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CAD技术在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应用

收稿日期:2009207210作者简介:王贵杰(19792 ),男,硕士,讲师,从事城市规划设计研究.Email :wgj.lx @ 文章编号:167129352(2009)1120079204CAD 技术在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应用王贵杰1,王文德2,姚德利1(1.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聊城252059;2.聊城大学计算机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针对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总结分析了常规设计方法优缺点,吸取并集成诸方法的优点,并以这些方法为基础,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 AD )技术,完成方格网等高线施工图的自动绘制,并通过三维网格表面模型及三维全景动态透视效果图进行设计效果的检验。
C AD 技术在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保证了竖向设计表面的平顺度和行车的舒适性,而且明显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C AD 技术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志码:A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CAD technology in grade crossing vertical designW ANG G ui 2jie 1,W ANG Wen 2de 2,Y AO De 2li1(1.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59,Shandong ,China ;2.Department of C om puter Science ,Liaocheng University ,Liaocheng 252059,Shandong ,China )Abstract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re analysed on the basis of the grade crossing vertical design.Based on these de 2sign methods and com puter aided design (C AD )technology ,grid and contour line construction drawings are given by auto draft.De 2sign results could be checked by the three 2dimensional Sur face m odel based on the grids data and the three 2dimensional panoramic dynamic perspective picture.Finally ,as certification ,s ome road grade crossing engineering cases which are designed by these methods and C AD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K ey w ords :grade crossing ;vertical design ;C AD technology0 引言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是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正交的十字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某正交的十字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摘要:1.竖向设计的重要性2.十字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具体方法3.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4.竖向设计对交通安全和通行的影响正文:在城市交通建设中,十字交叉口的设计至关重要。
竖向设计作为平面设计的基础,直接影响着交通的安全和畅通。
本文将针对某正交的十字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探讨其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竖向设计的重要性竖向设计在交叉口设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合理的竖向设计可以有效排水,降低雨水积压对交通的影响;合理安排道路高程,使车辆行驶更加平稳;合理设置信号灯、路灯等设施,保障交通安全。
二、十字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具体方法1.方格网法:根据交叉口类型和特点,构建方格网,计算各点的施工标高。
2.等高线法:根据交叉口地形、地貌等条件,绘制等高线图,确定各点的竖向高程。
3.大型交叉口可采用方格网等高线法,综合考虑地形、地貌、交通流量等因素,计算交叉口范围的施工标高。
三、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1.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合理利用自然条件,降低工程成本。
2.结合交通流量,合理安排道路高程,确保车辆行驶平稳。
3.确保排水设施畅通,预防雨水积压导致交通堵塞。
4.遵循相关规范和设计标准,保证工程质量。
四、竖向设计对交通安全和通行的影响合理的竖向设计对交通安全和通行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良好的排水设施可以降低雨水对道路的影响,确保交通畅通;其次,合理的道路高程有利于车辆行驶平稳,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后,符合规范的竖向设计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为城市交通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在十字交叉口的设计中,竖向设计是关键环节。
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交通流量等因素,采用合理的方法,确保竖向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摘要:城市道路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城市交叉口又是路网中通行能力的“咽喉”,尤其是大型交叉口和广场由于立面较为复杂,竖向设计则显得更加重要。
竖向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叉口道路表面的平顺度,行车的舒适性,排水质量和审美需求等。
本文针对T形、X形柔性路面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交口;竖向设计;纵断优化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理念就是合理地设计交叉口的标高,便于汽车及行人安全出行,同时还应考虑与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网、绿化的相关关系。
符合行车平顺、排水通畅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要求。
1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分清主次道路,主要道路优先,要保持原有车流状态,适当偏移中线,增加交叉口车道数,车道密度(宽度、数量)等适当。
要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同等级的道路交叉时,一般都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使横坡逐步地随纵坡变化。
交通流交叉时,应尽可能渠化成直角或近似直角交叉交通流合流时,应以较小角度进行合流,实践证明,交通流以100-150合流时,合流速度差最小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入另一条道路上或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
因此,需合理确定交叉路纵断的变坡点和布设雨水口,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注处。
如遇困难的地形,交叉口设在盆状地形处,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高程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高程协调一致。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力求使路口的渠化与环境的绿化协调使路口不再枯燥、单调。
2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对简单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通常采用特征断面法;对大型、复杂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采用简单的特征断面法不能完整地表达交叉口的立面,必须加密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高程,即高程图法。
2. 1 T形、X形交叉口特征断面的确定和特征点高程的计算交叉口的特征断面与选定的路脊线密切相关,路脊线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叉角等因素确定,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6670

2024/1/6
4
2024/1/6
1
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1、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改变纵 坡较小的道路的横坡度。
2、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 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 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1/6
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也叫竖向设计)是交叉口几何 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即通过调整交叉口范围内道路 纵坡和横坡,完成交叉口范围内各点的标高设计。
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要同时考虑交通、排水和街道 景观的要求,做到有利车辆和行人交通安全、地面雨 水排放顺畅、与周边环境景观相协调。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交道路的 等级、交通量、横断面形状、纵坡方向和大小,以及 当地的地形情况。设计时首先应照顾主要道路的行车 方便,在不影响主要道路行车的前提下,也应适当改 变主要道路的纵、横坡,以照顾次要道路的行车方便。
2
3、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
4、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过 交叉口的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 叉口内产生积水。
2024/1/6
3
5、交叉口范围内横坡要平缓些,一般不大于路段 横坡,以利于行车。纵坡度宜不大于2%,困 难情况下应不大于3%。
6、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 高协调一致。
匝道端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分析

工程科技匝道端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分析李耀龙(西安公路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端部平交口[1]起着与被交路交通量转换的重要作用,平交口的竖向设计要根据其预测交通量大小、被交路高程、周边地形高程进行灵活具体的设计,并满足行车舒适、排水畅通、工程量小、安全美观等要求。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方格网法、等分法及等高线法,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所选取的高程计算线不同。
对于匝道端部平交口来说,其平交口形式变化复杂,除了满足规范所规定的交叉角度、平纵指标、视距、加宽超高等各种要求外,还需根据匝道及被交叉路各个方向的交通量、交通岛、分隔带形式进行具体的竖向设计。
本文根据一些工程实例,分析了T 形平交口几种竖向设计模型,对设计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设计原则立交匝道端部平交口竖向设计是为了解决与被交路及周围建筑物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建筑艺术诸方面的协调统一,合理的确定平交口竖向设计的特征断面、横坡超高,可以使相交道路在平交口内获得一个过渡平顺的三维坡面,从而保证行车安全、排水畅通及和谐美观的平交口。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下文简称《线规》)中的要求,平交口竖向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2]:(1)平面交叉口范围内,两相交公路纵断面宜平缓,主要公路可保持其纵坡、横坡不变。
(2)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在0.15%~3.0%的范围内,次要公路紧接交叉的引道部分应以0.5%~2.0%的上坡通过交叉口,两相交公路交通量相近时,两公路的纵坡不宜相差太大。
(3)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平纵线形、交通管理方式等调整平交口的竖向高程控制及引道横坡。
(4)分隔的右转弯车道上,各处的标高和横坡应满足相关要求,还要符合实际情况。
(5)平面交叉口范围内路面应该排水顺畅,包括隐形岛在内的任何部分路面上不得有积水。
2设计方法对于普通的柔性路面平交口,一般采用特征断面法设计竖向高程,而对于大型、复杂的柔性路面平交口,采用简单的特征断面法不能详细的反映交叉口的立面布置情况,必须加密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高程,即高程图法,高程图法常用的方法是增加计算辅助线,采用高程计算线网,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法[3]。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2019-07-01摘要:城市道路平⾯交叉⼝的竖向设计,是为了合理确定交叉⼝范围内相交道路共同构筑⾯上各个点的设计标⾼,从⽽达到相交道路间、交叉⼝以及周围建筑物在⽴⾯位置上的⾏车、排⽔和建筑艺术诸⽅⾯的协调和统⼀。
本⽂探讨了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
关键词: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中图分类号: S611 ⽂献标识码: A ⽂章编号:城市道路平⾯交叉⼝是城市道路⽹的咽喉,是⼈流、机动车流与⾃⾏车流的汇集点,它们之间的相互⼲扰,使⾏车速度降低,出⾏交通拥挤,甚⾄交通堵塞。
因此,汽车对路⾯平整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 从⽽对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也提出了更⾼的要求。
⼀、交叉⼝竖向设计的⼀般原则交叉⼝竖向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调整交叉⼝范围各点的设计标⾼, 合理确定相交道路之间及周围建筑物之间的共同曲⾯形状, 使之相互协调⽽更具有良好的空间感, 以符合⾏车舒适、排⽔迅速以及建筑艺术三⽅⾯的要求。
交叉⼝竖向设计主要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横断⾯形式、纵坡⼤⼩以及周围地形。
其原则有以下⼏个⽅⾯。
1、道路等级相同时, ⼀般是在维持各⾃的纵坡不变的前提下来调节它们的横坡。
通常是调节纵坡较⼩道路的横坡, 将路拱顶的连线逐渐向纵坡较⼤道路的车⾏道边线移动, 使其横坡度与纵坡较⼤道路的纵坡相⼀致。
2、道路等级不同时, ⼀般是主道路的纵、横坡均维持不变, ⽽将次道路的双坡横断⾯逐渐过渡到与主道路纵坡相⼀致和单坡断⾯。
3、交叉⼝竖向设计时应⾄少有⼀条道路的纵坡⽅向背离交叉⼝, 以利于路⾯排⽔。
4、交叉⼝范围内布置⾬⽔⼝时, ⼀条道路的⾬⽔不应流过交叉⼝的⼈⾏横道或流⼊另⼀条道路, 也不能使交叉⼝范围内产⽣积⽔。
5、交叉⼝范围内的横坡应尽量平缓, ⼀般不⼤于路段上的横坡, 以利于⾏车, 纵坡不宜> 2%, 困难情况下不应> 3%。
⼆、交叉⼝竖向设计⽅法常⽤的交叉⼝竖向设计⽅法主要有⽅格⽹法、设计等⾼线法、⽅格⽹设计等⾼线等,简单介绍如下。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作者:李国鹏赵瑞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2期摘要:作为道路平面交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竖向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对附近道路、建筑地坪标高协调的平顺设计表面的确定,以此对行车安全、舒适及排水通畅等需求进行最大限度地满足。
竖向设计方式包括方格网法、圆心法、等分法等,这些方法的在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的运用,可有效提升道路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本文主要对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原则;方格网法一、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相交道路等级、交通量、横断面形式及纵坡大小等直接决定着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合理性,为实现设计最佳效果,设计单位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道路具有相同等级时,通常在各自纵坡始终不变的情况下,对其横坡进行适当调整。
一般需对较小纵坡道路的横坡,向较大纵坡道路车行道边线逐渐进行路拱顶连线的移动,促使其横坡路和较大纵坡道路纵坡相同。
2、当具有不同道路等级时,通过保持主道纵横坡度不变,将次干道双坡横断面想主道纵坡进行逐渐过渡,确保其相同,或与单坡断面一致。
3、交叉口竖向设计中,最少有一条道路纵坡方向与交叉口方向相反,为路面排水提供便利。
4、雨水口设置在交叉口范围内,其中一条道路雨水不能从交叉口人行横道流过,或向另一条道路流入,避免积水现象出现在交叉口范围内。
5、交叉口范围内应具有较为平缓的横坡,通常情况下,相比路段横坡要小一点,为行车安全提供便利,纵坡可控制在2%以下,特殊情况下则控制在3%以下。
二、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1、方格网法方格网法是指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其坐标基准线为2条相交道路的中心线,根据相应的精度进行方格网的画出,并对方格网上全部节点设计标高一一计算,以此为放样施工提供便利。
这种设计方式具有极为便捷的特点,可通过每个节点高层进行直接放样。
该方法的缺点主要为较差的直观性,也就是说不能由图面上对整个交叉口范围内的所有道路横坡过渡现状、水流汇集途径等进行直接观察,无法为全局掌控提供有利条件。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同济大学)

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竖向设计的目的•交叉口竖向设计的目的,是调整交叉口范围内的车行道、人行道、建筑物及其邻近地面有关各点的设计标高,统一解决相交道路之间以及交叉口和周围建筑物之间在立面位置上行车、排水和建筑三方面的要球,使交叉口能获得一个平顺的共同构筑面,以保证交通安全、方便、排水通畅、建筑造型美观。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主要原则•1.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一般次要道路的纵、横坡迁就主要道路纵、横坡的变化。
• 2 .等级相同的两条道路交叉,如交通量差别不大,但有不同的纵坡时,一般维持两条道路的设计纵坡不变,而和缓地改变它们的横坡,使两条道路在立面上取得平顺(一般多从纵坡较小的道路入手,将路面拱顶线逐渐向纵坡较大的道路边侧移动,使其横断面与纵坡较大的道路纵坡取得一致)• 3 .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通量差异都较大时,可以考虑主要干道的纵、横断面均维持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向倾斜的横断面,逐渐改变过渡到与主要干道的纵坡一致的单向倾斜横断面,以保证主要干道的交通便利。
• 4 .为保证排水,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能将交叉口范围内汇集的地面水排出;如所有道路纵坡都倾向交叉口时,则必须考虑在交叉口内设置雨水口,以保证交叉口排水要求。
• 5 .在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入另一条道路上,一般采用截水的办法,多在交叉口人行横道前或在路缘口转角曲线的切点上,布置雨水口。
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型式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型式,主要取决于地形以及与地形相适应的相交道路的纵、横断面。
如以十字形交叉口为例,主要有六种基本型式:(一) 四条道路的纵坡全部由交叉口中心向外倾斜其地形为凸形设计时往往只需把交叉口的坡度做成与相交道路同样的坡度,调整一下接近交叉口时的道路横坡,让地面水向交叉口四个街角的街沟排去即可,在交叉口内不需设置雨水口(二)四条道路纵坡均向交叉口中心倾斜其地形为凹形地形。
在这种情况下.地面水向交叉口中心集中,必须对应设置雨水口以排泄地面水,设计时可使交叉口中心地带略升高一些,在交叉口人行横道之外四个角低洼处设置雨水口,但这样做会使交叉口内的纵坡有起伏变化,不利行车,因此,最好能使一条主要道路的纵坡向交叉口外倾斜,这可通过把其纵坡转折点设计在交叉口以外达到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摘要: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是为了合理确定交叉
口范围内相交道路共同构筑面上各个点的设计标高,从而达到相交道路间、交叉口以及周围建筑物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诸方面的协调和统一。
本文探讨了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关键词: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的咽喉,是人流、机动车流
与自行车流的汇集点,它们之间的相互干扰,使行车速度降低,出行交通拥挤,甚至交通堵塞。
因此,汽车对路面平整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从而对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一般原则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调整交叉口范围各点的设计标高, 合理确定相交道路之间及周围建筑物之间的共同曲面形状, 使之
相互协调而更具有良好的空间感, 以符合行车舒适、排水迅速以及建筑艺术三方面的要求。
交叉口竖向设计主要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横断面
形式、纵坡大小以及周围地形。
其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1、道路等级相同时, 一般是在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的前提下来
调节它们的横坡。
通常是调节纵坡较小道路的横坡, 将路拱顶的连线逐渐向纵坡较大道路的车行道边线移动, 使其横坡度与纵坡较
大道路的纵坡相一致。
2、道路等级不同时, 一般是主道路的纵、横坡均维持不变, 而将次道路的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道路纵坡相一致和单坡断面。
3、交叉口竖向设计时应至少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 以利于路面排水。
4、交叉口范围内布置雨水口时, 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 也不能使交叉口范围内产生积水。
5、交叉口范围内的横坡应尽量平缓, 一般不大于路段上的横坡, 以利于行车, 纵坡不宜> 2%, 困难情况下不应> 3%。
二、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
常用的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主要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
方格网设计等高线等,简单介绍如下。
1、方格网法
该方法是在平面交叉口范围内以两条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
基准线,按照一定的精度画方格网,并逐一求出方格网上所有节点的设计标高,从而用来施工放样。
该方法施工起来比较方便,可以利用各个节点的高程直接放样施工,但其直观性较差,从图面上不
能直接看出整个交叉口范围内各条道路横坡的过渡情况和水流的汇集路径,不便于从整体上对交叉口设计进行把握;再者,由于柔性路面是用摊铺机和碾压机施工,路面各点的高程不易控制,因此该方法不宜用于大型的平面交叉口设计和柔性交叉口路面的设计,但能够较好的用于普通中小型刚性路面交叉口的设计,因为刚性路面可以精确地控制路面分块的角点标高。
2、设计等高线法
该方法是在平面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内选定路脊线(一般选择两条道路的中线作为路脊线),并将处在交叉口范围内的路脊进行等分,然后根据纵断面标高推算出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上各点的设计标高,并根据经验和这些标高数据直接勾画出等高线,再根据等高线计算出各点的施工标高。
这种方法能直观地反映出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形状,且便于设计检验、调整,但施工放样时并不方便,施工人员需要根据等高线内插出众多高程控制点的标高,当交叉口面积很大时则相对繁琐,适用于各种中小型柔性路面的交叉口设计。
3、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
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是前两种方法的结合,即利用计算方格网上各节点的标高来勾绘等高线,并通过控制方格网的密度来控制等高线的精度。
该方法取长补短,通过方格网保证标高的精度,通过等高线来直观地反映出交叉口的立面形状,既确保了施工质量,又能方便施工,因此适用于各种大型的复杂的交叉口、广场、训练场
的竖向设计。
4、其他方法
另外,对于标准的十字形平面交叉口设计,常用的方法还有圆心法和等分法。
圆心法是将路脊线上的各个等分点与相应路缘石圆曲线的圆心相连,由这些交到路缘石上的线构成标高计算网;等分法是将交叉口范围内的路脊线与相应路缘石曲线等分成相同的份数,并依次连接这些等分点,由这些路脊线和连接线构成标高计算网。
前者标高计算线与右转车道行车方向垂直,所以对直行车道的行车平顺性影响较大;后者的标高计算线过渡更加顺畅,兼顾了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的行车平顺性。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形式和方法较多,设计时不能仅仅局限于交叉口这个较小的范围,而应将交叉口放置于整条线路中去考虑,并根据工程实际选择合理的形式和设计方法
三、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设计步骤
方格网设计等高线法主要按如下步骤进行:
( 1) 收集资料( 测量资料、交通资料、排水资料和道路资料) 。
( 2) 绘制交叉口平面图。
( 3) 绘制交叉口边界线,确定交叉口的设计范围。
( 4) 定义路脊线
路脊线即是路拱顶点的连线,是交叉口路面的分水线,通常也可认为是对向车辆行驶轨迹的分界线。
其选定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
到交叉口的排水、行车的平顺和交叉口的均衡美观。
因此路脊线的合理确定是交叉口竖向设计好坏的关键。
对于十字交叉口,取路中心线为路脊线。
对斜交交叉口,通常认为当斜交偏角不大,交叉角度在70°~ 110°之间时,可仍以原相交道路设计路中线作为路脊线; 但当斜交偏角较大时,因为路拱的不匀称,原设计的路中线已不宜作为设计路脊线,应予适当调整。
调整后新的中心控制点的位置的选定,应考虑行车平顺和整个交叉口布局的匀衡和美观。
( 5) 定义交叉口的各项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是指: 交叉口结构类型、板块尺寸、各道路纵横坡度等。
应结合相交道路的公路等级、设计纵坡和凸形、
凹形、马鞍形等各种不同的地形选用适宜的竖向设计等高线型式。
定义计算线间距以及等高线和角点标高的计算方法,计算线间距越小,计算出来的结果越精确,但是计算时间就越慢,我们一般取0. 5 ~1m。
( 6) 确定计算线网格
计算线网格的划分常可采用方格网法、等分法、圆心法与平行线法等几种。
在对以上计算线网格划分方法的实际应用来看,方格网法较适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旧路补强的设计,而圆心法及等分法适用性
就较为广泛。
( 7) 勾绘等高线,检查调整标高
按照原设计意向的设计图式,绘制出初步等高线图。
然后按照
排水和行车要求,检查道路纵坡、横坡和合成坡度、检查街沟纵坡和进水口布置是否合适; 调整等高线的疏密,修改不合理的设计标高。
( 8) 绘制方格网,计算方格网角点的设计标高按路脊线绘制5m × 5m 或10m × 10m 的方格网,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应根据混
凝土的板块大小来绘制方格网。
根据等高线的标高,用补插法确定方格网角点上的设计标高。
总之,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过程是一个交叉口范围内竖向标高点
逐渐拟和的曲面过程。
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及使用效果与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有着较大的关系。
要想使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更合理,应在道路纵坡设计时,一并考虑交叉口竖向设计要求,将一条主道路的变坡点设置于远离交叉口的位置,保证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由此为其创造良好的设计条件。
其次,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交叉口形式选用与之对应的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鹏飞,陈铭.浅论交叉口竖向设计[j]. 中国市政工程. 2001(01)
[2] 位红领.浅析百色市站前大道交通改善设计[j]. 大众科技.
2009(06)
[3] 张震山.城市多路交叉口设计方法和应用实例[j]. 中国市政工程. 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