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翻译词汇整理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

一.哲学家名称

A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pythagoras n.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

Socrates n.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Plato 柏拉图

Aristotles亚里斯多德

Leucippus流西普斯

Democritus 德谟克利特

Epicurus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

Italian philosophers

Petrarch彼特拉克(意)(1304~1374)

Bruno (Giordano) (意)布鲁诺(1548年-1600)

Galileo伽利略(意)(1564~1642)

(Niccolo) Machiavelli马基雅维里(意)(1469—1527)

Polish philosophers

Copernicus哥白尼(波兰)(1473~1543)

German philosophers

Kant: 康德(德)

Nietzsche n. 尼采(德,1844-1900)

(Ludwig) Feuerbach 费尔巴哈

(Arthur) Schopenhauer 叔本华

Hegel: 黑格尔,Hegelian,黑格尔的

The Young Hegelians 青年黑格尔学派

Marx 马克思

Engels 恩格斯

English and Scottish philosophers

Francis Bacon 培根(英)(1561—1626)

John Locke 洛克(英)

Thomas Hobbes托马斯.霍布斯(英)

Adam Smith 亚当.斯密斯(苏格兰)

David Hume 休谟(苏格兰)

Thomas Malthus托马斯.马尔萨斯

Isaac Newton艾萨克.牛顿

(Bertrand) Russell 罗素

Ricardo 李嘉图

French Philosophers

(Rene) Descartes笛卡尔(法)

Cartesian adj.笛卡尔的

(Baruch) Spinoza 斯宾诺莎(法)

(Denis) Diderot 狄德罗(法)

(Charles) Montesquieu 孟德斯鸠(法)(1689年至1755年),

(Francois) Voltaire 弗朗索瓦伏尔泰(法)(1694-1778),

(Jean-Jacques) Rousseau 卢梭(法)(1712-1778)

Claude-Henri Saint-Simon 克劳德.圣西门(1760年至1825年)Francois Charles Fourier弗朗索瓦.查尔斯.傅立叶(1772年至1837年)Jean-Paul Sartre 萨特

Danish philosophers

kierkegaard:n. 齐克果

American philosophers

John Dewey 杜威(美)

B.F. Skinner 斯金纳(美)

Talcott Parsons 帕森斯

Chinese philosophers

Confucius:孔子

Lao Tzu: 老子

Chuang Tzu 庄子

二. 哲学流派

philosophical sects 哲学学派

Greek Philosophy 希腊哲学

Arabian Philosophy 阿拉伯哲学

German classical idealist philogophy: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

Classical German Philosophy德国古典哲学

French Socialism法国的社会主义

British Political Economy英国的政治经济学

Marxist philosophy 马克思主义哲学

empirical philosophy 经验哲学

materialism: 唯物主义。

metaphysical materialism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ialectical materialism 辩证唯物主义

mechanical materialism 机械唯物主义

materialist dialectics 唯物辩证法

the Dialectics of Nature 自然辩证法

historical materialism 历史唯物主义

spontaneous materialism 自发唯物主义

idealism: 唯心主义,

mentalism n. 唯心论,唯心主义,心灵主义

absolute idealism 绝对唯心主义

subjective idealism 主观唯心主义

objective idealism 客观唯心主义

transcendental idealism 先验的唯心主义

Historical Idealism 历史唯心主义

Berkeleian idealism 贝克莱派唯心主义

aesthetical idealism 审美唯心主义

spiritualistic pantheism 唯心主义的泛神论

teleological idealism 目的论唯心主义

metaphysics: 形而上学

constructive metaphysics 构造性的形而上学|结构主义的形而上学pluralistic metaphysics 多元论的形而上学

descriptive metaphysics 描述性的形而上学

metaphysics for detachment 超然的形而上学

Stoicism 斯多葛学派,坚韧不拔的精神,忍耐的精神,禁欲的精神。the Stoics 斯多葛派

the Cynics 犬儒主义学派

the Sceptics 疑论学派

the Epicureans 伊壁鸠鲁派(乐主义学派)

Stoic n. 斯多葛派人士,坚忍克己之人,禁欲主义者

fatalism 宿命论

Yoga school瑜伽学派

Philosophy thought 哲学思想

philosophical thinking 哲学思想

philosophical conception 哲学概念

a scheme of philosophy 哲学的体系

Marxism 马克思主义

Cynicism 犬儒主义

pragmatism 实用主义

subjectivism 主观主义

objectivism n. 客观主义

Logicism n. 逻辑主义

scholasticism 烦琐哲学

Formalism n. 形式主义

Intuitionism n. 直觉主义

dogmatism n. 教条主义

absolutism 绝对主义

Doctrine of Being存在主义

Positivism: n. 实证论, 实证主义

Existentialism 存在主义

scientificism科学主义

humanism 人文主义,人本主义

Neo-Platonism 新柏拉图主义

historical determism历史决定论

Epistemology 认知论

idealistic positivism 唯心实证主义

Methodological essentialism方法论本质主义

metaphysical essentialism形而上学的本质主义

Islamism n. 伊斯兰教

Judaism n. 犹太教,犹太主义

Christianity n. 基督教,基督教精神

Catholicism n. 天主教

revolutionary democratism革命民主主义communism 共产主义

socialism 社会主义

the French Revolution 法国大革命

Vedanta/Vedantism n. 吠檀多

methodology 方法论,方法学

dialectics 辩证法

holism 整体主义,整体主义方法论

individualized methodology 个体主义方法论agnosticism 不可知论

knowability可知论

arbitration 独断论

Ontology n. 实体论,本体论

impersonal rationalism 客观唯理论,客观理性主义epistemology 认识论

phenomenology: 现象学

Ethics n. 伦理学,道德规范

empirical study经验研究

deductive logic推理逻辑

Pantheism n. 泛神论,万有神教,多神教Atheism n. 无神论,不信神

Deism: n. 自然神论, 自然神教派

theology 神学

fetishism of commodity 商品拜物教

fetishism 拜物教

Hinduism= Hindooism印度教

sankhya n. 数论派,"僧法派"

doctrinaire 教条主义者

Pragmatist n. 实用主义者,adj. 实用主义的materialist: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的。

idealist:唯心主义者,唯心主义的

behaviourist行为主义者,行为主义的

functionalist sociologist 功能主义社会学家

socialist 社会主义的

stoical adj. 坚忍的,斯多葛派的,禁欲主义的Vedantic吠檀多学派的

sophist n. 诡辩家

Brahman =Brahmin n. 波罗门,婆罗门牛,文人雅士Atman n. (印度教)生命的本源,灵魂,宇宙本质methodological analysis 方法论的分析

theoretical system 理论体系

Labor Theory of Value 劳动价值理论

value theory 价值理论

Labor Value 劳动价值

Use Value 使用价值

Pythagorean theorem n. 毕氏定理,勾股定理

two-dimensional Cartesian coordinate system笛卡尔平面坐标系Law of the Excluded Middle 排中律

monism 一元论

dualism 二元论

spiritual monism 精神一元论

concrete monism 具体一元论

abstract monism 抽象一元论

absolute monism 绝对一元论

Supernal Oneness 天上的一元论

Infernal Twoness 地狱的二元论

the monistic conception 一元论

Monistic Theory一元论

Multiple Theory多元论

pluralism 多元论

materialistic monism 物质一元论

Material Monism 物质一元论

Practical Monism实践一元论

Labour Value Monism 劳动价值论一元论

monistic theory of human nature 人性一元论

matter 物质

substance 物质

Consciousness 意识

mind 意识

mind 精神

principle 思想,原理

doctrine:学说,教条

material level 物质层面

corporeal reality 物质现实

material world 物质世界

world outlook 世界观

subjective world 主观世界

objective world 客观世界

Absolute Idea 绝对意志

nonexistence不存在

existence 存在

determine 决定

movement 运动

reflection 反映

understand 认识

cognize v.认知,认知观

cognition

cognizance n. 认识

negate: 否定

critique n. 批评

criticize vt.批评

perceptual knowledge 感性认识rational knowledge 理性认识

practice 实践

theory 理论

the unity of opposites 对立统一

ens n. 有,实体。

entia (ens的复数)统一体

Axiom n. 公理,格言,自明之理adherent 信奉者

appearance 表象

essence 本质

absolute truth 绝对真理

relative truth 相对真理

means and ends 方法和目的

cause and effect 原因和结果

ego (能动的)个体

Freedom & Necessity 自由和必然

free will 自由意志

objective law 客观规律

quintessence 精髓

essence 精髓

One-sidedness 片面性

internality:内在性

activity 能动性

active nature 能动性

initiative 能动性

the subject dynamic role 能动性subjective initiative 主观能动性activity of consciousness 意识的能动性passivity 受动性

quit of 摆脱

shackle 枷锁

slip into 陷入

reject 抛弃

actively 主动地

change 改造

induction 归纳

deduction 演绎

reduce, summarize,epitomize归纳

deduce 演绎,推断

deductive-inductive 演绎的,归纳的

Value evaluation 价值评价

value judgement 价值判断

measure of value 价值尺度

general equivalent (货币) 价值尺度privatizevt.私有化

privatization n.

objectification n. 对象化

reification n. 具体化

alienation of labour劳动的异化

philosophize vi.进行哲学思考,思索vt.使哲学化absolute 绝对的

relative 相对的

dogmatic 教条的

unilateral 片面的

abstract 抽象的

isolated 孤立的

concept 观点

static 静止的

universal 一般的

individual 个别的

particular 特殊的

chance 偶然(性)

contingency 偶然(性)

necessity必然(性)

independence 独立(性)

accidental偶然的

certain 必然的

inevitable 必然的

necessary 必然的

seek truth from facts 实事求是

form a unity of opposites:对立统一

struggle with each other:相互斗争

abstract controversy 抽象对立

mutually contradictory 相互对立的

The societal attribute 社会属性

the natural attribute 自然属性

duality 二重性

quantitative change 量变

qualitative change 质变

Qality质

quantity 量

degree 度

react upon one another 相互影响

mutually influential 相互影响

mutually affect 相互影响

interaction 相互影响

interdependent 相互依存

both are opposite and commentary to each other相异相合、相反相成hierarchy 层次

identity of thinking and being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thought and being 思维和存在

repetitive 反复的

repetitiveness 反复性

Irrational 非理性的

Irrationality 非理性

historical law 历史规律

division of labour劳动分工

productive force 生产力

proletariat 无产阶级

the capitalist class/the bourgeoisie 资产阶级

bourgeois society 资产阶级社会

the society of slave-owners 奴隶社会

social relations 社会关系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the dictatorship of the proletariat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proletarian dictatorship 无产阶级专政

state organs 国家机关

consolidate vt.巩固

take the road of 走……的道路

socialist road 社会主义道路

uphold 坚持

insist on 坚持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人民民主专政

stand 立场

class struggle 阶级斗争

Party leadership 党的领导

democratic centralism 民主集中制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君主立宪制

an autocratic monarchy; an absolute monarchy 君主专制

political structure 政治结构

political system 政治体制

policy 政策

relation of production 生产关系

instrument of production 生产工具

modes of production 生产方式

ownership 所有制

internal/domestic 对内的

external/foreign 对外的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progress 精神文明

material progress 物质文明

political civilization 政治文明

上层建筑superstructure

economic basis 经济基础

function 职能

primitive communism

slavery

feudalism

capitalism

Das Capital 《资本论》

Upanishad n. 《奥义书》

the Book of Changes 《易经》

Confucianism 儒家思想,儒学

Taoism 道家

Buddhism 佛教

Astrologist 阴阳家

Yin-Yang School 阴阳家

Legalist 法家

Nominalist 名家

military strategist 兵家

Mohist墨家

Diplomatist 纵横家

Miscellanist 杂家

Agriculturist 农家

The Four Books《四书》

Mencius 孟子

Lao Tzu 老子

Chuang Tzu 庄子

Mo Tzu 墨子

Chu Hsi朱熹

Analects Of Confucius《论语》

Mercies 《孟子》

Great Learning <大学>

Doctrine Of the Mean 《中庸》

The Classic of the Virtue of the Tao 《道德经》

Zhuangzi 《庄子》

Taiji太极

宋明理学neo-Confucianism in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形一精一气一神一虚一道'physique-spirit-Ch'i-energy-tranquility-Tao'

翻译哲学

“翻译哲学”这个概念是近年才出现的,准确地说,是黄忠廉①先生在1998年第1期《外语研究》上首问“什么是翻译哲学”而开始的。当然,对翻译活动的哲学思考是更早一些的:稍远一点,约半个世纪前,先后有艾思奇(1937②)、贺麟(1940③)、陈康(1942④)、朱光潜(1944⑤)、金岳霖(1948⑥/1983)等数位哲学家对翻译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哲学思辨;近十年,柯飞(1987⑦/1996⑧)、孙致礼(1996⑨)、但冰洁(1996[10])、阎德胜(1997[11])、刘邦凡(1998[12])、杨炳钧(1998[12])等人都对翻译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哲学思考。但总的来讲,尽管半个世纪前关于翻译的哲学思考就已引起几位哲学泰斗的重视,可“翻译哲学”并没有形成气候。近年来,对翻译进行过哲学思考的几人还都是搞语言研究的,足见,“翻译哲学”还是“小菜一碟”,没有引起哲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因 此,数十年前哲学家倡导并身体力行对翻译的哲学认识,足见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当然,搞语言的人(包括搞翻译的人)对翻译搞哲学认识并不是没有长处的,事实上,在某些方面的确是有先见之明的,单就他们对语言及语言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的熟悉程度而言就是如此。搞哲学的人去研究翻译哲学,其重大的长处(对比于纯粹只从事过语言及语言翻译的人)就在于他们多一些哲学的技巧与思辨。因此,搞语言的人与搞哲学的人联合起来,(如果有一些既搞语言,尤其是搞语言翻译的,又搞哲学的人,那另当别论),才是振兴翻译哲学研究的最佳选择。 五十年前哲学家们对翻译的哲学思辨并没有产生持久的回应,原因是多方面的,恐怕社会变革而带来的学术转移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近几年来,语言翻译界的人士回忆起翻译哲学来,原因也不外三点:一是改革开发的深入使学术研究掀起对以往学术成果的回忆与再现,产生新一轮的学术转移;二是近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后的语言翻译理论与实践对翻译的哲学认识的必然;三是西方语言哲学在国内广泛的传播与发展,为翻译的哲学认识提供直接的借鉴。总之,翻译哲学不是泊来品,而是一个地道的中国货。而这地道的中国货也必须要“卖”出去、走出国门的。因为只有“卖”了出去,才能让外国人认识它,才能使“翻译哲学”走向世界,才能使“翻译哲学国际化”。要把这个地道的中国货“卖”出去,首先要取一个洋名,不要让外国人来个先“注册”。我们取的名是Translation-philosophy(简称Trans-philosophy),而不是Philosophy of Translation。因为,我们主张,翻译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需要研究翻译的意义(价值)、真理、必然性、可能性、社会性、文化性等一般性质;需要形成关于翻译的一般理论,这些理论具有哲学的意义与功能,有助于哲学问题解决。同时我们也主张,翻译哲学也是一内容提要:“翻译哲学”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学术新概念,围绕这一概念本文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讨论,给出:翻译哲学就是关于翻译、翻译理论的精深分析及其总和的一般的看法。翻译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翻译和翻译理论。翻译哲学的基本问题是译者思维与文本之间的关系问题。翻译哲学的根本任务是确立译者思维与文本、译者与原文之间的关系。理论探讨个方法论和认识论,具有深刻的方法功能,要研究翻译的实际运用过程,对翻译在言语活动和语言实践的作用与性质作实际的尽可能详尽的分析(精深的分析就是哲学)。弄清翻译的意义(价值)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保证用正确的语言去实现翻译,以免除由于误用语言而造成翻译失败及其由此而造成的种种无休止的争论。另外,我们还主张,翻译哲学不仅仅针对不同语言间的翻译活动,而且针对于同一语言的不同时代或地域而不得不进行的翻译工作,例如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和汉语方言与通用汉语的转译,以及同一语言或符合系统的不同形式之间所作的解释(interpretation)或翻译工作,例如把三段论的AAA式变成一个含具体语言的推理形式,又如通常语言中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即”等等语句都属于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的翻译问题。 二 尽管如此,我们在谈论“翻译哲学”时,首先是把它作为哲学来论的。什么是哲学呢?这是我们必须表明的态度。事实上,凡属搞哲学的人都可能面临这个问题,只不过有些人(而且历

重要哲学术语英汉对照

certainty 确定性 chaos theory 混沌理论 class 总纲、类 clearness and distinctness 清楚与明晰 cogito ergo sum 我思故我在 concept 概念 consciousness 意识 consent 同意 consequentialism 效果论 conservative 保守的 consistency 一致性,相容性 constructivism 建构主义 contents of consciousness 意识的内容 contingentnecessary distinction 偶然-必然的区分 continuum 连续体 continuum hypothesis 连续性假说 contradiction 矛盾(律) conventionalism 约定论 counterfactual conditional 反事实的条件句 criterion 准则,标准 critique 批判,批评 Dasein 此在,定在

deconstruction 解构主义 defeasible 可以废除的 definite description 限定摹状词 deontology 义务论 dialectic 辩证法 didactic 说教的 dualism 二元论 egoism 自我主义、利己主义 eliminative materialism 消除性的唯物主义 empiricism 经验主义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思想) entailment 蕴含 essence 本质 ethical intuition 伦理直观 ethical naturalism 伦理的自然主义 eudaimonia 幸福主义 event 事件、事变 evolutionary epistemology 进化认识论 expert system 专门体系 explanation 解释 fallibilism 谬误论 family resemblance 家族相似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

哲学翻译词汇整理 一.哲学家名称 Acient Greek philosophers pythagoras n.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哲学家和数学家) Socrates n.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 Plato 柏拉图 Aristotles亚里斯多德 Leucippus流西普斯 Democritus 德谟克利特 Epicurus 伊壁鸠鲁(公元前341-270) Italian philosophers Petrarch彼特拉克(意)(1304~1374) Bruno (Giordano) (意)布鲁诺(1548年-1600) Galileo伽利略(意)(1564~1642) (Niccolo) Machiavelli马基雅维里(意)(1469—1527) Polish philosophers Copernicus哥白尼(波兰)(1473~1543) German philosophers Kant: 康德(德) Nietzsche n. 尼采(德,1844-1900) (Ludwig) Feuerbach 费尔巴哈 (Arthur) Schopenhauer 叔本华 Hegel: 黑格尔,Hegelian,黑格尔的 The Young Hegelians 青年黑格尔学派 Marx 马克思 Engels 恩格斯 English and Scottish philosophers Francis Bacon 培根(英)(1561—1626) John Locke 洛克(英) Thomas Hobbes托马斯.霍布斯(英) Adam Smith 亚当.斯密斯(苏格兰) David Hume 休谟(苏格兰) Thomas Malthus托马斯.马尔萨斯 Isaac Newton艾萨克.牛顿 (Bertrand) Russell 罗素 Ricardo 李嘉图 French Philosophers (Rene) Descartes笛卡尔(法) Cartesian adj.笛卡尔的 (Baruch) Spinoza 斯宾诺莎(法) (Denis) Diderot 狄德罗(法) (Charles) Montesquieu 孟德斯鸠(法)(1689年至1755年),

拓朴大脑记忆-如何快速记忆英语单词 (1)

拓朴大脑记忆——如何快速记忆英语单词 1.综合九种记法,不怕任何单词 特注:无论任何单词,不管是词根词缀法还是奇特联想法,如果你在其它地方找不到某个难词的记忆窍门,你都可以在TOP群里咨询老师,任何难单词全部都可以帮你拆分得简单,有趣!说不定就有意外的惊喜!说明:综合运用九种记忆方法,针对不同特点的单词配附恰当的记忆窍门,就不怕任何单词难记。这里不仅对传统的记忆方法做了合理改良,而且在记忆方法的创新上也有突破。本文的单词记忆方法将中国传统的说文解字原理与西方流行的奇特联想记忆法融为一体,对于英语单词有望形生义的速记功效,可以牢牢地记住单词的词义和拼写形式。在中小学,乃至到大学约30% 的单词能用英语本身固有的偏旁部首(词根、词缀)以形释义;另外约50% 的单词可用读者已熟悉的英语单词、汉语拼音作为偏旁部首进行创造性的说文解字,其余的单词则可在音、形、义方面进行奇特联想记忆,从而使得英语单词的识记变得事半功倍,趣味盎然。 一、合成记忆法 有些汉字,比如“明““解“等属于合成字。“日“即太阳,是白天光明的来源;“月“即月亮,是黑夜光明的来源;所以“明“就“日“和“月“两个字合成而来。又,古时候人们宰牛是将“刀“放在“牛“的“角“后开始将其解体的,所以,“解“字就由“角““刀和“牛“三个字合成而来。在英语词汇里有与此类似的合成词,这些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子词组合而成的,而且合成词的意义通常就是其构成中子词意义的叠加与复合。根据子词与合成词的内在关系记忆英语单词,就好比是对合成汉字进行“以形说义“一样。所以,我们把合成记忆法看作是英语单词“说文解字“之一。 1. football n. 足球,足球比赛〔foot脚、足,ball球;主要靠脚踢来进行的球赛〕 2. himself pron. 他自己,他亲自〔him他,self自己〕 3. overcome vt. 战胜,克服〔over越过,come来;努力地越过各种障碍而来〕 4. sometime ad. 将来某个时候,过去某个时候〔some某一,time时候〕 5. widespread a. 分布广的,散布广的〔wide宽广的,spread散布、蔓延〕 二、构词分析法

(整理)大脑词汇翻译整理.

大脑相关词汇表 A a-amino-3-hydroxyl-5-methyl-4-isoxazole-propionate (AMPA)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 abducent nerve 展神经 abstinent heroin dependent individuals (AHD) 海洛因戒断者 accessory nerve 副神经 acoustic tubercle 听结节 Alcohol Use Disorder Identification Test (AUDIT) 酒精依赖疾患识别测验 amygdala (AMY) 杏仁核 angular gyrus 角回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 (ACC) 前扣带回皮层 anterior cingulate gyrus (ACG) 前扣带回 anterior insula 脑皮层上的前脑岛 anterior temporal lobe 颞叶前部 arachnoid 蛛网膜 area postrema 最后区;极后区 arterial spin-labeled per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SL-MRI)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自主神经系 axillary nerve 腋神经

B Barratt Impulsiveness Scale (BIS) Barratt冲动性量表 basal forebrain 基底前脑, basal ganglia circuits基底节环路 basal nuclei 基底核 basilar artery 基底动脉 basolateral amygdala (BLA) 基底外侧杏仁核 basolateral 基底前侧 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BOLD) 血氧水平依赖brachial plexus 臂丛 brain (encephalon) 脑 brain stem 脑干 C calcarine sulcus 距状沟 caudate nucleus 尾状核 central nervous system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sulcus 中央沟 cerebellum (CER) 小脑 cerebral aqueduct 中脑导水管 cerebral arterial circle 大脑动脉环 cerebral cortex 大脑皮质 cerebrospinal fluid 脑脊液

中国哲学的翻译

浅谈中国哲学的翻译 摘要:中国哲学作为世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性和重要性。对于中国哲学的研究应当结合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研究。中国哲学的翻译存在西方哲学化、文化利用型两大翻译误区,应当从对哲学关键术语的翻译以及哲学典籍的翻译两方面来完善对中国哲学的翻译,以此让中国哲学同西方文化更好的交流,传播中国哲学。 关键词:中国哲学翻译哲学术语 中国哲学分为古代哲学和现代哲学。古代哲学主要指“春秋百家争鸣”“汉唐儒道三玄”“宋代儒学的发展”“近代中西融合”四个阶段。现代哲学主要指“对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和“对西方哲学的研究”。古代中国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为主要的哲学流派,其中尤其以儒、道、墨三家影响深远。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阴阳变化规律、和而不同思想等哲学资源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哲学的翻译和诠释是一个很重要和现实的问题,涉及到中国哲学的文本、思想、概念、语汇等理解和转译的态度和方法问题。但是数百年对中国哲学的译介和研究存在着很多的误解和歪曲。尤其是毫无批判地套用西方宗教和哲学的概念、术语和命题来解释中国哲学,既误解了西方哲学,又抹杀了中国哲学的特点,丧失了对其精髓的现实把握。忠实准确地理解和推介中国哲学的丰富资源,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中西文明的交流,也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设。 一、中国哲学的性质、功能及翻译的重要性 哲学是民族文化的核心部分,而中国哲学史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物,中国哲学典籍承载着中国哲学的核心价值。作为经典文本,它维系着一个民族得以安身立命的根基。以儒、道、释三家为主体兼及其他诸子百家的中国哲学典籍,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中国哲学典籍的翻译是关乎一个民族哲学文化的传承、交流、发展的大事,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参与全球文化的一个极好的途径,而忠实准确的理解、推介中国哲学的丰富资源则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从而构建“和而不同,相得益彰”的文化多元化的全球文化格局。 由此,对中国哲学典籍忠实准确的翻译显得尤为关键,对于中国哲学的翻译首先要以对经典的正确解读为前提,而后才是如何把这种解读的含义更加恰当的转化为其他的语言而被西方的人们所了解。 二、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及翻译中的误区 观察近代中外学者对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大多采用以西方哲学的概念、术语、理论框架来诠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方法,即刘笑敢提出的“反向格义”的名词术语。反向格义可能会发现中国古代哲学与西方哲学可能相通的思想观点或

大脑词汇翻译整理

大脑相关词汇表A 354 ()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展神经 () 海洛因戒断者 副神经 听结节 () 酒精依赖疾患识别测验 () 杏仁核 角回 ()前扣带回皮层 () 前扣带回 脑皮层上的前脑岛 颞叶前部 蛛网膜 最后区;极后区 ()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自主神经系 腋神经 B () 冲动性量表 基底前脑,

基底节环路 基底核 基底动脉 () 基底外侧杏仁核基底前侧 () 血氧水平依赖 臂丛 () 脑 脑干 C 距状沟 尾状核 中枢神经系统 中央沟 () 小脑 中脑导水管 大脑动脉环 大脑皮质 脑脊液 颈丛 ()扣带回 腓总神经

胼胝体 纹状体 () 皮质 皮质内侧 皮质脊髓束 脑神经 大脑脚 楔束结节 楔回 D 腓深神经 树突刺 齿状回 间脑 () 多巴胺 2/3 多巴胺2/3型受体()背外侧前额叶 () 背外侧纹状体 背侧前额叶皮质 背壳 ()背侧纹状体 背外侧额叶

() 背外侧前额叶() 背外侧纹状体() 背内侧前额叶() 背内侧纹状体 硬脑膜 E ()脑电图 上丘脑 F 面丘 面神经 ?() 尼古丁依赖量表楔束 薄束 股神经 () 氟脱氧葡萄糖 穹窿 第四脑室 额叶 () 功能磁共振成像()梭状回 () 梭状回/视觉皮层

G ()γ-氨基丁酸 神经节 苍白球 舌咽神经 谷氨酸 薄束结节 灰质 H () 健康人 () 海马/海马旁回 舌下神经 舌下神经三角 () 下丘脑-垂体轴 下丘脑 I 小脑下脚 下丘 () 额下回 下橄榄核 () 顶下小叶 () 颞下皮层;下颞叶皮层

() 上/下顶叶皮质() 脑岛 肋间神经 内囊 ()晚正复合体 外侧下丘脑 外侧丘系 外侧前额叶 外侧沟 侧脑室 豆状核 边缘系统 边缘叶 边缘系统 舌回 蓝斑 胸长神经 腰丛 腰骶干 M () 磁共振成像() 脑磁描记法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及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定义:哲学即智慧之学。它是从理论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反思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构建,从而构成了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态度和根本主张,它是人类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就是用简单的说话来体现出隐含深层意义的道理,让人们去思考和体会。哲学本身就是用来完善自己的精神修养和帮助他人完善思想的。 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深度上,哲学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现实中,我们可以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能照搬哲学的思维方式。也即是说我们能够直接关注的现实是具体而有限的,思维的不可封闭性使得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进行无穷追问。 把哲学低估于现代科学是不负责任的,哲学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如果将哲学简单的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则成为了一种狭隘的唯科学主义。 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关系。 凡是承认物质为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称唯物主义者;凡称意识第一性,物质依赖与意识存在的,称唯心主义者。 哲学的定义 2、哲学是能够从混沌自然中发现、彰显和产生一般本体事物

的本体事物。 什么是事物?事物是人类思想认识活动产生的结果,是人类通过思想认识活动从混沌自然中发现的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能、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对象,同人脑中形成和产生出来的关于认识对象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语言是事物之家,人类创造的每个语词都具有表述和界定事物的性能。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是多个处在不同时间段中的事物实体组成的集合体。通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是多个处在不同空间体中的事物实体组成的集合体。每个事物实体都具有一系列抽象程度不同的普遍性或属性的名称或观念作为自己的内容,每个事物名称或观念都具有众多的事物实体作为自己的表现形式。 例如“苏格拉底”这个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事物实体,就是多个处在不同成长阶段中的苏格拉底实体组成的集合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作为一个事物实体,他不仅具有苏格拉底这个专用名称,而且他还具有军人、哲学家、男人、人、事物这些含有普遍性、共性或属性意义的通用名称或普遍性观念。苏格拉底作为一个专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个人或对象事物,它是由一个专用名称加上众多处在不同时间段中的、相对独立的苏格拉底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例如“猫”这个通用名词表述和界定的对象事物,就是一个由唯一名称或观念同许多存在于不同地域空间的大猫、小猫、黑猫、白猫、花猫、好猫、坏猫、懒猫等猫实体组成的对立统一体。我用双手抱着的小黑猫不仅具有黑猫这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名称或观念,而且它还具有猫、动物、生物、事物等一系列普遍性、共性或属性不同的名称或观念。 事物是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和存在于人脑内部的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一个事物既是一个存在于人脑内部的知识或观念同众多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组成的对立统一体,也是一个存在于人脑外部的认识对象同一系列或众多存在于人脑内部的普遍性知识或观念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人类从认识个别事物出发对事物进行了长期艰难的思想认识,最终发现了事物和事物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同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因果关系,发现了处在天地万物后面的本体事物,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具有从混沌中发现、界定、彰显和产生天地万物能力,发现了人类的思想认识活动是事物的具体存在和表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

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方法 一、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 (一)概念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诠释方法对中国哲学典籍的正确解读,是翻译的第一步。首先要求我们对中国哲学发展史的整体脉络有较为清晰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到中国哲学典籍正是在对元典的持续性的阐释过程中不断产生的 经典文本。因此,从哲学概念和诠释者的历时性上考察经典文本,把握元典文本的“客观原义”以及在其后历代诠释者的“诠释意义”。要把经典还原到相应的历史背景中把握其含义,即采用“概念史的研究方法”和“思想史的研究方 法”(P20)。所谓“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以儒家经典为例,是指紧扣儒学史中的重要概念或术语,一方面潜回元典对这些术语进行音读、训诂以及名物的考辨与疏通,理解其基本的概念意义,即是中国传统的考据之学,另一方面观察同一概念或术语在儒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诠释意义,及其同其他哲学派别之间的差异。“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是把对经典的诠释,放置在诠释者所处的历史脉络中加以分析,“从而将经典诠释者身处的时空情境,及其诠释言论的历史背景与具体含 义加以解明。”(P15)下面就以如何理解朱熹的着作为例,用概念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探讨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诠释方法。(二)对朱熹理学的“概念史”诠释朱熹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功不可没,他通过对《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元典的重新诠释,才有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四书》,并且建立了以“天理”为核心概念的哲学体系,是儒学发展的新阶段。朱熹也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明确提出解经方法的哲学家,他不仅注重义理的发掘,同时也没有摒弃对章句 的训诂,潘德荣(P57)认为朱熹把“意义整体的圆融和谐确立为对经典的理解之 方法论的基本原则”。朱熹的哲学着作包括《四书章句集注》《近思录》《朱子语类》等,都是在对元典文本的深入阐释的过程中,发展出的新的哲学理念,因此, 诠释朱熹的哲学思想,必须要潜回到相应的历史背景,把握儒学动态的发展过程。作为典籍英译者,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是典籍的诠释者,特别是经典的跨文化诠释者,但我们的任务不是像朱熹那样的哲学家,要去发展或建立新的哲学体系,而是要努力做到如何忠实地再现不同历史阶段的哲学典籍的内涵,并且要立足当下,使中国哲学典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参与世界哲学之间的对话,使中国文化的精神在异域发扬光大。朱熹把理学的主要概念:理、气、心、性、天理等都全部融入对《四书》的注解之中。如《论语·为政》中,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朱子的解释是:“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11](P56)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术语之翻译与解释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术语之翻译与解释 陆沉 【专题名称】外国哲学 【专题号】B6 【复印期号】2003年01期 【原文出处】《世界哲学》(京)2002年06期第75~79页 注释: ②布鲁格(W.Brugger)编著,项退结编译:《西洋哲学辞典》台北,国立编译馆,1976 年,第75页。 ③利德尔、斯科特、约翰:《希英大辞典》(Lidell-Scott-Johnes,A Greek-English Lexicon Oxford,1953),第482页。 (复数);形状(例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形状”);2、和实在相对应的外观、或外部现象;3、种、类;存在的种(例如柏拉图《泰阿泰德篇》184d,《国家篇》544c等处);4 、修辞学上的文学形式、风格;5、逻辑上的类、 注释: ④布鲁格(W.Brugger)编著,项退结编译:《西洋哲学辞典》台北,国立编译馆,1976 年,第817页。 ⑤《哲学与科学理论百科全书》[Enzyklop die Philosophie und Wissenschaft-Th eorie Band Ⅱ ,S.178,“Idee(historisch)”,Biographisches Institut-Wissenscha ftsverlag,Mannheim/Wien/Zürich 1984]也指出:“相(Idee)的哲学概念是在 柏拉图的相论(Ideenlehre)的框架中建构起来的,……”。 是:1、外部现象、外表;2、举止、(身心)状况、(事物)状态;特性、内 在关系;3、规定概念的特征;4、概念自身或概念;5、种和属;6、概念实在性、或作为我们概念基础的客观实在。(注:里特尔:《柏拉图新探》 (C.Ritter,Neue Untrsuchungen übe r Platon,SS.322—323,Reprint Edition,1976 by )另一学者罗斯不同意里特尔有关概念意义的说法。他 认为里特尔的看法是19世纪概念论的产物,完全偏离了柏拉图单纯实在论 注释: ⑦罗斯:《柏拉图的相论》(W.D.Ross,Plato's Theory of Ideas,Oxford,1953年),第15页。 ⑧陈康译注《巴曼尼得斯篇》,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40页,注35。 二、的翻译及其二者可能的区别

哲学名词解释

【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古代易学用以说明矛盾运动法则的命题。语出《易传·系辞上》。主为天地万物及人类生活都有阴阳两个方面、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相反相成,相互推移,不可偏废,构成事物的本性及其运动的法则。 【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两仪】中国古代易学范畴。两仪所指,说法不一,其哲学意义则指天地或阴阳 【四象】中国古代易学范畴,象征春夏秋冬四时,故称四象。在哲学上,含有变化产生的各种现象之意。 【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元气】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指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以元气为天地本原。 【贵无论】魏晋玄学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想。创始人为何晏、王弼。主要观点是以“无”作为宇宙的本体,认为万物(有)以无为存在的根据,贵无论促进了中国古代本体论哲学的发展,但错误地以空洞的抽象观念为宇宙万物的本体,故受到后来以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的批判。【名教与自然】魏晋玄学中的一对重要范畴。名教,指以正名分、定尊卑为主要内容的封建礼教;自然则指天道之无为,人类无须以人力干预也不由人的意志所决定的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情欲。儒家重名教,道家尚自然,二者长期有争论。魏晋玄学以老庄思想释儒,进一步展开了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并成为玄学的重要理论问题。认为维护社会秩序最好的途径是顺应人的自然本性,无为而治。主张超越名教的束缚,返归于自然,以虚静之心任性任情。极大地冲击了礼教的神圣性,为门阀士族腐朽堕落的生活作辩护。宋代学者以复兴儒学自命,重振传统纲常名教,以天理论证名教的绝对性和合理性,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巨大枷锁。明李贽再次冲击名教是非观。近代谭嗣同提出“冲决网罗”,抨击封建纲常名教。以西方近代伦理原则和自然人性论反对名教,提倡个性解放与自由。 【崇有论】魏晋玄学的重要哲学理论和派别之一。与贵无论相对立,认为宇宙万物以有为本。指出宇宙万物皆产生于有,世界的本原是实际的物质存在,无不能生有。 【道统说】儒家关于传道系统的学说。首先由唐韩愈明确提出,他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提出了儒家先圣前贤一脉相传的“道统”对抗佛教传法的“祖统”(法统)。道统说的提出是为了复兴儒家传统。宋儒继承韩愈的思想。朱熹以理学为儒家正宗,并自命为传人。陆九渊则不承认程朱的正统地位,自命为道统传人。道统说遂成为理学程朱与陆王两派争夺儒学正宗的理论。 【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宋元明清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吸收了道家和佛教哲学思想而产生的新儒学。它以性命义理为核心,是宇宙论、认识论和道德学说高度统一的思辨哲学。它以“理”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和宇宙本体,取代了传统儒学思想的“天”的地位。南宋以后,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从理学内部分化出王夫之、颜元、戴震等人,对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批判。 【理】又称天理。主要涵义有:事物运动变化的固有秩序和规律、人类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事物的本质和本性、宇宙万物的本体等。 【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

英语词汇记忆力的训练

浅谈学生英语词汇记忆力的训练 郝梦竹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是记忆单词。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笔者在试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记单词是学生学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如何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最高效率地牢牢记住所学的词汇,只有解决了效率的问题,才能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这是我们英语教师要致力研究的课题。 那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记词汇记忆的能力呢? 一、对学生进行瞬间记忆训练 教育心理学者研究“痕迹理论”所得出的结论指出:“凡是已经识记过的事物都有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记忆痕迹在脑中的储存分三种情况: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间记忆储存时间很短,但在记忆过程中占有主要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只要稍经启发,就能引起联想和回忆,转化为长时记忆,困此,在教新单词时,先向学生明确记忆指标,例如,在教新单词时,要求学生在一、二分钟内记熟所学的新单词,然后听写,也可以通过抢答或个别提问的方式由老师读单词,学生口头拼写,或是老师讲出单词中文意思,学生读出生词,反之,老师读单词,学生讲出中文意思等形式进行训练。学生为了达到要求,快速记忆,必然高度集中注意力认真朗读记诵,强力记忆的愿望可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开始只有部分学生达到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基本上每位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即使成绩差的学生,瞬间记忆的效果也很好。这种训练,增加了单位时间内的信息接纳量,提高了记忆效果。 二、多种方式呈现单词,增加刺激渠道和程度,加深感知印象 记忆是靠外界环境对大脑进行刺激并形成痕迹的,大脑神经受到的刺激越深,记忆的持久性越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为长时记忆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用新奇、甚至反常的方式呈现新词。这样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以强烈的再现刺激,加深感知印象,引起学生兴趣。示范朗读单词的轻重、同化、连读、尾音以及爆破音、破擦音变化;用彩色粉笔在黑板写出难记的生词,使字体变得特别大,或者其它方式呈现形成明显对比。有时一个单词以其音、形对错对比形式出现。如suggestion 的两个读音,让学生进行对比选择;而教quite 时写成quiet 或quilt,quit 让学生指出其错误。有时将单词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如,他昨天洗了film(胶卷,广州话菲林);照相前摆好pose(姿势)等。 新奇的方式、与社会生活相贴近的联系会起到强烈的刺激作用,激发兴奋感,加深感知印象。另外,还可以利用录音机、投影仪,甚至实物呈现等多种媒体相结合,引导学生同时使用多种感官感知,使大脑同接受来自眼睛、耳朵、肢体等器官感受到的刺激,加强记忆力。三、化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理解了的内容,就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越牢固。教单词时,把音、形、义同时教给学生,让学生对词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使所教的词在一定的情景中呈现,方便学生理解

学术论文名词短语式标题的翻译原则

学术论文名词短语式标题的翻译原则 学术论文是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创新见解或新成果的科学记录和总结。它是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主要提供给读者的是语言的信息功能,以便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和讨论以及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标题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简短精炼,突出文章的中心观念和阐述内容。 就目前而言,常见的学术论文标题大概可以分为四类,即动宾式结构标题、名词性短语式标题、句子式标题、提示性或带副标题的标题。其中,名词性短语式标题最为常见。下面,蓝译编译就名词性短语式标题的翻译进行探讨。 由于英语和汉语无论是在语言或是文化背景上都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在把这些论文标题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有必要从语法到词汇改变原标题的结构形式,以更好地为信息受者服务。 根据学术论文的典型信息特征,在翻译名词式短语标题的过程中,讲究译文和原文的功能对等和文字形式背后的文理意脉相通,该调整时就要作出适当的调整,使译文准确地道,通情达意,力争做到以下几个原则: 一、字数规范。在简洁完整的前提之下,应该尽量压缩英译标题的字数。根据惯例,一般英文单词不超过16个。那种动辄很多字数的表达方式是不规范的。 二、标点符号正确。名词式短语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标点符号的,但是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该选用适当的标点符号。

三、字母大小写规范。名词式短语翻译的时候大小写原则一般是标题首字母大写,实词首字母大写,连词和介词小写(四个字母以上的连词和介词除外)。 四、力争结构简洁,主题突出。学术论文的标题重点是为了点明文章的主要论述内容,其他一些无关的话则没有必要翻译出来,如一些套话和汉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五、符合英语表达习惯。学术论文当中从标题到正文都会有很多抽象的专业名词,在语言的使用上则偏向使用名词性结构,从英汉对比的角度看是由于英语当中的名词没有像动词那么多的语法规定和拘束,使用起来比较固定,能够有效地简化叙事层次和结构,因此有时候即使是动词式的短语标题,也会使之名词化。 六、具体易懂。在翻译论文标题的时候,对于一些有可能由于文化差异或专业差异而导致理解困难的词语应该加以解释。

老庄的语言哲学与翻译

语言研究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3卷第5期 J OURNAL OF CHONGQI NG UN I VERS I TY(Soci al Science Ed iti on)Vo l 13N o 52007 收稿日期:2007-05-28 作者简介:赵小兵(1968-),男,四川人,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翻译学研究。 老庄的语言哲学与翻译 赵小兵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老子与庄子是中国早期著名的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其精深的学术思想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深远。文章在研究老子和庄子语言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对翻译的本质和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开拓了研究翻译问题的新视角。 关键词:老庄哲学;语言问题;翻译本质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07)05-0125-06 一、前言 翻译是直接与语言打交道的特殊的精神活动形式。不论是语内翻译,还是 语际翻译,都离不开语言问题。要明确地认识翻译的本质,首先必须对语言的性 质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老子、庄子哲学包含有对语言 问题的深刻而系统的思考,语言是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涉及语言的可靠性、语言 与真理、语言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老庄哲学的主旨是探究宇宙的真理,终极的 或至高无上的真理被称为 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老庄哲学中,在论及 道 的 时候几乎处处都与 名 和 言 相提并列。例如,老子之言 道可道,非常道,名 可名,非常名 ;庄子之言 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 , 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 乎隐而有是非 , 彼之谓不言之辩 ,等等。 道 与 名 或 道 与 言 几乎成 了不可分割的并列概念。在老庄哲学中,语言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他们的语 言哲学观有怎样的基本内容呢?本文尝试着初步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对翻译的 某些问题作了初步思考。 二、老子的语言哲学 老子在 道德经 的第一章讲到了语言问题,在这一章,老子的语言哲学观 得到了充分体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 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据南怀瑾先生考证, 道 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有三种意义与用法。第一 种用法是,许慎的 说文解字 中注释: 道者,径路也。 也就是指人世间所要行 走的道路。如 古道西风瘦马 的 道 。第二种用法是, 道 代表抽象的法则、 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 子思在 中庸 首章中说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孙子所说 兵者,诡道 也 ,等等。第三种用法是, 道 是指形而上的道。如 易系传 所说: 形而上 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又如道书所说 即有即空,即空即有 。玄妙幽微, 深不可测。 125

神经病学常用英语词汇

神经病学常用英语词汇 Abadie's Sign 阿巴迪征(跟腱受压无感觉,见于脊髓痨abasia 步行不能abdominal reflex 腹壁反射abduction 外展ablepsia 视觉缺失abnormal 异常abnormity 畸形absolute hemianopia 完全偏盲abstinent 戒断症状abstraction 抽象acataleptic 智能缺陷acatamathesia 理解不能acataphasia 连贯表达不能acatastasia 反常acetylcholinesterase 乙酰胆碱脂酶acetylcholine 乙酰胆碱agraphia 失写agyria 无脑回akathisia 静坐不能akinesia 运动不能akinetic seizures 运动不能发作akinetic-rigid syndrome 运动不能-强直综合征Akureyri disease 良性肌痛性脑脊髓炎alar plate 翼板albendazole 阿苯达唑alcoholic coma 酒精中毒性昏迷aldosterone 醛固酮alertness 警觉alexia 失读alleviated 缓和allopurinol 别嘌呤醇allucination 幻觉almufibrate 氯贝丁酯铝alprenollol 心得舒alptazolam 阿普唑仑alternating hemiplegia 交替性偏瘫aluminium nicotinate 烟酸铝Alzheimer's disease 阿尔塞梅茨病amantadine 金刚烷胺amaurotic idiocy 黑朦性白痴amaurotic 黑朦ambient cistern 环池ameboid glia 阿米巴样神经胶质细胞ameliorate 改善amentia 精神错乱amiculum of olive 橄榄核囊amikacin 丁胺卡那霉素aminoacidurias 氨基酸尿aminocaproic acid, EACA 6-氨基己酸aminopyridine 氨基比林amitriptyline 阿米替林amnesic 遗忘amobarbital 异戊巴比妥amoxycillin 羟氨苄青霉素amphetamine 苯丙胺amplitude 幅度amyotonia congenita 先天性肌张力不全症amyotrophia 肌萎缩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肌萎缩性侧束硬化症anaerobic 厌氧的anal reflex 肛门反射analgesia 痛觉缺失anencephaly 无脑anesthesia dolorosa 痛性感觉缺失anesthesia 感觉缺失aneurysms 微动脉瘤aneuryson 动脉瘤angiography 血管造影angular gyrus 角回anisocoria 瞳孔不等大ankylosing spondylitis 关节固定性脊柱炎anorexic 厌食anosmia 嗅觉缺失anosognosia 病觉缺失anosognosia 偏瘫否认ansamysin 襻霉素anterior amygdaloid 前杏仁区anterior cerebellar incesure 小脑前切迹anterior commissure 前连合anterior corticospinal tract 皮质脊髓前束anterior fontanel 前囟anterior horn of lateral ventricle 侧脑室前角anterior lateral suleus 前外侧沟anterior limb of internal capsule 内囊前脚

论哲学文本翻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e1018608.html, 论哲学文本翻译 作者:姬艳婷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8年第05期 摘要:哲学文本具有语言抽象性和语义多重性的特征,对原文思想的透彻理解以及对哲学术语的精准把握是翻译哲学文本的前提,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力求忠实表达原著的思想和观点,并保证译文的清晰流畅,浅显易懂,最大程度上还原作者的微言大义,是哲学翻译者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标。 关键词:哲学翻译,忠实,流畅 谈到哲学,一般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高深莫测、玄而又玄的条条理论,似乎哲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更有甚者,以为哲学只不过是无聊之人玩的一种文字游戏,令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以。其实,只有真正静下心来去窥看究竟,才能体会哲学的博大精深,才会发现世间万物都充满着哲学的智慧。而哲学,恰恰就是一门“爱智慧”的学问,“哲学”一词来自希腊文Philosophia,由philo(爱)和sophia(智慧)两部分组成。可见,哲学从诞生之日起,就以追寻智慧,提高思维能力为目的。 1.中西思维方式的转变 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西方哲学著作品种繁多,出书范围广泛,各种流派的译著竞相问世。对西方哲学的移译,为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有助于推进我国哲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然而,哲学既然是一门“爱智慧”的学问,关乎思维能力,对西方经典哲学文本的翻译必然具有其独特性,对于具有严谨内部逻辑的哲学文本翻译,实质上是一种包括语言翻译在内的文化翻译,不仅涉及不同语言文本之间的转换,也涉及思维方式的转变。 中西方哲学因其不同的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深层结构。英语是一门重形合的语言,严谨的内部逻辑使得西方哲学具有“意在言中”的特点;而汉语则是一门重意合的语言,中国哲学主张“意在言外,得意而忘言”。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相互融合、碰撞,决定了西方哲学文本翻译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文本翻译,即语言文字的变化与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翻译,即不同思维方式的转变,力求达到一种使译文读者读译文的感觉,如同原文读者读原文的感觉。 2.哲学词汇语义多重性的理解 既然西方哲学“意在言中”,对其翻译的一个首要前提,就是要透彻的理解原文。理解原文的关键是要准确的理解词义。在哲学文本中,阻碍词义正确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哲学词汇的语义多重性和语境复杂性。正如王佐良先生所言:“ 一个词不仅有直接的、表面的、词典上的意义,还有内涵的、情感的、牵涉许多联想的意义。一句话不只是其中单词意义的简单的综合,它的结构、语音、语调、节奏、速度也都产生意义。一词一句的意义有时不是从本身看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