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海权对国家的重要性

海权对国家的重要性

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

海权紧密的联系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当前国际和国内社会,围绕中国海权发展动向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均产生了激烈的争议,“中国海权威胁论”大有甚嚣尘上之势。

以美国为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中美海上冲突论”,断言海上冲突将成为“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的重要形式。

新世纪以来,美国学者罗伯特•罗斯先提出“中美陆权-海权平衡论”,暗示作为传统陆权国家的中国只有不去挑战美国海权,东亚才能维持一种奇妙的“和平地理学”;2009年他又提出“中国海军民族主义论”,断言以“发展航母”、“扩充海军”为手段,以“洗刷近代耻辱”、“收复失地”、“突破岛链封锁”为目标的“中国海军民族主义”,将导致“美中之间代价巨大的关系紧张”。

近年来,西方媒体还不断炒作中国的海上“珍珠链战略”,称中国“正在从中东到南海的海上通道沿线建立战略关系”,缅甸实兑港、斯里兰卡的卡汉班托特港和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构成了“珍珠链战略”的“海上安全战略三角”。

中国海军赴索马里海域巡航更是引发了西方的无穷猜忌。

在国内学术界和理论界,围绕中国海权发展也存在着尖锐的对立:有学者疾呼中国发展海权,并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也有学者从地缘政治制约性、综合国力的支撑能力、与霸权国冲突的风险等角度,主张要避免进入“海权的误区”,尤其要避免重演历史上德国挑战英国海洋霸权而遭失败的历史悲剧。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论海权的重要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论海权的重要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论海权的重要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美国海军上校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1840-1914)认为:“商船队是海上军事力量的基础;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要控制海洋,就要有强大的海军和足够的海军基地,以确保对世界重要战略海道的控制;对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是夏威夷群岛和巴拿马地峡;海军威力=力量+位置,海军必须以‘集中’为战略法则,同时要重视‘海上交通线’、‘中央位置’和‘内线’;海军必须积极出击,不能消极防御。

”翻开历史,确实如此。

15世纪末,在西欧人领导下,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成为近代海上强国,建立起庞大的殖民体系。

17世纪,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和“海上马车夫”荷兰,确立了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日不落帝国”。

第三代霸主美国的崛起正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把马汉的海权理论带进白宫后开始的,二战后美国迅速控制了世界海洋。

日本的振兴是因为明治天皇从美国海军准将柏利仅带四条军舰就叩开国门的屈辱中领悟到,要继承列祖列宗的伟业,必须“拓万里之波涛”。

这说明了有史以来海洋在有些国家和有些人心目中所具有的非同一般的重要性。

海权,一直是一个大国得以强大发展的重要保证。

这个说法在英国的崛起过程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对中国海权的发展,国内外有着形形色色的观点。

毕竟这是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如何判断中国海权发展及其影响的战略困惑;同时这也反映了中国作为一个传统的陆权国家向海权国家转型中所出现的战略迷茫。

因此,科学规划和安排海权发展战略的确已经成为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议题。

从中国的国土的构成上看,我国是一个海陆复合型国家,海洋承载着中国崛起的诸多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

中华民族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海洋主权论文

海洋主权论文

海权●主权内容摘要:海权(Thalassocracy ;Sea Power),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他认为,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

在马汉眼中,“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关键词:海权,威胁,掌握,经济。

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争端中国不仅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国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蔚蓝国土和海岸线。

在21世纪一个波及全球的海洋经济时代来临之际,我们不能再漠视周边国家对我国海洋权益的侵犯。

必须针对不同情况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机制。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本属于我们自己的资源。

众所周知,中国有渤海、黄海、南海和黄海四大海域。

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东海和黄海海域内的石油与天然气未被探明时,越南等国无论是外交部还是教科书都明确说明,南沙群岛是属于中国的。

但自从黄海被发现石油后,有关各国对于黄海东海等海域的归属问题的态度立即发生了变化。

一直与演变到近,黄海、东海和南海的归属都与其他国家有着争议,尤其是石油天然气储量最大的南海,问题最为严重。

对此现状,我国能源管理部门,以及交通和外交都要有一个统筹的机制,要有计划和部署的进行。

对于海上权益的争夺的方法综合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积极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受美国支持的一些国家进行较量。

历来关于中国外交方面碰到的问题,其背后似乎总能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或者一些受美国支持的国家的影子。

对于美国的强权主义,我们不能采取消极放纵的态度,应该毫不畏惧,与其斗智斗勇,进行外交上的较量。

第二、加强我们国家需要的海军现代化建设,全面提升军事训练和远洋战斗的能力,武器现代化。

海权论

海权论

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中国海权海权是海域国土主权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蓝色国土安全等权利的简称。

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那些称霸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

西塞罗曾经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中国拥有184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海域,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和沿海岛屿,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海洋国家。

但是几千年来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却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大陆民族。

面对着中国东部这一片浩瀚的海洋,孙中山先生曾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感叹,并警示后人:“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

为了建立中国的“海权”,毛泽东缔造了人民海军,并发出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号召。

如此可见,海洋的重要性。

而如今,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因为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这既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内容。

南沙群岛本属于中国,然而南沙群岛中有40多个岛礁被其他周边多国非法占领,其中越南占领29个。

中国仅实际控制少数岛礁。

中日在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上仍存在争议。

在这种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域外大国是频频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

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

海权决定国家兴衰——荷兰海权兴衰对中国的启示欧洲西北部,有一个和英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这就是荷兰。

八百年以前,荷兰还是一片没有人烟,只有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

12世纪到14世纪,才逐步形成了人类可以居住的土地。

直到今天,荷兰仍有三分之一的国土位于海平面以下。

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水利设施阻挡,荷兰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每天将被潮汐淹没两次。

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在三百年前,也就是17世纪的时候,却是整个世界的经济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区。

仅有150万人口的荷兰,将自己的势力几乎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被马克思称为当时的“海上第一强国”。

荷兰人创造了奇迹。

从十四世纪开始,荷兰人就开始在海洋上谋求生存与发展,从最原始的海洋捕鱼业开始,从而也推动了荷兰与周边国家的贸易行为的发展。

随着商业程度逐步加深,于是荷兰人民形成一种海权意识。

17世纪时,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北京的荷兰,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基础上,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并且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缔造了一个称霸全球的商业帝国。

他们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来聚集资本,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他们建起了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比纽约的证券交易早了三百年,资本市场就此诞生;他们还率先创办现代银行,而且发明了我们沿用至今的信用体系。

积聚了巨大的财富,经济的发达支撑起荷兰在世界上的强势地位。

但不管怎么讲,没有大海,就没有强大的荷兰。

但荷兰在创造了大国之后,却显得锋芒毕露,在全球范围内大肆的侵略扩张,用战争的手段掠夺他国的资源,并且频频对已有的和潜在的霸权威胁挑战,以少打多的战争在几年的时间里就发生了十几次,消耗了国力也树立了宿敌。

衰落无可避免。

具体地说,荷兰是怎么做的呢?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

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很多的钱财。

荷兰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权与制海权

海权与制海权

海权与制海权海权与制海权海权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在海洋上的能力和影响力,它不仅包括其海军力量和各种海洋设施,也包括其航海技术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

制海权是指在某个特定的海域,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通过其舰队或飞机能够控制该海域的海上活动,从而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限制他国的活动。

制海权是海权的实现方式之一,是国家海洋战略的核心。

控制制海权的国家或地区具有在该海域内的主导地位,能够对外展示其军事力量和扩大其国际影响力。

实现制海权必须具备的条件掌握海洋科技尤其包括海上作战技术海洋科技对于掌握制海权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高度发达的海洋科技,尤其是海上作战技术。

现代海上武器装备需要海洋科技的支撑,包括攻击和防御武器系统、通信和情报系统、雷达和导航系统等。

同时,也需要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使海上力量在不断更新中具有更强的作战力。

控制海上物流,保障海上物资供应制海权的实现离不开海上物资的保障,因此掌控海上物流和保障关键的补给链路尤为重要。

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出口、进口贸易和海上运输都需要通过海上物流来维持。

因此,稳定和安全的海上运输链路保障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实现制海权的重要条件。

具备先进的舰船和军事力量在掌握海洋科技的基础上,制海权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军队,尤其是海军。

海军不仅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作战技术和装备,还需要在人才梯队、训练品质、军事战略规划和战斗力提升等方面具有优秀的实现能力和品质。

具备海政和法律保障制海权不仅需要强大的海上作战技术、物流保障和军事力量,还需要海政和法律保障。

海政和法律保障是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要建立严格的海洋法律体系、加强海洋执法力量的建设和规范海上行为。

海权和制海权在国际关系中的意义和影响海权和制海权对于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意义和影响非常重要。

掌握海权对于国家的经济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国家的海洋经济和贸易都需要稳定和安全的海上物流保障,同时,在关键地理区域掌握制海权将有利于保护国家的安全、稳定和发展利益,维护海洋自由和文明秩序。

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

海权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

“海权”概念是美国著名的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创立的,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对于一个大国的意义来说是不同非凡的,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在政治方面: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

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深水良港、关键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

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国家不能无视本国政治边界之外的安全隐患,不能局限于政治边界内采取安全措施和行动,国家安全空间必须超越领土空间。

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必须能向本土之外进行投射,海洋是投送权力的首要渠道,海权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在本国之外行动的能力,代表着国际化的国家权力。

全球化蕴含着对海洋的巨大依赖,这是国家必须发展海权的必然逻辑。

社会历史进入全球化深入发展阶段后,运用海权保护国家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就不再是个别大国的专利,而成为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各国的普遍要求。

2、在经济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

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保卫海外能源自由贸易权利的能力取决于海外军事投送能力的远近。

没有海上军事投送能力,海外贸易的保护就只是一纸空文。

海权时代中国海洋权益论文

海权时代中国海洋权益论文

浅析海权时代中国的海洋权益【摘要】现代意义的海权就是国家的海洋综合实力,是衡量海洋实力和能力的重要指标。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国际法基础上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主权。

现代社会,海权正成为国家竞争的焦点,因此,我国若要取得更大发展必须重视海权。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去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权益却面临着巨大挑战,台湾问题,钓鱼岛列屿问题,中国东海大陆架等问题成为中国最为棘手的几个海权问题。

【关键词】海洋权益竞争发展趋势应对战略维护完整一、海权在政治、经济、安全中的作用海洋总面积3.62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71%。

作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要舞台,海权竞争日益激烈。

纵观历史,曾称霸世界的大都是海洋强国,而中国历史上一直将海洋视为天然屏障,更不用说主动开发,利用。

海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充足的空间,蕴藏丰富的矿物资源,渔业资源等。

更重要的是海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桥梁和纽带,掌控了海洋就掌控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命脉。

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西塞罗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20世纪海上战争频繁爆发,空前激烈,毫无疑问,在海上拥有霸主地位的国家有着绝对的话语权。

二、当今世界海权竞争的特点和趋势海权在各国安全战略中得到更大关注。

作为海洋超级大国的美国,在维护、拓展海洋霸权维系其全球霸权上从不轻视。

俄罗斯,日本,印度等海洋大国越加重视海权,视海权为其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甚至一些中小国家也表现出对海洋的关注。

争夺焦点逐渐转向公海及国际海底区。

世界各国纷纷加紧对海底资源的开发,加大对深海科考的投入。

不断强化对极地的战略争夺,一些国家甚至将大片公海作为本国的专属经济区。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划定的规定过于笼统、模糊,是一些国家据悉活的更大利益。

对各国使用专属经济区的权限没有明确规定,易引发国际争端。

国际海洋秩序面临深刻调整。

海洋大国着眼于未来海权争夺,寻找盟友,建立阵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这是在初中地理课本上就提到了的知识。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0%左右,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的脱离海洋而独立于世界之上,即便内陆国家依然如此。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一万八千里海岸线的国家,其海权问题更是紧密联系于其政治和经济安全,在海权问题上实现发展,对中国的政治地位提升、经济发展也必要有重大意义。

从世界地图上我们不难发现,在地缘政治方面中国属于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海陆的双重易受伤害性构成了中国的地缘政治弱点,决定了中国必须努力在海陆发展上保持平衡,并在国家大战略上选择真正有益于国家的发展道路。

而在历史上,应对陆疆的压力始终是处于农业文明的中国历代王朝的防务重心,明朝中叶以来,中国才开始面对来自陆海的双重压力,这一情况,在清朝演变成日趋严重的“塞防”与“海防”危机并存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依然深受陆海复合国家双重易受伤害性的困扰,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苏联和美国对中国构成了陆海方向的双重挤压,使得国家的安全环境极其恶劣,直到冷战结束以后,中国的地缘政治处境得到了极大改观,中国海权发展的较好战略机遇期才宣告到来。

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濒临海洋的国家,其中、国与国的地缘政治又以海洋、海权为最终代表,对于重要的海上交通要道、战略意义重大的海峡、海湾,哪个国家掌握了实际的控制权力,哪个国家就掌握了发言的话语权,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政治资本和政治身价,因此海洋的地缘战略就决定了一个海权国家的政治力量。

西方国家及南亚部分国家对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的高度关注,中国在应对马六甲困境问题中的努力正体现了海权问题的深刻影响。

当前,中国强调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不断强调“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海洋”,从而为捕捉和利用机遇推进中国海权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海权问题在政治上的认可与重视必然实现中国海权的发展,中国海权得到发展,其国际政治地位、政治安全也必然得到提高。

在经济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部分物资的输送、特别是重要的能源战略物资的运输,都要通过海洋来实现,比如海上石油交通要道、海面以下的管网输送等,都要牵扯海洋本身的资源占有,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海洋发展,推动海洋的发展必然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海权的确立和争夺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想经济长远发展,必须确保海权的掌握。

近代以来,海权发展与海洋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缺乏良性互动,一直是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乏力的固有弊端,并且对中国经略海洋的思维观念造成消极影响。

为适应现代海洋经济发展要求,
正确认识海权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中国需要转换思路,重点不应放在盘算减少本来已经非常低的海军国防投入,而是寻找思路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它的综合国力贡献率,进而为海军力量的发展提供动力,依靠强大的海军力量确保海权问题的稳固。

中国海权的发展与综合国力的发展不应该是一个彼此割裂、存在先后顺序的过程。

无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军事国防角度,中国如何加强海洋经略都应该纳入到中国的整体发展战略中,并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

中国海权的发展不会走历史上海洋霸权国家建设全球性海军力量的老路,这自然决定了海权力量建设和投入的有限性,从而避免了美苏争夺包括海洋霸权在内的世界霸权、进而导致国家综合国力衰微的历史教训。

安全方面,各种军事报道和军事评论中常会提到到“制空权是制海权的基础,制海权是陆地安全的基础,陆地安全才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这一句话深刻反映了海洋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构建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的战术战役可以使制海权抗拒敌方的登陆,大的战略制海权可以消除敌方的长期威胁和构建安全、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可以说制海权掌握多少、国家安全就会掌握多少。

国家安全实现了,局势稳定也将随之实现,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国际事务影响力,另一方面为经济的稳步发展提供了和谐的环境。

因此,重视海权问题,实现海权的的强大对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发展是有重大战略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