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doc

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doc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生学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601 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具体要求是:1.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诚信公正,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术修养。

2. 掌握所在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使用和阅读本专业文献,进行学术交流;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某一方向上做深入的研究,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 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物理大地测量用物理方法测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重力位理论、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的确定理论、重力场模型的构建、重力场结构分析以及重力场在测绘科学、地球科学及国防与军事科学中的应用等。

2、卫星大地测量研究利用人造卫星及空间探测器解决大地测量学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大地测量系统与大地测量框架、卫星导航定位理论、卫星轨道确定、卫星重力及重力场时间变化、地球动力学和海洋环境变化等。

3、行星测地学利用大地测量手段和方法研究太阳系行星及其卫星的几何与物理特性、内部结构及演化规律等理论与方法。

4、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主要研究现代测量平差方法及其模型误差分析,大地测量反演理论与方法及大规模、高精度和多类别测量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等。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为5-6年,最长学习年限8年。

直接攻博、硕博连读研究生不得申请提前毕业,申请延期毕业须按研究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一)课程设置参见《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关于遴选“1+4”、“3+3”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通知

关于遴选“1+4”、“3+3”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通知

关于做好本学期硕博连读研究生遴选工作的通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武汉大学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培养办法(试行)》(武大研字【2013】78号)文件精神,请各培养单位认真做好本学期硕博连读遴选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遴选形式1.2012级普通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采取“3+3”形式遴选。

2.2014级普通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入学考试的复试阶段采取“1+4”形式遴选。

二.遴选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2.“3+3”硕博连读申请人须达到培养方案学位课学分要求且全部成绩为B以上,有浓厚的学术兴趣,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潜质;3.“1+4”硕博连读申请人须获得推荐免试资格或硕士入学考试综合成绩名列前茅(排名前30%),或者取得具有一定显示度的科研成果,具有较强学术创新能力;4.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合格(425分以上);5.鼓励外校优秀硕士研究生申请,跨校硕博连读申请者可申请“3+3”项目,其所在学校应为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所选导师需为申请者所在学校的兼职博士生导师。

三.遴选程序1.符合上述条件的研究生个人提出申请,填写《武汉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表》(在研究生院网站 下载中心下载),并由导师或本学科其他专家提供推荐信(共2份)及相关证明材料;2. 各培养单位成立遴选考核小组,对申请人硕博连读资格进行综合考察;3.各培养单位审议,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等进行综合评定,提出推荐意见;4.研究生院审批,上网公示一周后正式行文。

四.相关说明1.本次“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遴选坚持“科学选拔、优中选优、向基础学科倾斜”的原则,各培养单位应严格遴选条件,择优选拔。

对于科研潜质与研究能力尚未显现、读博意愿尚未明确的硕士研究生,鼓励以“2+3”或“3+3”硕博连读的方式进一步延长培养与考察期。

2. 原则上,“1+4”硕博连读生硕、博专业应在同一一级学科内。

武汉大学博士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博士培养方案

企业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要求博士生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人类、民族、国家和人民服务。

2.要求博士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高深的专业知识。

具体要求具有深厚的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理论、企业财务理论及熟练掌握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了解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能够从事本领域中的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要求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要求博士生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暂设五个方向。

1.市场营销管理研究微观营销与宏观营销理论、应用及其发展,以及探讨现代营销手段与方法。

2.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国际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及其发展,以及探讨企业现代管理手段和方法。

3.企业财务管理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及其发展,尤其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理论和实践,以及探究现代财务管理手段和方法。

4.金融管理研究金融理论与金融管理理论及其发展,以及探讨现代金融管理手段和方法。

5.企业发展环境研究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企业管理决策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理论与方法。

230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

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六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五、综合考试一般在第四学期举行综合考试。

考试目的是检验博士生知识面是否博与精深。

考试前应组织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包括导师在内的五名专家组成,并报院系和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

综合考试一般考二至三门课程,主要采用口试方法。

综合考试不合格不能进入论文写作阶段。

六、学位论文第三学期末以前,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博士生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讨论认可后方能进入专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工作。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士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硕士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电气工程学科从2009年9月起试行按一级学科培养硕士研究生,特别制订本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一级学科点:电气工程博士点二级学科点: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脉冲功率与等离子体技术相关一级学科: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工程二、培养目标1、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勇于攀登科学高峰。

具有本专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本专业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3、应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运用该门外国语听、说、读、写和参加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执行“以二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最长不超过2.5年;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不超过3年。

硕士研究生实行中期考核分流制度。

四、培养方式1、鼓励指导教师与企业单位相结合,联合培养研究生;支持企业单位成为研究生的培养实习基地。

2、鼓励学生走出去,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

3、课程学习可以集中完成,也可以分散在二年内完成,这由导师和学生在制定培养计划时自由确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课程有效期五年。

课程设置见附表。

1、总学分≥28学分,其中必修课≥19学分。

在自选课中,至少选修一门数学课。

自选课程在导师指导下从一级学科的课程内选择。

2、学术活动: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应听取10次以上学术报告;每次听取学术报告后,写出不少于500字的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

学术报告记载表由导师签字,待全部完成后,将小结和记载表交到院研究生办公室记载成绩。

3、凡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且成绩优秀,或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英语达到学校规定免修标准的可申请“公共英语”课程免修。

武大博士培养方案

武大博士培养方案

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从事流体机械及工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具有坚实宽厚的数学、高等流体力学理论基础,以及高等材料学、流体机械及工程的专业知识与专门训练。

能熟练进行喷射技术、流体输送与流体过渡过程、流体机械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实验。

精通流体机械实验的测试技术,能够独立进行博士论文的实验装置的设计、安装、测试、数据分析与处理。

熟练运用先进理论及工具进行博士论文的计算分析与理论研究。

3.掌握两门外语,其中第一外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第二外语要求能初步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喷射技术研究喷射式流体机械的传能、传质理论;研制和开发各种新型、高效率的喷射装置。

2.流体输送及流体过渡过程研究流体输送的理论及技术;研究流体过渡过程及其控制理论。

3.流体机械及装置流体机械模型的研制和开发,流体机械装置的优化设计及优化运行。

4.流体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水力机组的运行状态监测以及神经网络理论、小波分析等理论在故障诊断与状态维修中的应用。

5.流体机械的监控技术研究流体机械的自动控制及仿真技术。

6.流体机械新材料及加工主要研究流体机械耐磨、耐气蚀及耐高温新材料;研究流体机械表面涂层材料等;研究先进材料的连接原理、纳米材料制备和加工、电脉冲加工原理及应用。

161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下表)五、学位论文第四学期末以前,在导师指导下提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和撰写计划,并向博士生指导小组作开题报告,经讨论认可后正式进入专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工作。

论文的选题应属本学科前沿领域具有重要理论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课题。

企业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企业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120202 授管理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企业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具有国际思维和创新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

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承担企业管理工作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管理学基础理论主要研究现代管理理论发展和前沿动态。

2.战略管理主要研究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

3.人力资源管理主要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方法。

4.国际企业管理主要研究企业国际化理论和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

5.创业管理主要研究创业与企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6.物流管理主要研究供应链与物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7. 公司治理主要研究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8.国际竞争力主要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变化与比较问题,重点关注中国及其某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9.服务创新主要研究企业服务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10.旅游管理主要研究旅游发展、规划与管理问题。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5年,最长学习年限8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一)课程设置参见《企业管理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企业管理专业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学位课程填补。

(二)学分要求本专业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学分为选修课学分。

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22学分。

武汉大学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1504 授工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为适应我国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本学科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具体要: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养,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文献资料,且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地下水、土壤水资源与环境本方向研究地下水土壤水运动,溶质运移,土壤盐碱化防治,面源污染治理,农田排水及再利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等。

2.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本方向研究土壤、作物、大气水分转化规律,节水灌溉方法与技术,节水灌溉的生态环境效应等。

3.水资源利用及水利水电系统规划管理本方向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及其效应,水资源利用模式及其优化配置方法,水资源利用工程优化规划与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理论与技术。

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及可靠性本方向研究水电站地下洞室与压力管道等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方法,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理论与生态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性与安全风险控制等。

5.水力机械及系统的优化与控制本方向研究水力机械及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控制策略,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水机电耦合过渡过程与控制,泵及泵系统优化设计与调控,水力机械及系统实验与数值模拟等。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6年。

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5年,最长不超过8年。

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硕博连读培养方案

硕博连读培养方案硕博连读培养方案1. 概述硕博连读培养方案旨在为有志于深入学术研究和成为学科专家的研究生提供一条高效、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养路径。

通过连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学生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得更深入和广泛的学术知识,提升研究能力,以及增强学术影响力。

2.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和学术技能。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开展原创性研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和跨学科研究能力。

3. 方案安排1.选课阶段:学生在硕士和博士阶段均需参加一系列核心课程,包括学科前沿讲座、研究方法论等。

硕士阶段的选课突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博士阶段的选课则注重学术研究和领域创新。

2.导师指导:学生在硕博连读期间,将得到一位导师的长期指导和支持。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和目标,提供学术指导、研究项目选择等方面的帮助。

3.研究项目:学生在连读期间将参与一到多个研究项目,从而提升研究能力和学术实践经验。

研究项目的选择将由学生和导师共同决定,旨在拓宽学生的研究领域,并为学术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学术交流:学生将被鼓励积极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的学者进行深入交流和学术合作。

学生还可以通过发表学术论文、分享研究成果等方式提高学术影响力。

5.学位论文:学生需要按照学院要求,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获得学位。

硕士学位论文一般需在第三年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则在第五年完成。

4. 培养效果硕博连读培养方案通过紧凑的学习安排和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培养出具备较高学术实力和影响力的博士研究生。

在学术界和相关领域中,硕博连读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大竞争优势,往往更容易获得高水平研究机构、高校的聘用和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的邀请。

5. 结语硕博连读培养方案为有志于深入学术研究和追求学科专业发展的学生提供了一条有效的学习和成长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504 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需要,本学科培养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富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具体要求是: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养,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语。

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文献资料,且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地下水、土壤水资源与环境
本方向研究地下水土壤水运动,溶质运移,土壤盐碱化防治,面源污染治理,农田排水及再利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复等。

2.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
本方向研究土壤、作物、大气水分转化规律,节水灌溉方法与技术,节水灌溉的生态环境效应等。

3.水资源利用及水利水电系统规划管理
本方向研究水资源高效利用理论及其效应,水资源利用模式及其优化配置方法,水资源利用工程优化规划与调度,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理论与技术。

4.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及可靠性
本方向研究水电站地下洞室与压力管道等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方法,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理论与生态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可靠性与安全风险控制等。

5.水力机械及系统的优化与控制
本方向研究水力机械及系统的设计理论与控制策略,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水机电耦合过渡过程与控制,泵及泵系统优化设计与调控,水力机械及系统实验与数值模拟等。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6年。

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为5年,最长不超过8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参见《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直接
攻博、硕博连读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港澳台博士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可免修,所缺学分通过选修其他学位课程填补。

(二)学分要求
本专业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12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其他学位课不少于4学分,其余为选修课学分。

选修课根据研究方向,在导师指导下选修,可在本专业课程设置范围内选修专业选修课、第二外国语,也可以选修其他专业开出的课程。

直接攻博、“1+4”硕博连读研究生应修满的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学位课不少于22学分。

所有课程成绩必须达到C-及以上。

五、其他必修环节及要求
六、学位论文
本专业博士学位论文相关工作参照《武汉大学关于修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和武汉大学博士学位答辩工作的有关规定执行。

此外,还有以下相关要求:开题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报告主题等信息提前一周在学院网上公开发布。

开题报告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如未通过,应在3-6月内重新做开题报告。

预答辩时间、地点、预答辩人等信息在学院网上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