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代肝细胞
小鼠提原代肝细胞原理

小鼠提原代肝细胞原理
小鼠提原代肝细胞是一种实验室技术,用于研究和探索肝脏生物学和疾病机制。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鼠标准备:选取适合的小鼠作为实验对象,例如常用的实验小鼠品种如C57BL/6等。
2. 消化和分离:通过注射合适的麻醉药物使小鼠进入无意识状态,然后进行腹腔解剖,取出肝脏组织。
将肝脏组织切碎并进行酶消化,将肝细胞从其他细胞分离出来。
3. 培养和传代:将分离得到的原代肝细胞放入适当的培养基中,并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使其在培养皿中继续生长和增殖。
当细胞充分增殖并达到一定密度时,可以进行传代,即将细胞从原培养皿中分离并重新分配到新的培养皿中。
4. 鉴定和确认:对传代后的细胞进行鉴定和确认,例如通过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细胞功能检测等方法,确保细胞的纯度和活性。
同时,可使用特异性标记物如肝细胞特异性蛋白等进行免疫染色,确认细胞的特异性。
通过小鼠提原代肝细胞,科研人员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原代肝细胞样本,用于开展各种疾病模型、药物筛选和机制研究等实验。
该技术为肝脏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原代细胞培养:原代肝细胞

【嘉美生物】肝是生物转化和蛋白质合成的主要器官,也是药物毒性作用发挥的主要场所。
因此许多的体外测试都选用肝细胞来研究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其他一些生化过程。
嘉美生物用于培养原代细胞的组织采集于各大医院(包括协和医院、301医院、北三医院等),采集根据美国IRB 和HIPAA批准的方案进行。
这些原代细胞均来自新鲜组织,并采用公司专利的技术来优化目的细胞生长条件,降低杂细胞(如脂肪细胞、纤维细胞等)的污染。
分离的细胞经过短暂培养、传代,然后迅速冻存。
这些保持分化状态的细胞可以用于评估体外药物模型系统和调节特定基因的遗传功能。
嘉美生物原代肝细胞产品均经过严格的QA/QC检测,可以直接用于药物优化和筛选、基因克隆、表达图谱分析以及各种分子生物学和药物学实验的研究。
凭借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资深的专业经验,嘉美生物能为您提供高品质的原代细胞产品和特殊的定制服务:1、各种新鲜原代肝细胞嘉美生物除提供多种人、小鼠、大鼠、猴等新鲜肝细胞产品外,嘉美生物还可以为您提供特定动物、特定组织、特定年龄的新鲜肝细胞定制服务。
2、各种原代细胞提取物嘉美生物除提供的人、小鼠、大鼠、猴等四大类的肝微粒体、肝S9、CYP450酶和其他亚细胞提取物外,嘉美生物还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原代细胞提取物定制服务。
嘉美生物可以同时提供高质量的原代细胞产品和专业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为您的研究提供最新鲜优质的实验材料,提供其他原代细胞相关专业服务(原代肝细胞靶药分析服务、原代细胞靶药优化服务和原代细胞药物筛选等)。
嘉美生物能完美整合各类原代细胞类服务,是原代细胞分离,原代细胞提供,原代细胞实验课题服务中的佼佼者。
目前,嘉美生物可以提供180多种来自小鼠、大鼠、狗、猴和人(正常和病变)原代肝细胞,同时嘉美生物可以根据您的需求,为您提供专业的原代肝细胞定制服务。
嘉美生物提供的原代肝细胞定制服务具有以下优势:1)、定制服务周期短:正常情况下,一般需要4-6周。
2)、肝细胞种类广:一般为小鼠、大鼠、狗、猴、人等,还可以根据您的具体需求提供特定动物的肝细胞。
原代肝细胞培养

原代肝细胞培养原代肝细胞培养1.实验材料灌流液:NaCl、KCl、NaH2PO4.2H2O、Na2HPO4.H2O、NaHCO3、HEPES、EDTA、Glucose (国药或阿拉丁)。
消化液:Collagenase IV(Yeasen,翊圣生物,产品货号:40510ES60,100 mg ,279¥)、CaCl2。
Percoll:Percoll(GE Healthcare,17-0891-02)我买的是分装的100ml,450¥的17-0891-01-1。
麻醉剂:10%水合氯醛。
实验器材:200目细胞筛、20ml 注射器、头皮针、手术剪3把、手术镊3把(实验前灭菌),细胞培养皿2个,离心机,实验前备冰盒及水浴锅,鼠板及大头针(实验前酒精及紫外消毒)。
2. 实验前准备1) 灌流液Perfusion SolutionNaCl KCl NaH2PO4.2H2O Na2HPO4.H2O NaHCO3 HEPES EDTA Glucose离子)。
用前37℃温育。
每只老鼠消耗15ml灌流液。
2)消化液100× CaCl2:560mg CaCl2,加入10 ml PBS/ ddH2O,分装-20℃保存。
10× CollagenaseIV:100 mgCollagenaseIV粉末溶于20 mlDMEM(无血清),0.22 uM滤膜过滤除菌,每管1.5ml分装。
消化液:13.5 mlDMEM(无血清)加入150 μl100× CaCl2(终浓度5 mM),再加入1.5 ml10× CollagenaseIV(终浓度0.5 mg/ml),于37℃温育。
每只老鼠消耗15ml消化液。
3)40%Percollg/L 8.0 0.4 0.078 0.151 0.35 2.380 0.19 0.9调节pH 7.2-7.4,配好后过滤除菌。
(不能高压灭菌,其中含葡萄糖及HCO3-16.2 ml 100%percoll原液,加入1.8 ml10×PBS,再加入27ml 1×PBS,得45 ml。
心肌细胞或肝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

心肌细胞或肝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心肌细胞或肝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在细胞培养中,心肌细胞和肝细胞的原代培养是研究这些细胞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手段。
原代肝细胞

原代肝细胞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与方法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是体外组合性生物人工肝研究的基础,但单纯机械分离法对肝细胞损伤较大,分离后的肝细胞体外培养的难度亦较大,方法复杂,成本较高体外培养肝细胞的关键是如何分离得到形态完整、体外代谢活性高的肝细胞.1 非酶分离细胞法1.1 直接分离法:麻醉或处死动物后,取出肝脏,剪成小块,通过机械方法(挤压、剪碎、震荡、吹打)得到单个细胞,多与 EDTA螯合法、灌注法相结合,即先用 EDTA溶液进行充分的灌流,再剪成组织小块,然后用各种机械的方法分离得到肝细胞。
该方法操作简单、流程短,不需要复杂仪器和昂贵的胶原酶。
但实验操作对细胞的损伤大,尤其是造成细胞表面蛋白不可逆的机械性损伤,导致细胞的获得率和存活率较低。
1.2 组织块培养法:用麻醉剂 (乙醚、戊巴比妥纳等 )将动物麻醉或直接断头处死,取出肝脏,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后,剥离肝被膜,将其剪成 1 mm。
的组织小块,充分洗涤后,以 0.5 cm的间隔接种于培养器皿中(25 m L的培养瓶中可接种 3O块 ),先加入少量的培养基,静置培养 12~ 24 h后再加入足量的培养基。
该操作过程短,污染少,损伤小,细胞成活率很高而成本低。
但纯度不高,且形成典型上皮细胞层所需时间较长,在细胞爬出后还需剔除组织块,易造成二次污染。
可能是因为成年动物的结缔组织比新生动物的结缔组织致密,肝细胞难以迁出,故此法多用于 1~ 6 d的新生动物或动物胚胎。
2.离体肝脏酶消化分离法2.1 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麻醉或处死动物后,取出肝脏,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后,剥离肝被膜,将其剪成 1 mm。
的组织小块,充分洗涤后,在 37℃下用胰酶或 (和)胶原酶消化,待消化物成蓬松的絮状物后加入培养基终止消化,吹打均匀后经 200目不锈钢网筛过滤后,离心、重悬即可获得肝细胞。
胶原酶只消化细胞间质而对肝细胞机械性损伤较小,也能较完整地保存膜蛋白¨7],分离效果好。
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

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体外培养肝细胞的关键是如何分离得到形态完整、体外代谢活性高的肝细胞. 自1953年Anderson[2]首创剪切法从肝脏分离肝细胞以来, 各实验室对肝细胞的分离方法进行了不断改进. 在众多方法中, 主要分为非灌流的方法和灌流的方法.1.1 采用非灌流的方法早期的研究一般通过非灌流这种简单的步骤分离肝细胞.1.1.1 机械分离法:机械分离法是利用机械剪切及强力吹打等物理手段来分离肝细胞的方法[3]. 张顶et al[4]在分离树鼩肝细胞的过程中, 首先将树鼩的肝脏剪成小块, 然后通过挤压、剪碎和震荡等机械手段, 使肝细胞从肝组织上脱落, 从而获得互相分离的肝细胞.1.1.2 胰酶消化法:胰酶消化法是利用胰酶来破坏肝细胞之间的桥连, 使肝细胞分离的一种方法. Dulbecco et al[5]首次采用胰酶来分离猴肾细胞、大鼠肝细胞, 并运用到体外细胞的研究和培养中. 刘友平et al[6]利用该方法分离肝细胞时, 首先取出小鼠的肝组织用眼科剪剪碎至糊状, 然后用缓冲液充分清洗并加入胰酶进行消化. 待消化完全后用D-Hank's液清洗, 最后加入含有血清的培养液终止胰酶的作用, 得到消化彻底的细胞悬液.1.1.3 胶原酶消化法:胶原酶消化法是利用胶原酶来破坏细胞间的纤维成分, 使肝细胞分离的一种方法. 王琳et al[7]在利用该方法分离新生小鼠肝细胞时, 首先将新生小鼠的肝脏剪成1 mm3组织块, 用无钙无镁的D-Hank's液反复冲洗后加入胶原酶进行消化. 最后用DMEM液终止胶原酶的作用, 得到肝细胞悬液.1.2 采用灌流的方法虽然非灌流的方法以其简单易行的特点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但由于存在消化不完全、分离得到的肝细胞中多细胞团块存在的问题, 不能满足许多基础研究或临床应用的要求. 1969年, Berry和Friend[8]引入了肝脏灌流法, 灌流可以使消化液与肝组织更加充分地接触, 不仅提高了分离效率, 还使分离所得肝细胞的活力和数量大大提高.1.2.1 离体胶原酶灌流法:离体胶原酶灌流法是将离体灌注与胶原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 在使用该方法分离肝细胞时, 首先将动物肝脏取出, 于门静脉内置管或直接在获得的肝组织块的血管或切口内置管, 用预热的无钙无镁的D-Hank's液灌流. 然后换用胶原酶作持续灌流, 使肝细胞与间质分离. 最后用培养液终止胶原酶的消化作用, 过滤、离心、弃上清后得到肝细胞悬液.1.2.2 Seglen两步灌流法(原位胶原酶灌注法):自从引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以来, 许多学者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对灌流法进行了改良. 其中Seglen[10]经过一系列细致的研究, 创立了改良的Seglen两步灌流法, 这一方法已成为应用至今的标准的原代肝细胞分离方法. 两步灌流法主要是通过门静脉先后用含EDTA或EGTA缓冲液和胶原酶缓冲液进行灌注来分离肝细胞的方法. 许多学者在具体操作中, 不断改进两步灌流法的灌注条件, 目的在于进一步减少分离过程中肝细胞的损伤, 提高肝细胞的活率. 1.2.3 半原位胶原酶灌流法:半原位胶原酶灌流法是我国学者彭齐容 et al[13]以Seglen法为基础建立的肝细胞分离技术. 俞红et al[14]在采用该方法分离乳猪肝细胞时, 首先用无钙无镁的D-Hank's液于门静脉进行原位灌注. 接着, 除保留门静脉以外, 离断肝脏血管并将肝脏移入无菌平皿中, 继续用胶原酶进行灌注使肝细胞与间质细胞分离. 最后钝性撕裂组织, 过滤洗涤后得到制备好的细胞悬液.1.2.4 下腔静脉插管的逆向胶原酶灌注法:下腔静脉插管的逆向胶原酶灌注法是在肝下腔静脉插管, 并结合逆向胶原酶灌注来分离肝细胞的方法[9]. 在采用该方法分离肝细胞时, 首先将灌注针逆向插入下腔静脉后固定, 门静脉开放做流出道. 接着用含EGTA或EDTA的灌注液进行灌注, 一段时间后再用含有Ca2+的胶原酶进行充分灌注. 灌流结束后, 将细胞过滤、清洗后得到制备好的肝细胞悬液.1.2.5 Gerlach五步胶原酶灌流法:在使用两步灌流法分离大的肝组织块时, 仍存在消化不完全的问题. 而Gerlach et al[15]在两步灌流法的基础上, 创立了联合门静脉和肝动脉的五步胶原酶灌流技术, 建立了一种高效的细胞分离方法。
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及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

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及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研究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过程,也是生物体不断更新、修复和再生的关键环节。
肝脏是一个细胞增殖活跃的器官,在肝脏组织受到损伤时,原代肝细胞从G0期重新进入G1期,进行增殖复制,以恢复受损组织。
因此,研究原代肝细胞的培养和细胞增殖分子机制,对于治疗肝脏疾病和肿瘤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方法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可采取悬浮培养法或贴壁培养法,其中贴壁培养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贴壁培养法分为单层培养和三维培养两种方式。
单层培养法是将小鼠肝细胞分离和培养在含有培养基和血清等营养物质的培养皿上,细胞可以黏附于培养皿底部形成单层肝细胞。
这种培养方法常用于细胞增殖和分化实验中。
三维培养法则是将肝细胞培养在类似于肝实质的支架中,使之形成三维结构,这种培养方法可用于肝脏疾病和肝细胞转化研究。
二、小鼠原代肝细胞增殖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是一种高度有序的生物过程,受到一系列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调节。
在小鼠原代肝细胞中,增殖过程主要分为细胞周期的四个时期:G1期、S期、G2期和M期。
其中,S期是DNA合成期,在这期间,DNA聚合酶启动并开始合成新的DNA链。
细胞周期主要受到细胞因子、信号转导途径和细胞周期蛋白等分子的调节。
其中CDK4和CDK6是G1期调节蛋白,它们与细胞周期蛋白D(CyclinD)结合,促进细胞从G1期进入S期。
细胞周期调节蛋白CDK1和CyclinB主要调节细胞从G2期进入M期。
同时,Tp53,Rb等一些肿瘤抑制蛋白也起到重要作用,它们在癌症等疾病中的失调造成了DNA损伤修复的延迟和细胞周期的异常。
三、小鼠原代肝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小鼠原代肝细胞增殖不仅受到细胞周期调节蛋白的调节,在信号通路的调节下也会发生变化。
目前已知的信号通路包括Wnt/β-catenin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等。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小鼠原代肝细胞增殖,同时也与肝癌细胞的形成有关。
原代肝细胞培养方法

原代肝细胞培养方法原代肝细胞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肝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毒性研究和肝脏疾病模型的建立。
本文将探讨原代肝细胞培养的方法。
原代肝细胞是从动物(如小鼠、大鼠、猪等)或人体新鲜肝组织中分离得到的肝细胞。
它们具有种独立性和细胞特异性功能,是进行体外研究的理想模型细胞。
原代肝细胞培养的主要步骤包括:肝组织的分离、肝细胞的分离和纯化、肝细胞的培养和维持。
首先,肝组织的分离是原代肝细胞培养的起始步骤。
一般来说,选择健康的动物或人体捐赠的新鲜肝组织,快速解剖分离,并将其置于含有冷蘸过消毒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的离心管中。
然后,用小剪刀对肝组织进行切细,使其暴露于细胞分离液或酶溶液中。
常用的细胞分离液包括肝素-胰酶、胰酶、胶原酶、凝集酶及胰蛋白酶。
这些酶能够降解结缔组织,使肝细胞从肝组织中游离出来。
接下来,肝细胞的分离和纯化是确保原代肝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一步。
一般而言,将细胞分离液转移至新离心管,并用对应的培养基对其停滞,使浮游的肝细胞顺应性地附着在组织培养器皿的底部。
在培养基的作用下,非肝细胞(如纤维细胞和非肝上皮细胞)会悬浮离开,而肝细胞则紧密附着在培养器皿上。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等粘附时间、细胞数目、培养基的组分和浓度,使纯化程度达到最佳。
然后,肝细胞的培养和维持是原代肝细胞培养的持续关键步骤。
首先,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DMEM、威利精简培养基和L-15培养基等。
这些培养基中会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和生长因子(如胰岛素、胆固醇和转铁蛋白)。
其次,细胞密度的控制也非常重要。
通常,当细胞趋于稳定时,可以通过减少培养皿内细胞的数量来避免细胞互相竞争和过度分泌胺碱酸等蛋白质。
此外,保持培养环境的稳定也是原代肝细胞培养的重要环节。
温度、湿度、CO₂浓度和培养基的更新等因素都会对肝细胞的生长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与方法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是体外组合性生物人工肝研究的基础,但单纯机械分离法对肝细胞损伤较大,分离后的肝细胞体外培养的难度亦较大,方法复杂,成本较高体外培养肝细胞的关键是如何分离得到形态完整、体外代谢活性高的肝细胞.1 非酶分离细胞法1.1 直接分离法:麻醉或处死动物后,取出肝脏,剪成小块,通过机械方法(挤压、剪碎、震荡、吹打)得到单个细胞,多与 EDTA螯合法、灌注法相结合,即先用 EDTA溶液进行充分的灌流,再剪成组织小块,然后用各种机械的方法分离得到肝细胞。
该方法操作简单、流程短,不需要复杂仪器和昂贵的胶原酶。
但实验操作对细胞的损伤大,尤其是造成细胞表面蛋白不可逆的机械性损伤,导致细胞的获得率和存活率较低。
1.2 组织块培养法:用麻醉剂 (乙醚、戊巴比妥纳等 )将动物麻醉或直接断头处死,取出肝脏,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后,剥离肝被膜,将其剪成 1 mm。
的组织小块,充分洗涤后,以 0.5 cm的间隔接种于培养器皿中(25 m L的培养瓶中可接种 3O块 ),先加入少量的培养基,静置培养 12~ 24 h后再加入足量的培养基。
该操作过程短,污染少,损伤小,细胞成活率很高而成本低。
但纯度不高,且形成典型上皮细胞层所需时间较长,在细胞爬出后还需剔除组织块,易造成二次污染。
可能是因为成年动物的结缔组织比新生动物的结缔组织致密,肝细胞难以迁出,故此法多用于 1~ 6 d的新生动物或动物胚胎。
2.离体肝脏酶消化分离法2.1 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法:麻醉或处死动物后,取出肝脏,用缓冲液充分洗涤后,剥离肝被膜,将其剪成 1 mm。
的组织小块,充分洗涤后,在 37℃下用胰酶或 (和)胶原酶消化,待消化物成蓬松的絮状物后加入培养基终止消化,吹打均匀后经 200目不锈钢网筛过滤后,离心、重悬即可获得肝细胞。
胶原酶只消化细胞间质而对肝细胞机械性损伤较小,也能较完整地保存膜蛋白¨7],分离效果好。
肝细胞产率高、损伤小,且保持特异性功能的时间长。
但胶原酶价格比较昂贵,成本高。
胰蛋白酶既消化细胞问质又消化细胞本身,操作简单,价格便宜,但胰酶消化的条件极难把握而使该法未被广泛应用 L8.9_。
2.2 胰蛋白酶、胶原酶消化的组织块法:处死小鼠,无菌分离肝脏,置 D-Hanks液中,冲洗肝脏至灰白色,将肝脏剪成 1 mm。
的组织块,在 37℃下用胰酶或(和)胶原酶消化后,加人培养基终止消化,自然沉降后,取下层组织块,再用培养基洗涤数次即可将肝组织块贴壁于培养瓶中,每个培养瓶放组织块 30~35块,加少许培养基。
该法分离效果、纯度较单纯的组织块法好,且细胞从组织块爬出时间相对短。
但消化酶的用量和时间不易控制:消化过度,形成的絮状组织块不能分离;消化不充分,酶没有发挥其作用[10~12]。
2.3 在体肝脏酶灌注法2.3.1 Seglen灌注法:即经典的二步胶原酶灌注法。
两步灌注即经门静脉以无钙缓冲液和胶原酶恒流、恒温灌注,这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方法。
首先用不含 Ca 的离子螯合剂(EDTA等)移走肝组织中的 Ca ,从而打破固定细胞的细胞桥粒样结构;再用胶原酶进行蛋白分解消化,最终使纤维组织网被消化,细胞间连接被解除,再经反复离心分离,即得到肝细胞悬液。
有报道肝灌流的途径除了门静脉外,还有经胆道、腹主动脉等多种途径。
则认为二步灌流法分离肝细胞的关键是把握两个 Ca。
的浓度和两个温度。
两个 Ca。
的浓度是指预灌流液和灌流液中 Ca 的浓度,为了肝细胞的最终分离必须用 EDTA 溶液进行充分的预灌流,其冲走了 Ca 依赖性的黏附分子,进而引起半桥粒的分开,同时胶原酶是一种需要 Ca 活化的酶,胶原酶消化时需含一定的 Ca。
(5 mmol/L);两个温度是指胶原酶消化时的温度 (37℃)和纯化时的操作温度 (4℃)。
该法分离效果好,一次能获得大量肝细胞。
细胞活力好、存活率高,培养易成功并可分离出肝实质细胞及肝非实质细胞 (如星状细胞、SE21细胞等),是肝细胞实验研究的理想灌注方法。
但操作繁琐、流程长、技术要求高,需要恒流循环灌注装置和消耗大量的胶原酶,并且易污染。
2.3.2 半原位胶原酶灌流法:有学者在原位灌流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半原位灌流法。
苯巴比妥钠麻醉成年 SD大鼠,肝素钠肝素化,门静脉插管进行灌流,用 EDTA 溶液灌流,之后剪下肝脏保留门静脉,再以含Ⅳ型胶原酶的 Hanks 溶液灌流,之后去除肝被膜及血管,钝性撕裂肝组织,加入培养基,制备单细胞悬液,多层纱布过滤即可得单个肝细胞。
该法与Seglen法比较有以下优点:①以普通的一次性输血器替换了恒流泵装置,通过旋钮控制输注速度,其调节方便,流量均匀,解决了蠕动泵安装复杂、间断性灌流的难点;②此法胶原酶的用量仅为 Seglen法的 1/4;③流程短、操作简便而且不需要特殊设备。
但操作过程也容易产生污染。
(体外原代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比较徐雅玲综述黄巨恩刘华刚审校)目前采用的Seglen门静脉两步灌流法及其改良的方法,分离大鼠原代肝细胞,并联合应用percoll单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纯化,所得细胞数量多,活力好,纯度高,并且保留了肝细胞的各项功能。
该方法也存在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所需时间长,易污染,经济成本高等缺陷,限制了原代肝细胞在研究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改变这些方法的瓶颈点,有关学科的学者们不懈的探索着简单易行、经济实用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分离纯化方法来为进一步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1、聂兴草的一种改良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培养方法试剂:D-ha nk 's 液; 消化液Ⅰ: 含1 g / L 胰蛋白酶、10g / L 聚乙烯吡咯烷酮( p olyvi nyl py ro li do ne, PV P)及0. 3 g /L EDTA ;消化液Ⅱ:含2 g /L胶原酶Ⅳ及10 g / L PV P; 基础培养液为DM EM , 另含青霉素100 u /ml、链霉素 1 00 μg /m l、50 m mol /L HEPES、30 g / L 谷氨酰胺; 小牛血清; 培养基内其他因子: 胰岛素5μg /ml、转铁蛋白5μg/ml 、促甲状腺素释放因子10- 6mol /L、促肝细胞生长因子20 μg /m l、氢化可的松10- 6mo l / L)。
方法:断头处死动物无菌分离肝组织后均在冰浴下操作。
肝组织用4℃D-hank 's液或不含BS的培养液洗净血污, 剥除包膜及纤维成分, 将肝组织切为约1 mm3小块, 再用上述液体尽量洗去残留血污, 最后一次清洗后800 r /min离心 4 min, 弃上清, 加入消化液Ⅰ, 37℃孵育12 min, 再用培养液洗3次以清除胰酶。
将消化好的肝组织块贴于25 cm2培养瓶中,加少许含100 ml /L BS培养液置37℃、5% CO2条件下2~3 h 后再补充6 ml含100 ml /L BS培养液。
待细胞长出生长晕后改为50 ml /L BS培养液。
1. 4鼠肝细胞单层培养动物和肝组织处理同上,加入消化液Ⅱ, 置4℃过夜消化,去除消化液加含100 ml /L BS培养液,用滴管轻轻吹打成细胞悬液, 经200目尼龙筛网过滤后用培养液洗2次, 4℃50 g离心4 min,收集肝细胞,台盼蓝活细胞计数> 80% ,按5×105/ml 密度接种, 于37℃、5% CO2 条件下培养, 待细胞贴壁生长后改为50ml /L BS培养液。
2、张娓的大鼠肝细胞的分离及 BRL细胞培养上清对原代肝细胞增殖的影响主要试剂:Ⅳ型胶原酶、台盼蓝培养基为,胎牛血清。
主要仪器设备:CO:细胞培养箱,医用超净工作台,倒置显微镜方法:Wistar大鼠于术前 24 h禁食水,以 15 g/L 的戊巴比妥钠溶液腹腔注射麻醉 (50 mg/kg),尾静脉注射肝素 1 000 U,仰卧位固定,腹部备皮消毒,在超净台内打开腹腔,游离门静脉,门静脉内插入软硅胶管并固定。
以 37℃预热的灌流液快速灌流,灌速30~40 ml·min~,同时剪断下腔静脉,约 10 min后可见肝脏变成灰白色。
离断肝周血管韧带,仅保留门静脉,将肝脏移入无菌平皿中,以 37℃的 0.5 g/L 的Ⅳ型胶原酶Hanks溶液灌注,灌速 5 ml·min~,约 20 min。
可回收平皿内的胶原酶液,循环灌注。
撕下肝包膜,将肝细胞刷入预冷的 Hanks液中,200 目滤网过滤,制成粗制肝细胞悬液,1 500 r/min离心 3 min,以预冷的 Hanks液漂洗,共 3次。
以不同的混合培养液或普通培养液重悬肝细胞,台盼兰排斥法检测肝细胞活力。
以每孔 1×10 个肝细胞的密度接种入 24孔培养板,于 37℃、体积分数 5% CO:培养箱内培养。
3、余莹的改良的小鼠原代肝细胞分离纯化方法主要试剂:EGTA ,HEPES ,IV型胶原酶,DMEM-HG培养基干粉,percoll ,碱性品红、高碘酸,Sorvall Legend RT离心机;倒置荧光显微镜;小牛血清、胎牛血清;细胞培养皿、细胞培养板;20 ml一次性注射器,7号输液针。
肝灌洗液I为含EGTA 0.5 mmol/L HEPES 1mmol/L的无Caz"、无Mgz·的D-hanks缓冲液,I}用前将pH值调至7.27.5之间,于37℃温育。
W型胶原酶溶液用肝灌洗液I配制,加人5 mrnol/L的CaClz, 0.02% IV型胶原酶,用前37℃温育5 mina percoll单密度(1.070 g/cm')离心液percoll原液90 ml加1.5 mol/L NaCI溶液 10 ml,配成100%的percoll溶液;用PBS稀释100%的percoll溶液至30%浓度,即密度为1.07岁cm3的单密度肝细胞分离液。
肝细胞培养液高糖DMEM,10%FBS,100 U/L青霉素、100 U/L链霉素,10 nmol/L胰岛素。
方法: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固定四肢,75%酒精消毒后打开腹腔,暴露肝脏及门静脉;用7号输液针与20 ml注射器相联,排气后门静脉穿刺插管固定;用37℃预热的无钙肝灌洗液I进行原位肝脏灌注,待肝脏膨起,整个呈土白色,剪断下腔静脉放血;继续灌注时,采用间断法,即快速灌注至肝脏略膨后,停顿5一10 s,待肝窦内残血流出,肝脏回缩后,再进行推注,反复5一10次,至肝回缩时无残血流出;共约2 min;用IV型胶原酶溶液进行原位消化;灌注胶原酶时,先用镊子夹住下腔静脉,至肝脏膨起,然后松开镊子,反复3次。
每只小鼠约需5 ml胶原酶溶液。
消化2}Smin,用镊子压按肝脏,凹陷不反弹时取下整个肝脏,PBS漂洗去除肝脏表面的血渍;于冰上预冷的培养皿中用眼科镊钝性撕碎肝组织呈糊状,加人Sml冰上预冷的含血清DMEM中止消化,涡旋混匀;用移液枪充分吹打分散细胞,于100目细胞筛过滤除去未消化的肝脏组织及结缔组织,所得悬液即为肝细胞悬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