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语文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你积累的知识越多,语文功底就越深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篇1】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_的义侠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我校地处郊区,学生基础较差,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3重点难点1、理解*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重点理解*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荆轲刺秦王二、导入新课在春秋战国的历史画卷上,有一位人物,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

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他是谁?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各种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去一感荆轲的侠士形象。

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下这篇*的出处。

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_、勇于斗争的行为。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古诗、古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古诗、古文是中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既是中国文化的精华,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教材中,古诗、古文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下面将通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的方式对其中的几个古诗、古文进行分析和解读。

第一篇:《鸟鸣涧》萧萧几叶风兼雨,楚楚何时见南山?山上无声藏艳鸟,胜景寥落恨已斑。

《鸟鸣涧》这篇古诗通过描写鸟鸣、风雨和南山的景色,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美的喜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首诗运用了描绘自然景色的手法,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 请写出这首古诗的题目和作者。

答:《鸟鸣涧》,作者不详。

2. 这首古诗的主题是什么?答:表达了古人对南山胜景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 请列举诗中出现的景物描写。

答:几叶风、雨、南山。

4. 请解释“胜景寥落恨已斑”这句话的含义。

答:以南山胜景的美丽与荒凉作对比,表达了对胜景的迷恋与无奈之情。

第二篇:《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言辞简承。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品东西南北,思无穷。

弟子规模,圣人训。

《观沧海》这篇古文描绘了作者站在碣石山上,俯瞰沧海,感叹大自然的壮丽和宽广。

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景仰和对学习、思考的重视。

这篇古文表达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理解性默写及答案:1. 请写出这篇古文的题目和作者。

答:《观沧海》,作者不详。

2. 这篇古文的主题是什么?答: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仰,以及对学习、思考的重视。

3. 请写出沧海的景物描写。

答: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 请解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这句话的含义。

答:表达了对学问的推崇和对文字的重视,意味着通过学问可以改造社会,影响世界。

第三篇:《爱莲说》爱莲说,不爱莲白云苍苍,青石绿石,繁花似锦遗芳千古,寂寞凌世东风烈日,瓦砾飞盖,几度华侨华退?《爱莲说》这篇古文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莲花在中国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对莲花的喜爱和敬仰。

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

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

语文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在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的语文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以下是一些必背的古诗词,供同学们学习参考:1. 《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洪范兮,朕皇考曰伯庸。

4.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6.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8.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 《赤壁》(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2.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3.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4.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15.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深入理解这些诗词的内涵和韵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喜看稻菽千重浪》PPT课件

三、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
1、有人贬斥杂交水稻是“三不稻”,袁隆平是怎样做的? 体现了他的何种精神品质?
(1)他用具体的数据、充足的事实戳穿谣言。 做法:寄信给《人民日报》 (2)体现了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捍卫科学的精神。
四、饥饿的威胁在退却
1、本节在说明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多 处运用了数据,有什么作用?
(2)选取具体、典型的事例。
课文选取了几件事,这几件事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 的袁隆平的宝贵品质。 ① 2001 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 农业科研事业) ②1961 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株”的杂种第一代。(勇于 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 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解放思想,敢于 创新) ④1992 年袁隆平发表文章反驳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 是) ⑤1986 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为我国 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做贡献) ⑥ 袁隆平的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 人民做贡献)
深入探究
1、一篇好的通讯,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写,会产生令 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本文作者是怎样使袁隆 平“立”在我们面前的?
(1)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丰富通讯信息、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把来龙去脉交
代清楚的重要手段。如:“袁隆平眯起双眼……翻看着土壤”,几个动 词突出了人物工作之认真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段文字描写了一个 平凡的“农民”形象,正是这平凡的外貌与伟大的贡献形成了极大的反 差,更突出了袁隆平的不平凡——深入实践。
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 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 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 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 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风流袁隆平!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70篇)1、《静女》(《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2、《无衣》(《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3、《离骚》(屈原)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5、《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内容(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内容(人教版)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课文内容(人教版)一、《论语》选读《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的这句话表达了学习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们应该时常反复地学习,并且从学习中获取快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强调了友谊的价值,他认为和朋友来自远方的人相聚,是非常快乐的事情。

他还说,做一个君子应该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生气。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余裕去面对别人的误解。

这些思想观念对当代人的人际关系以及为人处世都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论语·为政》君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在这里告诫人们,单纯的学习而没有思考将会导致无所得;而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则会走上危险的边缘。

只有学与思相结合,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收获。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在这里表达了对真正有智慧的人、有仁心的人和有勇气的人的赞赏。

他认为,这些人不会迷失自己、不会忧虑和害怕。

这些智慧的言论和观点,对我们理解学习的目的和方法以及领导艺术和处事之道,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史记》选读《封禅书》将欲取之而未知其可取与,则耻之;取之虽可,未知其可用与,则恐之。

•司马迁在这里告诫人们,在做决策之前,要对所要得到的事物进行充分的了解,不要在事前不确定时就贸然行动。

因为如果在事后发现所得处于不可取或不可用的状态,会感到耻辱或恐惧。

与我俱者多逊我,耻与俱使,非独子之情也。

•司马迁表达了对同一事物多者要比自己低一等的感到羞耻的态度。

他认为,不仅仅是因为亲生子女才有这样的情感,其他方面也应该具备这种情感。

因为只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够推动事情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这篇文章主要是告诫人们要做事情时要有准确的判断和判断能力,并且在做决策时要考虑到周围的人和事物,并且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在这里表达了人类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戴望舒及象征诗歌,提升诗歌鉴赏才能和审美才能。

2、反复诵读,感受意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3、讨论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学会从深层次体味感情。

教学重点鉴赏姑娘的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曲《丁香花》让我们认识了唐磊,一把木吉他,一曲简单的音乐,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梦蝶的出生是她痛苦的开场,她仁慈、纯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世间万物,她清澈的眼眸里透射出的是对安康的渴盼,他的逝去是痛苦的完毕,也是幸福的开场。

伊人已乘风去,唐磊只能借《丁香花》祭奠曾经的友谊,音乐中唐磊沙哑的声音忧伤地诉说着这个凄美的故事,让人不免潸然泪下。

每听这首歌,在唐磊的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单独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作者介绍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现代派诗人。

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两遍录音,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

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消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弥漫着一种纤细朦胧的凄美。

2、模拟朗读(2~3人)四、再读课文,研讨问题作者为了能营造“消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6个,主要是3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语文高一必修一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重要字音】沁(qǐn)园春百舸(gě) 峥(zhēng)嵘寥廓(kuò)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携(xié)来浪遏(è)飞舟【多音字】汗水可汗数字数典忘祖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分泌谩骂漫江惆怅为虎作伥苍茫沧桑阻遏碣石【重要词义】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

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

遒,强劲有力。

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

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

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

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

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

2.《诗两首》【重要字音】彷(páng)徨寂寥(liáo) 惆怅(chàng)凄婉(wǎn)颓圮(pǐ)青荇(xǐng) 浮藻(zǎo)长篙(gāo) 漫溯(sù)斑斓(lán) 笙(shēng)箫【多音字】看守看见遒劲有劲着迷执著装载记载悄悄悄然【重要字形】彷徨惶然惋惜哀婉彷徨牌坊惆怅稠密丝绸追溯朔风挑衅河畔斑斓无耻谰言波澜颓圮祭祀杞人忧天【重要词义】彷徨:(心事重重)地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颓圮:坍塌,毁坏。

【近义词辨析】沉淀:指沉到溶液底层的难以溶解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

积淀: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习俗、文化。

彷徨:犹疑不决的走来走去。

倘佯:自由自在地走来走去。

3.《大堰河——我的保姆》【基础知识】重要字音:青苔(tāi)荆棘(jí)火钵(bō)忸(niǔ)怩麦糟(zāo) 炖 (dùn)肉团箕(jī) 凌侮(wǔ) 叱(chì)骂【多音字】瓦菲菲薄泥巴拘泥漂泊湖泊青苔舌苔【重要字形】碾碎辗转堤堰揠苗助长偃旗息鼓凌侮陵墓棱角忸怩纽扣枢纽【重要词义】典押:把土地和房屋押给别人,换取一笔钱,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天伦:指父子、兄弟等关系。

瓦菲: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

凌侮:欺凌,侮辱。

【近义词辨析】养育:抚养和教育。

养活:供给东西使生活。

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通假字(解释加横线的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3.秦伯说(说,通“悦”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5.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8 .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9.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10.不敢倍德 (“倍”通“背”,背叛的意思)1.卒起不意,尽失其度(“卒”通“猝”,突然)12.不可不蚤来 (“蚤”通“早”)13.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二、古今异义1.行李之往来((古义:出行的人)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人)4.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5.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品)6.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古义:袒露一只臂膀)8.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9.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10.断其左股 (古义:大腿)11.沛公居山东时(古义:崤山以东 )12.约为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1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的变故)14.将军战河北(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三、词类活用(解释加横线的字)1.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方的土地)5.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封之(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8.又前而为歌曰(前:名词当动词,上前)9.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11.使使以闻大王(闻:使动用法,使……听到)12.箕踞以骂曰(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13 .其人居远(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14.皆白衣冠以送之(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15.进兵北略地(北:名词当状语,向北)16.群臣怪之(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17.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18.范增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9.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用刀割刺)20.道芷阳间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21.沛公欲王关中(王:名词作动词,称王)22.于是项伯复夜去(夜:名词作状语)23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24. 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25 .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26.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27.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使……活)28.从百余骑(从:使动,使……跟从)29. 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四、一词多义1.鄙:①越国以鄙远 (边邑,边远的地方) ②蜀之鄙有二僧(边远的村邑)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鄙俗)④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轻贱)⑤孔子鄙其小器(鄙薄轻视) ⑥敢竭鄙诚,恭疏短引(自谦之词)⑦北蛮夷之鄙人(鄙陋鄙俗)2.敝:①因人之力以敝之(损害,衰败) ②敝人(谦词)③曹操之众,远来疲敝(疲惫) ④敝帚自珍(坏,破旧)3.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器) ②不及召下兵(士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 ④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兵器,武器)⑤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武器) ⑥故上兵伐谋(用兵的策略 )4.辞: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推辞) ②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告辞)③王粲长于辞赋(文体的一种) ④辞楼下殿,辇来于秦(辞别,告别,离开)⑤单于使卫律召苏武受辞(审讯,审问 ) ⑥一言半辞 (言词、话)5.顾:①顾计不知所出耳(但,只是,不过 ) ②荆轲顾笑武阳(回头)③三顾臣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④大行不顾细谨(考虑)⑤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却)⑥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念 )⑦终已不顾(回头)6.见:①秦王必喜而见臣( 召见)②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表被动)③私见张良,具告以事(会见)④图穷而匕首见(现,露)⑤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引见,使……见)⑥而其见愈奇(看见的东西)⑦汝真女子之见(见识,见解)⑧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被动)⑨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偏指动作一方,我)7.举:①愿举国为内臣( 全) ②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举起)③杀人如不能举(尽)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举行,发动)⑤是以众议举宠为督促(推荐,推举) ⑥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⑦举以予人,如弃草芥(拿) ⑧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举起,抬起)⑨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都)8.穷:①图穷而匕首见(尽,完) ②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穷尽,完结)③穷则独善其身(困窘,处境困难) ④复前行,欲穷其林(穷尽)⑤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尽头) 9.若: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如果)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及,比得上)③仿佛若有光(好像)④若入前为寿(你)⑤若属皆且为所虏(你们) ⑥彼与彼年相若也(相似)⑦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⑧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这,这样)10.胜:①沛公不胜杯杓(禁得起,受得住) ②刑人如恐不胜(尽、完)③何可胜道也哉(尽、完) ④此时无声胜有声(胜过、超过)⑤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美好)11.说:①说尽心中无限事 (讲述,谈说) ②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言论,说法,主张)③范增说项羽曰(劝说,说服) ④秦王必说见臣(喜欢,高兴)⑤《师说》(古代一种文体) ⑥诣太守,说如此(陈述)12.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身份低微)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④味苦而微辛(略微)⑤其文约,其词微(微妙,深奥) ⑥微服私访(隐蔽,不显露)⑦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暗暗地)13.许:①许之(答应) 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③时人莫之许也(赞成、同意) ④潭中与可百许头(表示约数)⑤问渠那得清如许(这样、这么)五、重点实词、虚词1.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还)2.郑既知亡矣(已经)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况且)4.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5.唯君图之( 希望)6.进兵北略地(夺取)7.愿足下更虑之(改变)8.以试人,血濡缕(沾湿 )9.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10.比诸侯之列(并排)11.愿大王少假借之( 稍微)12.乃其匕首提(扔、掷)秦王13.旦日飨(犒劳)士卒14.料大王士卒足以当(抵挡)项王乎15.君安(怎么)与项伯有故16.然不自意(料想)能先入关破秦17.披(分开)帷西向立18.卮酒安足(值得 )辞19.窃( 私下)为大王不取也 20.会(正赶上,恰巧)其怒,不敢献六、文言虚词而夜缒而出(而,修饰连词)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而、顺承连词)今急而求子(而,才,表顺承),朝济而夕设版焉(而,表转折,连词)以敢以(之)烦执事(以、介词、用、拿) 越国以鄙远(以、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之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晋,何厌之有( 提宾标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结构助词,的) 将焉取之(代词,指代土地)焉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不译)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为什么)为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介词,表被动) 为之奈何(对,介词)乃为装谴荆轲(整理,动词) 乃令秦武阳为副(做,担任)为变徵之声(发出,动词) 又前而为歌曰(作,动词)嘉为先言于秦王曰(替) 愿举国为内臣(做,动词)使子婴为相(动词,任,做)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被)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 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表判断,是)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因蒙故业,因遗策(动词,继承、沿袭)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就、于是)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副词,趁势,趁机)者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呢,也可不译,助词) 今者项庄拔剑舞(用在时间名词之后表示停顿,助词)亚父者,范增也 (用在名词之后表示提顿,并判断作用,助词)七、特殊句式(请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