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在这里教案1

合集下载

5《我的家在这里》(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5《我的家在这里》(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

5《我的家在这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家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学会用“家”来形容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引导孩子们关注身边的家庭环境。

2.理解家庭成员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家庭温暖和和谐。

3.培养孩子们感恩家庭的情感,增强孩子们热爱家的意识。

4.学会用团结、友爱、互助等美德来描述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引导孩子们树立合作、理解、体谅的观念。

二、教学环节1. 情境热身说“我的家在这里”,引导孩子们以图片、声音、五官、语言等多项方式表述自己家的位置和特点,感受家的温馨和幸福。

2. 观看视频观看《家在哪里》的视频,让孩子们通过视频中的场景,体会到人与家的情感联系。

3. 听故事让孩子们聆听《互帮互助的家》,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爱、互相帮助的关系,营造温馨团结的家庭氛围。

4. 分组互动让孩子们按照小组,互相分享自己家庭的特点、互帮互助的场景等,感受到家庭美满和温馨。

5. 合唱歌曲教唱《家的温暖》,引导孩子们通过歌曲,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三、教学方式情境热身、观看视频、听故事、分组互动、合唱歌曲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使学生在亲子互动、语言表述、课外阅读等方面得到提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效果评估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家的概念,能否用词语来表达家的位置和特点;检查学生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理解情况,是否掌握了团结、友爱、互助等美德的内涵。

五、延伸拓展1.家庭共建:开展“我的家庭”主题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在家庭微信群中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共同规划家庭目标和家庭责任。

2.家教启蒙:指导家长通过特定的行为方式和言辞,让孩子们从小养成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营造温馨团结的家庭氛围。

3.探究家庭文化:鼓励学生通过采访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等长辈,探究家庭各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做为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一个了解更广泛人文历史文化的窗口。

第五课 我的家在这里 (第1课时)(教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五课 我的家在这里 (第1课时)(教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统编《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二单元5.我的家在这里【教材分析】《我的家在这里》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三下第二单元的第五课,本单元围绕"社区与家乡”这一学习主题•首先从教师出示的一组小区自然风光,建筑物•社区公共健身器材等图片上情感上引入学生对社区生活的近距离感受,再从认识上推动学生对社区人、事、物的了解•引导学生主动维护社区公共利益,积极为社区生活的改善建言献策。

本课的编写依据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的社区生活"里的第二条"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本课由两个板块组成。

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生活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聊社区里的人、事、物,萌发对生活的社区的热爰之情。

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我能做点什么〃,目的是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发现社区生活有待改进的地方∙并通过自身行动•潜移默化地养成为社区尽责的意识。

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任的意识。

两个板块之间有先后的逻辑关系•先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社区的显眼之处的认识,然后再通过分析讨论不易觉察处的不好行为,加之改变.最后提升到自己的行动上来,维护社区的美好生活・尽自己的一份力。

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分享自己在社区里的成长足迹•认识和体会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再引导他们关注社区存在的不足之处•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改进社区运行和发展中的不足•提升学生对社区的责任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大致了解生活居住地的信息。

但随着活动范围和视野不断扩大,他们会逐渐接触到比较大的生活圈,也是他们在家庭与学校之外的主要生活、游戏与学习场域。

老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有目的地引导他们了解社区与自己的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归属感。

小学综合实践我的家在这里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我的家在这里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引言】家庭是孩子发展的基石,也是孩子情感的港湾。

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家庭,进一步认识家庭的重要性,本次综合实践课程将围绕“我的家在这里”展开。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和任务,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一、活动目标】1.了解家庭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认识家庭的重要性。

2.学习认识自己的家庭成员,并了解每个成员的责任和关系。

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增强学生成为家庭的一员的责任感,提高他们与家人相处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1.课前准备:①制作相框:将几个废旧的CD盘用颜色鲜艳的纸剪成相框的样子。

②制作洋葱种植器:每位学生准备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剪开瓶口,用纸巾铺底,把洋葱头放在上面。

③准备相关图书:《家》、《家的重要性》等。

【三、活动过程】1.活动一:家庭组成认知①教师呈现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引导他们寻找家庭成员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②教师以家庭成员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例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学生猜测出他们扮演的是谁。

③学生将家庭成员的姓名填写到相框上,用彩笔装饰。

每个学生将自己的相框放到黑板上,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

④每位学生展示自己的相框,简单介绍自己家庭成员的关系。

2.活动二:家庭的重要性①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家庭的作用,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并从家庭中获取哪些帮助和支持。

②教师朗读相关故事,如《永远的家》等,让学生体会家庭的温暖和重要性。

③学生列举出自己在家庭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并用彩笔在相框上写下。

3.活动三:我的家人①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完成一份家庭成员调查问卷,包括家庭成员的姓名、关系、年龄、职业等。

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将个人调查数据整理成柱状图或折线图,并在报告中简单解读数据。

③学生制作一个家庭相册,将家庭成员的照片和相关信息整理起来,每个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相册。

4.活动四:可持续发展与家庭责任①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讨论家庭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及教学反思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我的家在这里》,是一部充满美好而温暖的纪录片。

该片着重描写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涌现出来的众多家庭,以及他们在这段历史时期里的故事。

片中浓缩了家庭发展的脉络,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新生活的兴起。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变化。

2. 激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分析和理解家庭变化。

3. 鼓励学生独自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
1. 让学生观看影片并讨论。

2. 将学生分组,让他们讨论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变化。

3. 由学生介绍片中不同家庭的情况,并对比分析。

4. 引导学生总结家庭变化的情况和原因。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是以观看纪录片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的反应热情,他们对纪录片的情节和人物都表示了很大的兴趣,并且能够深入地分析和讨论纪录片中的家庭变化,这都是由于我给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和探索。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的家在这里》优质教案

最新统编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的家在这里》优质教案

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的家在这里(第2课时)一、教材分析社区生活是培养儿童公民意识的重要领域。

关注和参与社区公共生活是儿童形成公民意识的重要实践。

三年级的儿童已有初步的社区生活经验,对社区的人、事、物较为熟识,对社区也有一定的情感认同。

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社会性学习,学生并不清楚社区生活的运作和管理方式,不太了解社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社区生活意识和为社区服务的意识淡薄。

因此,本册书根据“社区与家乡”这个学习主题设计了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主要包括从地理位置,从空间中的人、物、事的角度了解社区和家乡,引导学生为社区和家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的家在这里》是本单元的第一课,由两个板块组成,分别是“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和“我能做点什么”。

前者先引导学生认识和体验社区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

后者再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社区公共生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为社区尽责的意识,两者有先后逻辑关系。

本节课我围绕后者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引导儿童认识社区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唤醒儿童的公民主体意识,通过参与实践,激活儿童的参与意识,点燃公民的责任意识。

由于此课是为微课推送,师生双方无法面对面交流,我把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的学习形式转化为学生和家长的配合学习,主要以案例引导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指导学生的行为。

二、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发现居住地中有待改进的地方,能想办法解决,让居住地更美好。

2.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自己的安全有效的方式、以力所能及的行动参与社区建设。

并且能用的自己方式,参与当下社区的防疫工作,为社区安全出一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主人翁意识,能积极参与社区生活,有为社区尽责的意识。

教学重点:有针对居住地需要改进的地方,寻求改进方法。

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以力所能及的行动参与社区建设。

教学难点:增强责任感,做社区小主人。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在这里》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在这里》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我的家在这里》大班数学教案:《我的家在这里》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观察周围的环境,加深对家的认识;2.能够使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家的位置;3.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1.认识并观察环境;2.描述家的位置;3.使用简单的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1.使用简单的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家庭图片和方位词卡片;2.学生个人认知的示意图。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出示家庭照片,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了解家的位置,并向学生简单介绍方位词。

2.讲解教学:(1)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照片,并表达感受。

(2)教师出示方位卡片,向学生介绍方位词,并通过示例引导学生学习方位词的使用方法。

(3)教师通过观察家庭照片让学生熟悉使用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4)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示意图,让学生自主填写方位词表达自家的位置。

3.巩固练习:(1)教师出示多张家庭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使用适当的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2)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绘制自己家的示意图,并用适当的方位词表达家的位置。

(3)学生相互交换自己的示意图,用适当的方位词描述对方家的位置。

4.课堂反馈:(1)学生观察教师提供的照片,表达对照片的感受,并用方位词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

(2)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绘制的示意图,并讨论不同家庭图片的方位词表达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次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认知和兴趣爱好,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讲解和练习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赋予学生对自我生活,环境的理解和把握。

同时,可以体现出学生课下对生活的认识和观察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大胆表达,引领学生独立思考,及时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掌握方位词的基本应用及相关知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必备4篇)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必备4篇)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必备4篇)我的家在这里教案(1)《我的家在这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生活在什么地方,学会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家的位置。

2、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到处充满欢乐,培养学生关心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口头表达的能力,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家乡有趣的地方。

教学重点:了解自己生活的地方,学会简单地向他人介绍自己家的位置及生活的地方的。

教学难点: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到处充满欢乐,培养学生关心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1、观察你生活的地方(家周围的标志性建筑和便利的生活设施)。

2、绘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1。

(出示课件)一组人们快乐生活的图片:农民伯伯在果园采摘果实、老爷爷公园锻炼身体、人们跳广场舞、小朋友在游乐场玩、清洁工打扫卫生等。

教师:请你们说一说自己看见以上图片的感受。

2.教师:是啊,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不管是劳动还是娱乐,大家都感到很舒心、快乐。

活动一:我的家乡快乐多教师:今天来了两位学生想请我们去他们家做客,你们看,他们来了。

(1)出示小明的老家图片——田园风光、袅袅炊烟我的家,在乡下。

荷塘里,养鱼虾。

前庭白鹅叫嘎嘎。

后院搭棚种丝瓜。

(2)出示小东的新家图片——高楼耸立、灯火辉煌小区里,高楼多;高楼旁,绿树多;绿树上,鸟儿多;鸟儿乐,歌声多;歌声里,幸福多。

教师:说一说你们更喜欢哪个学生的家,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小结:有的同学更喜欢小明的家,有些同学更愿意去小东家做客,他们的家乡虽然一个在农村,一个在城市,虽然地方不同,但他们生活得都非常快乐。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活动二:请到我家来做客(出示课件:小明和小东的家)教师:看呀,小明和小东他们来欢迎你们了。

你们要仔细听,不然找不到他们的家哦。

小明:我的家住在湖南省永兴县洋塘乡羊乌村,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小东:我家住在幸福小区,请到我家来玩吧。

教师:你们能找到他们的家吗?学生交流:能找到小明的家,但找不到小东的家。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设计: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我的家在这里》教案设计: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引言:家是每个孩子最亲密的港湾,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基石。

在家庭中,孩子不仅可以受到父母的关爱、引导与教育,还可以学习到生活的基本技能、家庭责任感等重要品质。

我们需要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

本文以教案设计为基础,介绍了培养孩子家庭责任感的方法和策略。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 理解家庭责任感的概念,自我认识家庭责任意识的重要性;2. 了解孩子在家庭中拥有的职责和义务,学会尽自己的责任;3. 学习如何解决家庭中的问题和矛盾,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4.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积极参与家庭的事务,增强归属感。

二.教学方法:学生在本次教学中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家庭情境,让学生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和矛盾;2. 观看视频:通过观看家庭问题解决的案例视频,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解决方法;3. 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孩子们相互配合,讨论解决方案。

三.教学内容:1. 家庭责任感的概念通过课件、家长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家庭责任感的概念,有助于学生自我认识家庭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并提高他们对家庭责任的意识和理解。

通过参与自己家庭的事情,提高对家庭贡献的感知度。

2. 孩子在家庭中的职责和义务通过研究家长的口述,学生了解在家庭中所拥有的职责和义务,并且学习到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对家庭和谐的重要性。

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在讨论中分享他们做得好的事情和他们所面对的困难,并通过大家的讨论,制定更好的解决办法。

3. 教授有效沟通技能实际上,孩子在家中的矛盾和争吵有时也会发生。

这就需要孩子具备有效的沟通技巧,便于家庭成员之间更好地沟通和了解彼此。

这个部分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以及模拟家庭情境进行教学。

让孩子们体验在家庭中以正确、善良和礼貌的方式与家人交流的方法。

4. 提高参与度让孩子明白,只有积极参与家庭,才会让家更温馨和谐。

每个人都有贡献家庭的机会,可以有意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完成家庭的各种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
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பைடு நூலகம்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加对自己所生活地方的认同感、喜爱感。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加深对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了解。
3、知识目标:认识、熟悉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景、物、人,了解村庄、社区的起源,初步认识居委会和村委会。
7、图片展示村庄的变化和社区的变化。
8、提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社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有些东西却还是一点也不变的,是什么呢?
9、阅读角:井深情更深。
10、小讨论:
(1)村里家家户户有了自来水,人们为什么还喜欢到井边来呢?
(2)你感觉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村庄呢?
(3)你的村庄(社区)里也有这样能凝聚全村人的心的地方吗?
重点
熟悉自己所生活的地方的景、物、人。
难点
初步了解居委会和村委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播放视频《马兰谣》
2、提问:小鸟的家,在哪里?小鱼的家,在哪里?我们的家在哪里呢?
思考。
视频导入。
讲授新课
1、小镜头:你的家,在哪里呢?你能用镜头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家吗?
(1)我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小村庄,我的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村前是一条小河,村后是片片庄稼和树林。
6、想一想,说一说:尽管我们熟悉这里,但也有同学提出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1)为什么大家要住在同一个村或社区里呢?
(2)为什么我们村叫王家村呢?我们村庄的名字有何来历?
(3)我们的社区是由谁来管理的呢?如果发生了事关大家利益的事情,怎么办呢?
(4)……
(1)介绍我的村庄。
(2)介绍村庄的起源,解释我们为什么要住在同一个村或社区里。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第一个地方,增加自己对社区的喜爱之情。
逐步递进,了解、认识自己所生活的地方。
解答一些与村庄、社区有关的问题,加深对村庄、社区的认识和了解。
感受村庄、社区的和谐与感情。
初步认识和了解村委会和居委会。
课堂小结
我们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我们需要更加了解和熟悉自己所生活的地方,一起努力让它变得更加美好。
总结提升
板书
我的家在这里第一课时
1、我的家在这里
2、我熟悉这里
3、变化的“家”,不变的情
(2)我们小区很大,有二十多栋楼房。到了傍晚,很多人在小区中心花园聊天、散步。
2、我的快乐基地:在你生活的地方,一定有一个你最喜欢的快乐基地,是哪里呢?你为什么喜欢这里呢?说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1)我最喜欢村后的小树林,我常和伙伴们在这里看蚂蚁、捉迷藏。
(2)我最喜欢小区里的儿童乐园,我常和伙伴们在这里玩耍。
11、总结:变化的村庄,不变的情。
12、小活动:我当村委会(居委会)主任
(1)你们村或社区开展过哪些活动?可以在班里模拟表演。
(2)如果你是村委会主任或居委会主任,你想为村里或社区设计什么样的活动
13、小拓展:村委会和居委会。
通过镜头向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分享。
分享。
抢答。
认识、介绍自己生活的地方。
3、小小分享会:我们不仅喜欢自己生活的地方,我们还熟悉这里的人和事。你都熟悉你生活的地方的哪些人和事呢?
4、比一比,谁更熟悉:
(1)你生活的地方的花草是谁在维护?
(2)你生活的地方的的路灯坏了谁来更换?
(3)你生活的地方的的卫生谁来打扫?
(4)你生活的地方的的电梯谁来维修?
5、总结:我们生活在这里,这里有我们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这里地方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场所,这里的人们为我们的成长带来了更多的帮助。我们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我们热爱这里的每一个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