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摘
要 :人力 资 源 的 管理 创 新在 企 业发 展 壮 大的 过 程 中 着 至 关重 要 的 作 用 , 握 和 满 足 一线 部 门 的需 求 是 人力 资 源 管 理 把
的真正 目标 。从单一公 司发展成为集团化企业 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机构调整、 人力资源部 门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角色转换、 人才储
M a g m e nno a i n i h o i a o o he De eo m e t na e ntI v to st e M tv t n ft v l p i n
B IS a - n , U Yig d n  ̄, HE Xio h n  ̄ Z A h n we ‘ W n - o g C N a - o g , HOU Je i4
Ab t a t Hu n r s l c n o a o ly n i o t n l n d v lpn e c mp n , a d s t f ig te r q i me t f h sr c : ma e ol e in v t n p a sa mp r tr e i e eo i g t o a y r i a o h n a syn h e u r i e ns o e t i t pr f s e a t n si u u a g t I r e e e r q ie ns a d b c me te ei i l s itn , h sa t l n ls ssv n tp r d me t so rt et r e. n o d r o me t h e u rme t n e o l be a s a t t i r c e a ay e e e d se s r t t h g s i
维普资讯
2 0 年 5月 08 第 2 第 2期 2卷
改革创新与发展

改革、创新与发展一、改革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众所周知84年以前的海尔是亏损147亿的青岛冰箱厂,企业基本谈不上管理,职工陋习比比皆是,没有质量是生命的概念,时任厂长的张瑞敏为了彻底扭转局面,出台了十三条规定、砸冰箱等举措,使一个刚刚兼并重组的企业树立质量为本的理念。
从84年至今,海尔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从无序到有序、从有序到体系、从体系到高度、从高度到延伸,现在海尔已经做为国内白色电器的龙头老大,产品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海尔商标在96年的无形资产价值达到77亿,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海尔这一切无不是在企业不断改革中取得的成绩。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在海尔的行政大楼上鸟瞰了其张总专用的直升飞机停机坪,其周围草坪的图案是其产品销往的世界地图。
联想我们从事的车辆检修工作,其产品就是车辆的检修质量,我想随着铁路体制机制改革,不久的将来车辆段的效益一定是以修车质量取胜,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约修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未来的检修车招标更应该贴近实际、成本精打细算,真正走进市场靠的是管理、靠的是实力。
二、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在海尔的管理上创新也比比皆是,如其成体系的OEC管理模式,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八个字代表了海尔管理的主要理念。
今天的工作今天必须完成,今天的效果应该比昨天有所提高,明天的目标应该比今天的要高,斜坡球体论、人单合一等。
做为生产家用电器的企业,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中国加入WTO,国外企业外国产品对中国消费市场的冲击,海尔能逆流而上正是基于这些理念的支撑。
我想铁路企业放权后,要自取生路,仅靠客货车运输单打一是无法完全生存的。
当前恰逢新的部领导班子提出的抓好运输主业,发展多元经济,盛部长曾说过,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一个企业只靠一种产品是没法做大做强长久发展的。
记得在一次干部培训班上,一位经济学教授谈到我们的高铁经营,说铁路应该不能仅靠车票的收入来维系企业的生存,其实因高铁的建设所带来的各种其他产业如旅游、广告、餐饮、商业、服务等隐性效益是非常巨大的。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力已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科技创
新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科技创新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知识水平,并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商机,从而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首先,科技创新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知识水平。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
社会背景下,许多领域节奏变化较快,对企业来说,要及时跟进发展趋势,调整经营策略,实现转型升级,这一切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推动。
科技创
新能够不断为企业提供新的管理理念、创新思维、新的技术和模式,帮助
企业了解行业的变化,掌握最新的行业技术,实现“人才增长,知识提升”,从而提高企业的知识水平。
其次,科技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新的商机。
当今市场经济的竞争日
益激烈,行业竞争优势不断重新洗牌,如果企业能够及时把握行业变化,
便能够把握新的商机。
而科技创新就是企业发现新的商机的关键。
通过技
术创新,企业能够做到抓住新领域发展机遇,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建立更
全面更有竞争力的产品体系,从而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拓展企业
的经营空间。
此外,科技创新还能够帮助企业处理和解决问题。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后 印成 为印刷业的新宠而飞速前进。预印有批量大、 成本低的特点 ,后 印则适合快速消费品包装的需求。 界龙集团创始人费钧德董事长提出“ 我们要成为提 供策 划 、设计 、产品 、服务多种 选择的世界性供 应
商 ,最终让我们的客户提高收益” 的经营宗旨,要求界
印刷杂志》 曾报道过 。如今 ,微型瓦楞板 印刷产 品 也 随着界龙彩印 日益庞大的出口定单远销海 内外 ,扬名
中外 。
亚洲第一条A IR EMP I ST AD C I瓦楞纸板生产线,研制 ] 生产出国内领先的低克重、高强度瓦楞纸包装箱 ,实
现 了瓦楞包装的轻量化 ,节能环保 ,同时改变 了微型 瓦楞包装产 品一直依赖 国外进 口的局面 。
产品易于回收利用 ,完全符合 国际绿色包装发展 的趋 势要求 ,有效地 降低包 装运输成本 。 2 0 年 ,界 龙彩 印 印制 的 “ 0 7 电池 回收 盒” 获第 5 届美 国印制大奖赛银奖 ,“ 8 迪斯尼玩具盒” 获铜奖;
着市场物流形态方 向的转变 ,界龙集团结合 自身的独 特发展 的文化底蕴 ,集合了众多 的印刷工艺方式 ,由 分散向集 中转移 ,从单一采购向购买整体包 装服务方 案转移 ,印刷 品向更精美 、更环保 、更快捷 、更低成
在胶 印发展如火如荼之际 ,界龙彩印投资引进 了 博斯特6 16 ×1 1 色 .m .m的F e o 6 i o 柔性版 l -10 V s n x i 印刷机、博斯 特S O 10 VII N A tpae 模切 P 6 一 SO uo ltn 机和博斯特LL 70 IA 10 自动糊盒机 ,走上 了胶柔并进 的彩 印包装探索之路 。
“ 好时食品展 示架 ” 中华 印刷大奖金奖 ,“ 国/  ̄I 获 美 Jl I、 葡萄酒盒” 获银 奖。公司早 已把减量化技术 、创新开 发“ 低克重 、高强度” 的纸板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
创新是饲料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
6 经 营与 管理 6.
养殖与饲料 21 0 1年 第 6 期
品线作 为公 司产 品战略 , 通过 近 2 的努力 , 龙公 被天 龙高 管所接 受 。近 5年 来 , 龙 公 司 的发 展 思 年 天 天
司 已形 成 了完整 的猪料 产品线 , 教槽 料 、 程料 已进 路有 了重 大突破 : 专攻饲 料领 域生存 比较 艰难 , 全 ① 且 入一线 品牌行 业 , 种猪料 正在 形成强 势 品牌 。 2 3 管理创 新 . 很难 有重 大突破 ; ②谨 慎地 向产 业链 延伸 , 可有较 大 生存 空 间 ; 以饲 料 产 业 为 主 体 , 展 农 业 生 物 工 ③ 发
不断创 新 , 方能绝 处 逢 生 ; 有不 断 创 新 , 能 规 避 唯 方
是模糊 的 , 仅仅想 借 饲 料 产 品媒 介 , 客 户 认 同 , 让 挖
一
桶金 , 品牌 和企 业 的未 来 缺乏 战略 思 考 。随 着 对
慢性 自杀 ; 唯有不 断创 新 , 能逢 凶 化 吉 ” 诸 于 行 方 付 动, 才赢 得 了天 龙 的今 天 。“ 不做 温 水 中的青 蛙 , 要 做 竞 争 中 的 枭 雄 ” 这 是 支 持 天 龙 人 不 断 创 新 的 ,
的重 重包 围之 中实现 突 围 , 找到 自己生 存 的空 间呢 ?
“ 战略 决定 成 败 , 略决 定 未来 , 择 比努 力 更 战 选 重要 ” 这是 天龙 人 的共 识 。战 略讲究 相对稳 定 , 战 但
略也 要适 时调 整 , 时俱进 。创 业初期 , 与 我们 的战略
天龙 人思考 着 、 索 着 , 后 把天 龙 人 的共识 “ 有 探 最 唯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当前世界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取代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要素.于是越来越多的国人取得了这样的共识:大力发展科技,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与水平,是决胜21世纪经济的关键.科技创新是时代的大趋势.一、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我国的一些企业已经具有了巨大的创新潜力.要想顺利实现在新世纪的头2 0年,使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着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在发达国家,90%的跨国公司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战略的主体内容,80%建立了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把销售额的5%投入到研究开发当中.而在中国,万家大中型企业中,拥有研发机构的仅占25%,超过半数的中央企业科技投入不足主营收入的%,许多企业的核心技术和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另有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全部国有企业和有一定规模的非国有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的总和,还不如一个福特汽车公司当年研究开发经费的一半多.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不搞短期行为,不仅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为满足子孙后代的需求,留下充分的资源、空间和条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持续优化是基础,经济持续增长是条件,社会持续进步是目的.为三大持续的实现,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我国的科技研发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之间存在一个很大的鸿沟——科技研究与开发游离于企业:一方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远离企业和市场,研究的许多项目目标不明确,甚至不符合市场需要;另一方面,企业缺乏强有力的研究开发机制.近20年,我国企业的进步非常大,但这个进步基本上是靠引进成果.引进是要受到限制的,靠引进推动中国的科技产业发展,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企业最强的生命力,就在于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加快科技创新,增强竞争能力,必须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家思想创新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引导企业不断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产品,实现企业发展由单纯的技术引进、加工组装向自主创新、自主制造转变.例如,海信的生存与发展就得益于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人才是本,技术是根,创新是魂”是海信的技术观,以技术孵化产业是海信创新科技的特色.二、科技创新是企业最大的财富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对竞争而言,不创新,即失败.因此企业经营必然表现为不断地创新.联合国人士间曾流传一个论断:“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差距,实际是创造力的差距.”把这个论断演绎到企业界,同样可作这样的论断:“优秀企业与后进企业的差距,也在于创造力的差距,即科技创新的差距.”在市场经济史上,凡是经受住时间考验的优秀企业,都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最大财富,时时处处致力于企业的科技创新.日本的索尼公司在刚起家时,仅20名员工、500美元资本,但在经营决策上坚决走自己的科技创新之路.在别的企业都大上普通电器时,索尼公司独家开发出的录音机;在晶体管刚刚诞生时,索尼公司又及时抓住机遇,迅速推出应用晶体管的袖珍收音机……这样,平均每年推出上千种新产品,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创新,终于缔造了一个“电器帝国”,在总结其成功的奥妙时,仅归结为四个字“科技创新”.产品结构调整要注重科技创新来获得更新换代的效果.北京建筑五金实验厂原先只生产传统的老产品铸铁水龙头,由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乏力,企业陷于亏损;1993年通过转换产品创新机制,积极开发了换代产品陶瓷片水龙头,在性能上做到了使用60万次约20年不漏水,外形上更推出了铜镀铬、镀钛的流线型,企业立即取得了效益,走出了困境.实践证明,只有疲软的产品.没有疲软的市场,而企业的最大财富技术创新是使产品摆脱疲软的根本手段.三、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从企业内部看,任何企业都有三大系统:经营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这三大系统之间,经营是企业的龙头,管理是企业的基础,技术是企业的工具及动力.我们必须强调,管理是企业的基础,管理非常重要,但是管理不是目的,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十分明显,不必多说.但是科技只是工具及动力,科技也不是目的.科技是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经营要前进,就要拿出升级换代、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离开技术进步、科技创新这是办不到的.我们要搞电子商务,离开科技创新也办不到.管理要前进,这要搞ISO900 0贯标、ISO14000贯标,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创新;搞信息管理,离开科技创新也不行.经营管理的前进,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为管理服务的,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如果科技创新出现问题,会出现什么情况高层次的竞争,高在内心,高在创新.大家都很熟悉海尔,因为它是搞家用电器的,家用电器在价格上打的这么厉害,你看到过海尔降价吗基本上没有.许多人要问,市场经济不就是价格竞争吗应该说市场经济价格竞争是永恒的,尤其是供大于求的时候,价格竞争不可避免.但是,价格竞争档次并不高,比价格竞争档次高的是特色竞争、设计竞争、创新竞争.海尔不搞低层次的价格竞争,而搞高层次的特色竞争,设计竞争.总而言之,科技创新,海尔不降价,海尔到处是老大.我们看一下海尔的商品经营:客户的需求就是我的研发课题.2001年海尔在开国际经理人大会的时候,海尔的美国经理针对学生公寓对冰柜要求的信息提出,应该开发出一种抽屉式的冰柜.海尔总部一听,很有道理,马上下令开发抽屉式的冰柜.结果怎么样经过十七个小时,居然拿出了两代经过改进的第二代抽屉式冰柜的样机,十七个小时拿出了两代抽屉式冰柜,第二天开会的时候就送到了会场上,这样的快速反应就是科技创新,因此海尔的商品经营相当优秀.至于“市场疲软”的观点,是思想僵化者自我束缚.其实,市场是棵常青树,市场是永远不会疲软的.市场是需求的反映,而人类的需求是不会终止的:许多需求都是永恒的,并且是发展的;数量需求会到质量需求;旧的需求会到新的需求;低层次的需求会到高层次的需求,永无止境.至于中国的市场,这是有12亿人口支撑的最大、最肥的市场,又是极不成熟的市场,更是不可能疲软的市场.那么多的外商企业,都在盯着中国的市场眼红,待踏上中国的土地后,更是惊呼:中国的钱真好赚不难发现,外商打入中国市场,,往往不选择高科技、高精尖的项目,而最愿意进入的,则是我们许多经营者口口声声在喊“疲软”的量大面广的低技术领域.然而他们的产品一旦打入我国市场,虽然总比我们的传统产品卖得贵得多,但市场却也立时不见“疲软”,让这些商品迅速取得了市场霸主的地位.他们都不喊“市场疲软”.例如最简单不过的牙刷,在质量与品牌的基础上,外资企业的商品在每一局部的形状,表面防滑诸方面精心设计,刷毛则更是加上了波浪型的形状设计,然后在电视广告上一演示:这样刷牙最干净.怪了,市场的大门马上为其敞开,卖得决不便宜,但马上成了市场上的“老大”.其实,真正的道理很简单,这是设计与策划的竞争,即科技创新的竞争,科技创新就是外资企业的财富,也是他们发展的动力.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在一个竞争性的社会环境里,围绕全局性的主题,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创新机构要根据条件和需要可以讲对策,但更要讲战略.从科技层面上看,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战略极为重要.战略的落后或失败,会导致可怕的、难以设想的后果.企业的情况也是类似,受成本和资源约束,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对策.由于资源有限,对策的实施常常排挤战略资源,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企业的创新战略多是有头无尾或虎头蛇尾.既然技术创新是工具,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怎样才能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驾驭并保证科技创新使企业腾飞1、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基础.企业是一支队伍,这支队伍是干什么的在市场竞争中打仗,并且必须打胜仗.要打仗,要打胜仗,没有秩序不行、没有纪律不行、没有积极性不行.管理创新就是解决企业的秩序、纪律和积极性的.管理创新是企业的基础,管理非常重要,搞好企业离不开管理.但是,管理不是目的,管理是为经营服务的,而科技创新是为经营管理服务的,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作用仍需经营管理创新作保障.2、具体措施保证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加上市场才等于科技创新.我们的企业里也有科技人员,但是基本上只有科技工程师一类,科技工程师习惯于技术导向,不去研究市场,搞了半天还是技术进步,往往脱离市场,并非科技创新.我们企业里的科技力量之所以发挥的作用不大,主要是因为没有具体措施来保证市场导向、保证科技创新.3、建立企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机制. 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没有投入就没有创新,或者创新只是一种新的思想、新的概念,而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世界上评论:企业的科技投入如果只占销售额的1%,则无法生存;如果只占销售额2%,则勉强生存,如果占销售额5%,才可以有竞争力.仅国外很多优秀企业的科技投入都占销售额的5%甚至达到10%,我们在口头上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就不顾科技投入,根子在什么地方片面强调勤劳致富.旧的观念不解决,新的观念进不来.总之,只要存在竞争,存在优胜劣汰的制度,总有企业被淘汰,可又有更多的企业在崛起、在成长、在腾飞.这就是市场经济中的新陈代谢.事关每个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当然都想知道:有没有永葆青春的诀窍历史告诉我们确有永葆青春的诀窍,这就是不断创新.尤其到了市场经济的新时代,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创新经济,企业的新陈代谢的速度要远远超过自然经济与计划经济.面对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成长、要腾飞,始终离不开不断创新.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因为,观念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面对WTO,我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是经营,最差的能力是创新,最需要转变的是观念,最应当提高的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读企业用人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用人问题成为企业管理者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有幸阅读了多本关于企业用人的书籍,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感悟。
以下是我对读企业用人感悟的心得体会。
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团队。
而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对人才重要性的感悟:1. 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产品竞争转变为人才竞争。
一个企业拥有优秀的人才,就能在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原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而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一个企业要想在创新方面取得突破,就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团队。
3. 人才是企业文化的传承者。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而人才是企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一个企业要想形成独特的文化,就必须注重人才的培养和选拔。
二、企业用人的原则在阅读关于企业用人的书籍时,我了解到企业用人应遵循以下原则:1. 选拔人才要注重德才兼备。
德是人才的核心素质,才则是人才的专业能力。
企业用人要注重人才的道德品质,同时也要关注其专业能力。
2. 用人要注重实际能力。
企业用人不能仅仅看重学历、背景等因素,更要关注人才的实际能力。
只有将人才的能力与岗位需求相结合,才能实现人岗匹配。
3. 用人要注重团队协作。
企业是一个团队,人才在企业中也需要与其他成员协作。
企业用人要注重人才的团队协作能力,以确保团队的整体效能。
4. 用人要注重激励。
激励是调动人才积极性的关键。
企业用人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让人才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三、企业用人的策略1. 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机制。
企业要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通过面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多种方式,全面考察人才的德才素质。
员工技术创新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员工技术创新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摘要: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是企业生存、壮大的源泉。
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整个生产活动中的驱动作用,促进和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
大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对于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和生命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发挥企业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在企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切实发挥企业员工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使企业保持活力、持续发展。
关键词:员工技术创新工作企业发展重要作用创新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创造力。
知识与科学技术的承载者—人才或人力资源,不可避免地成为企业未来制胜的关键,因为它代表了企业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而且它与科技和知识的无形相比,是真实存在并能加以管理、培训和开发的。
企业的员工,尤其是他们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企业真正的财富。
2013年仅上半年,新疆油田采油一厂《井控装置现场试压监录装置》、《井下作业自动压井工艺》等20项专利技术通过股份公司专利申报系统进行申报,其中申报发明专利3项,2012年获得授权专利有24项,比2011年增加8项,专利申报数量逐年上升,创采油一厂历史新高,成为该厂科技管理工作一大亮点。
把人才视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高度重视技术创新人才的管理,专利发明主要来源于基层生产单位。
为了鼓励和激发广大技术人员创造和发明的热情和积极性,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科技管理工作中,采油一厂每年都会从科研项目专项费用中抽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对专利项目的推广应用和对专利发明人的奖励。
与此,发明专利也纳入科技成果条目中,对于申报并获得授权的专利在技术人员职称评定时,也会给予相应的加分。
同时,专利发明人也会荣获厂级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当年发明申报项目多的人员将有资格参评油田公司级先进科技工作者荣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创新是一个企业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公司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激烈的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让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和认识创新,思考怎样去利用资源去创新。
创新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
就拿我们综合车间供料工段来说吧,本着创新安全生产的原则,完成了大大小小的变革与改动。
员工们的思想觉悟提高了,“亮化”这一实践在工作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我们供料工段以确保氧化铝粉的产量供应为己任,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实现优化工艺,不断改变思路,从科技以及思想上实现创新发展。
起初设备的故障报警,只是在显示器上面显示,如果不留意的话,根本就不知道设备出了故障,即使是知道了,也得去一项一项地排查,增加了设备的损耗,浪费了劳动力。
现在就方便多了,从刚开始的显示器显示到现在的语音智能报警提示,可以准确地知道哪里出了问题,大大缩短了设备故障维修时间,减少了设备损耗和劳动力。
供料,顾名思义是输送物料,一二期四号线带式输送机,总长618米,在确保安全生产以及减少粉尘的情况下,将氧化铝输送到料仓里面,但是由于设备起初的设定和皮带平面的磨损,过程中少不了粉尘飞扬,人员每次巡检点检都要重复地打扫皮带转动带落的铝粉,也造成了氧化铝粉的浪费。
去年年底,车间引进了聚氨酯清扫器,保护输送带,减少了维修量,减少了氧化铝粉的浪费,达到了自我清洁的效果,既减少了粉尘又节约了成本。
以前对设备的维护是哪里出问题哪里去保养。
供料工段紧跟创新思
维,提出设备要“日点检,周维护,月保养”,检查操纵机构、运行机件、安全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保持设备整洁,发现和消除故障隐患,防止设备早期损坏,达到设备持续正常运行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自动化市场的不断推进,我们以前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人也一样,要不断的创新,不断的进取,才能适应当前进经济形势的高速发。
,而创新不止是空洞的说教,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再进行后续的培训。
创新和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创新就是不断的更新,改变。
实践是创新的载体,要不断借助新思维,把大家的认识与实践生产进行有效的结合,用最少的投入去获得最大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