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市场论文股票市场日历效应论文
【硕士论文】中国证券市场规模效应、时间效应、价值效应的实证分析

彰61Slll摘要论文题目:主国适鲞直堑趣搓夔廛:啦间筮廛,盆焦煎廑的塞延筮扭专业:金融堂研究生:焦垡指导教师:杨春鹏摘要我国的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在发展壮大。
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依然是一个尚待完善与规范的发展中市场。
存在着像规模效应、时间效应、价值效应、惯性策略与反转策略等诸多异常现象。
而这些异常现象的存在已成为制约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障碍,因此,认识这些异常现象,揭示隐藏在其背后的原因,对于我国证券市场今后的发展与完善无疑极具迫切性和必要性。
基于此,我选择了我国证券市场异常现象问题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
本文重点是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异常现象的存在,然后从行为金融的角度揭示证券市场这些异常现象存在的原因和机理,从而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时也有利于广大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规范投资行为。
本文主要分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系统地阐述了行为金融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行为金融理论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批驳和质疑。
这同时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异常现象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通过实证检验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效应。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规模效应的研究,然后运用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规模效应,最后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对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此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三部分通过实证检验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时间效应。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时间效应的研究,然后运用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三月份效应”和“月初效应”,最后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对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此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通过实证检验了中国证券市场的价值效应。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价值效应的研究,然后运用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显著的价值效应,最后给投资者提出了投资建议。
第五部分通过实证检验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
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对“喷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研究及其原因分析,然后运用实证分析证明了中国证券市场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存在显著的“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最后得出了适合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买中等股卖差股的惯性策略和买中等卖优股的中期反转策略。
GARCH模型论文节日效应论文:中国股市月份效应和节日效应实证研究

GARCH模型论文节日效应论文:中国股市月份效应和节日效应实证研究摘要:本文利用上证综合指数每日收益率的数据,使用虚拟变量和garch模型对中国股市月份效应和节日效应进行检验,发现中国股市一月效应和春节效应非常显著,投资者可以利用这些市场异常现象获取超额收益。
最后本文对市场异常现象做一些简单的解释。
关键词:garch模型月份效应节日效应一、引言法玛(fama)在1965年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价格服从随机游走过程,没有人能够利用公开信息持续的获取超额回报。
然而国内外的大量研究文献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家的股票市场上存在小公司效应、市盈率效应、一月份效应、周一效应、周五效应、节日效应等在内的市场异常现象,这些异常现象的存在意味着投资者可以通过运用某些特定的投资策略而获得超额的收益。
就上述异常的现象,本文将特别针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和法定假日进行检验,即验证中国股票市场上某个特定的月份和特定的法定假日是否具有超额的回报,即验证法定假日的前后是否存在着超额的回报。
虽然已经有一些论文做了相关性的研究,但其采用的数据都比较的老,随着中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以及机构投资者的不断引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对股票市场的月份效应和节日效应进行检验。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本文研究使用的数据为1997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期间上证综合指数每日的日收益率。
(一) 相关检验1. 序列平稳性检验首先运用adf检验每日收益率的序列是否平稳,以决定是否需要差分,检验结果如下:表 1 单位根检验由p值知,拒绝单位根原假设,该序列是一个平稳序列。
2. 序列相关性检验借助q统计量、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图,对序列进行相关和自相关检验,发现每日收益率序列不存在自相关性关系。
如图1所示:图 1序列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图(二) 月份效应检验由于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分析时,残差异方差的存在,因此使用以下garch模型来检验中国股票市场上是否存在月份效应:其中,为上证综合指数每日的收益率,为一年中月份的虚拟变量,=1,2,…,12。
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

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股票价格也日益成为一种多变因素的复杂现象。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对股市日期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股市日期效应是指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点,股票价格的波动会有所不同,比如每周的星期一、月初、季度末、年底等等。
本文将从股市日期效应的定义、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股市日期效应的定义股市日期效应,也称为股市时间效应,是指股票价格的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研究表明,股票价格在不同的时间点呈现出不同的趋势,比如,周一市场效应、月初效应、季度末效应、十一月至四月效应、市场全年效应等。
这些效应并非由公司基本面因素决定,而是由市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制度因素等非基本面因素导致。
二、影响股市日期效应的因素1.心理因素股市投资者的心理因素会影响股市日期效应。
例如,在周末、假期和节假日后,股民会因为长时间的休息而失去市场纪律和规律,导致市场出现波动。
同时,由于每周的开盘日不同,使得许多来自周末休息的投资者需要一些时间来适应市场的变化,从而在周一的开盘交易中可能会出现市场卖压。
2.节日因素股市节日因素也会影响股市日期效应。
例如,在中国,春节假期期间股市停牌,而假期后的首个开盘交易日会出现大量卖盘量,导致股市波动。
而在美国,万圣节、感恩节和圣诞节等假期结束后的市场交易日,往往出现大量的卖盘量,导致股市出现波动。
3.制度因素股市制度因素也是影响股市日期效应的因素之一。
例如,在中国的A股市场中,公司的年报通常会在每年三月底发布,而许多机构在三月底会调整其投资组合,从而导致某些股票的价格波动,尤其是对公司基本面因素影响较大的股票。
三、实证研究的方法股市日期效应的实证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回归分析法、统计显著性检验法、事件分析法、波动指数法、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等。
其中回归分析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
回归分析法是采用经济学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将一定的独立变量与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找出影响股市日期效应的各类因素。
中国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分析

文章编号:1002—1566(2000)02—0010—06中国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分析Ξ薛继锐 顾 岚(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系)摘 要 薛继锐,顾岚.中国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分析本文以上证指数和深证指数为代表,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讨论:收益率和交易量的均值及方差的日历特征;收益率日历特征的相关分析;收益率周内各日的转移概率特性.关键词:收益率,交易量,日历效应,风险,列联分析,转移概率.中国分类号:O212 C8 F830 文献标识码:A在股票市场上,收益、风险等指标一般都具有随日历变化的特征,称之为日历效应。
日历效应可分为周效应——指标在周内各日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月效应——指标在不同月份具有不同的特征。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价格变动的日历效应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收益率和交易量都存在显著的日历效应。
Rozeff和K inney(1976)发现股票市场指数收益率在1月份更高一些; Kei m(1980)对这一现象用不同规模的股票组合进行研究,发现1月份的效应和绝大多数小规模的股票有着密切的联系。
F rench(1980)注意到股票收益率的周内各日效应——周一的收益率更低一些;F rench和Ro ll发现方差也具有日历效应,等等。
参考上述方法,文本对我国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
我们以上证和深证指数收益率作为代表,考察是否存在日历影响,分析其具体特征及沪深股市的异同,并与国外股市进行比较。
考虑到我国股市初期的特殊性,我们的样本区间选取为1993.01.01—1999.01.08。
§1.收益率和交易量的日历效应分析设{p t}为股票或股指的价格序列,{V t}为交易量序列。
收益率r t定义为:r t=log p t-log p t-1(1)本文以{logV t}作为交易量的研究对象。
为了对我国股市的日历效应进行分析,我们采用含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加以描述,分别建立含日历影响的均值模型和方差模型以刻划其日历效应特征。
中国股票市场“周内效应”论文

中国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1摘要本文利用a股的上海证券交易所2005-2010年的交易数据,采用ols模型,对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
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区间内,只存在显著的负的周一效应。
关键词股票市场周内效应 ols估计在股票市场上,收益、风险等指标一般都具有随日历变化的特征,称之为日历效应。
周内效应(weekday effect)是日历效应的一种,指股票的某种特征存在着与一周内的某些特定交易日相连的某种模式。
通常,如果股票市场一周内的某一天或者某几天的收益率明显高于(或低于)其他交易日,或者收益率波动性明显异于其他交易日,则说明该股票市场具有“周内效应”。
gross(1973)和french(1980)对s&p500指数及道琼斯指数的收益分布特征研究发现股票市场的收益率在周内各交易日之间的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平均来说,周五取得较高的收益率而周一较低;french(1980)注意到股票收益率的周内各日效应——周一的收益率更低一些,等等。
我国股票市场的日历效应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戴国强和陆蓉(1999)运用arch模型对沪市和深市1993年到1998年的股价指数进行研究,发现深圳股市周一的报酬率显著为负,周五报酬率最高,存在周末效应,上海股市则没有显著的周末效应。
奉立城(2000)利用1992年到1998年的数据对沪深两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周一效应,而沪市却存在日均收益率显著为负的周二效应和日均收益率显著为正的周五效应,等等。
虽然各种模型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大都为股票市场周内各交易日收益率的分布提供了经验证据。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是新兴市场,很多体制还不完善,市场发展没有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成熟,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很多的股票并不能反映我国股票市场实际水平,由此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失偏颇。
中国股市周日历效应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研究期间,股市的波动性较大,标准差为2.97%,这意味着一周内的收益率变动范围可能高达约3%。此外,各年份的波动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2008年和2018年的波动性较大,而2009年和2015年的波动性较小。
平均收益率
描述性统计
回归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的周日历效应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因素包括过去一周的收益率、过去一年的收益率、季节效应等。这些因素对股市的周日历效应具有显著的影响。
时间序列分析
实证研究方法综述
03
研究假设与模型
周末效应
01
由于交易员和投资者在周末的关注度降低,因此市场波动性较小,股市表现较好。
研究假设
交易成本
02
由于周末的交易成本较高,因此投资者更倾向于在平时进行交易,这可能导致市场波动性增加。
信息公告
03
周末的信息公告可能会对投资者的情绪和预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股市表现。
通过描述性统计,对各市场指数的均值、标准差、偏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其分布特征。
数据处理与实证分析方法
05
实证结果分析
VS
研究样本期间,中国股市的平均周收益率约为1.15%,但各年份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2008年和2018年股市的平均收益率较低,分别为-0.79%和-0.86%。而2009年和2015年股市的平均收益率较高,分别为3.37%和2.86%。
投资者情绪
投资者的情绪也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市场恐慌指数、投资者信心指数等都对股票价格产生影响。
事件研究法是一种常用的实证研究方法,用于分析某一事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该方法通过比较事件发生前后的平均收益率、方差等指标,评估事件的影响程度。
深圳股票市场日历效应分析

深圳股票市场日历效应分析选取2007年4月16日-2009年5月6日的深圳成份指数作为样本数据,通过计算各个交易日的收益率进行比较发现周一收益率显著较低,说明存在着周末效应。
周二和周四收益率高于所有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全时间序列收益率又服从随机游走说明中国深圳股票市场不通过以往交易日的价格信息获得超额利润,周二和周四超额利润的获得只能是通过公开市场信息和内幕信息渠道,由此判断中国深圳股票市场达到了弱势有效阶段。
对计量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深圳股票市场存在周末效应的原因,并且根据中国深圳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优质上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等积极意义。
创新之处在于采取了最新的数据并对周末效应的政策意义进行了论述。
标签:股票收益率;日历效应;周末效应;弱势有效1 问题提出一直以来,主流金融学者基于投资者是理性人的假设,认为人可以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做出最佳投资策略,由此任何可以用于预测股票表现的信息已经反映在股票价格中,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EMH)。
有效的股票市场意味着股票的现实价格充分地表现了对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象已无法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
日历效应是指证券市场出现的在某一特定时间进行交易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率的现象,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周末效应和假日效应等。
所谓股票报酬的周末效应是指股票平均报酬率周一为负,且比一周其他交易日的股票报酬都低。
在EMH下是不会存在日历效应的,各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益率不应该有悬殊的差距,这种差距更不会长期存在下去。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的论点既使投资者是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也仍然是有效的,因为市场中的非理性投资者之间互不相关,他们的交易彼此抵消,理性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套利使各个交易日之间收益率的差距消失,最终价格仍将趋近于基本价值,体现股票市场的效率。
日历效应的存在并且反复出现说明套利是不完美的,是很有限的。
深圳股票市场日历效应分析——针对周末效应的讨论

强 信 息 披 露 等 积 极 意 义 。 创 新之 处在 于采 取 了最新 的数 据 并 对 周 末 效 应 的 政 策 意 义进 行 了论 述 。 关键 词 : 票收益 率; 股 日历 效应 ; 末 效应 ; 势 有 效 周 弱 中 图分 类 号 : 2 F 文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39 (0 1 0—1 80 1 7 —1 8 2 1 ) 90 4—2
( ) 内研 究 情 况 综 述 。 2国 我 国对 金 融 市场 日历 效 应 的 研 究 始 于 2 o世纪 9 0年 代 。 俞 乔 ( 9 4年 ) 究 发 现 , 海 、 圳 股 市 自开 业 至 1 9 19 研 上 深 9 4年 4
按 照 有 效 市 场 假 说 的 论 点 既 使 投 资 者 是 不 完 全 理 性
摘 要 : 取 2 0 选 0 7年 4月 1 -2 0 6日- 09年 5月 6日的 深 圳 成份 指 数 作 为样 本 数 据 , 过 计 算 各 个 交 易 日的 收 益 率 进 行 比 通
较 发 现 周 一 收 益 率 显 著 较 低 , 明 存 在 着 周 末 效 应 。 周二 和周 四收 益 率 高 于 所有 交 易 目的 平均 收 益 率 , 时 间 序 列 收 益 率 又 说 全 服 从 随 机 游 走 说 明 中 国深 圳 股 票 市 场 不 通 过 以往 交 易 日的 价 格 信 息 获 得 超 额 利 润 , 二 和 周 四 超 额 利 润 的 获得 只 能 是 通 过 周 公 开 市 场 信 息 和 内幕 信 息 渠道 , 由此 判 断 中 国深 圳股 票 市 场 达 到 了 弱 势 有 效 阶段 。 对 计 量 结 果 进 行 了分 析 , 明 了深 圳 股 票 说 市 场 存 在 周 末 效 应 的 原 因 , 且 根 据 中 国深 圳 市 场 的 实 际 情 况 提 出 了 充 分 发 挥 市 场 配 置 资 源 的作 用 , 育 优 质 上 市公 司 , 并 培 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票市场论文股票市场日历效应论文:深圳股票市场日历效应分析摘要:选取2007年4月16日-2009年5月6日的深圳成份指数作为样本数据,通过计算各个交易日的收益率进行比较发现周一收益率显著较低,说明存在着周末效应。
周二和周四收益率高于所有交易日的平均收益率,全时间序列收益率又服从随机游走说明中国深圳股票市场不通过以往交易日的价格信息获得超额利润,周二和周四超额利润的获得只能是通过公开市场信息和内幕信息渠道,由此判断中国深圳股票市场达到了弱势有效阶段。
对计量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了深圳股票市场存在周末效应的原因,并且根据中国深圳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培育优质上市公司,加强信息披露等积极意义。
创新之处在于采取了最新的数据并对周末效应的政策意义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股票收益率;日历效应;周末效应;弱势有效1 问题提出一直以来,主流金融学者基于投资者是理性人的假设,认为人可以利用所获得的信息做出最佳投资策略,由此任何可以用于预测股票表现的信息已经反映在股票价格中,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说(EMH)。
有效的股票市场意味着股票的现实价格充分地表现了对股票的预期收益,也反映了影响股价的基本因素和风险因素。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象已无法在这一理论框架下得到合理的解释。
日历效应是指证券市场出现的在某一特定时间进行交易可以获得超额收益率的现象,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周末效应和假日效应等。
所谓股票报酬的周末效应是指股票平均报酬率周一为负,且比一周其他交易日的股票报酬都低。
在EMH下是不会存在日历效应的,各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益率不应该有悬殊的差距,这种差距更不会长期存在下去。
按照有效市场假说的论点既使投资者是不完全理性的,市场也仍然是有效的,因为市场中的非理性投资者之间互不相关,他们的交易彼此抵消,理性投资者也可以通过套利使各个交易日之间收益率的差距消失,最终价格仍将趋近于基本价值,体现股票市场的效率。
日历效应的存在并且反复出现说明套利是不完美的,是很有限的。
就周末效应而言,如果理性投资者周五下午短卖,然后在下周一照预期较低的价格买进。
这种市场行为将导致周五下午价格下跌,下周一价格上涨,从而使得周一的收益率升至适当水平,即能够补偿这一天的风险,由此可根除周末效应。
然而实证研究证明,周末效应在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存在,本文通过数据分析证明周末效应在我国深圳股票市场尤为明显。
因此,对日历效应的研究也就是对有效资本市场假说的挑战。
2 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情况综述。
Gibbons(1981年)和Keim(1984年)发现Dow Jones指数周一存在负收益。
Rogalski(1984年)发现所有周五收盘至周一收盘之间的平均负收益发生在非交易时间,平均交易日收益(从开盘至收盘)所有天都是一致的。
其他美国金融市场如期货市场、国债市场、中期债券市场表现出和股票市场类似的效应(Cornell,l985年;Dyland Maberly,1986年)。
Jaffe(1985年)研究了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英国四个发达市场的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国家中存在周末效应。
但David J.Kim(1998年)对韩国和泰国市场的研究发现不存在周内效应。
对于周一效应两个最典型的解释包括日历时间假说和交易时间假说。
Jaffe等(1985年)通过对澳大利亚周二效应的检验后认为可能的原因是美国的DOW和亚太地区市场之间的链结关系,他们发现其他主要国家存在和美国相似的周内效应,但由于不同的时差,远东国家可能会经历一日偏差的周内效应。
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日历效应已经发生逆转,股票市场的有效程度得到明显提高,金融市场越来越有效。
(2)国内研究情况综述。
我国对金融市场日历效应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
俞乔(1994年)研究发现,上海、深圳股市自开业至1994年4月17日间股票报酬存在周末效应,但问题在于以样本期内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的股票报酬的平均值来研究周末效应,未作统计意义上的检验。
徐剑刚(1995年)研究发现,上海、深圳股市在所讨论的样本区间内也存在着周末效应。
戴国强和陆蓉(1999年)利用ARCH模型对上海和深圳股市1993年到1998年的每日股价指数进行了研究,发现深圳股市周一的报酬率显著为负,而周五报酬率最高,存在周末效应;上海股市则没有显著的周末效应。
他们对上海股市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海股市的收益率最低出现在每个月的第四个周一,次低出现在每周二。
奉立城(2000年)利用1992年到1998年的数据对沪深两市进行了实证研究,他认为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周一效应,同时他还认为有较强的证据显示沪市存在日平均收益率显著为负的周二效应和显著为正的周五效应,较弱的证据显示深市存在日平均收益率显著为负的周二效应和显著为正的周五效应。
这些文章采用的数据主要是中国早期股票市场的数据,缺乏规范性,同时由于近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管制措施,股票市场越来越规范,他们的研究结论对于如今的中国股票市场的指导意义越来越弱。
范钛和张明善(2002年)以随机游走模型为基础,利用近10年的数据对中国证券市场是否存在周末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其结论是中国证券市场存在周末效应,并且沪市的周末效应更加明显,中国证券市场仍未达到弱式有效。
刘彤(2003年)研究了近期的上海股市,他利用基本统计分析和K-S检验发现沪市指数分布不服从正态分布,进而利用Levne检验对收益序列的方差进行了分析,得出上海股市存在周二和周五效应的结论。
周少甫和陈千里(2004年)应用无条件波动的修正Levene检验和条件波动的GARCH模型对上海股市的星期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上海股市存在显著的周一高波动现象,他们对此利用混合分布模型进一步研究,认为周末信息的积累可能是周一高波动现象原因。
张璇和蔡梅(2004年)利用沪深股市A 股综合指数的l3l6个交易日的收益率对沪深股市的日历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沪深股市在周五有明显的正的超额收益率。
目前对于日历效应的研究采用的数据区间不断扩大,方法也不断更新。
日历效应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模型和理论的支持以及统计意义的检验,综合考虑日历效应对收益率和市场风险的影响,研究方法也从最初简单的平均值分析到运用随机游走模型、ARCH模型、GARCH模型、滚动样本检验方法等。
在中国,金融市场已经具备某些弱式有效市场的特征。
3 根据计量结果分析深圳股票市场周末效应的成因周末效应的成因有多种,目前周末信息积累是公认的说法。
本文对样本区间的时段内所发生的信息进行了分类,分别论述了不同类消息对市场的不同影响。
此外,本文也根据中国深圳股票市场的具体情况对周末效应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列举,如市场交易参与主体的因素和上市公司自身的因素。
(1)利好或利空消息的影响。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中国深圳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对政策的敏感性很强,信息的规范性、真实性、充分性和分布的均匀性等都与成熟市场有较大差异,政策消息的公布往往集中在周末。
由于中国深圳股票市场上市公司多为中小企业,权重股较少,上市公司发展不够充分,深圳市场股价的上涨主要依靠消息炒作而不是公司盈利能力的增长,对于政策的反应较上海市场剧烈。
作为证券市场监管部门从总体上看对于深圳股票市场公布的政策利空消息多于利好消息,因而周一深圳市场的收益率低于周中其他交易日2007年4月16日-2009年5月6日期间正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时期,这段时期投资者多是借利好出货,这就加剧了周末效应。
美联储多在周末公布降息等利好政策,周一反应在中国深圳市场上多为短期利好出尽,市场下跌。
总体来看,无论利好还是利空消息在选取的样本区间时期里都是造成周末效应的主要原因。
(2)市场交易参与主体的因素。
中国深圳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多元化也是导致周末效应存在的重要原因。
欧美发达金融市场中,以共同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占据了市场的绝大多数份额。
而在我国深圳股票市场中,基金公司发展的尚不充分,投资者的素质整体较差,缺乏基本投资知识的交易者大有人在,这加剧了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形成追涨杀跌这样明显的羊群效应。
散户参与股票交易的对手盘是机构投资者,从样本期间的收益率统计可以看出,相邻两个交易日收益率之间不是正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深圳市场不是按照追涨杀跌的方式运行,周一跌,周二涨,周三跌,周四涨,周五跌可以说市场的方向把握在更加理性的机构投资者手中,而与追涨杀跌正好相反。
在分析方式上,中小投资者主要运用技术分析,也就是想要从历史价格信息中获得超额利润。
而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从公司基本面把握市场进行价值投资,机构投资者资金量大而深圳市场的上市公司流通盘较小,所以几家机构投资者可以联合设计股票走势的K线图,利用历史价格信息为交易对手中小散户设置陷阱。
因而仅仅利用历史价格信息不会获得超额利润,反而通过技术分析很可能成为机构投资者宰杀的对象,由于对于公开市场信息的处理能力不同和获取内幕消息的能力不同,机构投资者能够赚到利用历史价格信息进行投资决策的中小散户的资金而获取超额利润。
此外,中小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相比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在早年的中国股票市场有“周一红一周红”的说法,而如今机构投资者采取与中小投资者反向操作来获利。
在中小投资者预期红周一之时打压吸筹,在中小投资者认为周中消息出台较少、市场平淡之时拉高。
股票市场投资者里存在着个人理性与团体理性之间的博弈,机构投资者之间可以运用永远不与背叛者合作这样的重复博弈来达成一致,而中小投资者不可能达成一致。
中国深圳股票市场存在的周末效应可以认为是团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差别和机构资金运动的习惯决定,这也说明了我国深圳股票市场处在弱势有效阶段。
(3)上市公司自身的因素。
与欧美发达股票市场比起来,深圳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质量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缺乏盈利稳定形成良好规模效益的优质上市公司稳定市场,这也造成了对于公开信息处理的难度和内幕信息的横行。
深圳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以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居多,风险较大,抵抗负面消息的能力不强。
万科A,西山煤电,深发展等少数几家总市值较高的上市公司在深圳市场里占据很大的权重,而我国股票市场在样本区间时期尚未实现全流通,而深圳成份指数又是以总市值来计算,这就导致了深圳成份指数波幅虚高,权重股的流通盘对于市场的影响能力被放大,样本区间里几家权重股都受到了利空消息的影响而经营不稳定。
2007年4月16日-2009年5月6日国家调控的重点是房地产业,金融危机中能源价格大幅下挫,房地产业和能源业受经济疲软,生产减缓的影响很大。
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不良资产大幅增加,经营十分困难。
在多集中于周末的诸多利空的打击下深圳股票市场在几家权重股的带动下周末效应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1]奉立城.“中国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J].经济研究,2000,(11).[2]陈超,钱苹.“中国股票市场周内效应再检验”[J].经济科学,2002,(1).[3]刘少波,杨代平.“中国证券市场周效应的实证分析”[J].南方金融,2004,(8).[4]华仁海.“我国期货市场期货价格收益及条件波动方差的周日历效应研究”[J].统计研究,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