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宋词

合集下载

最美宋词100首

最美宋词100首

最美宋词100首其实,有许多人认为中国宋词正是中国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代表,可以说这类诗歌表现出一种特殊的诗性,把深厚的文化底蕴具体而形象地表达出来,有着浓郁的东方气息。

在宋代,宋词深受文人喜爱,几乎每一位文人都会写一篇或几篇宋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此展示自己的才华。

不论是北宋的苏轼,还是南宋的辛弃疾,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趣味,一直流传至今,令人神往。

其实,在宋代的文学史上,每一位文人的宋词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旋律,有许多优秀的宋词被世人所熟知,成为宋代文学佳作。

比如说,苏轼的《水调歌头》、辛弃疾的《青玉案》,即使是现在,都令人赞叹不已!而以下这100首宋词,也都是不容错过的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去品读:1、《蝶恋花》,苏轼2、《念奴娇》,辛弃疾3、《江城子》,秦观4、《忆江南》,王安石5、《鹊桥仙》,白居易6、《凉州词》,王之涣7、《如梦令》,李清照8、《登建康赏心亭》,徐再思9、《鹧鸪天》,董尧臣10、《破阵子》,刘克庄12、《相见欢》,杨万里13、《菩萨蛮》,卢祖皋14、《送元九》,李煜15、《青玉案》,辛弃疾16、《西江月》,裴迪17、《望海潮》,王安石18、《浪淘沙》,宋之问19、《点绛唇》,李商隐20、《长相思》,元稹21、《水调歌头》,苏轼22、《虞美人》,元好问23、《怨情》,苏辙24、《卜算子》,辛弃疾25、《清平乐》,辛弃疾26、《减字木兰花》,李清照27、《老学庵》,秦观28、《苏幕遮》,晏几道29、《青玉案二首》,李清照30、《饮马长城窟行》,晏几道31、《贺新郎》,范仲淹32、《天净沙》,白居易34、《清平调》,欧阳修35、《一剪梅》,王安石36、《南乡子》,李商隐3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之涣38、《渔家傲》,柳永39、《满江红》,杜甫40、《哀江头》,李白41、《画西楼》,晏殊42、《酹江月》,高适43、《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44、《鹧鸪天》,董尧臣45、《青玉案宝钗羁旅》,辛弃疾46、《水龙吟》,李煜47、《踏莎行》,白居易48、《虞美人怨情》,元好问49、《菩萨蛮秋夜雨》,卢祖皋50、《破阵子》,刘克庄51、《石州题西楼》,李煜52、《浣溪沙落花》,晏殊53、《立春日》,陆游54、《西江月望月怀远》,裴迪55、《怨情浣溪沙》,晏殊56、《渔家傲九江》,柳永57、《登乐游原》,姜夔58、《八声甘州》,王安石59、《清明》,李白60、《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秦观61、《三台》,李商隐62、《怨情江南》,苏辙63、《虞美人春怨》,元好问64、《子夜歌》,柯非65、《蝶恋花满庭芳》,苏轼66、《谒金门》,李清照67、《贺新郎送别》,范仲淹68、《木兰花慢》,李清照69、《浣溪沙折桂令》,晏殊70、《喜迁莺》,李商隐71、《念奴娇金缕曲》,辛弃疾72、《定风波》,李煜73、《绝句》,杜牧74、《六幺歌》,晏几道75、《鹊桥仙仙葫芦》,白居易76、《浪淘沙一枝花》,宋之问77、《凤求凰》,徐再思78、《清平乐秋夕》,辛弃疾79、《元日》,苏轼80、《怨情春水》,苏辙81、《浣溪沙新添声》,晏殊82、《浪淘沙谪仙怨》,宋之问83、《浣溪沙醉花阴》,晏殊84、《朝中措》,晏几道85、《清明时节》,张养浩86、《梁甫吟》,晏几道87、《念奴娇梅花引》,辛弃疾88、《虞美人清明》,元好问89、《蝶恋花鹊踏枝》,苏轼90、《水龙吟经乱离后》,李煜91、《十二凤池》,宋之问92、《浣溪沙水晶帐》,晏殊93、《浣溪沙终南别业》,晏殊94、《青玉案三月三日》,辛弃疾9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裴迪96、《南乡子武陵春》,李商隐97、《竹枝词》,朱熹98、《忆圣上》,秦观99、《渔家傲一日游古原》,柳永100、《长相思绝句》,元稹这100首宋词,虽然都出自不同的文人之手,但都反映了宋代文人的风雅趣味以及他们的憧憬,其中都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范文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范文

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范文宋词三百首读书心得1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数不清的文人雅客留下了流传至今的文字。

早在战国时期,伟大诗人屈原便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骚》,后来又出现了《论语》、《史记》等巨著。

到了唐、宋、元、明、清时期,诗词歌赋、小说更是各具风采。

爱诗之人,必定从小背诵《唐诗三百首》,而爱词之人,当然少不了有一本《宋词三百首》。

小学时,老师很少提到宋词,上了中学,我渐渐对宋词有了了解并喜欢上这种文学体裁。

著名词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都是我经常在朋友、家人面前提起的对象。

这个暑假,我还特意买了一本朱祖谋的《宋词三百首》回家欣赏。

在《宋词三百首》中,有许多我从未听过的词人,像时彦、周紫芝、袁去华,但他们的词句仍让我陶醉:“胡马嘶风,汉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残照。

”“梧桐叶上三更语,叶叶声声是别离。

”“唤觉来厌厌,残照依然花坞。

”宋词,它不用像唐诗,每一行的字都一样多,但却有一定的词律格式;它也不用有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恰当名字,只要有词牌名就足够了,这样反而让人忍不住想去看看词的内容;它更不用像小说,要有人物、环境和情节,完全是作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很好地抒发了写词时的感情,读起来仿佛是身临其境。

正是因为宋词的传神、飘逸,才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

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我想,人们看着窗外的美景,一定会吟上一句:“绿柳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等到夏天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到乡村去度假,晚上,若是在小路上散步,一定会有和辛弃疾一样的感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不知不觉,秋风已将树叶吹黄了,词人秦观正是在这时写下了《浣溪沙》中的名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秋天,还有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那就是中秋节,或许,一个几乎不会中文的外国人,也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千古绝句。

一个人难免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这时,他就像陆游笔下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宋词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宋词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

宋词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宋词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第一故事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宋词读后感范文(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宋词读后感1也许是受了妈妈的影响,我从小就十分喜欢读宋词、背宋词。

从小学二年级到现在,妈妈已经给我买了好几本宋词书了呢!并且让我把喜欢的背下来了。

为了让我能更好地理解宋词,妈妈就耐心地给我讲解每一篇的历史背景,理解词中深刻的含义。

刚开始,我以为唐诗和宋词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上网一查才知道,它们有许多的不同之处:唐诗要有工整的诗体,绝句四句,律诗八句,要平仄押韵。

而宋词的产生可以追溯到隋唐。

词,作为一种用来歌唱的配乐诗体,它要按照音韵填词,而音乐成了他的第一要素,从五代到晚唐,到了宋代,宋词到了最辉煌最优秀的时代。

所以人们现在把词统称为宋词。

唐诗和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人民世代传诵。

在这些伟大的宋词家中,我最喜欢的要数苏轼、辛弃疾、陆游、李清照……他们也被后人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苏轼的出现,改变了晚唐婉约的词风,突破了五代来专写男女恋情的旧框子,扩大了题材,提高了意境。

他的词有写自然风光的,借写人写物抒情的,词风千变万化。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描写中秋月的词,朗朗上口,流传至今,成了千古名篇。

有人评此词为“天仙化人之笔”。

我最欣赏苏轼豪放的词风,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气势磅礴,雄浑有力,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三国时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

当然,他也有十分温柔的一面,如《江城子》悼念自己亡妻中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使人听起来又心酸又心动。

细品唐诗宋词作文

细品唐诗宋词作文

细品唐诗宋词作文唐诗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它们以其细腻的笔触、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赢得了世人的喜爱。

细品唐诗宋词,就像是品味一杯上好的酒,需要细细品味,方能领略其中的韵味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细品唐诗宋词,感受其中的美妙意境和情感流露。

唐诗宋词中最为人称道的当属李白的《将进酒》和苏轼的《水调歌头》。

李白的《将进酒》以豪迈的气势和奔放的情感著称,其中“欲饮琵琶馆,琵琶杂醉弦”一句,表现了诗人豪饮的豪情壮志,令人为之动容。

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以清新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而闻名,其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追问和思索,令人感叹不已。

细品唐诗宋词,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在品读《将进酒》时,我们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豪饮的豪情壮志,仿佛能够听到琵琶的悠扬琴声,感受到诗人豪情万丈的豪迈。

而在品读《水调歌头》时,我们仿佛能够看到明月高悬,把酒问青天的诗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追问和思索,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澎湃与悲凉。

唐诗宋词中的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绘声绘色的画卷,都是一首承载着诗人情感的乐章。

在品读唐诗宋词的过程中,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境和情感。

在这些古老的诗句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悲凉情怀,还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细品唐诗宋词,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得以片刻的宁静和安宁。

在这些古老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找到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可以找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后人,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细品唐诗宋词,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在这些古老的诗句中,我们可以找到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可以找到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唐诗宋词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后人,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让我们一起细品唐诗宋词,感受其中的美妙意境和情感流露。

品读宋词,感受韵味之美

品读宋词,感受韵味之美

读 诗 语 ,品评 感 知 作 者 在 韵 律 上 的 整 齐 和 谐 、词 句 上 相顾 无 言 ,惟有 泪千 行 。”“料 得 年 年 肠 断处 ,明月 夜 ,
的精 妙 绝 伦 。
短 松 冈 ”,词 风 哀 婉 缠 绵 ,字 字 浸 润 血 泪 ,极 富 感 染
例 如 ,学 习宋 词 《渔 家 傲 ·塞 下 秋 来 风 景 异 》,这 力 ,读 来 不 觉 令 人 潸 然 泪下 ;再 如 他 的《蝶恋 花》:“枝
号 角 之 声 在 天 地 间 回荡 ,孤 零 零 的 城 门 早 已 紧 紧关 发 了对 去年 类 似 景 象 的追 忆 :一 样 的 暮 春天 气 ,一 样
Hale Waihona Puke 闭 。短 短 的 十 几个 字 ,边 塞 的 黄 昏就 被 表 现 得 壮 阔 苍 的亭 台 楼 阁 ,一 样 的 听 词 饮 酒 ,可是 人 事 已经 有 了 很
真 实 而丰 满 的 灵 魂 ,品味 精 妙 的语 言 、欣 赏 别 样 的 风 学 生 读 来 ,情 绪激 昂 ,仿 佛 自己化 身 苏 轼 ,满 含 一 腔
格 、感悟 丰富 的哲 理 哲 思 。
抱 国之 志 。为 了开拓 学 生 的 视 野 ,让 他 们 感 知宋 词 词
一 、 读 宋 词 。品 味 精 妙 的语 言
杯 酒 消 解不 了离 家 万 里 的 乡 愁 。而 后 一句 的 “燕 然 未 止 的 ,只 能 期 望 它 的 再 次 东 升 ,可 是 流逝 的 时 光 、美
勒 归 无 计 ”,是 本 词 思 想 上 的 亮 点 ,有 了 这 一 句 后 既 好 的事 物 ,已经 再 也 无 法 重 现 。接 下来 ,上 阕的 伤 感
“雁 去无 留意 ”反 衬 自 己的 滞 留于 此 的 些 许 无 奈 ,如 富哲 理 哲 思 。例 如 ,学 习 晏殊 《浣 溪 沙 》,这 首 词 表 现

有关读唐诗宋词选读有感(精选13篇)

有关读唐诗宋词选读有感(精选13篇)

读唐诗宋词选读有感有关读唐诗宋词选读有感(精选13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唐诗宋词选读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唐诗宋词选读有感篇1直到上了高中,学了《唐诗宋词选读》,我才感受到那韵味。

如果说现代诗是揭示了现实的黑暗,讽刺社会丑恶嘴脸,是一把尖锐的匕首;那么唐诗是一杯茶。

只有淡淡的品茶,宁静的看着茶水的雾气,才能知晓它的韵味,了解美丽与恬静背后诗人的思想与情绪。

唐诗纵使带了太多的愤懑,伤感,豪迈不羁,离愁别绪…但在我眼中,它终究是一杯茶,一杯蕴含了无数情绪的茶。

这杯茶里,曾有一位诗人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杯茶里也曾融入了一个诗人的豪迈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杯茶里暗含着一位忠臣的血泪“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这杯茶里也曾因边关的紧急战事而泛过一丝涟漪“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这杯茶里也曾包含了太多的叹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诗人已盈满热泪,只有重重的叹息…这杯茶里已融合了太多的叹息,它记录着唐朝的历史,它为唐朝而生,它是唐朝的倾听着,记录者。

它让我们懂得了去品诗,感受唐诗的魅力。

这杯茶是一位智者,它将那么多的情绪埋藏在心底,只为让我们去了解它内心深处的喜悦,叹息,痛苦,悲伤,秘密…我眼中的唐诗是充满韵味的,它是一位穿着古朴,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股风流的文人雅士;它亦或是一位出生在江南古镇的婷婷少女,一颦一笑间有一股难以描述的韵致…这就是唐诗,它可化作千万种景象,千万种情绪,千万种风情。

惟一不变的是唐诗骨子里的韵味,让人思索,让人感慨万分。

读唐诗宋词选读有感篇2高二下学期,语文教学以《唐诗宋词选读》和《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为主,根据备课组的计划,上半学期主要是教学《唐诗宋词选读》。

虽然说是选修课的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老师都希望学生能尽可能多的掌握诗歌的知识,培养他们阅读古典诗歌的能力,提高他们解答诗歌类问题的能力。

宋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宋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宋词鉴赏方法与技巧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鉴赏宋词的方法与技巧对于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至关重要。

以下是关于宋词鉴赏方法与技巧的50条详细描述:1. 了解宋词的历史背景,包括宋代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对词作的影响。

2. 掌握基本的鉴赏评价标准,如词牌、曲调、用典、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3. 对宋词的韵律和格律进行熟悉,了解其特有的音律韵调。

4. 学习宋词的作者生平、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从中了解词作的创作意图和内涵。

5. 对宋词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包括用词精准、情感真挚等方面的特色。

6. 借助工具书和研究资料,深入了解不同词人的词风和写作特点。

7. 注意宋词的意象和意境,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与内涵。

8. 把握宋词作品中的意境美,尤其是对自然景色、艺术境界等的刻画。

9. 关注宋词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包括爱情、离别、怀古等不同主题的表达。

10. 通过跨领域的学习,能够结合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理解和欣赏宋词。

11. 谨慎对待网络上的词作鉴赏,根据专业文学评论或研究成果进行判断。

12. 将词牌曲调、作品主题、作者情感等要素结合起来进行宋词整体的欣赏和解读。

13. 多听、多看、多思,培养对宋词作品的直观感受和深层理解。

14. 学会通过鉴赏一首词作的整体氛围、情感和意象,体会其中的意蕴和美感。

15. 对比不同作者、不同时期的词作,发现其间的文学脉络和风格差异。

16. 学会从作品的细节之处,如用典、比喻等,来体会词作的艺术魅力。

17. 深入了解和品味词作中的抒情、婉约、清丽等风格特点。

18. 通过对音韵、音律的欣赏来领略宋词的声韵美感。

19. 不断积累对词作的阅读和鉴赏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品味。

20. 学会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中去理解其词作的情感背景和内涵。

21. 发挥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将词作与当下的个人情感、生活经历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

22. 注意歌曲演唱者的诠释和表现,以获取对词作的更丰富和深刻的理解。

宋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宋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宋词鉴赏方法与技巧
宋词鉴赏的方法与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词人及背景:在鉴赏宋词之前,需要了解词人的生平、思想、风格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这对于理解词的内容和情感有重要作用。

2. 品读词句:宋词的语言优美,措辞考究,富有音韵之美。

在鉴赏时,要细读词句,欣赏其语言之美,领悟其表达之意。

3. 抓住词眼:词眼是词中最为精炼传神的字词,能够准确地传达词人的情感和意图。

在鉴赏时,要抓住词眼,深入体会其含义和作用。

4. 感受意境:宋词注重意境的创造,通过描绘景物、情感、人物等来表达一种情感和氛围。

在鉴赏时,要用心感受词的意境,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美和情感。

5. 分析表现手法:宋词的表现手法多样,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用典等。

在鉴赏时,要分析词人所采用的表现手法,理解其对于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6. 领悟风格特色:每个词人都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如豪放、婉约、清新、典雅等。

在鉴赏时,要了解词人的风格特色,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7. 思考主题思想:宋词的主题思想广泛,涉及人生、社会、自然等多个方面。

在鉴赏时,要思考词的主题思想,理解其对于当时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8. 注重声韵美:宋词注重音韵之美,其平仄、韵律都有严格的规定。

在鉴赏时,要注意词的声韵之美,通过朗读、吟咏等方式来感受其音乐之美。

综合运用以上方法与技巧进行宋词鉴赏,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词的内容,领略其美感,提高对宋词的鉴赏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1.读通读懂这首词,体会农家乐,感受田园生活的纯朴。

2.能体会这首词的情趣,并能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情趣。

3.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学情分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到,学生要“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古诗词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并通过这些美好的事物和形象去感染、塑造学生,造就他们完善的人格与和谐的心灵。

这首词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体会诗词的情境美。

把学生带人诗词所描写的情境之中,把握诗词的整体意境。

【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领悟作者那忧国忧民的壮烈情怀。

【教学过程】一、揭题,理解题意。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请同学看好黑板,大家仔细看看:今天我们学的内容跟你平时学的古诗有什么不同?2、这就是词。

词是文体名称,是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都可以合乐歌唱,所以唐代又称为“曲、杂曲、曲子词”。

词萌芽于隋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故有“唐诗宋词元曲明小说”之说。

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因为词可以合乐歌唱,把词的曲调名称称作“词牌”。

本课的“清平乐”就是词牌名,又名“醉东风”。

这里的“乐”读“yuè”,是多音字,“村居”是题目,与内容有关。

请同学们读题。

你还学过哪首词?3、那么,词题目“村居”是什么意思呢?这首词是谁写的呢?你了解辛弃疾这个人吗?把你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读给大家听听。

(辛弃疾这个词人一生主张抗金,写了不少爱国诗词。

他盼望国家统一,词中充满了爱国热情,倾诉了壮志难酬的悲愤,词的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雄厚,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那么,他为什么会写这样一首恬静安逸的田园词呢?他在这首词中又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呢?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品读。

(开头供参考)一、古诗导入,初识宋词。

1、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相信同学们平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词,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好吗?老师说前半句,你们一起说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把这些诗词连起来读一遍。

略教师提供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后半句。

3、这都是描写乡村生活的诗词。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驻足于乡村,寄情于田园,各自用诗词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乡村生活的词。

一起读课题。

4、仔细看看,与我们平时的诗题有什么不同?清平乐,是词牌名。

什么是词牌名呢?老师这里有收集的资料。

大家看。

读屏幕出示小资料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才是这首词------真正的题目。

我们在书写课题的时候中间要空一格,跟着老师一起写。

板书:“乐”这个字读yue,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词牌名和村居。

清平乐题目中间要略有停顿。

一起再读课题。

5、读着课题,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二、自主初读,感知词韵。

初读古诗1、你们的理解丰富了课题的意思,那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拿起课文,放开声音来读读这首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谁能一个人,放开声音读读这首词?你第一个举手老师就请你来读。

指名读。

再读古诗(屏幕出示图文结合的词)4、词一般分上阙和下阙两部分,也叫上片和下片。

朗读时,上、下阙之间要停顿,我们来喘一口气作为停顿。

一起再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三读古诗5、古人颂词时往往还会摇头晃脑动起来,完全沉浸在诗词描绘的意境中,我们也这样地来读一读,好不好?(师生齐读)6、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了,再将图文结合,一定理解了很多。

但古诗词毕竟难懂,到目前为止,你还有什么字词难以理解?7、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如果学生能解答,可让学生说说你怎么知道的)(1)吴音:吴地的方言。

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住在江西上饶地区,春秋时代这个地方属于吴国。

所以那里的方言就叫吴音。

现在吴音泛指江苏、上海、浙江地区的方言,我们常州在.江苏,所以我们的方言也可以叫吴音。

(2)什么叫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热。

(3)有一个生字,谁来读一读——翁。

连着后面的“媪”一起读。

请你领着大家读一读看图,谁是翁?柳宗元在《江雪》中说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翁”就是指年老的男子。

媪:看看部首?明白吧!图上只有一位女性。

指的是------年老的妇女。

(4)锄也是生字,一起读。

什么叫锄豆?在豆地里锄草。

(5)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中,有一个多音字——剥bao、bo(板书)谁来读一读这个“剥”字?你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

比如,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莲蓬的皮去掉叫——。

把苹果的皮去掉叫――剥和削这两个字组成词读――一起再读这个句子。

(6)“莲蓬”的莲也是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蓬”我们平时念轻声,这里为什么念pénɡ?同学们,这是诗词里和仄、押韵的需要。

你们看,“小、草、好、媪;东、笼、蓬”。

这些字读的时候字音都要饱满。

一起再来读这首词,。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想象画面,把握词意。

1、同学们,俗话说“词中有画,画中有词”,我们这么读着,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呢?2、交流、反馈。

3、谁能连起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4、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这首词的意思就明白了。

咱们把自己的感觉、体会放到词当中去,再来读一读这首词。

(二)品读词句,进入词境。

1、通过想象,我们基本读懂了这首词的意思。

但是,还不够。

一首好词就好像一壶好茶,越读越品就越觉得香气萦绕,韵味深长。

所以,我们读词就要读到词人的内心深处去。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细细品味这首词。

来,再读课题。

——清平乐村居。

2、谁来告诉老师,村居的“景”是怎样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读着这句词,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

你还看到了什么?——青青草。

低小的茅檐读着“青草”我们能想到-----那么读着“青青草”你能想象到什么?你看,多一个绿色的小草,字我们的理解就更丰富了。

谁来读读第一句。

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这如茵的绿草。

评价:同学们,你们还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可以联系最后一句话来想,你看到了一条怎样的小溪?这使老师想到了两句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阵清风吹来说不定还能让人闻到一股——清香。

.多美的画面啊,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

让我们一起再读这句话。

3、同学们,村居的“景”是美的,村居中的“人”更美。

有哪些人啊?他们都是一家人,在这五口之家里,给你印象最深的,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人呢?预设一、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谁来读读这句词?说说看,你为什么最喜欢小儿?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2、这句话中的“无赖”在生活中听说过吗?用吴音说------什么意思?那么在这句话里,你觉得“无赖”是这个意思吗?那是什么意思?请你们再去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个字写出了小儿的“无赖”呢?——卧。

3、这里的卧,它是一种什么姿势?把趴放进词句,读-----好不好?为什么?卧还有什(趴)那么姿势?(躺、睡)把“”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那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卧的?可以是趴着,可以是躺着,也可以侧着身子,想怎么卧就怎么卧,怎么卧舒服就怎么卧。

4、看看他的小脚丫,让我们以手代脚动起来,再看他的神情,他怎样剥的?送他一个词?(无多么活泼、可爱、顽皮的小儿,谁能把小孩子卧剥莲蓬的童趣读出来。

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拘无束、注意表情,要笑着读。

预设二、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1、小儿是那么调皮可爱,那么他的两个哥哥呢?谁来读一读。

这对老夫妻喜不喜欢这两个儿子?你从哪里知道?他喜欢大儿子和二儿子的什么?大儿子是那么勤劳、二儿子那么懂事、心灵手巧。

2、你们理解的真不错,把你的理解送进词句读一读。

预设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除了这三个儿子,还有哪两个人让你们觉得也很美?老爷爷、老奶奶。

也就是这对满头白发的老夫妻。

2、为什么这对老夫妻也让你们觉得美,你看都满头白发了,也许牙齿都掉光了,还美?美在哪里用书上词说就叫?——相媚,(老爷爷、老奶奶年纪都这么大了,但他们还互相逗趣、说笑,就像年轻人一样)相媚好这个词用得真好,他告诉我们这对老夫妻虽然年龄大了还如此相亲相爱的,是不是好。

有些惊讶,来,把你惊讶送到句子中,一起读。

不仅你惊讶,辛弃疾也很惊讶,你看他学生读都禁不住走近茅屋去问了。

哪个词在问?白发谁家翁媪?注意这个“谁家”,要读出问(谁家)的语气,再读。

3、是啊,年纪都这么大了,还这么相亲相爱,亲密无间。

真是人老情不老。

两位老人就这么坐着,笑着,聊着,心里那个美哟,你瞧,老两口几杯酒下了肚,话就多了起来,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这个填空吗?和同桌一起试试。

(屏幕出示)老爷爷望了望老奶奶,捋着胡子笑着说:老伴呀,;听着老爷爷的话,老奶奶也乐得笑开了花,说:老头子呀,。

自己在座位上练说。

多么温馨的情景啊!让我们一起再读这句话。

(三)提炼词眼,沉醉词境。

1、哎,这里的“醉”仅仅是指老两口喝醉了吗?那是什么?——他们都陶醉了。

2、是啊,陶醉了。

可是读书要联系上下文,从词的上片那句“茅檐低小”,你读出了什么?是啊,他们的生活确实并不富裕,可老两口为什么还那么——他们家生活条件并不好,很贫困。

乐乎乎的,他们到底“醉”在哪儿?为什么而陶醉呢?(①醉在夫妻白头偕老,一家人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和和睦睦,生活安宁恬静。

②醉在多子多福,家丁兴旺。

③醉在儿子勤劳耕作,生活其乐融融。

④醉在老来得子,添了这么一个淘气可爱的小儿子啊!)3、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的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

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了,陶醉的只是他们一家人吗?还有谁?是啊,诗人辛弃疾,——作者。

也深深地陶醉了,来,让我们通过朗读读出词人陶醉的感觉来。

读“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4、我们似乎也被陶醉了?保持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整首词。

5、读到这里,你们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居生活?学生交流四、拓展背景,体验词情。

1、这也是辛弃疾的感受啊!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

不过辛弃疾喜欢这样的生活却是另有原因的。

老师相信大家读了这段文字,一定会知道原因:屏幕出示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领袖和旗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