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2C总线结构及工作原理小结

合集下载

I2C串行总线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I2C串行总线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I2C串行总线的组成及工作原理I2C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电子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它的全称是Inter-Integrated Circuit,即片间串行总线。

1. 主设备(Master Device):负责发起通信请求并控制整个传输过程的设备。

主设备通常是微控制器、处理器或其他智能设备。

2. 从设备(Slave Device):被主设备控制的设备。

从设备可以是各种外围设备,如传感器、存储器、显示器等。

3. SDA(Serial Data Line):用于数据传输的双向串行数据线。

主设备和从设备都可以发送和接收数据。

4. SCL(Serial Clock Line):用于同步数据传输的时钟线。

主设备产生时钟信号来同步数据传输。

5. VCC(Supply Voltage):提供电源电压给I2C总线上的设备。

6. GND(Ground):提供共地连接。

I2C总线的工作原理如下:1.初始化:主设备发起一次总线初始化,在I2C总线上产生一个启动信号。

启动信号表示I2C总线上有新的数据传输将开始。

2.寻址:主设备发送一个7位的设备地址到总线上指定要与之通信的从设备。

I2C总线上可以存在多个从设备,每个设备都有唯一的地址。

3.数据传输:主设备发送数据或者命令到从设备,或者从设备向主设备发送数据回复。

数据通过SDA线传输,时钟通过SCL线提供。

4.确认(ACK):数据传输完成后,每个接收设备都会回复一个确认信号,表示它已经成功接收数据。

主设备和从设备都可以发送确认信号。

5.停止:主设备发送一个停止信号来结束一次数据传输过程。

停止信号表示I2C总线上没有更多的数据传输。

I2C总线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主从结构的,主设备控制数据传输的流程。

主设备通过发送启动信号来开始一个数据传输过程,并通过发送设备地址和数据来与特定的从设备进行通信。

通过SCL线的时钟同步,主设备和从设备可以准确地进行数据传输,避免了数据丢失和冲突。

I2C总线工作原理

I2C总线工作原理

I2C总线工作原理I2C是一种串行通信总线,常用于连接主控制器和外设设备之间。

I2C总线通过低速的串行数据传输,可同时连接多个设备,使用双线(SDA和SCL)来进行通信。

本文将详细介绍I2C总线的工作原理。

1.物理层:I2C总线包含两条线路: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

SDA线用于数据传输,而SCL线用于同步数据传输的时钟信号。

这两条线都由一个上拉电阻连接到正电源,以保持高电平状态。

当总线上的设备需要发送数据时,它将拉低SDA线上的电平。

在同一时间,SCL线上的电平将控制数据的传输速率。

2.起始信号和停止信号:I2C总线使用起始信号和停止信号来定义数据传输的开始和结束。

起始信号是由主控制器发送的,通常在主控制器要发送数据之前。

停止信号也是由主控制器发送的,在数据传输完成后。

起始信号由将SCL线保持高电平,SDA线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

停止信号是在SCL线保持高电平,SDA线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

3.地址和数据传输:在I2C总线上,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7位地址,用于寻址特定的设备。

主控制器在发送数据之前,必须先向设备发送一个地址字节。

地址字节由起始信号之后的8个位组成(其中最高位为0用于读操作,1用于写操作)。

设备在成功接收到其地址之后,将向主控制器发送一个应答位。

4.字节传输:一旦设备的地址被成功接收,主控制器可以开始发送数据字节。

数据字节的传输遵循以下步骤:-主控制器发送一个数据字节-设备接收到数据字节并发送一个应答位-主控制器发送下一个数据字节-设备接收到数据字节并发送一个应答位-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所有数据字节都被传输完成5.应答信号:每当主控制器发送一个应答请求时,设备都应该发送一个应答位来确认数据的接收情况。

应答位是一个低电平脉冲,由设备在接收到数据字节后发送。

如果设备成功接收到数据字节,则发送一个低电平的应答位。

若设备遇到错误或无法接收数据,则发送一个高电平的非应答位。

6.时钟同步:I2C总线的数据传输是由SCL线上的时钟信号进行同步的。

I2C串行总线工作原理及应用

I2C串行总线工作原理及应用

I2C串行总线工作原理及应用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总线协议,用于连接芯片和外设,允许它们之间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

I2C总线由飞利浦公司(现在的恩智浦半导体)于1980年代初引入,是一种简单、高效、可扩展的通信协议。

I2C总线由两根信号线组成,分别是SCL(串行时钟线)和SDA(串行数据线),可以连接多个设备,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设备之间可以通过发送和接收数据来进行通信。

I2C总线的工作原理如下:1.主从模式:在I2C总线上,一个设备必须充当主设备,其他设备充当从设备。

主设备负责生成时钟信号和控制整个通信流程,从设备只能在主设备允许时传输数据。

2.起始和停止条件:通信开始时,主设备会发送一个起始条件来指示数据的传输开始。

而通信结束时,主设备会发送一个停止条件来指示数据的传输结束。

3.传输过程:在传输数据之前,主设备首先会发送一个地址码来指定要通信的从设备。

然后,主设备将数据传输到从设备(写操作)或从设备将数据传输给主设备(读操作)。

每个数据字节都会被从设备确认,并继续传输下一个数据字节。

4.时钟和数据线:SCL线用于同步数据传输的时钟信号,SDA线用于传输实际的数据。

数据传输是按字节进行的,每个字节有8个位,其中第一个位是数据位,后面的7个位是地址位或数据位。

I2C总线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传感器:I2C总线可以用于将传感器连接到主控芯片。

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可以通过I2C总线传输采集到的数据给主控芯片进行处理和分析。

2. 存储器:I2C总线可以连接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和其他类型的存储器芯片,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主控芯片可以通过I2C总线读取和写入存储器中的数据。

3.显示器:一些液晶显示器和OLED显示器可以通过I2C总线与主控芯片进行通信。

I2C工作原理范文

I2C工作原理范文

I2C工作原理范文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集成电路之间进行通信。

它由Philips公司(现在是恩智浦半导体公司)于1982年推出,并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嵌入式系统中。

I2C的工作原理如下:1.总线拓扑结构:I2C使用两根线进行通信,一根是串行数据线(SDA),另一根是串行时钟线(SCL)。

所有I2C设备都连接到同一条总线上,并且每个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7位地址。

2. 主从模式:I2C通信分为主设备(Master)和从设备(Slave)。

主设备是发起通信的一方,负责控制总线上的通信。

从设备则是被动接收和响应来自主设备的命令或数据。

3. 起始信号和停止信号:I2C通信始于主设备发送一个起始信号(Start)和一个从设备地址。

起始信号告诉所有从设备,接下来的通信将是针对一些特定从设备的。

停止信号(Stop)则标志着一次通信的结束。

4.寄存器读写:主设备通过发送一个从设备地址和一个读/写位来指定是读取还是写入数据。

在写入模式下,主设备发送数据字节到从设备;在读取模式下,主设备请求从设备发送数据字节。

5.硬件应答:在每个字节的传输结束后,接收方(主设备或从设备)都会返回一个应答位。

如果接收方成功接收到了字节,则返回一个低电平的应答位;否则,返回一个高电平的非应答位。

6.时钟同步:I2C通信的时钟由主设备控制。

主设备在SCL线上产生时钟信号,而从设备则根据这个信号来同步自己的时钟。

总的来说,I2C通信是通过主设备发起的,它控制总线上的通信流程和时钟信号。

从设备根据主设备发送的命令或数据来执行相应的操作,并通过应答位来确认是否成功接收到数据。

这种通信协议适用于多个设备之间进行简单的数据交换和控制操作。

I2C的优点是可以同时连接多个设备,并且只需要两根线就能实现通信。

这大大减少了总线的复杂性和成本。

同时,I2C还具有可靠性高、速度适中、容错能力强等特点,使得它成为了很多电子设备中主要的串行通信协议之一总之,I2C是一种简单、灵活且可靠的串行通信协议。

I2C总线学习总结

I2C总线学习总结

应答信号 ack(由从机-接收器发出) I2C 总线协议规定,每传送一个字节数据后,都要有一个应答信号,以确定数据传送是否被对方收到。应答信号 由接收器产生,在 SCL 信号为低电平期间,发送器释放 SDA,接收器将 SDA 拉为低电平,表示数据传输正确, 产生应答。 若从机-接收器不能响应从机地址时,从机-接收器必须使 SDA 保持高电平,主机然后产生一个停止条件终止传输 或重复起始条件开始新的传输。 若从机-接收器响应了从机地址但是在传输一段时间后不能接受更多的数据字节,主机必须再一次停止传输。从 机-接收器使 SDA 保持高电平,主机产生一个停止条件终止传输或重复起始条件开始新的传输。
从 EEPROM 芯片中地址为 address 的单元读取一个字节数据到变量 dat 中
uchar Read_add() { uchar dat; Start_I2C(); Write_byte(0xa0); Response_I2C(); Write_byte(address); Response_I2C(); Start_I2C(); Write_byte(0xa1); Response_I2C(); dat=Read_byte(); Stop_I2C(); return dat; }
6>发送寻址信号(作为建立起始信号后的第一个字节由主机-发送器发出)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____
从机地址
R/W
7>响应
数据传输必须带响应。相关的响应时钟脉冲由主机产生。在发送完一个字节的数据后的响应时钟脉冲期间:SCL 处于低电平时,发送器释放 SDA (拉高),接收器必须将 SDA 拉低,使它在这个时钟脉冲(SCL) 的高电平期间保持 稳定的低电平。

I2C总线——总结

I2C总线——总结

I2C总线——总结I2C总线是一种串行数据通信协议,用于连接集成电路之间进行通信。

它由Phillips公司于1982年首次提出,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I2C总线采用两根线(SDA和SCL)进行通信,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适用于较短距离的通信。

首先,I2C总线的架构包括两个主要组成部分:主设备和从设备。

主设备通常是微控制器或其他控制器,负责发起和控制通信。

从设备是主设备的外围设备,例如传感器、电池芯片、存储器等。

主设备通过发送信号来控制从设备,并接收从设备发送的响应信号。

在I2C通信中,数据以字节为单位传输,每个字节都包含8位。

通信的起始由主设备发起,并发送设备地址标识。

从设备必须匹配该地址才能进入通信状态。

在通信过程中,主设备发送读取或写入指令,然后发送或接收数据。

每个数据字节都由从设备发送确认信号,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接收。

除了基本的读写操作,I2C总线还支持一些高级功能,例如时钟同步、主从模式切换和热插拔功能。

这些功能使得I2C总线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包括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等。

然而,尽管I2C总线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I2C总线在传输速度方面不如其他通信协议(如SPI和CAN)。

其次,长距离传输可能受到电压下降、信号失真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I2C总线的主设备需要额外的控制逻辑和处理能力,这可能增加系统的复杂性和成本。

综上所述,I2C总线是一种非常常用和实用的串行通信协议。

它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适用于较短距离的设备间通信。

通过多主机配置和高级功能支持,I2C总线可以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

然而,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以确保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i2c的基本工作原理

i2c的基本工作原理

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用于在芯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它由飞利浦半导体(现在的恩智浦半导体)于1982年开发,并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I2C具有简单、高效和可靠的特点,成为众多芯片和模块之间常用的通信接口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I2C的基本工作原理。

一、总线架构I2C采用了主从结构的总线架构,其中主设备(Master)负责发起数据传输请求,而从设备(Slave)则在接收到请求后进行响应。

一个I2C总线上可以连接多个从设备,每个从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地址。

主设备通过发送起始信号(Start)来启动通信,然后选择要与之通信的从设备地址,最后发送停止信号(Stop)结束通信。

二、物理层I2C使用双线制进行数据传输,包括数据线(SDA)和时钟线(SCL)。

数据线上的信号是双向的,用于传输数据。

时钟线则由主设备控制,用于同步数据传输。

三、起始和停止信号I2C通信以起始信号(Start)和停止信号(Stop)来标识通信的开始和结束。

起始信号由主设备产生,它表示将要发起一次新的通信。

停止信号同样由主设备产生,表示一次通信的结束。

四、数据传输格式I2C采用了基于字节的数据传输格式。

每个字节都由8位二进制数据组成,包括7位数据位和1位数据方向位。

数据方向位为0表示发送数据,为1表示接收数据。

在每个字节的传输过程中,都会先发送数据方向位,然后再发送数据位。

五、时钟同步I2C使用时钟同步机制来确保通信的准确性。

时钟线由主设备产生,并控制整个数据传输过程的时序。

在每个时钟周期中,数据线上的数据必须稳定,并且只有在时钟线为低电平时才能改变。

六、地址传输在I2C通信中,每个从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7位地址。

主设备通过发送地址来选择要与之通信的从设备。

地址由8个位组成,最高位是固定的0或1,用于表示读(1)或写(0)操作。

其余的7位用于指定从设备的地址。

七、数据传输流程I2C通信的数据传输流程如下:1. 主设备发送起始信号(Start)。

I2C总线结构及工作原理小结

I2C总线结构及工作原理小结
图 4 I2C 总线的时序定义
参数 SCL 时钟频率
表 1 I2C 总线信号定时要求
符号
标准模式 最大值 最小值
Fscl
0
100
高速模式 最大值 0
最小值 400
单位 kHz
在一个终止信号和起始信号 之间必须空闲的时间
Tbuf
4.7

1.3

us
起始信号保持时间 (此后可产生第一个时钟脉冲)
Thd;sta 4.0
:主控器接收,被控器发送
A:应答信号
A :非应答信号
S:起始信号
P:停止信号
SLAW:寻址字节(写)
Da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Datan:写入被控器的 n 个数据字节
2.主控器的读操作。主控器从被控器中读出 n 个字节的操作,整个传输过程中除寻址字节外,都是被控器
发送,主控器接收的过程。数据传送的格式如下:
S SLAW
数据传输中的接受/发送器
I2C 总线系统中用发送器与接收器来表明数据传输的发送方与接收方。 发送器:总线上发送数据的器件。 接收器:总线上接收数据的器件。
I2C 总线上的所有节点都可以成为发送器或接收器。
主竞争中的仲裁与同步
在 I2C 总线系统中可以有多个主器件节点。如果某些主器件节点在运行时都企图控制总线,则形成多 主竞争状态,I2C 总线系统可保证多个主器件节点企图控制总线时不会丢失信息。在总线竞争过程中进行 总线控制权的仲裁和时钟同步,仲裁结果只允许其中一个主器件继续战局总线。
I2C总线系统中的几个名词、术语
I2C 总线系统的结构十分灵活。系统中除了可以挂接带有 I2C 总线接口的单片机、外围器件外,通过 I2C 总线扩展器 PCD8584 可以挂接不带 I2C 总线接口的单片机、微处理器。通过外围器件可以扩展许多通 用外设借口模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f

终止信号的建立时间
Tsu;sto 4.0
总线上每条线的负载电容
Cb

注:所有数值均以 V1Hmin 和 V1Lmax 电平为参考。

— — — — — — 1000 300 — 400
0.6

Us
1.3

Us
0.6

Us
0.6

Us


Us
01)
0.9²) Us
100³)

ns
20+0.1Cb4) 300
图 3 I2C 总线的起始信号和终止信号
起始信号:在时钟线保持高点平期间,数据线出现由高点平向低点平变化时将启动 I2C 总线,为 I2C
总线的起始信号。 终止信号:在时钟线保持高点平期间,数据线出现由低点平向高点平变化时将启动 I2C 总线,为 I2C
总线的终止信号。 起始信号与终止信号都是由主控制器产生。总线上带有 I2C 总线接口的器件很容易检测到这些信号。
5.所有带 I2C 接口的外围器件都具有应答功能。片内有多少单元地址时,读数据、写时都有地址自动 加 1 功能。这样,在 I2C 总线对某一器件读写多个字节时很容易实现自动操作,即准备好读、写入口条件 后,只须启动 I2C 总线就可自动完成 n 个字节的读、写操作。
6.I2C 总线电器接口为开漏晶体管组成,开路输出没有找到电源的钳位二级管,而连到 I2C 总线的每 个器件上,其自身的电源可以独立(但须工地),总线上各个节点可在系统带电情况下接入或撤出。
1. 二线传输。I2C 总线上所有的节点,如主器件(单片机,微处理器)、外围器件、借口模块等都连 到同名端的 SDA、SCL 上。
2. 系统中有多个主器件时,这些器件都可作总线的主控制器(无中心主机),I2C 总线工作时任何一 个主件都可成为主控制器,多机竞争时的时钟同步与总线仲裁都由硬件与标准软件模块自动完成,无须用 户介入。
但是对于不具备这些硬件接口的一些单片机来说,为了能准确地检测到这些信号,必须保证在总线的一个 时钟周期内对数据线至少进行两次采
总线信号时序要求
为了保证 I2C 总线数据的可靠传送,对总线上的信号时序作了严格的规定,其时序定义如图 4 所示。 图中对主要信号时序作了定义,并在表 1 中给出了具体数据。表中给出的 SCL 时钟信号最小高电平和低电 平周期决定了器件的最大数据传输率,标准模式为 100Kbit/s,高速模式为 400Kbit/s。标准模式和高速 模式的 I2C 总线器件都必须能满足各自的最高数据传送速率要求。当然,实际数据传送时可以选择不同的 数据传送速率,同时也可以采取延长 SCL 低电平周期来控制数据传送速率。
图 5 I2C 总线上的数据传送
数据传送时的总线控制
从图 5 中可以看到,没有时钟信号时数据传送将停止进行,接口的线与特征将使 SCL 在低电平时钳住 总线。这种情况可以用于当接收到一个字节数据后要进行一些其它工作而无法立即接收下个数据时,迫使 总线进入等待状态,直到接收器准备好接收新数据时,接收器再释放时钟线使数据传送得以继续正常进行。 例如,当接收器接收完主控制器的一个字节数据后,产生中断信号并进行中断处理,中断处理完毕才能接 收下一个字节数据,这时接收器在中断处理时将钳住 SCL 为低电平直到中断处理完毕才释放 SCL。
A Data1 A Data2 A Datan-1 A Datan A P
其中 SLAR:寻址字节(读) Data1~datan:被主控器读出的 n 个字节
主控器发送停止信号前应发送非应答位,向被控器表明读操作结束。 3.主控器的读写操作。在一次数据传输过程中需要改变传送方向的操作,这时,起始信号和寻址字节都 会重复一次,但两次读写方向正好相反。数据传送格式如下:
I2C总线的接口电路
为了能使总线上所有电路的输出能实现“线与”的逻辑功能,各个 I2C 总线的接口电路的输出端必须 是漏极开路或集电极开路结构,如图 1 所示。输出端必须接上拉电阻。
图 1 I2C 总线接口电路结构
I2C总线的信号及时序定义
在 I2C 总线上每传输一位数据都有一个时钟脉冲相对应,其逻辑“0”和“1”的信号电平取决于 该节点的正端电源 VDD 的电压。
3.I2C 总线传输时,采用状态码的管理方法。对应于总线数据传输时的任何一种状态,在状态寄存器 中会出现相应的状态码,并且会自动进入响应的状态处理程序中进行自动处理,无须用户介入,用户只须 将 Philips 公司提供的标准状态处理器一定的空间即可。
4.系统中所有外围器件及模块采用器件地址及引脚地址的编码方法。系统中主控制器对任何节点的寻 址采用纯软件寻址方法,避免了片选线的先连方法。系统中若有地址编码冲突可通过改变地址引脚的电平 设置来解决。
:主控器接收,被控器发送
A:应答信号
A :非应答信号
S:起始信号
P:停止信号
SLAW:寻址字节(写)
Data1~Datan:写入被控器的 n 个数据字节
2.主控器的读操作。主控器从被控器中读出 n 个字节的操作,整个传输过程中除寻址字节外,都是被控器
发送,主控器接收的过程。数据传送的格式如下:
S SLAW
SCL 时钟信号低电平周期
Tlow
4.7
SCL 始终信号高电平周期
Thigh 4.0
一个重复信号的建立时间
Tsu;sta 4.7
数据保持时间:
5.0
Thd;dat
与 CBUS 兼容的主控器 I2C 总线器件
01)
数据建立时间
Tsu;dat 250
SDA 和 SCL 信号的上升时间
Tr

SDA 和 SCL 信号的下降时间
I2C总线系统中的几个名词、术语
I2C 总线系统的结构十分灵活。系统中除了可以挂接带有 I2C 总线接口的单片机、外围器件外,通过 I2C 总线扩展器 PCD8584 可以挂接不带 I2C 总线接口的单片机、微处理器。通过外围器件可以扩展许多通 用外设借口模块。
I2C 总线系统构成、总线系统中数据传送时的有关名词、术语规范如下:
的要求也同时必须得到满足。反之,它必须在释放 SCL 以前(根据标准模式下 I2C 总线规范)提前一定时间
TR+TSU;DAT=1000+250NS,先在 SDA 线上输出下一比特。
4)CB 表示以 pF 为单位的每条总线的总电容值。
I2C总线上的数据传送格式
I2C总线上的数据传送
I2C 总线上传送的每一个字节均为 8 位,但每启动一次 I2C 总线,其后的数据传输字节数是没有限制 的。每传送一个字节后都必须更岁一个应答位,并且首先发送的数据位为最高位在全部数据传送结束后主 控制器发送终止信号,如图 5 所示。
图 4 I2C 总线的时序定义
参数 SCL 时钟频率
表 1 I2C 总线信号定时要求
符号
标准模式 最大值 最小值
Fscl
0
100
高速模式 最大值 0
最小值 400
单位 kHz
在一个终止信号和起始信号 之间必须空闲的时间
Tbuf
4.7

1.3

us
起始信号保持时间 (此后可产生第一个时钟脉冲)
Thd;sta 4.0
I2C总线工作时的控制器
主控器:I2C 总线工作时,任何一个主器节点都能对总线实现控制,当某个主器件节点控制了总线时, 称为主控器。主控器完成一次传输过程的初始化、发送时钟信号及传输终止信号。
被控器:被控器寻址的器件称为被控器。 I2C 总线系统中,主器件可作为主控器也可作为被控器,而外围器件只能作为被控器。
总线上的数据传输有许多读、写组合方式。下面已简化的图解方式介绍三类数据传送格式。 1.主控器的写操作。主控器向被寻址的被控器发送 n 个数据字节,整个传输过程中数据传送方向不变。 其数据传送格式如下:
S SLAW
A Data1 A Data2 A
其中
Datan-1 A Datan A / A P
:主控器发送,被控器接收
数据的有效性
I2C 总线数据传输时,在时钟线高电平期间数据线上必须保持有稳定的逻辑电平状态,高电平为数据 1,低电平为数据 0。只有在时钟线为低电平时,才允许数据线上的电平状态变化。如图 2 所示。
图 2 I2C 总线上的数据位传送
I2C总线数据传送的起始与停止
I2C 总线数据传送有两种时序状态分别定义为起始信号和终止信号如图 3 所示。
应答信号
I2C 总线数据传送时,每传送一个字节数据后都必须有应答信号,与应答信号想对应的时钟由主控器 产生,这时发送器必须在这一时钟位上释放数据线,使其处于高电平状态,以便接收器在这一位上送出应 答信号,如图6 所示。
应答信号在第 9 个时钟位上出现,接收器输出低电平为应答信号(A),输出高电平则为非应答信号(/A)。 由于某中原因,被控器不产生应答时,如被控器正在进行其它处理而无法接收总线上的数据时,必须 释放总线,将数据线只高电平,然后主控制器可通过产生一个停止信号来终止总线数据传输。 当主控器接收数据时,接收到最后一个数据字节后,必须给被空发送器发送一个非应答位(A),使被 空发送器释放数据总线,以便主控制发送停止信号,从而终止数据传送。
I2C总线系统中硬件构成的节点
I2C 总线系统中每个带有 I2C 总线接口或 I2C 总线扩展接口的器件或模块,接入 I2C 总线中均构成一 个 I2C 总线节点,所有节点之间除公共电源及地外只通过 SDA/SCK 相连。
由于接入器件的不同,总线中的节点可分为主器件节点和外围器件节点。 主器件节点:系统中由单片机或微处理机构成的节点,这些节点能对 I2C 总线实现主动控制。 外围器件节点:系统中由不含 CPU 的外围器件构成的节点。由于不含 CPU,这些节点无法实现对 I2C 总线的主动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