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的简介
清朝皇帝顺序及简介

清朝皇帝顺序及简介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统治时间长达268年。
自顺治皇帝建立清朝以来,一共有十位皇帝执掌朝政。
本文将按照历史顺序,为您介绍清朝各位皇帝及其简要背景。
1. 顺治皇帝(1636-1661)顺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一位皇帝,他的本名是福临,是明神宗的嫡长子。
后金国首领努尔哈赤称帝后,福临继位,建立了清朝。
他在位期间,积极巩固统治,平定了苏俄入侵和辽东抵抗。
顺治皇帝在位期间推行许多重要政策,为清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2. 康熙皇帝(1661-1722)康熙皇帝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出生于顺治皇帝福临与慈圣太后的嫡长子。
他在位期间,实行多项改革政策,包括实行学府制度,加强封建君主制度的威权,对内进行吏治改革等。
此外,清朝还向西北进行了多次战争,逐渐巩固了边疆。
3. 雍正皇帝(1722-1735)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四子,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
他继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君主权力,对内开展政治清查,提高了政府的效能。
此外,他还着手整顿地方行政管理,加强军队管理,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政权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乾隆皇帝(1735-1796)乾隆皇帝是雍正皇帝的子嗣,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
他在位时,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如开疆拓土、增设学政、统一文字等,奠定了清朝的政治稳定。
乾隆皇帝还积极推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国家经济繁荣,被称为“乾隆盛世”。
5. 嘉庆皇帝(1796-1820)嘉庆皇帝是乾隆皇帝的儿子,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加强了对各类官员的考核和监察力度,积极推行节约政策,致力于减轻民众负担和减少腐败现象。
嘉庆皇帝对西藏进行了统治,开展了多次战争,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6. 道光皇帝(1820-1850)道光皇帝是嘉庆皇帝的四子,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
他在位时,面临了许多国内外问题。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改革官员选拔和考试制度,加强边疆防御等,但并未取得重大突破。
道光皇帝也进行了一些文化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建工程。
历史名人顺治皇帝简介

历史名人顺治皇帝简介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满族,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出生,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属相虎,在位十八年1643年—1661年,死后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陵寝清孝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庙号清世祖。
基本信息姓名:爱新觉罗·福临身份:清朝入关后第一位皇帝年号:顺治父亲: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嫡母:孝端文皇后名义上的嫡母,实为其亲生母亲的姑姑生母:孝庄文皇后原配:废后博尔济吉特氏静妃,孝庄文皇后的亲侄女继位人: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顺治出家之谜:顺治的母亲是蒙古族人,蒙古族普遍信奉喇嘛教,所以种种历史和家庭的影响,再加上自己一些特殊的原因,顺治,就和和尚结成了很密切的关系,有一个和尚叫憨璞聪,顺治是皇上,亲自到这和尚住的地方叫做海会寺,促膝长谈,相得甚欢,就是谈得很融洽。
顺治回到宫里以后,又把和尚召到宫城西侧的西苑,里头有个万善殿,继续论佛谈法,还有一个大和尚叫木陈忞,顺治到了那儿,他跟他说,说:“我呀,总感觉我的前世好像就是佛家的人,说我到你这个寺庙之后,觉得这是窗明几净,就不愿意回到宫里。
”还有一个大的和尚叫溪森。
顺治就跟溪森一块谈话,他自称是这和尚的弟子,和尚当然也捧这位,有一次他跟一个和尚说,这个和尚叫木陈忞,说什么朕思上古,惟释迦如来舍王宫而成正觉,达摩亦舍国位而为禅祖。
朕想效法他们可不可以。
顺治想学释迦,释迦牟尼,想学达摩要出家。
后来他就找了溪森说我要剃度,溪森开始劝阻,他不听,还是要剃度。
溪森就把他头发给剃了,剃成和尚头了。
这不得了,皇太后怎么可以同意呢。
这样,就找了溪森的师傅,叫玉林琇,玉林琇就赶到北京,就让徒弟们架起柴禾来,点上火要把他的弟子溪森烧死。
顺治一看这个情况不行,我不剃度了,我不出家了,就救了溪森一命。
一天,顺治和玉林琇两个人对面坐着,谈佛论法,两个人都会意地互相笑了,为什么笑了呢?玉林琇看到一个光头的皇帝,顺治看了一个光头的和尚,两个人会心地笑了。
少年天子顺治

少年天子顺治顺治,出生于公元1638年,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的次子,也是清朝建立之后的第二位皇帝。
他在年幼时即位,因此被称为“少年天子”。
顺治在位期间,面临着清朝的建立和国家的发展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顺治的统治时期,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
首先,顺治的统治时期是清朝新兴帝国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顺治继位之前,清军已经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北方地区。
顺治的父亲崇祯皇帝在明朝灭亡前自杀,为了避免明朝陷入更大的混乱,清朝接管了中国的统治权。
在顺治继位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清朝的统治地位。
他利用统一的政治制度和军队力量,巩固了国家的实力。
其次,顺治还致力于推动经济的发展。
为了扩大国家的生产力和促进贸易发展,顺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他鼓励农业生产,并实施了减税政策,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此外,他还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增加了税收收入。
这些政策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文化方面,顺治时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清朝统治者高度重视文化教育,致力于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统治地位。
顺治皇帝下令整理和出版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文献,例如《四库全书》和《明史》等。
这些文献的整理和出版对后来的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有重要的影响。
此外,顺治时期还兴建了许多文化建筑,包括紫禁城和圆明园。
这些建筑物的建设展示了清朝皇帝对文化艺术的关注和支持。
然而,顺治的统治期间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首先,清朝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遭到了明朝遗老和其他抵制清朝统治的势力的抵抗。
这些反抗势力对清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局部地区的混乱和冲突。
其次,顺治在统治期间还面临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问题。
虽然他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和混乱,国家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社会上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综上所述,少年天子顺治在他短暂的统治时期里,为清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丰富了文化艺术。
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

清代皇帝传略之顺治帝福临李尚英福临,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一代皇帝。
他是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
崇德八年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继承帝位,翌年改元顺治,在位18年。
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终年24岁。
勤学苦读的少年天子崇德八年八月初九,皇太极在沈阳暴死,未立嗣君。
在皇位继承问题上,满洲皇室、贵族内部发生了十分尖锐而又激烈的冲突。
其时,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和十四弟睿亲王多尔衮,是帝位的主要竞争者。
皇太极的长兄、礼亲王代善和两黄旗大臣索尼等人力主立豪格为帝,多尔絮萎同竺兄弟阿济格、多铎拥有两白旗,两白旗坚决反对豪格嗣帝位,而拥戴本旗首领多尔衮。
双方发生尖锐对立,剑拔弩张。
诸王贝勒于崇政殿商议册立时,皇太极的亲信将领佩剑而前,坚决表示:“若不立帝子,则宁死从帝皇太极于地下而已”。
在这种情况下,多尔衮感到自己并不占有优势,于是提出立皂太极第九子、不满六岁的福临为帝,由自己和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声称待到福临年长后即归政。
这一折衷方案被诸王贝勒接受,从而避免了满洲贵族的分裂。
在此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即由多尔衮实际执掌军政大权,福临只不过“拱手以承祀”,听任叔父摄政王后又称皇父摄政王多尔衮独专威权,连皇帝的宝玺也搬到多尔衮的家里。
顺治元年1644年夏,多尔衮在明朝驻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接引下率八旗劲旅入关,大败李自成农民军,迅速攻占北京。
这年九月,福临和清皇室人员从沈阳抵达北京。
十月初一,福临亲到南郊告祭天地后,即皇帝位,正式颁诏天下,宣布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福临虽然君临天下,但毕竟仍是幼童,在宫廷之中无所作为。
多尔衮权势煊赫,时时觊觎着帝位,为了孤立福临。
首先制造种种借口,要杀掉曾和他竞争帝位的豪格。
福临得知消息,涕泣不进食,愤怒地说:“豪格以我异母兄弟,故如是清杀耶!”多尔衮等人只得让步,但豪格被罚银五千两,废为庶人后被指令率兵镇压张献忠农民军,以立功赎罪。
此后,福临与其母孝庄皇太后也被分官而居,数月方得一见。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1、顺治(1638—1644—1661)爱新觉罗.福临,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皇太极的第九子,生于崇德三年(1638),崇德八年(1644)八月二十六日在沈阳即位,改元顺治,在位18年。
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终24岁。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
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
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
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
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
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噪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英年早逝。
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归依禅门的皇帝。
2、康熙(1654—1661—1722)爱新觉罗.玄烨,顺治的第三子,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康熙自幼勤奋好学,文韬武略样样精通,清除螯拜,撤除三藩,统一台湾,平定准葛尔叛乱等一系列军事行动中或御驾亲征,或决胜千里,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
慎选人才,表彰清官,修治河道,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等行为,又反映了康熙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睿智的君主。
玄烨尽管是以为励精图治,关心民生的好皇帝。
当然,作为站在历史潮流前面,引导国家,民族快速进步的伟大人物,他则逊色得多。
3、雍正(1678—1722—1735)爱新觉罗.胤祯,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是康熙的第四子。
康熙六十一年,45岁的胤祯继承帝位,在位13年,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复杂的社会矛盾,为胤祯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
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为后代的乾隆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顺治皇帝简介

顺治皇帝简介导读: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世祖,清朝第三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是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的第九子。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出生,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属相虎,在位十八年(1643年—1661年),死后谥号为: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陵寝孝陵(河北遵化县清东陵),庙号世祖。
清世祖顺治:中国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代皇帝顺治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名: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庙号:世祖,即清世祖信仰:佛教民族:满族顺治生父:皇太极的第九子顺治生母: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即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清顺治十七年十月初八日,是清宫中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在景山殡葬帝后前的享殿——景山观德殿外,建起了规模可观的水陆道场,即将为一位仙逝的皇妃娘娘举行火葬。
在这个大道场中,设有忏坛、金刚坛、梵网坛、华严坛、水陆坛,高坛林立,蔚为壮观。
白慢、挽帐随风飘逸,笙管笛萧,哀音阵阵,听著肃穆,透著哀婉和悲凉。
一百零八名僧人,身披袈裟,手击烧钹,口诵经文。
烧钹声、诵经声,萦绕山颠,直上云霄。
各级官员人等,穿梭其间,毕恭毕敬,焚楮铂,烧纸钱,各司其职。
这里最令人瞩目的是一位身披大红袈裟,手持王如意的高僧茆溪禅师,正在主持这位贵妃娘娘的葬礼。
那么,是谁死后享此殊荣,竟如此兴师动众,大做道场?原来,这就是当朝顺治皇帝最宠爱的皇贵妃,死后被追封为皇后的董鄂氏。
董鄂皇贵妃以二十二岁的青春年华病逝于承干宫。
真可谓红颜薄命,一朵盛开的鲜花正在娇艳的时节,却突然谢却红尘,香消魄散。
痴情的顺治皇帝,对贵妃娘娘的早逝哀痛不已,竟然一会儿寻死觅活,一会儿又闹著要出家去当和尚。
并下令将承干宫内大小太监、宫女等三十余人全部“赐死”,以备皇妃娘娘在阴曹地府役使,这么多人生殉,造成清宫罕见的一大惨案。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1.清世祖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1643年——1661年在位,共18年。
皇太极第九子,清入关后第一位皇帝。
6岁即帝位,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14岁亲政。
因爱病殁忧伤过度而死(另一说为出家后病死),终年24岁,庙号为世祖章皇帝,史称顺治皇帝,葬在河北孝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昌瑞山)。
2.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1661年——1722年在位,共61年。
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顺治皇帝第三子,清入关后第二位皇帝。
在位病死,终年69岁,庙号为圣祖仁皇帝,史称康熙皇帝,葬于景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3.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1722年——1735年在位,共13年。
康熙皇帝第四子,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病死,终年58岁,庙号为世宗宪皇帝,史称雍正皇帝,葬于河北泰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4.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1735年——1796年在位,共60年。
雍正皇帝第四子,清朝入关后第四位皇帝。
病死,终年89岁,庙号为高宗纯皇帝,史称乾隆帝,葬于河北裕陵(今河北省遵化县西北)。
5.清仁宗嘉庆帝爱新觉罗·顒琰(1760年—1820年),1796年——1820年在位,共25年。
清朝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皇帝第十五子。
1795年(乾隆六十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元年,时年27岁。
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弘历死,始亲政。
病死,终年61岁庙号为仁宗睿皇帝,史称嘉庆皇帝,葬于昌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6.清宣宗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1850年),1820年——1850年在位,共30年。
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道光元年,时年29岁。
清朝顺治帝的生平简介

清朝顺治帝的生平简介​顺治帝名为爱新觉罗;福临,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生母是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清朝顺治帝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公元一六三八年,爱新觉罗福临出生了,六年后,他父亲驾崩。
在母亲和辅政亲王多尔衮的支持下登基,成为清朝记录下来的第三个皇帝,在入主中原后,也是清朝从地方政权变成国家政权的第一位皇帝。
顺治在位七年后,辅政亲王多尔衮离世了,一直被辖制的他得以提前掌握政权。
为了加强他作为皇帝的权力,也是为了震慑朝野,他削除了多尔衮的封号以及抄家等诸多处罚,然后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废除旧制,还设法缓和了入关以后汉族与满族之间的民族矛盾。
此时,尽管顺治对汉族很有好感,也想有所作为,但是时机还有所欠缺。
亲政三年后,他感到时机成熟,准备下令改变只能用满人做官的条例,开始任用汉官,在政治方面推行宽松的政策用来缓和满汉之间的矛盾,即使朝臣反对,仍然坚定不移地执行着。
不过,虽然顺治重视汉族,但是这一切的前提还是建立在维护满人之上的,所以满汉之间的矛盾能够软化,却不可能根除。
除了满汉之间的矛盾,吏部政治不清明的问题也一直困扰着这位年轻的皇帝,他下定决心整顿吏治。
之后吏部的情况有所好转,也为在他之后盛世的到来扫清了一些障碍。
顺治在政治方面有所建树,可他对待后宫却不像处理政事一样果决。
他曾经立了一位自己不喜欢的皇后,然后千辛万苦把她废除,后没想到又因为形式所逼再立了一位,却仍然不是自己喜欢的。
在立后与废后方面,顺治跟她的母亲造成了很大的矛盾,最后更是无法挽回两人的决裂。
顺治帝出家之谜在顺治帝在位的晚期,因为政见与他的母亲不和,但是又因为受到辖制无力改变现状,心情苦闷之下开始亲近佛教。
据悉,他与佛教渊源很深,他的母亲出自蒙古族,这个民族普遍对喇嘛教很崇拜,而他也是因为这样才从小与和尚关系密切。
在他无法达成自己的抱负时,这些和尚给了他不少心灵上的安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一文库()
〔顺治皇帝的简介〕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顺治皇帝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满族。
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晚七点至九点)出生,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六岁继位,在位十八年(1643年—1661年),卒于顺治十八年(1661)2月5日,享年24岁,陵寝清孝陵,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庙号世祖。
顺治即位后,由叔父多尔衮辅政,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塞射猎,死于塞外,14岁的福临提前亲政。
顺治帝天资聪颖,读书勤奋,他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审时度势,对成法祖制有所更张,且不顾满洲亲贵大臣的反对,倚重汉官。
为了使新兴的统治基业长治久安,他以明之兴亡为借鉴,警惕宦官朋党为祸,重视整饬吏治,注意与民休息,取之有节。
但他少年气盛,刚愎自用,急躁易怒,当他宠爱的董妃去世后,转而消极厌世,终于匆匆走完短暂的人生历程。
他是清朝历史上唯一公开皈依禅门的皇帝。
▲早年
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1638年3月15日)戌时生于盛京,其母为永福宫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文皇后。
崇德八年八月庚午(1643年9月21日),皇太极暴卒,由于未预定储嗣,所以在这一突发事件后,在其第十四弟掌正白旗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与其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皇
位之争。
争夺者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
精明的多尔衮随
机应变,提出动议,以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由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他共同辅政,结果获得通过。
福临于八月二十六日登上盛京笃恭殿的鹿角宝座即帝位。
次年改元顺治。
▲在位
1644年改元顺治。
九月自盛京迁都北京,十月初一日(公历1644年10月30日)即皇帝位于武英殿。
福临是于顺治元年入关的清朝的第一位皇帝[3]。
6岁登上王位的福临是在多智多勇又独断专行的叔父多尔衮与深明大义的寡母孝庄文皇后教导之下成长起来的皇帝。
多尔衮摄政7年间,清廷在以武力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发兵追剿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抗清势力,推行剃发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压政策[4]。
顺治七年十二月戊子日(1650年12月31日)在关外出猎的摄政王多尔衮逝世。
顺治八年正月庚申日(1651年2月1日),顺治帝开始亲政,年十四岁。
同年八月大婚。
多尔衮
病逝后,顺治开始摆脱傀儡地位,对多尔衮实行了削除封号爵位、罢撤庙享谥号、籍没家财等身后惩处。
为加强皇权,他废除了诸王贝勒管理各部事务的旧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宽逃人法等一系列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
尽管顺治很想有番作为,也颇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终因他周围尚未形成一支以他为主导的强有力的政治势力,致使他在与朝中反对汉化的勋旧大臣的较量中败下阵来。
▲去世
福临因董鄂妃之死,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困惑之中,心灰意冷到了极点。
这时只有佛学理论使他还有所寄托,再萌出家之念。
约于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
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师玉林〇奉诏到京,闻其徒已为皇帝剃发,遂大怒,即命众聚柴薪准备烧死茆溪森。
玉林〇比茆溪森明智得多,他接近皇帝宣讲佛法,目的是希皇帝以至高无上的权威,发挥护法作用,他决不要皇帝出家而无所依靠。
这点他与木陈〇的态度是一致的。
因此他劝福临说:“若以世法论,皇上宜永居正位,上以安圣母之心,下以乐万民之业;若以出世法论,皇上宜永作国王帝主,
外以护持诸佛正法之轮,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
”福临听其谏,许蓄发,罢出家之念。
茆溪森因以免烧,当月便离京南还。
福临虽然不再出家,但精神却再也振作不起来。
福临自亲政伊始,曾雄心勃勃,力图振兴国祚,政治一新,但却力不从心,致使矛盾重重,他已疲惫不堪了。
在董鄂妃未薨前,他曾对木陈〇说:“老和尚许朕三十岁来为祝寿,庶或可待。
报恩和尚(玉林〇)来祝四十,朕决候他不得矣。
”他已自觉骨瘦如柴,体力不支,难以“挨得长久”到四十岁,顶多勉强可以活到三十。
他的精神支柱已轰然坍塌,已觉不久于人世,再也无力支撑这座辉煌的帝国大厦了。
大概是他不希望最宠幸的太监在他身后伏法,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二,他安排吴良辅出家为僧。
这天他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出家仪式。
归来的当晚即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来。
他预感病体沉重,势将不支,初六日深夜急召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及原内阁学士麻勒吉入养心殿,口授遗诏。
王熙、麻勒吉二人退至乾清门下西围屏内,以初七一天的时间撰拟。
“凡三次进览,三蒙钦定,日入时始定。
”当夜,年仅二十四岁的青年天子便与世长辞了。
福临晏驾后,麻勒吉及侍卫贾卜嘉二人“捧诏奏知皇太后,即宣示诸王贝勒贝子公大臣侍卫等”。
遗诏立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为皇太子,
继帝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
遗诏实为罪己诏,共罗列十四条罪过,主要是未能遵守祖制渐染汉俗,重用汉官致使满臣无心任事,几乎完全否定了他自己一生中最有光彩的政绩。
至于这是否福临本意,即这十四条是否福临过目批准的已无从知晓。
但却留给了后世之疑:遗诏公布前先“奏知皇太后”;遗诏的主要起草者王熙事后对此守口如瓶:“一不以语子弟,世遂莫得而传。
”“面奉凭几之言有事关国家大计,与诸大臣再三密议而后决者,公终身不以语人,虽子弟莫得而传也。
”因此,人们有理由说“遗诏本出太后(昭圣皇太后)授意,实为母责其子之言”。
但不论怎么说,福临一死,他便被彻底否定了。
福临崩后,梓宫厝于景山寿皇殿。
四月十七日,由再次进京的茆溪行森秉炬,举行火化仪式。
茆溪森的偈语云:“释迦涅盘,人天齐悟,先帝火化,更进一步。
大众会么?寿皇殿前,官马大路。
”火化后宝宫(骨灰罐)安葬于遵化马兰峪,是为孝陵。
庙号世祖,谥号章皇帝,后世累有尊谥,至乾隆元年尊谥加为二十二字: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