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名词解释 (2)

合集下载

经济名词解释 2

经济名词解释 2

名词解释1. 工程经济活动:工程经济活动就是把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的科学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利用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以满足人们需要的过程。

2. 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分析是在完全竞争或垄断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研究工程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产品生产成本/产销量与盈利的平衡关系的方法。

3. 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是通过研究建设项目主要不确定因素发生变化时,项目经济效果指标发生的相应变化,找出项目的敏感因素,确定其敏感程度,并分析该因素达到临界值时项目的承受能力。

4. 可行性研究:所谓可行性研究,是运用多种科学手段对一项工程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的综合科学。

5. 财务评价:财务评价是在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市场价格体系下,分析预测项目的财务效益与费用,计算财务评价指标,考察拟建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据以判断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6. 费用效益分析:按合理配置稀缺资源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影子价格、社会折现率等费用效益分析参数,从国民经济全局的角度出发,考察工程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7. 影子价格:影子价格是依据一定原则确定的,能够反映投入物和产出物真实经济价值,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价格。

8. 价值工程:又称价值分析,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的实现所研究对象的必要功能,从而提高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填空题1. 工程经济一般包括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以及活动的效果。

2. 现金流量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 我国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或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又包括: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

4. 风险管理的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和风险应对。

5. 建设投资概略的估算方法:生产规模指数法、资金周转率法、分项比例估算法和单元指标估算法。

经济学 名词解释

经济学 名词解释

1、需求:是指假定其他情况(包括消费者受入、嗜好以及其他商品价格等)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的各种数量。

2、供给:是指假定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生产所需的各种要素价格、工艺状况卖方对其他相关产品价格预期以及企业的计划等)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厂商(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出卖某商品的各种数量。

3、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两种物品的各种组合,这些组合对消费者生产的总满足程度(即提供的效用)是相同的。

4、边际替代率:消费者在保持相同满足程度的前提下,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与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称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5、失业: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但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6、通货膨胀: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般物件水平在不较长的时期内(如两年以上)以较高幅度(如20%以上)持续上涨的现象。

这里的一般物价水平指某种物价指数。

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同一种物品的每一单位因消费次序的不同对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

11、机会成本:生产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放弃用该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的道德最高收益。

1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3、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本质是价值增值之和。

14、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即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15、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16、内在稳定器:也称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狗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一直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表现为:(1)政府税收的变化(2)转移支付(失业救济、社会福利)(3)农产品价格17、货币政策:是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其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实现既定目标的经济行为。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2)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2)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2)名词解释1.Scarcity(稀缺性)The limited nature of society’sresources.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Efficiency(效率)The property of society getting the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的特性。

3.Opportunity Cost(机会成本)Whatever must be given up to obtainsome item.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4.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A situation in which a market left onits own fails to allocate resourcesefficiently.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5.Externality(外部性)T he impact of one person’s actions onthe well-being of a bystander.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6.Circular-flow Diagram(循环流量图)A visual model of the economy thatshows how dollars flow throughmarkets among households and firms.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7.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生产可能性边界)A graph that shows the combinationsof output that the economy canpossibly produce given the availablefactors of production and theavailable production technology.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2)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 (2)

西方经济学名词解释(高鸿业版)1、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就是指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得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只要求对不同得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得价格,而一级价格歧视要求垄断者对每一单位得产品都制定一个价格。

所以,二级价格歧视不如一级价格歧视那么严重。

3、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得市场上(或对不同得消费群)收取不同得价格。

4、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得产品。

5、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得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得产品与劳务。

6、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得全部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得市场价值。

7、国民生产总值:就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得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得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得价值减少。

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得物质磨损与资本老化所带来得精神磨损。

9、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得产出,也就就是经济社会得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与企业想要有得支出。

10、名义GDP:即货币GDP,指用生产物品与劳务得当年价格计算得全部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11、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础价格计算出来得全部最终产品得市场价值。

12、边际消费倾向(MPC):增加得消费与增加得收入之比率,也就就是增加得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得比率。

13、平均消费倾向(APC):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得比率。

14、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与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与政府收支变动得比率。

15、资本边际效率(MEC):就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得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得现值之与等于这项资本品得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16、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得灵活性,人们宁肯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得货币来保持财富得心理倾向。

17、交易动机:指个人与企业需要货币就是为了进行正常得交易活动。

2023版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2023版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2023版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6.理性人:能系统而由母的的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目标7.编辑变动: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8.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9.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10.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11.市场势力:单个人或者一小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12.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动数量经济学十大原理L人们面临权衡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5、毛衣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7、政府又是可以改善市场结果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事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第二章要点1.循环流向图,见书20o在这个模型中,经济由两类觉得这,家庭和企业组成,2.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图形,标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出。

大炮与黄油4.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影响5.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6.关于世界的表述有两种类型:一,实证表述:描述性的,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表述;二,规范表述:关于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表述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L某种物品与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2、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一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微乎其微的市场3、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的两个特征: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买者与卖者众多以至于任何一个买者或卖者无法影响市场价格,此时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4、垄断者:一些市场只有一个卖者,由他决定价格5.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种物品的数量6.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7.需求曲线: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8.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特定物品或劳务的需求的总和9.需求变动: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为去求增加,向左移动为需求减少10.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11.影响需求的因素: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12.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物品的数量1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的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该物品供给量减少14.供给变动: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为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为供给减少15.影响供给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数量16.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一,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使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二,确定曲线移动方向;三。

经济学期末名词解释

经济学期末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1)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使用一种资源的机会成本是指把该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好处)。

从理论上说,机会成本是某项资源改作它用的各种可能中最优的选择;但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只能是其它使用中能够满意的选择。

机会成本两个前提条件:生产要素是稀缺的;生产要素是有多种用途的。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问题,要求我们把每种生产要素用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用途上,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地尽其利,够则所损失的潜在利益将会超过所取得的现实收益,生产要素的配置不合理,将造成生产资源的浪费。

(2)互补与替代互补商品:两种商品共同满足一种欲望。

如汽车与汽油,一种的P与另一种的Q呈反方向变动。

替代商品: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满足同一种欲望。

如牛肉与羊肉,一种的P 与另一种的Q 呈同方向变动。

(需求的交叉弹性:一种商品的价格为自变量,另一种相关商品的需求为因变量的弹性。

当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1%,这种商品需求量会相应变动的百分比。

Ec>0 是替代品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上升(下降),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替代关系。

Ec<0 是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P 上升(下降)引起X商品的需求量Q 下降(上升),这说明商品X和商品Y之间的关系为互补关系。

当Ec =0时独立无关的商品即相关产品价格的变化不影响需求,即,如茶叶与食盐之间的关系。

既不相互竞争,也不相互补充的物品(3)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支持价格(最低限价):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OP0 ---- 均衡价格 OQ0---- 均衡数量 OP1 ----支持价格OP1 > OP0OQd ---- 需求量OQs ---- 供给量OQd > OQs QsQd---- 供给过剩收购过剩产品限制价格(最高限价):政府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最高价格。

OP0 ---- 均衡价格 OQ0---- 均衡数量 OP1 ----限制价格OP1< OP0 OQs ---- 供给量OQd ---- 需求量OQd > OQs QsQd---- 供给不足政府实行配给制(4)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消费支出总额。

经济学名词解释

经济学名词解释

概念1.经济体制(1)自由市场经济:是指无论在要素市场上还是在最终产品市场上,所有经济决策都由单个家庭或厂商来制定而没有政府干预的经济。

消费者决定提供多少劳动和其他生产要素,选择消费什么产品;公司或企业决定生产什么产品,使用什么要素,如何进行生产,社会上产品和消费的类型依赖于所有这些个人的需求和供给决策。

(2)计划经济:又称命令式经济,它是经济体制的另一个极端。

在这一经济体制中,所有与资源配置有关的经济活动都由政府或通过政府指令来进行。

也就是政府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等问题,个人和企业没有权利决定与自己相关的所有经济决策。

(3)混合经济:是指既有大量的国有部门又有私人部门,而经济决策部分的由政府做出,部分地通过市场做出的经济。

在这种经济制度中,决策机构既有分散的方面又有集中地特征,相应的决策者的动机和激励机制可以是经济的,也可以是被动的接受上级指令;同时,整个经济制度中的信息传递也同时通过价格和计划来进行。

2.弹性(1)需求价格弹性:又简称为需求弹性或价格弹性,它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2)需求收入弹性:简称为收入弹性,它用来表示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收入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3)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简称为需求的交叉弹性或交叉弹性,它是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4)供给价格弹性:简称为供给弹性,它表示的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3.成本(1)规模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其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下降的特征;(2)规模不经济:是指厂商的生产随着其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其产量增加,每单位产出的成本逐渐增加的特征;(3)总成本:是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需要的全部成本,是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和。

(4)不变成本:厂商花费在不变投入上的全部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必须支付、不随产量增减而变动的成本,包括借入资本的利息支出、租用厂房和设备的租金、财产税等。

经济名词解释二

经济名词解释二

经济名词解释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2.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3.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

4.中心地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5.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其周围地区的相对重要程度也可以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6.规模经济随着专业化生产水平和组织能力的提高最佳规模在不断扩展。

即随着规模扩大而带来的效益增加。

7.范围经济指由于企业经营范围扩大(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活动)而获得的效率。

8.接触扩散从发源地开始向外由近及远地扩散在空间上呈现距离衰减。

9.等级扩散沿着某种等级结构的地理区域进行如城市等级结构由上至下地扩散。

10.主导产业所谓主导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具有高比较优势系数高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和高产业创新能力的特点.11.支柱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对总量扩张影响大或所占比重高的产业。

12.高新技术产业采用高新技术发展速度快增长潜力大的产业。

13.区域创新络区域创新络是指集聚在某个区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组织、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络。

14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1)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2)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3)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4)技术创新增强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15.增长极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是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经济物品:有限或是稀缺的绝大多数物品
2.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
的。

3.机会成本: 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
收入
4.微观经济学:指采用个量的分析方法,以市场价格为中心,以主体利益为目标,研究单
个居民户,单个市场,单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经济行为,以怎样通过市场竞争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的经济学。

5.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
品的数量。

6.供给: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某种
商品的数量。

7.均衡价格:是指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市场价格。

8.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
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9.需求弹性(需求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动对该
商品的价格的相对变动的反应程度。

10.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百分比例。

11.效用: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

12.总效用:是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的总
量,用“TU”表示。

13.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
量。

用“MU“表示。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它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5.无差异曲线:是指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
量组合的轨迹。

16.预算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
买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17.消费者均衡: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下购买一定数量的各种物
品,能够使其总效用达到最大的消费状态。

18.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主要包括:资本、土地、劳动
和企业家才能四类。

19.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时,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
表达式。

20.等产量线:在其它条件不变下,在生产给定产量的情况下,所必须投入的生产要
素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21.等成本线:是指在结定生产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厂商所能购买到的两种
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的轨迹。

2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保证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用一种生产要素替代另一种要素的
比例。

2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生产进入一定阶段后,当其他
生产要素数量不变时,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呈递减的趋势。

24.规模报酬:是指在长期中,在技术水平和要素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当所有投入的
生产要素都按照相同比例同时发生变动时所引起的产量的变动。

25.适度规模:指使两种生产要素的增加。

26.机会成本:指做出一项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27.显成本:指厂商会计账目上作为成本项目记入帐上的各种支出费用。

28.隐成本:指厂商自己提供的资源所应该支付的费用。

29.短期成本:(STC)指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又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
成本。

30.长期成本:指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额成本总和
31.经济利润:又叫超额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

是厂商的最大利润。

32.规模经济: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两种生产要素按同样比例增加。

33.停止营业点——市场价格为MC与AVC的交点时,只能收回可变成本,是停止营业
点。

34.边际产品价值——最后追加一单位要素时增加的边际物质产品的销售值。

35.边际要素成本——最后追加一单位可变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厂商总成本的增加量。

36.准地租:投在固定资产上的资本的收入
37.经济地租,即利用土地或其它生产资源所得报酬扣除所费成本的金额,即超过成本的纯
收入(实际包括平均利润和超额利润两部分)
38.洛伦斯曲线:是用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39.基尼系数:根据洛伦斯曲线可以计算出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

1.基尼系数=A÷A+B
40.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

41.逆向选择:制度安排不合理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扭曲的现象,而不是任何一个市场
参与方的事前选择。

42.科斯定理:一个经济体系内部的资源配置与产出,在外部性存在的情形下,其经济效率
所可能受到的影响。

43.外部经济: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经济活动中由于市场失效和技术等原因把一部分额
外效益免费或无价转移给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现象。

44.外部不经济:由于消费或者其他人和厂商的产出所引起的一个人或厂商无法补偿的成
本。

45.公共物品: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
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46.市场失灵: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47.均衡国民收入:指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

48.潜在的国民收入: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又称充分就业
的国民收入。

49.消费函数:指消费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50.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51.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52.自发消费:指由人的生存需要来决定的必须的消费。

53.引致消费:指收入所引起的消费,这部分消费的大小取决于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

54.储蓄函数: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55.平均储蓄倾向:指储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56.边际储蓄倾向: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57.投资函数:指投资和利率之间的关系
58.投资乘数:指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59.失业:指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但处于无工作的状态。

60.充分就业:指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

61.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62.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不足的失业,即非自愿失业。

63.通货膨胀:指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

64.奥肯定理:说明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
65.菲利普斯曲线: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66.财政政策: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为达到一定的财政目标而
采取的财政措施
67.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
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
68.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的波动幅度的
机制。

69.法定准备金:按法定准备率提留的准备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