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淬火与火焰淬火的区别

合集下载

金属热处理试题答案

金属热处理试题答案

1/工件淬火时常出现的缺陷有表面缺陷、性能缺陷、组织缺陷、形状缺陷。

2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硬度,便于切削加工:消除或改善钢在铸造、轧制、锻造和焊接过程中所造成的各种组织缺陷;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为最终热处理做准备;还有为了消除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3正火的目的和退火基本相同,但正火后得到细片状珠光体组织,对低碳钢来说讲,正火组织易进行机械加工;能降低工件切削加工的表面粗糙度;正火还可以消除过共析钢中的渗碳体网。

4淬火的目的是把奥氏体化的钢件淬成马氏体,然后和不同回火温度相配合,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5 热应力是由于工件加热或冷却时,各部温度不同,使之热胀冷缩不同而产生的应力叫热应力。

减少变形与防止开裂的方法很多,但主要的是靠正确的选材、合理的结构设计、冷热加工工艺的密切配合以及正确的热处理制度来保证。

1将同一棒料上切割下来的4块45#试样,同时加热到850°,然后分别在水、油、炉和空气中冷却,说明:各是何种热处理工艺?各获得何种组织?排列一下硬度大小:答:(1)水冷:淬火 M(2)油冷:淬火M+T(3)炉冷:退火 P+F(4)空冷:正火 S+F硬度(1)>(2)>(4)>(3)2.两个碳质量分数为1.2%的碳钢薄试样,分别加热到780°C和900°C,保温相同时间奥氏体化后,以大于淬火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至室温。

试分析:(1)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晶粒较粗大?(2)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马氏体碳含量较多?(3)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残余奥氏体较多?(4)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后未溶渗碳体较多?(5)你认为哪个温度加热淬火合适?为什么?答:(1)900°C(2)900°C(3)900°C (4)780°C(5)780°C,综上所述此温度淬火后得到的均匀细小的M+颗粒状Cm+AR的混合组织,使钢具有最大的硬度和耐磨性。

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华科大版

工程材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华科大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

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

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

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 Pb 、 Cr 、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一、化学热处理原理
定义: 将工件置于特定的介质中加热、保温,使介质
中的活性原子渗入工件表层,以改变表层的化学成 分、组织和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 渗剂分解出活性原子 →工件表面吸收活性原子 → 活性原子从工件表层向内部的扩散
7.3.2、表面化学热处理
一、什么是化学热处理?
钢件和铸铁件
采用低电压、大电流,通 过压紧在工件表面的滚轮与工 件形成回路,靠接触电阻热实 现快速加热,滚轮移去后即进 行自激冷淬火。
淬硬层达0.15-0.35mm, 硬度均匀,且变形小,目前主 要用于导轨的强化。
7.3.2 化学热处理
一、化学热处理原理 二、钢的渗碳 三、钢的渗氮 四、钢的碳氮和氮碳共渗
化学热处理
1)、气体渗碳 ➢ 按热源分为电加热炉和煤气加热炉。 井式气体渗碳炉
1)、气体渗碳
方法:滴注式渗碳
介质:苯、醇、煤油等液体
工艺:将工件装在密封的渗碳炉中,加热到900~950℃(常用
930℃),向炉内滴入煤油、苯、 甲醇、丙酮等有机液体,在高 煤油
风扇电机
温下分解成CO、CO2、H2及 CH4等气体组成的渗碳气氛。
(3)二次淬火 目的:
• 第一次淬火TH > Ac3,细化心部组织↑其性能 • 第二次淬火TH > Ac1,细化表层组织↑其性能 •故可获得表面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心部具有良好的强韧性和塑性。
应用: 仅适用于本质粗晶粒钢和使用性能要求很高
的工件。这种方法工艺较复杂,因加热次数多, 工件易氧化、脱碳和变形,成本高等缺点,故目 前该工艺已很少采用。
改变钢的表层化学成份→化学热处理
7.3.1表面淬火
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各种淬火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各种淬火方法及其适用范围

各种淬火方法及其适用范围1. 第一种淬火方法是通过快速冷却金属材料以增加硬度和强度。

2. 水淬是一种常见的淬火方法,适用于中碳钢和高碳钢。

3. 油淬是另一种常见的淬火方法,适用于低合金钢和不锈钢。

4. 空气淬火适用于部分合金钢和精密零件,用以减少内部应力。

5. 盐浴淬火适用于高温合金钢和不锈钢,效果好且工艺复杂。

6. 固体表面淬火适用于需要局部提高硬度的工件,如齿轮或轴承。

7. 坩埚淬火适用于大型工件,能够在淬火中保持均匀的温度。

8. 悬浸淬火适用于金属丝和细小零件的表面硬化处理。

9. 感应淬火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加热和冷却的工件,如汽车零件和机械零件。

10. 激光淬火适用于需要局部加热的工件,效果快速且精准。

11. 火焰淬火适用于大型铸件或焊接接头的局部淬火。

12. 淬火渗碳适用于提高工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如齿轮和轴承。

13. 离子淬火适用于细小和复杂零件的表面强化处理。

14. 表面淬火适用于需要提高表面硬度的工件,如刀具和模具。

15. 淬火退火适用于同一工件先淬火后退火,以调整其组织和性能。

16. 淬火油是一种常用的冷却介质,适用于大多数碳钢和合金钢。

17. 淬火盐适用于提高淬火速度和表面质量,常用于碳化钢和合金钢。

18. 淬火水适用于快速冷却要求不高的低碳钢和中碳钢。

19. 淬火气体适用于需要精确控制冷却速度和保护表面的工件。

20. 淬火溶液适用于对淬火速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的合金钢和不锈钢。

21. 淬火工艺可根据工件材料和要求的硬度而定。

22. 淬火过程需要考虑工件的形状和尺寸,以保证其均匀性和质量。

23. 不同淬火方法对工件的影响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24. 淬火是金属热处理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工件的使用性能。

25. 正确的淬火方法可以提高工件的硬度和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26. 淬火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冷却速度和温度,以避免产生裂纹和变形。

27. 淬火后通常需要进行回火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和提高韧性。

简述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原理及特点

简述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原理及特点

简述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原理及特点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原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就是利用电磁感应在工件内产生涡流,然后让工件表面迅速被加热到淬火温度,之后快速冷却的一种淬火方法。

咱打个比方啊,就好像是给工件表面做一个超级快速的“热桑拿”。

当把工件放到感应器里的时候,感应器里通着交变电流呢,这交变电流就会产生交变磁场,这个磁场在工件里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啦。

因为工件是导电的嘛,所以就会产生涡流,这个涡流可不得了,它能让工件表面迅速升温,就像小蚂蚁搬家一样,热量快速地聚集在工件表面,然后再喷水或者其他冷却介质进行快速冷却,这样工件表面就淬火成功啦。

二、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1. 加热速度特别快这速度快到啥程度呢?就像一阵风“嗖”地一下就把东西吹热了。

因为加热速度快,所以工件表面的氧化脱碳就特别少,就像给工件表面穿上了一层保护衣,能很好地保持工件表面的质量呢。

2. 淬火硬度比较高经过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工件,表面硬度那是相当不错的。

就好比给工件表面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让它变得更加坚硬耐磨,在很多需要耐磨的地方,这种淬火方式就很吃香。

3. 淬火层深度容易控制咱想让淬火层深一点或者浅一点都比较容易做到。

这就像是做菜的时候放盐,想放多少就放多少,多一点少一点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

通过调整感应电流的频率啊,功率啊,加热时间啊这些参数,就能很精准地控制淬火层的深度。

4. 生产效率高这个淬火方式就像是一个高效的小机器人,工作起来可快了。

因为加热速度快,而且可以连续作业,所以在生产线上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能让生产像小火车一样跑得飞快。

5. 节能它比较节能哦。

就像咱平时节约用电一样,这种淬火方式不会浪费很多能量,它把能量都用在了刀刃上,集中加热工件表面,不像一些其他的加热方式,可能到处浪费能量。

6. 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它很适合和现代的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结合起来。

就好像它天生就是为了现代大生产而生的,能够很好地融入到自动化生产线上,不需要费太多的力气去改造,就能实现高效的自动化生产。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原理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原理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咋回事呢?》嘿,朋友!今天咱来唠唠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原理。

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高深,其实啊,也不难理解。

咱先说说啥是淬火哈。

淬火呢,就像是给金属来个“大改造”。

把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快速冷却,让它变得更硬、更结实。

就像咱锻炼身体一样,经过一番磨练,就更强壮了。

那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又是啥呢?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特别的方法给金属表面淬火。

这种方法可神奇啦!它是通过感应线圈来加热金属的。

感应线圈就像一个魔法棒。

当电流通过感应线圈的时候,就会产生磁场。

这个磁场可厉害了,它能让金属内部产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会让金属发热,就像在金属里面点了一把火。

但是呢,这个火可不是随便烧的哦。

它只在金属的表面烧得旺,里面却不怎么热。

这是为啥呢?因为感应电流主要集中在金属的表面嘛。

所以,这种方法就叫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当金属表面被加热到一定温度的时候,就赶紧用水或者油来冷却它。

这一冷一热的,金属表面就变得特别硬啦。

就像给金属穿上了一件坚硬的铠甲。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有很多好处呢。

比如说,它可以让金属表面变得很耐磨,不容易被磨损。

这样,用这种金属做的零件就能用得更久啦。

而且啊,这种方法还很精准。

可以只对金属的表面进行淬火,不会影响到里面的结构。

这样就能根据不同的需要,给金属“定制”不同的硬度。

你想想,要是没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那很多东西都做不好呢。

比如汽车的零件、机器的部件等等。

这些东西都需要很坚硬、很耐磨,才能用得长久。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原理虽然有点复杂,但是真的很有用哦。

它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美好。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的特点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一种通过感应加热将金属表面加热至淬火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以使金属表面硬化的热处理方法。

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具有加热速度快的特点。

感应加热是利用变化磁场在导体内产生涡流热,将电能转化为热能。

感应加热具有高效率、高加热速度和良好的控制性能等优点,能够快速将金属表面加热至淬火温度,大大缩短了加热时间。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具有淬火效果好的特点。

感应加热的加热速度快,能够迅速将金属表面加热至淬火温度,然后通过冷却剂迅速冷却,使金属表面形成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了金属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具有加热均匀的特点。

感应加热是通过变化磁场在导体内产生涡流热,涡流热的分布与导体的电阻率和磁导率有关。

在感应加热过程中,由于导体表面与磁场的交互作用,导致表层电流密度大于内部电流密度,从而实现了金属表面的加热均匀性。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感应加热能够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不需要加热介质,减少了能源的浪费。

同时,感应加热的加热速度快,加热时间短,减少了加热过程中的能量消耗。

此外,感应加热无污染,不会产生废气、废水和噪音等环境污染物,更加符合环保要求。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感应加热过程中只需要将工件放置在感应加热器中,通过调节加热器的电源、工作频率和工作时间等参数,即可实现加热和冷却过程的控制。

同时,感应加热设备可以与传感器、控制器等自动化设备相连接,实现自动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具有加热速度快、淬火效果好、加热均匀、节能环保和操作简便等特点。

在金属加工和热处理领域中,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已被广泛应用,为金属制品的性能提升和质量保障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感应淬火与火焰淬火的区别及优势

感应淬火与火焰淬火的区别及优势

感应淬火与火焰淬火的区别及优势感应淬火的原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电磁感应、集肤效应、涡流和电阻热等电磁原理,使工件表层快速加热,并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将工件放在铜管制成的感应器内,当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感应器时,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工件产生感应电流,由于集肤效应和涡流的作用,工件表层的高密度交流电产生的电阻热,迅速加热工件表层,很快达到淬火温度,随即喷水冷却,工件表层被淬硬感应加热时,工件截面上感应电流的分布状态与电流频率有关。

电流频率愈高,集肤效应愈强,感应电流集中的表层就愈薄,这样加热层深度与淬硬层深度也就愈薄因此,可通过调节电流频率来获得不同的淬硬层深度。

感应淬火与火焰淬火的区别和优势表面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组织,以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而保留心部韧性和塑性(即表面淬火),或同时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以获得耐蚀、耐酸、耐碱性,及表面硬度比前者更高(即化学热处理)的方法。

感应淬火:感应加热速度极快,只需几秒或十几秒。

淬火层马氏体组织细小,机械性能好。

工件表面不易氧化脱碳,变形也小,而且淬硬层深度易控制,质量稳定,操作简单,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

常用于中碳钢或中碳低合金钢工件,例如45、40Cr、40Mn B等。

也可用于高碳工具钢或铸铁件,一般零件淬硬层深度约为半径的1/10时,即可得到强度、耐疲劳性和韧性的良好配合。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不宜用于形状复杂的工件,因感应器制作困难表1-1 感应加热种类及应用范围感应加热类型常用频率一般淬硬层深度/mm应用范围高频200~1000kHz 0.5~2.5 中小模数齿轮及中小尺寸的轴类零件中频1~10kHz 2~10 较大尺寸的轴和大中模数齿轮超音频30~36kHz 淬硬层能沿工件轮廓分中小模数齿轮工频50Hz 10~20 较大直径零件穿透加热,大直径零件如轧辊、火车车轮的表面淬感应淬火的优点1表层硬度比普通淬火高2-3HRC,并具有较低的脆性:2疲劳强度,冲击韧性都有所提高,一般工件可提高20-30%:3变形小:4淬火层深度易于控制:5淬火时不易氧化和脱碳:6可采用较便宜的低淬透性钢:7操作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率高8电流频率愈高,淬透层愈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应淬火与火焰淬火的区别
感应淬火的原理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电磁感应、集肤效应、涡流和电阻热等电磁原理,使工件表层快速加热,并快速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将工件放在铜管制成的感应器内,当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感应器时,处于交变磁场中的工件产生感应电流,由于集肤效应和涡流的作用,工件表层的高密度交流电产生的电阻热,迅速加热工件表层,很快达到淬火温度,随即喷水冷却,工件表层被淬硬
感应加热时,工件截面上感应电流的分布状态与电流频率有关。

电流频率愈高,集肤效应愈强,感应电流集中的表层就愈薄,这样加热层深度与淬硬层深度也就愈薄因此,可通过调节电流频率来获得不同的淬硬层深度。

感应淬火与火焰淬火的区别和优势
表面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组织,以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而保留心部韧性和塑性(即表面淬火),或同时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以获得耐蚀、耐酸、耐碱性,及表面硬度比前者更高(即化学热处理)的方法。

感应淬火:感应加热速度极快,只需几秒或十几秒。

淬火层马氏体组织细小,机械性能好。

工件表面不易氧化脱碳,变形也小,而且淬硬层深度易控制,质量稳定,操作简单,特别适合大批量生产。

常用于中碳钢或中碳低合金钢工件,例如45、40Cr、40Mn B等。

也可用于高碳工具钢或铸铁件,一般零件淬硬层深度约为半径的1/10时,即可得到强度、耐疲劳性和韧性的良好配合。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不宜用于形状复杂的工件,因感应器制作困难
表1-1 感应加热种类及应用范围
感应加热类型常用频率
一般淬硬层深
度/mm
应用范围
高频200~1000kHz 0.5~2.5 中小模数齿轮及中小尺寸的轴类零件
中频1~10kHz 2~10 较大尺寸的轴和大中模数齿轮
超音频30~36kHz 淬硬层能沿工
件轮廓分
中小模数齿轮
工频50Hz 10~20 较大直径零件穿透加热,大直径零件如轧辊、火车车轮的表面淬
感应淬火的优点
1表层硬度比普通淬火高2-3HRC,并具有较低的脆性:
2疲劳强度,冲击韧性都有所提高,一般工件可提高20-30%:
3变形小:
4淬火层深度易于控制:
5淬火时不易氧化和脱碳:
6可采用较便宜的低淬透性钢:
7操作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率高
8电流频率愈高,淬透层愈薄。

火焰淬火的原理
火焰表面淬火:是用乙炔-氧或煤气-氧的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喷射到零件表面上,快速加热,当达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或用乳化液进行冷却
淬透层深度一般为2-6mm,过深往往引起零件表面严重过热,易产生淬火裂纹。

表面硬度:钢可达HRC65,灰铸铁为HRC40-48,合金铸铁为HRC43-52
这种方法简便,无需特殊设备,但易过热,淬火效果不稳定,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适用于单件或小批生产的大型零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具或零件,如大型轴类、大模数齿轮等
常用钢材为中碳钢,如35、45及中碳合金结构钢(合金元素<3%),如40Cr,65Mn等,还可用于灰铸铁、合金铸铁件。

碳含量过低,淬火后硬度低,而碳和合金元素过高,则易碎裂,因此,以含碳量右
0.35-0.5%之间的碳素钢最适宜。

常用中碳钢(0.4-0.5%C)和中碳合金结构钢,也可用高碳工具钢和低合金结构钢,以及铸铁。

对于小直径10-20mm的零件,建议用较深的淬透层深度,即可达半径的1/5;一般零件淬透层深度为半径的1/10左右时,可得到强度、耐疲劳性和韧性的最好配合。

对于截面较大的零件可取较浅的淬透层深度,即小于半径1/10以下。

表1-2感应淬火、火焰淬火、电炉淬火后碳钢的疲劳强度比较
含碳量% 热处理方法扭转弯曲疲劳强度
0.33 高频表面淬火600
0.33 火焰表面淬火350
0.33 电炉内整体加热淬火90
0.41 高频表面淬火600
0.41 电炉内整体加热淬火 110
0.41 正火130
0.63 高频表面淬火 360
0.63 火焰表面淬火390
0.63 电炉内整体加热淬火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