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教案: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现象和预防措施教学目标1.理解地质灾害的定义、种类和危害。

2.学习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3.掌握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知识。

4.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质灾害的定义地质灾害是指地球物理环境中由于地质因素作用而引起的突发性、破坏性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火山喷发等。

2.描述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危害及成因(1)地震危害:地震是人类所经历过的最为强烈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造成重要城市的摧毁、伤亡和经济损失。

成因:地震发生时,原产于地球深处宏大的能量以及地上和地下岩石的运动和变形引起了地震的震源释放。

(2)山体滑坡危害:山体滑坡带来的破坏严重农田以及水源地区和敏感生态系统。

成因:山体滑坡有很多原因,包括降雨量、地震、河流侵蚀等。

(3)泥石流危害:泥石流会摧毁建筑物及构筑物、农业生产和道路交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成因:产生泥石流的原因是多样的,常见的原因有地下水、雨量过大、冰雪融化等。

3.自然灾害的预防措施(1)地震预防●建筑物避震加固。

●实行严格的建筑规范和地震建筑设计。

●加强地震监测和信息服务。

(2)山体滑坡预防●抑制土地开发、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采用工程控制措施。

●建设滑坡监测预警系统。

(3)泥石流预防●保护水源地、减少生产、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

●通过水土保持等科学管理,改善生态环境的条件。

●建设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

三、教学方法1.讲解+互动通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提问,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地质灾害的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演练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1.地质灾害的种类、危害、成因和预防措施。

2.如何在灾难来临时做出正确的应急处理。

五、教学效果评价1.检测测验通过测试、问答等方式检测学生对于地质灾害的掌握情况。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说课教案《地质灾害》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说课教案《地质灾害》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教版地理说课教案《地质灾害》说课稿一、说教材《地质灾害》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特点、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相对较新,学生可能对其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地质灾害,提高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防治措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以及防治措施。

2.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五、说教法学法1.教法学法: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图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学法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地质灾害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地质灾害的危害。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哪些地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请举例说明。

2.知识讲解(1)介绍地质灾害的类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2)讲解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如地震带、滑坡带等。

(3)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

3.案例分析(1)展示地质灾害案例,如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

(2)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规律、成因及防治措施。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防治地质灾害?(2)强调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

6.课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某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地理实践教案实地考察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理实践教案实地考察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理实践教案实地考察地质灾害与防治地理实践教案:实地考察地质灾害与防治引言: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力量对地表、地下或地表下的岩土体造成破坏的现象。

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地理课程的教学,应该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注重带领学生深入实践,了解灾害的本质和防治方法。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质灾害的危害,并学习相关的防治知识。

一、实地考察前的准备工作(500字左右)在实地考察前,教师需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充分了解目标地区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情况。

以下是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1. 选择考察地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校所在地的特点,选择一个适合实地考察的地点。

地点应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并且有较为明显的地质灾害发生痕迹。

2. 熟悉地质背景:教师应该对考察地点的地质背景进行充分的了解,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地质构造等。

可以查找相关的书籍、杂志和互联网资料,提前学习并备课。

3. 安全评估与应急预案:教师需要对考察地点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确保学生在实地考察中的安全。

4. 联系当地专家:如果有条件,可以联系当地的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或相关部门,邀请他们到实地考察地点和学生交流,提供专业指导。

二、实地考察过程(800字左右)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导航者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并开展相应的实地研究和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思维。

1. 地质地貌观察:学生可以观察考察地点的地貌特征,包括山体、河流、岩层等。

他们可以使用照相机或摄像机记录下观察到的地貌现象,以备后续分析。

2. 采集样本:学生应该积极采集地表和地下的岩土样本,了解地质构造和地质成分。

他们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如锤子、盆、探查器等,采集土壤、石头等样本。

3. 数据记录与测量:学生可以使用测量仪器,如测距仪、测角仪等,记录下地地形、地貌的数据。

他们可以比较不同地点的地形特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高中地理21《地质灾害》教案(1)鲁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21《地质灾害》教案(1)鲁教版选修5

第一节地质灾害(建议安排2课时)课程标准: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一、导与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及其相关概念。

(2)简述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机制和发生过程。

(3)根据板块改造学说,结合地图说出世界及我国地震带的分布。

(4)了解滑坡、泥石流的危害。

2、能力目标:(1)通过读图培养学生读图和分析能力。

(2)学会灾害发生时的一些求生技能。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树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分析地质灾害的观念,增强忧患意识、防灾意识。

二、导与学过程:(一)情景设置1、观察图2—1—1并结合以下材料,感受地下迸发出来的巨大力量。

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的这个坐标:东经118.2°,北纬39.6°。

人类将永远铭记历史的这个时刻:1976年7月2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2分53.8秒。

唐山市地下的岩石突然崩溃了!断裂了!仿佛四百枚广岛原子弹在距地面十六公里处的地壳中猛然爆炸!唐山上空电光闪闪,惊雷震荡;大地上狂风呼啸。

在强烈的摇撼中,这座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在顷刻间夷为平地。

整个华北大地在剧烈震颤。

天津市发出房倒屋塌的巨响,正在该市访问的澳大利亚总理被惊醒;北京市在摇晃不止,人民英雄纪念碑在颤动,天安门城楼上粗大的梁柱发出断裂般“嘎嘎”的响声。

在华夏大地,北至哈尔滨,南至安徽蚌埠、江苏清江一线,西至内蒙磴口、宁夏吴忠一线,东至渤海湾岛屿和东北国境线,这一广大地区的人们都感到异乎寻常的摇撼。

强大的地震波,以人们感觉不到的速度和方式传遍整个地球。

2、板块构造学说。

请说出它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前言部分第二段内容,试说出:(1)什么是地质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能说出哪些地质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能说出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原因和发生过程吗?(二)地震灾害1、探究:观察图2—1—2,并结合第一、二两段教材,试说出:(1)什么是地震灾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教材三、四段,试说出:(1)什么是震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什么是烈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思考: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探究:观察图2—1—3,并结合P21最后一段教材,试说出:(1)地震的类型是怎么划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地震发生的机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思考:人类的活动能不能引发地震?如果能,请列举。

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技术教案

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技术教案

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技术教案教案: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技术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能够:1. 理解地质灾害的概念和分类;2. 掌握地质灾害调查的方法和技术;3. 了解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和技术;4. 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和预警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质灾害概述1.1 地质灾害的定义1.2 地质灾害的分类1.3 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影响2. 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和技术2.1 地质灾害调查概述2.2 地质灾害调查的步骤2.3 地质灾害调查的技术手段2.3.1 遥感技术2.3.2 地面调查技术2.3.3 实地勘察技术2.3.4 其他辅助技术3.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技术3.1 地质灾害防治原则3.2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分类 3.3 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介绍 3.3.1 预防性技术3.3.2 控制性技术3.3.3 修复性技术3.3.4 应急管理技术4.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和预警4.1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概述 4.2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流程 4.3 地质灾害预警技术4.3.1 监测与预警系统4.3.2 预测与预警方法4.3.3 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三、教学重点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的具体实施及其效果评估。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 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3. 实地考察和观察。

六、教学过程1. 序言老师简要介绍本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地质灾害概述2.1 老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地质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2.2 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 地质灾害调查方法和技术3.1 老师讲解地质灾害调查的步骤和技术手段,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

3.2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4.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技术4.1 老师介绍地质灾害防治的原则和分类,并以具体案例讲解防治技术。

4.2 学生分组进行深入讨论和总结。

5.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和预警5.1 老师讲解地质灾害应急响应的流程和预警技术,并介绍相关应用。

《地质灾害》 教学设计

《地质灾害》 教学设计

《地质灾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常见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的概念、成因和危害。

(2)掌握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对地质灾害的关注度和防范意识。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常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2)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教学难点(1)理解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

(2)将地质灾害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案例资料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地震、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质灾害。

(二)新课讲授1、地震(1)概念: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2)成因:结合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讲解地震的成因主要是地壳运动引起的板块挤压和碰撞。

(3)危害:展示地震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地震的危害。

(4)预防和应对措施:预防:加强地震监测预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应对:室内要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室外要远离建筑物、大树等危险区域。

2、滑坡(1)概念: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2)成因:通过图片和示意图,讲解滑坡的成因包括地形、地质、降水等因素。

(3)危害:展示滑坡堵塞道路、摧毁房屋的实例,让学生了解滑坡的危害。

(4)预防和应对措施:预防:加强边坡监测,修建护坡工程。

应对:发现滑坡迹象,应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幼儿园中班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中班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中班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幼儿园中班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中班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1、遇到突发事件时,学生能及时快捷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学生熟悉安全撤离路径,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1、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收集报刊、杂志、电视报道中有关紧急撤离的事例或图片。

2、班级紧急撤离图。

活动过程:1、组织学生观看图片,让学生感知遇到突发事件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煤气泄漏、火灾等)。

提问:“如果遇到突发事情时怎么办?”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识和感受。

明白遇到突发事件不要慌,有秩序地撤离可以避免危害的发生。

2、出示班级撤离图,带学生观察并找出班级在紧急情况下撤离的路径和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撤离时要走图中标注的路径?使学生了解图中标注的撤离路径是离户外安全地带最近的一条通道。

3、带学生观察撤离路径的条件(几层楼梯、弯道情况等),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走,到达安全地带最快?启发学生讲述撤离方法和注意事项。

如可以分成两队,沿楼梯两侧迅速撤离;按顺序,不拥挤;听老师的指挥等。

4、熟悉警报录音,组织学生“实战演习”。

听到警报声音时,在老师的带领下,按图标路径迅速撤离到户外安全地带。

如学生在撤离情况下出现拥挤、用时过长等情况,教师带学生查找原因,再次演习,使学生掌握正确、快捷的撤离方法。

幼儿园中班地质灾害安全教育教案篇2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地震带来的后果,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

2、让幼儿知道地震中的自救基本常识。

3、在情景演练中,幼儿将自救知识转化为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1、地震的资料图片。

2、书包、桌子、盆子、毛巾、水、等物品。

3、动画课件、PPT课件。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认识、了解地震。

1、让幼儿观看地震的动画,让幼儿直观的观看地震时的情景。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方法(地面塌陷、地裂缝)课件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方法(地面塌陷、地裂缝)课件

险情: 特大型: 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 (含)以上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1亿元(含)以上的; 大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含) 以上1000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0万元 (含)以上1亿元以下的; 中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人(含) 以上100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500万元(含) 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小型:受地质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小于10人,或 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小于500万元的;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方法
(地面塌陷、地裂缝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
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
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分为:突发性、缓变型地质灾害(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

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地质灾害危险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 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地区。






五、地表水活动:径流规律、河床沟谷形态、纵坡、径流速与流 量等;

六、地表植被:种类、复盖率、退化状况等; 七、气象:气温变化特征、降水时空分布规律与特征 (多年平均降水量、日最大降水量、瞬时降水量)


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与规模。
空场采矿法: 在回采中主要依靠围岩自身的稳固性和少量的矿 柱、人工支柱来支撑采空区的采矿方法。 留矿采矿法: 是在矿房中自上而下进行回采时,将采下的大部 分矿石暂时留在采空区内的采矿方法。(留矿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支护采空区,矿房中的贮存的矿石在整个 矿房采完后,才全部放出。) 充填采矿法: 是伴随落矿、搬运及其它作业的同时,用充填料 来充填采空区的采矿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附表1-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附表1-2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2-1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
附表2-2 滑坡(潜在滑坡)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3-1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
附表3-2 崩塌(潜在崩塌)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调查单位
附表4-1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
附表4-2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调查单位:
填表说明:
1.此表按第一塌陷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塌陷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塌陷区的填写代表性陷坑1-3个;有2个以上陷坑者,须填写陷坑群体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附表7-1 地裂缝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调查单位:
填表说明:1.此表按第一裂缝区填写一张。

同一调查点(村、组、矿山等)有多个分离的裂缝区者,应分别填写。

2.每一裂缝区的填写代表性单缝1-3条;有2条以上裂缝者,须填写群缝(组合发育)特征。

3.情况符合“□”后面文字内容者,在“□”中打“√”;其它描述用文字填写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
附表9 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