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喻的修辞效果及其认识论价值

合集下载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

高考八种常见修辞手法的含义及其效果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很多,高考考纲明确要求的有以下八种:比喻、比拟(分为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一般说,比喻、夸张、拟人是语言类;对偶、排比、反复是结构类;反问和设问表述增强语气类。

这八类修辞手法的含义、作用和表达效果各不相同,下面做一简要归纳。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即打比方,帮助人容易深入理解。

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简洁,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

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

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具体见下表:【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

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其表达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朱自清《荷塘月色》)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此外有:“晨钟云外湿”(杜甫《夔州雨湿不得上岸作》)以“湿”字形容钟声,所闻之钟声,穿雨而来,穿云而去,故“湿”,触觉与听觉相互沟通。

借喻和提喻的辨析

借喻和提喻的辨析

借喻和提喻的辨析借喻和提喻的辨析汪巍谭苹(渡普中心学校湖北·咸宁437200)摘要借喻和提喻是两种易为混淆的辞格。

二者形式上相似,都是借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

但其本质是不同的,可以通过例子的分析,抓住借喻和提喻特征来进行辨析。

关键词借喻提喻分析辨析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众所周知修辞学起源于希腊。

在二十多世纪之前亚里士多德的年代,是亚里士多德第一个提出修辞是“the art of per-suasion.”“metonymy”来源于拉丁语“metonymia”或是希腊语中“metonumia”意思是“change of name”。

实际上就是用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去替代我们所熟知的事物。

一般说来,“met-onymy”也包含了“synecdoche”。

我们也很难去定义“synecd-oche”。

“synecdoche”被认为是“metonymy”的特例,Arnold Lazarus 对这种说法深信不疑。

他是一种用部分代替整体,整体代替局部的修辞手法,也是用别的事物去代替想要表明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这是外国对这两种修辞手法的一个大体的认识。

在中国,Metonymy这一术语,有人译为“转喻、换喻”。

也有人译为“借代”。

他们认为metonymy是一种基于邻接关系的修辞格,是“用一种名称代替另一种名称的方式”。

李国南坚持把metonymy译为“借代”。

“metonymy”普遍被翻译为“转喻、换喻”。

“synecdoche”一般被学者们译为“提喻”。

众所周知,“metonymy”或“synecdoche”是基于邻接关系的修辞格。

不管是“metonymy”还是“synecdoche”,其心理基础都是‘邻接联想’,并非‘相似联想’,应该跟‘比喻’一类辞格严格区分开来。

国内有些英汉双语辞书把“metonymy”和“synecd-oche”当做是两种易为混淆的辞格,它们的本体都不出现都是借乙事物来说明甲事物,这是二者相近的地方。

借代,提喻

借代,提喻

借代,提喻metonymy1. 定义Metonymy: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name of one thing for that of another with which it is closely associated.所谓借代是用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另一事物(即借彼代此),而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紧密关联。

The pen is mightier than the sword.Pen substitutes the people who use pen and sword substitutes the people who use the sword.Gray hairs should be respected.(Gray hairs substitutes the old people)借代的表现形式是,不直接说出所指对象的名称,而是借与该人或该物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名称代替。

所说事物与另一事物虽然毫无相似点,但却有着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借代的作用是使听者或读者不仅知道所写的是什么,而且还能唤起所说事物的特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借代的运用基础是联想,通过联想达到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言简意赅的语言效果。

He is too fond of the bottles.I have never read James Joyce.借代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甲事物与乙事物不相类似;2. 甲事物与乙事物有不可分离的关系;3. 乙事物的名称来代替甲事物。

借代的运用范围极其的广泛,可用特征代人事;处所代人事,以作品代作者;以容器代内容;以地名代机构、组织;以商标名代物品,以具体代抽象或以抽象代具体;用专有名词代普通名词或普通名词代专用名词等以容器代内容After her husband left her, Wendy took to the bottle.温迪丈夫抛弃后开始酗酒The film star has a large wardrobe.这位影星有许多衣服。

谈提喻在英语词义转移中的作用

谈提喻在英语词义转移中的作用

谈提喻在英语词义转移中的作用
提喻是一种常见的词义转移手段,它可以丰富和赋予语言新的词义,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首先,提喻可以把抽象概念表达得更加生动形象,进而使语言更好理
解和记忆。

比如,“他是国家的参天大树”,这里的“大树”是用来比喻“国家”的,这样的形象就使抽象的“国家”变得非常形象化,人们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其次,提喻可以赋予语言深刻的内涵和精神意义,展现出语言的深远性。

比如,“大海是一本厕”,这里的“厕”是比喻“大海”,这样子的提喻
会让人们产生深刻的感慨,充分感受“大海”的宽广和精神境界。

最后,提喻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赋予语言强大的表现力。

比如,“他的嘴是一把双刃剑”,这里的剑是比喻“嘴”,将他的“嘴”比作“双刃剑”,使这句话充满战斗气势,充分表现出语言的豪迈和愤怒。

因此,提喻在英语词义转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语言更加
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这无疑促进语言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提喻

提喻

C
Use a kind of thing to represent another big kind. It is said that the cutthroat (murderer) still remains at large (unarrested). We Americans will connect the good news with the recent visit to our shores of the Irish President. I never knew such a strange creature (genre for a species), yet harmless, mind you, as the baby unborn.
B
Use the whole to represent the part The score is 2 to 1 in favor of China (team). The world stands by our side. Everything is turning green in this smiling year. (spring)
For instance, in the following two sentences They counted fifty sails in the harbor. This famous port used to be a harbor which was crowded with masts. Sails and masts really mean ships, and is an example of the part representing the whole. However, in the sentence The birds sang to welcome the smiling year, the smiling year indicates spring, or springtime, and is an example of the whole representing part.

修辞系列之五——提喻

修辞系列之五——提喻
蕴涵新意的Synecdoche(提喻) 蕴涵新意的Synecdoche(提喻)
定义分析: 定义分析: A figure of speech by which a part is put for the whole, the whole for the part, species for genus, the genus for the species or the name of the material for the thing made. 这个定义的意思是:Synecdoche是一种修辞格 是一种修辞格, 这个定义的意思是:Synecdoche是一种修辞格, 它包括以部分代替整体,以整体代替部分, 它包括以部分代替整体,以整体代替部分,以某 种事物代替某类事物,以某类事物代替某种事物, 种事物代替某类事物,以某类事物代替某种事物, 或者以原材料的名称代替由其制成的东西. 或者以原材料的名称代替由其制成的东西.
蕴涵新意的Synecdoche(提喻) 蕴涵新意的Synecdoche(提喻)
I will count three hundred——that's five hundred——that' minutes——and minutes——and not one of you is to move a muscle. 我数三百下——也就是五分钟 我数三百下——也就是五分钟——你们谁 也就是五分钟——你们谁 都不许动一动. 都不许动一动. 这个句子中的作为身体组成部分的muscle 这个句子中的作为身体组成部分的muscle (肌肉)代替的是整个身体. 肌肉)代替的是整个身体.
Nearly 4.8 million vehicles rolled off the assembly lines, 20000 more than in 1988. 有近480万汽车开下生产线, 1988年多两 有近480万汽车开下生产线,比1988年多两 万汽车开下生产线 万辆. 万辆. 此句以vehicle(交通工具)指代"汽车" 此句以vehicle(交通工具)指代"汽车".

提喻的修辞效果及其认识论价值

提喻的修辞效果及其认识论价值

提 喻 的修 辞 效 果 。而 对 其 何 以有 这 种 效 果 很 少 做 进 一
步 分 析 。 从 认 识 论 的 角 度 来 看 , 在 提 喻 中 指 称 对 象 的 转 换 涉 及 认 知 域 的 转 移 ,而 认 知 喻 的 转 移 、变 换 往 往 能 够 提 升 言 语 接 受 者 的 视 角 ,使 其 更 具 有 深 刻 的 洞 察 力 (ni t , 这 种 深 刻 的 洞 察 力 就 是 提 喻 所 要 达 到 的 is h) g
位 来 替 代 它 的 相 关 功 能 。 aH a od erfrm s . . e h sa go a o ui c (a er指 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赏 音 乐 的 能 力 ) bH a hr og e 。 . e h sa sap t u . n ( nu t g e指 代 所 说 的 话 ) ( ) 某 人 的 名 字 来 指 代 他 的 o 2 作 品 或 风 格 。 aHaey u cc ed Jc od n (ak . v o v ̄ra ak L n o ? Jc
具 有 相 当语 言 魅 力的 修 辞形 式 。 【 键 词 】提 喻 ; 表 达 形 式 ; 认 识 论 价 值 ; 感 情 意 蕴 关


提 喻 的 主 要 特 点
点 部 分 , 从 而 获 得 准 确 、 生 动 的语 言 艺 术 效 果 , 如 H s i prnsbu h hm an w sto h e ( 的 爸 爸 给 他 买 ae t o gt i e e fw el 他 s
质 不 同 。借 代 是 在提 及事 物 时 不用 其 本 身 的 名 字 称 呼 而是 用 与 它 密 切相 连 的 概念 来 替代 它 的 一 种 英语 修 辞

提喻

提喻
提喻(Synecdoche )
定义

提喻(synecdoche),意为“解释”,又称“举隅”,指的 是在同一性质、同一种类、同一体的事物中,用包罗性广 的(more comprehensive)词语代替包罗性更窄的 (less comprehensive) 词语,或反过来用后者代替前者。 提喻是不直接说某一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事物的本身所呈 现的各种对应的现象来表现该事物的这样一种修辞手段。 提喻又称举偶法。提喻与换喻(借代)不同,换喻主要借 助于密切的关系与联想,而提喻则是借助于部分相似。 提喻的本体和借体之间纯属隶属关系,而非对应关系。本 体是借体的体现,而借体则蕴含于借体。
以“士兵”代替“将军或指挥官”
2. The dock can accommodate the largest vessel. 这船坞能容纳最大的船。 以“容器”代替“船只”
七、以物质名词代替所制成的东西
1.She has been on the boards for more tha twenty years. 她在舞台上度过了20多个春秋。
三、以具体代替抽象
1.She has come to realize that life is not a bed of roses. 她终于意识到了人生并非总是称心如意。 以具体的“洒满玫瑰的床”(a bed of roses)来代替“豪华舒适和欢乐安 逸的生活" 2.All the father rises in my breast.
舐犊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
以“父亲”(father)代替“父亲的情感和责任”。 3.The wolf and the pig mingled together in his face. 残暴和贪婪交织在他的脸上。 分别以“狼”代替“残暴",以“猪”代替“贪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喻的修辞效果及其认识论价值【摘要】提喻与其他修辞格一样,也是人类的思维方式,而且具有更高的认识论价值,它能使人从表面的视觉提高到深刻的洞察,具有言近意远、举一反三的认识论价值,它是一种极其普遍而又具有相当语言魅力的修辞形式。

【关键词】提喻;表达形式;认识论价值;感情意蕴一、提喻的主要特点提喻( Synecdoche),并不是中文词汇。

提喻synec-doChe -词源于希腊语,意为sunekdokhe,又称举隅,指的是在同一性质、同一种类、同一体的事物中,用包罗性广的(more comprehensive)词语代替包罗性更窄的(less comprehensive)词语,或反过来用后者代替前者。

提喻,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是一种用局部代替整体或整体代替局部,种类代替个体或以个体替代种类,以材料代替所制成的物品的修辞格。

在我们讨论英语修辞格提喻synecdoehe的过程中,要涉及到另一修辞格——借代metonymy。

在英语修辞中,借代( metonymy)和提喻(syneedoc,he)是英语修辞中很难被学生掌握和区分的两种修辞形式。

它们看似相似,实质不同。

借代是在提及事物时不用其本身的名字称呼而是用与它密切相连的概念来替代它的一种英语修辞格。

它着重的是事物本身的特点或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特殊关系。

借代主要有以下表现方式:(1)身体部位来替代它的相关功能。

a.He has a good ear for music.(ear指代欣赏音乐的能力)。

b.He has a sharp tongue.(tongue指代所说的话)(2)某人的名字来指代他的作品或风格。

a.Have you ever read Jack London? (JackLondon指代他的作品)。

b.Do you like Dickens? (Dick-ens指代他的典型风格) (3)地名指代它的地方产品或在此处所发生的事件。

a.He was behincl the arras.(指代这个法国小镇的产品)(4)用所在地指代政府、单位或企业。

Kremlin(克里姆林)——俄罗斯政府,FleetStreet(舰队街)——英国的新闻界,Hollywood(好莱坞)——美I爿的电影制造业。

对于用容器来指代容器内物体的修辞,学者们存在着争议,笔者认为它更接近于借代修辞格,因为它正是利用了两者之间的一种联想关系,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构成上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而提喻则借助于事物间的部分相似,侧重于表达事物间的相近隶属关系。

从认知角度来分析,提喻功能是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反映事物本质的焦点部分,从而获得准确、生动的语言艺术效果,如Hisparents bought him a new set of wheels(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辆新车)。

这里用轮子来代替汽车。

轮子是汽车的部分。

提喻,按照其包含关系在引言中已对提喻进行了分类,另外,以抽象代替具体、以具体代替抽象以及以物的材料来代替物,也可以看作是提喻的具体类别。

提喻( synecdoche)和隐喻(metaphor)、明喻( simile)等修辞手法一样,与直陈的言语方式相比它更具有生动、形象的效果。

以往的研究,往往注重于提喻的修辞效果。

而对其何以有这种效果很少做进一步分析。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在提喻中指称对象的转换涉及认知域的转移,而认知喻的转移、变换往往能够提升言语接受者的视角,使其更具有深刻的洞察力(insight),这种深刻的洞察力就是提喻所要达到的修辞效果。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们首先结合具体例子将提喻进行分类,然后根据认知语言学有关理论,就提喻修辞效果的产生进行认识论的分析。

二、提喻的表现形式及其艺术效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于同一事物,若变换一种表达形式,可使语言别致、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特征,这样能够引起读者的丰富联想,达到一种引入入胜的语言艺术效果。

再者,在语言表达中,如果能正确地运用提喻这一修辞手法,有利于我们根据事物间的相关性,透过借体了解本体,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其内涵。

(一)以局部代替整体(1) The price of the meal is set at twenty poundsper head.这顿饭每位客人要花20英镑。

(2) The case was defended hy eloquent lips.这一案子由一位善辩之人充当辩护律师。

在上面两个例句中,例(1)用人体的一部分“头”head代替a person who has a meal吃饭的人;例(2)用人体的一部分lips嘴唇来代替a person who isgood at public speeches“善于辞令的人”。

(二)以整体代替局部(3) The car conked out.小车出了故障。

(4) Australia beat Canada at Cricket.澳大利亚板球队战胜了加拿大。

(5) Then the surgeon cut me open and took out theappendix and stitched me up again.外科医生把我的腹部切开,取出阑尾,最后又把腹部缝好。

在上面三个例句中,例(3)用汽车整体car来代替引擎;例(4)用国家Australia来代替Australiancricket team澳大利亚板球队;例(5)以me我来代替my abdomen我的腹部;类似的例子还有如The worldwent badly with him.他的境况不佳。

(三)以种代替属或属替代种类(6) But there are few incipient Lambs and Beer-bohms in college composition course.不过在大学里的写作课很难找到什么崭露头角的兰姆和比尔博姆。

在上述例句中,例(6)用Lamb兰姆和Beerbohm比尔博姆来代替witted and talented young people文思敏捷、才华横溢的青年人。

(四)以物质的名称代替所制成的东西(7) He is an enemy worth your steel; there is nocowardice in him.他是一个值得你与之搏斗的强敌,他绝不是一个懦夫。

(8) The criminal was bound in irons, but madegood his escape.这犯人戴着手铐脚镣,但还是逃跑了。

(9) He is preparing a paper on World Populationfor our next meeting.他正在为我们下次会议准备一篇关于世界人口的论文。

(10) The marble speaks before the silent lookers-on.墓碑向那些默然的来访者诉说着。

例(7)用steel钢来代替sword剑;例(8)用irons铁来代替fettlers made of iron脚镣;例(9)用写论文用的纸paper来代替论文thesis。

例(IO)用大理石marble来代替gravestone墓碑。

三、提喻的认识论价值过去我们对英语修辞格提喻的研究只是停留在一个层面上,也就是说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相关的一些例句,在提喻的运用方面和本体借体的相互关系上作一些讨论,很少从提喻的认识意义价值及其修辞效果进行研究,这势必导致对提喻所蕴涵的内涵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提喻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视角——提喻的认识论价值。

这种观点认为我们能从提喻表面的视角提高到深刻的洞察。

近年来兴起的认知语言学认为:传统修辞学中的隐喻、借代、提喻等修辞格不仅仅具有增强言语表达效果的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认知作用。

这种认知作用表现在,它们往往能将人类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

就提喻而言,言语主体不是将要表达的对象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抽象或具体的思维活动扩大或缩小认知域,用相关的整体或局部来喻指对象。

在上述例(2)中,用人体的二部分lips嘴唇来代替a person who is good at public speeches“善于辞令的人”,涉及的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认知域的角度来看,这里的思维活动是从整体概念领域缩小到了局部概念领域,思维对象的范围缩小到嘴唇,而作为局部的嘴唇,是人说话的一个器官,一般来说我们从嘴唇运动的频率大小可看出此人是否善辩,说话时上下嘴唇运动得快,说明此人善辩,用“eloquentlips”来表达,认知域缩小后,更容易使语言接受者引起对律师那种伶牙俐齿、能说会辩的联想。

在上述的例(5)中,用me我来喻指my abdomen我的腹部,涉及的是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这里的思维活动从局部概念领域扩大到了整体概念领域,思维对象的范围扩大到整体的人,而作为整体的人是有生命有知觉的,这种表达可以使言语接受者体会到这里不是一般的切瓜切菜,而是在给一个活生生的、有痛觉的人做手术。

在提喻中,言语表达的主体通过认知域的扩大或缩小,意在使接受者在另外一个认知域对要表达的对象有更多的认识。

如上述谈到的例子(5)中,认知域扩大后,比单纯在“身体腹部”做手术,这一较小的认知域,更容易使人引起“活生生的”、“有痛觉的”等的联想。

如果我们对上述其他例子作认知作用分析就会发现,在提喻运用中,语言认知域的变化更容易将言语接受活动从表面提升到新的视角。

也就是,当言语接受者识别了这种变化后,便会转移视角,产生新的体验和认识。

这种新的体验和认识需要语言接受者进行积极的思维和自主发现,亦即“意会”。

从言语表达的效果来看,在同样的语言环境下,用提喻要比不用提喻传达的信息多,并且比直陈式的表达要精炼得多,而且往往会有“言近意远”的效果。

由于篇幅的限制,笔者未能对上述提喻的类别进行一个一个的分析。

四、结束语提喻是英语中颇为常用的修辞手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口语表达还是书面表达,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运用这一修辞手段。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知所有的提喻的运用都具有从一个认知域转移到另外一个认知域的过程,通过使用提喻认知域的这一变化特点,使我们的语言形象、生动、特点突出,具有言近意远,举一反三的认识论价值。

参考文献:[l]李鑫华.英语修辞格详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2]吴平.莫汉修辞手段比较[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3]谢祖均.新编英语修辞[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