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机—佛家和道家的修性秘诀
修行者需要知道的宇宙八大规律

《悟道:宇宙八大规律》妙善初级班属于学法,主体工程是“小周天速成法”。
其目的主要是祛病健身,增强体质,虽是养生,但主要目的是为了修炼。
祛病健身乃至延年益寿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只是为进一步修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而中级班则从“学法”进入了“学道”的层次。
何谓“道”,这正是我们在中级班里要使同修们明白的首要问题。
“道”是指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本性,也是宇宙总规律。
古人早就在编写此字时把道的涵义明示了我们。
“道”字中间的“一”横代表宇宙尚未形成之前浑然一体的混沌状态,而这个混沌状态的“一”是从道中生出来的,故古人谓之“道生一”;“一”上面的两点代表“一生二”,这个“二”就是阴阳;这个“道生一,一生二”就是宇宙本性变现出来的规律,那么要想找到这个本性,把握这些规律,往哪儿去找呢?不在外面,而在自我体中本身就有,所以,“一”下面是个“自”,古人已经把天机告诉了我们,本性就在我们自己体内和万事万物之中;只有找到了本性,回归了本性,才能走遍天下,为我所用,得以生存。
这就是“走之旁”的涵义。
走之旁还有另外一个涵义,就是当人们真正认识和把握本性是“空”之后,不是消极地什么都不做了,而是要把悟道的本性和规律用于世间,不仅要“悟道”,而且还要走出去在世间“证道”。
当你真正地“证道”之后,才真正回归了本性,进入了本性,才能证得“报身佛”。
“道”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它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如如不动,但又可以变现出一切万事万物,同时又可以显现出无穷无尽的作用。
“道”真是妙不可言。
“道”如此奥妙和抽象,而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又如何去研究和认识它呢?我们是否可以从宇宙规律中找到答案?规律也是无形无相,无声无息,无作无为,无处不在,它虽无为,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自动按照规律来运行。
它并没有主动去控制任何人和事物,但任何人和事物都不可违背规律,只要违背规律,就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这就是宇宙本性的特征,掌握宇宙基本规律,是在帮助我们修行人树立正知正见,对指导我们修行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可使我们在修行道路上少走许多弯路。
吸收天地日月精华的十三种秘法

吸收天地日月精华的十三种秘法引言在古代修道士的修炼过程中,吸收天地日月精华被认为是提升修为的重要途径。
根据古籍记载,共有十三种秘法可以帮助修道者吸取天地日月的精华,从而实现身心灵的提升。
本文将对这十三种秘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帮助读者理解并应用这些秘法,从而加强修炼效果。
一、太阳吸纳法1. 准备阶段•找一个阳光充足的地方,例如户外的空旷地区,避免阴暗潮湿的环境。
•提前进行呼吸调整,放松身心,准备迎接太阳能量的吸纳。
2. 吸纳过程•早晨或黄昏时分,面向太阳站立或坐下。
•闭上双眼,专注感受太阳的温暖和光芒。
•想象自己像海绵一样吸纳太阳光的能量,让阳光渗透进全身。
3. 处理过程•吸纳太阳能量的过程中,可能会感到体内能量流动,有时会有气血运行的感觉。
•注意保持呼吸顺畅,将吸纳的能量运行到全身各处,不要让能量滞留。
4. 注意事项•在太阳暴晒的时间和强度较高的情况下,不宜进行太阳吸纳法,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如果在吸纳过程中感到不适,应及时中断,避免强行坚持。
二、月亮引导法1. 选择时机•在月圆之夜,夜晚空气清新,人心安宁的环境下进行月亮引导法。
2. 呼吸与冥想•在户外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静心准备。
•将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缓慢呼气吸气,深入呼吸。
•进入冥想状态,尝试与月亮能量建立联系。
3. 引导能量•想象自己站在月亮的光芒之下,与月亮建立联系。
•清晰地感受到月亮能量渗透全身,将你的意识引导至天际之星。
4. 接纳月亮能量•让月亮的能量帮助你修复身体、心灵和精神层面的一切不平衡。
•接纳月亮能量的同时,也要保持呼吸顺畅,将能量分布到全身各处。
三、星辰吸引法1. 寻找观测地点•选择一个无光污染、夜晚可见星星的场所,例如郊区或山区。
2. 观测与感受•仔细观察星空,感受星星的光芒和能量。
•尝试与星星建立灵性的联系,沉浸在星星的光辉之中。
3. 吸纳能量•想象自己的身体变成一个巨大的磁铁,吸引星星的能量。
修道修心的方法

修道修心的方法
修道修心是一种内心的修行方式,旨在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
以下是一些实践修道修心的方法:
1.冥想:冥想是一种让人们放松心情和寻找内在平静的技巧。
通过冥想,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觉,并学会控制它们。
2.养成正念:正念是指关注当前的瞬间,接受自己的感觉和思想,但不做出判断或反应。
这种技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与周围环境联系,同时减少压力和焦虑。
3.保持清醒:保持清醒是指保持警觉和专注于目前的任务。
这种技巧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分心和冲动,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4.自我反省:自我反省是一种仔细思考自己行为和思想的技巧。
通过反思,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5.练习慈悲心:慈悲心是指对他人的关怀和理解。
通过练习慈悲心,人们可以减少自己的自我中心,更好地理解他人,并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并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
通过实践这些技巧,人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并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 1 -。
道家、佛家、儒家静坐之比较

道家、佛家、儒家静坐之比较“无事此静坐,春来草自青,”此诗句中所描绘的那种自然、静谧之境,常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思。
“静坐”似乎是诗人们的共同向往——王维诗曰:“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李太白诗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苏东坡诗言:“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
”其实,“静坐”并非只是诗人的专利,从儒释道各家对其的态度中,我们可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道家之静坐:坐忘、体道虽然道家创始人老子未直接使用过“静坐”一词,但《道德经》中关于“静”的论述却不在少数,如“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静曰复命”“重为轻根,静为躁根”“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等等。
及至庄子,“静坐”真正朗显出来。
庄子在《齐物论》开首处描述了南郭子綦“隐机而坐”的场面——“隐机而坐”即是“静坐”。
子綦静坐后,对天长嘘。
侍候子綦的子游看到子綦静坐后“形如枯木”的变化而问其原因,子綦答道:“吾丧我。
”意思是,在静坐中,我把“我”忘掉了。
“忘我”的境界是道家追求的“道”的境界,按庄子说法,只有“忘我”,才能心无执着,心无执着、无分辨,方可齐是非、齐生死,乃至最终与万物融为一体。
《齐物论》以“庄周梦蝶”结尾:庄周梦中变蝶,醒后却不知是庄周变蝴蝶,还是蝴蝶变庄周,此即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浑沌”之道的境界。
庄子的“静坐”,当然不是如木偶般傻坐,而是隐机而坐。
隐机可谓一语双关,隐机者,既可解释为坐在几之侧,更可理解为隐去机心之义。
隐去机心、人心,便可得道心。
隐者,忘也。
恰如庄子所言,“其耆欲深者,其天机浅,”当人在静坐中,忘却身外事,乃至忘却“自我”之时,“人欲”则自然被“搁置”,自可得天机一片。
由此可知,道家静坐之核心在于“忘”。
在“隐机静坐”的操作层面上,庄子除简略地提及“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外,并无更为详尽的叙述。
对此,后世的道教作了丰富和拓展。
道教之“静坐”,尤注重养生之术,在“呼吸”上大做文章。
唐人司马承祯作长文《坐忘论》,专门探讨“静坐”之要津,对后世影响颇大。
道家运气的法门

道家运气的法门是一个比较广泛的话题,涉及到道家哲学、修身养性、养生保健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道家运气法门,供您参考:1. 心态平和:道家认为,人的心态对运气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心态平和、乐观向上,那么他的运气就会比较好。
相反,如果一个人心态消极、悲观,那么他的运气就会比较差。
因此,保持心态平和是道家运气法门的关键之一。
2. 敬天爱地:道家认为,天、地、人是构成宇宙的三大元素,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因此,要敬天爱地,尊重自然规律,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运气。
3. 顺应自然:道家认为,人的命运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不要强求。
因此,要顺应自然,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地位等身外之物,而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
4. 积德行善:道家认为,一个人的德行和善行能够影响他的运气。
因此,要积德行善,多做好事,多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够获得好的运气。
5. 修炼内功:道家认为,修炼内功能够提高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身体素质,从而增强一个人的运气。
因此,要注重修炼内功,包括呼吸、冥想、打坐等练习,以提高自己的精神状态和身体机能。
6. 养生保健:道家认为,养生保健是获得好运气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要注重养生保健,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以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良好。
总之,道家运气的法门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心态、敬天爱地、顺应自然、积德行善、修炼内功和养生保健等。
这些方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坚持,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于迷信这些方法,而是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方法。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告诉我。
中国传统道家修炼的智慧

中国传统道家修炼的智慧道家修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和实践均具有深刻的智慧。
以下为你介绍一些道家修炼的智慧。
一、道家修炼敬重自然道家修炼以天地自然为依托,认为自然是人类的根本,人类应该敬重自然、顺应自然。
道家修炼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因此,修炼者要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获得真正的修炼效果。
二、道家修炼注重身心合一道家修炼强调身心合一,认为身体和心灵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修炼者需要通过呼吸、冥想等方式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同时,道家修炼也注重养生保健,认为身体是修炼的基石,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修炼。
三、道家修炼强调内观自省道家修炼注重内观自省,认为人的内在世界比外在世界更重要。
修炼者需要通过内观自省,认清自己的内在状态,发现内心的障碍和矛盾,才能更好地进行修炼。
同时,道家修炼也注重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使自己更符合道德和道家修炼的要求。
四、道家修炼强调道德修养道家修炼强调道德修养,认为修炼者要有高度的道德觉悟和修养。
道家修炼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修炼者要先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然后才能影响到家庭、社会和整个世界。
因此,道家修炼注重道德规范和道德修养,使修炼者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类。
五、道家修炼强调心灵觉醒道家修炼强调心灵觉醒,认为修炼者要有超凡脱俗的心灵境界。
道家修炼注重“道之极,物之情”,认为只有达到心灵境界的修炼者才能真正领悟道的深意和本质。
因此,道家修炼注重内心的觉醒和提升,使修炼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家思想。
以上就是道家修炼的一些智慧,它们以其深刻性和实践性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学习和传承这些智慧,不断提升自己的修炼水平和人生境界。
六道轮回天机和六道轮回图解

六道轮回天机和六道轮回图解六道轮回天机(一)--轮回在世间起心动念处学会尊重对方、体谅对方、给予对方。
尊重包括爱护别人所有东西。
体谅对方的所作所为,给予体贴和原谅。
其实跳出来看时,人生没有对错之分,人的一生是沿着一条轨迹,受一种力量推动着运行的,一切的行为几乎都是身不由己的,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
善待自己,善待万物。
(师传)根据佛家轮回说,死亡后,中阴身受到六种光明境界的吸引,在业缘的驱动下,会让中阴身转生到相应的层面去转生,称为“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并不遥远。
六道轮回的六种光明,时刻影响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这一生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行为。
而这一生的行为的积累,将成为中阴身转生六道的依据。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作为万物层次的人,根本谈不上善恶之分,因为人的一生,都是被控制的一生:三控制万物,二控制三,一控制二。
人的一生,在各种“场”的作用下,被吸引,被驱动,在家里可能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在外面可能无恶不作……这个人一旦被场控制,一切不合理、不合法、没有道德的东西主观上都变得合情合理。
人的一生,心念被“六道之光”影响,从这个场到那个场,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事件。
同一个场里面受到五行八卦规律的制约,不同的场之间受到业力的推动。
没有修炼的人,没有深入心灵的人,一切行为,哪怕是善行善事、修行功德,都只是业力和规律的共同作用。
在每一个“眼耳鼻舌身意”的行动中,能够返观自照,去认识自己受到什么样的力量驱动、受到哪一种六道光明的诱惑和驱使,这就是修心修道。
寻找的过程,就是一种对命运的把握的过程,而无明无知的人,则如同波浪一样,在六道轮回的推动下,流浪生死。
(二)--轮回在世间不离世间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无数无量,品种繁多,因缘聚散,无有恒常。
“三”即是五类运动状态,是万物归类群分的依据,所以人们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也是“六道轮回”的基础。
“二”是存在的性质,人们说“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里的“性”指的是能量的性质,即阴阳物质两大特性。
修道秘诀,天机尽显,有缘者得之!

修道秘诀,天机尽显,有缘者得之!1、未至真空,阴神难出,阳神更难出。
2、古仙之脱胎神化,由于虚静之极,无我之至也。
3、唯真空无我,然后能脱胎神化。
4、心息俱住,神气融畅,杳不可说。
5、鬼神有性无命,草木有命无性,禽兽性少命多,唯人能全之。
6、性者属觉知,命者属形质。
7、顺时养元,而收真炁。
旺时收,损时补,散时聚,合时取,元炁也。
8、存神泥丸,丹田炁升。
神之所至,炁亦往之。
9、虚心以原(探究)道德,静意以期神明。
10、因斋(戒)而息心,因息而入道。
11、炁息于命门,如子在胎,不饮不食,绵绵长存,所谓胎息也。
12、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九窍八门都补合,休教一点有漏泄。
13、道人要妙,不过养炁。
人汩没于名利,往往消耗其炁。
14、名利之害道,胜风雨之伤身。
风雨之疾,药石可去;名利之欲,人心难离。
15、学道者别无他事,唯至清至静、颐养神气而已。
16、习静、无念、绝想,神自灵,丹自结。
17、存思集神,念道至真。
18、学经之士,纵未绝缘离世,苟能金石其志,背尘合真,至心受诵,久久不已,必阶仙品。
19、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早晚以时,先睡心,后睡眼。
20、人有生死,性无生死,出生死之外者,其惟见性乎?21、业报既尽,善性不灭,还生人道。
22、造道之功,至于悟性,须当培养命基为本。
23、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本觉照然,精气自固,药物自生。
24、生而采,采而生,日积月累,腹中有宝。
25、禅定不动处,混沌未凿时。
26、徐徐而为,十年之后何事不立?但患志之不坚,行之不中耳。
27、闻熏闻修,以入正定,定久则心华自开,十方圆明之境庶几矣。
转识为智,道固如是也。
28、一门深入,以至六根互用,则五蕴尽而觉体复,“六解一亦亡”矣。
29、道之全体,具于人之一心,圣不加多,愚不减少。
30、圣人以其心役眼耳鼻舌身意,众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役其心,是以有圣愚之别耳。
31、学圣人者,固宜从事于一心矣。
32、心本无形,因境而有,苟不制六根,欲安其心,未可得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名:本秘诀乃神来之笔,本人亲自挖掘,得者请用心领悟,勿再转载。
切记!
佛家修性秘诀:
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
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
既然皆已心,何用别人说。
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
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
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
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道家修性秘诀:
倚天为顶地为炉,两般药物团乌兔。
采取阴阳水火交,时间顿把玄关悟。
全仗天罡搬运动,也恁斗柄迁移步。
退炉进火最依时,抽铅添汞相交顾。
攒簇五行造化生,合和四象分时度。
二气归于黄道间,三家会在金丹路。
悟通法律归四肢,本来筋斗如神助。
一纵纵过太行山,一打打过凌云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