 1 T A I , O
应用, 无论语音、 数据和视频业务的特性如 及, 数据业务, 特别是I P业务正呈现爆炸式 务的整合, 它不仅继承了原有的话音、 数据 何, 都可以通过数字网来传输、 交换和提供。 增长趋势, 这就要求三网融合不仅在技术上 和视频业务, 而且通过网络的整合, 衍生出 在这样的环境下, 一个传输统一的01 / 比特 达 到融合, 同时业务上也要达 到融合。
使用统一的协议与应用软件。 传输通信层和 话业 务一直是 通信 网的主 要业务, 网络的 竞争走向全面竞争的趋势, 将促使市场更
中间网络层是融合主要进行的层次。 设计都是以恒定的、 对称的话路量为对象 加开放, 这给电 计算机和有线哇见 信、 走向 在传输层上,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全面 的。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和普 融合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三网融合” 是业
户 提供综合的 语 数 图 字、 像等多 种服务, 下一代的智能通信终端已经具备了承载 “ 三 化, 络的 网 业务 将向 以数据业务为 心的方 中 因此三网融合包含了 很多方面的融合。 网” 业务和应用融合的实现手段。 向融△0
从业务领域上看, 技术的进 促进了
电 计算机、 视三大行业都在寻 信、 电
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 未来电信网、 最坚实的联网基础。 此外, 网络管理与控制、 要由数据构成,0 年来的电话主业地位将 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网融合及业务应用一、三网融合1.三网融合概述所谓“三网融合”,就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即数据、语音、视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
“三网融合”是为了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形成适应性广、容易维护、费用低的高速带宽的多媒体基础平台。
2.三网融合的好处1)实现融合,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信息通信业的产业链,发展新的市场空间和实施信息通信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升信息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打破了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长期的恶性竞争状态,各大运营商将在一口锅里抢饭吃,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资费可能打包下调。
3)信息服务将由单一业务转向文字、话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通过手机视频看到客户货物的大致情况,并立即决定派什么样的车去提货,发完货以后,客户也能随时自主追。
4)有利于极大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并简化网络管理,降低成本。
5)将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网络性能得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3.三网融合的关键技术1、宽带接入技术①利用铜线资源,用XDSL实现宽带接入②采用FTTC+HFC实现全业务接入③发展带宽PON④WDM进入接入网⑤发展LMDS,实现宽带无线接入2、基于光缆的宽带光纤接入技术①宽带有源光接入②宽带无源光接入网3、宽带IP技术4、视频编码技术5、软件技术等由于全球各大运营商处在转型过程中,宽带速率必须保证,光纤接入网符合大众的选择。
二、PON的介绍1.PON原理1)PON组成PON是一种点到多点(P2MP)结构的无源光网络;PON由光线路终端OLT、光网络单元ONU和光分配网络ODN组成;ODN:由光纤、光分路器(Splitter)和其他无源器件组成非常低的生命周期费用,无室外有源设备维护费用能够很容易承载语音(V oice),视频(Video)和数据(Data)相对P2P方式的光纤接入,成本低一半左右2) PON的基本技术(1)下行信号:OLT连续广播发送,ONU选择性接收(根据LLID)(2)上行信号:TDMA突发发送,采用测距技术保证上行数据不发生冲突测距和突发控制●OLT根据DBA算法向ONU发布授权时间窗口●测量OLT下行发送到上行接收的数据信号环路时延,并据此对ONU授权时间窗口进行延时补偿,从而保证上行数据不会发生冲突●测距方式:定时自动、初始测距、自动相位补偿突发发送和接收ONU:上行为TDMA方式,OLT指定时隙,有数据时发送,无数据时断开OLT:多个ONU数据源,ONU距离、功率不同,突发接收,AGC3) PON的优势(1)相对成本低,维护简单,容易扩展,易于升级。
PON结构在传输途中不需要电源,容易铺设,节约成本。
(2)无源光网络是纯介质网络,避免了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既适合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使用。
(3)提供非常高的带宽。
EPON目前可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25Gb/s的带宽,GPON则高达2.5Gb/s的带宽。
(4)服务范围大。
PON作为一种点到多点网络,以一种扇出的结构来节省的CO资源,服务大量用户。
2.EPON原理1)EPON组成EPON在现有IEEE802.3协议基础上,通过较小的修改实现在用户接入网络中传输以太网帧,是一种采用点到多点网络结构、无源光纤传输方式、基于高速以太网平台和TDM 时分MAC媒体访问控制方式提供多种中综和业务的宽带接入技术。
EPON系统由OLT、ONU、ODU组成。
OLT:作为EPON的核心,其功能有(1)向ONU以广播方式发送以太网数据(2)发起并发控制测距过程,并记录测距信息(3)发起并控制ONU功率控制(4)为ONU分配带宽,即控制ONU发送数据的起始时间和发送窗口大小(5)其他相关的以太网功能ODU:有无源光分路器和光纤构成ONU/ONT:为用户提供EPON接入的功能(1)选择接收OLT发送的广播数据(2)响应OLT发出的测距及功率控制命令,并作相应的调整(3)对用户的以太网数据进行缓存,并在OLT分配的发送窗口中向上行方向发送(4)其他相关的以太网功能2) EPON协议栈EPON以MAC控制子层的MPCP机制为基础,MPCP通过消息、状态机和定时器来控制访问P2MP的拓扑结构。
MPCP是一种管理P2MP 的协议。
多MAC控制简介(1)实现目标•支持P2PE这种特例•OLT支持多个LLID和MAC客户端•ONU支持单个LLID•支持单拷贝广播机制•允许动态带宽分配的灵活架构•使用32位时间戳•使用基于MAC控制的结构•对发现的设备进行测距以改进网络性能•用持续测距的方式实现对RTT补偿(2)在IEEE802.3中的层次•代替了MAC控制子层的位置,位于DLL的底层,支持多个客户和其他的MAC控制功能•通过特定的协议实现实时控制多个MAC的机制,并实现对MAC子层的操作•MPCP是一种管理P2MP 的协议。
•多个MAC共用一个物理层。
每一个独立的MAC给OLT和ONU提供P2PE,附加的一个MAC提供SCB功能•ONU的RS层完成了帧过滤,所以只要一个MAC•EPON终端在注册过程中分配的LLID唯一标识了MAC3)MPCP协议介绍发现处理发现处理为新添加的的或离线的ONU提供PON接入。
发现处理的过程:1.OLT广播一个发现GA TE消息,该消息包括开始时间和发现时间窗的长度2.未注册ONU等待一个随机时间后发送REGISTER_REQ消息,ONU采用竞争算法和测量来避免碰撞。
REGISTER_REQ中包括ONU的MAC地址和最大等待时间。
3.OLT接收到一个可用的REGISTER_REQ消息后,注册该ONU,分配一个LLID并绑定正确的MAC地址到LLID上。
4.OLT发送Register消息(包括ONU的LLID和OLT的同步时间)到ONU。
OLT现在可以发送标准的GATE消息允许ONU发送REGISTER_ACK消息。
5.发现处理完成,OLT和已注册的ONU开始正常的通讯EPON原理——自动发现和测距•自动发现是少量的,尽量不占用有效带宽•何时启动:可以静态设置Discovery操作频率,可以按照DBA算法指定•多个ONU避免注册冲突–ONU采用随机算法,保证ONU尽量在不同的时刻响应,提高成功率。
–随机延迟法:ONU自行延时一段时间–随机跳过窗口:ONU自行决定是否响应•OLT广播Discovery窗口:按照最大窗口20km,按照软件设置的最大窗口参数报告处理•报告处理负责对网络中报告的产生和终止进行排队。
报告有较高层产生,通过MAC 控制的客户端送入MAC控制子层。
状态报告用于带宽需求和OLT的watchdog时钟。
•即使没有带宽需求,也需要周期性地产生报告。
•报告处理功能模块和它的MPCP协议被设计成与802.1P桥接门限处理•多点MAC控制的关键概念是公平裁决多个ONU进行传输的能力。
•OLT通过许可分配的方式控制ONU的传输•ONU通过GA TE消息设置传输窗口•产生周期性的许可(发送GA TE消息)以防止watchdog超时•ONU注册以后,如果设置了Discovery标志,则忽略所有的GATE消息MPCPDU的结构和编码•MPCP PDU是IEEE802.3的基本帧。
1.DA:MPCPDU的DA是MAC控制的广播地址或者MPCPDU定义的独立MAC地址2.SA:与MPCPDU相关的独立的MAC地址3.Length/Type:MPCPDU携带MAC_Control_Type字段,按Type编码4.Opcode: MPCPDU封装的Opcode标识5.Timestamp: MPCPDU在传输时的localTime的内容6.Data/Reserved/PAD:这40个八位元是MPCPDU的有效载荷。
如果没有内容,则在传输式用0填充,接收时忽略7.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通常由下一层的MAC产生8.RS层生成合适的LLID4)DBA技术介绍作用:根据ONU/ONT上行突发流量需要,通过在ONU/ONT之间动态调整带宽提高了PON 上行带宽的有效性。
意义:采用传统的静态带宽分配,一般的信道利用率只有40%左右;而采用动态带宽分配后,信道利用率可以达到80%因为有更有效的带宽可用,网络管理者可以在PON中增加更多用户用户可以享受更好的服务,比如可以更好的运行那些具有上行突发的业务DBA两种实现方法:空闲信元调整(NSR),缓存状态报告(SR)目前EPON系统支持3种DBA方式确保带宽huawei(config)#dba-profile add type2 assure 1024确保+最大带宽huawei(config)#dba-profile add type3 assure 2048 max 1000000最大带宽huawei(config)#dba-profile add type4 max 4096优先级:TYPE2>TYPE3>TYPE4EPON支持的最大流量为1000000k,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1024000k修改ont的dba模板,在单板模式下输入“ont modify portid ontid dba-profile profile-id”或在添加ont时指定dba模板5)EPON上下行工作原理(1)下行采用采用纯广播的方式。
OLT为已注册的ONU分配LLID,由各个ONU检测到达帧的LLID,已决定是否接受该帧,如果该帧所含的LLID和自己的LLID相同,则接收该帧,反之则丢弃。
(2)上行采用TDMA技术。
OLT接收数据前比较LLID注册列表;每个ONU在由局方设备统一分配的时隙中发送数据帧;分配的时隙补偿了各个ONU距离的差距,避免了各个ONU之间的碰撞。
3.GPON 原理●GPON系统采用WDM技术,实现单纤双向传输(强制)。
为了分离同一根光纤上多个用户的来去方向的信号,采用以下两种复用技术:●下行数据流采用广播技术;GPON的下行帧长为固定的125us,下行为广播方式,所有的ONU都能收到相同的数据,但是通过GEMPORT ID来区分不同的业务的数据,ONU 通过过滤来接收属于自己的数据。
●上行数据流采用TDMA技术。
上行链路被分成不同的时隙,根据下行帧的upstreambandwidth map字段来给每个ONU分配上行时隙,这样所有的ONU就可以按照一定的秩序发送自己的数据了,不会产生为了争夺时隙而冲突。
每帧共有9120个时隙。
4. GPON与EPON的比较三、EPON业务规划与配置1. EPON数据业务配置1) 通用组网图2) 数据规划4种业务流Common VLAN多业务流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