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课件
合集下载
调味料使用培训ppt课件(精)

调味料使用培训ppt 课件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调味料基础知识 • 常见调味料介绍及特点 • 调味料使用技巧与方法 • 经典菜品中调味料应用实例分析
目录
• 现代创新菜品中调味料应用探索 • 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调味料基础知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调味料是指在烹饪过程中用来增加菜 肴口感、色泽和香气的物质。
常见问题解答
针对学员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 详细的解答和指导。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01
知识收获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培训,对调味料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掌握了更多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02
实践应用
学员们在实际操作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调味料的使用对于菜品的
口味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表示将更加注重调味料的选择和使用。
松鼠桂鱼
番茄酱、白糖、白醋等调味料的使用,使鱼肉外酥里嫩,味道酸 甜可口。
05
现代创新菜品中调味料应 用探索
融合菜系中新型复合调味料应用
融合菜系概述
简要介绍融合菜系的定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新型复合调味料种类
详细介绍当前市场上流行的新型复合调味料,如麻辣鲜露、香辣红 油、海鲜酱等。
应用实例
通过具体菜品制作示例,展示新型复合调味料在融合菜系中的实际应 用效果。
市场需求与趋势分析
市场需求
随着餐饮业和家庭烹饪的不断发展,调味料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不同 地域和人群的口味差异也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
趋势分析
未来,调味料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健康化,消费者更加关注调味料的成 分和营养价值;二是个性化,消费者追求独特的口味和风味;三是便捷化,方 便使用和携带的调味料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汇报人:
2023-12-29
目录
• 调味料基础知识 • 常见调味料介绍及特点 • 调味料使用技巧与方法 • 经典菜品中调味料应用实例分析
目录
• 现代创新菜品中调味料应用探索 • 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调味料基础知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调味料是指在烹饪过程中用来增加菜 肴口感、色泽和香气的物质。
常见问题解答
针对学员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 详细的解答和指导。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01
知识收获
学员们表示通过本次培训,对调味料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掌握了更多的使用技巧和方法。
02
实践应用
学员们在实际操作中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调味料的使用对于菜品的
口味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表示将更加注重调味料的选择和使用。
松鼠桂鱼
番茄酱、白糖、白醋等调味料的使用,使鱼肉外酥里嫩,味道酸 甜可口。
05
现代创新菜品中调味料应 用探索
融合菜系中新型复合调味料应用
融合菜系概述
简要介绍融合菜系的定义、特点及发展趋势。
新型复合调味料种类
详细介绍当前市场上流行的新型复合调味料,如麻辣鲜露、香辣红 油、海鲜酱等。
应用实例
通过具体菜品制作示例,展示新型复合调味料在融合菜系中的实际应 用效果。
市场需求与趋势分析
市场需求
随着餐饮业和家庭烹饪的不断发展,调味料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不同 地域和人群的口味差异也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
趋势分析
未来,调味料市场将呈现以下趋势:一是健康化,消费者更加关注调味料的成 分和营养价值;二是个性化,消费者追求独特的口味和风味;三是便捷化,方 便使用和携带的调味料将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调味品业务员产品专业培训课件5)

绩效反馈与改进
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绩效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团队成员的成长和进步。
THANK YOU
认可。
04
销售技巧与市场拓展策略
销售技巧培训
沟通技巧
有效沟通是销售成功的关键,培 训内容包括倾听、表达、反馈等
技巧。
产品知识
深入了解产品特点、优势和适用场 景,以便更好地向客户介绍和推广 。
销售技巧
学习如何识别客户需求、建立信任 、处理异议以及促成交易等技巧。
市场拓展策略制定
01
02
03
市场调研
一些调味品可以改善食物的色 泽,使其看起来更加诱人。
提升食物营养价值
一些调味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 分,如酱油中含有氨基酸,可
以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
02
调味品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市场规模
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 人们对美食的追求,调味品市场呈现 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增长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天然、有机等食 品的需求增加,调味品市场将进一步 扩大,同时,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调味品市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客户满意度调查
定期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 查,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 ,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
客户关怀
通过电话、邮件、短信等 方式定期与客户保持联系 ,关心客户需求和反馈, 提高客户忠诚度。
05
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
品牌定位与传播策略
目标市场定位
明确目标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 和喜好,为品牌定位提供依据。
品牌差异化
式,维护品牌形象。
06
团队管理与培训计划
团队组建与分工协作
招聘与选拔
根据业务需求,招聘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的调味品业务员,通过 面试、笔试等环节选拔优秀人才。
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绩效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 ,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团队成员的成长和进步。
THANK YOU
认可。
04
销售技巧与市场拓展策略
销售技巧培训
沟通技巧
有效沟通是销售成功的关键,培 训内容包括倾听、表达、反馈等
技巧。
产品知识
深入了解产品特点、优势和适用场 景,以便更好地向客户介绍和推广 。
销售技巧
学习如何识别客户需求、建立信任 、处理异议以及促成交易等技巧。
市场拓展策略制定
01
02
03
市场调研
一些调味品可以改善食物的色 泽,使其看起来更加诱人。
提升食物营养价值
一些调味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 分,如酱油中含有氨基酸,可
以提升食物的营养价值。
02
调味品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市场规模
全球调味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 人们对美食的追求,调味品市场呈现 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增长趋势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天然、有机等食 品的需求增加,调味品市场将进一步 扩大,同时,随着餐饮业的快速发展 ,调味品市场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客户满意度调查
定期对客户进行满意度调 查,了解客户需求和意见 ,及时改进产品和服务。
客户关怀
通过电话、邮件、短信等 方式定期与客户保持联系 ,关心客户需求和反馈, 提高客户忠诚度。
05
品牌建设与推广策略
品牌定位与传播策略
目标市场定位
明确目标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 和喜好,为品牌定位提供依据。
品牌差异化
式,维护品牌形象。
06
团队管理与培训计划
团队组建与分工协作
招聘与选拔
根据业务需求,招聘具备相关经验和技能的调味品业务员,通过 面试、笔试等环节选拔优秀人才。
第七章调味品类原料ppt课件

定义:腐乳是将豆腐坯加入菌种,霉制后再加盐腌 渍,最后根据需要,加入红曲或酒酿、烧酒等封闭、 发酵而成
特点:具有强烈的鲜味和特殊的香气和咸味,味道 鲜美,在烹调中主要起提鲜、增香、增色作用
品种:可分为红腐乳、清腐乳、白腐乳等三种
烹调应用:使用腐乳的菜肴很多,腐乳既可以凉拌 菜肴,还可以烧,如“腐乳肉”等。
干黄酱
以黄豆、面粉、食盐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而制成的。其 色泽棕褐,有甜香味,不带辣味、苦味、不发酸、发黑
烹调应用:干黄酱可制榨菜、炒菜之用。
稀黄酱
主要以黄豆、面粉、食盐为原料经发酵而制成的。 其色泽呈深杏黄色、酱香浓郁、咸淡适口、滋味 鲜美
烹调应用:一般用于炒菜或生食
豆瓣酱
有面粉和大豆或蚕豆,经发酵制成的。其色泽红 褐或棕褐色,酱香浓郁,咸淡适口、味鲜醇厚
烹调应用:多用于制作 甜菜,如“冰糖莲籽”、 “冰糖银耳”等。
红绵糖
用手工制作的一种食糖。 呈黄褐色、赤红色、红 褐色等,呈粉状,甜度 较大,但不能有焦味。
烹调应用:一般可作面 点的馅心,或作产妇的 补养品。
饴糖
又称麦芽糖
以米和麦芽糖为原料,经水解而产生的双糖,主 要成分是麦芽糖,甜味不大,一般呈稠浓液态, 黄褐色。
酸味调味品
食用酸味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酸类的醋酸、乳酸、 柠檬酸、酒石酸等。
常用的呈酸味的调味品有食醋、番茄酱、柠檬汁 等。
食醋
食醋是烹调中的一种呈酸味的调味品原料。其酸 味主要来源于醋酸,即乙酸。它不仅有酸味、芳 香味,而且还么美好去腥解腻,增进食欲,帮助 消化,同时还可以使食物原料中的钙质分解,有 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对细菌也有一定的杀灭和 消毒作用。
别名:干海椒、辣椒干
外形与特点:用各种新鲜尖辣椒干制而成的,其 辣味成分是辣椒碱。外表呈红色,长形尖头如指 状,带有小果柄,表面干瘪,椒果内空,有多粒 黄色种子,扁平状,气味辛辣,刺激性强。
特点:具有强烈的鲜味和特殊的香气和咸味,味道 鲜美,在烹调中主要起提鲜、增香、增色作用
品种:可分为红腐乳、清腐乳、白腐乳等三种
烹调应用:使用腐乳的菜肴很多,腐乳既可以凉拌 菜肴,还可以烧,如“腐乳肉”等。
干黄酱
以黄豆、面粉、食盐等为主要原料经发酵而制成的。其 色泽棕褐,有甜香味,不带辣味、苦味、不发酸、发黑
烹调应用:干黄酱可制榨菜、炒菜之用。
稀黄酱
主要以黄豆、面粉、食盐为原料经发酵而制成的。 其色泽呈深杏黄色、酱香浓郁、咸淡适口、滋味 鲜美
烹调应用:一般用于炒菜或生食
豆瓣酱
有面粉和大豆或蚕豆,经发酵制成的。其色泽红 褐或棕褐色,酱香浓郁,咸淡适口、味鲜醇厚
烹调应用:多用于制作 甜菜,如“冰糖莲籽”、 “冰糖银耳”等。
红绵糖
用手工制作的一种食糖。 呈黄褐色、赤红色、红 褐色等,呈粉状,甜度 较大,但不能有焦味。
烹调应用:一般可作面 点的馅心,或作产妇的 补养品。
饴糖
又称麦芽糖
以米和麦芽糖为原料,经水解而产生的双糖,主 要成分是麦芽糖,甜味不大,一般呈稠浓液态, 黄褐色。
酸味调味品
食用酸味的主要成分是有机酸类的醋酸、乳酸、 柠檬酸、酒石酸等。
常用的呈酸味的调味品有食醋、番茄酱、柠檬汁 等。
食醋
食醋是烹调中的一种呈酸味的调味品原料。其酸 味主要来源于醋酸,即乙酸。它不仅有酸味、芳 香味,而且还么美好去腥解腻,增进食欲,帮助 消化,同时还可以使食物原料中的钙质分解,有 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对细菌也有一定的杀灭和 消毒作用。
别名:干海椒、辣椒干
外形与特点:用各种新鲜尖辣椒干制而成的,其 辣味成分是辣椒碱。外表呈红色,长形尖头如指 状,带有小果柄,表面干瘪,椒果内空,有多粒 黄色种子,扁平状,气味辛辣,刺激性强。
调味品业务员产品专业培训课件5)

调味品的主要成分包括盐、糖、酱油、醋、料酒、味精、香 辛料等,它们在调味过程中起着增加口感、调整味道、提升 香味等作用。不同成分在调味品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业务员 需要了解这些成分的特点和应用。
调味品的特点与功能
总结词
了解调味品的特点和功能有助于业务员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为推销产品提供有力支持。
调味品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
随着消费升级和餐饮业的发展,调味品市场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例如,个性化、定制化调味品的市场需求将不 断增长,健康、天然、有机调味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挑战与对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品牌建设 和市场营销,以应对市场挑战。
调味品市场趋势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和消费者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健康、天然、有机调 味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同时,个性化、定制化调味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调味品市场竞争格局
主要竞争对手
目前调味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 对手包括各大品牌调味品企业、地方 特色调味品企业和新兴调味品企业。
竞争优势
在竞争中,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品 牌形象、渠道布局等方面,提升自身 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01
02
03
善于倾听
调味品业务员需要具备良 好的倾听能力,理解客户 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有 效的解决方案。
清晰表达
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 客户介绍产品特点、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客 户充分理解。
有效沟通
掌握沟通技巧,善于抓住 客户关注点,与客户保持 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强烈的责任心与执行力
承担责任
04
调味品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定位与传播
调味品的特点与功能
总结词
了解调味品的特点和功能有助于业务员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和产品定位,为推销产品提供有力支持。
调味品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
发展机遇
随着消费升级和餐饮业的发展,调味品市场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例如,个性化、定制化调味品的市场需求将不 断增长,健康、天然、有机调味品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挑战与对策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品牌建设 和市场营销,以应对市场挑战。
调味品市场趋势
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和消费者对食品品质要求的提高,健康、天然、有机调 味品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同时,个性化、定制化调味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调味品市场竞争格局
主要竞争对手
目前调味品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竞争 对手包括各大品牌调味品企业、地方 特色调味品企业和新兴调味品企业。
竞争优势
在竞争中,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品 牌形象、渠道布局等方面,提升自身 竞争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01
02
03
善于倾听
调味品业务员需要具备良 好的倾听能力,理解客户 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有 效的解决方案。
清晰表达
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 客户介绍产品特点、使用 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客 户充分理解。
有效沟通
掌握沟通技巧,善于抓住 客户关注点,与客户保持 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强烈的责任心与执行力
承担责任
04
调味品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定位与传播
调味品和其他食品的营养价值 ppt课件

ppt课件
17
(四)、主要油脂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1.豆油:
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对健康有利,易氧化,色加深。
(1)脂肪酸:棕榈酸10-12%,油酸22-25%,亚油酸50-55%,亚麻酸 7-9 %
(2)富含VE60-110mg/100g
ppt课件
18
2.菜籽油:
传统菜油中含有芥酸和硫氰化合物,需脱毒。
调味品和其他食品的 营养价值
ppt课件
1
调味品和其它食品
ppt课件
2
一 调味品及其营养价值
(一)、调味品的分类
1.发酵调味品:
酱油,醋,酱类,腐乳,豆豉, 料酒等。
ppt课件
3
2.酱腌菜类: 盐渍等。 酱渍、糖渍,糖醋渍,糟渍,
ppt课件
4
3.香辛料类: 葱姜蒜,胡椒辣椒等
ppt课件
5
4.复合调味品类: 开胃酱类和增鲜调料类等
ppt课件
12
4 食盐
NaCl中Na+提供纯正的咸味,Cl为助味剂,其它盐有苦味。
原盐→洗涤盐→精盐(20-50mgI2/Kg 盐) → 调味盐。 6g/d需要量,甜味可以抵消咸味,酸 味可以强化咸味。
ppt课件
13
5 糖和甜味剂
果糖>蔗糖>乳糖(甜味),红糖→黄糖→白砂糖→ (绵白 糖)→冰糖→单晶冰糖。糖除甜味外还具调和百味的作用,还能为菜 肴增香。 木糖醇,山梨醇,甘露醇等糖醇类物质为糖类加氢制成,为保 健型甜味剂,不升高血糖不产生热量。淀粉糖可以替代蔗糖如淀粉糖 浆和果葡糖浆,此外还有低聚糖如低聚果糖,帕拉金糖和低聚麦芽糖 等。
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和浓甜型; 茅香型(酱香型),泸香型(浓香型),汾香型(清香型),米香型(桂 林三花酒)及其它香型。
传统调味品-酱油ppt课件

❖ 细菌污染——酱油中卫生指标规定,细菌数 ≤5×104 cfu/ml。
№
25
第四节 酱油的生产工艺
一、酱油酿造原理 二、工艺流程 三、操作要点 四、酱油色香味体的形成
26
一、酱油酿造原理
1、蛋白质的水解
❖ 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米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 分解成多肽、氨基酸。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使酱油呈鲜味。 ——甘氨酸、丙氨酸、色氨酸使酱油呈甜味。 ——酪氨酸使酱油呈苦味。
27
2、淀粉的水解
❖ 原料中的淀粉质经米曲霉分泌的淀粉酶的糖化作 用,水解成糊精和葡萄糖。 ——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是发酵的基础物质。 ——与氨基酸化合成有色物质。
28
3、有机酸生成
❖ 酱油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其中以乳酸、琥珀酸、 醋酸居多。
❖ 适量的有机酸生成,对酱油呈香、增香均有重要 作用。乳酸具鲜、香味;琥珀酸适量较爽口。
三、乳酸菌
❖ 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以 和醇类结合生成酯;降低酱醅的pH值,有利于酵 母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和酵母菌共 同作用产生糠醛,赋予酱油特别的风味。
24
四、有害微生物
❖ 毛霉、青霉、根酶、产膜酵母、枯草芽孢杆菌、 微球菌等,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降低成曲的酶 活,影响原料的利用率,产生异味,使酱油浑浊。
酶、半纤维素酶等。
21
2、酱油曲霉
❖ 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 酶活性较高。
3、黑曲霉
❖ 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
22
二、酵母
❖ 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发酵葡萄 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 糖浓度降低和pH降低开始自溶。
❖ 球拟酵母——酯香型酵母,参与了酱 醪的成熟。
№
25
第四节 酱油的生产工艺
一、酱油酿造原理 二、工艺流程 三、操作要点 四、酱油色香味体的形成
26
一、酱油酿造原理
1、蛋白质的水解
❖ 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过米曲霉所分泌的蛋白酶作用, 分解成多肽、氨基酸。 ——谷氨酸和天冬氨酸使酱油呈鲜味。 ——甘氨酸、丙氨酸、色氨酸使酱油呈甜味。 ——酪氨酸使酱油呈苦味。
27
2、淀粉的水解
❖ 原料中的淀粉质经米曲霉分泌的淀粉酶的糖化作 用,水解成糊精和葡萄糖。 ——为微生物提供碳源。 ——是发酵的基础物质。 ——与氨基酸化合成有色物质。
28
3、有机酸生成
❖ 酱油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其中以乳酸、琥珀酸、 醋酸居多。
❖ 适量的有机酸生成,对酱油呈香、增香均有重要 作用。乳酸具鲜、香味;琥珀酸适量较爽口。
三、乳酸菌
❖ 适当的乳酸是酱油的风味物质之一;乳酸还可以 和醇类结合生成酯;降低酱醅的pH值,有利于酵 母菌的生长,同时抑制杂菌的生长;和酵母菌共 同作用产生糠醛,赋予酱油特别的风味。
24
四、有害微生物
❖ 毛霉、青霉、根酶、产膜酵母、枯草芽孢杆菌、 微球菌等,这些微生物的生长可以降低成曲的酶 活,影响原料的利用率,产生异味,使酱油浑浊。
酶、半纤维素酶等。
21
2、酱油曲霉
❖ 酱油曲霉分生孢子表面有突起,多聚半乳糖羧酸 酶活性较高。
3、黑曲霉
❖ 含有较高的酸性蛋白酶。
22
二、酵母
❖ 鲁氏酵母——发酵型酵母,发酵葡萄 糖和麦芽糖生成酱油的风味物质,随 糖浓度降低和pH降低开始自溶。
❖ 球拟酵母——酯香型酵母,参与了酱 醪的成熟。
调味品的营养(精)课件

现代调味品创新与搭配还注重口 感和味道的层次感,如使用不同 种类的醋来调整菜肴的酸味层次
。
现代烹饪中,调味品的创新与搭 配还注重与食材的搭配,如使用
柠檬汁和橄榄油搭配海鲜等。
调味品在异国料理中的应用与特色
不同国家的料理中,调味品的使用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风味,如印度料理 中常用的咖喱、辣椒、香料等。
异国料理中,调味品的应用还注重与当地食材的搭配,如东南亚料理中 常用的鱼露、虾酱等调料。
异国料理中,调味品的特色还包括独特的制作方法和搭配技巧,如日本 料理中常用的芥末、酱油等调料,以及法式料理中常用的奶油、黄油等 调料。
THANKS
蛋白质
蛋白质是调味品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提供营养和口感。
不同种类的调味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类型有所不同,例如奶酪、大豆酱等蛋白质含 量较高,而醋、番茄酱等则较低。
蛋白质是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生长发育和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
调味品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维生 素和矿物质,例如维生素C、 维生素E、钙、铁等。
避免过度依赖单一调味品
多样化使用调味品能够丰富菜肴的风味,避免对单一调味品 产生依赖。
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调味品,如香料、酱料、醋等,以增加 菜肴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05
调味品的安全与卫生
调味品的生产与加工
生产环境
调味品的生产环境应保持清洁卫 生,定期进行消毒,防止微生物
污染。
原料选择
选择优质的原料,确保调味品的 质量和安全。Βιβλιοθήκη 控制调味品的摄入量01
适量使用调味品能够增加食物的 美味,而过量使用则可能对健康 造成负面影响。
02
控制调味品的摄入量,特别是对 于高热量、高盐、高糖的调味品 ,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
学习情境1调味品-味精生产ppt课件

(2)种龄和种量的控制 一级种子控制在11-12h,二级控制在7-8h。 种种量为1%。过多,菌体娇嫩,不强壮,提前衰老自溶,后期产酸量不高。 (3)pH。 发酵前期,幼龄细胞对pH较敏感,pH过低,菌体生长旺盛,营养成分消耗大,转入正常发酵慢,长菌不长酸。 谷氨酸脱氢酶最适pH为7.0-7.2,转氨酶最适pH 7.2-7.4。在发酵中后期,保持pH不变。过高转为谷氨酰胺,过低氨离子不足。
2、一级种子培养:由葡萄糖、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铁及硫酸锰组成。pH6.5-6.8。1000ml装200-250ml振荡,32℃ ,一级种的种龄为11-12h。 3、二级种子培养:用种子罐培养,料液量为发酵罐投料体积的1%,用水解糖代替葡萄糖,于32℃ 进行通气搅拌二级种龄控制在7-10h。 种子质量要求:二级种子培养结束时,无杂菌或噬菌体污染,菌体大小均一,呈单个或八字排列。活菌数为108-109 /ml。 接种量为1%。过多菌体弱,产酸少; 过少菌体生长慢,发酵周期长。
控制: (1)菌体生长或耗糖慢时,少量多次流加尿素,避免pH过高 (2)菌体生长或耗糖过快时,流加尿素可多些,以抑制菌体生长。 (3)发酵后期,残糖少,接近放罐时,少加或不加尿素,以免造成氨基酸提取困难。 (4)氨水对pH影响大,应采取连续流加。
温度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菌体生长达一定程度后再开始产生氨基酸,因此菌体生长最适温度和氨基酸合成的最适温度是不同的。 前期32℃,温度过高,则菌体易衰老。 后期34-37 ℃,因菌体生长基本结束,适当提高温度,利于产酸。 采取措施:少量多次流加尿素,维持最适生长温度,减少风量等,促进菌体生长。
3酸酶结合水解法:将淀粉先酸化成糊精、低聚糖,再用糖化酶水解成葡萄糖。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控制
2、一级种子培养:由葡萄糖、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铁及硫酸锰组成。pH6.5-6.8。1000ml装200-250ml振荡,32℃ ,一级种的种龄为11-12h。 3、二级种子培养:用种子罐培养,料液量为发酵罐投料体积的1%,用水解糖代替葡萄糖,于32℃ 进行通气搅拌二级种龄控制在7-10h。 种子质量要求:二级种子培养结束时,无杂菌或噬菌体污染,菌体大小均一,呈单个或八字排列。活菌数为108-109 /ml。 接种量为1%。过多菌体弱,产酸少; 过少菌体生长慢,发酵周期长。
控制: (1)菌体生长或耗糖慢时,少量多次流加尿素,避免pH过高 (2)菌体生长或耗糖过快时,流加尿素可多些,以抑制菌体生长。 (3)发酵后期,残糖少,接近放罐时,少加或不加尿素,以免造成氨基酸提取困难。 (4)氨水对pH影响大,应采取连续流加。
温度对氨基酸发酵的影响及其控制
菌体生长达一定程度后再开始产生氨基酸,因此菌体生长最适温度和氨基酸合成的最适温度是不同的。 前期32℃,温度过高,则菌体易衰老。 后期34-37 ℃,因菌体生长基本结束,适当提高温度,利于产酸。 采取措施:少量多次流加尿素,维持最适生长温度,减少风量等,促进菌体生长。
3酸酶结合水解法:将淀粉先酸化成糊精、低聚糖,再用糖化酶水解成葡萄糖。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味品
1.1调味品基本知识
(3) 改善食品的感观性状,增进菜点的色泽。各 种调味品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颜色,根据菜肴制作所 需要2的02颜色要求,便可以选择相应的调味品。如有 色的炒菜、烧菜,可以使用酱油、红糖、番茄酱等。 (4) 增加菜点的营养。调味品和其他烹饪原料一 样,一般都可以食用,含有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如盐能为人提供丰富的氯化钠等无机盐,酱油、味 精、糖等含有不同种类的氨基酸和糖类,某些调味 品还具有增加人体机能及治病、防病的功用。因此, 随着人们对调味品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一些既有 调味作用又有营养价值的调味品相继问世,如含碘 量高的碘盐、补血酱油、维生素B2酱油等。
调味品
1.1调味品基本知识
③ 鲜菜类调味品。鲜菜类调味品主要是新鲜植物。 此类20调2 味品主要包括葱、蒜、姜、辣椒、芫荽、辣 根、香椿等。 ④ 干货类调味品。干货类调味品大都是由根、茎、 果干制而成,含有特殊的辛香或辛辣等味道。此类 调味品主要包括胡椒、花椒、干辣椒、八角、小茴 香、芥末、桂皮、姜片、姜粉、草果等。 ⑤ 水产类调味品。水产类调味品为水产中的部分动 植物,干制或加工,含蛋白质量较高,具有特殊鲜 味,习惯用于调味的食品。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水 珍、鱼露、虾米、虾皮、虾籽、虾酱、虾油、蚝油、 蟹制品、淡菜、紫菜等。
项目
调味品
调味品
1.1调味品基本知识
1. 调味品的概念 调味品又称调味原料,是指在菜点制作过程中用量较少, 但能调配口20味2 ,突出菜肴风味,改善菜点外观的可食性 原料。中国烹饪注重味道,对调味料的使用有着悠久的 历史,对调味品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根据《吕氏春 秋·本味篇》记载,周代民间已有酱和醋等调味品的生产。 生姜、葱、桂皮、花椒等在周代之前已被普遍使用,多 种谷物酿造的酒则在商代就已出现。 2. 调味品的分类 中国研制和食用调味品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知识,调 味品品种众多。其中有属于东方传统的调味品,也有引 进的调味品和新兴的调味品品种。对于调味品的分类目 前尚无定论,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调味品进行不同的分类。
(2) 按调味品成品形状分类。调味品按成品形状可 分为酱品类(沙茶酱、豉椒酱、酸梅酱、XO酱等), 酱油类(生抽王、鲜虾油、豉油皇、草菇老抽等), 汁水类20(2 烧烤汁、卤水汁、喼汁、OK汁等),味粉 类(胡椒粉、沙姜粉、大蒜粉、鸡粉等),固体类 (砂糖、食盐、味精、豆豉等)。 (3) 按调味品呈味感觉不同分类。调味品按呈味感 觉可分为酸味调味品(食醋、茄汁、山楂酱等), 甜味调味品(蔗糖、蜂蜜、饴糖等),苦味调味品 (陈皮、茶叶汁、苦杏仁等),辣味调味品(辣椒、 胡椒、芥末等),咸味调味品(食盐、酱油、豆豉 等),香味调味品(花椒、八角、料酒、葱、蒜 等),鲜味调味品(味精、鸡精、虾油、鱼露、蚝 油等)。除了以上单一味为主的调味品外,大量的 是复合味的调味品,如油咖喱、甜面酱、腐乳汁、 花椒盐等。
调味品
1.2酸味调味品
酸味是无机酸、有机酸及酸性盐等解离出氢离子的化合 物所特有的一种味,呈酸味的本体是氢离子。氢离子刺 激味觉20神2 经后人才能感到酸味。酸味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是醋酸、柠檬酸、乳酸、酒石酸等。 酸味在烹饪中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味道,必须与其他味道 合用才能起作用。但是,酸味仍是一种重要的味道,是 构成多种复合味的主要调味原料。酸味剂可使菜肴增香、 增味,并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等功能,因此酸味也是 人们喜爱的味道之一。在使用时应根据食用对象、季节 变化、烹调要求、菜品特点等方面,灵活掌握用量,遵 循“酸而不酷”的原则应用酸味调料。酸味调料主要包 括食醋、番茄酱、柠檬酸、苹果酸、浆水等。
调味品
1.1调味品基本知识
(4)202其他分法。调味品的分类还可以有其他一 些方法,如按地方风味分,有广式调料、川式调 料、港式调料、西式调料等;按烹制用途分,有 冷菜专用调料、烧烤调料、油炸调料、清蒸调料; 还有一些特色品种调料,如涮羊肉调料、火锅调 料等。 另外,调味品的种类多,其中的一些产品有其专 有的分类标准,如在中国,酱油可以分为酿造酱 油、配制酱油。
调味品
1.1调味品基本知识
202
⑥ 其他类调味品。不属于前面各类的调味 品主要包括食盐、味精、糖、黄酒、咖喱 粉、五香粉、芝麻油、芝麻酱、花生酱、 沙茶酱、银虾酱、番茄沙司、番茄酱、果 酱、番茄汁、桂林酱、椒油辣酱、芝麻辣 酱、花生辣酱、油酥酱、辣酱油、辣椒油、 香糟、红糟、菌油等。
调味品
1.1调味品基本知识
调味品
1.1调味品基本知识
202
(5) 杀菌消毒,保护营养。有些调味品的成 分具有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作用。例 如,在冷菜制作中利用食盐、葱、蒜等调味品 杀死微生物中的病菌,提高食品的卫生质量。 又如,食醋中的醋酸成分能有效杀灭细菌并能 保护微生物不受损失。除此以外,调味品可以 使食品在色、香、味及营养卫生等方面达到更 好的水平,从而可以增进食欲,帮助促进人体 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调味品
1.1调味品基本知识
202
3. 调味品在烹饪中的作用 调味品的品种很多,并且每个品种都含有区别于其 他原料的特殊的呈味成分。在烹饪中准确地使用调 味品,运用不同的调味手段和方法,是形成菜点口 味特点的主要因素。根据调味品的特性,其作用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菜点的口味。大部分烹饪原料本身并无 明显的味道,只有通过科学、合理地使用调味品, 才能烹制出美味可口的菜肴。 (2) 矫除原料的异味。调味品也像其他原料一样, 在烹饪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一方面, 调味品的特殊成分能溶解、分化、挥发食物中的异 味;另一方面,调味品的特殊成分渗透并停留在食 物中,以致改变了食品原有口味,增进了鲜美的味 道。如酒、姜等,通过加热它们的挥发性物质,使 食物中的异味挥发,并且增加了香味。
调味品Leabharlann 1.1调味品基本知识202
(1) 按调味品商品性质分类。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 不同,可以将目前中国消费者所常接触和使用的调味 品分为六类。 ① 酿造类调味品。酿造类调味品是以含有较丰富的蛋 白质和淀粉等成分的粮食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进 行发酵,即借有关微生物酶的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化 学变化,将其转变为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此类调味品 主要包括酱油、食醋、酱、豆豉、豆腐乳等。 ② 腌菜类调味品。腌菜类调味品是将蔬菜加盐腌制, 通过有关微生物及鲜菜细胞内的酶的作用,将蔬菜体 内的蛋白质及部分碳水化合物等转变成氨基酸、糖分、 香气及色素,具有特殊风味。其中,有的加淡盐水浸 泡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 湿态腌菜。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榨菜、芽菜、冬菜、 梅干菜、腌雪里蕻、泡姜、泡辣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