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红旗下的北京味儿
老舍真题

《猫城记》写于1932,是一部寓言体的讽刺小说,小说通过从地球去到火星上的一位漂流者在猫国的种种经历与见闻,用象征的手法从多方面揭露了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
《残雾》是揭露国统区官场丑恶的讽刺性喜剧,抨击社会黑暗、揭露病态社会的同时也拓宽了抗战文艺的表现领域。
《四世同堂》全书包括三部,即《惶惑》《偷生》《饥荒》。
涵盖了老舍此前作品的所有主题,结构宏大、气势恢宏、抒写从容,表现出思想和艺术的全面成熟,是老舍现实主义创作艺术的一个标杆和高峰。
《断魂枪》发表于1935 年初秋,作家凭借简短的篇幅使小说具有迷人的魅力,其跌岩起伏的情节尤耐人寻味,所塑造的人物亦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小说巧妙地通过神枪沙子龙的遭遇这一生活侧面,反映出中国近代社会历史的变迁。
“旧瓶装新酒”这是抗战初期文艺界提出的口号,其所涉及的是民间形式与时代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
它要求以传统艺术形式表现、宣传抗战内容。
老舍认为,将抗战思想利用民间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更易进入民间,但不同形式应承载不同内容,“装新酒”要顾及“旧瓶子”的特点,否则便会失去原来的性能特点。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它描写了20 年代,老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它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的痛苦生活图景。
《含泪的幽默》“幽默”一词作为舶来品,是一种睿智、犀利、不留情面的幽默。
老舍的文学语言以幽默简练见长,幽默是其最突出的语言风格,而他的幽默中“发出智慧与真理的火花”,适度而有节制。
《二马》该小说讲述了二马爷俩儿和温都母女之间啼笑皆非的爱情故事,批判了自己民族的懒惰、不思进取等,谴责了英国社会的民族文化偏见。
《月牙儿》所写的是母女两代因生活所迫都沦落为娼的故事。
小说以第一人称出现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口吻来讲述,以饱含心酸血泪的笔墨描写出了当时底层人物挣扎着沉沦的现实,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创作情况:
老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共创 作了一千多部(篇)作品,特别在长 篇小说艺术上取得了巨大成功,与茅 盾、巴金一起,并称"现代长篇小说的 三大高峰"。老舍小说全景式地描写了 北京的市民生活和风俗,又被看作是" 京味小说"的源头,成为了北京文化的 一个象征。
从进入师范学校开始,其职业就一直是教 师,其人生轨迹从北京、天津,到英国、新加 坡、山东,抗战后再从山东到武汉、重庆,最 后再由美国经天津回到北京,中间除了曾到过 陕甘宁边区根据地外,几乎是一条十分清晰的 线路。
而在创作上,几乎是从一开始就一直耕耘 着"京味小说"这一亩三分地,最终种成了一棵 茂盛的大树。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C.1933-1934年:"求救于北平"的幽默回 归。《离婚》是老舍重返京味小说的重要 作品,《牛天赐传》在艺术手法与《离婚》 相似,但艺术成就稍差。 D.1936年以后:走向成熟。《骆驼祥子》 写人力车夫的痛苦和不幸。《月牙儿》写 社会底层的一个少女因生活所迫沦为暗娼 的故事。《我这一辈子》写一个"臭脚巡" 一辈子不断走下坡路的人生经历。《四世 同堂》以北平沦陷为背景,描写了祁家四 代人在国难当头时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老舍研究模拟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老舍最突出的特点是( D )。
深刻的启蒙理性 B.激情澎湃的风格 C.浓厚的政治情结 D.文化伦理诉求2、《月牙儿》反映了怎样的伦理观念(A)。
A.生存与伦理的矛盾B.传统家族与现代国家C.社会正义与个性德行D. 金钱与政治3、《二马》反映了怎样的伦理观念(B)。
A.生存与伦理的矛盾B.传统家族与现代国家C.社会正义与个性德行D. 金钱与政治4、《骆驼祥子》反映了怎样的伦理观念(C)。
A.生存与伦理的矛盾B.传统家族与现代国家C.社会正义与个性德行D. 金钱与政治5、《四世同堂》反映了怎样的伦理观念(B)。
A.善恶与生死B.家族伦理、生存伦理与民族国家三者之间的矛盾C.社会正义与个性德行D. 金钱与政治6、老舍小说里反映出的最为集中的伦理观念是(C)。
A.生存与伦理的矛盾B.传统家族与现代国家C.社会正义与个性德行D. 金钱与政治7、老舍的生卒时间是( B)。
A.1900-1966B.1899-1966C.1899-1967D.1900-19678、老舍原名(A ),字()。
A.庆春,舍予B.德鸿,雁冰C.开贞,鼎堂D.树人,豫才9、“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发表哪部小说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D)A.《骆驼祥子》B.《二马》C.《赵子曰》D.《老张的哲学》10、给予幼年老舍影响最大的,被他称作人生道路上“真正的教师”的是(C)。
A.宗月大师B.宝广林C.他的母亲D.易文思11、老舍的母亲给予他的是怎样的教育。
(B)A.爱的教育B.生命的教育C.道德的教育D.基督教的精神12、老舍的底层生活经历赋予他怎样的精神。
(A)A.人道主义情怀B.复仇的意志C.民主的思想D.科学的精神13、在求学时代,老舍萌发了怎样的思想(B)。
A.人道主义思想B.革命思想C.社会主义思想D.民主主义思14、老舍对“五四”运动的态度是(A)A.积极参与B.“旁观者”的心态C.反对D.漠不关心15、老舍何时加入基督教(D)A.1913年B.1926年C.1919年D.1922年16、老舍的首篇短篇小说《小铃儿》的主题是(A)。
《四季京味儿》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四季京味儿我要用文字重建一座城市,重建我的北京——在我的城市里,时间倒流,枯木逢春,小时的气味儿、声音和光线被找回,被拆除的四合院、胡同和寺庙恢复原貌,瓦顶排浪般涌向低低的天际线鸽哨响彻深深的蓝天,孩子们熟知四季的变化,居民们胸有方向感。
我打开城门,欢迎四海漂泊的游子,欢迎无家可归的孤魂,欢迎所有好奇的客人们。
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就这一点而言,人像狗。
要不为什么那些老华侨多年后回国,四顾茫然,张着嘴,东闻闻西嗅嗅——寻找的就是那记忆中的北京味儿。
冬储大白莱味儿。
立冬前后,各副食店门前搭起临时莱站,大白莱堆积如山,从早到晚排起长队。
每家至少得买上几百斤,用平板三轮、自行车、儿童车等各种工具倒腾回家,邻里间互相照应,特别是对那些行动不便的孤寡老人。
大白莱先摊开晾晒,然后码放在窗下、门边、过道里、阳台上,用草帘子或旧棉被盖住。
冬天风雪肆虐,大白菜像木乃伊干枯变质,顽强地散发出霉烂味儿,提示着它们的存在。
煤烟味儿。
为取暖做饭,大小煤球炉蜂窝煤炉像烟鬼把烟囱伸岀门窗,喷云吐雾。
而煤焦油从烟囱口落到地上,结成一坨坨黑冰。
赶上刮风天,得赶紧转动烟囱口的拐脖——浓烟倒灌,呛得人鼻涕眼泪,狂嗽不止。
更别提那阴险的煤气:趁人不备,温柔地杀你。
灰尘味儿。
相当于颜色中的铁灰加点儿赭石—一北京冬天的底色。
它是所有气味儿中的统帅,让人口干舌燥,嗓子冒烟,心情恶劣。
一旦借西北风更是了得,干军万马,铺天盖地,顺窗缝门缝登堂入室,没处躲没处藏。
当年戴口罩防的主要就是它,否则出门满嘴牙碜。
正当北京人活得不耐烦,骤然间大雪纷飞,覆盖全城。
大雪有一股云中薄荷味儿,特别是出门吸第一口,清凉滋润。
孩子们高嘁着冲出门去,他们摘掉口罩扔下手套,一边喷吐哈气,一边打雪仗堆雪人。
直到道路泥泞,结成脏冰,他们沿着脏冰打岀溜儿,快到尽头往下一蹲,借惯性再蹭几米,号称“老头钻被窝儿”。
我家离后海很近。
老舍及其作品(用)

祥子性格发展的五个阶段:
A “祥子”阶段: 此阶段祥子的性格特点:具有一般小市民
的精明,保有农民的纯朴、良好的职业道德 。
B “骆驼祥子”阶段: 性格特点:理想开始动摇,一再受挫,内
心常有矛盾,失去了往昔的坚定执着。
C 虎妞的丈夫: 这时的祥子还保有体面,未改做一个独立劳动
者的初衷。
D “一般车夫”: 新的道德标准是“合群”,但还爱小福子这是他
小说总体框架
祥子的三起三落 :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 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 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 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 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 祥子又有车了。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 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
满族,北京人。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
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是 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照片
老舍故居
青岛故居
北京故居
老舍家人
老舍与妻子
老舍概况
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见老舍《正红旗下》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 败——自甘堕落”。
主要人物性格
祥子的性格分析:
祥子:一个普通车夫,是城市里的最底层劳动者 ,但是,他和一般城市贫民不同之处在于,他是 从农村刚刚进入城市的,还没有完全市民化。他 的身份虽然是市民,但是,性格却是农民性格。 从这点上看,祥子是城市里的农民。他具有农民 式的价值观念,也具有农民式的善良、朴实、勤 劳、内向和坚韧。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老舍小说专练(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老舍小说专练老舍作品:《正红旗下》《四世同堂》《一筒炮台烟》《牛天赐传》《四世同堂(节选)》《抬头见喜》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正红旗下(节选)老舍在亲友中,二哥福海到处受欢迎。
他长得短小精悍,圆圆的白净子脸,双眼皮,大眼睛。
梳着不松不紧的大辫子,既稳重又飘洒。
他请安请得最好看:先看准了人,而后俯首急行两步,到了人家的身前,双手扶膝,前腿实,后腿虚,一趋一停,毕恭毕敬。
安到话到,亲切诚挚地叫出来:“二婶儿,您好!”而后,从容收腿,挺腰敛胸,双臂垂直,两手向后稍拢,两脚并齐“打横儿”。
这样的一个安,叫每个接受敬礼的老太太都哈腰儿还礼,并且暗中赞叹:我的儿子要能够这样懂得规矩,有多么好啊!他是熟透了的旗人,可是,他的惊人之笔是在这里:他是个油漆匠!我的大舅是三品亮蓝顶子的参领,而儿子居然学过油漆彩画,谁能说他不是半个旗人呢?按照我们的佐领制度,他应该去当兵。
可是,旗人越来越多,而旗兵的数目是有定额的。
于是,老大老二也许补上缺,吃上钱粮,而老三老四就只好赋闲。
于是福海二哥决定自己去学一门手艺谋生。
大哥不幸一病不起,福海二哥才有机会补上了缺。
于是,到该上班的时候他就去上班,没事的时候就去做点油漆活儿,两不耽误。
当二哥做活儿的时候,他似乎忘了他是参领的儿子,吃着钱粮的旗兵。
他的工作服,他的认真的态度,和对师兄师弟的亲热,都叫他变成另一个人,一个顺治与康熙所想象不到的旗人。
大姐夫总觉得二哥的当油漆匠不足为法。
大姐夫长脸,高鼻子、大眼睛,他坐定了的时候显得很清秀体面。
可是,他总坐不住,像个手脚不识闲的大孩子。
一会儿他要看书,一会儿想起应当放鸽子,一会儿又哼哼唧唧地往外走,到街上去看出殡的。
他很珍视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自由”。
他以为这种自由是祖宗所赐,应当传之永远!因此,他觉得福海二哥去当匠人是失去旗人的自尊心。
在我降生前的几个月里,我的大舅、大姐的公公和丈夫,都真着了急。
他们都激烈地反对变法。
最新-高考语文 名著名篇必读 老舍住过的地方素材 精品

高考名著名篇必读:老舍住过的地方顶小顶小的小羊圈进入80年代以后,小羊圈胡同突然变得赫赫有名了。
恐怕总有数以亿计的人知道了它的名字。
可是小羊圈的老居民们说什么也想象不出,就凭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竟会有这么多的故事。
如今,小羊圈改叫小杨家胡同了。
它的西口在北京西城新街口南大街上。
单看外表,小杨家胡同的确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
它是那么狭小、简陋,以至从它前面路过时,稍不注意,就会忽略它。
小杨家胡同真是小,入口处只有一米多宽,除了自行车,别的车辆大概永远不用打算进去。
胡同小还不算,它还不直,进了胡同走二十几步就碰墙,连着拐几个九十度的硬弯之后,才能看到一个豁然开朗的小空场。
小空场周围分布着七、八户人家。
过了小空场又是一个马蜂腰,细而直地往北伸去。
到了最北头有一个更大的葫芦肚儿,它的东面便是有名的护国寺的西廊之下了。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这里是下等人居住的地方。
那时,隔不久,小空场的两棵大槐树下,就有一次集市,集市一过相当安静。
夏天,槐树上垂丝而下的绿槐虫在微风中打着秋千,偶尔招来一两个孩子,观看它们的吐丝表演。
冬天,寒冷的北风卷着枯叶败草呼啸而过,往每家窗台上送几堆灰褐色细土面儿摞起来的小包包。
空场之中,难得看见几个人影。
就在一个最冷的冬日的黄昏,在小羊圈最靠东南角的一个小院里(现在是小杨家胡同8号),诞生了一个小男孩。
这个刚到人世的小生命是那么弱小,又是那么的丑,他一声也没有吭,大人们全忙着抢救他的母亲。
年过四十的母亲因为失血过多昏了过去。
要不是出了阁的大姐及时赶到,把他抱在怀里温暖着,这个小生命也许就会在寒冷和忙乱中结束掉。
大姐一边喊着妈妈,一边把眼泪洒在了小弟弟的小脸上。
这苦涩的泪便是他的人生洗礼。
这位诞生在小羊圈的小男孩就是日后的写北京生活而著称的作家——老舍。
当时家人为他起了一个相当喜庆的名字——庆春,表示庆祝早春到来的意思。
14岁以前,舒庆春一直住在小羊圈。
他早年丧父,母亲没有奶水,靠往浆子里加一点糕干把他喂大。
重庆市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当代作家文论选读(老舍)

新诗的思想内容:1.老舍对黑暗丑恶的现实,极力地进行批判、抨击和讽刺2老舍在诗歌中不仅批判了黑暗丑恶的现实,而且用生动鲜明的语言表达出他的人生哲学,他对人生价值的理解,他那重友情、讲义气、谦逊垣诚、大公无私的品质,以及他内心一腔爱国报国的热情3老舍置于抗战洪流中所写的新诗,是一首首沸腾着爱国抗战热情的战歌4新中国成立以后,老舍创作了一系列颂扬新生活、赞美新社会的诗歌,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
新诗的艺术特色:老舍的新诗不仅浸染着他的思想内涵、性格品质,而且更加突出的表现了老舍作为文学家的高深的艺术修养。
首先,老舍的新诗善于用夸张、反讽等手法表现“讽刺的幽默风格。
其次,老舍喜欢用口语入诗,形式活泼自由。
《四世同堂》的艺术成就:1在塑造人物形象方,《四世同堂》较之老舍过去的作品又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其主要特点就是真实而精炼2架构恢弘,布局匀称,聚散适度,气骨凝重,节俗图景极富京味,在老舍的小说创作中,开辟了一方全新天地3小说从小人物毁灭的悲剧到对传统文化弱点的挖掘,以致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组接在一起赋予了作品深厚的悲剧意蕴和浓郁的悲剧情怀。
《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1《骆驼祥子》讲述了一个人物企图用个人奋斗来解放自己的悲剧。
小说写了一位来自乡下的洋车夫祥子怀揣着拥有一辆车的梦想,在北平城几经挣扎,经历了三次大起大落之后,最后却变成了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辛的个人主义末路鬼2它揭示了作家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思考。
展示一个来自农村的淳朴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遭遇后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3它构造了一个普世性的生命寓言。
《骆驼祥子》凭其生命寓言的恒久价值,对车夫特殊人群的杰出表现,凭其独到的叙述文章就可以足以不朽了。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1严谨的艺术结构显示出了老舍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魅力,以写人为中心,围绕人物身份人物的命运来展开情节,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便是全书的中心线索2小说善于用丰富、细腻的、贴合人物身份的方式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及变化,小说在刻画主人公祥子的性格时,运用了大段的静态心理描写完全是中国式的祥子式的,它是用祥子的语言来叙述,而不是第三者的语言来加以客观描绘的3京味儿与幽默是最具特色的“老舍式小说”的标签《骆驼祥子》显示了老舍小说语言追求的目标及获得的实绩,小说独特的京味,来自生活中提炼出的独具文化色彩的语言,来自悠久历史与文明所孕育出来的民族文化的智慧和外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红旗下的北京味儿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有一个绝对的特例,那就是老舍未完成的杰作——《正红旗下》。
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应该是遗憾的,意犹未尽的。
这本小说写于1961年,止于1962年。
《正红旗下》具有前清民国的故事情节;于解放前形成完整构思;于“十七年文学”横空出世,却不得发表;在文革后正式发表,引起当代轰动,被誉为老舍的扛鼎之作;艺术魅力至今不衰,具有超越时代的大意义。
一个无法用时间来;隹确定位的优秀作品.注定是超越时间的经典,故事中所蕴合的文化底蕴,正体现了老舍那地地道道的北京味儿。
我在动笔之前查阅了一些评价老舍的文章。
在提到这部作品时,老舍对于北京口语艺术的贡献得到了一致的肯定。
“北京口语”这样一个词听上去有点儿矫情,要用土话、大白话来形容就接地气了。
老舍自小生活在北京,他对北京话是非常熟悉和热爱的。
北京话的特点和艺术构成了老舍语言艺术的基础。
老舍先生说过:“我无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充分地信赖大白话。
”。
在创作生涯中,他始终坚持用既通俗又浅白、既朴素又活泼的大白话来艺术地再现生活。
在小说《正红旗下》里,作品语言的北京特色是十分突出和引人注目的。
单就词汇而言,在整部作品中,我很难找到什么深奥晦涩的词语,老舍选用的往往是那些具有北京特色的生活化的词语。
这些词语令我这样一个北方人读后感觉清新自然,既亲切又富有生气。
我们以“福海二哥”的一段话为例:“您放心,全交给我啦!明天洗三,七姥姥八姨的总得十口八口儿的,这儿二妹妹管装烟倒茶。
我跟小六儿当厨子,两杯水酒,一碟炒蚕豆,然后是羊肉酸菜热汤面,有味儿没味儿,吃个热乎劲儿。
好不好,您哪!”用词全是生活化的词语,质朴自然,京味儿浓郁,家常生活气息如微风吹拂,令人备感自然亲切。
在上面的例子中,有许多儿化词,如“十口儿八口儿”、“有味儿没味儿”等等,都具有非常明显的北京话特征。
另外,北京话中还有一些词是在规范的普通话中无法见到的,如“咱们旗人,但分能够不学手艺,就不学!”中的“但分”一词,就是北京话中所特有的。
老舍在作品中大量选用这样一些极富表现力的口语词汇,使作品的语言具有了浓郁的北京风情和韵味。
“夸张”也是老舍作品中的重要因素。
在读《正红旗下》时,眼前总是浮现出行行色色的旗人。
他们或古板,或势力,或玩世不恭。
我想这些夸张的词汇起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这一句“对债主子们,她的眼瞪得特别圆,特别大;嗓音也特别洪亮,激昂慷慨地交代:‘听着!我是子爵的女儿,佐领的太太,娘家婆家都有铁杆儿庄稼!俸银俸米到时候就放下来。
欠了日子欠不了钱,你着什么急呢!’”。
激昂慷慨这样一个用于庄重正规的“大”场合,而本文中却将它们常常和个人即“小环境”相联系,使词义有所泛化,从而改变了词汇的附加色彩而变得生活化、通俗化,造成一种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氛围,为人为主观的夸张合理性找到了生活基础。
作品为了同夸张的口吻协调一致,促使读者感受到这种夸张的“真实”,.不惜把一些词语降格处理即大词小用,营造出“一本正经”的韵味,听上去总让人觉得暗暗发笑,皇城根儿底下的人就是不一样。
《正红旗下》的句式有自己的特色。
老舍认为:“一般地说,中国话在口头上是简单干脆的,不多用老长老长的句子。
”为了突出口语色彩,老舍先生在这部作品中选用的句式往往很短,结构单纯,简洁通俗。
在人物的对话中,这一特点表现得尤为显著。
例如:“你们这群!吃着我的蜜供,鲜苹果,可不管我的事,什么东西!”语言简洁明快,让人觉得大姐婆婆与北京公交车上的老太太师出同门。
另一方面,作家的叙述语言也基本采用口语短句,有时甚至会特意采用标点或调整语序的方式来将较长的句子断成短句。
如:大姐婆婆的父亲,子爵,
上朝与否,我不知道。
这句子本来可以用一句话写完,但他却偏偏要把它断成短句。
这样一来使这两句话的北京味儿更为突出。
那种略带嘲讽、故作矫情的态势让人眼前一亮。
《正红旗下》中口头插入语的使用频率很高。
据统计,仅小说的第一、二两章,一万五千字左右就出现过三十六次之多,这么频繁地使用口头插入语,是作家以前的创作中少见的,同时也给作品带来了活生生的口语气息。
由于老舍对北京口语的熟悉和热爱,使他在追求作品口语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将京味儿句式带入作品之中。
这部作品就使用了大量的具有北京地域特点的方言句式。
如:“二哥,不信您马上拍出十两银子来,看我肯让给您不肯。
”这个例子中的“肯不肯”就是很好地体现。
在作品中还有“愿意帮她不愿意”、“敢来不敢”等等,都是北京口语常用的句式。
选用这样的句式,无疑使小说的京味儿更为明显了。
通过对《正红旗下》的词汇和句式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部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作家所熟悉和热爱的北京话,保留了大量的口语特殊用法。
朴实自然的选词,简短通俗的句式,都体现出作者对作品口语化的追求与探索,为读者展现出了一个具有北京情韵的语言艺术世界。
正如著名作家冰心所说:“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
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凉和辛酸,向往和希望。
”正是由于老舍先生将自己的文学追求与北京市民阶层的口语特点相融合,才创作出了如此具有北京口语特色的《正红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