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公开课

合集下载

《窦娥冤》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窦娥冤》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窦娥冤》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代盛江【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有关知识;2、理解节选部分的剧情及窦娥的形象;3、理解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1、窦娥形象、元杂剧常识。

2、三场戏对表现窦娥形象的作用。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同学们相信不相信六月能下大雪?咱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京剧《窦娥冤》就是讲的与此有关的事。

《窦娥冤》是关汉卿创作的著名悲剧,它属于京剧。

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这实际上是由地方戏曲演变出来的,而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元杂剧的出现。

今天我们共同赏析的《窦娥冤》就是元杂剧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简介]关汉卿,元杂剧的代表人物,与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四人共称为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即《窦娥冤》,其他著名作品还有《望江亭》《单刀会》《救风尘》等。

其中,《窦娥冤》又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侯,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新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上走![元曲简介]1、元曲的分类:①、散曲:a、套数(散套)b、小令②、剧曲(杂剧)2、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元杂剧的“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包括多场次。

“楔子”相当于“序幕”或“过场戏”,多用在第一幕前的介绍剧情、人物,也有用在两幕之间的。

3、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_1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_1

窦娥冤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窦娥冤教案(一):教学目标:⒈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本色语言的特色风格。

⒉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⒊认识封建社会吏治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解题⒈元杂剧简介⒉关汉卿简介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⒊《窦娥冤》剧情简介三、整体感知分主角朗读课文,要求:⑴把你认为疑难的问题找出来,讨论交流。

⑵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四、讨论交流⒈讨论交流疑难问题⒉自由发言: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示例:(一)强烈的反抗精神⑴指天斥地在《滚绣球》一曲中,她猛烈地指责天地鬼神不分好歹,怕硬欺软,错堪贤愚。

窦娥对神权的大胆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

⑵三桩誓愿临刑时的三桩誓愿,尤其是第三桩誓愿,窦娥把斗争的锋芒直指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昏官污吏。

这是窦娥对自我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恨和坚决抗争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

那里,是全剧的高潮,也是窦娥形象塑造的最成功的一笔,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由此得到完美的体现。

这样,一个勤劳、正直、善良,但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年轻妇女的形象就丰满、鲜明地站在我们面前了。

(二)淳朴善良的性格诀别婆婆:走后街—说真相—立遗嘱—劝婆婆窦娥这善良、完美的心灵更突出了她的“冤”和“屈”之深,也就更深入地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现实的残酷。

⒊谈谈关汉卿的语言风格明确:①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练优美,浅显而见深邃。

②说白,凝练而又明白如话,声气口吻酷似其人。

③曲白配合相得益彰。

王国维评:“关汉卿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元人第一。

”五、探究阅读⒈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指责天地鬼神,却又在最终发下三大誓愿,要感天动地来显示冤情?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

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靠是始终交织在一齐的。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元杂剧《窦娥冤》的背景及文学地位;(2)能够分析窦娥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意义;(3)能够概括剧中的主要情节,理解其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窦娥冤的案例,提升批判思维能力;(2)通过比较分析,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的热爱;(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不公,培养正义感;(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元杂剧《窦娥冤》的文学地位及特点;(2)窦娥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其在作品中的意义;(3)剧中的主要情节及其象征意义。

2. 教学难点:(1)元杂剧的戏剧特色及文学价值;(2)对窦娥冤案深层含义的理解;(3)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思维分析文学作品。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作品,增强情感共鸣;2. 比较教学法:将《窦娥冤》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性;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4. 角色扮演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表演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高中生的《窦娥冤》版本;2. 参考资料:相关学术研究、评论文章、改编作品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元杂剧《窦娥冤》的背景及文学地位,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窦娥角色的性格特点及作品情节;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窦娥冤案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4. 对比分析:将《窦娥冤》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性;5.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情感,提高表演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不公,培养正义感。

窦娥冤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窦娥冤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窦娥冤的教案引言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为了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血脉,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其中,《窦娥冤》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不仅包含着悲剧的人性之美,还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因此,本文将针对《窦娥冤》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关于窦娥冤教案的参考。

一、教案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情感内涵;2.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3.提高学生的文学写作和表达能力;4.启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和分析《窦娥冤》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感知和解读《窦娥冤》表达的文学意义;3.培养学生的文学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通过讲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发展过程进行理解和分析。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通过分角色、分组探讨,加深对情节的理解和思考。

2.文学意义的感知和解读通过分析《窦娥冤》中所展现的悲剧人性和社会冷漠等主题,引导学生解读其中所蕴含的文学意义。

可以进行课堂讲解、文学作品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

3.文学写作与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开展文学写作活动,可以以《窦娥冤》为题材,让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情节衍生或是另一种结局的小说或散文。

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1.书面评价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窦娥冤》的读后感,评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文学意义的解读。

2.口头评价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随堂进行教学反馈与评价,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拓展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情感触角,可以组织一些拓展活动,如观看相关历史文化题材的电影、参观相关的历史文化景点等。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思考道德伦理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窦娥的善良、勇敢和忠诚,培养正确的价值观;(2)认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压迫,提高批判意识;(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分析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3)运用文学鉴赏方法,解读文本。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窦娥的性格特点和心灵世界;(2)探讨《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思考道德伦理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元杂剧的概念和历史背景;(2)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2)布置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窦娥的性格特点和心灵世界;(2)比较分析《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3)结合现实生活,探讨道德伦理问题。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元杂剧的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2)分析《窦娥冤》中的重要情节和人物关系;(3)解答学生心中的疑问。

(1)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文学鉴赏方法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应用;(3)引导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素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整理学习笔记;3. 选择一部类似题材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与《窦娥冤》进行比较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元杂剧艺术特色和历史背景的了解程度;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提出的问题和观点的质量;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播放《窦娥冤》的相关影视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作品的情节和氛围。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设计思想】《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也是世界有名的悲剧它是一部感天动地的现实悲剧,塑造了荣耀照人的窦娥形象,深化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窦娥冤》也是引领学生进展悲剧审美体验,学习悲剧审美的绝好课文基于此,我设计让学生在理解元杂剧特点和熟悉剧本情节的根底上,通过赏析悲剧形象,讨论悲剧根,体验悲剧审美,体味悲剧魅力通过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和剧作的超现实情节进而把握其艺术成就【教学目的】1.理解元杂剧的特点及相关知识2.把握窦娥的典型形象,感悟悲剧美3.剖析人物悲剧命运的成因,把握作品的主题及进步意义4.欣赏本色语言和浪漫的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的美【教学时数】3课时【课前预习】1.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通读课文,疏通文意2.阅读教师分发下去的有关元杂剧知识和《窦娥冤》第四折的相关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关汉卿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窦娥冤》被列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鲁迅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消灭给人看”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悲剧是人的伟大的痛苦,或者是伟大人物的____”恩格斯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教师点拨:悲剧往往是正面主人公与暂时强大的邪恶权利之间进展不可防止的斗争冲突,结果是以主人公的受难、失败乃至死亡形成的悲剧结局,来唤醒人们的悲哀、怜悯、同情以致崇敬的感情,从而激发起人们灵魂深处的良知今天我们学习古典悲剧《窦娥冤》,体验悲剧审美,感受悲剧魅力二、检查预习情况课件展示生字词和有关元杂剧的知识三、朗读比赛,熟悉课文(将全班分成四组,分别表演楔子、第一折、第二折、第三折戏,开展分角色朗读比赛) 设计意图:根据戏剧的易于朗读与表演的特点,通过分角色朗读比赛,让学生熟悉课文情节,并且加深对元杂剧特点的理解四、品味鉴赏1.窦娥之美赏析悲剧形象,感受悲剧魅力问题:你发现窦娥有哪些美的地方?她的哪些地方震撼你的.心灵?(要求结合剧情圈点勾画,梳理窦娥的言行心理活动,整理归纳其性格特征,理解其悲惨遭遇)学生默读,勾画,考虑,答复师生共同归纳明确:(1)正直仁慈,义重情深对自己的亲人,窦娥异常温存,关心备至,不惜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婆婆病了,她熬药送汤;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昏死屡次也不肯屈招,可是一听说要对婆婆动刑,就赶紧阻拦衙役,情愿屈招药死“公公”;被押赴刑场时,她央求刽子手绕到后街去走,怕婆婆见了伤心;见婆婆后,她不顾自己死将临头,还劝慰婆婆保重身体,不要过分悲伤(2)坚强自守,决不妥协当蔡婆婆迫于张驴儿父子的淫威欲招其父子入门时,窦娥坚决不从,毫不让步,反复劝告婆婆说明窦娥有主见有立场,有自己成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张驴儿的父亲被药死后,张驴儿进展要挟,她毫不畏惧,情愿和张驴儿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审时,她被打得血肉模糊,昏死屡次,也不肯屈招,仍辩白自己的委屈(3)倔强刚烈,顽强对抗前往法场受刑时,她指斥天地鬼神,实际上是对封建秩序的疑心和斥责,对窦娥这样的封建社会的底层妇女来说,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临刑前,她发下三桩誓愿,向世人申说自己的委屈她至死也不放过张驴儿,变成鬼也要为自己鸣冤昭雪(4)悲惨不幸窦娥三岁失母,七岁做童养媳,十七岁成婚,十九岁丧夫,二十岁冤死刑场窦娥的遭遇让人怜悯同情,唏嘘落泪综上所述,窦娥是一个遭遇不幸但灵魂美妙,心地高尚,令人敬仰的封建社会的下层妇女这样一个得意生命的消灭实在可悲,震撼人心,发人深思!窦娥的悲剧引发人们深思,当时善恶、清浊与社会秩序终究颠倒、荒唐到了什么程度!2.窦娥之冤讨论悲剧根,把握悲剧主题问题:窦娥“冤”从何来?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原因何在?(学生四人一组,合作探究,推选代表发言)师生归纳明确:(1)高利贷的压迫,是酿成窦娥悲剧的远因其父窦天章向蔡婆婆借了高利贷而无力归还,只得将七岁的女儿窦娥卖到蔡婆婆家当童养媳剧中赛卢医同样是难以忍受高利贷的重压而心生恶念,谋害债主蔡婆婆,蔡婆婆被张驴儿父子偶然碰到救了,从而张驴儿父子就狼入蔡室这些偶然事件背后是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的泛滥和社会管理的失序(2)流氓地痞的压迫,是造成窦娥悲剧的近因元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压迫最残酷、吏治最黑暗的时期统治者给属于统治民族的游民提供了宏大的政治保护伞,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之徒在光天化日之下敲诈讹诈,为所欲为张驴儿父子正是这种社会统治制度的受益者(3)吏治的____,是造成窦娥冤案的直接原因窦娥本来以为官府会主持公正,没料到官吏贪暴枉法,听信无赖流氓的诬告,不管青红皂白严刑逼供只凭屈打成招的口供定案,一审结案,即处死窦娥(4)元代社会的黑暗,是造成窦娥悲剧的根本原来由于受到高利贷、流氓地痞和贪官污吏这三层压迫,终于酿成了窦娥的冤案在这里,没有公正,秩序混乱,清浊不辨,善恶颠倒,总之是“覆盆不照太阳晖”!窦娥的悲剧,是仁慈的人被黑暗社会所吞噬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3.《窦娥冤》之美赏析悲剧艺术,体会悲剧特色(1)理解剧作现实和浪漫相结合的特点问题:窦娥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并且这三桩誓愿都实现了(第四折里交代楚州大旱三年),你怎样对待这样的超现实情节?学生朗读“三桩誓愿”部分,讨论明确:①表现窦娥对抗精神的需要;②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寄托作者鲜明的爱憎;③使作品既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富于奇异的浪漫色彩教师总结:作者不甘心仁慈美妙、正义合理的东西被无辜践踏,他要使正义得到伸张,委屈得到昭雪,因此在描写现实生活的同时,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汲取前代流传的有关传说加以改造创新,创造了血溅白练、____、三年大旱的浪漫情节,更强烈地表现了窦娥至死不屈的精神和民众的意愿,使剧作现实和浪漫到达了完美的结合(2)品味本色自然的语言问题: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所谓本色,就是不事雕琢,朴实自然,既富有生活气息,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又具有艺术韵味读第三折,选出你喜欢的语句进展赏析,然后全班交流(3)比较阅读问题:根据关汉卿的《窦娥冤》改编的戏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剧作在情节上和原剧相比有较大改变下面是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的主要剧情(有两种结尾),试和原作进展比较,说说你认为哪一种最好,并谈谈理由秀才蔡昌宗____赶考,佣户张氏之子驴儿随往驴儿垂涎昌宗之妻窦娥,途中将昌宗推入河中,回家假说昌宗失足落水而死蔡母悲哀成病,想吃羊肚汤,驴儿又在汤内暗放毒药,不想被驴儿的母亲吃下,当即身亡驴儿于是诬告说蔡母杀害了他母亲,县官动用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婆婆受苦,挺身含冤代罪,被判斩刑行刑正值六月,突然天降大雪,县官惊慌异常窦娥的父亲窦天章,时任八府巡按,前来楚州巡查,挽救了窦娥,同时,蔡昌宗也没有死,窦娥一家团聚(另一种结尾是:窦天章来楚州一带巡查时,乡民替窦娥喊冤,于是将张驴儿抓获但当他赶去搭救窦娥时,窦娥已屈死于刑刀之下)学生分组讨论,自由发言设计意图:让学生注意关汉卿原作是怎样用人物身世之苦来加重剧作悲剧气氛的,并加深对原作中窦娥强烈斗争精神的体会五、课堂小结《窦娥冤》是关汉卿最负盛名的代表作,黄克先生称道它“笔力苍劲,故事本色,鞭笞得力,悲愤酣畅,堪称元杂剧之极致”,所言极是从窦娥的悲惨遭遇中,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黑暗与丑恶,感受到了有价值的东西被消灭时的悲愤,感受到了悲剧给我们心灵带来的震撼六、布置作业上网搜集有关《窦娥冤》研究和演出的情况,以加深对这部戏剧的理解和体会。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窦娥冤公开课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第一章:课题导入【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作者关汉卿及其背景。

2. 了解《窦娥冤》的剧情梗概。

【教学内容】1. 介绍关汉卿及其在元曲领域的地位。

2. 简述《窦娥冤》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学生阅读《窦娥冤》剧情梗概,了解故事情节。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关汉卿的代表作品及地位。

2. 学生能简要描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分析《窦娥冤》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了解人物形象在剧情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张驴儿、蔡婆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探讨人物形象在剧情中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形象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描述窦娥、张驴儿、蔡婆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学生能分析人物形象在剧情中的作用。

第三章:剧情解析【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窦娥冤》的剧情内容。

2. 分析剧情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式。

【教学内容】1. 详细解读《窦娥冤》的剧情,分析矛盾冲突。

2. 探讨剧情中的正义与邪恶、善与恶的斗争。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剧情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矛盾冲突。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剧情中正义与邪恶斗争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详细描述《窦娥冤》的剧情内容。

2. 学生能分析剧情中的矛盾冲突和解决方式。

第四章:艺术特色分析【教学目标】1. 了解《窦娥冤》的艺术特色。

2. 分析剧本中的语言、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内容】1. 分析《窦娥冤》的语言特色,如押韵、对仗等。

2. 探讨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艺术手法。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剧本的语言特色。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认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说出《窦娥冤》的语言特色。

2. 学生能分析剧本中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艺术手法。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

高二语文下《窦娥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分析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

2.感受关汉卿作品的艺术魅力,领悟作品所传达的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的斗争。

3.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作品主题,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作品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作品的艺术手法及人物性格的刻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窦娥冤》的背景及作者关汉卿。

学生分享对关汉卿及其作品的了解。

2.故事梗概教师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学生跟随教师梳理故事发展脉络。

3.分析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窦娥、张驴儿、王生等人物形象。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成果。

4.领悟作品主题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作品所传达的正义与邪恶、善良与邪恶的斗争。

学生结合作品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

5.艺术特色分析教师分析《窦娥冤》的艺术手法,如对比、夸张、悬念等。

学生举例说明作品中的艺术特色。

6.课堂讨论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看待窦娥被冤枉而死、昭雪的过程?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7.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窦娥冤》中的片段。

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作品中所获得的启示。

四、作业布置1.深入阅读《窦娥冤》,分析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故事导入、人物分析、主题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窦娥冤》的内容。

2.在分析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窦娥冤》文本。

2.关汉卿生平及创作背景资料。

3.相关视频、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七、教学时间1课时八、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对《窦娥冤》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作品主题及艺术特色的掌握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GO
中国古代戏曲门类
中国古代戏剧因以“戏” 和“曲”为主要因素,所 以称做“戏曲”。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中 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 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 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 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 京剧、昆曲、高腔、越剧, 这些种类有按艺术表现形 式分类的,有些剧是有明 显的地域性。
元代,“杂剧”就在原有 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 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 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 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故事情节
• 楔 子:窦父赶考,蔡婆收媳。 • 第一折:蔡婆讨账,卢医害命;张家逼婚,窦娥争理。 • 第二折:蔡婆患病,窦娥进汤;驴儿下毒,昏官逼招。 • 第三折:窦娥蒙冤,哭别蔡婆;罚下三誓,昭示清白。 • 第四折:托梦生父,控诉冤情;平反昭雪,惩治仇人
把握戏剧冲突
• 戏剧一般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的,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 类:人物之间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那么本剧的主要 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的?
• “一人主唱”:主唱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 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 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
• 但也有少数剧本,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也有所变化。如《赚蒯通》,第一折 正末扮张良,二、三、四折正末扮蒯通。这就出现了主唱人物的变换。

识 以 元 《
窦 娥 冤
杂 为
例 》

LOGOΒιβλιοθήκη 为什么要学习元杂剧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要增长见识 要提高品位 要应对高考 《窦娥冤》代表着元杂剧的最高水平
LOGO
学元杂剧的什么
• 了解古代戏曲门类 • 学习元杂剧基础知识:代表人物和作品,要素,特征,结构, 角色 • 具体到一篇作品:把握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戏剧语 言,理解戏剧的舞台性,把握作品的文学性,延伸阅读全剧。
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对白与话剧的对话相似,独白兼有叙 述的性质,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介:也称科范、科、介,指唱、白以外的动作,元杂剧中指示人物动作和表 情的术语。 所用术语为:唱——唱曲词;云——道白;科(介)——角色动作;上——出场; 内——后台,等等。
• 一本四折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赵氏孤儿》五折,《秋千记》六 折,《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杨景贤的《西游记》六本二十四折。
元杂剧的角色—旦
旦 正旦:歌唱的主要女演员。 外旦:次要女演员。 小旦、大旦、老旦、搽旦
元杂剧的角色—末
末 正末:主要男演员 外末、副末:次要男演员(监
斩官) 冲末:首次上场的男演员)
状的,就是我的衣食父母”、认为“人是贱虫,不打不招”的楚州太守桃机, 成为封建统治势力的主要代表。 • 到教材所选的第三折.站在正义对面的,已经是不分好歹错勘贤愚的天地.是封 建统治秩序乃至其所依凭的天理和天道。
品味戏剧语言
• 元杂剧的语言历来有“文采派”、“本色派”之分。 • 关汉卿是后者的代表。其杂剧语言,清新质朴,通俗自然,明白如话,大量
元杂剧结构
• 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合为一本。
• 折:所谓的“折”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幕”,可以是一场(一个固定场景) 戏,也可以包含多个场次;另外又是剧曲音乐组织的一个单元。四折即是 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阶段,每折由一个有严格程序的套数构成。
• 楔子:元杂剧在四折戏外,为了交代情节或贯穿线索,往往在全剧之首或 折与折之间,加上一小段独立的戏,称为“楔子”。安排在第一折之前的, 称为开场楔子;置于在各折之间的,称为过场楔子。
• 坚贞、宁折不屈:张驴儿误毒死了他自己的父亲,却逼迫窦娥依顺时,她坚 决不从;官府不问青红皂白地毒打依然不屈。
• 富有反抗精神:她质疑、埋怨,乃至直斥天地,以三桩誓愿向封建秩序发出 挑战。
• 窦娥的形象时不断成长的,这样的女性角色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很少见的。
窦娥的对立面
• 第一折里出场的张驴儿等人,只是社会上的地痞恶棍 • 到第二折,戏剧冲突发展为百姓与昏庸官府之间的矛盾,那个宣称“但来告
元杂剧主要代表人物和作品
四大家
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
四大悲剧(为何悲剧更容易打动人?)
《窦娥冤》、《梧桐雨》、《赵氏孤儿》、《汉宫秋》
四大爱情剧
《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亭》、《倩女离魂》
LOGO
元杂剧的三要素
曲词:曲即曲词。是杂剧中唱出来的台词部分,一般文辞华美,至少比较精炼。 宾白:也叫道白或说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
• ① 张驴儿误把自己的父亲毒死,却诬陷清白的窦娥; • ② 窦娥本想依靠衙门洗清自己的冤枉,却反而被判以死罪; • ③ 窦娥渴望清清白白地活着,却怕连累婆婆,自己心甘情愿担当死罪。
分析人物形象
• 善良、安分:身世凄苦,却以为这是命中注定,对于闯入蔡家的张驴儿父子, 也并没有正面对抗。为了婆婆而认罪,为了不让婆婆伤心而走后街。
LOGO
元杂剧的宫调和曲牌
• 宫调和曲牌: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我国古代 音 乐 以 宫 、 商 、 角 ( j u é) 、 变 徵 ( z h ǐ ) 、 徵 、 羽 、 变 宫 为 七 声 , 以 其 中 任 何 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 主的称“调”,合称“宫调”。如正宫,黄钟宫,商调等。曲牌同词牌,规定 了曲子的句数、字数、平仄、押韵等。
使用言、、口语、俗语,“不工而工”,很少典故的堆砌和字句的雕琢,适 合于舞台演出,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 关汉卿作为“本色派”代表,但仍避免不了有一些修辞技巧之类,这点要有正确 认识,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必要的修辞是一个作家的基本素养。
(窦天章)
元杂剧的角色—净
净 性格暴烈的男演员:(祗候)
元杂剧的角色—杂
杂: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 孤(当官) 祗候、解子(衙役) 祗从(随从) 驾(皇帝) 卜儿(老妇人)蔡婆婆 孛老(老头) 徕儿(小厮) 细酸(读书人)
元杂剧的角色—丑
丑 滑稽演员 不重要的角色
LOGO
怎样学习元杂剧
具体到一部作品中,我们要这样学习这些内容: 概述戏剧情节 把握戏剧冲突 分析人物形象 品味戏剧语言 作品的文学性 延伸阅读全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