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12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12 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2 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2 家乡的喜与忧一、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本节课程主要让学生明确家乡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加深对家乡的感情。

1.1 导入教师可以准备一张家乡的全貌图片,先让学生看看这张图片,然后导师可以准备几张家乡的美景图片,屏幕上展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家乡是一年四季,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色,屏幕上展示的美丽的家乡让你有什么感受?”,有同学说自己家乡的四季分明,有同学说自己家乡的山清水秀,空气好。

1.2 了解家乡的其他特色引导学生一同寻找家乡的其他特色,比如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美食等等。

“同学们,家乡还有哪些有名的旅游景点?比如家乡的豆腐干,特产绿豆糕,都是很出名的美食。

你们还知道哪些美食呢?”“家乡有哪些古迹和风景区?说一说。

”通过引导,让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自己家乡的特色和吸引力。

1.3 探究家乡存在的问题导师可以通过展示家乡存在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同学们,家乡离城市越来越近,交通方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这有没有给家乡带来哪些问题?你们发现了哪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

二、了解家乡的“喜”2.1 家乡的美景“同学们,你们刚才说了家乡的美好,那么我们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家乡令人高兴的事情。

”教师在屏幕上展示一些美丽景点的照片,让学生讨论这些景点值得去的原因,提高学生爱护家乡、保护家乡的意识。

2.2 家乡的美食教师向同学们介绍家乡特色的美食,引导学生积极的评价家乡的美食并尝试制做,增加他们对家乡的亲近感和依恋感。

三、探究家乡存在的“忧”3.1 树木消失和水污染教师展示一些家乡的地理图,让学生看看家乡的变化,以及土地、空气和水的质量变化,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如何保护环境。

“同学们,大家看看这张地图。

最近几年家乡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增加了许多污染,还有很多树木消失了,同时我们家乡的垃圾也越来越多。

这些我们发现了哪些问题,你们有什么想法?”3.2 道德问题教师可以讨论一些存在的道德问题,例如,有的同学在上学路上会不小心弄脏街道或墙壁等。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与忧》优质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与忧》优质教学设计

12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课题:12家乡的喜与忧单元:第四单元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四年级教材分析:第 12课《家乡的喜与忧》这一课是根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22年版)》“我们的社区生活”中的第 2条“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编写的。

这一课的核心主题是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与本单元的其他两课,都是针对提升学生对社区和家乡生活领域的社会性学习而设计。

本课的编写主要立足家乡的整体发展变化,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既能感受到家乡发展带来的巨变,又能认识到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建议。

课程标准分析《家乡的喜与忧》展示了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发展变化;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立足家乡的整体发展变化发展,引导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既能感受到家乡发展带来的巨变,又能认识到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学情分析:本课的内容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没有很大的难度,最重要的是要在课前指导学生分小队,进行一个调查方案的制定。

好在,我们班级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就经常以假日小队的方式进行过一些课外实践调查活动,如“骄阳下的坚守”“带上国旗走遍中国"等探究活动,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组织和活动能力。

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也很重要,需要指导学生针对本课内容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归纳,并且在小组合作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一:学习目标1、了解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2、学习调查实践活动的基本方法,提升研究性学习能力。

3、学生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家乡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自愿参与家乡建设的能力,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问、听、看、走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巨变。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发生的变化,感受家乡生态环境日益好转、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稳定的变化和喜悦。

2.理解灾难带来的伤害、惋惜,学习同情心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个人担当。

3.能正确评价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和地方风俗,提高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喜与忧。

2.教学难点:发展同情心和个人责任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在上一堂课中,我们学习了《保护眼睛》。

同学们,你们都好好保护了自己的眼睛,小伙伴们是否注意到,我们身边的环境也在发生改变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是《家乡的喜与忧》,是对家乡环境的改变的沉思和思考。

2. 归纳总结大家都生活在不同的家乡,家乡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

3. 课文学习请大家打开书本,悠然阅读。

当我们读到第二段话时,有没有同学发现什么问题呢?请来一位同学读出这一段话,让我们一起听听。

4. 分组讨论同学们,现在我们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请你们认真思考:如果你们的家乡发生了水灾,你们会怎么做?我们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保护自己和帮助别人呢?请注意,在危难中,每个人都可以有拯救他人的能力。

5. 情景表演同学们的想法很好,现在我们来模拟一下水灾的情景。

由几位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

表演结束后,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6. 文化传承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传承地方文化吗?请同学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地方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接着,我们来拿出一些家乡的特色文物、风俗,让同学们观看和讲解,感受自己家乡的文化魅力。

四、课后作业1.画一幅你的家乡的图画,可以在图画中标注家乡的重要建筑或地标性景点,也可以画出自己家庭周围的生态环境。

2.与家里人一起聊聊你们家乡的变化,了解一下不同时期的生活差异。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关心、关注自己的家乡,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对家乡发展也有责任。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节日习俗传统的渊源和意义。

2.学习学习农民工的生活,理解他们的辛酸和付出。

3.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引导他们珍惜现有的生活。

二、教学重点1.分析节日习俗及其意义,学生能够区分正反意义。

2.了解农民工的辛酸和付出,明白现有生活的珍贵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感同身受,了解他人的境况。

2.学生能够思考、总结和表达自己的思维。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老师向学生询问是否知道春节这一节日与新年计划有何关联,引出问题。

2.讲解(20分钟)1.步骤1:介绍春节的起源–了解春节取代年节的历史背景。

–了解春节的传统习俗及其含义。

2.步骤2:讲述农民工的辛酸–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向学生介绍农民工的生活。

–跟学生测评生活与农民工生活的差异,让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

3.步骤3:引导学生思考对农民工的关注–引导学生思考农民工对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激发学生对农民工的感激和关注。

3.实践(10分钟)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如何当好一个公民,关注并改善农民工的生活。

每组挑选一名同学做笔记汇报,其他组员互相补充。

4.总结(5分钟)老师提问学生:你有什么感触?珍惜当下生活,感恩别人的付出。

五、作业完成练习册P36和P37的部分练习。

六、评价方法1.学生的讨论和汇报表现。

2.练习册的作业完成情况。

3.学生的提问、回答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后记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传统节日背后的意义,了解农民工的辛酸和付出。

在讨论中激发他们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帮助,加深了他们的感恩之心,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 家乡的喜与忧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 家乡的喜与忧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 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的《12家乡的喜与忧》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家乡在发展过程中既有喜讯也有忧虑,需要我们共同去面对和解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学会关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家乡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情感,他们愿意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但还缺乏对家乡发展全面的认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家乡的变化,提高关爱家乡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认识到家乡既有喜讯也有忧虑。

2.培养学生关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认识到家乡的喜与忧。

2.难点:培养学生关爱家乡,为家乡的发展出一份力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家乡的变化。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家乡的喜与忧。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家乡的图片、视频等素材。

2.准备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家乡的美景和发展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关于家乡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家乡的喜与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现状。

–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巩固(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巩固。

–学生回答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计划,提高关爱家乡的意识。

12《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2《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12《家乡的喜与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家乡,了解自己家乡的一些特征,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

2.掌握家乡的喜与忧的含义,理解家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3.通过课外调查和采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启发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和建设,树立报效家乡、爱护家乡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家乡的喜与忧的含义。

2.学会通过调查和采访了解家乡的情况。

难点1.启发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建设。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热爱家乡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地图展示本地区的一些景点和建筑,向学生介绍和回顾自己的家乡。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家乡,评价自己家乡的一些优势特点。

2. 了解家乡的喜与忧通过情境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各种形式的喜悦和忧愁,引导学生理解家乡的喜与忧的含义,并且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家乡存在的喜与忧。

3. 调查家乡情况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调查,如走访社区、查阅媒体、采访邻居等方式,以了解本地区的发展和环境状况。

调查结果可通过班级汇报或校报分享。

4. 反思家乡的喜与忧学生在了解家乡的情况后,根据所了解的情况,结合自己的感受,思考并讲述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5. 课堂小结回顾上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家乡的发展和建设,怎样为家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教学方式1.情境教学法2.课外调查、采访法3.口头表达法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调查及汇报情况,以及课堂展示的标志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做出评价。

六、教学延伸教师鼓励学生根据所了解到的家乡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环境、未来发展等因素,探讨如何关心家乡发展,并组织学生开展有利家乡发展的活动。

如资助困难儿童、开展环保活动等。

同时,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共同推进行容建设。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12.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第12课《家乡的喜与忧》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背景,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依据,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入手,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出发,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活,在体验中接受教育,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对于家乡有深厚的感情,但对于家乡的发展问题和解决方法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家乡的喜与忧,并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受家乡的喜与忧。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发现家乡的喜与忧,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难点:培养学生对家乡发展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的喜与忧。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家乡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乡发展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喜与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家乡的发展案例和相关信息。

2.学生准备搜集家乡的相关信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喜与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家乡的发展案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案例中的喜与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部分小组的解决方案,让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家乡发展的未来,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期望。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和责任感。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与忧》优质教学设计

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家乡的喜与忧》优质教学设计

《家乡的喜与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意识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

从关心家乡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可触可感的资源出发,了解自己的家乡——哈尔滨,在认知和情感上实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逐步升华,着力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

学情分析1.通过低中年段教材中家乡话题的学习,学生对家乡的地理环境、物产、自然风光、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情感认同。

在此基础上,本课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活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维度丰富和深化对家乡的认识,全面地了解家乡,从而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

2.学生对家乡有初步的了解,比如交通、饮食、旅游、教育等,并且已经具备一定的活动调查能力。

通过分组合作调查,学生既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又能发现和关注家乡发展中的问题。

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汇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关心家乡的发展。

教学目标1.通过访问、调查了解家乡发展建设中的问题,培养主动关心家乡发展的忧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

2.通过调查等活动,了解和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

3.关注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重点调查了解家乡哈尔滨的发展建设,感受其发展变化。

关注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可行性建议。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主动关心家乡发展的忧患意识和公共参与意识。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哈尔滨的宣传视频。

2.调查家乡的过去与现在。

教学流程教学引入观察照片,对比话发展1.出示老照片猜猜看:和兴路、防洪纪念塔、太阳岛公园。

2.出示以前和现在的三组对比照片,说一说这些地方发生了哪些变化?3.揭示课题:家乡的喜与忧我们观察到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建筑也越来越现代化,这节课我们一起聊聊家乡的发展变化吧。

活动一汇报调查主题,了解家乡发展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很多调查方法,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组成小组,开展调查。

相信你们已经发现了家乡的很多变化,来分享你们的调查结果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家乡的喜与忧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看看家乡的现在,从而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

2.让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发现家乡的巨变,通过宣传、反映、建议让学
生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里来。

3.让学生从家乡的变化中,感受家乡的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
养作为家乡的一员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发现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宣传、反映、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里来。

教学难点:
发现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作为家乡的一员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责任感。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让我们一起来观看。

1.同学们,你们觉得上海美吗?
2.是啊,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家庭生活日新月异,家乡面貌翻天覆地,家乡人们的观念一日干里。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家乡家庭生活方面的变化。

(板书课题:家乡的喜与忧)
二、交流分享,激发共鸣
活动一:现在的家庭生活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客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赵奶奶家中做客。

1.住
出示图片:赵奶奶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食
出示图片:同学们,别光顾着参观,热情好客的主人端来了好吃的招待大家,看一看,都有什么?
3.用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食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呀让我们去看
一看:(电饭煲,电饼铛,微波炉…)请你们再找找看,房子里还有哪些现代化的电器:(冰箱,全自动洗衣机,智能电视??…?)我们每天都跟这些现代化的电器打交道,不仅如此,就连我们吃的食物也是用高科技的农具种植、生产的呢,你知道的有哪些?(播种机,除草机,收割机??)
4.衣
出示图片:在出行之前,可别忘了把我们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现在让我们打开衣橱,挑选舒适又漂亮的衣服吧!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板书:住食用行衣)活动二:过去的家庭生活
同学们,我们现在的生活如此便利、幸福,你们知道以前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让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让时光倒流,穿越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去看看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生活吧!
播放视频:
1.小组内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2.从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口中你还了解到过去生活条件是什么样的
三、合作交流,追根究底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我们的家庭生活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呀!同学
们,你们想过没有,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小结:家乡的生活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国家改革开放和富民
强国的政策指引,另一方面是一代又一代家乡人民艰苦奋斗,努力创造的结果。

(板书:强国富民艰苦奋斗)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我们的家乡跨上了时代的列车,正在飞速发展,
家乡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辉煌,作为小主人的你们,想为家乡做点什么呢?请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完成《家乡发展建议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