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血战台儿庄》有感_高三观后感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血战台儿庄》观后感心得体会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血战台儿庄》观后感心得体会这部电影主要描写了1938年3月下旬日军对台儿庄进行攻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血战台儿庄》观后感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血战台儿庄》观后感【1】观看影片《血战台儿庄》后,我为爱国将领张自忠将军率领的爱国将士们那种与日寇浴血奋战、血洒沙场的浩然正气所震撼,那些铁血男儿为了国家与人民的安危,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尊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铸成了一座千古不朽的丰碑。
其中,有一个精彩的细节令我印象犹深,感慨万千。
当将士们同仇敌忾、手执利器,即将赤膊上阵与日寇决一死战时,一位官长模样的人临阵磨枪,站在队伍面前,他身后的士兵扛来了数箱沉沉的大木箱,打开木箱,里面是白花花的银洋。
官长将手一挥,便有人分给将士们每人四块白洋,当官的振振有词,扬言若与敌血战,将论功行赏,银元大大的有……不料,将士们似乎此时都成了木头,他们沉默着,一言不发,稍后,他们将银洋全不屑地丢在地上,那白银铸成的大洋落地的声音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十分清脆。
将士们踏着白花花的厚雪一般的银元走过去了,走向了炮火纷飞的战场,走向了如狼似虎的日寇,只留下那官长呆呆地站着,望着白茫茫一片银洋发呆……也许,他永远也想不明白,在生死决战的关键时刻,万能的金钱怎么失去魔力了呢?是啊,人要生存,家要兴旺,国要振兴,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但钱并不是万能的。
试想,子弹是不长眼睛的,连命都不要了,还要白洋这劳什子做什么?将士们不惜以身殉国,并不是冲着那些白花花的银元去的,如果说在抗日战场上杀一个日寇发多少奖金,那恐怕不会有一个人去拿宝贵的生命开玩笑的。
时下社会,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狂潮泛滥,愈演愈烈。
有些贪官失去信念,狂贪钱财;有些奸商商德沦丧,唯利是图……一些有识之士无不为之忧虑。
与那些视金钱如粪土、喋血沙场的将士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忽然想起著名才子作家郁达夫对待金钱的佚事来。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作文5篇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作文5篇《血战台儿庄》我已看过多次,每次都热血澎湃。
这部电影是国内抗战题材拍得最好的,最大的感人之处便在于通过人性的画面反映战争的残酷。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血战台儿庄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血战台儿庄观后感1台儿庄战役是继平型关战役之后所取得的又一次大捷,电影的整个场面纵使让我们痛心,特别是在最后国民党的大旗在人的阶梯上飘扬的时候,特别让人震撼,其实这次电影我们可以看到另一面,我总结如下:第一:只要团结一致,没有做不成的事。
第二:要相互协作,共同战斗,比如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就应该相互协作,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结果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
第三:珍惜现在的生活,因为这是用先烈们的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更应该爱惜自己的生命。
我们应该为我们能够在这样安逸的环境中工作感到荣幸,感到自豪。
第四:歌唱祖国,建党节就要到了,让我们一起为先烈们祝福吧。
总之,要为我们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而奋斗,坚持自己的目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2今天,我观看了电影《血战台儿庄》,它记叙了我军在台儿庄歼灭日军这一历史事件,。
激起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惨-案”后,改编了日军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新任司令官一到任,即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一举打通津浦线。
与此同时,国民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也飞抵徐州,部署这一重大战役。
他力排众议,大胆启用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并收编了川军王铭章部。
1938年3月,日军矶谷师团孤军南下,进犯徐州。
李宗仁决定在徐州以北的要塞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
他命令孙连仲部、张自忠部、汤恩伯部完成对日军的合围,并炸掉运河浮桥。
中国-军队破釜沉舟,浴血奋战,歼敌万余人,几百名日军伤残士兵绝望地剖腹自杀,引火自-焚。
台儿庄之战大获全胜。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600]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600]血战台儿庄观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c3f1cab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64.png)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600]血战台儿庄观后感血战台儿庄观后感篇1:血战台儿庄观后感600字【血战台儿庄观后感_篇一】今天下午的主题班会,我们班放了一部很经典的反映抗战历史的军事题材影片:《血战台儿庄》。
观后,大家感想深刻。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惨案”后,改编了日军华中方面军战斗序列,新任司令官一到任,即打算与华北方面军南北夹攻,合围徐州,一举打通津浦线。
与此同时,国民军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也飞抵徐州,部署这一重大战役。
他力排众议,大胆启用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并收编了川军王铭章部。
1938年3月,日军矶谷师团孤军南下,进犯徐州。
李宗仁决定在徐州以北的要塞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
他命令孙连仲部、张自忠部、汤恩伯部完成对日军的合围,并炸掉运河浮桥。
中国军队破釜沉舟,浴血奋战,歼敌万余人,几百名日军伤残士兵绝望地剖腹自杀,引火自焚。
台儿庄之战大获全胜。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大长了中国军民反抗外侮的坚强意志。
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对此高度评价:“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部,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全世界!”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势!台儿庄战役正是这句话的绝佳体现!在抗战年代,日本侵略军肆意蹂躏着中华民族的土地,毫无人性的残杀中国同胞。
这样的仇恨,这样的记忆,用任何艺术手段都无法完美的表现。
只有我们切身的去感受历史,回忆历史,去聆听那些饱受日本侵略军摧残的幸存同胞的倾诉,去聆听那些写实的纪录片的倾诉,才能真正的了解历史,了解过去,了解两个民族间无法用时间消磨掉的仇恨。
我不会让我的子孙忘记这段历史。
我不会让时尚的潮流冲淡我和我的后代对整个大和民族的仇恨。
甚至,我要用我自己的行动来告诉身边的人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都不能忘记,曾经,日本人在中华大地上掠夺我们的财富,欺压我们的同胞,奸杀我们的妇女。
电影《血战台儿庄》观后感悟收获范例五篇

在这场大战的决战时刻,部队指挥官拿出许多大洋给士兵们,想以此提升他们的士气。但士兵们却说,我们连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什么?留这些钱,给我们立块碑吧。士兵们统统把钱扔到了地上,带着视死如归的信念,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中,击溃了疯狂的日军,取得了保卫台儿庄的胜利。
一部好影片总能让人受益匪浅,这部真实而感人的甘心巨片不仅让我了解了祖国辉煌的历史长卷中这璀灿的一页,还让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电影《血战台儿庄》观后感悟收获范例五篇【四】
昨日,我看了《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这部抗战题材的电影使我热血沸腾,久久难以怀……
电影主要讲述了1938 年 3 月,日军矶谷师团孤军南下,进犯徐州。李宗仁决定在徐州以北的要塞台儿庄与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中国士兵以血肉之躯抗击日军的大炮坦克,起初节节败退,最后,组成敢死队绝地反击,取得了台儿庄大战的胜利。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胜利之一,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对于每一个有一颗爱国之心的中华儿女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热血沸腾,义愤填膺。的确,当影片播放到日寇闯进村庄肆意烧杀抢掠的镜头时,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怒火,我真恨不得冲进影片中将日寇一个个碎尸万段。看着那坐在尸堆中因受到惊吓而放声大哭的孩子,我多么想冲入片子里救出这个无辜的孩子啊。
一九三八年日寇侵占南京后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南京惨案,在这场大屠杀中,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惨遭禽兽不如的侵略的杀淫。这切齿的仇恨会让中华儿女世代记住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这场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还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自日寇侵我华夏河山之日起,他们从我们国家掠走了无数的资源和财宝,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遣责。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血战台儿庄观后感(一)昨天晚上我们在院党支部的安排下观看了爱国电影《血战台儿庄》,被其中真实的历史展现震撼了我的心灵。
我看过许多的爱国教育电影,《血战台儿庄》与其他的爱国电影主题都是一样的,但每看一次爱国电影我的心灵都会被震撼一次。
对于每一个有一颗爱国之心的中华儿女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热血沸腾,义愤填膺。
的确,当影片播放到日寇闯进村庄肆意烧杀抢掠的镜头时,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怒火,我真恨不得冲进影片中将日寇一个个碎尸万段。
看着那坐在尸堆中因受到惊吓而放声大哭的孩子,我是多么的幸运啊,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生长在红旗下,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而影片中的小孩的不幸是日本人的野心造成的,而这确实可以避免的悲剧!当日军对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发起猛烈进攻时,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一齐指向我军阵地,炮弹带着呼啸满地炸,子弹带尖叫满天飞,叫喊声响彻云霄。
在敌强我弱、援军迟迟未到的情况下,驻守在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已伤亡过半,可是战士们依然坚强的支撑着,那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上依旧展现着坚强的意志,那一双双深遂的眼睛里依旧闪烁着爱国的光芒;那一颗颗火热的心燃烧着反抗的怒火。
一批批战士倒下了,但他们的灵魂却没倒下,并且激励着活着的战士更加英勇的杀敌,最终我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是“因为回顾战争,所以我们珍惜和平”。
今天的安定和谐、繁荣富强的中国,谁能说不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民族之魂。
《血战台儿庄》就是他们的一枚勋章,它将永远伴随着革命先烈的英灵,伴随着永不逝去的历史,伴随着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每当我生活在这片晴空下,仰望天幕,就会感到无数革命先烈屹立在眼前,他们是多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眷恋自己的亲人。
而我们也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站在人生的起点的我们要在这黄金时期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准备着为祖国蓝图添上美丽的一笔!血战台儿庄观后感(二)《血战台儿庄》我已看过多次,每次都热血澎湃。
这部电影是国内抗战题材拍得最好的,最大的感人之处便在于通过人性的画面反映战争的残酷。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本文是关于观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一)昨天晚上我们在院党支部的安排下观看了爱国电影《血战台儿庄》,被其中真实的历史展现震撼了我的心灵。
我看过许多的爱国教育电影,《血战台儿庄》与其他的爱国电影主题都是一样的,但每看一次爱国电影我的心灵都会被震撼一次。
对于每一个有一颗爱国之心的中华儿女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热血沸腾,义愤填膺。
的确,当影片播放到日寇闯进村庄肆意烧杀抢掠的镜头时,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怒火,我真恨不得冲进影片中将日寇一个个碎尸万段。
看着那坐在尸堆中因受到惊吓而放声大哭的孩子,我是多么的幸运啊,我生活在和平年代,生长在红旗下,生活在父母的庇佑下,而影片中的小孩的不幸是日本人的野心造成的,而这确实可以避免的悲剧!当日军对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发起猛烈进攻时,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一齐指向我军阵地,炮弹带着呼啸满地炸,子弹带尖叫满天飞,叫喊声响彻云霄。
在敌强我弱、援军迟迟未到的情况下,驻守在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已伤亡过半,可是战士们依然坚强的支撑着,那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上依旧展现着坚强的意志,那一双双深遂的眼睛里依旧闪烁着爱国的光芒;那一颗颗火热的心燃烧着反抗的怒火。
一批批战士倒下了,但他们的灵魂却没倒下,并且激励着活着的战士更加英勇的杀敌,最终我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是“因为回顾战争,所以我们珍惜和平”。
今天的安定和谐、繁荣富强的中国,谁能说不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民族之魂。
《血战台儿庄》就是他们的一枚勋章,它将永远伴随着革命先烈的英灵,伴随着永不逝去的历史,伴随着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每当我生活在这片晴空下,仰望天幕,就会感到无数革命先烈屹立在眼前,他们是多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眷恋自己的亲人。
而我们也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站在人生的起点的我们要在这黄金时期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准备着为祖国蓝图添上美丽的一笔!血战台儿庄观后感(二)《血战台儿庄》我已看过多次,每次都热血澎湃。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血战台儿庄》观后感【篇一】这几天,我看了红色电影《血战台儿庄》。
此时,我川军二十一军石照益一四六师在寿昌大小长山一带同敌人激战。
该师四三八团团长马国荣派出一个营,配合集团军总部直属独立第八工兵营,向东渡过兰江狙击敌人。
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方战败后被迫割让日本。
从日本殖民者窃取台湾的那一天起,中华有识之士悲愤、抗议,台湾民众武装抵抗、文化抵御从未间断。
全国性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和民意机关多次对收复台湾发表声明和提出各种提案。
在中华民族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和同盟国的共同努力下,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从法理和事实上回归中国。
这是中国军民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台湾民众历经半个世纪抗争,付出难以计数的惨痛代价之后取得的重要成果。
在中国政府赴台接收机构的领导下,解除了殖民桎梏的台湾,立刻迸发出生动活泼的社会力,被压抑了50年的民族情感和重建意志空前高涨……这部电影主要描写了1938年3月下旬日军对台儿庄进行攻击,在这场战役中,日军共投入了二个师团,30余万人,百余架飞机、坦克都未能攻下徐州,而我方则在兵力和武力上大大不如日军的情况下,打下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令人震憾!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志愿军战士,这就是我们的英雄!他们献出了生命,为全线反击做出了贡献,他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们是伟大的中国共(论文库)产党的光荣的中国人民的新儿女,纯洁的人物的真面貌,使尊重人类尊严的人民感到骄傲,自豪。
正因如此,更体现出了我们中国战士们的机智勇敢。
为了保住祖国不被日军侵略,他们顽强地与日本鬼子抗争,给人民带来了平安,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和他们这些英雄相比,我们是如此的渺小,他们为了维护祖国,不顾一切地与帝国主义者作斗争。
无论前面是刀枪还是大炮都勇往直前。
再想我,有一次,有一道难题,爸爸看到了,让我给他讲一讲,我不会讲,就哭了起来。
最后是爸爸问了另一个人才找到了方法。
看了电影后,我真是觉得自己太惭愧了,我应该像电影中的中国战士们一样面对困难不退缩,要迎难而上,只要我有他们那样的毅力和恒心,一定会克服学习道路中的“拌脚石”。
爱国电影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爱国电影血战台儿庄观后感爱国电影血战台儿庄观后感(精选13篇)血战台儿庄是中国的第一场大胜利,它描述了日军的计划是如何被我军识破的,并且用不足七个军的兵力打败他们更多的人的。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血战台儿庄观后感,欢迎阅读!爱国电影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1今天,我观看了电影《血战台儿庄》,它记叙了我军在台儿庄歼灭日军这一历史事件。
激起了我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在电影中,一个个难忘的.战争场面在我眼前回放:在沂水河,战士们冒着滚滚浓烟,穿过一阵阵枪林弹雨,高举着鲜艳的红旗,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冲向对岸,与敌人展开激战……看了它,我不由得被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打动了;敌人以“先入关中者为王”的骄横气焰,向我军台儿庄阵地发起猛攻,疯狂地炸毁房屋……看到这个场景,我不由得义愤填胸;当敌人的战车开来时,战士们一个个视死如归,拉开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看了这儿,我不由得被战士们大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打动了;当战斗结束,敌人仓皇逃走,战士们站在城墙上高高挥舞红旗的时候,我心中激起了深深的爱国之情。
我不由得想到: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如何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其他的英雄事迹。
爱国电影血战台儿庄观后感 2今天,我看了一部抗日电影,名叫《血战台儿庄》,这个故事我曾经听过,如今看了以后,我便对祖国先烈更加致谢,祖国是他们用那么多鲜血换来的,我又怎么能不倍加致谢这些革命先烈呢?自卢沟桥事变以来,上海、南京先后沦陷,那时中国一场战斗都没胜利,日寇为了打通津浦路,又准备攻打徐州,而途中要路过台儿庄,在司令长李宗仁的指挥下,40万军队在台儿庄驻守,战争,便从台儿庄开始爆发。
调到这来的部队装备不齐,并且不好,而面对的敌人却是坦克大炮,战士们做的举动令我十分吃惊,将腰上系满手榴弹,躺在坦克面前,牺牲自己和敌人同归于尽。
日寇的一个团,相当于我军的一个师啊,先烈为祖国付出的'鲜血简直是超乎想象,战斗持续两个星期左右援军才到,而每天,日寇要向我方投下七千多枚炮弹,最后,日寇撤退了,我军胜利了,这是国民党自卢沟桥事变以来第一次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血战台儿庄》有感
本文是关于高三观后感的观《血战台儿庄》有感,感谢您的阅读!
电影《血战台儿庄》是由杨光远先生以及翟俊杰先生联合导演于1986年上映的一部爱国主义抗日题材电影,内容真实而震撼人心,场面宏大而令人感动。
老实说,起初让我去观赏这部电影,我并不愿意,一部年纪比我还大的电影,不说相比于如今的大制作电影,就是相比如今的小制作抗日题材电视剧,也是差之甚远,但是当我真真正正观赏至电影结束的那一刻,我的心里掀起了惊涛骇浪,一股热血直冲我的天灵盖,眼泪止不住就从眼眶里挤了出来,浑身颤抖,看向周围世界都有些许模糊,仿佛我突然回到了那个时代,与电影里的主角握手,“我们胜利了······”。
时间过去了不知道多久,我的心情终于平复下来,脑子清醒了之后,我慢慢意识到,刚刚的那种心情,叫做自豪。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1938年的春天,日本人派遣他们的新侵华司令官细焌六,前往中国指挥他们的侵华战争,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位前陆军大将,现是远东国际法庭甲级战犯,想要一口气打通我国津浦线,于是指定下计划准备与他们的华北方面军围攻徐州,而两路而台儿庄,正是滕县沦陷之后日军进犯徐州的的重要要塞,而时任第抗日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元帅,决定死守要塞台儿庄,利用优势,与日军大战于此,然而事与愿违,与日军精锐的坦克部队,空军部队几个回合的拼杀下来,孙仲连将军的部队已经损失惨重,而池峰城将军手下团长张静波竟然在如此时刻临阵脱逃!在此生死存亡之时池峰城将军决定效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炸掉唯一的后路——运河中的浮桥,并处决张静波,与日军决一死战,然而,日军已经占领了台儿庄将近四分之三,眼看台儿庄即将失守,而作为包抄部队的汤恩伯军却按兵不动,迟迟未见身影,李宗仁司令心急如焚,以军法严令汤恩伯出兵,汤恩伯之后从日军后侧杀入,而台儿庄内的中国守军也全线反击,日本矶谷师团成了瓮中捉鳖,终日军被全歼于台儿庄外!台儿庄战役,大捷!
电影的内容,自然是振奋人心,无论是电影中李宗仁司令的英明神武,坚决果断,亦或者是池峰城将军的,视死如生,披肝沥胆,都把军人这个词语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是这部电影背后的这帮人,却同样经历这这样一场战斗,要知道,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十分开发的如今,国党的故事依然属于敏感话题,而就是这
样的一个敏感话题,却在1986年,就被这广西制片厂的翟俊杰先生,八一制片厂的杨光远先生,搬上了大荧幕,这在当时也是一大壮举,竟然把教科书上只字未提的事迹拍摄成为电影,这是无法想象的困难的。
这其中的故事,要从老一辈艺术家的成荫说起。
1965年,为欢迎李宗仁先生海外归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盛大的欢迎宴会。
在宴会上,周总理亲自给电影界同志敬酒,并对著名导演、时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的成荫说:“成荫同志,今天李先生从海外回来,我看他有两件事今后可以拍成电影。
一是1938年李先生指挥国民党杂牌军在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大捷,一个就是今天李先生归根。
于是这件事情,成为了成先生一生的心愿,然而之后,文革却爆发了,成先生的这个心愿,也终未实现。
直到1985年,于是陈墩德先生就像广西制片厂反应,但是这部片子的风险对于广西制片厂而言,并不小,若是因为太过敏感而无法播放,问题将会很大,最终,他们还是觉定冒险,将此事迹搬上大荧幕,于是没有战争大片拍摄经验的广西制片厂北上请来了八一制片厂的《地道战》导演——陈光道先生,于是这部不可超越的史诗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开拍了。
为什么说《血战台儿庄》不可超越呢?最主要还得因为其拍摄手段,《血战台儿庄》中会战的情景,无一不是血红色的,只要有战争的地方,就有血,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永远也不知道那样的鲜红色是什么样子,那种血流漂橹,横尸遍野,是我们永远无法想象的,于是他们用了这样一种手段强调这种血色的残酷,让普通人也可以感受到这种强烈的气氛,片子开头里有四分钟藤县沦陷后“血肉长城”的场景,战争里子弹是不长眼睛的,它不会避开自己人的头颅,也不会寻找敌人的头颅,一朵朵血花在所谓万物之灵的浑身绽放,那种炼狱般的沉闷,在电影中淋漓尽致,这就是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来的东西,其实艺术是共通的,好比音乐,中国古代的音乐是没有节奏记谱的,全靠着老师言传身教,以及学生积年累月不断练习,比之如今,一切公式化技术化,完成音符也不成问题,乐感也成了要另外训练的项目,电影也是如此,老一辈人的电影人都是如此,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电影,感情是自然而然就会融入的。
所以《血战台儿庄》是无法超越,无法复制的,因为在科技发达,拍摄手段成熟的今天再也没有人愿意像《血战台儿庄》剧组一样,勤勤恳恳,一步一个脚印,但是这也是将这一批优秀作品和现在所谓“抗日神剧”、“抗日雷剧”区分开的最大准绳。
这部电影,主题是“台儿庄大捷”,“台儿庄大捷”是我国抗日战争以来上取得的最大胜利,日军死伤两万余人,这本是一个天大的喜事,按照正常想法,结尾应该是人民敲锣打鼓,欢天喜地的庆祝画面,但是《血战台儿庄》并不是,他们选择了在断壁残垣中,结束电影,我起初并不明白,为什么要以悲景作为结尾,破坏整体气氛和结构呢,经过对电影的一些调查,我终于明白了,战争是没有真正胜利者的,只要战争开打,那就会有伤亡,会有妻子失去丈夫,会有孩子失去父亲,会有人失去生命,战争的残酷,不仅仅在会战的过程中表达着,也在结尾胜利之后表达着,好比一块木头,钉上钉子,钉子可以拔掉,但是留下的坑洞,却永远无法补满,这就是战争,人类欲望的实质体现,只有最悲惨的结局,才能表现出战争的罪恶,才能表现出侵略者的滔天恶行,在这其中,我相信无论是共党也好,国党也好,都痛恨这种侵略行为,所以在国家危难之时,他们共同站了出来,站了出来,便寸步不让,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血战台儿庄》中,基本上只有将级的军官们才有名字,然而这并不是故意凸显军官们,而是那场战役在那个时代,难以搜寻姓名,甚至很多战士,尸骨无存,他们可能是普通的士兵、班长,他们在军队里是平凡的,但是他们在战场上绝对是超凡的,敢于在默默无闻中,为了国,为了家,为了心中正义,抛头颅洒热血,搭人桥,设血肉长城,谁又会认为他们不伟大呢?但是谁又会记得他们呢?我想,无论是国党军人也好,共党军人也好,在家国危难之时,舍生取义,为国捐躯的人,都可以叫做烈士吧?都值得后人为之缅怀,为之感动吧?
《血战台儿庄》是一部用血浇灌的电影,用抗日先辈们的鲜血,用老艺术家们心血,浇灌出来的,我想这也是时隔多年,这部电影的生命力依然顽强,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依然不可超越,我们看完依然潸然泪下的原因,我想在先辈们的基础上,应该加上我们新一辈人的热血,我们用爱国,用激情的热血去浇灌它,让老一辈人知道,我们的民族站起来了,再也没有人可以随意蹂躏我们的土地,屠戮我们的同胞,因为我们强大了,我们幸福了,我想革命先辈在天有灵,定然欣慰无比
最后我要引用一句话“我没有资格谈论原谅侵略者这个问题,因为任何人没有资格代表遭受苦难的先辈们谈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