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苜蓿草贸易研究(简报)10.12.17.doc

中国苜蓿草贸易研究(简报)10.12.17.doc
中国苜蓿草贸易研究(简报)10.12.17.doc

2010年第3期(总第3期) 2010年12月25日

中国的苜蓿草贸易

——历史变迁、未来趋势与对策建议*

杨 春 王明利 刘亚钊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100081;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10018)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草原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牧草的作用和地位不断加强。特别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频发和人们对绿色无污染畜禽产品消费的更加青睐,催生了市场对优质牧草特别是苜蓿草的强劲需求。伴随着国内外苜蓿草市场供需的快速变化,我国苜蓿草产品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准确把握苜蓿草市场的供求变化格局,抓住机遇快速发展我国的苜蓿产业将是草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全面分析了中国苜蓿草贸易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了苜蓿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未来趋势,进一步提出推动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

本研究得到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的资助,特表示感谢。

室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Department of Forage Industry Economics, FITRS

主编: 王明利 张英俊

编辑: 杨 春 刘 静

黄 仁 修长柏 刘亚钊 盛亦工 周开红 王 磊

研究简报研究简报

FIE

一、我国我国的苜蓿草贸易量与品种结构变化的苜蓿草贸易量与品种结构变化的苜蓿草贸易量与品种结构变化

苜蓿草贸易产品主要是苜蓿干草、苜蓿草粉及颗粒,其中进口的80%以上是苜蓿干草,出口的50%左右为草粉及颗粒。

(一(一))苜蓿干草贸易量苜蓿干草贸易量

1、苜蓿干草出口量逐年下降。1992年以来,苜蓿干草出口量为先升后降。在1992年-1997年,随着国外苜蓿草产品市场需求的增加,苜蓿干草出口量增加明显,苜蓿干草的年平均出口量为11.5万吨,年平均出口价格为109.41美元/吨,1997年出口量达到最高,为18.5万吨;1998年以后,受国内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传统出口的市场韩国和日本经济的影响,苜蓿干草的出口量快速下降,到2009年下降到1.1万吨。苜蓿干草的出口价格整体为波动小幅上升,但是出口价格总体水平较低,1992年-2009年,苜蓿干草出口年平均价格为129.61美元/吨,远低于进口价格(图1)。

图1 我国苜蓿干草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历年)

2、苜蓿干草进口量迅速上升苜蓿干草进口量迅速上升。。1992年-2007年,苜蓿干草的进口量相对比较平稳,苜蓿干草的年平均进口量为1192.39吨,年平均进口价格为275.38美元/吨;2008年和2009年,随着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内苜蓿草需求的明显增加,苜蓿干草进口量大幅增长,2008年和2009年苜蓿干草的进口量分别为1.96万吨和7.6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了838.67%、290.90%,进口价格分别为288.77美元/吨和266.71美元/吨。苜蓿干草进口价格在1992年-1996年为持续下降,1997年以来,苜蓿干草进口价格波动上升(图2)。

图2 我国苜蓿干草进口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历年)

(二)(二)苜蓿苜蓿苜蓿草粉草粉草粉及及颗粒颗粒贸易量贸易量贸易量

1、苜蓿草粉和颗粒的出口自2001年以来快年以来快速增长,近年速增长,近年来又呈下降趋势。1992年-2000年,紫苜蓿粗粉及团粒的出口量基本稳定,保持在526.41吨左右,出口价格平均为452.95美元/吨;2001年-2007年,出口量持续增加,2006年出口量

达到最高为26275.21吨;2008年和2009年出口量持续下降,分别为17941.95吨、12199.86吨(图3)。

图3 我国苜蓿草粉及颗粒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部分年份资料不详)

2、苜蓿草粉和颗粒的进口波动很大,近年来稳定在较低水平。1992年、1997年、2001年-2002年、2004年,紫苜蓿粗粉及团粒基本没有进口。进口量在2000年达到最高为5586.68吨,进口价格在2003年达到最高为10504.81美元/吨。2005年-2009年,紫苜蓿粗粉及团粒进口比较平稳,年平均进口量

为121.13吨,年平均进口价格为675.95美元/吨(图4)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部分年份资料不详)

(三)苜蓿草贸易(三)苜蓿草贸易品种结构变化品种结构变化品种结构变化

1992年以来,苜蓿草贸易品种结构变化明显。进口方面,主要以苜蓿干草为主,在1992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5年-2006年,有一定数量的苜蓿草粉及颗粒进口;出口方面,1992年-2001年,主要以苜蓿干草出口为主,干草出口年平均比例为99.4%,自2002年以来,苜蓿草粉及颗粒出口明显增加,年平均比例为37.5%。

二、苜蓿草苜蓿草贸易地理分布及变化贸易地理分布及变化贸易地理分布及变化 (一)苜蓿干草贸易地理分布及变化(一)苜蓿干草贸易地理分布及变化

1、苜蓿干草的出口目的地主要为日、韩等东南亚国家苜蓿干草的出口目的地主要为日、韩等东南亚国家 1992年以来,我国苜蓿干草的出口国累计有46个,日本、韩国是主要出口国,1992年-2009年,苜蓿干草对日本和韩国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比例分别为55.14%、19.19%(表1)。

苜蓿干草曾经出口到日本的量最多,但2000年以来急速下滑。从1992年-2008年,我国苜蓿干草对日本的出口量为先增后减,1999年出口量最高为107837.1吨,2009年出口量最低为750.61吨,出口价格呈小幅上升,2005年价格最高达227.50美元/吨,1994年价格最低为100.82美元/吨(图5)。

苜蓿干草出口到韩国的量波动很大,总体先升后降。从1992年-2008年,我国苜蓿干草对韩国出口量为先升后降,波动明显,2007年出口量最低为177.70吨,2003年出口量最高

为49273.02吨,出口价格波动上升,1998年出口价格最低为83.22美元/吨,2008年出口价格最高为187.21美元/吨(图3)。

表1 2009年苜蓿干草出口量居前十位的国家/地区

2009年出口量1992年-2009年出口总量

国家/地区吨份额国家/地区万吨份额

韩国8379.90 75.45% 日本70.77 55.14%马来西亚1892.00 17.04% 韩国37.46 29.19%日本750.61 6.76% 朝鲜9.20 7.17%台湾省63.98 0.58% 马来西亚 3.10 2.41%朝鲜20.00 0.18% 香港 2.12 1.65% -- -- -- 新加坡 1.53 1.19% -- -- -- 意大利 1.17 0.91% -- -- -- 瑞士0.77 0.60% -- -- -- 沙特阿拉伯0.47 0.37% -- -- -- 德国0.32 0.25% -- -- -- 46个国家128.33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图5 我国苜蓿干草出口日本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图6 我国苜蓿干草出口韩国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表2 2009年苜蓿干草进口量居前十位的来源国家/地区

2009年进口量1992年-2009年进口总量

国家/地区吨份额国家/地区吨份额

美国74184.93 96.8%美国99263.2086.84%澳大利亚1448.45 1.90%蒙古6765.01 5.92%蒙古971.70 1.30%澳大利亚3245.53 2.84%台湾省11.00 0.01%菲律宾2413.78 2.11% -- -- -- 俄罗斯联邦481.670.42% -- -- -- 印度尼西亚390.140.34% -- -- -- 加拿大295.140.26% -- -- -- 新加坡270.000.24% -- -- -- 泰国254.700.22% -- -- -- 阿根廷188.000.16% -- -- -- 32个国家114311.37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2、苜蓿干草的进口来源国主要是美国、澳大利亚和蒙古等国,其中美国是第一大进口来源国。1992年以来,我国苜蓿干

草的进口来源国累计有32个,美国是主要进口来源国,1992年-2009年,苜蓿干草来自美国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比例为86.84%(表2)。我国苜蓿干草从美国进口量,从1996年-2007年保持稳定,年平均进口量为767.74吨,年平均进口价格为611.78美元/吨;从2008年-2009年,进口量迅速增加,2008年和2009年来自美国的苜蓿干草进口量分别为17612.55吨、74184.93吨,进口价格分别为291.27美元/吨、270.00美元/吨(图7)。

图7 我国苜蓿干草进口来自美国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二)(二)苜蓿苜蓿苜蓿草粉草粉草粉及及颗粒颗粒贸易地理分布及变化贸易地理分布及变化贸易地理分布及变化

1、苜蓿草粉和颗粒的出口目的地国主要是韩国、日本和科威特等东南亚、中东国家威特等东南亚、中东国家

苜蓿草粉和颗粒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国是韩国。1992年以来,我国紫苜蓿粗粉及团粒的出口国累计有27个,韩国、科威

特、日本是主要出口国,1992年-2009年,紫苜蓿粗粉及团粒对韩国、科威特和日本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比例分别为80.98%、8.04%、7.00%(表3)。1992年以来,我国紫苜蓿粗粉及团粒对韩国的出口量呈先增后减,2002年-2007年出口量居于较高水平,这个阶段的年平均出口量为17912.36吨,2009年出口量下降到10800.36吨,出口价格整体保持上升,2009年出口价格为最高,达195.48美元/吨(图8)。

表3 2009年苜蓿草粉及颗粒出口量居前十位的国家/地区

2009年出口量1992年-2009年出口总量

国家/地区吨份额国家/地区吨份额

韩国10800.3688.53%韩国118531.06 80.98% 科威特850.00 6.97%科威特11769.23 8.04% 沙特阿拉伯410.00 3.36%日本10242.94 7.00% 台湾省81.000.66%马来西亚1164.38 0.80% 马来西亚40.000.33%香港1019.65 0.70% 泰国18.500.15%瑞士667.64 0.46% -- -- -- 沙特阿拉伯551.20 0.38% -- -- -- 蒙古464.00 0.32% -- -- -- 新加坡389.04 0.27% -- -- -- 印度尼西亚311.10 0.21% -- -- -- 27个国家146369.97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苜蓿草粉和颗粒也出口日本和科威特。我国对日本的苜蓿草粉及颗粒出口量在1997年-2000年处于较低水平,这个阶段

的年平均出口量为37.58吨,在2002年-2008年出口量先升后降,2004年达到最高,为2693.89吨。出口价格呈波动上升,2008年出口价格最高,为212.50美元/吨(图9)。科威特是近年来出口的新兴目标国家。从2004年,我国开始对科威特出口苜蓿草粉及颗粒,出口量先升后降,2005年出口量最高,为3823.90吨,到2009年下降到不到1000吨。

图8 我国苜蓿草粉及颗粒出口到韩国的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图9 我国苜蓿草粉及颗粒出口到日本的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2、加拿大等国

苜蓿草粉和颗粒的进口来源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等国 1992年以来,我国紫苜蓿粗粉及团粒的进口来源国累计有

5个,加拿大、美国是其主要进口来源国,1992年-2009年,紫苜蓿粗粉及团粒来自加拿大、美国的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比例分别为68.23%、31.54%(表4)。1992年以来,我国紫苜蓿粗粉及团粒从加拿大进口主要有8个年份,2003年进口量最高,为10504.81吨, 2000年进口价格为最高,达4436.27美元/吨(表5)。1992年以来,我国紫苜蓿粗粉及团粒从美国进口主要有8个年份,1995年进口量最高,为1308.98吨, 2009年进口价格为最高,达18697.13美元/吨(表6)。

表4 2009年苜蓿草粉及颗粒进口量居前位的国家/地区

2009年进口量1992年-2009年进口总量

国家/地区吨份额国家/地区吨份额

加拿大69.00 51.65%加拿大6900.99 68.23%美国64.54 48.31%美国3189.90 31.54%台湾省0.05 0.04%日本23.65 0.23% -- -- -- 台湾省0.05 0.00%

-- -- -- 马来西亚0.004 0.00%

-- -- -- 5个国家10114.59 --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表5 我国苜蓿草粉及颗粒进口来自加拿大的情况单位:美元/吨、吨

年份1994 1999 2000 2003 2005 2006 2007 2009 进口价格117.88 126.94 125.78 10504.81 926.02 194.12 193.24 183.48 进口量101.80 2087.64 4436.27 3.43 53.15 82.43 67.28 69.00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表6 我国苜蓿草粉及颗粒进口来自美国的情况 单位:美元/吨、吨 年份 1995

1996

1998

1999

2000

2006

2007

2009

进口价格 47.37 988.26 646.52 160.63 139.08 215.26 833.16 18697.13

进口量

1308.98 207.44 331.00

80.93 1150.41

41.81

4.80

64.54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三、当前我国当前我国苜蓿草苜蓿草苜蓿草贸易特点贸易特点贸易特点

(一)(一)苜蓿草产品贸易由苜蓿草产品贸易由苜蓿草产品贸易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 1992年-2008年,苜蓿草产品出口均大于进口,其中在1993年-2000年,出口明显大于进口,苜蓿草产品出口与进口之差年平均为24.60万吨;2009年以来,受国内苜蓿需求的迅速增长,苜蓿草产品进口大幅增加,苜蓿草产品进口与出口之差为5.34万吨。我国苜蓿草产品贸易格局逐步由出口为主转向进口为主。

(二)(二)苜蓿干草进口苜蓿干草进口苜蓿干草进口量量迅速增加迅速增加

2006年以来我国苜蓿干草贸易发展迅速,苜蓿干草进口增长尤其明显。苜蓿干草进口量从2006年的0.03万吨迅速增加到2009年的7.66万吨,增长了234.05倍,2010年1-10月份苜蓿干草进口量又进一步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为18.3万吨。苜蓿干草出口量从2006年的2.75万吨减少到2009年的1.11万吨。

(三)(三)贸易国分布具有明显贸易国分布具有明显贸易国分布具有明显集中集中集中的区位特征的区位特征的区位特征

苜蓿草产品的出口国主要集中在邻近的日本、韩国、东南

亚等国家。苜蓿草产品进口国主要集中在苜蓿草业较为发达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1992年-2009年,我国苜蓿草产品对日本、韩国、朝鲜、马来西亚的累计出口量分别为71.79万吨、49.31万吨、9.20万吨、3.22万吨,分别占总出口量的45.7%、31.4%、5.9%和2.1%;从美国、加拿大和蒙古累计进口苜蓿草产品分别为10.24万吨、0.72万吨和0.67万吨,分别占总进口量的82.3%、5.8%和5.4%。

(四)(四)出口价格平稳,进口价格波动较大出口价格平稳,进口价格波动较大出口价格平稳,进口价格波动较大,近年来进口价,近年来进口价格显著高于出口价格格显著高于出口价格

苜蓿干草方面,出口价格基本保持在100美元/吨-200美元/吨之间(见图10,2010年9月份数据偏高),而进口价格则在43.48美元/吨-848.27美元/吨之间。近年来苜蓿干草的进口价格明显高于出口价格。苜蓿草粉及颗粒的出口价格除了在1997年-1999年处于较高水平外(平均价格为842.45美元/吨),其它年份均保持在77.89美元/吨-278.77美元/吨;而进口价格则在128.19美元/吨-1330.82美元/吨之间波动。

(五)进口对国外依赖性增强,出口面临贸易壁垒)进口对国外依赖性增强,出口面临贸易壁垒 目前进口苜蓿已经占到了全国苜蓿总销售量的40%以上(李胜利,2010年),进口苜蓿的稳定供给问题以及进口产品潜在病菌危险,使得依靠进口牧草发展本国奶业存在潜在风险。近年来,美国苜蓿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在逐渐下滑,种植面积由2000年的949.5万公顷下降到2009年的847万公顷,同期产

量由7395万吨下降到了6326万吨(胡跃高,2010年);2010年4月,江苏从美国进口苜蓿草中曾检出苜蓿黄萎病菌,对我国苜蓿种植产生潜在威胁。在苜蓿草产品出口方面,经常面临着日本、韩国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壁垒,如草产品熏蒸处理、热处理的技术贸易壁垒,以及草产品卫生和安全等方面的贸易壁垒,不利于苜蓿草产品的持续出口,这也是我国苜蓿产业在2004年后遭到市场打击的主要原因。

图10 近两年我国苜蓿干草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不完善,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 (六)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不完善,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

目前,苜蓿生产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仍没有和国际标准接轨。一是在苜蓿种子生产、引进、销售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二是苜蓿种植和收获缺乏统一的标准,缺乏配套的机械设备,收获的干草质量很低;三是苜蓿产品市场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

及监测机构,不利于苜蓿草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建立,一些大型养殖场,宁愿用较高的价格大量从国外进口,也不愿购买国产苜蓿草。由于苜蓿草产品质量较低,出口价格也不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低下。

四、我国我国苜蓿苜蓿苜蓿草贸易的草贸易的草贸易的未来趋势未来趋势未来趋势

一是一是畜牧业畜牧业畜牧业质量和安全问题的突出质量和安全问题的突出质量和安全问题的突出拉动了拉动了拉动了国内国内国内苜蓿苜蓿苜蓿草的强草的强劲需求劲需求,,国外苜蓿草产品将国外苜蓿草产品将长期长期长期占据一定份额的国内苜蓿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的国内苜蓿市场占据一定份额的国内苜蓿市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膳食结构中动物性蛋白摄入量明显增加,畜牧业发展对蛋白质饲料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苜蓿草作为优质的蛋白质饲料,将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饲料产品。同时,随着居民对绿色安全畜禽产品的消费需求快速增加,草食畜牧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对苜蓿草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苜蓿草的市场前景更加广阔。

国外苜蓿草产品将国外苜蓿草产品将长期长期长期占据占据占据国内苜蓿市场国内苜蓿市场国内苜蓿市场的的一定份额一定份额。。由于国产苜蓿产量少、品质差、货源不稳定等原因,难以保证有效供给。从近年来中国苜蓿进口行情来看,2007年-2008年,广东、上海、天津、河北等地进口美国苜蓿近1万吨;2009年,除上述省份外,江苏、福建和重庆三省市也首次加入到进口美国苜蓿的行列中。同时,美国输华苜蓿草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即使在国际市场苜蓿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国

?

资料来源:山东科技报,2010年2月8日。

的苜蓿进口量可能继续增长,国外苜蓿将长期占据一定份额的国内市场。

二是二是苜蓿草进口继续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最终必须依苜蓿草进口继续大幅增加的可能性不大,最终必须依赖国内解决苜蓿草供应赖国内解决苜蓿草供应

首先是多年的世界贸易历史决定苜蓿草出口的规模不会太大,而进口国不断增加,进口国的需求逐渐增加;其次,世界范围内土地资源的约束性,决定了能提供苜蓿出口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并随着对生物质能源的强劲需求,这些国家能够出口的苜蓿也越来越少;第三,苜蓿草是资源类初级产品,普遍不愿意直接输出,而是通过发展养殖业转化后输出高附加值的畜禽产品,近年来国际畜产品贸易量快速增加而牧草贸易扩张有限即充分证明了这一事实;第四,我国的养殖规模庞大,巨大的牧草需求不可能完全依赖国际市场,若我国大幅增加苜蓿进口,必然引起国际苜蓿产品价格大幅增加,会引起国际争端。

三是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治理,为态环境治理,为态环境治理,为国内国内国内苜蓿生产苜蓿生产提供有利提供有利的的发展空间发展空间

苜蓿产业是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可直接和间接替代粮食,一定程度上缓解粮食生产压力,成为“三元”种植结构的首选饲草作物,苜蓿生产发展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相继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等重大工程,苜蓿作为优良豆科牧草,具有强大的根系,

能起到防风固沙、调节空气、涵养水源的作用,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在苜蓿生产面临上述发展机遇的同时,近年来,地方政府和养殖场(户)也逐渐认识到苜蓿草的重要作用,苜蓿生产保持较好发展势头。从2009年开始,河北省把苜蓿草产业确定为农业新兴产业,苜蓿种植规模稳步增加。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进“苜蓿奶”工程,预计到2010年,苜蓿种植面积将逐步发展到200万亩,每头成母奶牛平均拥有1亩苜蓿?。同时,草畜结合将进一步加强,有利于推动苜蓿生产发展长效机制。如在2009年成立的齐齐哈尔市富裕县马岗村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心乡勇敢村改良草原种植苜蓿,都对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和苜蓿生产发展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的比较优优

有一定的比较四是苜蓿草产品进入日、韩等国市场

是苜蓿草产品进入日、韩等国市场将将具有一定

的比较势

目前亚洲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苜蓿草产品进口市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苜蓿草产品(每年约需300万吨苜蓿干草)。近年来,由于综合成本较高,亚洲国家和地区希望从中国就近进口。苜蓿草产品进入这些地区的市场具有明显的地理优势。

中国对韩、日等国的苜蓿草产品出口,将保持一定市场份

?

黑龙江日报 “松嫩平原实行草原休禁牧黑龙江畜牧业逐步转型 ” 2006年02月20日

额。从中国对韩、日的出口情况来看,2005年-2009年,苜蓿干草方面,对日本年平均出口量为1765.31吨,对韩国年平均出口量保持在155.68吨;紫苜蓿粗粉及团粒方面,对日本年平均出口量基本在1115.11吨,对韩国年平均出口量基本保持在18321.81吨。一方面中国与韩、日已形成了长期稳定的贸易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中国具有出口韩、日的地理优势。预计近期,中国对韩、日的苜蓿草产品出口,仍将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出口量不会增加很大。

五、对策建议对策建议

(一)以奶业发展为契机,(一)以奶业发展为契机,积极积极积极推动苜蓿生产推动苜蓿生产推动苜蓿生产地快速地快速地快速发展发展发展 草畜结合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奶业的必然选择。以美国为例,苜蓿在美国集约化奶牛日粮配方中一般占干物质总量的40%左右,奶牛单产水平为8263公斤/头,远高于中国的4800公斤/头,苜蓿对美国奶业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曹致中,2010年)。在今后发展中,一是对标准化奶牛场应要求配套建设一定的优质、高产苜蓿地,保证优质蛋白饲草的供给,采用种养结合方式发展苜蓿型奶牛业。二是加强对苜蓿饲喂奶牛优势的宣传。通过媒体、技术培训、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大力度宣传苜蓿型奶牛业的显著效益,让更多的种养殖户认识到苜蓿的重要性。三是促进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与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推动苜蓿型奶牛业的快速发展。

(二)制定苜蓿生产发展激励政策,推动苜蓿生产可持续发展

发展

积极出台苜蓿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的长期扶植政策。一是将人工苜蓿种植和苜蓿种子纳入补贴范围,建立种草补贴和苜蓿种子补贴制度。二是建立苜蓿草业专项基金,扶持苜蓿加工企业建设与技术创新等政策性贷款、种草农户小额贴息贷款,以及科技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业务的贴息贷款。三是加大牧草机械补贴机具种类,扩大对苜蓿播种、收获等机具的补贴,同时提高补贴标准。四是开展苜蓿生产保险工作,建立种草户的风险补偿机制。

(三)加大科研开发力度,建立现代苜蓿草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

进一步以科技为抓手,加大科研开发力度。一是加强苜蓿新品种选育、扩繁推广。加快现有品种的繁育和推广;加快选育适应不同区域气候特点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加强对引进苜蓿品种的适应性研究。二是加大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研发与示范。逐步完善和提高栽培技术、播种技术、杂草防除技术、田间管理技术、水肥耦合技术、病虫害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潮湿地区苜蓿的鲜贮(青贮)技术等。三是尽快研制国产配套设备,尤其是研制适应中小规模种植的中小型播种、割草、压扁捡拾机械,满足广大丘陵地区、小规模种植户的需要。四是积极扶

持苜蓿加工企业的技术升级和标准化生产。在苜蓿生产优势区,以扶持已有的苜蓿草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升级为主,带动苜蓿草产品加工企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与国际加工技术接轨,使中国苜蓿草产品生产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完善苜蓿草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提升应对贸易壁垒能力

易壁垒能力

加大苜蓿草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定,加快国家标准与世界标准接轨;进一步完善草产品饲用价值快速测定,草产品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监测技术;加强标准化的基础工作,标准论证、检验方法研究等工作;进一步规范产品检验机构的监管。在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方面,一是建立专门的机构,调查研究相关组织和国家的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的情况,收集研究主要贸易国各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与规则,取得较为完善的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信息,制定应对策略。二是行业管理部门通过认真研究相关方面的内容,密切注视新的壁垒形式,以应对新的情况。

(五)健全苜蓿生产发展组织化程度,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务体系

各级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在自愿互利原则指导下,组织农民草业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其中介服务作用,使农民从分散经营走向联合经营,构建苜蓿产、加、销一条龙产业化格局。逐步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供销流通服务和信息服务体系。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公布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 8 月9 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为2.9 亿,每10 秒就有1 人死于心血管病;膳食不合理、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脑血管病患病人数呈快速增长态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已经连续7 年编制《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这是一部反映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防治现状和临床研究现况的综合报告,也是一部评价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进展的信息量较大的信息交流平台。 心血管病患病率呈上升态势 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病(包括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约350 万人,占总死亡原因的41%,居各种疾病之首(图1、2)。我国每天心血管病死亡9590人,估计每小时心血管病死亡400 人,每10 秒钟心血管病死亡1 人。 估计全国心血管病患者2.9 亿,即每5 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其中高血压2.66 亿,卒中至少700 万,心肌梗死250 万,心力衰竭450万,肺心病500 万,风湿性心脏病250 万,先天性心脏病200 万。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持续攀升 高血压2.66 亿患者

高血压是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有超过半数的心血管病发病与高血压有关。根据以往15 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平均年增长3% 推算,2012年高血压患病率为24%,估算全国高血压患者2.66 亿,即每5 个成人中至少有1 人患高血压。 超重/ 肥胖2.4 亿/7000 万人 我国人群超重率(体质指数24~27.9 kg/m2)为17.6%,肥胖率(体质指数≥ 28 kg/m2)达5.6%。18 岁以上超重者和肥胖者分别达到2.4 亿和7000 万。我国人群超重、肥胖患病率仍然呈持续上升趋势,2009 年上述人群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0.0% 和8.7%,中心性肥胖患病率达到45.3%。 体力活动7 成人活动不足 与1997 年相比,2006 年男性总体力活动量减少了27.8%,女性减少了36.9%。调查显示,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每周运动≥ 3 次、每次运动≥ 30 min)的人数占比为28.2%,但20~49 岁的青壮年人群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人群。 吸烟3.5 亿烟民 目前15 岁以上烟民有3.5 亿,被动吸烟者5.4 亿。我国男性吸烟率处于平台期,而年轻女性吸烟率有增加趋势。二手烟暴露水平基本无变化。2005 年我国吸烟总经济损失近3000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5%。 膳食营养食盐远超6 g 谷类食物摄入量下降明显,而脂肪摄入量明显增加;食盐摄入量(平均每日12 g)大大超过膳食指南推荐每天小于6 g 的标准;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 血脂异常2.5 亿患者 我国人群血脂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包括儿童、青少年的血脂水平。我国血脂异常者至少2.5亿。调查显示,成年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4.14~4.91 mmol/L)和极高(≥ 4.92 mmol/L)的患病率为3.5% 和3.0%。 糖尿病9240 万患者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决策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分为可耗竭或不可再生(如矿产)和不可耗竭或可再生资源(如森林和草原)两大类。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以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严重地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并保持持续增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中国在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小,1989年人均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8.1%、32.3%、14.3%和32.3%,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或恶化;二是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与全国性的耕地资源不足和退化问题。据统计,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吨以上,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粮食250多万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对来说,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b)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c)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d)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e)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f)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目录 1.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基本情况分析 (2) 1.1中国贸易顺差贸易方式构成特点 (3) 1.2中国贸易顺差商品结构构成特点 (3) 1.3中国贸易顺差的国别构成特点 (4) 1.4中国贸易顺差的企业构成特点 (5) 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5) 2.1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5) 2.1.1提高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是中国经济更具活力 (6) 2.1.2增加了外汇储备,改善了中国的国际收支 (6) 2.1.3消化了国内的过剩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6) 2.2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7) 2.2.1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 (7) 2.2.2外贸依存度过高,影响中国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和稳定 (7) 2.2.3加剧了贸易摩擦,激化了国际经贸矛盾 (8) 2.2.4形成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8) 2.2.5加剧了国内的产能过剩,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隐忧 (8) 3.中国对外贸易顺差产生原因分析 (9) 3.1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是中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国际背景 (9) 3.2发达国家对中国的高新技术出口存在重重限制,影响中国进口能力 (9) 3.3当前不合理的国际金融体系 (10) 3.4中国政政策的大力支持和中国国内要素优势的综合释放 (10) 3.5中国国内有效需求的不足 (11) 3.6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11) 4.中国的对策建议 (11) 4.1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转变中国外贸出口增长方式 (12) 4.2调整关税税率及优惠补贴政策和对外商投资的“超国民待遇” (12) 4.3完善国内价格要素体系,加大对高污染企业的环境成本 (12) 4.4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整,发展内需型经济 (13) 4.5大力鼓励对外投资 (13) 4.6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金融监管 (13) 参考文献 (15)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综述 陈家园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摘要:本综述分析了2000-2012年关于中国贫富差距问题研究的学术文献,对现阶段中国贫富差距的状况、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贫富差距的影响以及贫富差距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了归纳,强调了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性。 关键词:贫富差距;基尼系数;共同富裕 一、导言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由计划经济进入了市场经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我国的基尼系数早在1993 年就已经达到0.4 的国际警戒线,在2004 年上升到0.47,2007 年达到0.48,甚至有些香港学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在2008 年就已经达到0.53(查俊峰张超 2012)。刘景臣也在《贫富差距问题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不良影响及对策》中表示,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贫富差距比较严重的国家。中国贫富差

距扩大,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更不利于国计民生。贫富差距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以及经济学者们不得不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二、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要探究中国贫富差距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就必须先认清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笔者根据检索到的100余篇文章中提炼总结出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基尼系数 1、基尼系数: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Corrado Gini,1884- 1965)于1922 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越大。基尼系数的经济涵义(王旭 2012):

电子专业期刊编号

电子科学与技术 K0809001 电子学报中国电子学会A类 K0809002 电波科学学报中国电子学会A类 K0809003 地球物理学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A类 K0809004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 K0809005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二院、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A类 K080900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中国光学会A类 K0809007 真空科学与技术中国真空学会A类 K0809008 金属学报中国金属学会A类 K0809009 照明工程学报中国照明学会A类 K0809010 控制理论和应用中国科学院系统研究所A类 K0809011 计量学报中国计量测试学会A类 K0809012 仪器仪表学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A类 K0809013 真空中国机械装备(集团)公司沈阳真空技术研究所B类 K0809014 真空电子技术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B类 K0809015 中国照明电器全国照明电器信息中心、北京电光源研究所B类 K0809016 半导体技术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半导体专业情报网、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所B类K0809017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B类 K0809018 传感技术学报教育部高校传感器技术研究会B类 K0809019 数据采集与处理(理论和研究简报)中国电子学会、中国仪器仪表信号处理学会、中国物理学会微弱信号检测学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B类 K0809020 电路与系统学报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B类 K0809021 微电子学四川固体电路研究所B类 K0809022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B类 K0809023 遥感学报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B类 K0809024 微波学报中国电子学会B类 K0809025 无线电工程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B类 K0809026 电视技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B类 K0809027 半导体光电重庆光电技术研究所B类 K0809028 信息与电子工程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B类 K0809029 电机与控制学报哈尔滨理工大学B类 K0809030 微细加工技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B类 K0809031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B类 K0809032 传感器技术信息产业部第49研究所B类 K0809033 灯与照明重庆照明学会、重庆灯泡工业公司B类 K0809034 电力电子技术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B类 K0809035 光源与照明上海照明学会B类 K0809036 道路照明中国市政工程协会B类 K0809037 光电子技术与信息中国光学学会光电子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B类信息与通信工程 K0810001 通信学报中国通信学会A类

演讲比赛简报

保卫处举行“党在我心中,文保我有责”演讲比赛 7月3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1周年,保卫处在青年之家活动室举行了“党在我心中,文保我有责”演讲比赛。 比赛在全体人员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后顺利展开。选手们从不同岗位、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讴歌伟大的党,讴歌为“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表达了对党 的忠诚、对先进人物的敬仰、对文保工作的热爱,充分展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也充分 表达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九十一华诞的美好祝福。本次比赛特意邀请了院团总支杨天荣书记担任 颁奖嘉宾,并对演讲活动和选手们的演讲给予了中肯的点评和建议。 通过角逐,警员谢昕以结合工作紧密、事迹真实感人和极具感染力的精彩演讲获得一等奖。 比赛结束后,保卫处副处长沈建平发表讲话,他对全体干部职工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全 体干部职工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确保重点、综合治理、保障安全”的方针和“人防、物防、技防”紧密相结合的原则,勇挑重担,迎难而上,在保卫文物安全工作中发挥主力军作用。二是希望全 体干部职工在当前旅游旺季安全保卫工作任务进一步加大加重之时,积极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继 续以“文物安全无事故”的年度奋斗目标为动力,牢记使命,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确保文物安全 万无一失。三是希望全体干部职工以这次演讲为契机,将比赛中所展现出来的热情、激情、豪情 带到日常工作中去,以“保护、研究、弘扬”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进人物为楷模,勤奋务实,积极进取,努力完成以文保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 此次比赛,给全体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进一步激发了工作热情,调动了工 作积极性。 (文/邓位轩图/郭庆)篇二:演讲比赛简报 xx乡举行庆祝“迎七一·党在我心中” 演讲比赛 2012年6月17日上午xx乡组织乡优秀年轻干部、大学生村官等12名选手在西二楼会议 厅举行了庆祝“迎七一·党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 柴关乡xx书记、xx乡长及全体乡干部出席了演讲会。演讲比赛前,xx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为了迎接“七一”的到来,广大干部职工要立足本职工作,学习先进党员的优秀事迹,创 先争优,争当时代先锋,为我乡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他同时指出此次活动目地也在于锻炼 年轻干部,提高干部素质。他鼓励年轻干部要树立正确导向,要注重学习,培养多种能力,内强 素质,外树形象,把柴关乡建设成学习型机关。 随后各参赛选手围绕“党在我心中”这一主题进行了情感真挚、动人心弦的演讲,演讲内容有对党的情感抒发,有对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认识,有对创先争优活动的学习体会,也有对典型党 员或本单位优秀党员的感人事迹、各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典型事例的赞颂。 选手的演讲紧扣柴关乡工作实际,反映广大党员干部,大学生村官热爱党、热爱祖国、扎根 基层、服务人民的美好情怀,引起了所有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使广大党员干部又一次加深了对党、对基层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比赛气氛热烈,效果良好,成为 党员创先争优,争当时代先锋的生动一课。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

我国贸易顺差的原因,影响及趋势 摘要 近年来, 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我国贸易顺差规模也持续扩大。2005年,我国的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我国贸易顺差问题成为国内乃至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对贸易顺差的相关概念进行了介绍和我国贸易顺差的绝对量分析;然后对我国巨额贸易顺差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接着对巨额贸易顺差给我国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最后就对外贸易顺差的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顺差;原因;影响;趋势

The Cause, effects and trend of trade surplus in China Abstract I n recent years,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growth, China's trade surplus scale also expands continuously. In 2005, China's trade surplus exceeded 100 billion U.S. dollars, China's trade surplus has become the domestic and global focus. In this paper, the trade surplus related concepts are introduced and China's trade surplus the absolute quantity analysis; then China's huge trade surplus and the causes are analyzed; then the huge trade surplus the influence which brings for our country are studied; finally the foreign trade surplus trend analysis. Key words: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surplus; cause; effect; trend

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8, 7(7), 951-957 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4d8320786.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d8320786.html,/10.12677/ass.2018.77144 A Study on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Wealth in China Rui Zhang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Jiangxi Received: Jun. 28th, 2018; accepted: Jul. 11th, 2018; published: Jul. 18th, 2018 Abstract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is significant, especially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cept definit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come gap and property gap, and draws a significant conclusion of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urban and rural policy tilt, urban and rural education resources distribution imbalance and unequal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ocial security and other reasons will lead to urban and rural gap between rich and poor. To better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t the present stage, the article gives the solution that is based on the reasons as the basis, emphatically from the stress on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reforming the educa-tion system to promote education fairness, to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five aspects, such as to give reasonable advic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urban and rural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Keywords Urban-Rural Wealth Gap, Income Gap, Wealth Gap 当前中国城乡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张蕊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 收稿日期:2018年6月28日;录用日期:2018年7月11日;发布日期:2018年7月18日 摘要 中国现阶段贫富差距显著,尤其是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尤为突出。本文首先从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入手,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

老龄化等因素影响,CVD死亡的绝对数字仍在快速上升,2013年较1990年增加了46%。其中,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人数增加了90.9%,脑血管病死亡人数增加了47.7%。 2. 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2.1 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也是CVD最重要的危险因素。2010年中国因高血压死亡共计204.3万例(男性115.4万,女性88.9万),占全部死亡的24.6%。2013年,中国卫生总费用为31 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 中国在1958~1959年、1979~1980年、1991和2002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内的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5.1%、7.7%、13.6%和17.7%,总体呈上升趋势。根据2012年国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报告,中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5.2%,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测算患病人数为2.7亿。 根据1991~2009年间开展的中国营养与健康研究(CHNS)结果,血压正常高值的比率从1991年的29.4%增加到2009年的38.7%,呈明显上升趋势。 根据1991~2009年间CHNS调查,整体来看,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呈上升趋势,但依旧处于较低水平。2009年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26.1%、22.8%和6.1%。

1991~200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显示,少年儿童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从1991年的7.1%上升到2009年的13.8%,年均上升率为0.47%。 2.2 吸烟 自1984年以来,中国男性吸烟率一直属于世界上最高的人群之一。 1996~2002年,男性吸烟率高达60%以上。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15岁及以上男性现在吸烟率52.9%,女性现在吸烟率为2.4%,7.38亿不吸烟者遭受二手烟的危害。

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开发知识点

第三章中国自然资源及其开发 第一节气候资源及其评价 一、热量资源 二、水分资源 1.降水总量及变率 2.干燥度及其分布 三、太阳能与风能资源 1.太阳能资源 2.风能资源 我国年平均风速的分布特点是北方风大,南方风小;沿海风大,内陆风小;平原风大,山地风小;高原风大,盆地风小。 第二节土地资源结构及其评价 一、土地与土地资源 (一)土地 土地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它占据着三维空间,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贯穿着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过程。表现为复杂的开放系统 (二)土地资源属性 (1)土地资源具有自然生产能力,可以生产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畜产品、林副产品并提供人类生息的空间场所。 (2)土地资源具有稳定性和可更新性。 (3)土地资源具有空间分布的地域性和面积的有限性。(4)土地资源具有时间的变化性。(5)土地资源是特殊的生产资料。任何部门的生产过程都离不开土地。(6)土地资源具有自然与经济的统一性。(7)土地资源具有承载能力。土地生产率不能无限制地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包括农作物的数量及人口容量)总是有限的。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 (一)土地辽阔,类型多样 (二)山地多,平地少 (三)土地资源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四)部分地区土地资源质量不高,土地退化现象严重 (五)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能力的地区差别显著 (六)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日益短缺 三、土地资源结构:数量与质量评价 (一)耕地资源 (二)后备耕地资源我国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分布上西北部多于东南部。 (三)林地资源我国林地资源相对数量不大,覆盖率低,分布不均,后备资源丰富,潜力大。 (四)草地资源我国草地资源面积大,类型多,但质量较低,主要集中于西半部。 (五)内陆水域与沼泽 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1.切实保护现有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林牧全面发展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如何正确看待目前中国的贫富差距 Xf 杨懂梅 Xf 韩芸 Xf 王鑫 Xf 指导老师:唐灵魁 摘要:本文以中国贫富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然后阐述了中国贫富差距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提出了中国贫富差距改善的措施。本文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贫富差距;现状;措施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经历的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老百姓、理论界,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人民生活总体上普遍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贫富差距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我们相信,在我国的先富起来的人中,相当多数是由于劳动收入或者由正当的财富收入造成的。他们的收入应该说是合理合法的。然而,也不能排除,在他们中间有一些是由于非市场因素、甚至是非法因素造成的。大多数社会都得容忍因为地理条件不一样形成的收入差距,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获得机会率越来越不均等,尤其是通过权力市场化而形成的收入差距是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根源之一。 调查: 您所在的城市不同人群间的收入差距是否明显? 您家庭目前的月总收入是: 您认为人群间的贫富差距会影响到以下哪些方面的差距? 一、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测量贫富差距程度。 基尼系数为0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为1表示全部财产集中于一人; 基尼系数的变大表示贫富差距继续加大。国际上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基尼系数在 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自2000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开始越过0.4的国际警戒线,并连续几年直线上升,(见下表1:1977年至2010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贫富差距不断恶化。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的主力军——城乡居民,他们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很典型。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当年农村人均纯收人为2090元,而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160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 2.47倍。此后,这一指标一路上涨,到了2010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倍数已经达到了 3.23倍。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收入的比率为1.5:l ,而我国长期以来超过2甚至3。这说明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 2.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拉大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的思想指导下,国家对于东部及沿海地区实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机遇。使东部地区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基本实现了工业化。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增速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逐年扩大。从上实际八十年代到现在,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5.01倍,中部地区增长了12.2西 票数 百分比 一、您认为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大吗?到了什么程度? 很大 80 80% 大 17 17% 中 2 2% 小 1 1% 总投票者 100 二、造成我国目前贫富差距的原因(可多选) 市场分配 40 40% 财政分配 44 44% 腐败问题 82 82% 农地征用 31 31% 城市房屋拆迁 21 21% 国企改制 54 54% 股市违规操作 27 27% 其他 20 20% 总投票者 100

区域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电子教案

第5课时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l k0 jkkkkx km,./. 提示:①太阳能②石油③地热能④旱地⑤水资源⑥一+⑦二⑧水田

考点一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360docs.net/doc/4d8320786.html, 2012年6月 221 浅谈中美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佟伟伟 战颂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中国经济对国际贸易的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中美贸易顺差也因此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然而,中美贸易顺差的扩大,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众多不利的影响,为此,本文从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入手,提出解决中美贸易顺差及其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的对策。关键词:中美 贸易顺差 影响 对策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6(b)-221-022008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也高达50%以上,这充分说明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近些年来,随着中美双边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贸易发展不平衡的态势也进一步加剧,中美贸易顺差问题日益凸显。 1 中美贸易顺差的现状 中美贸易关系自两国建交而形成, 40多年来一直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而中美贸易摩擦最突出地体现在中美贸易顺差上。据中国的统计,1993年中美贸易开始出现顺差达62亿美元,至此之后,顺差额以稳定的速度增长。迄今为止,美国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首要进口来源地。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1年美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额为5032.1亿美元,同比上升10.2%。其中,美国对中国出口为1038.8亿美元,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观,同比上升13.1%;自中国进口3993.4亿美元,同比增长9.4%。美方贸易逆差2954.6亿美元,增长8.2%。 2 中美贸易顺差的原因分析 2.1 美国政府的经济政策 2.1.1 美国政府的国内刺激政策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多年来美国不断降低基准利率和扩大财政赤字,导致美国成为低储蓄、高消费、拥有巨额财政赤字的国家。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美国该种经济结构需要吸引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同时保持庞大的经常项目和贸易赤字才能保持平衡,中美之间的巨额贸易顺差便由此产生。 2.1.2 美国政府的出口管制政策基于国家安全、防止技术外泄的考虑,美国对某些产品实施了歧视性的出口管制措施,其中最为严格的是核技术、武器、军民两用的高级技术产品。这种限制性的措施,使得美国许多具有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难以出口到中国,减少了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造成了巨额的中美贸易顺差,加剧了两国经贸关系的失衡。2.2 中国承担美国大部分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一方面,基于自身利益和中国低廉劳动力成本的考虑,美国在中国选择大量企业,为其进行产品零部件或产品的三来加工(如富士通为苹果公司在华最大的代加工点),即代加工企业从美国进口原材料、设备等从事加工生产,再将最终产品出口到美国,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也增加了中国向美国的出口。 另一方面,美国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华建立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将原来在美国生产并出口到中国的方式转化为在中国生产,且直接在中国销售,这样既增加了中国对美国的进口,同时也减少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大了中美贸易顺差。有研究表明,美国在华某一行业直接投资增长10%,美国对华出口量将下降2.1%,美国从华进口量将增长7.3%。 据有关数据表明,若扣除中国加工贸易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91%;扣除外商投资企业的顺差,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将减少73%。可见,中国对美国的加工贸易和美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是产生中美贸易顺差的重要原因。2.3 贸易转移的效果 我国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加工厂”,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20世纪90年代,正值中国大力开发加工贸易之际,由于贸易转移效果的存在,导致中美贸易出现了顺差。 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劳动力要素丰裕且成本相对低廉,因此,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东亚国家和地区,为降低生产成本,竞相将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组装工序向中国进行转移,利用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生产,而后出口到美国,使其原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转化为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加剧中美贸易的失衡。诚然,中国正在替代日本等东亚国家对美国的出口。而在实施加工贸易的整个过程中,我国高价从上述 国家和地区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 加工成制成品后,再低价出口到美国,这种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下,中国获利微薄,仅有5%左右的利润率,且是以极低的劳动力成本为代价换回的。2.4 统计方法的不一致,造成统计结果误差首先,两者进行贸易数据统计时,采用的贸易术语不同。出口方面,中国采用FOB,而美国采用FAS,FAS不包括从码头到船上的装卸费以及转船费,两者差距较大。因此,美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应向上调整1%;进口方面,中国采用CIF,而美国采用的是类似于FOB的价格,FOB不包括主要的运费和保险费。因此,按照两个术语之间的差距调整,中国的进口额应向下调整10%。 其次,香港的转口贸易扩大了中美贸易顺差。香港地区是较大的自由港,转口贸易是其贸易的主要方式,其产品很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内地。然而,美国商务部对贸易进行统计时,尊重原产地规则,认为商品只要是中国原产的,无论从何地运进美国,一律列为从中 的为了就业和GDP两个指标而盲目引入FDI。 参考文献 [1] Lyuba Zarsky. Havens,Halos and Spaghetti:Untangling  The Evidence About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The  Environment .The Hague,Netherlands. January 1999.[2] 罗长远.FDI是否能够缓解中国企业的融资约束[J].2011(4).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决策讲课讲稿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决策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分为可耗竭或不可再生(如矿产)和不可耗竭或可再生资源(如森林和草原)两大类。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以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严重地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并保持持续增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中国在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小,1989年人均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8.1%、32.3%、14.3%和32.3%,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或恶化;二是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与全国性的耕地资源不足和退化问题。据统计,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吨以上,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粮食250多万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对来说,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b)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c)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d)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e)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f)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以下简称年报)

2019年8月6日,《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以下简称“年报”)编委会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樊静副主任,以及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顾东风院士,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以及年报编委会专家、编写组成员等出席了会议。 会议由高润霖院士主持。他指出,中国心血管病报告自出版以来取得了不少成绩,受到各方面肯定,年报资料也有着广泛的引用率,今年在胡盛寿院长的领导下,进一步改进,可以办得更好,更适合大健康国家卫生战略的形势。 胡盛寿院士首先代表国家心血管中心,对各位专家在过去的14年中对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鼎力相助表示衷心感谢,并阐述了改版的目的和意义。 他指出,2016年中央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会,突出强调以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的方针。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对“健康中国”关注程度之高前所未有。如何适应国家形势,把我们的年报编辑工作做得更好,是召开此次编委会最重要的背景。 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年报工作组召开了三次筹备会,对如何使得年报更符合“健康中国”发展的需要进行了讨论,突出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就是以往年报主要强调心血管疾病,现在要突出国家健康政策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主题,所以年报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前期年报筹备组对年报编写做了比较大的改版,强调了以健康为中心,使年报受众人群更加广泛,不仅是专业人士、政府部门、媒体工作者,还要进一步推动大众层面对心血管健康知识的获取和了解。 第二是编委会的组成也做了调整,根据前几届编委会工作的经验,改版后,为提高编辑水平,加入了国内从事心血管研究更加有经验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使年报更加受到关注。 另外,也加入一些年富力强的心血管防控方面的工作者。希望在新一届编委会的努力和鼎力支持下,年报编辑更加出色,以实际行动提升国家心血管防控的整体水平,对“以健康为中心”的号召做出实质性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