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案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陋问题》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除法,能熟练使用除法进行简单计算。

2.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除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运用学会的除法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的灵活运用。

2.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小黑板、彩色粉笔、纸张、铅笔、橡皮等。

3.课前准备:制定好课堂教学的具体流程和互动环节。

4.师生准备:教师熟悉教学内容,学生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举例子,引入“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讲解:简要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3.练习:让学生进行基础的除法练习,巩固知识点。

4.反馈: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引导他们找到解题的规律。

第二课时1.复习:快速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除法知识。

2.拓展:引导学生将除法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他们思考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

3.练习:让学生通过多种实际问题进行除法运算练习。

4.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知识点。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初步了解除法的概念,能够简单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次课堂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解决问题1、有12 袋0.45 千克的白糖,如果将这些白糖重新分装成每袋0.36 千克,可以装成袋?2、小明要去朋友家。

已知两地相距56 千米,汽车走完全程需要 1.4 小时,步行需要14 小时。

他一个人从家出发,步行 3.5 小时后,改乘汽车,他到朋友家共用了多少小时?3、小明家正在给新房子装修,已知卫生间的面积是 6 平方米,如果用边长是0.3 米的正方形瓷砖铺地,每块瓷砖的价格是9.83 元,那么大约需要多少钱?4、某打印机打印27页的文章用了4.5 分钟,照这样的速度,如果打印60 页的文章,需要多少分钟?5、某垃圾处理站要处理一批垃圾,计划25 天完成任务。

( 1) 计划每天处理13.5 吨,由于改进了设备,结果提前 2.5 天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多处理多少吨?2) 计划每天处理13.5 吨,由于改进了设备,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处理 1.5吨,实际提前多少天完成任务?3) 由于改进了设备,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处理 1.5 吨,22.5 天就完成了任务。

原计划每天处理多少吨垃圾?6、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为 3.5 千米以内7 元,超出 3.5 千米的部分每千米2元,不足 1 千米的按 1 千米算。

王叔叔下车时付了21元,那么王叔叔坐车最远行了多少千米?7、小明妈妈要给家人买牙刷,甲超市的售价是 5 支27.5 元,乙超市是“买5 赠2 ”,售价40.6 元。

请你算一算,小明妈妈到哪家超市购买比较划算?8、一个一位小数,如果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数比原数多45.9 ,原来这个一位小数是多少?9、甲、乙、丙三人各拿出同样多的钱买气球。

甲拿到的气球比乙拿到的气球少6 个,乙、丙拿到的气球同样多。

这样,乙、丙每人要各给甲0.8 元。

每个气球的售价是多少钱?10、制衣店运进一批布料,计划做18 套成人服装,每套用布 2.6 米。

如果改做每套用布 1.6 米的儿童服装,那么能多做多少套服装?11、一批货,计划每小时运22.5 吨,7 小时可以运完。

《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动会)教学设计

《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动会)教学设计

《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动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44—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运动会”中的“赛跑”、“跳远”、“跳绳”等情境,进行除法的应用练习。

2、培养学生有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进而选择相关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热爱体育运动”、“勇于为集体争光”和“热心为大家服务”的渗透教育。

教学重点:提出并解决相关的乘法、除法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选择有效信息提出并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在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中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谈话引入情景教师引出话题:同学们还记得咱们学校开运动会的情景吗?你在运动会中参加了那些项目的比赛?你还看到了那些项目的比赛?过渡语: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育英小学运动会上去看比赛,你们高兴吗?二、赛场问题探究1、课件出示“赛跑”图(只有条件,不出现问题。

)(1)学生观察,从中获取信息。

①文字信息:裁判员告诉我们有24名运动员赛跑。

②图画信息:每4人一组,第一组正准备起跑,第二组在旁边等待。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几组跑完?(3)学生列式解答并加以解释。

24÷4=6(组)把24人每4人分一组,求分成了几组,用除法计算。

2、课件出示“跳远”图(不出现“问题”和树木准确的运动员。

)(1)小组活动①说说观察到的信息。

②提出问题。

③解答问题并加以解释。

(2)集体交流。

①图画信息:有沙坑和小裁判员。

文字信息: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

②问题:参加跳远比赛的有多少人?③21÷3=7(人)把21人每3次分1份,分成了几份,就有几个人跳远;21里面有几个3,就有几人跳远。

3、课件出示“跳绳”图(全景)(1)学生读懂题意后独立解答小裁判员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解释。

9×2=18(人)或2×9=18(人),每队9人,两队就是2个9人,所以用乘法计算。

二年级除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除法解决问题

二年级除法解决问题1、12枝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2、有45个桃;每只小猴分5个桃;这些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3、有35颗糖;如果每袋装4颗、6颗、9颗;各可以装几袋?4、拿出18个小圆片;每人分6个;可以分给几人?5、拿出18个小圆片;每人分7个;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多少个?6、有19个圆片;每人分7个;可以分给几个人?7、一共有57个羽毛球;装9筒;平均每筒可以装几个;还剩几个?8、有10串糖葫芦;每人分2串;可以分给多少人?9、有10串糖葫芦;每人分4串;可以分给多少人?还剩几串?10、有48人去租船;大船每只坐9人;小船每只坐6人。

(1)全部坐小船;可以坐满几只?《2》全部坐大船;可以坐满几只?还剩多少人?11、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多少个?还剩多少个?12、有22颗扣子;一件衣服需要钉6颗扣子;能钉多少件衣服?还剩几颗?13、二年级48人分组跳绳;每5人1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14、有62盏日光灯。

如果每间教室装7盏;可以装几间教室?如果装9间教室;每间教室可以装几盏?还剩几盏?15、学校买来25张科学家的画像;20张英雄人物的画像;一共买来多少张画像?把这些画像平均分给9个班;每班分几张?16、食堂买来36千克大米;又进来18千克面粉;如果平均每天吃6千克粮食;这些粮食能吃几天?17、一捆电线长90米;剪下6段;每段长7米;还剩余多少米?18、幼儿园4个小朋友每人做8面红旗;他们做的黄旗比红旗少2面;黄旗做几面?19、体育室有排球58个;六年级领去13个;剩下的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班借几个?20、修路队要修一条96米长的路;修了4天;每天修8米;还剩多少米?2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

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22、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23、植树节四、五年级同学种了108棵柳树;还种了3行杨树;每行7棵。

二年级除法解决问题完整版本

二年级除法解决问题完整版本

有余数的除法:1、12枝花,平均插在3个花瓶里,每个花瓶插几枝?2、有45个桃,每只小猴分5个桃,这些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3、有35颗糖,如果每袋装4颗、6颗、9颗,各可以装几袋?4、拿出18个小圆片,每人分6个,可以分给几人?5、拿出18个小圆片,每人分7个,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多少个?6、有19个圆片,每人分7个,可以分给几个人?7、一共有57个羽毛球,装9筒,平均每筒可以装几个,还剩几个?8、有10串糖葫芦,每人分2串,可以分给多少人?9、有10串糖葫芦,每人分4串,可以分给多少人?还剩几串?10、有48人去租船,大船每只坐9人,小船每只坐6人。

(1)全部坐小船,可以坐满几只?(2)全部坐大船,可以坐满几只?还剩多少人?11、有12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人,每人分多少个?还剩多少个?12、有22颗扣子,一件衣服需要钉6颗扣子,能钉多少件衣服?还剩几颗?13、二年级48人分组跳绳,每5人1组,可以分成几组?还剩几人?14、有62盏日光灯。

如果每间教室装7盏,可以装几间教室?如果装9间教室,每间教室可以装几盏?还剩几盏?15、学校买来25张科学家的画像,20张英雄人物的画像,一共买来多少张画像?把这些画像平均分给9个班,每班分几张?16、食堂买来36千克大米,又进来18千克面粉,如果平均每天吃6千克粮食,这些粮食能吃几天?17、一捆电线长90米,剪下6段,每段长7米,还剩余多少米?18、幼儿园4个小朋友每人做8面红旗,他们做的黄旗比红旗少2面,黄旗做几面?19、体育室有排球58个,六年级领去13个,剩下的平均借给5个班级,每班借几个?20、修路队要修一条96米长的路,修了4天,每天修8米,还剩多少米?21、爸爸、妈妈和我分别掰了9个玉米,小弟弟掰了6个。

问我们全家一共掰了多少个玉米?22、一本故事书,小明每天看5页,看了9天,还剩2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23、植树节四、五年级同学种了108棵柳树,还种了3行杨树,每行7棵。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1、张华买了一瓶牛奶,喝了94,正好是200mL,这瓶牛奶的总量是多少毫升?2、某公司有男职工240人,比女职工少41,女职工有多少人?3、一辆汽车从A 地到B 地,已经行了全程的32,还剩下96千米,A、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4、秋天换季时妈妈给我买了一双特价的凉鞋,花去了130元,比标价便宜了207,这双凉鞋的标价是多少?5、六(1)班同学立定跳远测试。

得差的有2人,是得良人数的81,得优人数是得良人数的25,六(1)班得优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6、体育组有排球13个,足球15个,这些球比学校球类总数少73,学校球类总数是多少?7、一个筑路队修一条公路,第一天修了61,第二天修了81,还剩85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长多少千米?8、甲、乙两人共有若干元钱,甲比乙多20元,乙是甲的53,甲、乙二人原来各有多少钱?9、一桶汽油175千克,第一次用去了53,第二次用去剩下的74,还剩多少千克的汽油?10、学校语文老师占老师总人数的52,数学老师占老师总人数的31,其余都是体音美老师,体音美老师有16人,学校老师一共有多少人?11、小李打印一份稿件,第一次打了全部稿件的83,第二天打的与第一天同样多,还剩20页没有打,这份稿件共有多少页?12、修一条公路,已经修的比全长的83多6千米,还剩24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13、一本书,小丽上午看了全书的51,下午看了30页,一天正好看了这本书的一半。

这本书有多少页?14、拖拉机耕地,第一天上午耕地12公顷,比下午少耕21公顷;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耕21。

第二天耕地多少公顷?15、一袋大米吃去它的51后还余下20千克,如果吃去它的31,那么余下多少千克?16、三峡库区植物种类繁多,调查显示,食用植物约有610种,比观赏植物多5011,观赏植物约有多少种?17、实验小学全体党员教师召开茶话会,买来苹果80千克,是香蕉的35,买的香蕉是糖的29,学校买糖多少千克?18、小红家卖蔬菜,昨天运来青菜500千克,大白菜的重量是青菜的53,同时又是西红柿的65,运来西红柿多少千克?19、红星小学一年级有男生98人,女生112人,一年级的人数是二年级的97,二年级有多少人?20、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加101,现在有一块冰体积是4立方分米,融化后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1、五年级三个班去植树,一班植了总数的31,二班植了总数的52,三班植了200棵,三个班共植多少棵?22、一桶油,第一次吃去这桶油的41,第二次吃去这桶油的51。

小数除法 解决问题

小数除法 解决问题

类型一:便宜吗?1、甲商店5包牛奶需要11.5元,乙商店6包牛奶需要12.9元,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2、甲商店袜子6双1包,每包7.2元,乙商店袜子5双1包6.25元。

哪个商店的袜子便宜些?3、梅花牌袜子每包5双6.5元,阳光牌袜子每包6双10.8元,鲸牌袜子每包12双14.4元,哪种袜子的单价便宜?4、光明商场2.5千克食用油35元,黎明商场买3千克食用油送0.5千克需要48.3元。

哪种食用油便宜些?5、商店购回两箱啤酒,一箱普通啤酒24瓶,付款36.48元,一箱干啤酒12瓶,付款30元,两种啤酒每瓶相差多少元?6、甲商店4双袜子9.2元,乙商店5双袜子12.75元。

哪家商店的袜子比较便宜?7、王老师买软糖2.5千克,付款24.5元;买水果糖3.6千克,付款30.6元。

软糖和水果糖哪种糖贵?贵多少元?8、两个采茶小组,第一组有19人,一共采茶142.5千克,第二组有22人,一共采茶178.2千克。

哪组平均每人采得茶多?多多少千克?9、小强5时加工400个零件,小玲4时加工340个零件。

谁加工的快?平均每时相差多少个?10、李叔叔从饮料批发市场买回两箱饮料。

橙汁24瓶装,每箱50。

4元,苹果汁20瓶装,每箱46元。

哪种饮料便宜?每瓶便宜多少元?11、城东水果店桃子每千克3.65元。

城西水果桃子店每千克4.50元,买4千克送1千克。

笑笑买5千克桃子,到哪家店买比较便宜。

类型二:求每份数。

12、6个苹果1.26元,共花去3.12元,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千克?平均每个苹果多少元?13、妈妈买了6千克香蕉,共15支,花了15.6元。

每千克香蕉多少元?平均每支香蕉多少元?14、8个梨重2千克,平均每个梨重多少千克?小丽买这些梨共花了7.6元,平均每千克梨要多少元?平均每个梨要多少元?15、妈妈花了22.8元钱买了3千克樱桃,每千克樱桃多少元?把这些樱桃分装在8个盒子里,每盒樱桃多少钱?16、面粉厂用12吨小麦加工成9.6吨面粉,平均1吨小麦可以加工成多少面粉?加工1吨面粉需要都少吨小麦?17、一台收割机9小时收割小麦4.5公顷,平均收割每公顷小麦要多少小时?平均每小时可以收割小麦多少公顷?18、李叔叔花了45元从商场买来一箱橙汁,有24瓶,共重60千克(纸箱重量不计)。

除法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练习解决实际问题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分配、均等分配、比较等计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到除法来解决问题的情况,比如商场打折促销、家庭开销的均分、时间计算等。

本文将通过几个实际问题来练习解决除法运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除法。

问题一:商场打折促销假设商场正在进行打折活动,某商品原价为600元,现在打八折,求该商品的打折价格是多少?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八折,即100%减去20%的意思。

计算八折的公式为:“原价 ×折扣 =打折价格”,其中折扣为0.8(即八折),原价为600元。

将这些数值带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打折价格的计算过程:600 × 0.8 = 480(元)。

因此,该商品的打折价格为480元。

问题二:家庭开销均分假设一家三口共计有800元,现在需要将这笔钱按三人平均分配,求每个人分到多少钱?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人分到多少钱,即将总金额800元平均分配给三个人。

计算每个人分到钱数的公式为:“总金额 ÷人数 = 每人分到的金额”,其中总金额为800元,人数为3人。

将这些数值带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出每个人分到钱数的计算过程:800 ÷ 3 ≈ 266.67(元)。

由于金额是以分为单位的,所以我们可以将结果取整,即每个人分到约267元。

问题三:时间计算假设某人要骑自行车从A地到达B地,全程120公里,骑行速度为每小时30公里,求他需要骑行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解决方法: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他需要骑行的时间,即将骑行的距离120公里除以每小时的骑行速度30公里。

计算骑行时间的公式为:“距离 ÷速度 = 时间”,其中距离为120公里,速度为每小时30公里。

将这些数值带入公式,我们可以得出骑行时间的计算过程:120 ÷ 30 = 4(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说课材料
王文兰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9页例3及相关练习。

2、教材简析:
“用除法解决简单问题”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它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除法计算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获得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后,为后面进一步学习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将起到垫石铺路的作用。

教材的编排内容,注重用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和事例设计情境,促使学生“走入情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方法,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滋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形式及学情发展出发,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技能目标: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⑵能力目标: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应用意识。

4、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设计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等教学环节都是使学生会用除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教材创设了“15人做游戏”这一情境入手,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而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因此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难点。

5、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我准备了直观、形象的教学课件及学生讨论用的小棒等。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材处理上,充分创设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用数学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自主探索等方法,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搜集信息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增
强了教学效果。

同时,利用“发现法”的原理激发学习动机,并培养学生自问自解、合作交流、操作探索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之一,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一般规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学程序:
一、复习: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口算算得又对又快,所以老师想考考你们,行吗?(点击课件)做好准备,小火车开起来,小火车从哪行开?从这行开。

(课件出示):
6÷3= 12÷6= 16÷4= 24÷4= 24÷6= 6×6= 30÷
5= 15÷5= 3×5= 18÷6= 2×6= 9÷3= 10÷5= 3÷3= 8÷4= 20÷5= 25÷5= 36÷6= ()六十八四()二十
同学们做的真是又对又快,我们再来看这还有两道题:
1.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你是怎么算的?
2.把12,每4个一份,可以分成()份你是怎么算的?
(复习阶段出示了两个练习,一是除法计算,另一个是除法的含义,本课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就是在除法含义和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进行的,安排这两项练习为学习本课打下基础。


二、探究新知:
刚才老师了解了同学们的学习情况。

老师还想知道你们在课下的情况,你们在课下喜欢做哪些游戏呢?
(出示主题图)瞧!这些小朋友也在做游戏呢,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圆圈舞”,仔细看图,图中还藏着数学问题呢,赶快想一想,想好后把问题提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交流)
1.提出问题: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有15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有15人,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3)一共有几人?(直接解决)
2.解决问题:
师:黑板上有两道题,你会做吗?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第一题:15÷3=5(人)
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你是怎么列式的?(15÷3=5)(提示单位名称要写上)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
生:一共有15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有5人,就用15÷3=5(学生讲述理由)
师总结:求每组有几人?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用除法来做。

第二题: 15÷5=3(组)
师:要求平均分成几组?你是怎么列式的?15÷5=3(组)(提示单位名称写上)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呢?(学生讲述理由)
师:把15人,每5人一组,求可以分成几组?就是把15,每5个为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也用除法来做。

3.拓展:
拓展一:
刚才,我们看着一幅图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你们瞧!(出示课件)(又来了3位小朋友,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这回你还会做吗?
想一想,根据汇报板书,说说想法。

①15+3=18(人) 18÷3=6(人)
②3÷3=1 (人) 1+5=6(人))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拓展二:
如果来的不是3人,而是1人,平均分成3组,还行不行?为什么?
师总结:不行,因为来的只有1人,将这个人分在哪一组,都会造成有多有少的现象,不是平均分。

所以不行。

9、现在有16人,那你认为怎样分,才能做到平均分?自己分一分,也可以借助小棒摆一摆。

(学生动手摆)
根据你摆的结果,想一想,能不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呢?
汇报:
①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4份,每组有几人?算式是16÷4=4(人)。

他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4组,还有不同的分法的问题吗?
②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2组,每组有几人?算式是16÷2=8(人)
③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8组,每组有几人?算式是16÷8=2(人)
④我们组是把16人平均分成了16份,每组有几人?算式是16÷16=1(人)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把16人每4人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1.我们组是把16人,每8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算式是16÷8=2(组)
2.我们组是把16人,每2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算式是16÷2=8(组)
3.我们组是把16人,每16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算式是16÷16=1(组)
同学们真了不起,用除法解决了这么多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用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以主题图为主线,开展本课教学,首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问题,然后再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主题图为主线,进行了两项拓展练习,拓展练习一是书中提供的“如果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平均应有几人?”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又给学生创设了用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不仅将第一单元的两步计算联系起来,也为后面学习乘除两步计算打下基础。

拓展练习二为补充练习“如果来的不是3人,而是1人,平均分成3组还行不行?有16人,你认为怎样分才能做到平均分”这道题发散思维很强,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同时又让学生在提问题,用除法含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与平均分相联系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练习六的第1题)同学们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图中给出了什么数学信息,又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吗?做在练习本上。

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2.第2题,又给出什么信息?又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你会解决吗?说说你的想法。

3、小刺猬来了,小刺猬在干什么?
从这幅图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解决
说说你的想法。

(练习题安排的是30页的第一题、第二题和29页的做一做。

其中30页的第一题、第二题是两道和平均分有关的练习题而29页做一做就是一道发散题,让学生从画面中找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将本课知识都融入图中,进一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说板书设计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 15÷5=3(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