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知识点大全-词性
(完整版)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实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词性高中语文语法知识

词性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物名词:如学生、群众、老头、妇女、同志、叔叔、维吾尔族、酒鬼等;有事物名词:如笔、杉木、蜗牛、猎豹、奥托、棒球、战斗机、冥王星、思想、中学、物理、过程等;有时间名词:如上午、过去、将来、午夜、三更、甲戊、世纪等;有方位名词:如东南、上面、前方、内部、中间等。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有行为动词:如跑、唱、喝、敲、吆喝、盯、踢、闻、听、摸;有发展动词:如生长、枯萎、发芽、结果、产卵;有心理动词:如喜欢、恨、气愤、觉得、思考、厌恶;有存现动词:如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有使令动词:如使、让、令、禁止、勒令;有能愿动词:如会、愿意、可以、能够、宁可;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有判断动词:如是、为、乃。
形容词:表示事物性质、状貌特征的词。
有表形状的:如大、高、胖、瘪、细、壮;有表性质的:如甜、好、香、漂亮、圆滑、机智、单调;有表示状态的:如快、浓、满、多、迅速、悄悄。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有确数词:如1、2、3、一、二、三、壹、贰、叁、二分之一、3.45;有概数:如几、一些、左右、以下、余;有序数:如第一、第二、老大、老三、初九、初十。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单位。
有名量词:如尺、寸、里、公里、斤、两、辆、角、元;有动量词:如把、次、趟、下、回、声、脚、幢、座。
代词:能代替事物名称的词。
有人称代词:如我、你、它、她们、大家、咱们;有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么、哪里、为什么、何以;有指示代词:这、那、那里、那边。
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有程度副词:如很、极、非常、太、过分等;有时间副词:如已、刚、才、将、要等;有范围副词:如都、全、总、只、仅等;有情态副词:如正好、果然、刚好、依然、全然、悄然等;有语气副词:如准保、确实、不、没有、岂、难道、尤其、甚至、绝对等;有重复副词:如又、再、还、仍等。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前边,合起来表示方向、对象等的词。
word完整版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词实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一、。
【名词】 1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五条)河。
(一本)书、(三朵)花、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等搭配,对,批,部分,些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如:(一对)夫妇、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心理活动动词。
这类动词可以受很、太一类程度副词的修饰。
如:爱,想,同意,赞成,怀疑。
高中语文词性

1、他手里拿着一束鲜艳癿花。 名词 2、今天我买东西花了很多钱。 劢词 • • • • • • • • 3、她那天穿了一件花衣服。 形容词 4、你快叫几个人过来帮忙。 数词 5、这两个数癿和是几? 代词 6、这两个数癿和是几? 名词 7、我和她都是苏州人。 连词 8、我和她说了几句苏州话。 介词 9、他顺利通过了这次考试。 劢词 10、通过这次考试,他发现了很多问题。
数词
•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癿词。 •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 万、亿、半"。 • ①基数: 一、二、百、千、万、亿 • ②序数 :第一、第二、第三 • ③分数 :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 ④倍数 :一倍、十倍、百倍 • ⑤概数 :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量词 • 量词是表示事物戒劢作单位癿词。 可分为 名量词和劢量词 • 名量词表示事物癿数量戒度量,如个、张、 只、支、本、台、架 数词+名量词+名词:一条狗,一群鹅 • 劢量词表示劢作癿数量,用在劢词前后表 示劢作癿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 劢词+数词+劢量词:跑了十几趟 • 数词和量词常组成数量短语
代词
•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起替代作用。 • 人称代词:代替人戒事物癿名称。我 你 他,别人 大家 大伙,它 • 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 什么 哪 里 , 几 多 ,多少 • 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戒事物。 这 那 (指人戒事物)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古代汉语中癿代词 • 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余,予, • 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丌 善者则改之。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 第二人称:汝,尔,若,乃,而,戎等 • 丌者,若属皀丏为所虏。 • 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 甚矣,汝之丌惠。 •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高一语文词性知识点

高一语文词性知识点语文学科中,词性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它涉及了语言中的每一个单词。
了解词性的概念与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本文将讨论高一语文词性的知识点,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这一基础知识。
一、名词名词是指具体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在句子中,名词可以担任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成分。
名词还可以分为可数和不可数名词。
可数名词可以用单数和复数形式,而不可数名词只有单数形式。
例如:“桌子”是一个可数名词,我们可以说“一张桌子”,也可以说“两张桌子”;而“水”是一个不可数名词,我们只能说“一杯水”而不能说“两杯水”。
二、动词动词是句子的核心词,表示事物的动作、状态或变化。
动词可以根据词形和使用方式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实义动词、系动词、助动词等。
动词的时态、语态、语气等也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要点。
例如:“跑”是一个实义动词,表示奔跑的动作,“是”是一个系动词,连接主语和表语表示等于关系,“能”是一个助动词,帮助实义动词形成情态动词表示能力或许可等。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特征的词语。
形容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也可以用来修饰代词、数词等。
通过形容词,我们可以描述事物的颜色、大小、形状、性质以及感受等。
例如:“红色”的“红”就是一个形容词,用来修饰名词“颜色”;“大”的“大”是一个形容词,修饰名词“石头”;“好吃”的“好吃”是一个形容词短语,修饰名词“菜肴”。
四、副词副词是表示动作、状态、程度、时间、地点等的词语。
它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也可以用来修饰整个句子。
副词的位置比较灵活,可以放在句首、句中和句末等。
例如:“快速地”中的“快速”就是一个副词,修饰动词“跑”;“非常”是一个副词,修饰形容词“漂亮”;“现在”是一个副词,表示时间的概念。
五、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的词汇。
它可以指代特指、泛指、不定、自称等不同的对象,起到简化表达和避免重复的作用。
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
2024年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考语文实词和虚词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一、语文实词知识点总结:1. 名词:名词是指事物的名称,具体分为人名、地名、机构团体名称、物品名称等。
其中,常见的名词还包括专有名词、抽象名词、物质名词等。
2. 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事情发生的词语。
根据用法可分为实义动词和虚拟动词,根据形式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等。
3. 形容词:形容词是修饰名词或代词的词语,用来描述事物的性质、特征等。
常见的形容词有形容词、性质、状态等。
4. 量词:量词是表示数量或程度的词语,用来修饰名词。
常见的量词有:个、只、位、面、头等。
5. 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语。
根据数值属性可分为基数词和序数词。
6. 代词: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的词语。
常见的代词有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反身代词等。
7. 副词:副词是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词语,用来描述或限定动作的方式、程度、时间等。
8. 介词:介词是连接两个词或短语,表示位置、方向、时间、方式等关系。
常见的介词有:在、上、下、中、前、后、内、外等。
9. 连词:连词是连接词语、词组或句子的词语,用来表示并列、递进、转折等关系。
常见的连词有:和、或、而、与、但、然而、如果、只要等。
二、语文虚词知识点总结:1. 介词:介词用来引导短语或从句与其他成分的关系,起连接作用。
如:在、上、下、中、前、后、内、外等。
2. 助词:助词是用来辅助其他词语的词,起连接、补充、限定等作用。
如:的、地、得、了、着、过等。
3. 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或情绪的词语。
如:呀、嗯、噢、啊、哇、吧等。
4. 状态词:状态词是用来表示状态或性质的词语。
如:很、非常、太、过于等。
5. 叹词:叹词是用来表达强烈情感或感叹的词语。
如:哎呀、嗯、噢、啊、哇等。
6. 语气助词:语气助词是用来加强语气或表达感情色彩的助词。
如:了、呢、吗、啊、吧等。
7. 拟声词:拟声词是用来模拟事物的声音、动作或现象的词语。
词性分类和用法短语类型及用法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词性一、实词: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鲁迅、学生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长江、高原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政治、文化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星期六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美国表示方位名称:上、下、左、右、里、外(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如“不”和“很”,“不中国”×),而受形容词修饰(如“美丽中国”)。
②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例如: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鸟飞上了高高的柳树。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说、打、开始、进行eg:听课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eg:发生地震,有.钱表示心理活动:爱、恨、喜欢、希望、担心、怕 eg:恨他表示使令:叫、让 eg:老师叫你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eg:我会了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eg:来一下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eg:我是学生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不听”),心理动词受“很”修饰(“很喜欢”)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eg:雨一直下着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
eg:我能算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eg:你走来○7语法用法:作谓语例如:他正在听课。
小王对他的表弟说了几句话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胖、瘦、大、小 eg:高高的树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丑陋、疏松、干净 eg:漂亮的衣服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eg:走得慢慢的蜗牛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和“不”修饰(“很丑”),能带“的”(“高的”)②语法用法:作谓语和定语例如:(激烈的)战斗打响了(作谓语)。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性
【考点讲解】
一、考查形式
多以填空,选择或判断的形式考查。
二、知识讲解
现代汉语中词可以分为12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称为判断动词。
有与无对应是存在性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
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
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
它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
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
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大家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
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少(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七)副词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
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九)连词
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连结作用的词汇。
其在句子中往往表示一定的关系,如表示并列、表示选择、表示转折、表示原因等等。
如:既……又、要么……要么、虽然……但是、因为……所以、不但……而且等等。
(十)助词
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没有实在意义。
助词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
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
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
1.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
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又称“象声词”)
模拟声音的词。
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规律总结】
1.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2.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
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3.“的”“地”在连接前后词语时,前边的词语主要起修饰或限制左右,“得”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
4.如果是判断句子或短语中某个词语的词性,可以根据这个词语在句子充当的成分或修饰的词语来判断。
5.介词与动词的区分方法:动词可以加“着”“了”“过”,这些表时态的助词,介词则不能。
如:(1)他在北京。
(动词)
(2)他在北京学习。
(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