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PPT课件
上海弄堂之田子坊

商业区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 作与交流,共同打造更具影响力
的创意产业集群。
04
田子坊的保护与开发
保护现状
01
02
03
历史建筑得到保留
田子坊内的历史建筑得到 了较好的保护,保留了原 有的建筑风貌和结构。
居民参与保护
田子坊的居民积极参与保 护工作,传承和弘扬弄堂 文化,维护社区的和谐氛 围。
创意商品
在田子坊,你可以找到许多独特 的创意商品,如手工艺品、设计 品、艺术品等,这些商品都融入
了艺术家的创意和灵感。
文化活动
文化节庆
田子坊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文化节庆活 动,如艺术节、创意集市、音乐会等, 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
文化体验
文化交流
田子坊作为一个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 产业聚集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艺术家和游客,这里成为了一个多元 文化交流的平台。
增强市民的归属感
03
田子坊作为上海市民的文化活动中心,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归
属感和自豪感。
谢谢观看
田子坊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田子 坊经历了城市改造和拆迁,许 多建筑被拆除。
1998年,当地政府开始对田子 坊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了部 分石库门建筑。
2005年,田子坊成为上海首批 创意产业园区之一,吸引了众 多艺术家和文化机构入驻。
田子坊的文化意义
田子坊是上海历史文化的缩影, 反映了上海近现代社会的变迁。
上海弄堂之田子坊
目录
• 田子坊的历史背景 • 田子坊的艺术特色 • 田子坊的商业现状 • 田子坊的保护与开发 • 田子坊对上海的影响
01
田子坊的历史背景
田子坊的起源
文旅项目案例分析 教学PPT课件

宁波老外滩丨新天地宁波版
文化底蕴:宁波开辟通商口岸后,江北成为英、法、美三国侨民居留区域, 百年前成为五方杂处的洋场,大英领事馆、天主教堂、巡捕房、洋行、码 头,轮船公司、夜总会、饭庄、戏院汇聚;
项目旁白:15年前开启逆袭路,6亿元改造,如今已从历史中走出,模仿 新天地的同时,打造个性文化消费圈,如今已是宁波的城市名片;
这是老上海历史浓缩之地,虽动线有小问题,一期个性的餐饮娱乐,以及 二期沿江开出的汇聚上海滩顶级餐厅的江景商业,在魔都的精英宴请聚餐 中占有重要地位。
武汉天地丨瑞安也时尚 文化底蕴:有9大历史保护建筑,外国租界名邸,有民国军阀及红色背景;
项目旁白:2005年,瑞安以33.9亿元拿下145万方,商业前两期2.7万方, 引进的餐饮品牌中有国际美食、江浙菜、湖北菜、粤菜、港台菜、特色菜、 咖啡、甜品等,网罗全球美食;
毗邻满是甲级办公楼及奢侈商业旗舰的中环,及大片公寓老宅,太多公司 白领及找乐子的老外汇聚,美食街区自然形成。中环至半山的自动扶梯旁 就是核心,但街区周边的小巷子里的商业依然生机盎然。
上海思南公馆
文化底蕴:老法租界的豪宅区,当时魔都上流社会的聚集地;
项目旁白:商业开发团队传承自旁边的新天地,在商家精选、视觉系统、 动线布局、文化传承与创新上独树一帜;
底蕴在那,商业有特质,文化氛围浓郁,早已走出独到发展路。
佛山岭南天地丨汇聚本土文化
文化底蕴:临近的祖庙是岭南人千年精神图腾,依傍而建的古建筑群底蕴 依旧;
项目旁白:旧地曾经一马路一行业,三品楼、得心斋、北香园、群英馆、 英嘴酒家、应记等本地印记已不在。瑞安改建后的岭南天地,在巷子中保 留了一部分本土品牌及手工艺,整体更显新佛山的小资及情调;
2020年上海田子坊商业案例详解(精品)

田子坊 (元/天/㎡)
70 30 18 12
瑞金二路近泰康路 (元/天/㎡)
30 25 15 ——
打浦路近斜土 路(元/天/㎡)
16 12 10 10
近8号桥 (元/天/㎡)
15 8 —— ——
注:数据参考2015年3月5 8同城、搜 房 网信息,田子坊租 金:每年涨幅约10%
嘚嘚
嘚嘚
嘚嘚
嘚嘚
达28.8%;设计类(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公关及企业
4.80% 3.80% 5.80% 8.70%
14.40%
28.80%
33.70%
形象设计)租 户达到20.2%;餐饮、电影及其它类(含 嘚嘚
服饰零售店及各类工艺品零店)占12.5%。
艺术画廊 其它 咖啡及餐厅
时尚创意展示类
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
公关及企业形象设计 媒体/电影
上海田子坊案例详解
1
田子坊|概况
概况:街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由泰康路210弄、248弄、274弄组成。210弄原是工业区,由上世纪50年代典型的弄堂
工厂,由海华制 革厂(1935年)、康福织 造厂(1935年)、永明瓶 盖厂(1936年)、鑑香 粉材料公司(1936年)、上海
嘚嘚
嘚嘚
嘚嘚
嘚嘚
食品工业机 械厂(1958年)、上海钟 表塑 料配件厂等六家工厂组成。248弄、274弄为居民区。1998年随着艺术家陆续入
嘚嘚
嘚嘚
嘚嘚
驻,210弄逐渐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而248弄、274弄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下入驻餐饮、服饰、手工艺等租户,成为
具老上海风情的特色休闲商业街区。
地理位置:位于上海卢湾区中心地段,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南起泰康路、北至建国中路、东临思南路、西至瑞金二路。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
上海市政府对田子坊项目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规划 引导,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发展创意产业
通过改造老旧建筑,发展创意产业,可以 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和升级,提高地区竞争
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经济繁荣
02
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
会福祉。
社会公正
03
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正和公平,保障各方的权益,促进社会
的和谐与进步。
上海田子坊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01
02
03
历史建筑保护
上海田子坊作为历史建筑 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 管理,保留了传统风貌和 特色。
持续创新与升级 拓展国际影响力
完善配套设施 绿色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田子坊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引入更多创意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保持其领先地位。
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提高田子坊的国际知名度, 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创意人才。
增加公共空间、停车场、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和居民的 便利性和舒适度。
起源
上海田子坊最初是一个石库门弄 堂,建于20世纪初,是上海典型 的传统居住区。
早期发展
随着上海城市化的进程,田子坊 逐渐演变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 居住区,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和文 化人入住。
转型与改造
转型
20世纪90年代末,田子坊开始从传 统居住区向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吸引 了大量创意产业从业者入驻。
社区化运营
采用社区化运营模式,调动了社区居 民和创意人才的参与,增强了商业模 式的可持续性和活力。
建筑设计赏析--田子坊

建筑或室内设计作品调查田子坊简介:田子坊,原名志成坊。
“田子坊”本是泰康路上的一条小弄,1998年起在上海市和卢湾区政府的支持下,通过租赁、转让、置换等方式,逐步把旧房、就民宅改建成画家工作室、设计室、画廊、摄影室、陶艺馆、时装展示厅等,吸引了包括陈逸飞、尔冬强等知名艺术家以及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丹麦、加拿大、日本、中国香港等6个国家、地区及国内的百余家中外创意企业入驻,逐渐形成了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为主的产业特色,转型发展成为上海乃至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发展基地,被评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上海最具影响力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和上海优秀创意船业集聚区。
地址:上海市泰康路210弄建设时间:始建于1930年占地面积: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性质:田子坊的前身是许多老工厂的聚集地,如今已成了创意产业区。
特征:田子坊小得岂有此理,才短短400多米,但就在这样的400米里,田子坊集中了石库门、小店、创意工场这些相互融合的元素,有“小新天地之称”,是上海时尚的潮地。
它是目前上海所剩不多的典型的里弄建筑格局。
这里既有旧里又有新里,还有花园住宅,建筑风格包括折中主义、英国新文艺复兴风格、现代主义风格、中国传统砖木结合风格,还有西班牙建筑风格、英国城堡建筑风格和巴洛克风格等。
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二十多种形态,类型之多、保存之完整可谓独步上海。
艺术家的创意梦工厂1998年12月28日,一路发文化发展公司首先进驻泰康路揭开了泰康路上海艺术街的序幕,不久又有著名画家陈逸飞、尔冬强、王劼音、王家俊等艺术家和一些工艺品商店先后入驻泰康路,使原来默默无闻的小街渐渐吹起了艺术之风。
尔冬强工作室每月一次的歌剧演唱会高朋满座。
坐落在泰康路220弄的乐天陶社艺展吸引国际陶艺家前来参展、交流,在世界的陶艺界享誉盛名。
上海自在工艺品公司的缕青竹刻在沪上的竹刻中独树一帜,畅销港台。
泰康路210弄被名为"田子坊"的小弄内更有一股热流向你赴来;弄内的厂房构筑起泰康路上的精华高塔。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成功案例一、上海田子坊开发背景:上海从工业城市向消费型城市转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工业用地转型主要策略,区政府也希望藉盘活空置厂房资源,提升地区经济简介:由上世纪50年代弄堂工厂及居民区组成,现成为具老上海风情的特色休闲商业街区区位:位于上海黄浦区中心地段投资主体:租户投资为主体,政府出资改善基础设施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商业规模:营业面积3万多平方米开发时序:210弄(1998年)-> 248弄、274弄(2004年)游客量:日均2万人次权属情况:由居民分散持有租金收益分配:按照管委会:居民 = 2:8的比例分成业态结构:目前有各类特色商户400余家♢田子坊发展历程和策略工业厂房改造,艺术家集聚(1998-2003年)1988年,陈逸飞、尔冬强、王家俊等艺术家入驻,集中于弄堂工厂,2002年,创意产业集聚,共83家艺术商店、艺术创作室和展示厅入驻;文创工厂规模效应外溢(2004-2007年)2004年,居民房开始对外出租,文创企业开始向居民区蔓延2005年,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授牌田子坊为创意产业集聚区;外延扩大,成为城市地标(2008-至今)2008年,田子坊定位为海派文化展示地和世博主题演绎地,其范围进一步向外扩散,餐饮、服务等业态比例大大提升,成为旅游和体验式文化集聚地。
文创活化:街道办与文化商人合作创办“上海田子坊投资咨询公司”,将空置厂房使用权转租,由后者运用市场化手段招徕艺术家入驻,激发了片区活力,为后续改造树立了示范效应;适时借力突破制度边界:将公用房交由合作企业进行改造出租规避政治风险,掀开“居改非”大幕。
在政府计划对片区实施拆迁开发后,联立居户、艺术家及社会人士向政府抗辩,使得政府出台居改非政策;借势宣传:借力世博会举办契机,申报世博会旅游示范点,并邀请国内外政要精英到访,引发社会关注。
田子坊是一种自下而上的再开发模式,其由居民及众多产业个体一起参与,按照市场导向自发调整使用功能、逐步演替扩展,进而实现再生。
关于上海文化创业产业园发展的问题——以“田子坊”为例讲解

三、田子坊实地调查问题总结及分析
1. 配套服务比重较大 2. 商铺经营状况良莠不
齐 3. 销售终端居多,附加
值相对较低 4. 店铺流动性大 5. 租金上涨过快
1、配套服务比重较大
• 田子坊文化产业聚集 区,核心区“三巷一街”, 占地2公顷,建筑面积约 3万平方米,但参观游客 较多的区域集中在以 210、248、274等巷为 主的石库门里弄区。这 一区域除较知名的主要 门店外,如气味图书馆、 金粉世家、守白艺术等, 餐饮类商铺也占据了相 当大的比重。
• 首先,居民与商家间矛盾愈发激烈。商铺较 晚的营业时间及嘈杂的声音影响了小区内居民的 日常生活。曾有居民向外国游客头上泼水的事件 发生,且居民向政府反应对噪音不满的情况越来 越频繁。
•
其次,由于缺乏修缮,田子坊内基础设施建
设缺乏,水电异常时常发生,尤其是夏季冬季用
电高峰时经常出现跳闸、断电情况,漏水或地下
2、商铺经营状况良莠不齐
(二)田子坊的发展优势
1. 丰富的历史文化
上海曾经的殖民历史造就了“华洋结合”建筑 风貌,这为田子坊文化气氛的形成提供了依托。
中式石库门建筑、新式里弄建筑和工业厂房 建筑。石库门建筑是上海租界内在19世纪末期以 后一种较为普遍的居住建筑类型,多为二层砖木 结构,大门多为两扇实心黑漆木门,配有门环, 红砖外墙,青砖门框,弄口有中国传统的楼牌, 有些门房受到西方影响镶有西方风格的雕花装饰、 古典壁柱等。而早期遗留的旧工厂也独具时代特 点,红灰色外体,内部高大宽敞,改造后添以时 尚因素,且租金低廉,十分适合艺术家进驻。
没有超越单纯的产业层面,它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
的转变、带动更广泛经济领域的创新,以及促进社
会协调发展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还没有完全显 现。”[1]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拥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厂房改建中加入 创意设计
年代 1935 1936 1936 1936 1935 1935 1936 1936 1935 N/A 1936 厂名 大中工业社 亚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味精厂 中国美术纸厂 海华制革厂 海华制革厂 永明瓶盖厂 鉴巨香粉材料公司 康福织造厂 N/A 久华绸厂 年代 1960 1960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厂名 上海人民针厂 上海人民针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钟表塑料配件厂 上海纸杯厂车间 上海新兴皮革厂车间 现在位置 220号丙 220号丙 220号丁 220弄1号 210弄2号甲 210弄2号乙 210弄2号丁 210弄3号 210弄5号 210弄7号 210弄9号
4
5
3 1
2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入驻与租金
入驻率:100%
租金:厂房2元/平/天,商铺4元/平/天,石库门8元/平/天, 每年涨幅约10%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田子坊创意产业模式-----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来维 持自己的产业,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总面积为15000平方米,由六家老厂房改建; 石库门创意产业开发6户; 田子坊有18个国家人士参与设计; 田子坊入驻单位:101家; 田子坊就业人数:550人;
《田子坊ABC最新统计》
一般艺术家或创意产 业的法人代表与田子 坊签合同,大多数五 年一签,这样可以使 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投 入与产出的培育过程。
上海首个由 创意产业企 业自发组织 的有关知识 产权保护的 行业自律组 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5月,打浦桥街道办事处,以盘活资源,增加就 业岗位,发展创意产业为目标,利用“田子坊”老厂 房资源招商,现已入驻70余家单位,有18个国家和地 区的艺术设计人士参与。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9
拥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的老厂房改建中加入 创意设计
年代 1935 1936 1936 1936 1935 1935 1936 1936 1935 N/A 1936
厂名 大中工业社 亚美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天然味精厂 中国美术纸厂 海华制革厂 海华制革厂 永明瓶盖厂 鉴巨香粉材料公司 康福织造厂
2004年11月田子坊首间 石库门民居对外出租
2005年4月28日田子坊授牌 为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5
田子坊的开发模式:居民持有产权并自行操 作租赁,专业公司统一管理和服务
➢居民和入驻企业之间达成协议直接出租给他们
➢管理公司负责牵线搭桥,对整个田子坊做统一管理。租金 2:8分成
➢房屋产权:属于原居民
《田子坊ABC最新统计》
一般艺术家或创意产 业的法人代表与田子 坊签合同,大多数五 年一签,这样可以使 他们有一个稳定的投 入与产出的培育过程。
上海首个由 创意产业企 业自发组织 的有关知识 产权保护的 行业自律组 织。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7
田子坊的价值共赢模式
田子坊总策划吴梅森:
我们通过田子坊的运营要实 现这样几个“得到”:市民 得到就业,我们创造更多的 就业机会;产业得到发展, 更多更好的创意企业可以在 这里得到发展;老房得到改 善,破旧的老房子翻新后风 貌焕然一新;政府得到税收, 吸引更多企业自然增加了政 府税收;产权得到保护;民 居得到提高,老房子的居民 拿到租金可以住上高档的现 代公寓,居住水平大大提高。
原为30年代的弄堂工厂, 如今汇集了来自美国、 日本、比利时、法国等 18个国家和地区的设计 工作室,被称为“上海 的苏荷(SOHO)”。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4
田子坊发展历程-----房地产招租(设计) 到形成房地产特色物业的创意地产过程
1998底田子坊老 厂房开始租赁
英国女设计师克莱尔 等对老厂房再设计
石库门租户一览
泰康路210弄12号甲 阿美服饰 泰康路210弄12号乙 凹凸艺术公社 泰康路210弄13号 臻茶林 泰康路210弄14号 那里艺术工作室 泰康路210弄15号 一惠工作室 泰康路210弄17号 十七阁 泰康路210弄18号 异域风情 泰康路210弄20号 -泰康路248弄48号 古瑞轩陶艺馆 泰康路248弄50号 衣曼茶罗 泰康路248弄51号甲 仕艺术工坊 泰康路248弄51号乙 噶莫
现在位置 220号丙 220号丙 220号丁 220弄1号 210弄2号甲 210弄2号乙 210弄2号丁 210弄3号 210弄5号 210弄7号 210弄9号
田子坊部分老工厂一览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10
田子坊业态——以艺术创作和创意设计公司为 主,辅以少量的特色工艺品、服饰和餐饮小店
尔冬强艺术中心 陈逸飞陶艺工作室
N/A 久华绸厂
年代 1960 1960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1958
厂名 上海人民针厂 上海人民针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 上海钟表塑料配件厂 上海纸杯厂车间 上海新兴皮革厂车间
国际大都市的定位 从城市发展、功能完善、市场运作的角度更为有效地进 行城市改造
保留城市个性和建筑文化 记录下城市的记忆
创意产业概念最先始于英国,目前已经成为英国继金融 业之外的第二大产业。“创意城市”或“文化立市”,已 成为众多国际性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 在“十一五”期间,创意产业是上海产业发展的重点, 占GDP的比重将由过去的6.6%增加到10%左右。 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提供创意生活社区
地产行业不断发展,必然出现行业的细分
创意介入地产,可以在市场竞争赢得先机,是地产行业 竞争思维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3
从老厂房到石库门
田子坊
创意产业和老厂房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全球创意产业的发源地——苏荷(SoHo),即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 岛西南端的一个老的工厂区。
[地址] 泰康路210弄 [面积] 20000余平方米 [规模] 视觉艺术、工艺 美术、室内设计等领域 的100余户
➢企业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经营
➢居民则拿着租金去附近的公寓租房
入驻与租金 入驻率:100%
租金:厂房2元/平/天,商铺4元/平/天,石库门8元/平/天, 每年涨幅约10%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6
田子坊创意产业模式-----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来维 持自己的产业,并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总面积为15000平方米,由六家老厂房改建; 石库门创意产业开发6户; 田子坊有18个国家人士参与设计; 田子坊入驻单位:101家; 田子坊就业人数:550人;
城市发展
价值共赢
原居民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商业地产
8
泰康路田子坊 -----“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
1930年,中国画家汪亚尘携夫人容君 立入驻贾西义路志成坊(今泰康路田 子坊)隐云楼,创办上海新华艺术专 科学校和艺术家协会“力社”。
1998年始,陈逸飞工作室、王劼音画 家、尔东强艺术中心、郑炜陶艺工作 室先后入驻“田子坊”。
第二次城市发展浪潮:推倒重来,沿袭原貌规划,以新 天地为代表
第三次城市发展浪潮:保护城市建筑,保留城市文化, 搭建创意平台,以田子坊、外滩三号为雏形的创意地产的产生背景
城市化
创意地产
地产业
创意产业
创意地产是在整个地产产业链的 各个环节(特别是在项目策划、规划 和设计阶段)中投入大量创意因素的 房地产运作模式,并非是一种地产产 品或物业类型。
“人们穿行于城市中,不仅是空间的行走,也是时间的 穿越。时序的完整就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和谱牒,它是一 座城市的血脉和气质所系。”
田子坊案例分析
关键词:创意地产、城市文化、田子坊
本报告是严格保密的。
1
城市发展
上海经历了三次城市发展的浪潮,从彻底的改 造到城市文化、城市记忆的保留和追寻
第一次城市发展浪潮:推倒重来,重新的现代规划,以90 年代陆家嘴、淮海路、南京西路等地区摩天大楼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