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现象简介
冬至的天文现象与意义

冬至的天文现象与意义冬至是中国传统节气之一,也是一年中阳光直射点南移至最南边的时刻。
在这一天,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达到南回归线上最南端,天空中的太阳高度最低。
冬至也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时刻。
本文将介绍冬至的天文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意义。
一、冬至的天文现象冬至通常发生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22日,这一天北半球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纬23.5度。
冬至的天文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黄道和赤道的关系: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最南端,而南回归线与赤道相交的点称为秋分点。
冬至之时,南回归线上的直射点正好位于秋分点的南面。
2. 白天和黑夜的长度: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时刻。
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最南端,阳光照射到北半球的面积较小,导致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
相反,南半球正处于夏季,白天较长,黑夜较短。
3. 热带季风的变化:冬至之后,北半球的气温逐渐下降,形成寒冷的气候。
而南半球正处于夏季,气温相对较高。
这个时期,南半球的季风带会向北半球转移,带来寒冷干燥的北风。
二、冬至的意义冬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气的重要性:冬至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节气,标志着季节的变迁。
中国人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对应的习俗和庆祝活动,如立冬、小雪等。
冬至是冬季的开始,象征着寒冷的到来,人们会举行庆祝活动,以祈福寒冬平安度过。
2. 阴阳平衡的重要性:冬至也是阴阳平衡的时刻。
冬至之后,阳光逐渐增多,白天渐长,黑夜渐短,这象征着阳气的逐渐恢复和万物生机的重新开始。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阴阳平衡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所以冬至也是调整阴阳平衡的好时机。
3. 团圆和感恩的意义:冬至也是一个家庭团圆的节日。
在中国,冬至晚上家人会聚在一起吃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温暖。
此外,冬至也是一年收获的结束,人们会祭祀祖先和神灵,表达感恩之情。
4. 天文知识的普及:冬至的到来提醒人们关注天文学知识。
天文学(研究天体和宇宙)现象 50个

天文学(研究天体和宇宙)现象 50个天文学涉及研究天体和宇宙现象的科学领域,下面是50个常见的天文学现象:1.星星闪烁:当我们观测星星时,它们看起来会闪烁或变得明亮暗淡。
这是因为在地球大气层中的空气湍流和折射引起的。
空气湍流会导致星光的路径微微变化,造成我们观察到的闪烁效应。
2.星座运动:从地球上看,星座中的恒星似乎在天空中运动。
实际上,这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由于地球每天绕自转轴旋转一圈,我们会看到星座中的星星位置变化。
3.月相变化:月球绕地球运转,通过不同的角度照射到地球上的太阳光线,我们观测到的月球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月相变化,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的周期性变化。
4.日食与月食:日食发生在地球、月球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
当月球挡住部分或全部太阳光,使其在地球上的某个区域无法看到太阳,就会发生日食。
相反,月食是由于地球挡住了部分或全部从太阳照射到月球上的光。
5.彗星:彗星是在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动的冰和尘埃的小天体。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辐射加热彗星的冰,释放出气体和尘埃形成明亮的尾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彗星。
6.星系碰撞:在宇宙中,星系之间存在着引力相互作用。
有时,两个星系之间相互吸引而发生碰撞,导致星系结构发生变化,包括星系的形状、明亮度和星系中恒星的分布等。
7.超新星爆发:超新星是恒星在其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发生剧烈爆炸时释放出的极其强大的能量。
超新星爆发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出比整个星系更明亮的光芒,同时释放大量物质和重元素到宇宙中。
8.黑洞:黑洞是一种极为密集的天体,其引力极其强大,甚至连光也无法逃脱。
当恒星耗尽燃料并坍缩时,形成黑洞。
黑洞通过吸引周围物质,并对其施加强大的引力来显示自己的存在。
9.星系团:星系团是由许多星系组成的巨大结构,这些星系彼此相互引力吸引,形成集中在一起的群体。
星系团内包含大量的暗物质,并且其中还有各种行星状星云、星系间的气体和宇宙射线等天文现象。
10.引力透镜效应:引力透镜效应是当大质量天体(如星系或黑洞)在其周围产生强大的引力场时,可以使光线弯曲。
科学认识简单的天文现象

科学认识简单的天文现象天文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宇宙中的天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类对于天文学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的天文学家托勒密和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张衡都在天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在现代,我们通过先进的观测设备和科学方法,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天文现象。
本文将以四个简单的天文现象为例,介绍其科学认识。
天文现象一:日食日食是指月球在其轨道运动过程中遮挡太阳的现象。
根据月球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可以出现全日食、部分日食和环形日食。
在观测日食时,我们可以利用太阳黑子的位置变化来推算日食的发生时间和地点。
此外,日食也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地球大气层的机会,通过观测日食期间的光谱变化,可以获取地球大气层的相关信息。
天文现象二:月相月相是指观测者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亮的不同形态。
月亮的不同形态是由于月亮围绕地球的运动以及太阳光的照射角度造成的。
月相的变化过程可以用月球的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来解释。
通过观测月相的变化,我们可以确定月球的各个阶段以及月球表面的特征,对于了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天文现象三:星座星座是指天球上固定星体的一种分组。
人们通过观测星体的位置和亮度,将其分为不同的星座。
星座的分布与人类的观测角度和地理位置相关。
在不同的季节和地点,我们所能看到的星座也会有所不同。
通过研究星座的分布和变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天空的结构以及宇宙中恒星的分布规律。
天文现象四:流星雨流星雨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地球穿越流星云时,大量的流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并燃烧的现象。
流星雨的发生与流星云的运动轨迹有关。
通过观测流星雨的时机和数量,我们可以研究流星云的特征和分布。
此外,流星雨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宇宙尘埃和小行星等天体的机会,对于了解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十分重要。
结语通过对以上四个简单的天文现象的介绍,我们了解到科学认识天文现象的重要性。
通过观测和研究这些天文现象,科学家们不仅可以揭开宇宙的奥秘,还能够为人类的生活和技术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宇宙中的有趣天文现象

宇宙中的有趣天文现象
1. 星云:一种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云状天体,看起来像一朵朵白色的棉花糖。
2. 行星凌日:当一颗行星经过太阳时,会遮挡住太阳的一部分,形成一条明亮的“凌日”。
3. 彗星:一种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在接近太阳时会产生明亮的尾巴。
4. 超新星爆发:当一颗恒星用尽了所有的燃料时,会发生一次巨大的爆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和物质。
5. 星际尘埃:一种由微小的颗粒组成的天体,漂浮在宇宙中,对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6. 黑洞:一种极度密集的天体,其引力非常强大,甚至连光都无法逃脱。
7.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宇宙大爆炸后留下的余热辐射,可以提供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8. 星系合并:两个或多个星系之间的引力作用会使它们逐渐靠近并最终融合成一个更大的星系。
9. 暗物质:一种尚未被直接探测到的物质,但可以通过它对周围物质的引力作用来推断其存在。
10. 太阳耀斑:太阳表面的一种强烈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粒子,对地球磁层和通讯系统产生影响。
什么是天文现象

什么是天文现象
在远古时候,天文现象经常被赋予一定的神话色彩。
它常常是占星术上的热门话题,天文现象其实是天体运行到了某个特定位置(客观上的位置)或进行到某种状态所造成的特殊现象。
实际上观测天文现象是研究和拍摄天体的一个有效手段,例如小行星、掩星的联合观测可测定小行星的形状和大小。
现今为止,可预测的天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天体与天体之间的掩食现象,主要如“食”、“掩”、“凌”等现象。
各类天体预报位置,如日、月、行星、卫星、小行星位置。
天体与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的更替。
月球与地球相对位置:月亮绕地球运行情况,朔─上弦─望─下弦、月球过远(近)地点。
内行星视运动:上合(外合)─东大距─留─内合(下合)─留─西大距─上合(外合)。
外行星(小行星)视运动:留─冲日─留─合日。
天体与天体之间视位置接近,如行星合月、双(三或更多)星伴月、土星合鬼星团、五星连珠等等。
彗星接近太阳、地球。
流星群。
变星光度极小、极大。
除了以上可预见的天象之外,还有一些如火流星、极光等突发的、
随机的而又无法预计的天象。
虽然无法预计,但它们也都是天文爱好者的观测对象。
近10年,铱卫星等人造卫星、太空站(严格来说虽不是天文现象,但由于其出现和闪光的视位置和时刻可根据其轨道计算出)也是天文爱好者观测的对象之一。
天文现象

2013年7月天文现象 LOGO
7月4日 02时09分,金星合鬼宿星团 7月9日 12时15分,土星留,由逆行变为顺行 7月9日 17时26分,水星下合日 7月16日 11时32分,月掩角宿一,角宿一在月亮之南0.3° 7月17日 08时56分,土星合月,土星在月亮之北3.3° 7月20日 21时49分,水星留,由逆行变为顺行 7月22日 12时47分,轩辕十四合金星,轩辕十四在金星之南1.2° 7月22日 15时34分,火星合木星,火星在木星之北0.8° 7月30日 16时47分,水星西大距,19.6°
5月12日 05时37分,水星上合日 5月22日 18时52分,月掩角宿一,角宿一在月亮之南0.0° 5月23日 17时32分,土星合月,土星在月亮之北3.6°
5月25日 12时25分,望月、半影月食
2013年6月天文现象 LOGO
6月8日 23时56分,新月 6月11日 06时39分,水星合月,水星在月亮之北5.9° 6月13日 00时44分,水星东大距,24.3° 6月19日 04时14分,月掩角宿一,角宿一在月亮之南0.1° 6月20日 00时10分,木星合日 6月20日 01时22分,土星合月,土星在月亮之北3.6° 6月21日 13时03分,夏至 6月23日 09时17分,金星合北河三,金星在北河三之南5.3° 6月23日 19时11分,月球过近地点356991km 6月23日 19时32分,望月 6月26日 07时03分,水星留,由顺行变为逆行
LOGO
农历每月二 十二、二十 三日只能看 到月亮东边 的半圆,这 种月相叫 “下弦”, 这时的月亮 人们称为 “下弦 月”。。
日全食
LOGO
日全食是日食的一种,即太 阳被月亮全部遮住的天文现 象。如果太阳、月球、地球 三者正好排成或接近一条直 线,月球挡住了射到地球上 去的太阳光,月球身后的黑 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 生日食现象。 在地球上月影 里的人们开始看到阳光逐渐 减弱,太阳面被圆的黑影遮 住,天色转暗,全部遮住时, 天空中 可以看到最亮的恒星 和行星,几分钟后,从月球 黑影边缘逐渐露出阳光,开 始生光、复圆。由于月球比 地球小,只有在月影中的人 们才能看到日全食。
认识常见的天文现象

认识常见的天文现象天文学是研究宇宙间物质、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观察到一些与天文学相关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天文现象,并解释它们背后的科学原理。
1. 星空中的恒星闪烁当我们仰望星空时,经常会注意到恒星的闪烁。
其实,恒星并不是真的在闪烁,而是由于大气折射造成的。
地球的大气层中充满了微小的气体和水蒸气颗粒,它们会使星光发生折射。
由于折射的不均匀性,我们会感觉到星星在不断的闪烁。
2. 星星的颜色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可能会注意到一些星星的颜色较为明显。
恒星的颜色是由其表面温度决定的。
较热的星星会呈现蓝色或白色,而较冷的星星则呈现红色。
这是因为较高温度的星星发出的光更多地集中在了蓝色和白色的光谱上,而较低温度的星星则更多地发出红色的光。
3. 月亮的不同形状月球的形状不是一直如我们看到的圆圈。
月球的不同形状是由于月球绕地球公转,并且同时受到太阳的照射造成的。
我们所看到的月亮形状的变化被称为月相。
当月亮的形状从完全看不见到变成一个圆形,然后再逐渐变回完全看不见的过程,被称为一个月。
这个过程叫做一个月的周期。
4. 彗星的尾巴彗星是一种天体,也经常可以在夜空中看到。
彗星由冰和尘埃构成,当它们接近太阳时,会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而融化,形成一条长长的尾巴。
彗星的尾巴通常呈弯曲形状,并且指向远离太阳的方向。
这是由于太阳风的作用,太阳风会将融化的物质推离太阳。
5. 星际尘埃和银河系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星星和星系。
在银河系中,光线需要穿过无数的星际尘埃才能到达我们的眼睛。
这些星际尘埃会使星光发生散射和吸收,产生一个混浊的效果。
因此,我们不能像在宇宙中那样清晰地看到星星和星系。
通过了解这些常见的天文现象,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天文学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它不断为我们揭示着宇宙的奇妙之处。
无论是闪烁的恒星,变化的月亮,还是神秘的彗星,它们都提醒我们,宇宙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广袤空间,等待我们去探索。
著名的天文现象

著名的天文现象天文现象是自然界中最神奇和令人惊叹的现象之一,包括许多独特而美丽的自然现象。
以下是一些最著名的天文现象。
1.彗星:彗星是由冰、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小天体,经常被描述为“蓝色火球”。
彗星非常明亮,通常出现在夜空中,有时可见于白天。
彗星有时也被称为“流星雨”。
2.日食:日食是当月球在其轨道上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形成的现象。
这个过程中,月球的影子掠过地球表面,导致太阳的光芒被暂时遮挡。
3.月食:月食与日食相似,但是月球被地球的影子遮挡而不是太阳。
月食只有在满月时才会发生。
4.星座:星座是指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一组星星,通常是在一定区域内特定模式的星星群。
每个星座都有自己的名称和故事,例如北极星座、天鹅座等。
5.银河系:我们的太阳系是在银河系中的一颗星。
银河系是一个巨大的星系,它包含着数百亿个恒星和行星。
6.超新星:超新星是一颗恒星的巨大爆炸,产生大量的能量和物质。
这些爆炸通常导致许多更小的星团和天体的形成。
7.黑洞:在一些超级大质量恒星的核心,它们形成了一个极端密集的区域,密度非常高。
这种区域被称为黑洞。
黑洞的引力非常强大,它可以吸引和捕获进入它周围的所有物质。
黑洞是天文学中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领域。
8.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是天文学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于检测射电波。
这些波长比光波长长得多,因此可以穿透我们的大气层和尘埃云层以及其他星系。
9.行星:行星是太阳系中的行星,出现在我们夜空中的光点。
行星不会像恒星那样闪耀,但它们会产生一些非常明显的光点。
10.流星雨:流星雨是由彗星尘埃和碎片形成的闪光。
当地球穿过彗星轨迹中的尘埃云时,这些尘埃会与大气层相遇,形成明亮的流星雨。
每年有数次流星雨的出现,如狮子座流星雨和昴宿星系流星雨。
总结:上述的天文现象是外太空中最著名的,它们形式各异、陈述个性,但在人类的心中,都是具有极高价值的事物。
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相信未来还会发掘出更多的天文奇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合日 合日:合日即天体视位置跟太
阳为同一方向,此时天体与太阳同 升落,受太阳影响不能见到该天体。
3、内行星大距
内行星(水星、金星)在 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 会和地球、太阳形成不同 的位形。当内行星运行到 与太阳之间的角距最大时 的位形叫作大距。内行星 在太阳东侧的大距叫东大 距,当内行星运行到太阳 西侧形成的大距叫作西大 距。东大距对应昏星,西大 距对应晨星。
• 流星有单个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几种。单个流星的 出现时间和方向没有什么规律,又叫偶发流星。火流 星也属偶发流星,只是它出现时非常明亮,像条火龙 且可能伴有爆炸声,有的甚至白昼可见。火流星看上 去非常明亮,像条闪闪发光的巨大火龙,发着“沙沙” 的响声,有时还有爆炸声。有的火流星甚至在白天也 能看到。火流星的出现是因为它的流星体质量较大 (质量大于几百克),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 尽而继续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 大气剧烈摩擦,产生出耀眼的光亮。火流星消失后, 在它穿过的路径上,会留下云雾状的长带,称为“流 星余迹”;有些余迹消失得很快,有的则可存在几秒 钟到几分钟,甚至长达几十分钟.
• 一个这么大的圆盘,掩遮背景上星星是经常有 的现象。如果月亮是个有大气圈的天体,当月 掩星之前, 将要被掩的星星的亮度会逐渐减弱, 接着再消失在亮 东边缘;过一会儿,被掩的星 隐约从西边边缘探出头来, 一点点变亮,当月 亮向东远去厚,星星才复原。然而,早在几百 年前,天文学家用望远镜观测月掩星时就已发 现被掩的星是瞬息即逝地立即消失,而后又干 净利落地复现。从那时起人们已知道,月亮上 没有大气。这是月掩星现象对人类认识宇宙的 一个贡献。
流星雨
• 流星雨是一种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 从夜空中的一点迸发、并坠落下来的特殊 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 辐射点。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 通常以流星雨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 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 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就被命名为狮 子座流星雨,另外还有宝瓶座流星雨、猎 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等。
彗星的轨道有椭圆、 抛物线、双曲线三 种。椭圆轨道的彗 星又叫周期彗星, 另两种轨道的又叫 非周期彗星。周期 彗星又分为短周期 彗星和长周期彗星。 宇宙中彗星的数量 极大,但目前观测 到的仅约有1600颗。
• 彗星的起源是个未解之谜。有人提出,在 太阳系外围有一个特大彗星区,那里约有 1000亿颗彗星,叫奥尔特云,由于受到其 它恒星引力的影响,一部分彗星进入太阳 系内部,又由于木星的影响,一部分彗星 逃出太阳系,另一些被“捕获”成为短周 期彗星;也有人认为彗星是在木星或其它 行星附近形成的;还有人认为彗星是在太 阳系的边远地区形成的;甚至有人认为彗 星是太阳系外的来客。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极少数在近圆轨道)上 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云雾状小天 体。
彗星的构成
• 一般彗星由彗头和彗尾组成。彗头包括彗核和彗发两 部分,有的还有彗云。彗星没有固定的体积,它在远 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得越来越 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长竟可达2 亿多千米。它形状各异,有的还不止一条,一般总向 背离太阳的方向延伸,且越靠近太阳彗尾就越长。彗 星的质量非常小,绝大部分集中在彗核部分。彗核的 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为稀 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更小。彗星物 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 而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 微粒混杂组成,是个“脏雪球”。
凌日
• 一般而言,掩蔽者较被掩者的视面积要大 若相反者则称为“凌”(Transits),如水 星凌日、金星凌日,“凌”有以小欺大的 意思。
• 下次金星凌日发生在2012年6月9日
• 下次水星凌日发生在2016年11月8日(我国 境内无法看到)
•436象?
•天文现象是天体到了某 个特定位置(客观上的 位置)或状态而造成的 特殊现象。
我们究竟可以观测什么?
恒星 星云星团 行星 流星 彗星 掩星
恒星
1、星座 2、银河 3、双星
星云星团
梅西耶(1730 - 1817),法国天文学家.
行星
1、冲日
冲日:以地球为中心,行星运行到 与太阳相反方向(严格定义为黄经相差 180度)时,此时日落后行星即东升,行 星落至地平线时就是日出,故整晚可见该 天体,若冲日的为行星或小行星时,也是 行星最亮和最适合观测的时候。
着平行的方向进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雨 之所以看起来是从一个辐射点上迸发出来 的,这是一种视觉效果。
彗星
• 公元1066年,诺曼人入侵英国前夕,正逢哈雷彗 星回归。当时,人们怀有复杂的心情,注视着夜 空中这颗拖着长尾巴的古怪天体,认为是上帝给 予的一种战争警告和预示。后来,诺曼人征服了 英国,诺曼统帅的妻子把当时哈雷彗星回归的景 象绣在一块挂毯上以示纪念。中国民间把彗星贬 称为“扫帚星”、“灾星”。像这种把彗星的出 现和人间的战争、饥荒、洪水、瘟疫等灾难联系 在一起的事情,在中外历史上有很多。
流星
• 在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和它们的卫星 之外,还有彗星、小行星以及一些更小的 天体。小天体的体积虽小,但它们和九大 行星一样,围绕太阳公转。如果它们有机 会经过地球附近,就有可能以每秒几十公 里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其上面的物质 由于与地球大气发生剧烈摩擦,巨大的动 能转化为热能,引起物质电离,发出耀眼 的光芒,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流星。
• 流星雨的规模大不相同。有时在一小时中 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 一个辐射点“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 雨的范畴;有时在短短的时间里,在同一辐 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 日中人们燃放的礼花那样壮观。当每小时 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称为“流星 暴雨”。 形成流星雨的小块物质都是沿
掩星
从地面上看,月球和行星在天上遨游,有 时会短时间遮挡住固定在天体背景上的某 些恒星,这就是掩星现象。掩星:多为月 掩恒星、行星掩恒星、小行星掩恒星、行 星掩其卫星等;罕见的有月掩行星、行星 掩行星、彗星掩恒星等,日、月食也是掩 星的一种。
月掩星
• 当月亮遮住的天体是遥远的星星时,这种 现象就叫月掩星. 月亮也能掩行星,叫月 掩行星。行星也能掩恒星,叫做行星掩星。 它们都是比较少见的天象。当月亮遮住的 天体是遥远的星星时,这种天象就叫月掩 星。如果以角度来测量,月亮是个直径约 半度的天体, 在天上自西向东运动,平均 以每天13度的速率在星空穿行,用27天多 的时间周天1圈。