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5000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前置介绍汇总
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调查大纲内容

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调查大纲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各个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一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文将全面介绍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调查内容,以及对其进行归纳和分析的结果,希望对相关行业的决策者们在引入和使用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时起到指导作用。
调查大纲的第一部分是关于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应用范围和行业特点的调查。
我们调查了不同领域的公司和组织,包括物流公司、公共交通部门、医疗机构等,以了解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各行业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结果显示,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被广泛应用于车辆调度、人员调度、资源分配等方面,可以帮助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第二部分调查的内容是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特点。
我们询问了调度人员对系统功能的需求和期望,以及对现有系统的不足之处。
调查结果显示,调度人员希望系统具有实时监控、智能调度、数据分析等功能,以提高决策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他们对系统的易用性和用户界面的友好性也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第三部分是关于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未来发展的调查。
我们询问了调度人员对未来系统发展方向的看法和期望,以及他们对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调度系统中的运用的看法。
结果显示,调度人员希望系统能够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并能够对复杂的调度问题进行预测和优化。
他们也认为新技术的引入将会给调度系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和提升。
综合以上调查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指导意义: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广泛,其功能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也与时俱进。
因此,在引入和使用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时,决策者们应该注重系统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系统,并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及时更新系统以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调查的结果为相关行业的决策者们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通过了解系统的应用、功能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决策者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选择和使用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几种常见的调度自动化前置系统数据采集模式

几种常见的调度自动化前置系统数据采集模式摘要:前置系统属于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电力调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简要阐述了调度自动化前置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调度自动化前置系统数据采集模式。
希望能够为电力领域提供参考,提高数据采集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调度自动化;前置系统;数据采集不同区域对电力系统供电量的要求不同,因此,电力领域需以用户的需求为基础,通过电力调度的方法,达到平衡用电负荷的目的。
将调度自动化前置系统应用到电力调度的过程中,采集各区域用户的用电数据,是提高电力领域运行稳定性的基础。
根据数据采集模式的不同,调度效果通常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式加以研究。
一、调度自动化前置系统的构成及功能调度自动化系统中,前置系统的功能在于收集电力用户用电所产生的实时数据,而数据采集功能需依靠硬件功能的支撑来实现。
调度自动化系统前置系统硬件主要包括通信扩展板以及解调器等。
通信扩展板需属于系统前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功能在于实现对信号接收以及发送过程的实时控制。
通信扩展板的路数,需与串行口的个数相同。
即,每一路扩展板,均需确保存在1个串行口与之连接。
当数据接收完成后,串行口可将接收到的信息,传输给解调器,以使用电数据的收集过程最终得以实现。
调度自动化系统前置系统的功能众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系统具有处理多种规约的信息的功能,因此能够与RTU实现信息交换。
(2)系统能够将交换所得到的RTU信息,通过全网广播的途径,传输到全网范围内,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更新时间一般为5s,共享实时性较强。
(3)系统管理方式分层管理为主,信息能够逐层发送,最终传输至一级调度部门。
(4)系统具有遥控以及遥调的功能,能够向RTU发送指令,并在全网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时钟,进一步提高信息采集的效率及实时性水平。
(5)系统具有遥测值归零处理的功能,应用的灵活性较强。
二、常见的调度自动化前置系统数据采集模式数据采集功能,属于前置系统的基础功能。
铁路运输业智能化调度系统升级

铁路运输业智能化调度系统升级第1章智能化调度系统概述 (3)1.1 背景与意义 (3)1.2 系统目标与功能 (4)1.3 系统架构设计 (4)第2章现有调度系统分析 (5)2.1 国内外铁路调度系统发展现状 (5)2.1.1 国外铁路调度系统发展概况 (5)2.1.2 我国铁路调度系统发展概况 (5)2.2 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 (5)2.2.1 系统集成度较低 (5)2.2.2 智能化水平有待提高 (5)2.2.3 人力资源依赖度高 (5)2.3 升级改造方向 (6)2.3.1 提高系统集成度 (6)2.3.2 提升智能化水平 (6)2.3.3 减少人力资源依赖 (6)2.3.4 加强安全风险防控 (6)第3章调度数据处理与分析 (6)3.1 数据采集与整合 (6)3.1.1 数据采集技术 (6)3.1.2 数据传输与存储 (6)3.1.3 数据整合方法 (6)3.2 数据预处理与清洗 (7)3.2.1 数据预处理 (7)3.2.2 数据清洗 (7)3.2.3 数据质量评估 (7)3.3 数据分析与挖掘 (7)3.3.1 数据分析方法 (7)3.3.2 数据挖掘算法 (7)3.3.3 应用案例 (7)第4章调度算法优化 (7)4.1 现有调度算法分析 (7)4.1.1 现有调度算法概述 (7)4.1.2 现有调度算法存在的问题 (8)4.2 调度算法优化策略 (8)4.2.1 改进晚点传播和恢复算法 (8)4.2.2 引入动态调度策略 (8)4.2.3 优化调度决策算法 (8)4.3 仿真实验与分析 (8)4.3.1 仿真实验设计 (8)4.3.2 仿真实验结果分析 (8)第5章智能化调度模型构建 (9)5.1 调度模型设计 (9)5.1.1 列车运行计划模块 (9)5.1.2 列车运行监控模块 (9)5.1.3 调度策略模块 (9)5.1.4 优化算法模块 (9)5.1.5 决策支持模块 (9)5.2 模型参数设置与优化 (10)5.2.1 模型参数设置 (10)5.2.2 模型参数优化 (10)5.3 模型验证与分析 (10)5.3.1 模型验证 (10)5.3.2 模型分析 (10)第6章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技术应用 (10)6.1 机器学习算法选择与实现 (10)6.1.1 算法选择原则 (10)6.1.2 算法实现 (11)6.2 深度学习网络结构设计 (11)6.2.1 神经网络结构 (11)6.2.2 残差网络结构 (11)6.2.3 循环神经网络结构 (11)6.3 模型训练与优化 (11)6.3.1 数据集划分 (11)6.3.2 损失函数与优化器 (11)6.3.3 模型正则化与超参数调优 (11)6.3.4 模型评估 (11)第7章系统集成与测试 (12)7.1 系统集成方案设计 (12)7.1.1 系统集成概述 (12)7.1.2 集成方案设计原则 (12)7.1.3 集成方案设计内容 (12)7.2 系统功能模块测试 (12)7.2.1 测试目的与意义 (12)7.2.2 测试方法与工具 (12)7.2.3 测试内容与步骤 (12)7.3 系统功能评估与优化 (13)7.3.1 功能评估指标 (13)7.3.2 功能优化策略 (13)7.3.3 功能测试与评估 (13)第8章系统安全与可靠性保障 (13)8.1 系统安全策略设计 (13)8.1.1 物理安全策略 (13)8.1.2 网络安全策略 (14)8.2 系统可靠性分析 (14)8.2.1 系统架构可靠性 (14)8.2.2 软件可靠性 (14)8.3 安全与可靠性测试 (14)8.3.1 安全测试 (14)8.3.2 可靠性测试 (15)第9章用户界面与交互设计 (15)9.1 用户界面设计 (15)9.1.1 界面布局 (15)9.1.2 界面风格 (15)9.1.3 信息呈现 (15)9.2 交互流程设计 (15)9.2.1 操作逻辑 (15)9.2.2 交互反馈 (15)9.2.3 异常处理 (16)9.3 系统操作与维护 (16)9.3.1 操作指南 (16)9.3.2 培训与支持 (16)9.3.3 系统维护 (16)第10章案例分析与展望 (16)10.1 案例介绍 (16)10.2 系统升级效果分析 (16)10.2.1 运输效率提升 (16)10.2.2 运营成本降低 (16)10.2.3 安全功能提高 (17)10.2.4 客户满意度提升 (17)10.3 铁路运输业智能化调度系统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7)10.3.1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 (17)10.3.2 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与应用 (17)10.3.3 云计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17)10.3.4 物联网技术的融合与发展 (17)10.3.5 安全监控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17)10.3.6 绿色环保理念的融入 (18)第1章智能化调度系统概述1.1 背景与意义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密度不断加大,对调度系统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介绍课件

数据传输
采用高速通信网络,实现 数据的快速、稳定传输。
数据处理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 格式转换和存储管理。
实时监控与预警模块
实时监控
对电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 监测,掌握电网运行情况。
预警功能
根据预设阈值和实时数据, 自动触发预警信息。
告警处理
对预警信息进行分类处理, 及时响应和处理异常情况。
调度计划与优化模块
调度计划
制定和优化调度计划,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优化算法
采用先进的优化算法,提高调度计划的效率和准 确性。
计划执行
监控调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正调度 计划。
辅助决策与可视化模块
辅助决策
基于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为调 度员提供决策支持。
可视化展示
通过图形化界面展示电网运行状 态、调度计划和预警信息等。
系统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表现与作用
01
自然灾害对电网的影响
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会对电网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电力供应的稳
定性和可靠性。
02
系统应对能力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具备快速恢复和抗灾能力,能够根据灾害情
况快速调整调度策略,保障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03
实际案例分析
以某地区应对台风灾害为例,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通过实时监测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
智能决策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电网调度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自动制定最优的调度策略,提高电力供应 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预测与优化
机器学习技术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和学习,预测未来的电力需求和供应情况,优化调度策略,提高电力系统 的运行效率。
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
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前置介绍

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前置介绍一、前言随着智能化、自动化的发展,智能调度系统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它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力调度管理的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能够使任务的调度更加快捷和准确。
其中,智能调度技术成为智能调度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主要介绍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并阐述智能调度技术在调度系统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分析。
二、智能调度技术应用智能调度技术是通过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手段,对各个任务模块进行智能调度,从而实现任务的自动化调度、自动化执行以及自动化优化的过程。
智能调度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三个方面:1. 任务调度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根据完成任务的优先级、紧急程度、任务时间等条件,智能选择执行任务的时间和执行人员,并将任务自动分配到合适的员工上,提高工作效率及任务质量。
2. 资源优化智能调度系统可以自动分析各个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将其分配给当前调度任务中的最优资源,充分利用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3. 任务管理智能调度系统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并根据调度结果,对任务执行及员工工作情况进行进一步分析,实现任务的优化调度及员工的绩效管理和考核。
三、智能调度技术优势分析智能调度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任务调度的准确性和运行质量,具体包括以下优势:1. 提高工作效率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快速地响应调度任务,并自动选择合适的员工进行任务处理,因此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任务完成速度和准确率。
2. 降低劳动力成本智能调度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调度和执行任务,减少人工干预及人员成本支出,让企业可以在员工固有成本的基础上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3. 提高调度准确性和运行质量智能调度系统能够根据任务的优先级、紧急程度、员工素质等条件进行自动化调度,避免了人为调度的误差,最终提高任务的运行质量。
四、智能调度技术在智能调度系统中的应用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以及提高任务调度的准确性和运行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2023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新版)

1、电力系统自动化包括:发电控制的自动化〔AGC 已经实现,尚必需发展〕,电力调度的自动化〔具有在线潮流监视,故障摹拟的综合程序以及 SCADA 系统实现了配电网的自动化,当今最热门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即建设综自站,实现更好的无人值班。
DTS 即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为调度员学习提供了方便〕,配电自动化〔DAS 已经实现,尚待发展〕 .对电能生产、传输和管理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度和自动化管理。
电力系统是一个地域分布辽阔,由发电厂、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和用户组成的统一调度和运行的复杂大系统。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领域包括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调节和控制,系统和元件的自动安全保护,网络信息的自动传输,系统生产的自动调度,以及企业的自动化经济管理等。
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主要目标是确保供电的电能质量〔频率和电压〕,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提升经济效益和管理效能。
按照电能的生产和分配过程,电力系统自动化包括电网调度自动化、火力发电厂自动化、水力发电站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信息自动传输系统、电力系统反事故自动装置、供电系统自动化、电力工业管理系统的自动化等 7 个方面,并形成一个分层分级的自动化系统〔见图〕。
区域调度中心、区域变电站和区域性电厂组成最低层次;中间层次由省〔市〕调度中心、枢纽变电站和直属电厂组成,由总调度中心构成最高层次。
而在每一个层次中,电厂、变电站、配电网络等又构成多级控制。
2、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培养目标:面向电力行业生产第一线,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具备综合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全面素质和革新精神。
具有电力系统及工矿企事业单位继电保护电气自动装置及二次回路运行、检修、维护、制定、安装、调试等技术和管理工作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材。
主要课程:电工技术〔包括电路、电子、机电〕、微处理器及接口、电气设备、电气二次、电力系统故障及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事故处理、电力系统自动装置、电力系统通信技术等、电气设备安装、概预算、安全用电、电气运行管理、水电站微机监控、 PLC 技术应用。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分析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应用功能分析发布时间:2022-10-18T06:19:34.854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21期作者:许会[导读]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解决了各级电网调控机构长期以来的系统杂多、模型不一致、命名不规范、数据冗余、高度和厂家标准及风格不一致等问题,提升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重复投资建设等现象。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由统一的基础平台和调度管理、安全校核、调度计划、实时监控与预警等模块构成,实现了精益化调度决策、网路化数据传输、自动化运行控制、资源节约化等多方面的协调。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黄化供电公司摘要:通过综合分析我国近年来所发生的停电故障和电网互联事故,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这个过程充分地体现出,电网要保持正常的运行状态,实际上要依靠自动化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中的安全运行系统来维系。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实时监控;告警功能一、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概述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解决了各级电网调控机构长期以来的系统杂多、模型不一致、命名不规范、数据冗余、高度和厂家标准及风格不一致等问题,提升了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效率,避免了资源浪费、重复投资建设等现象。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由统一的基础平台和调度管理、安全校核、调度计划、实时监控与预警等模块构成,实现了精益化调度决策、网路化数据传输、自动化运行控制、资源节约化等多方面的协调。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主要分布在国家电网实行的国、分和省三级调度体系中,主要采用横向、纵向的双向级联方式。
功能区域主要分为生产控制区和管理信息区,其中生产控制区每一级的系统构成部件具有实时监控和调度计划的作用,同时还可与同级的备用调度系统进行交互联通,主备系统可通过调度数据网络实现对数据的传输;而在管理信息区中,调度管理应用可与SG186信息系统进行交互,主要利用统一的综合数据网对信息进行管理。
通过以上的架构系统,可实现国、分、省的数据上下传达以及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智能指挥调度系统

智能指挥调度系统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
网络安全威胁与挑战
1.网络攻击手段多样化,包括病毒、木马、钓鱼等,对系统安全构成威胁。 2.网络安全漏洞不可避免,需要及时修补和更新。 3.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不足,需要加强培训和宣传。
网络安全技术与防护
1.防火墙技术能够有效隔离内外网,防止非法入侵。 2.加密技术能够保护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3.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和应对网络攻击。
智能指挥调度系统
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系统性能评估与优化
▪ 系统性能评估
1.评估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响应时间越快,用户体验越好,需 要确保系统在高峰期的响应时间也保持较低水平。 2.评估系统资源利用率:系统资源利用率过高会导致系统性能 下降,需要对系统进行优化,降低资源利用率。 3.评估系统可扩展性:随着业务量的增长,系统需要能够不断 扩大规模以保持高性能,评估系统可扩展性并对其进行优化是 必要的。
智能指挥调度系统
数据处理与信息共享
数据处理与信息共享
▪ 数据处理能力
1.高性能数据处理:利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实现对大规模数据 的快速、准确处理,满足实时性要求。 2.数据挖掘与分析:运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有价 值的信息和洞察,支持决策和预测。 3.数据安全性:确保数据处理过程中的数据加密、隐私保护和 访问控制,符合网络安全标准。 ---
▪ 系统架构
1.智能指挥调度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实现了各个模块之间的 解耦和高度可扩展性。 2.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实现了对海量数据 的快速处理和分析。 3.系统具有强大的安全性能,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系统功能
1.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具有实时监控、预警预测、指挥调度、数 据分析等功能。 2.系统能够实现多种应用场景的快速切换和适应,提高了系统 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系统的用户界面友好,易于操作,降低了使用门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置机远动信号分类
• 远动信号分类(传统远动信号,网络信号) • 传统远动信号:模拟信号,Y=sinX正弦波;数字
信号232串口;数字信号485; • 网络远动信号:借助Internet网络传输;或铺设专
用的网络远动通道; • 传统远动信号:进入前置机数据采集柜---》前置
机服务器A机和B机 • 网络信号:进入前置机系统的交换机(无需进入
• 非平衡方式:问答式规约-主站问一句,变 电站回答一句,主站不问,变电站不回答。
• 平衡方式:IEC-5-104规约
前置机有关硬件
• 工作站 • 交换机 • 路由器 • 终端服务器 • 调制解调器 • 光电隔离器 • 端子排 • 电源
• 前置机柜 • 通道测试柜 • 测试端子 • 防雷子 • 通道箱 • 标签牌 • 切换板 • 切换箱 • 天文钟
• 通讯规约 CDT,N4F,SC1801 IEC-5-101 IEC-5-104
• 数据采集网段 • CDT • POLLING • 转发 • 平衡/非平衡方式 • 单、双工 • 点对点 • 共线 • 监听
常用通信规约协议
• 平衡方式:主站和厂站双方地位平等,都 能主动向对方发送信息(循环式规约)
前置机的角色和任务
• 前置机的角色:桥梁,承上启下 • 序列1:变电站通讯管理单元---》序列2:前
置机系统---》序列3:后台系统。 • 任务:接收变电站通讯管理单元发送的远
动信号,经过简单处理以后,经网络传送 给后台系统。 • 具体基本任务:信息交换,命令传递,规 约的组织和解释,通道的编码与解码等等。
5000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前 置介绍
掌握前置机系统基本要求
• 知道前置机的角色和任务 • 前置机系统远动信号分类 • 掌握前置机相关硬件的使用方法
前置机数据采集机柜、前置机服务器
• 掌握系统参数配置(前置表、前置库) • 常用通信规约协议的掌握
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模拟图形
SCADA
FES
通道
RTU/Remote-SYS/Local-SYS
系统部分基本术语
• RTU:Remote Terminal Unit 远方 终端 单元
• CDT: Cyclic Digital Transmit 循环
• FES : Front End System
• PAS: Power Application Software
前置机有关的概念
• 模拟远动信号: 通信速率 中心频率、频偏 同步/异步通讯方式
前置机机柜配置
TS MODEM
TS MODEM
TS MODEM
TS MODEM
16 RS232 + 2 100M RJ45
前后 视视 图图
1166 RRS223322
1166FFSSKK(O(RRRSS223322))
端
端
子
子
排
排
电
电
源
源
2
1
前置机的数据流
DB
……. SCADA
FES A
FES B
软件配置比较
• 服务器:Unix操作系统 • 服务器:麒麟操作系统,凝思操作系统 • 微机: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 • 数据库:ORACLE商用数据库,达梦数据库,
金仓数据库
掌握系统参数配置
• 前置机数据库(规约,主备通道,波特率, RTU站址,同步或异步,奇校验或偶校验)
• 前置机数据表(转发遥测表,转发遥信表)
W
安全隔离
E
B
子
系
统
WEB服务器
WAMS服务器 容灾 交换机
数据 通信 服务器 服务器 注: 非本工程
SCADA服务器
容灾子系统
加密认证
终端服务器主/备
WEB 服务器
路由器
128路数据采集装置
MMI工作站
数据采集子系统
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前置机系统
• 网络布局硬件配置原则:胖服务器,瘦客 户机
配
模拟屏
置布局
调度员工作站
图
DTS服务器
防火墙
观察室背投 工程师工作站
DTS子系统
MMI交换机
维护工作站 开发工作站
核心 交换机
磁盘阵列
打印机
报表工作站
用户接口子系统
大屏幕控制器
WAMS工作站
GPS ×2
数据通信 服务器Tase 2
100/1000M
数据采集 服务器
前置 交换机
系统数据管理服务器
EMS服务器
系统部分基本术语
• EMS: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能量 管理
系统
• 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监视
控制 和 数据 采集
• DTS: Despatcher Training simulator
调度员 培训 仿真模拟
• 帧类别:遥测61,遥信开关F4,电度脉冲85
常用通信规约协议
• 问答式规约:N4F规约,SC1801规约;国 际标准IEC-5-101规约
• 网络协议:国际标准IEC-5-104规约(不属 于问答式)
前置系统在调度自动化系统中 位置
虽然坐着小板凳 但坐在最前面
网络
学员工作站
教员工作站
DTS 交换机
前置机数据采集柜)
掌握前置相关硬件使用方法
• 前置机服务器使用方法(商用集成设备, IBM,联想,HP,美国SUN)
• 服务器:开机和关机 • 服务器软件掌握:Unix操作系统基本命令,
国产操作系统基本命令,国产数据库基本 命令,Oracle商用数据库基本命令 • 前置机数据采集机柜的使用方法:终端服 务器和通道板
常用通信规约协议
• 循环式,问答式两种 • 循环式:国家91颁布的新部颁规约(CDT
规约),容量:256个遥测,512个遥信, 64个遥控。 • CDT规约又名:DL451-91 • CDT报文头:EB90EB90EB90
• 示范EB90EB90EB90 71610100002A 00010002003B
• 服务器(价格,CPU主频,主板总线) • PC个人电脑(价格:IBM,HP,DELL) • 优化系统硬件配置资源,节约硬件购置成
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服务器及微机硬件
• 服务器指令格式与微机不一样 • 服务器主板传输信息的带宽更大 • 服务器可以有4个中央处理器,甚至更多 • 微型计算机一般就1个中央处理器 • 服务器:每秒计算速度几千万次 • 微型计算机:每秒计算速度几百万次
天文钟
主网段
数据采集网段
端子排
TS
….. MODEM
…..
TS
… MODEM
……
ROUTER
前置系统主要设计参数
• 前置机可以是1-8台
• 一台前置管理一个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