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总结共140页文档

合集下载

【工作总结】高考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工作总结】高考语文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课相对于小学初中的语文基本常识来说难度大了很多,要掌握的知识难度也会大很多。

下面就让XX给大家分享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1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郑愁予《错误》)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1. 文言文阅读:高考语文中的文言文阅读主要涉及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考生需要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技巧。

同时,也需要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主题内容。

2.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的重点,要求考生阅读并理解现代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社会科学类文章等。

考生需要注意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塑造,语言表达技巧等方面。

3. 古诗词鉴赏:高考语文中古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要求考生对古代诗词的背景、作者、意境等有一定的认识,并能从中把握诗词的意象、抒情和表达手法。

4. 作文技巧: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必考题目,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包括选取材料、构思思路、组织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

5. 文学常识:高考语文中还会出现一些关于文学常识的考点,考生需要了解一些文学流派、名著作者、文学理论等相关知识,以便对相关题目有所回答。

6.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等。

考生需要掌握各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7. 名著导读:高考语文中会涉及一些经典名著的导读题目,考生需要熟悉一些名著的内容、人物、故事情节等,以便在考试中能够灵活运用。

8. 句子成分分析:考生需要掌握句子成分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能够准确地分析句子成分的结构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

9.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高考语文中常见的题型,要求考生理解并把握所读文章的主旨大意、细节信息及作者观点等。

10. 写作规范:高考语文中对写作的规范要求较高,考生需要注意书写工整、语言准确、逻辑清晰等方面的要求。

11. 典故引用:高考语文中会涉及到一些典故引用的题目,考生需要熟悉一些典故的来源、内容和所蕴含的意义,以便在考试中理解并运用。

12. 语法知识:语法是语文学科的基础,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句子的成分、语法关系、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

13. 现代汉语运用:考生需要熟悉一些现代汉语的用法和表达方式,如常用短语、俚语、口语等。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一章:古代文学与基础知识古代文学的分类1. 史书:《史记》、《资治通鉴》等2. 诗歌:古体诗、近体诗3. 散文:骈文、辞章、赋、议论文等古代文学的名家及其代表作品1. 诗歌集:杜甫《杜工部集》、李白《李太白集》2. 散文集:韩愈《韩文公集》、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古代文学的特点1. 言志抒怀:表达对社会、政治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慨2. 崇尚自然:崇尚自然景色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3. 探索人性:探索人的内心世界、欲望和情感第二章:现代文学与作品解读现代文学的典型流派1. 现代派文学:由胡适、鲁迅等人倡导,注重个体意识和自由探索2. 新感性主义:以余秋雨、王小波等人为代表,描写现代人的孤独与迷茫3. 新新派文学:由北岛、海子等人创作,以幻想、超验为特色现代文学作品的主题与风格1. 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社会现象、人性、道德等2. 现代意识的显现:个体的内心困境、心理矛盾等3. 多样化的表达方式: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第三章:修辞与写作技巧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比较,使语言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感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概念拟化为具有人的特质和行为的形象3. 夸张:对事物进行程度上的过分强调,以夸张形式表达感情或形象写作技巧1. 选择适当的主题:关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具有思想性和触动性2. 合理安排结构:按照开头、主体、结尾的顺序展开论述,保持逻辑清晰3. 注意语言表达:用准确、生动、贴切的词语,增强文章的艺术性和感染力第四章:古代诗词与鉴赏古代诗词的创作背景1. 音乐与舞蹈:古人在歌颂神明和表达情感时使用音乐与舞蹈形式2. 社交场合:以诗词作为交际和社交活动的一种方式古代诗词的写作技巧与艺术特点1. 蕴含哲理: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感悟和思考2.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诗词更富有表现力3. 注意音韵和韵律:古代诗词讲究音乐美和节奏感,律诗、绝句等形式的应用第五章:现代散文与鉴赏现代散文的发展与特点1. 追求真实与个性:表达个体的感受、思考和体验,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和问题2. 通过细节写现实:描写细腻的情感、生动的场景和独特的思考3. 多样化的写作形式:散文随笔、游记、回忆录等多种文体现代散文的艺术性与鉴赏1. 文字之美:通过语言的运用和形象的表现,使散文融入诗意和音乐美2. 思想之美:体现个体的思考、感悟和独特的见解,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3. 结构之美:合理安排散文的结构,使思路清晰,文笔流畅综上所述,语文高考知识点总结了古代文学与基础知识、现代文学与作品解读、修辞与写作技巧、古代诗词与鉴赏以及现代散文与鉴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一、古代文学1. 文言文基础知识1.1 词性1.2 基本句式1.3 修辞手法1.4 文言文阅读技巧2. 古代诗歌2.1 五言绝句2.2 七言绝句2.3 音律格律2.4 诗歌鉴赏3. 古代散文3.1 隋唐散文3.2 宋代散文3.3 元明清散文3.4 散文鉴赏4. 小说与戏剧4.1 四大名著4.2 明清小说4.3 传统戏曲4.4 剧目鉴赏二、现代文学1. 白话文基础知识1.1 词性和句法1.2 清新文风与新感觉派1.3 先锋派与后现代派1.4 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2. 新时期文学2.1 新时期小说2.2 新时期散文2.3 新诗与新长诗2.4 新时期剧本3. 先锋作家与作品3.1 鲁迅与《狂人日记》3.2 茅盾与《子夜》3.3 丁玲与《叶落风》3.4 钱钟书与《围城》4. 现代戏剧与电影4.1 现代戏剧派别4.2 电影与文学之间的关系4.3 现代电影鉴赏三、修辞与修辞手法1. 名词与动词修辞1.1 比喻1.2 拟人1.3 夸张1.4 比拟2. 形容词与副词修辞2.1 夸张与象征2.2 拟声与拟态2.3 顺畅与凝滞2.4 温柔与尖刻3. 句子修辞3.1 反问与排比3.2 双关与隐喻3.3 倒装与省略3.4 讽刺与幽默四、阅读理解与应用1. 阅读技巧1.1 主旨概括1.2 段落写作意图1.3 推理判断1.4 引用理解2. 文学鉴赏2.1 作品分析与解读2.2 语言风格把握2.3 艺术特点理解2.4 审美价值评析3. 写作与应用能力3.1 文章结构与段落拟定3.2 信息整合与论证3.3 题材选择与文风固定3.4 内容魅力与文采展示五、文言文阅读与分析1. 古代诗词欣赏1.1 选读古体诗1.2 名句背诵与解读1.3 诗歌创作与仿写1.4 诗词意象与音律感悟2. 古文阅读2.1 文言文选读2.2 句式结构解析2.3 古文名篇赏析2.4 古文名句默写3. 古代散文鉴赏3.1 隋唐文选读3.2 汉魏六朝散文3.3 元明清散文作品3.4 散文名篇赏析六、写作规范与技巧1. 写作基础知识1.1 作文思路构建1.2 文体选择与运用1.3 开篇与结尾写作1.4 段落过渡与衔接2. 议论文写作技巧2.1 议题确定与立意2.2 论证方式与方法2.3 举例与引用运用2.4 总结与观点表达3. 说明文写作技巧3.1 定义分类与分析3.2 过程与方法阐述3.3 事物特点与比较3.4 结构合理与语言准确4. 故事与描写写作4.1 细节描写与场景刻画4.2 人物塑造与形象描绘4.3 情节安排与节奏掌控4.4 修辞手法与语言运用总结:以上是语文高考必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包括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修辞与修辞手法、阅读理解与应用、文言文阅读与分析以及写作规范与技巧等内容。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1文言加点词释又有三句要领:一看位置,二看词性,三作解释。

如“一邑之医举十人”句,“举”的位置居中为谓语,当解作动词,然后释“举荐推荐”意。

位置最重要,决定一切。

文言句子翻译也有三句要领:一要逐字翻译(除专有人名、地名、官名照抄外),这是区别古今异义十分重要的一点。

现代汉语常常两字一义,如“睡觉”,即睡;而古义则译为“睡醒”,一字一义。

二要做到“省略要补齐”,尤其是主语,或者“之”、“于”类的代词和介词等,以括弧标明,使句意完整通顺。

三要注意“倒装要还原”。

如宾语提前,定语状语后置等,一定要按现代文语序还原倒装。

文言文的主观题较多体现在主旨、方法与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方面。

“规则”是:记叙类文体多注意文尾中心句,议论类文体多关注文首中心句。

能用原句;若无,则可退而求其次,找出抽象概括意义的中心关键词也可,然后再自己组句。

其他类型的主观能力题要强调“对号入座”法,将问题放入所对应的语段或句子中去,仔细比较参照,与现代文学习的一些方法相似。

以文言文阅读为例: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事件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

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功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结构特点。

采取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迅速理解词义。

选项中给出的解释,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

另外要特别注意词的多义、词的活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

平时我们积累的一些成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示,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根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后两道题。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高考作为一场决定学生未来命运的考试,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语文科目作为高考的一项必考科目,其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于备考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取得优异的成绩。

一、古代文学知识点1. 古代文学史概述古代文学的分期与特点,包括先秦文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等。

2. 诗歌鉴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的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以及对其中意境、修辞手法等的理解和鉴赏。

3. 散文鉴赏先秦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唐宋散文等的特点、代表作品及作者,以及对其中内容、风格等的理解和鉴赏。

4. 文言文阅读对于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包括古文的词汇解释、句子结构分析、段落主题等。

二、现代文学知识点1. 现代文学史概述现代文学的发展与特点,包括五四新文化运动、鲁迅文学、现代诗歌等。

2. 散文与小说鉴赏现代散文与小说的代表作品及作者,对作品中人物形象、主题、艺术手法等的理解和鉴赏。

3. 诗歌鉴赏现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及作者,对作品中意象、节奏、抒情表达等的理解和鉴赏。

4. 阅读与鉴赏方法阅读与鉴赏现代文学作品的方法,包括如何理解作品的内涵、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等。

三、古代文化知识点1.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如《庄子》、《论语》中的思想、《左传》中的历史事件等。

2. 儒家思想与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如仁、义、礼、智等,以及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和联系。

3. 道家思想与文化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如无为而治、自然观等,以及与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和联系。

四、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1.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的基本内容,如修辞手法、文学名著、文学奖项等。

2.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3. 符号与象征对文学作品中的符号与象征进行解读和理解,如红莲代表爱情、鸟儿代表自由等。

五、阅读与文言文鉴赏技巧1. 快速阅读技巧快速阅读时的方法和技巧,如先浏览整个文章、掌握关键词等。

上海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精编版)

上海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精编版)

高考语文知识点归纳完整版: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一章基础知识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2.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欲扬先抑、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借事喻理、铺陈渲染、动静相衬、用典(化用诗句)、类比、以乐衬哀3.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反语、闯关、引用、互文、对偶4.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5.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6.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7.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心理、肖像(神态、外貌、服饰等)8.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9.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由内到外(或由外到内)10.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借物、借事)1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1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1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引资料、列图表14.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15.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16.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17.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18.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理论论据19.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20.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21.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正反对照式第二章语境义理解一、指代义联系上下文查找答案代词的指代义首先了解代词的用法,如“这”“这个”“这些”是近指;“那…”“那个…”“那些”是远指;“某”“某类”是不定指等等。

“他”“她”“它”人(物)称代词。

然后,在语境(上文)中,理解寻找。

最后,代入原文,检验合适与否。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高考常见语文知识点总结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2、大亨:指社会上有权势地位的人。

3、斗胆:形容胆量很大。

4、双簧:本是一种曲艺演出形式。

现在,人们常把生活中一方出面,一方在背后操纵的活动叫做演双簧或唱双簧。

5、吃香:原意为凭借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现在一般指受人欢迎的意思。

6、舌耕:人们把教书称为“舌耕”。

7、沙龙:原指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后指一种在欣赏美术品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现在更多的是指这样的集会。

8、抬杠:两人互相狡辩,互相驳斥,南方称作“讲扳理”,北方叫做“抬杠”。

9、说项:表示替别人讲好话,替别人说情。

“说项”也叫“逢人说项”。

10、映雪:表示勤学苦读。

11、点卯: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现在常用来指到时上班应付差事。

12、借光: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13、捉刀:指请人代笔作文,也可指代人做事。

14、狼烟:原本是古代军队报警时燃放的,后便成了“烽火”的同义语,“敌兵”的代名词。

15、圈阅:“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

16、悬壶:比喻行医卖药,后称那些医药名家为“悬壶济世”。

17、黑马:喻指那些潜心努力,不畏强手而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

18、蓝桥:人们把恋人或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19、碧血:人们常将“碧血”与“丹心”连用,称赞忠臣义士为国殉难,保持高尚的节操。

20、鼻祖:多用来称最早创始人或祖师。

21、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22、捧臭脚:对权贵言过其实的吹捧夸耀,博得一欢。

23、二百五:人们常把那些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叫做“二百五”。

24、八斗才:人们常用“八斗才”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富有才学。

25、三不足:人们用它形容反对守旧、勇于革新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6、耳旁风:又叫耳边风,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

27、闭门羹:泛指拒绝客人进门,回避不见。

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闭门羹”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DBiblioteka 高考语文考点总结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