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章节题库-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圣才出品)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章节题库-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圣才出品)第12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一、填空题1.______是美国重要的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风格大师,他在纽约设计的世界贸易中心两栋大厦,曾是华尔街金融中心的标志和象征。
【答案】山崎宾2.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幽崎宾设计、位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的普鲁蒂______艾戈住宅区的三栋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大楼。
于1972年7月15日被炸毁。
那个日子被美国的“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家______在1977发表的论文______,定为“现代建筑死亡日期”。
【答案】查尔斯·詹克斯;《后现代建筑语言》3.______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真正奠基人,也是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的代表之一。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4.美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温图利于1966年出版的《______》一书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最早的宣言。
【答案】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5.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是______风格的典型代表。
【答案】高科技风格6.减少主义中最重要的设计团体是成立于意大利米兰的______。
【答案】“宙斯”设计集团7.针对现代主义大师米斯提出“少则多”的减少主义思想而针锋相对地提出“少则烦”的后现代主义大师是______。
【答案】罗伯特·温图利8.后现代主义设计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意大利的______及英国和美国的______。
【答案】反主流设计;波普设计9.“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后工业社会条件下发生的一种文化思潮,始于20世纪______年代。
【答案】6010.二战后,由欧洲的现代主义移植到美国后形成了一种设计风格,主要体现在建筑领域。
这种风格在后现代主义出现以前,几乎一统天下,它具有现代主义的形式特征,但不具有现代主义的民主思想和主张,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这种风格是指______。
【答案】国际主义风格11.1980年12月,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索塔萨斯等7名年轻的设计师组成了______,因无视一切模式与突破所有清规戒律的开放性设计思想与理想化的现代主义设计法则格格不入,因而称为反设计。
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现代主义之后发展出非常多的新设计风格,基本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发展。
而这些设计基本上都是基于形式主义的探索,采用的方式也都基本与装饰主义分不开,比如一度风行的后现代主义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除了采用装饰主义来重新诊注设计之外,还有一些设计家从其它方面来企图发展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是解构主义和新现代主义,下面就这两个比较重要的运动作一简单介绍。
l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因此,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从哲学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 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奎斯·德里达(Jaoques 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却是80 年代以来的事情。
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又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们厌恶,或者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此没有力、法对控制设计30 、40 年之久的现代主义一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种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
在建筑上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柏纳德·楚米(Bernard Tschumi)、彼德·埃森曼(Peter Eisenmen)、扎哈·哈迪特(Zaha Hadit)、丹尼·雷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库柏·辛门布劳(Coop Hinunelblau)等人。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弗兰克·盖里。
从字意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是指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标准与原则。
因此,如果要对解构主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其实应该是从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或者现代主义的具体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有一个研究开始。
后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解构主义
• 解构主义的两项重要活动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的兴起与两项重要活动与此密切相关
一是在 1988年的 6月至 8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名为“解
构主义建筑”的7人作品展,参展的7位建筑师分别是美国的F.盖里和
P.艾森曼、法国的B.屈米、英国的Z.哈迪得、德国的D.李伯斯金、荷 兰的R.库哈斯以及奥地利的蓝天设计小组。威格利称,这是一场新的 运动,“一场纯净形式的梦想已全然被打破的运动”。
解构主义
• 另一重要活动是在同年的 7月,在伦敦德尔泰勒美术馆举办的一个 名为“建筑与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的国际研讨会,这个研讨活动及 其相应的专辑也是将同一些作品和人物推向公众,以揭示一种全新 的建筑观念正在形成。所不同的是,纽约 7人展的主办人声称解构 主义建筑与哲学中的解构主义无关,而在伦敦的研讨会上,解构主 义哲学却成为讨论这一建筑新思潮直接的理论话题。
解构主义
• 作品 2007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港
解构主义
• 洛 杉 矶 迪斯 尼 音 乐 中心 • 迪 士 尼 音乐 厅 落 成 于2003年10月23日, 造 型 具 有解 构 主 义 建 筑 的 重要 特 征 , 以 及 强 烈的 盖 瑞 金 属片状屋顶风格。
解构主义
• 捷克布拉格最著名的建筑: “会跳舞的房子”
解构主义
• 基本思想
• 解构主义的基本思想认为,按结构主义的观点,既然语言符号的意 义取决于符号的差异性,那么寻求符号的含义的过程只能是一个新 的符号取代另一个有待阐释的符号的过程;这样,语言体系自身是 不稳定的,意义也是不稳定的,原来的“实在”其实永远是一种 “不在场”或“缺席”,这基本就是解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质疑。
② 建筑设计方面
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

第六章后现代主义及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类型一、后现代主义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基本概念首次在设计领域引用“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的是英国建筑评论家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
他用来描写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对现代主义建筑背离的建筑新趋势。
从此产生了后现代主义设计,80年代,后现代设计达到高潮。
后现代主义是60~90年代的一场风格运动,目前基本消失。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是指现代主义之后的,或者反对现代主义的一切建筑设计思潮。
狭义的后现代主义建筑:从哲学理论上讲,它主要体现在以“二元论”和“双重性”取代现代主义的“一元性”和“排他性”。
强调传统和向波普艺术(接近生活的艺术,是对抽象的表现主义的叛逆)学习的重要意义。
2.三大理论倡导者(1)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Charles Venturi,1925一)美国建筑师。
他反对密斯•范•德•罗的名言“少就是多”,认为“省就是光秃秃(Lessisbore)”。
主张用两个方面的元素来丰富建筑:①历史建筑因素(托斯卡纳、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哥特风格、文艺复兴、巴罗克、洛可可、法国第一帝国、第二帝国、维多利亚、安妮公主风格等)中所有古典主义元素;②美国的通俗文化,包括好莱坞、拉斯维加斯等一向被认为俗不可耐的商业风格。
他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Complexity and Contradiction In Atchitecture,1966年)中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
《向拉斯维加斯学习》(Learning from Las Ve—gas,1972年)中强调了后现代主义的戏谑成分和对于美国通俗文化的新态度,主张激进的折中主义。
这两本书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
代表建筑作:费城母亲住宅、费城富兰克林故居、伦敦国家美术馆等。
(2)罗伯特•斯坦因(RobertStein)美国建筑家从理论上把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加以整理,分门别类,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十一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
![世界现代设计史[第十一章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山东大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25ac3aed0d233d4b14e69f1.png)
第十一章 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后现代主义设计”从本质上说是一场反叛现代主义的设计思潮和设计运动。
这种反叛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延续到70年代以后,传统的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理念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改变,而失去了昔日的荣耀。
到了70年代后期,现代主义设计确实已经发展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代之而起的是80年代正式确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时间概念的掌握1.后现代在设计上是指现代设计结束以后的一个时间阶段,基本上可以说,70年代以后的设计探索都可以归纳到后现代。
2.最早在建筑上提出比较明确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的应该推罗伯特·文杜里。
1966年文杜里出版了自己的重要著作《建筑中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3.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是从建筑设计中开始的。
这场运动,如果把美国建筑家罗伯特·文杜里1969年在宾夕法尼亚自己的住宅“文杜里住宅”的设计算起,已经有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了。
4.弗兰克·盖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5.1978年到1979年间,在米兰成立激进设计组织“阿基米亚”,1981年,索塔萨斯组织了重要的前卫设计组织“孟菲斯”,在80年代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激进设计集团。
6.美国评论家、理论家查尔斯·詹克斯是后现代主义设计理论的权威之一,他是最早提出建筑和设计上的“后现代主义”这个术语的人物。
二、几组重点概念的掌握1.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强调哪些特点?2.“孟菲斯”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成就。
3.计算机对设计带来的革命以及未来设计的发展趋势。
三、难点分析1.现代主义设计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区别。
后现代主义设计虽然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反叛,但这种反叛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扬弃”。
它们两者之间其实存在着某种联系,为了更好地区别两者的联系,具体用下表来表达:2.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
(1)对现代设计的反思和修正;(2)只是部分地反思现代设计,不是对现代设计的全面否定;(3)肯定了传统设计语言和民族及地方风格;(4)开启了设计的多元化局面;(5)对现代设计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

现代主义以后的其它主要新设计风格现代主义之后发展出非常多的新设计风格,基本都是对现代主义、国际主义设计的调整、补充、改良和发展。
而这些设计基本上都是基于形式主义的探索,采用的方式也都基本与装饰主义分不开,比如一度风行的后现代主义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除了采用装饰主义来重新诊注设计之外,还有一些设计家从其它方面来企图发展现代主义和国际主义,比较典型的两个例子是解构主义和新现代主义,下面就这两个比较重要的运动作一简单介绍。
l )解构主义解构主义这个字眼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来的,因此,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从哲学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 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奎斯·德里达(Jaoques 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却是80 年代以来的事情。
解构主义是在现代主义面临危机,而后现代主义又一方面被某些设计家们厌恶,或者另一方面被商业主义滥用,因此没有力、法对控制设计30 、40 年之久的现代主义一国际主义起到取而代之的作用时,作为一种后现代时期的设计探索形式之一而产生的。
在建筑上最先开始,重要的代表人物有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柏纳德·楚米(Bernard Tschumi)、彼德·埃森曼(Peter Eisenmen)、扎哈·哈迪特(Zaha Hadit)、丹尼·雷柏斯金(Daniel Libeskind)、库柏·辛门布劳(Coop Hinunelblau)等人。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弗兰克·盖里。
从字意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正统原则与正统标准,是指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标准与原则。
因此,如果要对解构主义有一个真正的认识,其实应该是从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或者现代主义的具体组成部分之一的构成主义有一个研究开始。
和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与认识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对于现代主义的真正了解和透彻认识,是没有可能对解构主义有真正了解的。
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

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后现代主义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影响论文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及能源危机等城市化问题日益凸显。
西方世界开始反思工业文明与现代化模式是否合理,因此兴起了一股批判与反思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聚集了多元文化,是人们反省现代性、修正现代主义过分强调理性和机能主义的结果,是人们对于自然情感、历史情感的喜好和依赖切断的一种直觉反应,也是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对景观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人们对景观设计的目的与手法重新认知思考。
1980年1月份的《风景园林》杂志展示了玛莎舒瓦茨设计的面包圈花园照片,通过在迷你型庭院展示的具有历史风格的树篱、紫色卵石及像兵营式排列的具有邻里文化特征的面包圈,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缩影。
设计师将园林景观与艺术紧密结合,形成了园林景观艺术设计,探索将城市中的小空地变成由生产产品或消费产品组成的艺术庭院的可能性。
在这以后便激发了景观设计师们就如何运用艺术形式表现园林景观的激烈辩论。
通过辩论,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园林景观行业中得到了重视,在新的高度上重新赋予了艺术表现形式的涵义,促进园林景观设计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1后现代主义景观的产生现代主义倾向于设计的科学性,弱化了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鉴于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设计的科学性难以得到很好地实施。
20世纪80年代初,园林景观设计者们重新意识到设计艺术化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借助当时已成体系的园林景观相关理论,开始研究传统的艺术设计手法。
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现代主义园林景观的延伸,它批判与继承了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非理性对理性的叛逆,是基于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的设计思想。
广义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指受文化上的后现代主义影响的园林景观设计;狭义上的后现代主义园林景观是以功能性、无装饰性为目的,以历史的折中主义、大众化的装饰风格和戏谑性的符号为主要特征的园林景观设计思潮,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纯粹性,更倾向于大众艺术[1]。
现代设计形式发展历程

现代设计形式发展历程现代设计形式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现代主义运动。
这场运动将传统设计形式推向边缘,鼓励创新和实验。
设计师开始追求简洁、功能性和材料的真实性,摒弃了过去装饰繁复的风格。
这种新的设计思维不仅反映在建筑、室内和家具设计上,还延伸到了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领域。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包豪斯学派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推动力量。
该学派强调“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推崇结构和机械化生产的理念。
设计师们注重实用性和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奠定了现代设计的基础。
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功能主义设计逐渐演变为经济主义设计。
这一时期设计师们注重效率、生产力和大规模生产,尤其在家居用品、电器和汽车设计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设计师们开始关注人类尺度和人机交互的问题,致力于提升产品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20世纪70年代后,后现代主义设计思维兴起。
设计师们开始重新关注形式和审美,抛弃了功能主义和经济主义的约束。
他们倡导个体的创造性和独特性,追求自由、多样和非常规的设计语言。
这一时期的设计作品常常突破常规的界限,拥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标志性的特征。
21世纪以来,数字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为现代设计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被融入到设计实践中,为用户创造了更丰富、更沉浸的体验。
此外,可持续性和环保意识的兴起也影响了现代设计的发展方向,设计师们开始倡导回归自然、生态友好的设计理念。
总体来说,现代设计形式的发展历程表现为从功能主义到经济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过程。
并以数字技术的渗透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为当前的主要发展方向。
这些变化反映了社会、技术和文化环境的演变,同时也展示了设计师对于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传达2班 龚烈 姜一鸣
解构主义
Deconstructionism
新现代主义
Neo-modernism
解构主义
• 简介 •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探索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但它的哲 学渊源则可以追溯到1967年。当时一位哲学家德里达,基于对语言 学中的结构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解构主义”的理论。他的核心理 论是对于结构本身的反感,认为符号本身已能够反映真实,对于单 独个体的研究比对于整体结构的研究更重要。
• 19世纪末,尼采宣称“上帝死了”,并要求“重估一切价值”。他的叛逆 思想从此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作为一股质疑理性、颠覆传统的思潮, 尼采哲学成为解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另外两股启迪和滋养了解构主义 的重要思想运动,分别是海德格尔的现象学以及欧洲左派批判理论。1968 年,一场激进学生运动席卷整个欧美资本主义世界。在法国,抗议运动被 称作“五月风暴”。可悲的是,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昙花一现,转眼即逝。 在随之而来的郁闷年代里,激进学者难以压抑的革命激情被迫转向学术思 想深层的拆解工作。不妨说,他们明知资本主义根深蒂固、难以摇撼,却 偏要去破坏瓦解它所依赖的强大发达的各种基础,从它的语言、信仰、机 构、制度,直到学术规范与权力网络。
解构主义
• 总结
• 解构建筑并不是将建筑引向虚无,他要消解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
由建筑师或业主,或任何人强加于上的一种形式与意义的对应关系,
这也许是一种更加多元的设计策略。从另一方面看,解构建筑的出 现也有建筑自身发展的必然性,他在艺术上的前卫姿态又一次体现 了西方建筑艺术试图不断走向形式突破的创新传统,盖里等人的实 践切实地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建筑美学。
原初形式的信仰”,这样,形式和功能不再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形
式的意义也与功能、美学没有直接的联系。总之建筑并不存在原始 价值。
解构主义
• 哥伦布会议中心 • 哥伦布市会议中心是由美国建筑大师彼得 '埃 森曼设计的解构注意代表作。整个建筑是由 很多个相互依赖、形成独立的结构组成,无 论是立面还是总体,无论是外部装饰细节还 是室内设计,都强烈表现出精心处理出来的 分离感和破碎感。俯视之下的哥伦布市会议 中心,仿佛是 11条彼此交错相插的货运车箱。 这种造型打破公共建筑物的非圆既方的传统 样式,不规则几何体之间的拼接组合是解构 主义的突出特征。
泛彼无垠”,向上的动感使建筑物 和地面有了若即若离的关系。
解构主义
• 意大利国立21世纪艺术博物馆
解构主义
• 态度
• 从以上对解构主义各个代表人物及实例的介绍中可以看到,这一思 潮的表现是多样的,正像威格利所说的,对于这些任务,他们之间 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同样重要。就他们自己来说,对解构主义这个标 签也是态度不一的。 • 艾森满是最热衷于将自己标榜为具有知识分子精神的解构主义哲学 的实践者,他始终坚持建筑应形成一种系统的知识话语,而哲学成 为她建构知识话语的直接基础。 • 屈米在将解构主义作为其建筑思想的理论基础上也表现出了十分积 极的姿态和努力。 • 但除此之外,其余代表人物并不认为自己的实践探索直接来源于某 种哲学思想,甚至认为与哲学毫无关系,盖里甚至完全否认自己的 作品是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
• 他擅长打破对称美和现代艺术的界限、违反物理学定律的失 衡造形、 展现视觉冲突与连贯的几何弧度,运用奇特的建筑素材 (航天飞机 外舱的钛金属材质),营造出动感与美感兼具的公共空间。前卫而 几近叛逆的建筑风格,法兰克· 盖瑞 (Frank Gehry) 的建筑似乎会舞 蹈 , 为 他 赢 得 “ 建 筑 界 的 编 舞 师 ” 的 封 号 。
意大利佛罗伦萨成立的设计组织 阿基佐姆(Archizoom)也积极推进 新现代主义。1969年,阿基佐姆 设计了“米斯”椅(图11-6),以一 种幽默的手法来模仿米斯的巴塞 罗那椅。
① 工业设计方面
克 雅 霍 尔 姆 设 丹麦设计师克雅霍尔姆(Poul 计 的 Kjaerhlom,1929—1980)设计的钢片 钢 片 椅就显得稳重而严谨、正规 椅
迈耶的这些作品都充满了沃尔特·格罗佩
• 新现代主义一种从20世纪末期到 21世纪初的建筑风格, 建筑成为设计师的艺术作品,仿 最早在1965年出现。新现代建筑透过新的简约而平民化 佛是设计师创作的雕塑,盲目地 “求异”,在许多情况下罔顾城 的设计而对后现代建筑的复杂建筑结构及折衷主义的回 市的文化脉络割裂,造成与周围 应。有评论指,这种对现行建筑风格的反思精神,“正 环境的疏离。 是当代中国建筑所缺乏的”,从而“导致建筑师们以模 仿代替创作、以平庸代替创新
解构主义
• 另一重要活动是在同年的 7月,在伦敦德尔泰勒美术馆举办的一个 名为“建筑与艺术中的解构主义”的国际研讨会,这个研讨活动及 其相应的专辑也是将同一些作品和人物推向公众,以揭示一种全新 的建筑观念正在形成。所不同的是,纽约 7人展的主办人声称解构 主义建筑与哲学中的解构主义无关,而在伦敦的研讨会上,解构主 义哲学却成为讨论这一建筑新思潮直接的理论话题。
解构主义
• 作品 2007巴塞罗那奥林匹克港
解构主义
• 洛 杉 矶 迪斯 尼 音 乐 中心 • 迪 士 尼 音乐 厅 落 成 于2003年10月23日, 造 型 具 有解 构 主 义 建 筑 的 重要 特 征 , 以 及 强 烈的 盖 瑞 金 属片状屋顶风格。
解构主义
• 捷克布拉格最著名的建筑: “会跳舞的房子”
② 建筑设计方面
纽 约 古 根 加斯米(Charles Gwathmey , 汉 查尔斯· 姆 现 1938-)他一直坚持使用现代主义的全部 代 艺 基本术语和方法从事设计,作品严谨。也 术 博 充分体现了他对于现代主义原则的遵循, 物 馆 以及个人美学原则的表现。
② 建筑设计方面
法 亚 斯包豪斯建筑的那种冷漠、功能和理性的 兰 特 克 兰 特点。所有基本现代主义的语汇和方法都 福 大 装 的 被他采用了,建筑整体高度理性化,全部 饰 艺 术 用白色,安静地、冷漠地传达了新现代主 博 物 义的原则和立场。 馆
解构主义
• 代表实例:系列住宅, 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 纳视觉艺术中心(19851989 ),哥伦布会议中 心 ( 1989-1992 ) , 欧 洲被屠杀犹太人纪念碑
解构主义
• 艾森曼在不断发展自己充满哲理的建筑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成为 结构思潮中颇具有哲学意味的风云人物 • 从 20世纪 70年代末到 80年代初期,善于理论建树的艾森曼转向了 对解构主义的关注,德里达,巴特尔等人的理论成为他在批判中形 成更深刻的解构主义建筑学说的强有力支柱 • 艾森曼认为,后现代时期“已不再有对原初形式的信仰,也没有对
• 解构主义是对现代主义正统原则和标准批判地加以继承,运用现代 主义的语汇,却颠倒、重构各种既有语汇之间的关系,从逻辑上否 定传统的基本设计原则(美学、力学、功能),由此产生新的意义。 用分解的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部件本身,反 对总体统一而创造出支离破碎和不确定感。
解构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解构主义产生的背景
② 建筑设计方面
阿奎特克托尼卡设计集团
大 型 (Arquitectonica)的一对设计师夫妇一 公 佛特一布里西亚(Bernardo Fort威 伯纳多· 寓 斯 建 汀 Brescia , 1951-)和他的妻子劳林达·斯 筑 时 “ 代 亚 皮尔(Laurinda Hope spear , 1950-)。 广 特 场 兰 这些设计都既具有现代主义的功能、理性 酒 提 店 斯 原则,又具有他们自己的表现特征。
解构主义
• 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解构主义
• 世界最优秀解构主义大师 ——— —扎哈· 哈迪德 • 代表实例:香港山顶俱乐部 ( 1983 ) , 维 特 拉 消 防 站 (1993),意大利国立21世纪艺 术博物馆(1998-2010)
解构主义
• 扎哈就是一个大胆尝试建筑创新的解构派建筑师 • 扎哈的建筑创作思想主要有三个来源。首先是20世纪初俄国先锋派 艺术的影响;其次是她继承了她的导师库哈斯关注城市的思想;三 是扎哈在建筑创作中对电脑的娴熟应用 • 扎哈的第一个建成作品是维特拉消防站。建筑物与环境十分契合, 动态构成的形式与消防站的性格也十分的相符。建筑物主要有两部 分组成:一部分是车库,另一部分是辅助用房。入口处理是整体构 图的焦点,入口前的雨篷向上倾斜,悬挑长达6~7米的尖角像一把 飞刀,投射到墙上的阴影随着日照的变化而变化,与钢管束柱构成 一幅抽象图案。 • 建筑最特殊的就是由这些极不规则,极不稳定的建筑元素形成的室 内空间。由于无论是墙体还是天棚都少有平行或直交的关系,人在 其中会产生一种迷离、晃动的戏剧性感受,仿佛时刻都有行动的爆 发
解构主义
• 解构主义的两项重要活动
解构主义作为一种新思潮的兴起与两项重要活动与此密切相关
一是在 1988年的 6月至 8月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一个名为“解
构主义建筑”的7人作品展,参展的7位建筑师分别是美国的F.盖里和
P.艾森曼、法国的B.屈米、英国的Z.哈迪得、德国的D.李伯斯金、荷 兰的R.库哈斯以及奥地利的蓝天设计小组。威格利称,这是一场新的 运动,“一场纯净形式的梦想已全然被打破的运动”。
新现代主义
新现代主义最早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新现代主义就是在现代主义盛极而衰后, 对 现代主义 的继承,发展和完善,并加入 了一些新的形式和象征意义。 新现代主义不仅具有现代主义严谨的功能 主义和理性主义的特点,又具有独特的个 人表现和象征特性。 新现代主义也是 “ 现代主义之后 ” 的设计探 索中最具实际意义的一种风格,代表了现 代主义设计的一种方向。 本质上,新现代主义是设计风格在后现代 主义之后的一种回归,其特点之一就是出 现了所谓的“新包豪斯”风格——严谨 功能 至上 缺乏个性,摒弃了包豪斯强烈的社会 实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