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复习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式【#二年级# 导语】公式,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中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
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式》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式篇一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10、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式篇二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式篇三植树问题: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式篇四一、算术方面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式

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式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式一、加法公式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将学习到加法公式。
加法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之一,通过加法我们可以求得两个数的和。
1. 两个一位数的加法:对于两个一位数的加法,我们可以通过一下公式进行计算。
a +b = ca和b分别代表两个被加数,c代表它们的和。
2. 三个一位数的加法: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还将学会如何计算三个一位数的加法。
a +b +c = da、b和c分别代表三个被加数,d代表它们的和。
二、减法公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通过减法我们可以求得两个数的差。
1. 两个一位数的减法:对于两个一位数的减法,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a -b = ca代表被减数,b代表减数,c代表它们的差。
2. 退位减法:在二年级下册,我们还将学会退位减法。
当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时,我们需要从十位向百位借位。
a- b-----ca代表被减数的十位数,b代表减数的十位数,c代表它们的差。
三、乘法公式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运算,通过乘法我们可以求得两个数的积。
1. 一位数的乘法:对于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数字相乘,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a代表被乘数,b代表乘数,c代表它们的积。
2. 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在二年级下册,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两位数和一位数的乘法。
a ×b = ca代表被乘数的十位数,b代表被乘数的个位数,c代表它们的积。
四、除法公式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通过除法我们可以求得两个数的商或者余数。
1. 一位数除法:对于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数字相除,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a ÷b = ca代表被除数,b代表除数,c代表它们的商。
2. 两位数除法:在二年级下册,我们将学习如何计算两位数和一位数的除法。
a代表被除数的十位数,b代表除数,c代表它们的商。
以上就是二年级下册数学公式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公式,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
2022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归纳

2022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易错题总结归纳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1、有余数除法以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有剩余,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除法列竖式计算方法:(1)先写“厂”表示除号。
(2)在除号里写被除数。
(3)除号外面左侧写除数。
(4)把商写在除号的外面,被除数上面,并和被除数个位对齐。
(5)把除数和商的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6)用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乘积得结果写在横线下面,与个位对齐。
4、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先想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再利用乘法口诀试商。
5、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第二单元时、分、秒1、认识钟面:(1)钟面上最短最粗的针是时针,较短较粗的是分针,最细最长的是秒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钟面上共有60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也就是60小格,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
分针走1小格秒针走1圈,1分=60秒2、认识整时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时针、分针、秒针全部重合的时间是12时,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的时间是6时,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时间是3时和9时。
3、认识几时几分方法:时针指在两个数之间,算小数,时针指在12和1之间,算12时,分针指着几,表示几个5分钟。
4、记录时间有两种方法:(1)文字法:如:5时50分;(2)用电子表法记录时刻时,几时就写几,再写“:”,后面写分时要占两位,分针不够整十的,十位要用0占位。
如:8时零5分写作8:055、认识大约几时方法:时针接近几就是几时。
此时,分针一般指在数字12左右。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总复习6

1×6=36÷6=六千二百写作:三千零三写作:八千九百四十五写作:一千四百零六写作:七百七十写作:七百零四写作:七千零一十六写作:九千写作:56÷8×228+8×9 69—(70—25)(20+8)÷41554 读作:3400 读作:24÷824÷825—10+2054—30÷64×1=24÷4=9×6=12÷2=九千三百写作:四千零三写作:八千三百四十一写作:九千一百零四写作:一百二十写作:四百零七写作:九千零四十四写作:八千写作:20÷4×315+7×2 45—(63—20)(16+12)÷48290 读作:2369 读作:65÷774÷861—50+3012+64÷87×9=64÷8=1×8=6÷2=三千九百写作:三千零四写作:七千一百六十一写作:二千四百零四写作:二百四十写作:六百零三写作:八千零六十九写作:四千写作:24÷8×737+8×4 77—(67—47)(16+8)÷86119 读作:3090 读作:35÷924÷389—42+2711—12÷67×7=27÷3=5×5=48÷6=四千三百写作:八千零五写作:一千一百七十七写作:四千三百零二写作:一百三十写作:三百零七写作:二千零六十九写作:五千写作:30÷6×790+2×3 84—(93—37)(25+20)÷5276 读作:4300 读作:65÷959÷834—17+2863—72÷88×9=42÷6=2×7=16÷2=二千四百写作:六千零七写作:二千五百九十七写作:二千八百零九写作:二百五十写作:七百零八写作:一千零二十二写作:四千写作:36÷6×729+3×578—(85—12)(30+24)÷66432 读作:4995 读作:82÷939÷564—42+1339—4÷24×1=42÷7=1×5=24÷6=五千八百写作:一千零三写作:五千八百九十六写作:二千六百零四写作:九百四十写作:三百零一写作:一千零七十九写作:三千写作:18÷2×720+2×3 92—(41—16)(12+6)÷22442 读作:6300 读作:26÷447÷578—77+2135+4÷26×2=28÷7=4×3=30÷5=五千八百写作:三千零一写作:三千二百二十九写作:五千一百零一写作:六百三十写作:七百零一写作:七千零五十四写作:六千写作:16÷8×241+9×6 58—(32—22)(35+10)÷51798 读作:8400 读作:72÷939÷798—27+2928—72÷88×3=40÷5=4×4=72÷9=二千九百写作:三千零二写作:二千二百二十八写作:一千二百零七写作:三百三十写作:八百零六写作:四千零五十七写作:二千写作:18÷3×322+6×7 38—(22—12)(12+15)÷39131 读作:7690 读作:59÷855÷864—39+7445—32÷88×1=10÷2=3×4=63÷7=一千四百写作:三千零二写作:七千三百四十八写作:三千五百零四写作:一百一十写作:五百零七写作:五千零一十九写作:四千写作:6÷3×330+9×2 75—(26—17)(32+4)÷44862 读作:9741 读作:39÷988÷914—12+2351—12÷33×8=35÷7=6×5=18÷2=九千五百写作:四千零四写作:二千八百五十八写作:五千七百零六写作:七百九十写作:一百零二写作:八千零六十五写作:五千写作:64÷8×864+4×2 79—(70—28)(24+3)÷39914 读作:9016 读作:34÷674÷976—25+2633+12÷65×3=15÷3=5×6=12÷3=六千四百写作:一千零八写作:七千四百四十九写作:六千七百零二写作:八百一十写作:二百零五写作:六千零九十二写作:五千写作:14÷7×876+6×4 42—(76—39)(4+12)÷22532 读作:4710 读作:19÷985÷921—14+8775+27÷35×8=36÷9=5×3=20÷4=一千一百写作:六千零六写作:七千九百一十五写作:二千三百零九写作:一百九十写作:八百零三写作:八千零三十九写作:一千写作:30÷6×474+7×3 96—(61—49)(10+2)÷26389 读作:5080 读作:65÷784÷935—11+5454—54÷65×5=30÷5=6×3=27÷3=一千八百写作:四千零四写作:九千九百九十五写作:三千四百零五写作:四百七十写作:四百零三写作:三千零二十三写作:二千写作:72÷9×2 13+5×6 91—(14—11)(14+49)÷71262 读作:5100 读作:23÷941÷569—53+4775+9÷35×7=12÷6=8×1=35÷7=三千五百写作:六千零一写作:七千三百五十一写作:六千二百零四写作:五百五十写作:七百零九写作:五千零七十八写作:一千写作:42÷6×339+3×3 68—(95—44)(56+16)÷85830 读作:8802 读作:49÷533÷854—28+4511—12÷29×1=32÷8=1×4=56÷7=六千四百写作:五千零九写作:二千七百七十一写作:九千五百零八写作:二百八十写作:七百零二写作:五千零二十八写作:五千写作:10÷2×845+5×6 41—(60—21)(42+6)÷6241 读作:1081 读作:29÷6 74÷979—70+3412+21÷71×2=10÷5=1×5=12÷3=三千四百写作:九千零九写作:四千三百三十五写作:八千四百零四写作:九百八十写作:一百零七写作:五千零二十四写作:二千写作:48÷6×733+9×4 69—(23—15)(4+10)÷24930 读作:1050 读作:89÷916÷874—31+4647+36÷93×3=20÷5=4×5=20÷5=四千二百写作:五千零三写作:二千六百七十三写作:七千八百零三写作:九百五十写作:一百零九写作:三千零七十九写作:七千写作:27÷3×433+9×3 73—(94—71)(63+18)÷92917 读作:5913 读作:28÷622÷883—51+349—27÷37×8=15÷3=5×6=48÷6=五千八百写作:七千零九写作:四千四百四十一写作:二千六百零二写作:七百八十写作:四百零九写作:九千零五十四写作:四千写作:24÷4×561+5×6 98—(23—17)(8+12)÷49888 读作:7507 读作:34÷535÷712—10+7420—45÷96×6=35÷7=7×1=15÷5=一千二百写作:九千零九写作:九千六百四十七写作:六千四百零二写作:七百三十写作:五百零五写作:五千零九十三写作:五千写作:16÷2×621+7×7 19—(85—80)(72+9)÷91583 读作:6010 读作:33÷433÷441—12+2674+32÷82×3=8÷4=5×3=45÷9=三千七百写作:九千零六写作:四千二百七十七写作:六千二百零二写作:五百六十写作:七百零三写作:八千零五十七写作:八千写作:24÷3×744+4×8 38—(71—37)(24+4)÷45471 读作:8900 读作:55÷685÷969—28+1512+12÷49×3=4÷1=2×1=64÷8=六千二百写作:四千零八写作:六千四百六十七写作:一千四百零七写作:一百九十写作:七百零四写作:五千零一十八写作:一千写作:30÷5×373+8×2 67—(14—10)(56+7)÷78790 读作:8367 读作:22÷578÷878—13+2777+32÷82×5=24÷3=5×6=24÷3=四千二百写作:八千零七写作:七千九百九十一写作:九千五百零四写作:六百八十写作:八百零九写作:八千零三十三写作:六千写作:32÷8×834+8×4 73—(78—60) (12+4)÷2945 读作:9094 读作:67÷762÷969—56+4888+35÷74×8=4÷1=4×2=10÷2=六千七百写作:七千零六写作:五千五百九十八写作:五千三百零七写作:一百七十写作:九百零一写作:二千零六十四写作:三千写作:27÷9×215+2×7 88—(50—13)(18+27)÷91260 读作:2600 读作:46÷981÷997—45+1167—32÷81×3=35÷5=7×8=18÷9=一千五百写作:五千零一写作:五千九百三十五写作:二千三百零四写作:八百六十写作:四百零三写作:八千零一十三写作:八千写作:14÷7×416+9×9 71—(38—28)(28+14)÷73559 读作:5380 读作:53÷776÷936—35+70 82—24÷67×6=12÷4=3×6=56÷7=四千九百写作:六千零二写作:五千三百五十九写作:七千六百零八写作:二百四十写作:一百零八写作:二千零三十五写作:九千写作:24÷6×740+8×7 73—(48—36)(16+16)÷84185 读作:8003 读作:74÷984÷933—32+7722+21÷79×3=24÷6=4×5=35÷5=三千三百写作:九千零七写作:八千八百三十二写作:七千三百零五写作:六百八十写作:七百零六写作:九千零二十三写作:六千写作:12÷3×665+3×9 40—(44—16)(64+8)÷82078 读作:6000 读作:82÷941÷511—10+5479—32÷46×1=9÷1=6×7=18÷2=六千九百写作:三千零二写作:三千七百八十六写作:六千二百零四写作:八百一十写作:八百零五写作:三千零九十六写作:九千写作:27÷3×828+2×5 69—(94—76)(35+21)÷79248 读作:6007 读作:87÷963÷754—52+4217+10÷23×3=32÷4=3×8=72÷9=四千三百写作:二千零二写作:六千九百五十七写作:九千三百零八写作:七百八十写作:五百零八写作:五千零三十五写作:三千写作:21÷3×548+5×7 95—(98—13)(30+5)÷56205 读作:9276 读作:51÷953÷969—35+6039—36÷91×5=40÷8=5×2=24÷8=一千一百写作:一千零一写作:四千八百五十一写作:八千二百零六写作:七百一十写作:一百零六写作:四千零一十一写作:五千写作:35÷5×343+7×4 92—(76—42)(10+10)÷52484 读作:3001 读作:15÷874÷923—20+5218—35÷54×9=20÷4=8×3=6÷2=四千六百写作:九千零三写作:七千七百三十八写作:四千八百零二写作:二百八十写作:四百零四写作:八千零五十七写作:三千写作:54÷6×920+7×835—(80—67)(14+2)÷24433 读作:7000 读作:29÷686÷922—11+822—32÷43×8=5÷1=5×2=5÷1=四千五百写作:六千零四写作:九千二百八十六写作:八千八百零四写作:二百五十写作:三百零七写作:五千零一十一写作:二千写作:21÷7×545+3×6 87—(85—79)(12+24)÷63105 读作:9004 读作:84÷955÷651—38+5022—42÷67×3=40÷8=8×5=5÷1=九千四百写作:九千零七写作:七千九百八十三写作:七千七百零四写作:一百八十写作:五百零五写作:二千零四十八写作:九千写作:8÷2×959+5×8 100—(67—16)(12+4)÷21838 读作:8035 读作:86÷952÷794—19+1240—21÷39×4=14÷2=2×3=35÷7=二千三百写作:六千零三写作:三千三百七十八写作:四千二百零九写作:六百七十写作:五百零九写作:六千零八十二写作:六千写作:42÷7×340+8×2 60—(77—40)(72+9)÷96760 读作:2007 读作:29÷636÷996—83+7069—12÷36×9=40÷8=9×8=6÷3=五千三百写作:五千零七写作:七千四百五十六写作:三千九百零一写作:三百五十写作:三百零二写作:七千零七十七写作:四千写作:27÷9×512+9×7 80—(97—54)(30+18)÷62525 读作:7000 读作:43÷552÷826—16+446—25÷53×4=56÷8=6×9=32÷8=七千五百写作:三千零二写作:九千三百二十四写作:六千七百零四写作:六百九十写作:七百零六写作:七千零二十五写作:八千写作:24÷8×331+7×4 71—(14—13)(45+27)÷91614 读作:3021 读作:42÷979÷957—41+4524+6÷21×7=20÷4=3×1=27÷3=三千七百写作:六千零五写作:四千四百五十七写作:六千七百零四写作:五百五十写作:六百零九写作:七千零六十三写作:二千写作:24÷4×619+3×4 86—(96—62)(42+12)÷61453 读作:5906 读作:57÷985÷981—52+438+12÷31×3=18÷2=9×7=54÷9=一千四百写作:五千零三写作:五千八百二十九写作:六千七百零六写作:五百七十写作:四百零二写作:三千零四十一写作:三千写作:36÷4×366+3×2 46—(42—15)(6+8)÷26169 读作:3000 读作:38÷857÷856—27+1775+14÷29×2=6÷1=3×6=24÷3=三千一百写作:一千零五写作:六千三百三十一写作:七千五百零六写作:八百一十写作:二百零一写作:一千零八十一写作:一千写作:9÷3×3 25+4×3 28—(45—21)(6+6)÷27422 读作:3000 读作:75÷813÷835—33+2311+40÷54×6=16÷2=9×3=8÷1=八千二百写作:三千零四写作:八千八百九十六写作:四千三百零八写作:七百二十写作:七百零六写作:五千零四十二写作:四千写作:49÷7×453+5×6 54—(32—12)(36+18)÷61623 读作:8431 读作:54÷751÷996—67+243+8÷26×8=6÷2=8×8=56÷7=七千四百写作:六千零九写作:一千六百八十五写作:六千六百零六写作:一百七十写作:一百零八写作:二千零一十五写作:九千写作:54÷6×523+7×7 71—(70—17)(21+3)÷36201 读作:7588 读作:77÷9 19÷924—11+4428—45÷94×3=9÷3=2×7=24÷4=一千二百写作:五千零六写作:三千三百三十二写作:八千三百零五写作:九百六十写作:二百零一写作:七千零四十一写作:一千写作:18÷2×973+2×7 73—(71—62)(6+6)÷33019 读作:4766 读作:49÷767÷850—18+5131—21÷31×5=24÷4=6×5=14÷7=一千五百写作:九千零三写作:五千二百六十八写作:八千五百零一写作:五百六十写作:二百零八写作:四千零七十二写作:七千写作:10÷5×813+3×7 36—(63—36)(14+14)÷76996 读作:2300 读作:14÷973÷976—43+4762—36÷68×2=63÷7=4×9=72÷8=三千三百写作:二千零五写作:五千五百六十二写作:六千三百零六写作:一百四十写作:七百零二写作:六千零六十二写作:四千写作:64÷8×850+7×6 86—(69—67)(9+9)÷33928 读作:9390 读作:75÷986÷921—13+5566—48÷65×3=30÷6=9×4=56÷8=八千三百写作:五千零二写作:八千六百四十九写作:三千五百零七写作:八百七十写作:二百零二写作:九千零四十七写作:四千写作:48÷8×460+6×4 79—(41—39)(24+3)÷39593 读作:5051 读作:52÷657÷744—40+7482—45÷98×6=56÷8=1×5=28÷7=三千七百写作:三千零五写作:八千八百七十三写作:九千四百零五写作:四百六十写作:四百零九写作:八千零五十七写作:一千写作:24÷3×667+5×6 50—(58—26)(28+4)÷48689 读作:5050 读作:49÷842÷981—19+1674—63÷75×3=63÷7=6×6=12÷4=七千三百写作:八千零五写作:八千二百九十三写作:三千二百零九写作:七百八十写作:三百零四写作:六千零二十九写作:八千写作:。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1=11×2=2 2×2=41×3=3 2×3=6 3×3=91×4=4 2×4=8 3×4=12 4×4=161×5=5 2×5=10 3×5=15 4×5=20 5×5=25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15.7——9的乘法口诀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PPT课件

40 算式:5 ×( 48÷ 6 )=40
28
把下面每一组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36 ÷4=9 12 +9=21
12 + 36 ÷4=21
12 + 8=20 20 ÷ 5= 4
(12 + 8 )÷5=4
29
根据下表列出相应的算式,并计算。 加数 6×5 12-8 24 35
(3)100里有( 100 )个一;1000里有 ( 1000)个一;10000里有(10000)个一。
(3)100里有( 10 )个十;1000里有 ( 100 )个十;10000里有(1000)个十。
16
(4)1000里有( 10 )个百;10000里 有(100 )个百。 (5)2500里有( 25 )个百;2500里面 有( 250 )个十;36个百是( 3600 ) (6)5319里面有( 5)个千、( 3 )个百、 ( 1 )个十、( 9 )个一。 (7)8005里面有8个( 千)和5个( 一)。
2. 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 六百八十八 ) 和( 六百九十 )。
3. 最大的三位数和最小的四位数相差( 1)。
999
1000
14
(1)2个百、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数是 (256 )。
(2)4个百和8个一组成的数是( 408)。
(3)9个百和2个十组成的数是( 920)。
(4)3个千、9个百和1个一组成的数是 (3901)。
14、在计算余数除法时,( 余数)一定要 比( 除数 )小。
6
15、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 )
16、 ÷ 8= …… 上面的算式中,余数最大是( 7 ),最小 是( 1 )。
17、 ÷ = …… 4 上面算式中,除数最小是( 5 )。
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考公式汇总(附思维拓展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考公式汇总(附思维拓展题),收藏给孩子!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法则、儿歌、口诀一、除法的竖式计算口诀和法则1、除号写端正,数位要对齐,被除数里面藏,除数对面站,商在上面看。
2、用乘法口诀试商,又快又准确;3、有余数除法口诀一试:除数和几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又比被除数小,上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的积写在被除数下面。
三减:被除数减去商和除数的积。
四比:余数和除数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二、有余数的除法运用规律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时,有图的要先看图,明确题意,再找出相关信息进行计算,最后根据余数确定最终答案。
有余数除法应用题可分为两种类型:类型一:商需要加1才能得到答案的情况题目特征:需要把人或东西装完、运完或凑齐等字眼特征:至少、最少等典型题目情境:租船、租车、分组、分桌子、存钱、装物等类型二:商不用加1就能得到答案的情况题目特征:按照要求使用材料制作、购物等字眼特征:最多、可以、能够等典型题目情境:买东西、制作衣服、剪绳等三、生活中的方向歌早晨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四、地图中的方向歌画图要面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五、读数写数要牢记读数要大写,写数要小写,读数写数都从最高位起。
写数时要注意,哪位有几就写几,没有数时有“0”记;读数时,要牢记,末尾零,都舍去,中间无论几个零,读出一个就可以。
六、比较数的大小法则儿歌首先看,看数位,数位多的它就大;数位同,看高位,高位大的它就大;高位同,下一位,下位大的它就大;按规律,往下推,比较大小无所谓。
七、长度单位换算公式分米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写成1dm毫米用字母mm表示,1毫米写成1mm千米用字母km表示,1千米写成1km1千米= 1000米 1km= 1000m1米= 10分米= 100厘米1分米= 10厘米 1dm= 10cm1厘米= 10毫米 1cm= 10mm1米= 1000毫米 1m= 1000mm八、竖式计算加法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得数的数位也要对齐。
(新插图)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4-5 表内除法(二)整理和复习(课件)

我们快来来分算类一整算理。这些算式吧。
比较杂乱。
小红
18÷6
=15÷÷3 1150==÷112
27÷3 =5
=9
小明
18÷2 =9
28÷124 ÷= 72 =165 ÷372=÷5 9 = 8
16 ÷8 =2
54÷9 = 6 10 ÷75÷=72 = 1 49÷7 =7
怎样整理?
小红 9÷1 18÷2 27÷3 36÷4 45÷5 54÷6 63÷7 72÷8 81÷9 商为9
小明
竖着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商为1 2÷1 4÷2 6÷3 8÷4 10÷5 12÷6 14÷7 16÷8 18÷9 商为2 3÷1 6÷2 9÷3 12÷4 15÷5 18÷6 21÷7 24÷8 27÷9 商为3 4÷1 8÷2 12÷3 16÷4 20÷5 24÷6 28÷7 32÷8 36÷9 商为4
数学书第44页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2÷1 4÷2 6÷3 8÷4 10÷5 12÷6 14÷7 16÷8 18÷9
3÷1 6÷2 9÷3 12÷4 15÷5 18÷6 21÷7 24÷8 27÷9
4÷1 8÷2 12÷3 16÷4 20÷5 24÷6 28÷7 32÷8 36÷9
9÷1 18÷2 27÷3 36÷4 45÷5 54÷6 63÷7 72÷8 81÷9
小小贝红
横着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被除数和除数都逐渐变 大,但商不变,都商4。
1÷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公式大全
1、乘法的两种意义:⑴、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⑵、表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
2、除法的三种含义:⑴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
(平均除法的意义)⑵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包含除法的意义)⑶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倍数除法的意义)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4、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
5、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另一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平均除法的公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8、包含除法的公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9、熟练掌握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怎样读算式。
3 × 4 =12
乘数乘号乘数积
12 ÷ 4
= 3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读作:3乘4等于12。
读作:12除以4等于3。
10、在地图上一般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11、如果你面向东后面就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
如果你面向西后面就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如果你面向南后面就是北,左边是东右边是西。
12、1时=60分、1分=60秒。
1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14、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15、在钟表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走一个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分针走一个大格是5分钟。
16、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17、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18、在一道没有括号的算式,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要从左到右计算。
再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19、我们通常所说的四面八方是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20、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十是一百。
2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22、读数时要注意: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以上的零只读一个零。
写数时要注意:哪一个数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填零占位。
23、比较数的大小应注意:1、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
2、当数位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大;当最高位也相同时,就依次向下,一个数位一个数位的比,哪个数位大就说明那个数比较大。
24、在读数时,从(最高)位读起,按照(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读。
25、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用字母表示是:km、m、dm、cm、mm 。
26、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我们又从中导出了7个单位转换的公
式分别是:
1米=10分米1m=10dm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厘米=10毫米1cm=10mm 1米=100厘米1m=100cm
1分米=100毫米1dm=100mm 1米=1000毫米1m=1000mm
1千米=1000米1km=1000m
27、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
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
28、三位数加法(进位加)的笔算方法:⑴相同数位对齐;
⑵从个位加起;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9、三位数减法(退位减)的笔算方法:⑴相同数位对齐;
⑵从个位减起;⑶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借1,在这位上加10再减。
30、本单元估算时,可以把数字看成整百整十数或整千整百数,这样估计答案会更接近实际答案。
31、判断结果的对错,我们可以进行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